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卢沟桥抗日战争背景、事态的发展过程,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等动人的人文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多种可得到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寿命,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知识及兴趣。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爱国精神;(2)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和影响。

教学难点:反映了弱肉强食、侵略战争是多么残酷的历史事实,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照片让学生认识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谈一谈卢沟桥的具体意义,以此切入教学。

(2)导入课题前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学生打好民族革命的前经。

2. 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原因介绍一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西安事变和平和解后,政府内部军队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加重,日方则是采取掩盖的形式,准备钻空子。

这些日本人在北京设立了一个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有着更多的秘密工作,包括间谍活动和暗中监视中国军队。

1937年7月,华北乃至全国上空迷雾缭绕,这是日军突击华北的天时。

7月7日晨,日军特务部队趁机袭占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并在卢沟桥上制造了炸弹爆炸事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七七事变”。

(2)事变的具体过程通过介绍事变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在日本军队进攻下,中国军队和群众的表现和反应。

1937年7月7日,日本兵发动进攻,袭击中国军队,并在卢沟桥上投掷了炸弹。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

(3)事变后的影响日本军队的入侵迫使卢沟桥周边的居民无家可归。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课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1/ 9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2/ 9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掌握生词:3.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4.学会听、说、读、写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词汇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生词。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呈现新知识•给孩子们讲述生词:襟怀坦白,魂魄,豁达,挫败,枯黄。

•给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例句模仿和造句,让孩子们理解生词,记忆生词。

3.深入阅读•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对关键字进行标注,并与其他词语形成搭配,理解文中用语。

•引导学生在读完全文后,利用框架法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运用框架法的技巧自行总结文章的大意。

4.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能力,并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根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语技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考能力。

•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细节及文中表达意图的理解。

5.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教师简单复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学习收获和注意事项。

•教师巩固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记住学习的重点。

•教师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六、课后练习•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卢沟桥烽火》主要记叙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1、会写“烽、妄、伪、喉、凌、聋、爹、呐、歼”9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准备】1、相关视频图片及资料。

2、多媒体课文录音。

3、布置学生预习并记好预习笔记。

4、课堂练习检测“自助餐”习题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为什么难忘呢?相信大家看了下面的短片就明白了。

多媒体播放“卢沟桥事变”相关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当时的的情况,为学习课文铺砖引路。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从而引出课题:卢沟桥的烽火学生齐读课题。

二、第一步:感知体验1、第一式:课前预习——检查预习教师首先检查学生课下对新课的预习情况:(1)、听写文中重点词语;(2)、同位互相改一改,对默错的词语及时订正;(3)、指名学生领读词语,加深记忆。

多媒体出示词语:烽火妄想凌晨呐喊歼灭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2、第二式:强化感知(1)、听课文录音,教师提出听读的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a、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听读;b、指名学生说一说。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要求:可以模仿课文录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读书,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3、第三式:语言表述(1)、学生自己尝试复述课文;(2)、指名学生复述。

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复述热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将带领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了解先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二)讲授新知
1.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讲解字义、词义,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2.课文内容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脉络、修辞手法等。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分配,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适应程度:六年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较高的接受度,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必做作业: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卢沟桥烽火》课文内容的理解。
-撰写一篇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英勇抗日先烈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2.选做作业: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卢沟桥事变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和细节,拓宽知识面。
-观看纪录片:鼓励学生观看与卢沟桥事变相关的纪录片,感受历史的真实氛围,增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历史意义,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脉络、修辞手法等。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2.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3.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4.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5.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2.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2.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卢沟桥在哪里吗?以前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吗?”让学生谈谈卢沟桥事变,不了解的学生不妨让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

2. 阅读文本《卢沟桥烽火》让学生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结果和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语言分析教师可以教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的语言分析,如“硝烟弥漫”、“祖国那么大,我想着居然成了一座桥”,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文化熟悉性。

4. 阅读评析1.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进行阅读评析;2.通过对文章的评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家乡”等概念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将今天的重点、难点、收获、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通过导入、阅读文本、语言分析、阅读评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五、教学媒体1.课件;2.教学录像。

六、课后作业1.复述文章;2.了解其他的历史事件;3.体会教育局的指导性文件、领导讲话等对学生的影响。

七、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类短篇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媒体手段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材分析本次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其中,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卢沟桥事变》,属于“现代文学”模块。

《卢沟桥事变》是一篇描写中国民族英雄抗击日本侵略的著名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综合运用语言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概括和扩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能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好自己的作文。

3. 情感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理解文章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

2. 教学难点•分析历史背景和文中人物形象的关系;•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好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确定教材,准备教案;•提前准备好文本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导入(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情境描述,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的重要性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 正文(45分钟)阅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事件经过和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分享和展示,检查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散文写作•教师讲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散文写作,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4. 课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写作的优劣,并互相交流学习;•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成果和写作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师进行课堂评估,并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卢沟桥烽火》一课,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篇文章。

此篇文章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优秀课文之一,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掌握文中的主要思想和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课文学习•课文理解与解析•思考与讨论•作业布置2. 教学过程1.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内容,通过与同学讨论,共同猜测文章的含义。

2.课文导读通过朗读教材中的导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本文的文化背景的认识。

4.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对文章中的较为复杂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5.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含义。

6.课文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及文笔技巧,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力量。

8.作业布置为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书写作业、口头表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4.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和平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告知学生哀痛历史的严肃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铁的信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拉家常,轻松谈论东北大米的口感,营造浓浓的乡村气息,把学生从喧嚣的城市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发生的战争、烽火等大事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 情境教学(1)学习材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册《成语故事》第四篇——《卢沟桥的火》。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3)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通过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新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是发生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荣耀时期中,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次,让学生听教师读《卢沟桥的火》这篇文章。

再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

3. 体验教学(1)学习材料卢沟桥事变相关音乐视频资源。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和背景;•了解卢沟桥事变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能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3)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卢沟桥事变的相关音乐视频资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让学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在听完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反思卢沟桥事变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4. 复习点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复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3. 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国家的重要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室内挂上一幅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预备一个视频或音频作为课程结束时的总结。

【导入】教师首先抛出一些问题来导入课程内容:1. 你们知道卢沟桥吗?2. 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吗?3. 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吗?4. 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吗?【讲解】1. 请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读本单元的课文,注意关注生词、词组及重点句子。

2. 教师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汇报成果。

【练习】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需要用15~20分钟进行讨论。

2.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总结】1. 教师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检查一下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作业】请学生们回到家中,通过网络搜索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有关抗日战争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 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  5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_6

5.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复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2、感受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及日寇的狡诈贪婪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通过圈画时间地点词语让学生学会复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经过2、难点:通过朗读感受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及日寇的狡诈贪婪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2、课堂作业纸四、教学流程预设1、复习导入听写词语A、蓄谋已久、恼羞成怒、哭爹喊娘B、严词拒绝、开枪还击、同仇敌忾问题: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过度: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和我军一共交战几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战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活动一、我能复述1、快速浏览课文第2-5节,圈画敌我双方三次交战的时间地点及交战的起因经过结果2、同桌之间根据圈画的要点进行复述3、师生交流教师板书:失桥——守城——夺桥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复述敌我双方三次交战的情况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感受呢?活动二、我有感受1、再次朗读课文2-5节2、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再读一读3、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4、师生交流教师板书:日军:狡诈凶残我军:英勇无畏过渡:看来同学们的感受很丰富也很深刻,在我军夺回了卢沟桥之后,贪婪狡诈的敌军是否善罢甘休?卢沟桥事变以后,谁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做出巨大的努力?全国人民是如何响应的?活动三、1、轻声读课文6-8节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齐读6-8节,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4、补写:农民们教师们五、总结:同学们,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从此,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在神州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抗击日被侵略者的英雄凯歌。

虽然许多年过去了,但是让我们牢记历史,缅怀英雄,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六、作业1、观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影视片,写观后感。

2、搜集抗战小故事,出一张手抄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2. 教学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从而引出“卢沟桥事变”。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学习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画出写日军和我军的词语,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第四段: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 布置作业:
查找其他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视和平,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价值引领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写作、绘画、思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用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MP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1.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

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齐读课题:卢沟桥的烽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烽火”是(报警的烟火)那么卢沟桥的烽火,报的是什么警呢(信号)?——那是日本鬼子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

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

1.生读
2.3自然段,
(1)交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日寇与我军的有关句子谈感受。

(3)指导读出日寇的不可一世、蛮横无理,我军的誓死为国、大义凛然。

(4)守桥的中国士兵是如何判定日本军官是赤裸裸的挑衅而不是搜查失踪的士兵呢?(划划,想想)
(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气势汹汹”。

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

(5)1937年7月7日,趁着深夜,全副武装,想要占领卢沟桥,那卢沟桥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桥,使得日军不惜编造谎言来强占它呢?谁来介绍一下卢沟桥?仅仅是这样一座桥,日军有什么好占领的呢?(导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齐读第一自然段
(1)卢沟桥确实重要。

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一齐读一读,读出卢沟桥的重要
(2)你是怎么读的?
为什么强调“咽喉”,直接说“要道”也可以啊?(病毒一旦进入咽喉,就会在全身蔓延)
日军一旦强占了卢沟桥,他们的魔爪就会怎样?
再齐读第一句话。

(3)卢沟桥重要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强占卢沟桥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日军的魔爪伸向全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吗?
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会让他们的兄弟姐妹遭受日军的蹂躏吗?(4)如果你是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你会怎样做?
(5)正像你们一样,1937年7月7日,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文章哪些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这些无名英雄的壮举(4-5)
(6)好,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去感受我们中国守军的英勇、顽强。

3、学习
4、5自然段
(1)先自由地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日寇地句子,用﹏﹏﹏画出描写我军的句子,谈体会。

(2)同桌两个人合作读,读一个读日军,一个读我军。

(3)讲一讲守城的经过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7)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

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4、学习6——8小节。

(1)“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对调吗?为什么要加叹号!
(2)读出危急
(3)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4)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5、学习9小节
(1)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2)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

从此,…………。

(3)“序幕”是什么意思?
(4)“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

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

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