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导学案老师版分析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4语文《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语文《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语文《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概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传奇小说,著名的故事情节发生在隋朝,全文情节曲折、动人,让人深思。

由于其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较高,作为必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所述的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2.通过阅读《窦娥冤》,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3.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故事情节的解读和理解;2.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3.学生批判思维的启发。

难点1.古代思想和文化引导的理解;2.对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的理解。

教学设计场景营造创造一个古代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课堂讲解老师先讲解一下《窦娥冤》的基本情节,从人物形象,情节转折,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加以解读。

翻译阅读让学生将小说的关键部分干净利落地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

意群搜集老师根据故事的主题,让学生集体搜集关于爱情和正义方面的故事和经典名言,组成一个强大的意群,进一步挖掘故事中的寓言和象征。

分组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和意群,分成若干组,分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真理哲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思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描述表达能力。

个人读后感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撰写自己的读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学生回忆《窦娥冤》故事的基本情节;2.老师讲解小说的标志性人物形象、梗概、文化内涵、哲学主题等;3.学生进行翻译练习,采取逐段翻译和自由表达方式,加深语文应用能力;4.学生进行意群搜集,开发出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寓言之文化内涵;5.学生分组讨论,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化内涵、真理哲理等方面进行讨论;6.学生进行个人读后感的撰写和分享,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提高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_窦娥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窦娥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里的重要篇章,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走近作家关汉卿,知晓其人其事其创作风格;了解了元代封建官吏昏庸腐败,草菅人命的社会现实。

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体会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重点)2理解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动天地之间的矛盾(难点)3鉴赏剧作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重点)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四、学法指导: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窦娥冤》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世界悲剧,千古绝唱。

王国维曾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二)剧本赏析1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分析窦娥身上哪些有价值的地方(善良孝顺勤劳反抗)2朗读“端正好”“滚绣球”两则曲子,体会窦娥的悲情和他的反抗精神。

3传统观念中天地鬼神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化身,何况窦娥冤是昏官所致,窦娥却指天斥地,为什么?明确:1)、天地鬼神在古代是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的最高秩序的象征。

人们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2)、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的社会现实使她觉醒,认识到所谓天地也清浊不辨,善恶不分。

3)、“相信——怀疑——否定”的精神历程使窦娥把矛头直指人民心中最高秩序的象征——天地,人物的精神又进一步上升到“反抗”这是一声呐喊,喊的肆无忌惮!字字血泪,句句檄文!通过自身的遭遇,她看清了这个世界。

这是对天地鬼神的全面质问,是对黑暗时代的整体否定,是对生死善恶的根本怀疑,是对现有秩序的猛烈声讨!既是窦娥呼天抢地的血泪控诉,又是关汉卿对宇宙人生、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问题经过一番痛苦探索之后用极度悲愤的句子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它既震撼人心,又发人深思,引发人从窦娥的悲剧想到彼时彼地一套固有的所谓善恶、贫富、清浊等世俗观念秩序究竟颠倒、荒谬到何等程度!4指生读并做评点(三)合作探究1窦娥的冤情得到洗刷,为什么还依然认为它是悲剧?(生讨论,师点拨)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是因为正义的、合理的或使人同情的一方,在和非正义的、不合理的或使人厌恶的另一方产生的冲突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对方的强大、自身的错误、性格的弱点等,最终导致了无可避免的挫折、失败、痛苦和毁灭。

《窦娥冤》导学案7

《窦娥冤》导学案7

《窦娥冤》导学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和元杂剧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3.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4.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重点】
1.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难点】
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方法指导】
在了解剧本内容和理清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知识链接】
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诚《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元代关汉卿《就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清代李渔《风筝误》。

1、元杂剧简介:
元曲:
1/ 1。

高中语文_窦娥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窦娥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握窦娥悲剧形象及社会意义了解悲剧内涵、本质、意义教学重点:窦娥的反抗性反应出的崇高美教学难点:悲剧文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点拨归纳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悲剧窦娥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窦娥经历的苦难归纳: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二、悲剧冲突的实质是人的自然欲望和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赏析“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感受窦娥的反抗性“斥天”赏析“三桩誓愿”,感受窦娥,感受窦娥的反抗性“靠天”归纳:窦娥与黑暗社会的冲突的必然性和悲剧性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比较三、悲剧的戏剧性,一方面是性格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性格内部的冲突窦娥的“斥天”“靠天”之间矛盾性的认识归纳:斥天——反抗性靠天——无奈(悲剧的本质)悲剧的崇高美在于抗争四、作业:阅读《哈姆雷特》,做中西方悲剧比较阅读,写1000字读书报告。

《窦娥冤》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学生是高一学生,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学生对元杂剧以及悲剧的文学常识几乎一无所知。

这篇课文是教材中唯一的一篇元杂剧,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相关文学常识的唯一机会,所以必须在这节课落实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悲剧对学生来说,仅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借助这篇课文,以经典悲剧文论来引导学生解读鉴赏经典悲剧作品,可以让学生对悲剧有理性的认识,超越人物情节等感性认识,对悲剧的界定、悲剧的本质、悲剧的意义有个明确的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窦娥冤》效果分析从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本教学设计有深度,有新意,突破了一般戏剧教学只注重人物情节的套路,能够将学生的思路步步引入深处。

问题设计梯度合理,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和收获。

悲剧文论与悲剧作品的结合非常恰当,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走人文本,又能够带领学生高屋建瓴地赏析悲剧,从理论高度观照悲剧,学会了看门道。

整堂课诵读、探究、讨论、点拨归纳相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质量较高,思考深入。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作品简介《窦娥冤》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写的传奇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宋朝官员窦娥的冤情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该剧流传至今,被誉为“古代名剧之冠”。

二、作品分析1. 人物分析剧中人物鲜明,各具特色。

窦娥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形象,她勇敢、聪明、正直,面对不公正待遇从不屈服。

其他人物包括:史弥远、杜仲、文官、武官等,每个角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格。

2. 情节分析剧中情节曲折离奇,有悲有喜,充满着戏剧性。

剧情讲述了窦娥的父亲窦督将讨伐杜仲不成被迫自杀,窦娥为救父而决定自己去替父顶罪,遭受的侮辱和酷刑令人心痛。

最终,隆中对天下的大赦令使窦娥得以平反,为父报仇,死后得以成为烈女。

三、意义与价值《窦娥冤》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

该剧揭示了官场的腐败、法制的不完善以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被剥削的现实问题,对历代读者有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同时,《窦娥冤》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情体验和思想内涵的文学经典,通过描写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她的高贵人格和追求正义的信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窦娥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更可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性、权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

此外,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窦娥冤》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我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学习建议在学习《窦娥冤》时,我们应该注重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探索其反映当时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同时注意把握其时代精神和美学价值。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窦娥冤教案及创新解说

窦娥冤教案及创新解说

《窦娥冤》教案及创新解说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常识2、了解剧情,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主人公性格特征。

3、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

教学重难点1、朗读品味(端正好)(滚绣球)两段唱词及“三桩誓愿”的戏文,深入理解窦娥的冤情。

2、了解剧情,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主人公性格特征。

3、理解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感天动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点评说戏导演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相信不相信六月能下大雪?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京剧《窦娥冤》就是讲的与此有关的事。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它属于京剧。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这实际上是由地方戏曲演变出来的,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课题与作者)二、解题1、了解窦娥的“冤”情2、了解元杂剧常识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分组分场面朗读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2)扫除字词障碍,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3)速读全文用四字词概括选文所写的几个场面的内容。

2、具体研习(1)揣摩:你认为哪个场面最具感染力?它与塑造人物形象有何联系?(2)分组讨论:要求从内容和语言及艺术形式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上述问题,并谈谈各场面对塑造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何在?谈谈各场面对塑造人物形象的美学意义何在?四、布置作业1、指导研究性学习,做好述评结论的准备。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研习课文1、课堂练习请学生复述选文剧情。

2、欣赏品味。

提示教学要求:各研讨小组评述上节课的学习结论,以各组代言人先评述,小组成员补充的形式小结后,各小组再选段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1)学生剖析第一个场面,表情朗读选段;教师点评性小结。

(2)学生剖析第二个场面,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选段,教师请学生作点评性小结。

(3)学生剖析第三个场面,分角色朗读或表演选段,教师根据学生述评及教学重难点作指导性引深讨论。

《窦娥冤》教学案例解析

《窦娥冤》教学案例解析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著名的悲剧代表之一,《窦娥冤》是一部展现了古代社会阶层、官场道德、女性命运等方面问题的文学巨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窦娥冤》也是必备的教材之一。

本文旨在对《窦娥冤》教学案例进行一些解析,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并欣赏这部文学巨作。

一、教学目标1.了解《窦娥冤》的文学特点和背景;2.理解《窦娥冤》的情节和人物,对故事进行分析和解读;3.掌握文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4.通过对比分析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5.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强化文化自信。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窦娥冤》的背景、情节以及人物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课内外资料进行补充和扩展,使得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该作品的内容。

2.阅读体验法在讲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反复试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演讲法通过汇报、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以个人的视角、感受和理解,对《窦娥冤》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学生的思维和口才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文学分析主要探讨《窦娥冤》的题材、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现、文学手法、艺术效果等方面。

学生需要对每一部分进行仔细分析,从中挖掘出更深的意义和主题。

2.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相关的名著、历史资料、专业书籍等进行扩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窦娥冤》的背景、历史以及文学价值。

3.教育探究将教学案例扩展到现代教育中,对比分析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步骤1.导言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窦娥冤》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与学生进行一些谈话交流,让学生自然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呈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培养学生由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去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重点目标: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

难点目标:窦娥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分析第三折)【自主学习】一、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明确: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悲惨的一生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结局)三、.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合作探究】(一)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答:(二)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含屈喊冤,为什么对象却是天地?答:(三)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

窦娥冤教师导学案分析

窦娥冤教师导学案分析

《窦娥冤》教师导学案编写人:沈泱审核人:沈泱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导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预设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积累。

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ï)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窦娥冤》导学案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4《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体会其艺术特色。

2、了解作家作品。

3、通过窦娥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认识当时阶级尖锐的阶级矛盾。

重点难点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初步了解中国古典戏剧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二)认识元杂剧1、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剧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元杂剧的结构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四折,即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有五折、六折或多折连演。

元杂剧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3、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主要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末:男主角称正末;旦: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中的一篇古典名著,是元朝杂剧《汉宫秋》的故事之一,共三个场面。

原文语言文字繁琐,篇幅长,要求学生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逐字解释和深层次的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深入思考的能力;•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法治观念;•能够掌握本文的基本意思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3. 教学重难点•重点:逐字解释和对人物关系的分析;•难点:对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的理解。

4.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制约,分析人物关系以及基本意思;•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观点,探讨各个问题;•归纳法:总结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学生先自主读一遍古文,了解古文的基本意思;•第二步:老师对全文内容讲解,详细阐述古代社会制度和法律;•第三步:老师逐字解释,让学生对文中的词汇和句子有深入的理解;•第四步:学生自己分析人物关系和相互作用,并对所说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第五步:综合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

二、教学反思1. 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提出不同的疑问和观点时,教师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梳理和展开思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学习热情。

2. 学生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探讨问题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个体思想和集体智慧的发挥和结合。

3.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阅读难度比较大的课文,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画图、演示、模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分析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分析

《窦娥冤》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杂剧知识。

包括元曲、元杂剧、杂剧作家。

认识元杂剧特点。

了解关汉卿。

积累字词。

2、熟悉《窦娥冤》剧情。

把握《窦娥冤》主要矛盾,窦娥形象。

理解作品主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窦娥有正义感、敢于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1、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弄清人物各自的身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2、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从中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意义。

3、品味戏剧语言,从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台词)中,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理解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潜台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一个人物的性格也是多方面的,评价人物要看主流,抓主要特征。

知识储备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杂剧与元曲的关系我们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其特点是一宫调一曲子,与小令并列的是一个宫调内几支曲子,叫套曲;小令和套数合在一起叫散曲;元杂剧与散曲合在起起称为元曲。

元杂剧的形式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角色行当的性格类型划分,丰富的宾白与科范,题目正名的广告效应。

一、折、楔子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

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窦 娥 冤》原创导学案解析

《窦 娥 冤》原创导学案解析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三部分构成。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15)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
⑧倘秀才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⑿滚绣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合作探究】
1.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请大家复述故事情节,用章回体小说的标题形式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2.别林斯基说:“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该悲剧中的主角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王实甫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元杂剧四大悲剧:、白朴、、纪君祥。
三.关于标题
在元杂剧中,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中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元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

1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1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1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戏剧知识。

2、欣赏品味戏剧语言。

3、探讨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2学情分析1、古典戏剧跟学生距离较远,除了介绍相关文学常识以外,还需要加入一些跟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加强直观的感受。

2、本课生字词和方言口语,古今异义词较多,需要给时间自习和整理摘抄。

3重点难点1、探讨课文主题2、分析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窦娥冤对联: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活动2【活动】窦娥冤小组分角色阅读全文。

1、通读全文,勾画出生字词,古今异义词。

2、了解故事情节。

活动3【讲授】窦娥冤一、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楔子(序幕):天章托孤女第一折(开端):婆婆遭横祸第二折(发展):贪官判冤案第三折(高潮):窦娥赴刑场二、赏析第三折1、理清第三折十只曲子的层次结构(分三层)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前两桩应验。

2、分别赏析每一层的内容和修辞手法A[端正好]【滚绣球】内容: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修辞:讳饰“有日月朝暮悬…”:起兴“盗跖、颜渊”:引用典故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地也,你不分好歹…”:对偶,呼告,对比B.第二层思考: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C。

第三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刚把天地骂得狗血淋头,反来又求天地,矛盾吗?3、重点赏析三个誓愿。

探讨浪漫主义手法。

三、分析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局。

四、探讨主题谁造成了窦娥的冤案?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

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1] 3

窦娥冤导学案教师版[1] 3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二、合作探究(一)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1、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2、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3、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4、从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剧主旨分小组合作探究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三、训练操作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良的心灵,请请大家认真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不少于300字)学后反思:《窦娥冤》导学案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第三折【滚绣球】,把握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特色。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分析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分析

窦娥冤学案教师版分析《窦娥冤》学案学习⽬标1、了解杂剧知识。

包括元曲、元杂剧、杂剧作家。

认识元杂剧特点。

了解关汉卿。

积累字词。

2、熟悉《窦娥冤》剧情。

把握《窦娥冤》主要⽭盾,窦娥形象。

理解作品主题。

3、培养学⽣独⽴思考合作探究的能⼒。

学习窦娥有正义感、敢于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1、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弄清⼈物各⾃的⾝份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2、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从中了解⼈物的思想性格,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意义。

3、品味戏剧语⾔,从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物语⾔(台词)中,把握⼈物性格和⼼理变化,理解⼈物语⾔中蕴涵的丰富潜台词(⾔外之意,弦外之⾳)。

4、正确评价⼈物形象。

不同的⼈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个⼈物的性格也是多⽅⾯的,评价⼈物要看主流,抓主要特征。

知识储备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于⾦朝末年河北真定、⼭西平阳⼀带。

盛⾏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个黄⾦时代。

它达到了很⾼的⽂学⽔准,以⾄单从诗体⽽⾔,古⼈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杂剧与元曲的关系我们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令,其特点是⼀宫调⼀曲⼦,与⼩令并列的是⼀个宫调内⼏⽀曲⼦,叫套曲;⼩令和套数合在⼀起叫散曲;元杂剧与散曲合在起起称为元曲。

元杂剧的形式四折⼀楔⼦构成⼀本,⾓⾊⾏当的性格类型划分,丰富的宾⽩与科范,题⽬正名的⼴告效应。

⼀、折、楔⼦和本杂剧剧本的体例⼗分精严,⼀般由四折⼀楔⼦构成⼀本,演述⼀个完整的故事。

少数作品也有⼀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两个楔⼦的。

通常⼀本就是⼀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

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

⼀本戏限定由男主⾓(正末)或⼥主⾓(正旦)⼀⼈歌唱,其他配⾓⼀般都只能道⽩不能唱。

由男⾓主唱的叫末本戏,⼥⾓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先是剧本情节的⼀个⾃然段落,可以是⼀场(⼀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是剧曲⾳乐的⼀个单元,每折由⼀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窦娥冤》教案及简析

《窦娥冤》教案及简析

《窦娥冤》教案及简析教学目标:一.立足“本色”语言的特征,从文学角度和现实生活角度鉴赏《窦娥冤》。

二.以课文为范本,让学生试着概括、总结元代杂剧的角色分配、剧本构成等特征。

教学重点:一.体会“曲”和“白”中的“本色”语言。

二.鉴赏“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情节和现实主义价值。

预习重点:一.预习课文,思考窦娥究竟冤在哪里?二.结合课文结构内容看《读本》303页《元曲》的内容介绍,试着归纳、概括杂剧的特点。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围绕“窦娥究竟冤在哪里?她怨愤的矛头为什么不指向昏官,而要斥责天地鬼神?”这一问题展开。

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朗读、思考、讨论、分析使学生把握课文。

导入:我们在前几个单元已经看到了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命运的各式女性,有被礼教杀死的祥林嫂,有温柔而又坚强的水生嫂,有倔犟多情的翠翠,有体弱多病,心思谨慎的林黛玉······今天,我们要来关注另外一个女性的命运。

一.请同学们讲讲窦娥的故事。

师:补充介绍课本剧情梗概。

(略)我们经常说“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情况说什么话”语言是最能体现自我的方式。

戏剧就是通过语言来展示人物、展开情节的。

在我们的课本这出戏剧中,作者通过“本色”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们就着手从语言来看这出戏。

二.请同学回答预习题,说说窦娥冤在哪里,有没有依据?“(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今日赴法场典刑”道出真相。

《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无辜受刑。

我们了解了窦娥的确是冤屈地。

三.看《滚绣球》一曲,体会窦娥明知是昏官错判了她,为什么不怪昏官反将矛头指向天地鬼神?可采用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讨论,教师做思路的引导。

以下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学生讨论之后设计的一系列引导问题。

①试想若受屈的是你,你会怎么做?(略)②窦娥为什么和你的做法不同?童养媳经历身世不同寡妇《叨叨令》被父抛弃,婆媳相依窦娥是封建社会里的小媳妇,思想上有“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包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知识链接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小令是独立的支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在折与折之间的椅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一出元杂剧四折一般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一出元杂剧的三个构成中古有“唱为主,白为宾”的说法。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窦娥冤》情节简介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开端)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发展)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高潮)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窦娥冤死,决心铲除贪官,为女儿昭雪。

一、预习导引 1、给加点字注音注字音。

楔.子(xi ē) 盗跖(zh í) 嗟.怨(ji ē) 前合后偃.(y ǎn ) 亲眷.(ju àn) 斟酌..(zh ēn ) 罪愆.(qi ān ) 衔.冤(xi án ) 湛湛..青天(zh àn ) 杳.(y ǎo)无音信 浣.纱(hu àn ) 错勘.(k ān ) 亢.旱(k àn ɡ) 鳏.寡孤独(ɡu ān ) 甘霖.(l ín) 田畴.(ch óu ) 埋.怨(m án ) 尸骸.(h ǎi ) 哥哥行.(h án ɡ) 古陌.(m ò)荒阡.(qi ān) 2、解释加粗字词语。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甚、深)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相当于“吧”)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意为“祭,超度亡灵”) ⑧官吏每(“每”同“们”)无心正法 ⑨断送(“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不是我媳妇儿二、合作探究 1、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

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

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

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2、理清本文戏剧情节: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3、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善良,孝顺,有主见,刚强,有反抗精神。

4、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①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5、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横行。

③官吏的贪赃枉法。

④下层知识分子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妇女们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三、练习巩固(1)填空题①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形式。

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答案:戏曲,金末元初。

②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

它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答案:四折,开端、发展、高潮,楔子。

③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的若干曲牌组成。

答案:宫调,小令④杂剧角色分为、、、四大类。

其中为男主角,为女主角。

答案:末、旦、净、丑,正末、正旦⑤杂剧的舞台演出由、、三部分组成。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正旦主唱的称“”。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有“”的说法,所以古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为、、、等。

答案:唱、白、科,唱,主角,末本、旦本。

“唱为主,白为宾”,对白、独白、旁白、带白。

剧本的“科”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

答案:戏剧动作,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⑥《窦娥冤》的全名是《》,作者,号,是末初大都人,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居于四大家之首,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是我国奠基人。

除《窦娥冤》外,还有、、。

答案:〈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金,元,元,白朴、马志远、郑光祖,戏曲,〈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⑦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⑧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课后反思《窦娥冤》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第三折【滚绣球】,把握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特色。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相关积累1、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长生殿》(清)洪升2、中国古典喜剧《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墙头马上》(元)白朴一、合作探究1、从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剧主旨,分小组合作探究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作为主旨句?2、分析【滚绣球】的主要内容A、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

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她痛陈现实,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这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使她得出结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她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

这里的天地是(现实)的象征,鬼神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