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

合集下载

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始末考

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始末考

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始末考赵永华[摘要]由彼得大帝倡导创办的俄国第一张近代化的报纸《新闻报》产生于1703年,是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始。

俄国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在农奴制改革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到1917年是俄国资产阶级报业发展的顶峰时期,其发达水平并不逊色于欧美各国。

十月革命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本土消亡,部分流向境外。

[关键词]俄国新闻史;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了200年的生存过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1917年形形色色的报刊林林总总将近4000种,可谓壮观。

这一段俄国新闻史是很值得研究的,然而,长久以来却被学界忽略了,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无产阶级报刊上,似乎当工人报刊一出现,资产阶级报刊就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距今100年的历史为鉴,可以窥见到现代俄罗斯新闻事业在苏联解体后所呈现的面貌。

一、肇始于一国之君:俄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往往是在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才可能出现。

在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松散,客观上不需要大范围的信息交流。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品交换在封建主义内部的增长,至少是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的发展,才可能出现以机器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新闻事业才会诞生。

俄国新闻史的发展状况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报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俄罗斯的出现是在18世纪初。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新闻报》,这是俄国的第一张印刷报纸,比1609年在德国诞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通告—报道或新闻报》要晚上一个世纪。

彼得一世本人也参与了报纸的编辑工作,成为俄国报业的创始人。

彼得大帝执政期间实行全面西化的改革政策,积极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缩短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距离。

创办报纸是他的文化改革措施中的一个内容,是他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一个方面。

近代化报纸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

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

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

该报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

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俄国新闻传播史闻报每月注释》。

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

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为什么俄国的新闻业具有持续的集权特征?

为什么俄国的新闻业具有持续的集权特征?
⑤ 普京时代:重新掌握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权,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改革服务,恢复国家对 媒体的控制权,“媒体是国家服务者”。
(七)媒体自身不够自觉
在放宽政策实行的过程中,新闻媒介的行为过于激进,在新闻传播中夹 杂了许多不负责任的煽动、虚假和低俗的内容,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 断地挑战着国家的底线,逼得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广告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发展缓慢,因 此,俄罗斯媒体不得不受制于政权机关和大资本。俄罗斯大多数传媒是 不盈利的。在2000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俄罗斯只有10%的稳定出 版的印刷媒体能够靠自己的职业活动实现经济独立,60%~70%的出版 物是宣传机构或影响工具。
(四)大众传媒功能
(三)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业
1.俄罗斯新闻业的发展情况
(1)苏联解体后,按照俄当局的指示,新闻出版部的任务是:掌管俄 罗斯联邦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通讯社;对新闻进行法律上的监督; 负责新闻媒介的注册登记;政府通过这个部门对新闻媒介进行调控和审 批。
(2)俄罗斯新闻转型
俄罗斯转型时期的新闻体制是以实现大众传媒的私有化和非国有化为目 标的,并且是以高度商业化为重要特征的。
主要原因
(二)历史传统
(1)俄罗斯是一个有着国家主义传统的国家,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内都实行中央集权制,缺乏自由与民主的传统。在它的历史上有的是严 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和对言论自由的压制——俄罗斯政权在漫长的历史时 期内始终以各种方式对媒体(当时主要是报刊)进行管制,而较少新闻 自由的实践。
(2)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俄国最早的现代报刊是沙皇直接钦命 创办的,从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诞生之日起,新闻审查就一直如 影随形。《新闻报》创办之后的大约半个世纪里,俄国新闻事业一直都 处于官方的严格控制之下,只是在此之后才出现了民间报刊,并且也要 接受官方的新闻检查。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业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业


36
苏联时期
列宁时代 ■ 斯大林时期 ■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时期 (■ 俄罗斯作为独立国家时期)

37
列宁时代
38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 在十月革命后

39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
v 形势、背景
v 为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和夺取政权的宣传 v 创办《火星报》
v 创办《真理报》
40
《火星报》
v 性质、意义 v 在思想上为准备建党作宣传 v 在组织宣传上为建党作准备


21

1872年再度严厉
20世纪“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黑帮势力)

22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 十月革命前的新闻传播业

发展的背景、原因
特点 报刊格局
23


发展的背景、原因

农奴制改革
当局两次放宽 民主主义运动及宣传 党派林立 对外交往频繁、视野拓宽
24




当局两次放宽
v 报刊内容、风格等的改变
v 批评性的栏目和专题的开播
71
解体前后的新闻界
以《真理报》的变化为代表
v 总编换人
v 所有权、归属的易主 v 性质、地位的改变
72
解体后传媒的表象
v 报刊发行量激增 v 传播快、内容杂 v 原有的报刊变与不变 v 塔斯社既代表又不代表官方(p144)
73
(p143)
解体后传媒机构的私有化
31
纯商业性、专业性报刊

《反动俄国与交易所》 《实业记者报》
《俄罗斯言论报》 《俄国晨报》
32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

世界⼴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政治分野:各国⼴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虽然各国社会发展⽔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经济发展、满⾜本国⼈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差异。

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播电视机构本⾝⽽⾔,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指全国⼴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法律和⾏政管理的⽅式。

⽬前主要⼏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

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公共⼴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

⽐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的教化功能。

商业⼴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

谋求商业利润。

管理:对⼴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政化的。

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节 美国⼴播电视业美国和世界⼴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2⽇正式播⾳。

全国⼴播公司命名为红⾊⼴播和蓝⾊⼴播。

哥伦⽐亚⼴播公司:16家电台联合组成。

三⾜⿍⽴的局⾯: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播事业成长的黄⾦时代。

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化、⼩型化,数量继续增长。

商业电台⼀直是美国⼴播业的主体。

美国⼴播电视长期实⾏私有私营体制,通过《联邦通信法》。

⽬前美国的全国性商业⼴播电视: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福克斯⼴播公司。

它们都有直属台(直接经营);附属台(签订合同)。

全国⼴播公司(NBC):1926年建⽴,⼀直在⼴播电视⽅⾯居于地位。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俄罗斯地区的报业至今已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第一节沙俄时期的报业俄国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历时最长的国家,历届沙皇均严格控制报业,因而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一)、《新闻报》1703年1月2日,沙皇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倡导创办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作了大量的鱼卵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二)、《莫斯科新闻》和其他民办报刊的出现。

1756年,莫斯科大学仿照《新闻报》样式创办《莫斯科新闻》,自此打破了官办《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它是非官方报纸,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发行量超过《新闻报》。

后来该报几易主编,越来越成为沙皇统治的帮凶。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权查封。

18世纪后期,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民办刊物。

最有影响的是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杂志,如《雄蜂》、《画家》。

1779——1789年,他曾主编《莫斯科新闻》,将它办成了宣传民主主义的阵地。

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惶惶不安,对刚兴起的民间新闻出版业采取镇压措施,传播民主思想的进步刊物全部被查封,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一一被放逐。

(三)、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

1825年12月,一些青年军官因深感俄国的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现状,率军队起义,史称这次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1823年创办的《北极星》,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以赫尔岑为首的贵族革命家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继续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刊名和宗旨与十二月党人创办的《北极星》相同的《北极星》丛刊和《钟声》杂志。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苏Biblioteka 新闻体制的特点

信息来源单一 言论高度集中 报业无法可循 新闻检查 编委会制度

新闻法后的特点
取消新闻审查 人人享有办报权利 扩大报人的自主权限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 数量猛增、原有报刊变化巨大、 特点: 归属形式多样 调控手段多样




战前苏联报刊的宣传内容
统一思想 发展经济 抨击官僚主义




二战中的苏联报业
合并停办 减少篇幅 发展军事报刊


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斯大林时期: 经济报道 消除异己
赫鲁晓夫时期(“解冻了”) 打破意识形态僵局 深化经济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期 欺骗宣传 戈尔巴乔夫时期 绝对自由化时期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 播事业
帝俄时期的报业

彼得一世与俄国报业的发端 沙俄对报业的严格管制 尼古拉一世——铁的法典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政党报纸增加、资本主义特征的报业出 现





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报刊和报人 《同时代人》 《祖国纪事》 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民粹派报刊 《俄国财富呢》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工人曙光报》 《火星报》 《新生活报》 《真理报》
由年轻教士戈邦神父率领的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表达他们心声的请愿书

二月革命后报业的发展 《临时政府公报》——《消息报》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于发展 取缔反革命报刊 建立无产阶级的报业体系 形成社会主义报刊网

第十二章 苏联地区新闻事业

第十二章  苏联地区新闻事业
• 19世纪70年代是俄国民粹主义的繁荣时期。民粹 派要求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主张把土地 分给农民;与之不同的是,他们主张由知识分子 领导农民暴动来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然后依靠农 民“天生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倾向”,通过村社来 实现社会主义。 • 民粹派拥有《俄国财富》《欧洲通报》《俄国劳 动》《周刊》等刊物,其中以《俄国财富》 (1876-1918)最为著名。
4、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
• 1825年12月一些青年军官率军队起义,史称领导这次 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 • 十二月党人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北极星》 (1823-1825)。内容以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 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主。1825年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北极星》主编雷列耶夫被 处以绞刑。 • 俄国新闻出版史上“阴暗的七年”(1848-1855): 为了迅速消除起义的影响,1825年,尼古拉一世制定 了被称为“铁的法典”的书刊检查法。 • 以赫尔岑为首的贵族革命家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 在国外出版“自由的报刊”,猛烈抨击专制制度,广 泛开展对农奴问题的讨论,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
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 俄国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历时最长的国家, 从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开始,历届 沙皇均严格控制报业,因而报业的发展十 分缓慢。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1、《新闻报》的创办(1703)及发展 • 《新闻报》: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1703 年1月2日在莫斯科问世,它的出版,标志着俄 国近代报业的诞生。 • 创办之初,彼得大帝非常重视《新闻报》,将 其作为政府刊登有关文件的工具。 • 1728年,由俄罗斯科学院接管。1748-1751年, 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担任主编。内容以 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在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俄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俄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俄国新闻史♦俄罗斯形成民族国家较晚,长期处于一统的专制制度下,因而它的新闻业史的前期,是典型的新闻专制史。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其社会主义的新闻业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媒体受国家的控制仍然较多,目前处于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

一、俄国简单的历史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始就出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发展过程♦1600年出现宫廷手抄新闻♦1703年1月3日彼得大帝下令出版《新闻报》,一开始就是现代印刷刊物,政府的官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1728年由俄国科学院接手出版。

1815年起变为日报,是俄国最早的日报。

该报存在214年。

1917年之后停刊。

《新闻报》是俄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18世纪内,形成科学院、大学办报刊的传统,因为沙皇俄国有文化的人太少,差不多都集中在这样的文化单位。

最早的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1728年由科学院创办。

面向社会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和《莫斯科杂志》1756年和1791年由莫斯科大学创办。

♦1825年,十二月党人创办秘密刊物《北极星》,是为最早沙俄政治反对派的刊物,主编雷列耶夫和亚·别斯土舍夫(1797~1837,笔名马尔林斯基)。

♦19世纪初又出现政府部门纷纷创办官方行业报的新情况,1837年起,各省官方开始创办报纸,形成沙皇俄国的官方报纸体系。

♦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批量的民营新闻性报纸和大众化报纸(戈比报),代表性报纸是彼得堡出版的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报纸《新时报》(1868-1917),老板阿列克塞·谢尔盖耶维奇·苏沃林。

他是俄国最大的民营报业主,也是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多家报刊的报业主,一度倾向社会民主工党。

但是,当时的俄国的民营报刊大多有一定的党派倾向。

(西欧进入大众报纸时期,俄国落后一步的反映)♦莫斯科出版的主要报纸是《俄罗斯言论报》,该报是1917年前莫斯科最大的日报,也是俄国第一家向国内各大城市和国外派驻记者的报纸。

外国新闻史 期末重点

外国新闻史 期末重点

一、【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在1773年的政治示威,美国革命的导火线。

1765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许多殖民地开始开展抵制英货的运动,直到1766年3月,英国议会在辩论后,同意撤销《印花税法》。

但17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新的税收法案,导致与当地居民关系不断恶化,1770年英国军队与居民发生冲突,引发“波士顿惨案”。

最终至1773年,当地居民潜入商船,把所有茶叶倒进大海来对抗英国政府。

波士顿倾茶事件把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向高潮。

压力越大,反抗力越强。

北美殖民地人民决心联合起来,反对英国的暴政。

二、【国内外公共事件】:是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出版的美国的第一份报纸,是殖民地人民探寻新闻自由的第一次尝试。

由伦敦咖啡屋印刷所印刷,沿袭了图书的标准格式,共4页,其中前3页是新闻,而第4页是空白,读者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所知的信息,再将报纸传给下一位读者,作为定期刊物并准备每月出版一次。

但由于言论偏激,该报第一期出版四日后被政府查封。

成为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从此,北美殖民地开始进入言论禁锢时期,所有新闻出版物必须先由殖民当局审阅。

三、【曾格事件】:是殖民统治时期,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最突出的事例。

1733年,纽约印刷商曾格创办《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

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事实真相的自由”。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阻挠,裁定曾格无罪。

曾格事件虽然没有确立法律例判,但确立了一项原则——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是新闻自由的支柱之一。

这一案件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是美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四、【美国杂志与掏粪运动】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以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

名称源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将丑闻发掘的记者描述成“扒粪者”。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的新闻传播事业
(五)通讯社的变化 解体后,原苏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名称 未改变。 俄通社-塔斯社 俄罗斯通讯社 私人通讯社:1989.5追溯通讯社 二、俄罗斯新闻体制的确立及特点 三、独联体其他国家新闻业现况
欧洲篇
第十三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1756莫斯科大学主办的《莫斯科新闻》 是第一张非官方报纸。 18世纪70年代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 了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讽刺杂志,预示 着民办报刊的出现。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三)新报刊各具特色 《独立报》:由莫斯科知识界发起创办 《生意人报》:以经济内容为主 《俄罗斯报》:1991创刊 (四)广播电视界的变革 全苏国家电视台和广播公司 奥斯坦基 诺电视和广播公司 全俄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 惟一的全国 性官方广播电视机构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沙俄时期的报业
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1861农奴制被废除后,沙皇政府对舆论的控 制有所松动。 报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报纸的相继创办:1860全 国政治性报纸只有15家,1881增加到83家, 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文学报刊为主的报业结 构。 具有资本主义企业特征的报业开始出现:彼得 堡著名出版商苏沃林1876出任《新时报》主 编。“俄国报业大王”
(二)新闻社
1961.2.21创办
同时向国内、国外提供消息,向国内报
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国外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消息;向国 外提供有关苏联的信息。 1991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 改称俄罗斯新闻社。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新闻业的现状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领土上最大的加 盟共和国,俄罗斯成为它的继承者。 (一)报刊数量猛增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9)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9)

第六章 新闻通讯事业的产⽣和发展 新闻通讯社是社会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是各种新闻媒介以及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新闻来源,⼈们常称之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动脉。

新闻通讯社传播新闻的⽅式:①经报刊、⼴播电视等媒介采⽤后再向⼴⼤公众传播;②直接向订户传送⽂字、图⽚、图像或其他信息资料。

第⼀节 ⾸批新闻通讯社的诞⽣和竞争 19世纪中期的情况:①⼯业⾰命带来了经济的飞跃发展。

②近代报业⼤为发展,报纸开始注重新闻。

③电信事业的兴起为通讯社的产⽣提供了物质条件。

⾸批创建的新闻通讯:法国的哈⽡斯社、德国的沃尔夫社、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的纽约港⼝新闻社。

哈⽡斯通讯社:1835年在巴黎问世。

是世界上第⼀个取得成功的新闻通讯社。

创办⼈哈⽡斯是第⼀个把Agence这个词⽤于通讯社的⼈。

沃尔夫通讯社:1849年,德国新闻通讯业的始祖。

路透社:1851年创办于英国伦敦。

初期业务为⾦融消息,7年之后,才把业务扩⼤报界。

法奥战争中,是世界新闻第⼀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

林肯遇刺,路透社⽐欧洲所有新闻媒介提前两天报道了这⼀事件。

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沿着⼤英帝国的路线向外扩张。

从港⼝新闻社到美联社:1849年1⽉正式组成港⼝新闻社。

8年后,与电讯与⼀般新闻社合并,组成纽约联合新闻社。

1892年西部联合新闻社成⽴独⽴的公司,定名美国联合通讯社。

三社四边协定:19世纪50年代起,哈⽡斯、沃尔夫、路透三家通讯社就有过⼀些交换股票⾏情的双边协定。

协议交换新闻,并规定各以本国为发新闻的范围。

后业务跨国,为确认既成事实和各⾃垄断范围,1870年1⽉17⽇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该协定以三⼤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但不能插⾜美国以外地区。

新闻通讯社从诞⽣时起就同本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紧密相关。

第⼆节 20世纪前期的兴衰演变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两家新的通讯社:合众社(1907年,斯克⾥普斯报团)。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新闻业的现状


5、通讯社变化: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合 并→俄通社(国家通讯社) →独立,重获 国家通讯社资格。 私人通讯社:“追溯通讯社”(第一家)、 国际文传电讯社(外国媒体在俄罗斯最重 要的新闻源)
(二)俄罗斯的新闻体制特点
• 1.多样化的媒体归属形式 • ①国家直接控制的媒介 • ②国家控制之外的新闻媒介(政党报纸、 社会团体报纸、商业报纸)
(1)建党初期
• 《新生活报》:1905.11.2,彼得堡。第一 份合法日报。革命宣传,深受广泛群众欢 迎。 • 《工人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机关 报。
(2)《真理报》
• 1912.5.5彼得堡。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 该报是全俄性的政治讲坛、广大工人的耳 目喉舌。 • 1917年,《真理报》复刊,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
2、取缔反革命报刊
-
•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 (2)《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 (3)《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 的决定案》
3、建立无产阶级的报业体系
• (1)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 法令》:刊登、散发广告业务由国家统一 管理 • (2)下达关于征用资产阶级的印刷厂和纸 库的命令 • (3)拨款给印刷厂:44.8万卢布
• 职责: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
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 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
1、塔斯社
• 内容:(卫国战争前)报道国家建设成就,
表彰人民劳动业绩,广泛深入介绍和分析 国际形势→(卫国战争中)为国内所有报 纸提供新闻→(战后)文种逐渐增加,技 术设备不断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3、电 视
• (1)概述 • (30年代初)电视实验→(50年代)快速发展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笔记外国新闻事业史的重点笔记如下:1. 19世纪早期到中期:新闻机构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早期的新闻机构主要是报纸,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逐渐增加,新闻事业也迅速发展。

2. 20世纪初的战争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时期。

新闻机构派遣记者前线,报道战争进展和战斗情况,战争报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3. 电视媒体的崛起:20世纪中期,电视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迅速获得大众的青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4. 社交媒体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逐渐崛起,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由发布和分享新闻信息。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新闻报道更加丰富多样,也对传统的新闻机构带来了冲击。

5. 新闻的商业化和媒体集中化:在现代社会,新闻机构面临商业压力,需要依赖广告和订阅收入来维持运营。

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新闻机构发展趋向媒体集中化,导致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

6. 媒体的角色和责任: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传递信息、监督政府和提供舆论空间等。

同时,新闻媒体也有责任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报道新闻,以确保公众的权益和言论自由。

7. 公民新闻和网络新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新闻和网络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公民新闻指的是由普通公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网络新闻包括在线新闻网站和博客等。

这些新的媒体形式对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公众参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外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报纸时代、电视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同时,新闻媒体也面临商业化和媒体集中化等挑战,需要找到平衡点,以维护公众利益并保持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新闻学--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史

新闻学--第五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史

• 俄国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 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 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 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主要刊物 《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 • 民粹派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主要刊物《俄 国财富》、《欧洲通讯》等。
• 两派报刊在宣传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主张消 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张废除 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 不同点是:后者否认农奴制废除后资本主义 必然在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为保护 小生产必须遏制资本主义发展。 • 两派及其刊物大多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中 间。
•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 第一, 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建党准备了 思想基础。 • 第二, 联合了各地分散的组织,为建党奠 定了组织基础。 • 第三, 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 备了正确的纲领。
• 《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⑴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 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 品格。 ⑵关于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 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 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 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 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 础。
• 《真理报》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 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一战 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 《真理报》被迫停刊。 •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虽然只存在了两年 多,却为布尔什维克当奠定了坚实的群众 基础,造就了新的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 月革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
《真理报》第二阶段 1917年3月复刊—十月革命 •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 • ⑴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 想。 • ⑵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 ⑶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 ⑷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 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主要内容:沙俄、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报业的主要发展历程与特点⏹重点、难点:火星报、真理报的创办历程、列宁的新闻思想、苏联新闻模式的特点、对中国新闻传播制度的影响⏹预计课时:6课时第一节概说⏹俄罗斯报业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沙俄时期⏹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无产阶级兴起:工人报刊、全俄政治报、政党报刊;火星报在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党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二、苏联时期⏹建立社会主义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列宁、斯大林(卫国战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三、独联体时期⏹俄罗斯逐渐成为独联体的代表性国家,并形成自己的新闻管理和新闻模式⏹多元化的媒介所有制与管理体制第二节沙俄时期的报业⏹17—18世纪俄国是一个农奴制盛行的封建国家。

⏹1682年彼得一世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性情粗野,对反对他的人残酷无情,但富有理想,做事果断。

⏹19世纪俄国变本加厉的侵略扩张,20世纪初成为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殖民大帝国。

(从中国夺取150万平方公里)⏹180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标志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农民受到双重压榨。

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长,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与初创⏹(一)《新闻报》的创办与发展:1703年创办,标志俄国近代报业的诞生,官报,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二)《莫斯科新闻》的创办和其他民办报刊的出现:学校办的非官方报纸,传播科学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为主,后成为宣传民主思想的阵地。

此后态度几经变更1917年后被查封⏹诺维科夫创办的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杂志《雄蜂》、《画家》、《闲谈》、《钱袋》⏹(三)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十二月党人:《北极星》⏹尼古拉一世:阴暗的七年⏹赫尔岑:北极星丛刊;钟声杂志二、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一)革命民主主义报刊⏹《同时代人》: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1863年由普希金主办;后由车尔尼雪夫斯基接任⏹《祖国纪事》: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二)民粹派的报刊⏹与革命民主主义派观点的异同:P173⏹《俄国财富》:米海伊洛夫斯基三、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一)工人运动的兴起与早期工人报刊的出现⏹1、工人阶级组织的成立⏹俄国第一个工人阶级组织:1875年敖德萨南俄工人协会⏹1883年普列汉诺夫日内瓦劳动解放社⏹1895年咯山列宁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从政治上领导工人运动⏹2、工人报刊的出现⏹油印传单、宣传品不定期刊物1896年《圣彼得堡工人小报》⏹1897年1月基辅《前进报》,第一份全俄的社会民主主义报纸⏹1897年8月《工人报》鲜明提出建立全俄统一的工人社会民主党二、第一张全俄政治报《火星报》⏹1、创办背景和经过⏹1898年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没有通过党纲、党章,组织思想涣散→列宁决定从办报入手,建立党的机关。

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25
4.颁布新闻法之后
第一部新闻法于1990年6月通过,8月生效
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公民享有任何形式的新闻自由, 包括通过公众媒体发表意见和见解以及寻找、选择、 获得和传播信息的权利,舆论不受检查
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不允许垄断任 何一种舆论工具
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生产经营权、人事任免权、 发稿权等,政府不得干预。
14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 业
一、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1.取缔反革命报刊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1917.11.10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法令
(2)关于出版自由的交锋 (3)《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4)《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
21
(4)戈尔巴乔夫时期
极力倡导公开性、透明度,指出舆论工具 是实行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 坛,报纸应当支持公开性原则,应当将更 多的事实公之于众。
根据他的要求,在1986年前后,宣传政策 调整:
公开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22
在“公开性”原则的 引导下,在新闻媒体 的积极推动下,苏联 的新闻媒体完成了从 统一到分散、从有序 到无序的转变,为苏 共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26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广播 1927年9月1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举办大型
广播音乐会,标志苏联广播事业诞生. 2.电视 3.通讯社
27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的新闻业现状 1.数量猛增 2.原有报刊变化大 3.新报刊各具特色 4.广播电视界的变革 5.通讯社的变化
信善和富于同情心。 歌曲《三套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通河忘川学社洪超一、19世纪中期俄国政治政策与新闻政策俄国自罗曼罗斯建立之始,到今日,政治生活中东方集权色彩一直比较浓厚。

特别在国土广阔、注重军事、帝制发达的沙皇俄国时期,历代沙皇都在不断加强国家机器。

国内政治政策上极为明显体现了这一传统:实行威权统治,设立特务机关、严格监视民众思想动态,要求民众对政府的服从、强调沙皇的地位同时要求贵族与之同心同德。

825年的二月党人革命中,贵族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同时与沙皇离心离德。

第二年,尼古拉一世即设立直属于自己的机构第三厅,凌驾于政府之上,“注意人民的思想动向,注意那些对宗教和政府肆意进行非议的人,搜索是否有新的秘密团体存在。

”【1】所谓“新的”,便是相对于被查禁、人员遭到流放二月党而言。

可见,沙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忘前车之鉴,仔细审视贵族中的叛徒。

宪兵团与政治警察的活动随之遍布全国。

对外政治政策很明显的一点便是其欧洲宪兵的自我定位。

在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新闻界变化悄然发生,美国纽约《太阳报》开启了便士报时代【2】,随之带来月球蝙蝠人一系列猎奇的报道与虚假报道。

然而,此时的俄国,新闻业方才起步,宣传意味十分浓厚。

与新闻落后、政治高压对应的,俄国此时新闻政策十分严厉反动。

1826年颁布书报检查条例,建立“书报检查非常委员会”。

国外的刊物遭到严厉抵制,防止革命思想在俄罗斯扩散,为此,邮政部门没收了大量检查出的企图流入国内的违禁刊物。

同时官媒也出于自身立场诋毁歪曲革命思想。

由此看来,俄国新闻政策是其政治政策(对外扼杀欧洲革命、对内独裁专制)的延续。

【1】(苏)潘克拉托娃.苏联通史(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80.277【2】黄旦.第四等级:独立报刊思想之形成——学习美国新闻传播思想史札记[J].新闻大学.1999(4).23二、该时段报刊发展情况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其影响力主要在领土与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总体水平低下。

报刊的发展也不例外。

来看一下下列数据【1】:19-20世纪一些国家报纸出版情况,1840年的时候,俄国204份,德国305份,大不列颠493份,美国1210份,法国776份。

半个世纪之后,1890年再次统计,俄国667份,德国5500份,大不列颠1840份,美国15392份,法国4100份。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俄国一开始在欧美主要国家中,报纸的发展就处于落后地位,半个世纪有所发展,但是仅仅是翻了一倍,可见起点低、发展速度慢。

考虑到俄罗斯帝国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家、人口虽不是很稠密但总数不低,人均拥有报刊数量更能说明问题:1890年的时候,每千人拥有报纸份数来看,俄国10份,德国208份,大不列颠285份,美国225份,法国224份;再看1880年杂志和其他期刊种类的统计,俄国389类,奥地利1399类,美国1705类,亚洲刚刚明治维新10年出头的日本815类。

报刊在俄国的普及还是比较低的。

这与它的民众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文盲率极高的俄国,文化教育是上层贵族的特权,读者局限于这样狭小的一个阶级。

读者群的狭小决定了俄国的报纸不可能在那个时代能进入大众报刊时代,内容多半涉及形而上的文艺政治。

一些怀有新思想或对底层同情心的贵族借助报纸发表一些追求自由平等的诉求。

“开明的法律同希望施恩于臣民的开明政府的行为公正结合”【2】,在这些意见中,我们看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痕迹,可以体悟当时贵族借助报纸传递的锐意进取,报刊是政见的承载体。

【1】(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下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415-417【2】李仲海.十二月党人的历史观[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42三、名记者与代表作这个时期,俄国的新闻报纸还属于观点纸的范畴,在新闻报道方面没有突出的调查记者显现。

但是,杰出政论家还是有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他们的新闻评论是俄国思想界的旗帜。

其中,旅居伦敦、泰山北斗式的赫尔岑尤其值得一提。

当时俄国知识分子旅行欧洲,惯例去看望他。

赫尔岑的一个职业是编辑,一生为争取出版自由二奋斗。

1857年,他在伦敦创办《钟声》杂志,这份进步杂志印刷后偷运回俄国,给他带来了声誉与威望,一直到1867年才停刊。

1848年的欧洲革命让他看到了“两个欧洲”,即落后黑暗的旧欧洲和革命追求机会地位平等的新欧洲。

因为他生活在伦敦这个世界潮流之先的大都会,他同后世的马克思一样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病,不过他的看法仍然停留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也正是基于对西欧模式弊端的认识,他肯定“斯拉夫派”,觉得在俄国中世纪的那样传统集体协作的村社实现社会主义,是符合俄罗斯文化根基的、抵御资本主义罪恶的好方法,“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来源于土地和农民的生活,来源于每个农民实际有一份地,来源于土地的再分配,来源于村社占有制和村社管理”【1】实现正义。

在赫尔岑《钟声》的前期,他措辞用语相对谨慎,故而俄国上层各方,即“反动派、保守派、激进派和政府官员”【2】都能够在书中看到和自己想法契合的新思想,保守派看到了斯拉夫传统的可贵,激进派看到了在传统上有必要追求自由与公正。

后期的《钟声》,正如陈独秀不顾胡适等人的反对执意改造《新青年》,导人行动的意味太浓。

一般性地指点江山固然不能在每个小点上都规范完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编辑并不是神,他们的判断有可能会有巨大的失误,需要一般的原则指引。

而且,一份杂志详尽地谋划一个政治事变,只会带来它阅读的小众化,最终蜕变为一则极少数人的说明书。

完全可以找其他途径直抒胸臆,报刊很多时候潜移默化渐进影响读者才算不辜负已经获得的读者、不辜负自己的成长。

巴枯宁在西伯利亚流放十年之后,终于逃离北亚苦寒之地,1861年抵达伦敦。

赫尔岑固然抵制巴枯宁的激进,但是在冲突和迁就中,他的批判少了一些深思熟虑的克制。

尤其是1863年波兰起义时,他利用《钟声》杂志,传递出鲜明的支持民族独立、反对沙皇统治的立场。

《钟声》似乎从一个政治意见中心冒进为一个革命策源中心,后来赫尔岑在他的名著《往事与随想》第七卷《自由俄罗斯印刷所与<钟声>》中回忆起在伦敦巴枯宁、波兰流亡者“直接而自觉地奔向火热的斗争。

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意识到,他们这是在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4】。

但这件事的影响不言自明,沙俄对这本杂志在国内的发行报复性地空前加强,发行量骤降。

1865年颁布《关于出版物的临时章程》【3】,书刊检查更加严格。

再2年,杂志停刊。

【1】(苏)马里宁.俄国空想社会主义简史[M].商务印书馆,1990.185【2】(美)莫斯.俄国史(1855-1996).海南出版社.2008.28【3】(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下卷)[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附表大事记【4】(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下)[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01-402四、俄国工人阶级很少有对19世纪中期俄国工人本身的论述,相关资料大多数是讲述工业,并以此论证俄国长时期以来,工业与其大国地位并不相称,的确如列宁所说是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一环。

这其实并非是重物轻人,原因很简单,不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极少数的人成为工人,是边缘化的群体。

该时期俄国社会研究多半关乎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眼光投向农村。

的确,俄国的农奴数量极为庞大,“大革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44.5%农奴人口”【1】,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非农奴的人,未必就是工人,这本不是工农为主的国家:或许是乡村地主,或许是贵族,还有可能是庞大的俄国军人。

军人这个团体人数相当庞大,在18世纪第十四个年头,欧洲为剿灭波拿巴法国的俄国沙皇倾倒,因为欧洲人知道,沙皇有80万大军。

俄国这个时期的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更为特别的人数上的边缘群体,工人,和历史上普遍的境遇别无二致,是城乡分离从农村被迫流向城市的自由农民,处于“完全无权状态”,每天“干12-15小时”【2】的活。

当时的工业中心与政治中心重合,斯拉夫政治中心莫斯科是纺织业中心,西欧派政治中心圣彼得堡是机械制造中心。

但是,工业发展并不好。

在1804年到1860年之间,俄国的工厂不过从“2400增加到15000家”,但是大部分工厂“雇佣人数少于16个,不能机械化”【3】。

我对此处的理解是,俄国的工厂有明显的手工作坊痕迹,只是在一些动力装置上将马匹换成机器,而没有辅助性的各种措施,故而不成规模,产能低下、无需太多劳力。

俄国的出口贸易被外资垄断,黑海、波罗的海航运中满载俄国小麦供应欧洲以偿付进口制成品,蒸汽机等现代机械只能从国外进口,工业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1】(美)梁赞诺夫斯基、斯坦伯格.俄罗斯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340【2】李英男.俄罗斯历史之路[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90【3】(美)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165、167五、1830年-1860年变化在俄罗斯民族历史上,19世纪30-70年代称为黄金时代,是思想启蒙与教育文化发展相对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代前期30-50年代,因为之前拿破仑征俄的失败、和当时俄国扑灭欧洲革命的努力、对神圣同盟的维护拉拢普鲁士奥地利,它的军事力量被高估,并由此给国内稳定的环境。

因为国内局势比较安定,知识分子不像50-60年代那样忧心社会危机与国家衰落,而是较为务虚地谈论西欧的自由平等。

表现在新闻上,是当时已经有了废除农奴制的讨论。

但是和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忧心不废除农奴制无法招募到兵员的考虑不同,此时是资产阶级出于发展自身生产缺劳动力的考虑而发,并且和很多其他社会的资产阶级一样,冠以给农奴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追求较为公平机会的美名。

克里米亚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上层精英开始认识到,这种“俄国经济传统,可能是反面”。

在这场四年之久的战争第三年的时候,尼古拉一世死去,比较开明的亚历山大二世登基。

尽管书报审查制度仍然继续,尼古拉二世中止了一些措施。

“在他统治的前七年,期刊数量增加了8倍”【1】,他的改革本身是违背自己阶级的利益的,为此,他给大小地主贵族们宽松一些的言论与思想自由力图缓解一下他们之间的矛盾、争取一些支持。

新闻事业一定程度的宽松来源于政治氛围缓和的需要,并且为政治的合力起到了作用。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1972年,经书刊检查许可,著名报人卡尔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俄文版出版【2】,而这部书之中许多章节是马克思将发表在报刊之上的时评一字不动地放入书中,一直为新闻史学界津津乐道。

【1】(美)莫斯.俄国史(1855-1996).海南出版社.2008.25【2】(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下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附表大事记六、俄国的地位19世纪,俄国的地位由盛转衰,继而再次发展。

然而,它一直不是经济强国、文化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