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生产加工工艺与原理 第2章 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指导书编著:杜志勇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8 年3月 2目录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 (3)实验二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的测定 (6)实验三圆盘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8)实验四转鼓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0)实验五挤压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2)实验六沸腾流化床包膜工艺设计与实践 (14)实验七作物专用控释肥的生产与肥效评价 (16)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颗粒肥料的粒径分布特征2. 掌握颗粒肥料粒径分级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会制作粒径分布图对肥料粒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二、实验原理颗粒肥料(granular fertilizers)是按预定平均粒径制成的固体肥料。

颗粒肥料可以降低肥料的吸湿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便于施用。

并且一些水溶性磷肥经制成颗粒肥料后,可减少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但是,在颗粒肥料的制作过程中,因为选用生产工艺的不同,使所得肥料存在一定的粒径分布。

本试验是通过组合塔筛的方法对普通颗粒肥料进行筛分,称量不同粒级的肥料质量,计算粒径分布,并制作粒径分布图。

三、仪器设备试验筛(GB 6003 R40/3 系列):孔径为1.00,2.00,2.80,3.35,4.75,5.60mm 的筛子,附盖和底盘;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振筛机等。

四、实验材料圆盘造粒制取的球状颗粒肥料,挤压造粒经抛光整形制取的颗粒肥料。

五、操作步骤1. 将筛子按孔径大小(球状为4.75,2.80,2.00,1.00mm,条状为5.60,3.35,2.00mm孔径筛),依次叠好;2. 称取经多次缩分的球状或条状试样约1000g,精确到0.5g,分别置于4.75 或5.60mm 筛子上,盖上筛盖,置于振荡机上,夹紧筛盖,振荡5 min或进行人工筛分。

3. 球状试样:称量未通过4.75mm 孔径筛子上及底盘上的试样,精确到0.5g,夹在筛孔中的试样作不通过此筛。

化学肥料的生产方法和原理

化学肥料的生产方法和原理

• 天然矿物
(两大类)
水溶性: 钾长石、光卤石、硝石 水不溶性: 磷灰石、明矾石
水溶性矿物生产化学肥料,加工比较简单,仅 需溶解富集、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水不溶性矿物生产化学肥料时,首先必须进行 化学加工,使其成为作物所能吸收的水溶性或 微溶性物质,然后经过除去杂质、蒸发、结晶 等工序制成成品。
天然矿物可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大类。钾长石、光卤石、 硝石是水溶性的矿物,磷灰石、明矾石是水不溶性矿物的例 子。用水溶性矿物生产肥料仅是富集、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加工简单。而水不涪性矿物用来生产肥料时,首先必须进行 化学加工,使其成为作物所能吸收的水涪性或微溶性物质, 然后经过除去杂质、蒸发、结晶等工序3贼成品。
在选矿时,为了将其中的有用成分一一分离, 往往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含钛铁矿、磁铁矿的 浮选法 含P2O5 >30% 重力选
低品位磷矿石
的磷灰石精矿
钛铁矿、磁铁矿 磁选法
含TiO2 48.48%的钛精矿
含铁67.68%的铁精矿
上述各种选矿方法称为物理选矿法 (矿石的化学结构不发生变化) 有些选矿方法是使矿石经过化学变化之后而进行的
各种药剂的用量都很少,浮选每吨矿石,多者只 要数百克,少者仅仅需要数克。有的药剂兼有几种 作用,如硫化钠既是抑制剂,又是PH调节剂。
正浮选 将其中的有用成份浮入泡沫产物中, 而将脉石矿物留在矿浆中
反浮选 将脉石矿物浮入泡沫产物而将 有用矿物留在非泡沫产物中
如矿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用矿物,其浮选方法有两种:
以磷灰石(Ca5F(PO4)3) 生产磷酸为例,既可用硫 酸、硝酸、盐酸等无机酸使之分解,然后利用生成 沉淀(过滤)和溶剂萃取等方法除去CaS04 、 Ca(N03)2和CaCl2而得到磷酸;也可以在电炉中用 焦炭还原先制得黄磷,而后经氧化和水吸收而得磷 酸。得到磷酸以后进一步加工成为肥料时,方法就 更多了。

《肥料生产加工实验》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加工实验》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加工实验》教学大纲Experiments of Fertilizer Processing Technique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颗粒肥料粒径和颗粒强度等指标的测定方法,认识常见肥料生产工艺的一般流程,学会肥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通过不同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对比,巩固理论知识。

(三)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挤压造粒工艺的技术要点、工艺参数调控方法、产品颗粒强度测定。

(二)理解圆盘造粒和沸腾式流化床造粒包膜原理与技术参数。

(三)掌握肥料产品研发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能自主研发新产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圆盘造粒工艺应用与实践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实验目的(1).了解圆盘造粒工艺可生产的肥料类型(2).掌握圆盘造粒工艺的技术要点(3).学会圆盘造粒工艺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技术(4).了解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指标对肥料物性品质的影响(5).掌握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测定的一般步骤和技术要点2.实验要求圆盘造粒工艺采用团粒法。

所谓团粒法造粒是将粉末状的干料混合加水或通入蒸汽,或添加具有高分散度微粒的黏土、高岭土、凹凸棒土等粘结剂,借助肥料盐类的液相使其粘聚,再借助外力使粘聚的颗粒运动,相互间的挤压、滚动使其紧密成型。

然后经干燥、过筛、粒径合格产品经过冷却,涂上调理剂,防止结块,定量,装袋。

圆盘造粒是团粒法造粒最典型的工艺过程。

圆盘造粒的工艺特点:成球率高,颗粒圆整均匀,操作直观,设备维修方便,投资省,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效益高。

颗粒肥料因为选用的造粒工艺不同,以及造粒过程中添加的粘结剂和调理剂的差异,常常使肥料颗粒的机械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且机械强度小的肥料在运输施用的过程中(尤其机械施肥过程中)极易发生颗粒崩裂,而失去颗粒的物性,影响肥料的施用。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教学大纲Fertilizer Processing Principle and Technique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着重讲授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的生产加工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生产配方优化设计、新技术与质量检测标准。

使学生掌握主要肥料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建立常规肥料生产理论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能够掌握现代肥料生产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学会运用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根据生产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养成作物专用肥料的研发、生产、评价和应用推广的业务能力。

(三)素质目标丰富学生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专业应用渠道,使学生具备新型肥料研发必备的配方设计、工艺构建、产品评价等基本专业素质。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肥料生产加工的原料与资源分布,设备及其主要用途。

(二)理解肥料生产的基本理论构成,基本生产原理和配方设计策略。

(三)掌握典型肥料生产工艺构成及其技术参数和工艺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肥料工业与行业规范2学时第一节肥料工业的历史回顾与展望1学时知识点:肥料、肥料工业的发展阶段、农化服务、产业分析与展望第二节肥料相关的概念和行业规范1学时知识点:标准、标准化、标准体系、产品标准构成与实施本章重点:我国化肥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本章难点:我国肥料结构的特点与化肥需求量预测思考题(作业):1、肥料工业发展的历史时期?2、农化服务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3、我国肥料结构的特点分析?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氮肥生产原理与工艺8学时第一节合成氨2学时知识点:合成氨原理、原料、循环工艺模式、反应条件控制、关键核心技术第二节铵态氮肥1学时知识点:硫酸铵、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氮溶液第三节硝态氮肥1学时知识点:生产原理、生产类型、生产工艺、主要产品构成第四节酰胺态氮肥3学时知识点:尿素合成原理、生产工艺、参数、塔式造粒、斯塔米卡邦技术改进第五节石灰氮1学时知识点:石灰氮的溯源、生产工艺演替,特点分析,应用新进展本章重点:氨的合成原理及铵态氮肥的生产本章难点:酰胺态氮肥的生产原理与工艺1、大颗粒尿素与小颗粒尿素生产工艺的区别与联系?2、合成氨工艺中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观摩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验指导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验指导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验指导《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是一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肥料生产原理和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肥料生产过程的认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是《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验指导的一份示例,供参考。

实验一:肥料成分分析实验目的:1.了解肥料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会使用肥料成分分析仪器;3.学会分析肥料样品中的主要成分。

实验仪器:1.肥料成分分析仪器(例如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2.样品制备设备(例如研磨仪、溶解仪等);3.实验室常用设备(例如称量仪器、试管架等)。

实验材料:1.待分析的肥料样品;2.标准品溶液(用于校准仪器);3.实验室常用试剂。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a.将待分析的肥料样品取适量研磨成细粉;b.根据所选的分析方法,将粉末样品处理成适合分析的状态(例如溶解、稀释等)。

2.仪器校准:a.根据不同的分析仪器,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调试,以保证准确的分析结果;b.使用标准品溶液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输出值与实际成分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3.样品分析:a.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将样品装入仪器,并启动仪器;b.根据仪器的工作原理,对样品进行分析;c.记录分析结果,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4.结果分析:a.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分析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b.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评估样品的质量和适用性。

注意事项:1.操作仪器时要按照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不得随意调整参数;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和与试剂的反应性;3.仪器校准要严格按照标准品的浓度进行,避免校准误差;4.分析过程中要记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备日后查阅。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将得到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包括肥料样品的主要成分和其含量,以及与标准要求的对比。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肥料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肥料成分分析仪器,掌握了分析肥料样品的技巧和方法。

肥料生产工艺与原理实习报告

肥料生产工艺与原理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课程实习专业班级:资环专业09级4班姓名(学号):赵伟丽********实习时间:2012年4月23日——5月13日2012年 6月25日实习报告评阅意见一、实习目的《肥料生产原理与加工工艺》是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了为期三周的实习,其主要目的:1.参观有机肥料厂和化肥厂生产车间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液体肥料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特点,了解相关的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操作原理,增加感性认识。

2.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课堂理论知识3.沸腾流化床包膜工艺应用与实践是鼓励大家根据试验的目的自行设计方案,自己确定实验参数,调整包膜材料的用量,自己制造包膜控释肥料,自己评价包膜控释肥料的性能,并对比讨论结果,以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习安排1、指导教师:杜志勇、史衍玺、刘树堂2、实习对象:全体09级资环专业学生3、实习时间:2012年4月23日——5月13日4、实习地点:1)室外实习:阳煤集团烟台巨力有限公司、寿光稻田镇利丰公司、寿光蔡伦中科、潍坊昌乐的“乐多收”公司等2)室内试验:转鼓法自制作物专用控释肥料三、实习内容1、莱阳巨力化工厂的尿素生产工艺(单质肥料):阳煤集团烟台巨力化肥有限公司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前身为莱阳化肥厂,始建于1966年。

现装置能力年产氨醇15万吨,尿素16万吨(大颗粒尿素装置能力10万吨/年),甲醇3万吨,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3万吨,为满足合成氨配套改造工程公司对尿素进行节能增产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尿素装置能力将达到25万吨/年,预计项目将于2012年6月建设完成。

该公司老板是山西煤矿老板,刚好将煤矿中废弃的煤渣运过来生产水煤气,作为生产尿素的原料,以最廉价的资本投入获得最好的效益,较其他化肥生产公司更具有竞争力!同时,煤矿与化肥工艺的有效结合减少了煤矿区的煤渣污染和浪费问题,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化学肥料第2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教学课件.ppt

化学肥料第2章 尿素生产方法原理教学课件.ppt
化工工艺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第二章 尿素生产方法和原理
• 2.1 尿素的合成 • 2.2 合成液未反应物的分离和回收 • 2.3 尿素溶液的蒸发 • 2.4 尿素的结晶和造粒 • 2.5 尿素生产的三废处理 • 2.6 尿素生产中的腐蚀与防护
2.8~2.9。水碳比增加0.1,转化率可下降约1%。全 循环法0.65 ~0.7 ,汽提法0.3~0.4。
图 2.3
• (3)压力的影响
• 对液相反应压力影响很小。但由于体系存在气液平 衡,操作压力不能小于平衡压力。平衡压力与温度 的关系如图2.4。
• 平衡压力与组成的关系很复杂,实验得出的关系如 图2.5。
• 影响塔内流动状况因素:
• a.塔的高径比。高径比越大,塔越细长,越趋 于置换型;b.生产强度。生产强度大,流速大, 混合加大;c.惰性气体含量。含量高,气体体 积大,混合加剧;d. 操作压力。压力高有利于 气体溶于液相,搅混少,压力越高越接近置换 型。

置换型与混合型合成塔转化率对比
• 置换型
• 粒状尿素:造粒塔 入塔尿液蒸浓至>99.7%,140 ℃得熔融尿素在塔内快 速熔融,通过喷淋装置均匀喷洒在塔内,自上而下 被上升的冷空气冷却而成固体颗粒。 流动性好、不易吸湿和结块,便于储存和运输,施用 方便。 晶种造粒可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颗粒粒度、均匀性和 冲击强度,并降低尿素含水量(H2O<0.03~0.05%) 。 晶种加入量15Kg/h,晶种粒子<2μm。
图 2.4
图 2.5
• 最低平衡压力下的氨碳比经验式: • amin=0.01519t+0.005626tb-0.7287b-1.78×10-3 全

肥料制备与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肥料制备与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有机肥料:包括动物粪便、植物残渣等,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
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成分单一,肥效快,但长期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微生物肥料: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复合肥料: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
注意事项
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03
实验设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材料:植物、不同种类的肥料、土壤等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肥、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等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与分析
肥料制备与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01
实验准备
02
肥料制备
03
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04
实验安全与环保
05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准备
01
实验材料
实验器具
实验台:放置实验器材和试剂
搅拌棒:搅拌肥料溶液
量筒:测量肥料溶液的体积
烧杯:用于混合和溶解肥料
实验试剂
肥料制备
02
肥料种类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
实验过程与结果
结论与建议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实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实验方案
实验反思: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展望: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

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教案设计2一、实验名称:化学肥料生产工艺实验二、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肥料生产的原理和流程;2、学习化学肥料制造的重要工艺参数;3、了解化学肥料中各种元素含量及其提高方法;4、体验实验室操作技能;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三、实验设备和药品1、设备:发酵罐、攪拌器、过滤器、pH计、温度计、分析天平等。

2、药品:硝酸钙、磷酸二氢钠、氯化钾、硫酸、尿素等。

四、实验步骤1、原料配方:氮、磷、钾肥的生产的基本原料为尿素、磷酸二氢钠、硫酸、硝酸钙、氯化钾等,按配方比例称取。

2、材料预处理:载糖料通过研磨、分级、分离、清洗、浸泡等工艺处理后,使其成为能够支撑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料液,称量好各种物质并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物。

3、发酵过程:将尿素和磷酸二氢钠等适量化学品,加入预处理过的原料中,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微生物,反应温度一般在30-35℃之间,反应时间一般为30-40小时,实验进行过程需要控制好发酵罐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酸碱度。

4、菌种培养:按照所选菌株特点和需要的生长条件,采用液态培养、固态培养、批次培养、连续培养、发酵培养等多种方法,并对各个阶段合理地控制生长环境和调整菌群。

5、产品提取:待发酵结束后,通过滤、沉、浸、分离等分离方法,得到化肥产品,并获得含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及比率。

六、实验结果通过制造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元素含量的氮、磷、钾肥,而各种肥料的产出及其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的配方以及工艺参数合理搭配生产。

实验中还可以通过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不同的分析,如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及比率;细菌数量、质量及纯度,以及钙、镁、钠、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等。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尤其是制造过程中各种酸碱、有毒制品的慎重操作。

2.实验操作仅限于实验室,不得私自操作或复制。

3.在制造时应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管理好菌群,以保证生产质量。

肥料加工试验实习指导书

肥料加工试验实习指导书

肥料加工试验实习指导书肥料加工工艺实验(实习)指导书郭再华编实验一过磷酸钙的制作加工一、实验目的1.掌握过磷酸钙制作过程中浓硫酸的稀释和肥料制作过程中物料的变化情况;2.掌握干、湿法制作过磷酸钙的异同点。

二、方法原理磷矿粉与硫酸反应,反应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水溶性Ca (H2PO4)·H2O和微溶性的CaSO4,二者的混合物称为过磷酸钙。

其反应分为两个阶段:(1)Ca10(PO4)6·F2 + 10H2SO4 = 6H3PO4 + 10CaSO4 + 2HF(2)14H3PO4 + Ca10(PO4)6·F2 + 10H2O = 10[Ca (H2PO4)2·H2O] + 2HF 实验室配制过磷酸钙是少量样品的间歇反应,易于对反应全过程的观察,这有别于过磷酸钙的工业化连续生产。

过磷酸钙的制作分干法制作和湿法制作两种。

干法是将干磷矿粉与70%浓度的硫酸起反应。

湿法是将磷矿粉碾磨成30%左右的料浆,用95%的浓硫酸与之反应。

本实验用湿法制作磷矿粉的料浆采用干磷矿粉加水模拟配制。

三、材料与器皿1.磷矿粉:90%通过100目(150μm标准筛),其含磷(P2O5)量>28%。

2.工业硫酸:浓度95%,相对密度1.843.粗天平4.量筒:100mL5.粗玻棒:6.烧杯:250mL7.陶瓷钵:1000mL8.温度计:100oC 1支9.碾钵:1个四、实验操作Ⅰ、干法制作(一)浓硫酸的稀释量取工业浓硫酸70mL 3份,分别缓慢加入至46,59和73mL 水中搅匀,其浓度分别为70%,65%和60%。

酸液温度降至70oC备用。

(二)矿酸混合称取200g磷矿粉3份,放于3个陶瓷钵中,于通风橱中分别缓慢加入以上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硫酸,边加边快速搅拌,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观察物料状态的变化,继续缓慢搅拌至矿酸混合均匀,在有大量气泡产生后停止搅拌。

(三)鲜肥的熟化让上述物料静置半小时,然后将料块用玻棒划松,在室温下放置,使其后熟,其间每隔一天将物料翻松一次至物料呈风干状。

肥料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

肥料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

肥料制造工艺学课程内容第一章氮肥的制造氮肥概述氮肥是农业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化学肥料, 主要的氮肥品种有: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氨水、液氨、氯化铵和石灰氮,这些氮肥除石灰氮外,都是以合成氨为原料加工制成。

所以首先要了解合成氨的生产第一节氨的合成一、合成氨生产概述氨的分子式是 NH 3,从分子式上可以看出,氨分子是由一个氮分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的。

在工业上, 氨是由三份氢和一份氮肥的混合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而成, 所以称为合成氨。

因此生产合成氨,首先要分别制取氮气和氢气,然后按 1:3的比例混合。

合成氨所需要的氮气和氢气均取自空气,氮气通过空气分离装置分离获得;氢气来源于水和燃料,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可以通过电解法将水电解为氢和氧, 也可以将水蒸汽通过赤热的燃料经过化学反应后获得氢气。

在制取原料气的方法中,除电解法可以制得较纯净的氢气外,用其他方法制得的原料气中都混有不同数量的其他杂质, 而合成氨所需要的是非常纯净的氮气和氢气, 所以必须将这些杂质除去,清除原料气中杂质的过程,叫做原料气的净化。

有了净化后的氮气氢气混合气后,就可以进行氨的合成:N 2+3H2 = 2NH3+热量氮与氢很不容易化合成氨,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并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生产合成氨所需要的原料是燃料、空气和水。

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原料气的制造;2、气体净化;3、气体的压缩与氨的合成二、原料气的制造用于制造原料气的原理可以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先分别叙述如下: (一用固体原料制造原料气制造原料气所用的固体原料是煤和焦碳,用固体原料制气的方法如下:1、固定层间歇气化法该法制造原料气是在煤气发生炉中进行如图 2-1-1:制造原料气的流程示意如图 2-1-2空气由炉底吹入,通过赤热的煤层时,空气中的氧与碳作用,生产二氧化碳,该反应属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煤层温度升高,制得的气体称为空气煤气,也称吹风气。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

《肥料生产工艺》实验指导书编著:杜志勇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08 年3月 2目录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 (3)实验二颗粒肥料硬度和脆碎度的测定 (6)实验三圆盘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8)实验四转鼓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0)实验五挤压造粒工艺设计与实践 (12)实验六沸腾流化床包膜工艺设计与实践 (14)实验七作物专用控释肥的生产与肥效评价 (16)实验一颗粒肥料粒径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普通颗粒肥料的粒径分布特征2. 掌握颗粒肥料粒径分级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会制作粒径分布图对肥料粒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二、实验原理颗粒肥料(granular fertilizers)是按预定平均粒径制成的固体肥料。

颗粒肥料可以降低肥料的吸湿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便于施用。

并且一些水溶性磷肥经制成颗粒肥料后,可减少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但是,在颗粒肥料的制作过程中,因为选用生产工艺的不同,使所得肥料存在一定的粒径分布。

本试验是通过组合塔筛的方法对普通颗粒肥料进行筛分,称量不同粒级的肥料质量,计算粒径分布,并制作粒径分布图。

三、仪器设备试验筛(GB 6003 R40/3 系列):孔径为1.00,2.00,2.80,3.35,4.75,5.60mm 的筛子,附盖和底盘;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振筛机等。

四、实验材料圆盘造粒制取的球状颗粒肥料,挤压造粒经抛光整形制取的颗粒肥料。

五、操作步骤1. 将筛子按孔径大小(球状为4.75,2.80,2.00,1.00mm,条状为5.60,3.35,2.00mm孔径筛),依次叠好;2. 称取经多次缩分的球状或条状试样约1000g,精确到0.5g,分别置于4.75 或5.60mm 筛子上,盖上筛盖,置于振荡机上,夹紧筛盖,振荡5 min或进行人工筛分。

3. 球状试样:称量未通过4.75mm 孔径筛子上及底盘上的试样,精确到0.5g,夹在筛孔中的试样作不通过此筛。

堆肥(商品有机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堆肥(商品有机肥生产)工艺与技术
有机肥料的腐熟是一系列微生物活动的复杂过程,要促 进微生物活动,可采取各种措施调节环境条件。
(一)水分 对好气性微生物而言,适宜的水分含量是有机肥料最大
持水量的60%~70%,即手握成团,触之即散的状态。
(二)氧气
♣ 通气好,有利于好气微生物活动,利于材料腐解。前期 插草把调节 ♣ 通气差,有利于嫌气微生物活动,不利于材料腐解, 利于 腐殖质形成。后期翻堆压实等都可调节通气状况。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腐熟原理与技术
一、腐熟的目的 二、腐熟过程中养分的变化 三、腐熟的条件调控
一、腐熟的目的
1.使迟效态养分转化成速效养分,提高肥效,还可避免在 土壤中腐熟时产生对幼苗不利的影响; 2.消灭传染性病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
二、腐熟过程中养分的变化
矿质化过程: 复杂有机物质
简单的无机物质
用三维荧光光谱评价商品有机肥的腐熟度
(三)温度
好气微生物活动导致有机肥料从
低温
中温
高温
1. 不同温度范围有不同微生物类群,好气腐熟的高温阶段在 50~65℃
2. 55-65℃的高温是保证完全杀灭病原菌的基本条件,是无 害化处理畜禽废物的要求。
(四)pH值 微生物最适宜的pH以中性和微碱性最好。 腐熟前期 产生有机酸,可加入石灰或草木灰调节pH。 腐熟后期 有NH3的释放,可加入新鲜绿肥等,利用其分解 时产生的有机酸来调节。
腐殖化过程: 矿质化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
腐殖质
有高温阶段 降温阶段 后熟保肥阶段
水溶性有机物 质、蛋白质
半纤维素、纤 维素
腐殖质合成
腐殖质合成
中温性微生物
好热微生物
中温性及好热 性微生物 放线菌
温度变化 常温-50℃ 50-60℃

肥料试样制备方法标准

肥料试样制备方法标准

肥料试样制备方法标准
“嘿,这花咋长得不精神呢?”我对着小伙伴嘟囔道。

小伙伴凑过来瞧了瞧,“是不是没施肥呀?”我们都觉得有可能。

这让我想起了肥料,那肥料试样又是咋制备的呢?
咱先说说肥料试样制备的步骤吧。

首先得有肥料呀,把肥料弄出来一些放在干净的地方。

就像做饭得先有食材一样,这肥料就是咱的“食材”。

然后呢,把这些肥料弄碎,不能有大块大块的。

这就跟把苹果切成小块好咬一样,肥料小块了才好研究。

接着,把弄碎的肥料再弄均匀喽,不能这边多那边少的。

那有啥注意事项呢?可得小心别弄脏了,要是弄上脏东西,那可就不准了。

就像考试的时候不能作弊一样,得老老实实的。

还有啊,不能弄得到处都是,不然多乱呀。

这肥料试样制备有啥用呢?可以用来看看肥料好不好呀。

要是不好的肥料,给花花草草用了,那不是害了它们嘛。

就像给人吃坏了的东西,会肚子疼一样。

还能用来研究怎么让肥料更好,让花花草草长得更棒。

我记得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了肥料试样制备。

大家都可好奇了,看着老师一步步地做,我们也想试试。

最后,我们看到了制备
好的肥料试样,都觉得好神奇呀。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把一堆肥料变成了可以研究的东西。

所以呀,肥料试样制备还挺重要的呢。

大家要是对肥料感兴趣,也可以试试制备肥料试样哦。

说不定能发现好多好玩的事情呢。

化工工艺学2章 化肥

化工工艺学2章 化肥
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传统水溶液全循环法coco22气提法气提法氨气提法氨气提法其他其他分离过剩的氨和尿液甲铵和尿素合成塔一分塔一段分解塔二分塔闪蒸槽一段蒸发二段蒸发结晶造粒液氨泵co压缩机包装成品甲铵尿素闪蒸分解甲铵及进一步分离过剩氨尿素甲铵尿素22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典型工艺流程水溶液全循环法的典型工艺流程p63p63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铵水水溶液全循环法是将未反应的氨和二氧化碳用水吸收生成甲铵或碳酸铵水溶液返回合成系统的生产方法溶液返回合成系统的生产方法coco22平衡转化率约平衡转化率约6262
P61 (了解) 了解)
尿素合成反应速率取决于液相中甲铵脱水 尿素合成反应速率取决于液相中甲铵脱水这一控制 甲铵脱水这一控制 步骤的速率。 步骤的速率。 其动力学方程式参见P61 其动力学方程式参见P61 通常尿素合成反应需30~50分钟 分钟。 通常尿素合成反应需30~50分钟。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 合成塔内压力高,传质速率快,气体流动快。 合成塔内压力高,传质速率快,气体流动快。 合成塔内液相中尿素和水含量越多, 液相中尿素和水含量越多 合成塔内液相中尿素和水含量越多,越有利于平衡 转入到液相。反应初期, 气相中NH 气相中NH3和CO2转入到液相。反应初期,气相 CO2和NH3平衡分压高,向液相传质推动力p-p*不 平衡分压高,向液相传质推动力p 随着反应的进行,液相中生成尿素增多, 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液相中生成尿素增多,气相 不断转移到液相使其平衡分压下降, 中CO2和NH3不断转移到液相使其平衡分压下降, 推动力增大。 推动力增大。
3、尿素合成过程的相平衡
P57 (了解) 了解)
相平衡计算很复杂,综合诸因素有下列经验公式: 相平衡计算很复杂,综合诸因素有下列经验公式: P=54.75a-10.1ab-90.25b-0.1502at+2.059×104 b/t=54.75a 10.1ab-90.25b 0.1502at+2.059× b/t3.581t+2.099× 3.581t+2.099×10-2t2 (2.1.4) 为表压,0.1MPa;温度175~195° 式中 P为表压,0.1MPa;温度175~195°C,水碳比 0.2~1.0, 0.2~1.0,氨碳比较高 。

肥料生产加工工艺与原理 第2章 试验方法

肥料生产加工工艺与原理 第2章 试验方法
土培技术部 分主要让学 生了解大体 的过程,及 其 关 键 技 术。如:选 土 的 代 表 性,不同盆 钵的特性, 肥料的用量 与田间试验 的不同,水 分管理方法 等。
5
第二章 培养试验方法
2 土壤的贮存
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一般植物营养培养室应建立专门的土壤 贮存库,存放从各地采集的供试验用的土壤,并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集 时间、采集人姓名、含水量(即吸湿水)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如 pH 值,有机 质,CaCO3,CEC 主要养分含量等。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室 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用量,不能随取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试 验的重(复)现性。
(第一节) 和土培方法 的特点的区
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以取得初步结果, 再扩大到田间研究, 别和联系, 可以少走弯路。总之,土培试验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但若环境条 件控制不严,试验的精度就很低,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二、土培试验的特点 1. 供试土壤差异 土培试验一般取耕层土壤作试验,作物只能
砂 培 的 作
问题三简单
最早水培试验是 1699 年美国乌特渥尔特(woodward)的野豌豆、马铃薯和薄 荷水培试验,他用泉水、河水、自来水、雨水和蒸馏水做试验,指出了海利门特 用。 结论的错误,是水培试验的创始人。 1837 年法国布森高 (Boussingault) 最早应用砂培试验进行植物吸收氮、 磷、
3
问题四重点 在三类方法 的定义,及 其对定义的 阐述。
第二章 培养试验方法
培或气培也是从溶液培养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土栽培技术。 3. 砂培试验 砂砾培养是以砂子或砾石作为植物根系生长的固体介质。 使植物 能稳固地生长在砂砾的环境中。 砂砾培养应用营养液作为植物养分的 能源,所以它是介于溶液培养与土培试验之间的模拟研究方法。 第二节 土壤培养试验方法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教学大纲

《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教学大纲Practice for Fertilizer Processing Principle and Technique一、实践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熟悉肥料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掌握肥料生产中的工艺设计,学会运用新型肥料肥效评价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前肥料生产中不同工艺的应用现状和特点,— 1 —(二)能力目标:掌握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作物专用肥料配方设计的能力,能够运用实验室设备进行新型肥料研发与创制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农化服务中肥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通过运用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剖析的逻辑推理素质,养成复杂问题和重大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素质,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产品开发的素质。

三、基本要求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实习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目的是熟悉肥料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掌握肥料生产中的工艺设计,学会运用新型肥料肥效评价的一般方法;了解当前肥料生产中不同工艺的应用现状和特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内作物专用控释肥料的创制与肥效评价;喷浆工艺、脲醛肥料生产工艺、氨化造粒和高塔造粒工艺及有机肥料生产过程的野外参观考察,并对生产状况进行探讨,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习项目设置情况实习项目一参观寿光肥料企业生产工艺及分析 1.5天(一)实习目的要求参观高塔造粒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氨化造粒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和有机-无机— 2 —复混肥料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掌握各工艺流程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环节,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习材料与设备相机、记录本、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三)实习内容1野外生产工艺参观在寿光主要参观高塔造粒工艺、氨化造粒工艺、脲甲醛生产工艺、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利丰肥业)和造纸废弃物槽式自动化发酵工艺、氨酸法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工艺流程(蔡伦中科)。

肥料加工工艺

肥料加工工艺

肥料加工工艺
应注意的问题
➢ 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硝酸铵和尿素混合,但在制造三元
肥料时,必须同时使用尿素和硝酸铵,则应先用氯化钾或硫酸 钾与硝酸铵进行混合预处理反应,然后再与尿素、磷肥诸如磷 酸一铵或二铵进行混合。
用作叶面专用肥的,则配入养分应全是水溶态 的,而且含副成分要少。
肥料加工工艺
第三节 复肥养分分析式
肥料加工工艺
复混肥分析式
复肥分析式是指复肥中所含各主要养分含量 的百分率。如复肥料分析式为(8-14-6),即表 示含N8%,含P2O5 14%,含K2O 6%。 复肥分析式的确定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肥料名称
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硫酸铵 尿素 氯化铵 硝酸铵
临界相对湿度 (%,30℃) 91.6 82.8 79.2 72.5 77.2 59.4
肥料名称
硝酸钙 硝酸钠 磷酸一钙 硫酸钾 氯化钾 硝酸钾
临界相对湿度 (%,30℃) 46.7 72.4 93.6 96.3 84.0 90.5
肥料加工工艺
供试处理直接 筛选法
肥料效应函数法
单因素多水平多点试验
复因素不同配比多点试验 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单因素) 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复因素)
肥料加工工艺
(2)根据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比例设计复肥的养分比例
在一定产量水平下,每种作物单位产量的 养分吸收量和比例可视为一个常数。因此,按 作物养分比例设计的配方也比较稳定,可作为 基本配方,然后,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有 机肥施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等给以校正,即可得 到较满意的配方养分比例。
籍中的适配表。
肥料加工工艺
2、肥料混合对物理性状的影响
复肥生产时原料的选择必须考虑各原料肥料混合 后能够保持优良的物理性状,至少不能对物理性状有 显著的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二章 培养试验方法
还可以从底层土壤中吸收养分,且根系的伸展几乎不受限制。 (培养 空间局限)
教 学 方 法 上,理论教 学及时的与
第二, 由于培养试验人为地控制了培养容器中介质的特性 (水分、 实验、实习 温度等) ,所以介质中养分的供应过程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 与田间土壤条件有所不同,且介质的透水、通气性与自然条件有所差 异。 (介质环境局限)
土培技术部 分主要让学 生了解大体 的过程,及 其 关 键 技 术。如:选 土 的 代 表 性,不同盆 钵的特性, 肥料的用量 与田间试验 的不同,水 分管理方法 等。
5
第二章 培养试验方法
2 土壤的贮存
过筛的土壤应充分混匀,贮存备用。一般植物营养培养室应建立专门的土壤 贮存库,存放从各地采集的供试验用的土壤,并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采集 时间、采集人姓名、含水量(即吸湿水)及主要农业化学性状,如 pH 值,有机 质,CaCO3,CEC 主要养分含量等。一次贮存的土壤数量应保证供应全部培养室 研究工作一年至数年的需用量,不能随取随用,以致前后产生土壤差异而影响试 验的重(复)现性。
2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案 2012 年春季
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研究,是砂培试验的奠基人。 早期培养试验方法和技术简单,设备简陋,因而试验精度也较低。 近代培养试验方法与技术基础是在 19 世纪中叶后期,由萨克斯(Sacks) 、 克诺普(Knop)格里利格尔(Hellerigel)/瓦格涅尔(Wanger)奠定的,1859-1865 年萨克斯、克诺普拟定了水培营养混合液,并共同制定了水培试验方法,19 世纪 60 年代格里利格尔系统地完善了砂培试验方法, 并提出了适用于砂培研究用的营 养混合液, 他应用这个方法成功地进行了灭菌培养, 并证实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土培试验自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应用,当时采用框栽试验,用无底的水泥框栽培 植物,但试验结果受底土影响,1880 年瓦格涅尔做了第一个隔离底土试验,他设 计的 25 厘米×30 厘米瓦格涅尔盆已广泛应用于植物营养研究。 现代培养试验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盆钵放置在旋转平台上 灌溉、温控等全部自动化。不仅管理工效高,而且准确,精确度高。例如,日本 无影温室、西德 BASF 公司林伯格霍夫(Limberghof)农业试验站的全自动化温 室、美国 TVA 全自动化 Lysimeter——根系实验室,以上均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 来建立的现代化培养试验室。 我国应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植物营养问题起步比较晚,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罗宗洛教授, 他应用水培试验方法成功地做了作物根系 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研究。我国盆栽技术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公元 317-420 年 的晋朝已有盆栽花卉。明朝(公元 1400-1644 年)已有盆栽技术的专门文献记载, l708 年我国已开始了温室栽培。 如果能把我国的传统经验与西方现代培养试验技 术相结合,一定能促进培养试验方法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二)盆钵的选择和准备 1 盆钵的种类
(1)按盆钵的原料分类 玻璃盆:其规格一般是 20 cm×20 cm(前者为盆内径,后者为盆高,下同), 用 4~5mm 厚质玻璃制成,可用于土培及砂培试验。玻璃盆的优点是容易洗净, 试验过程中容易观察根系生长状况和土壤湿度状况;一般玻璃不易受腐蚀,也不 会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及造成 pH 值的改变。但由于玻璃组成复杂,玻璃盆不能用 于微量元素试验。玻璃盆的缺点是价格昂贵,容易损坏;试验过程中必须加套, 防止阳光对作物根系的不良影响,从而给试验工作增添麻烦,目前已不常使用。 搪瓷铁盆:用厚铁皮(或白铁皮)制成,盆里盆外均烧上一层搪瓷釉.以保护 盆壁不被土壤溶液侵蚀。此盆的优点是经久耐用,重量较轻,使用方便,容易洗 净,目前为国外某些大型自动化培养室所喜用,如能大批工业生产,价格并不昂 贵。此盆一般只用于土培试验,在国内可以推广应用。 陶瓷盆:用白陶土或瓷土烧制而成,盆里盆外均涂釉子。此盆坚固耐用。目 前国内土培均用此盆,但价格昂贵,笨重,不易称重灌溉,在国际上已有淘汰趋 势。 陶土盆:用陶土制成,盆里盆外涂上一层釉子。此盆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种 微量元素研究。 塑料盆:国外主要用于砂培和溶液培养,土培试验使用不多。由于塑料盆结 构简单,不适用于水分调控,一般只在水稻的土培试验中才使用。 (2)按盆钵的构造分类 瓦氏盆:又叫瓦格涅尔盆,1880 年德国农业化学家瓦格涅尔设计。盆钵的 规格是 25cm×30 cm,小型瓦氏盆的规格是 20cm×20cm。其构造如图 l-1 所示。
砂 培 的 作
问题三简单
最早水培试验是 1699 年美国乌特渥尔特(woodward)的野豌豆、马铃薯和薄 荷水培试验,他用泉水、河水、自来水、雨水和蒸馏水做试验,指出了海利门特 用。 结论的错误,是水培试验的创始人。 1837 年法国布森高 (Boussingault) 最早应用砂培试验进行植物吸收氮、 磷、
(第一节) 和土培方法 的特点的区
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以取得初步结果, 再扩大到田间研究, 别和联系, 可以少走弯路。总之,土培试验的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但若环境条 件控制不严,试验的精度就很低,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 二、土培试验的特点 1. 供试土壤差异 土培试验一般取耕层土壤作试验,作物只能
从耕层土壤中吸收养分。而田间试验作物不仅可以从耕作层吸收养 分,还可从底土中吸收养分。土培试验土壤经人工翻挖、过筛、混匀 后,物理性状与田间原状也不相同。 2. 试验条件差异 土培试验易于人为控制试验条件如光照、温
4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案 2012 年春季
度,水分、养分等生长因素,受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小于田间 试验,因此试验因素的效应分析比较准确,但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和 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 如 3. 肥料利用率差异 由于土培作物根系养分吸收区域小,其施
点是:区别 不同培养试 验方法的特 点与任务, 在科学研究 中根据研究 目的有针对 性地选择相 应的研究方 法。本章讲 授内容重点 以土培、水 培和砂培为 主,要求学 生必须掌握 各种方法的 使用条件、 技术要求和 操作过程。 了解和掌握 各种水培营 养液的特点 和配制,能 正确选择和 应用各种营 养液进行水 培试验。在
肥量常比田间试验大 2-3 倍, 土培试验在盆钵中不存在养分淋失问题, 因此肥料利用率与田间试验也有很大差别。 土培试验与液培、 砂培试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能在土壤条件下模 拟土壤、植物、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某些试验因素如 pH 值等的 水平不像水培、砂培那样可以根据试验目的随时变更,因此后者更适 合于植物营养生理的研究。 三、土培试验的技术 (一)土壤的准备 1.土壤的采集和整理
四. 培养试验的种类 根据培养试验的培养介质不同,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 土培试验 土培试验是生长介质为土壤的盆栽试验, 是一种更接近于自然条 件的生物试验方法。 2. 液培试验 液培试验是在某种营养混合液中进行的生物试验, 由于营养混合 液通常是水溶液,过去也叫水培试验。近代的溶液培养已发展成无土 培养或叫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基质泛指除土壤以外的各种植物生长介 质,例如溶液、砂砾、泥炭、空气、塑料颗粒等。国外设园艺中的雾
题二重点阐 述
培养试验是在农业化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最早应用于植物营 养与施肥研究的试验技术。它比田间试验历史更为悠久。通常认为第一个培养试 介绍,说明 验是比利时万•海利门特(V. Hellement) 1629 年进行的柳条试验,他在装满土壤的 早 期 的 土 盆钵中,插上柳树枝条,只供给水分。5 年后柳树生长量几乎增大 34 倍,而土壤 重量几乎不变,由此他虽然得出了植物营养最重要的是水这一错误结论,但开创 培、水培、 了植物营养的土培(盆栽)试验方法。
6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案 2012 年春季
瓦氏盆模拟大田土壤水分的自然运动方向, 使盆栽试验的土壤水分条件更加 符合于自然状况。瓦氏盆的一侧外壁有浇水管,管的底部有一洞孔通人盆内,与 此进水孔对称的另一侧有一排水孔。使用前将锯齿状排水片放入盆底,其两端对 准进水孔和排水孔,其四周铺放洗净的小砾石、河沙或石英砂,再装土,并塞住 排水孔。使用时灌溉水由浇水管、进水孔流入盆内,透过砂砾进入底部土中,然 后沿毛管上升。当水分过多时,可打开排水孔。用瓦氏盆必须称重浇水,此种盆 在国外已很少使用,国内仍很普遍。 米氏盆:又叫米切里希盆,1909 年德国土壤学家 Mitscherlich 设计,1930 年 正式用于土壤有效性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相关性研究工作中, 并提出一整套技术 规范,称之为米氏盆栽技术。此盆在西欧、东欧均广泛应用于植物营养的土培研 究中。米氏盆的构造如图 1—2 所示。米氏盆的下部有一底座,可以平稳地放置 在盆架或盆车上,盆底呈锥形,底座中央有一圆孔,以使盆内土壤的非毛管水渗 入底盆中。每次灌水时,用灌溉水冲洗底盆,使渗入其中的营养物质回到米氏盆 内,防止由于灌溉渗漏而产生土壤中养分的流失。米氏盆的优点是,每次浇水可 以不称重量,浇到盆底刚渗出水即可,这时已达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米氏盆可以 保持各盆之间土壤水分的一致性。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才开始使用米氏盆。 常用的有两种规格,一是 20cm×20cm,二是 25cm×30cm,以前者居多。 阿尔(Ahr)盆:阿尔盆是用铁皮制成的方形盆。盆内涂锌,盆外涂油漆。此 盆长 25cm,宽 20cm,高 20 cm。盆两侧有两个支架,可以固定在盆车上。阿尔 盆每盆装土 10~21 kg,盆的两侧插入两根塑料管,灌水时可把水分引入盆底, 使土壤水从盆下部向上部运动。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西欧已广泛使用,将其固 定在盆架上,便于手工称重浇水,提高工效。 普通盆:原是我国古代栽培花卉的盆钵,其规格不一,盆底设排水孔或不设 排水孔,一般盆内外均涂上彩色釉子。土培试验装盆时,常在盆底一侧放入小砾 石、玻璃碎片等作为排水物(图 1-3)。排水物应盖住盆底 2/3,呈 30。角。在小砾 石中再插入一支供浇水用的玻璃管或塑料管, 浇水管直径 1.2~1.7 cm, 管高出盆 沿 2~4cm,浇水管下端呈斜面,上端呈平面。在排水物上盖一块尼龙纱布或盖 一层石英砂,防止土壤混入小砾石中堵塞浇水管,也可用搪瓷烧成圆锥体,做固 定排水物(图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