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实用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窦娥冤》导学案7

《窦娥冤》导学案7

《窦娥冤》导学案7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和元杂剧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

3.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4.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重点】
1.分析并把握主人公窦娥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难点】
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方法指导】
在了解剧本内容和理清文章情节的基础上,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概括本文的主题。

【知识链接】
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元代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明代冯梦龙《精忠旗》、高则诚《琵琶记》、孟称舜《娇红记》;清代李玉《清忠谱》、孔尚任《桃花扇》、洪升《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元代关汉卿《就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惠《幽闺记》,明代康海《中山狼》、高濂《玉簪记》、吴炳《绿牡丹》;清代李渔《风筝误》。

1、元杂剧简介:
元曲:
1/ 1。

《窦娥冤》导学案 最终版

《窦娥冤》导学案 最终版

《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鉴赏曲词语言风格的方法【学习重难点】掌握并运用鉴赏曲词语言风格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学与交流(一)把握故事情节,通过短剧的方式将《窦娥冤》一、二折的故事梗概呈现给大家。

(二)鉴赏曲词的语言特色鉴赏古诗(曲)词语言特色的步骤:1、整体..品味作品语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主人公或作者怎样的感情/品质(三)合作探究各小组从剧本第三折中任选一支曲子,分析曲词的语言特色。

二、展示与提升(一)学生代表表演展示短剧《窦娥冤》(剧本一、二折的情节)(二)鉴赏语言特色1、各小组代表展示鉴赏第三折语言特色的讨论结果,并完成下面的内容所选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一)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结合相关语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这段内容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拓展训练请分析下面诗歌的语言特色《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步骤二)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步骤三)这段内容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品质?《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追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作品简介《窦娥冤》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关汉卿所写的传奇剧,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宋朝官员窦娥的冤情为主线,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该剧流传至今,被誉为“古代名剧之冠”。

二、作品分析1. 人物分析剧中人物鲜明,各具特色。

窦娥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形象,她勇敢、聪明、正直,面对不公正待遇从不屈服。

其他人物包括:史弥远、杜仲、文官、武官等,每个角色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格。

2. 情节分析剧中情节曲折离奇,有悲有喜,充满着戏剧性。

剧情讲述了窦娥的父亲窦督将讨伐杜仲不成被迫自杀,窦娥为救父而决定自己去替父顶罪,遭受的侮辱和酷刑令人心痛。

最终,隆中对天下的大赦令使窦娥得以平反,为父报仇,死后得以成为烈女。

三、意义与价值《窦娥冤》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

该剧揭示了官场的腐败、法制的不完善以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被剥削的现实问题,对历代读者有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同时,《窦娥冤》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情体验和思想内涵的文学经典,通过描写窦娥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她的高贵人格和追求正义的信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窦娥冤》,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更可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性、权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

此外,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窦娥冤》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我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学习建议在学习《窦娥冤》时,我们应该注重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探索其反映当时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同时注意把握其时代精神和美学价值。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窦娥冤实用导学案学生版

窦娥冤实用导学案学生版

《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高二语文备课组:李显清第一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3.初步感受作者和文章情节。

一、预习内容1、请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ï)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如第一折中的【赏花时】、第二折的【点绛唇】。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1科目:语文班级:14升学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备课时间:9.5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市)人,()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等。

其中《》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予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女主角称()。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窦娥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二、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三、梳理课文结构四、重点阅读课文第三折【知识链接】一、元曲的分类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散曲套数:即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多的可达二三十支曲子。

全套押同一个韵脚。

套曲标题之前标明它所属的曲宫调以及它的第一支曲子的曲牌。

杂剧:宋金时期,在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艺术样式。

结构上一般分四折一楔子。

二、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由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  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2)培养学生由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去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重点目标: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其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

难点目标:窦娥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分析第三折)【自主学习】一、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明确: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悲惨的一生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结局)三、.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合作探究】(一)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答:(二)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含屈喊冤,为什么对象却是天地?答:(三)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

窦娥冤导学案(1)

窦娥冤导学案(1)

1 窦娥冤【学习目标】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和善良;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

3、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课前预习】1.认识作者(见《学习指导》P2)2.文本知识(见《学习指导》P2-3)3.背景资料(见《学习指导》P2)4.《窦娥冤》的取材《后汉书•于定国传》中的一个故事:汉朝东海郡有一位妇人,年少守了寡,并且没有儿子,奉养婆婆非常用心。

她的婆婆多次想要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

婆婆就对邻居说:“儿媳妇待我真是太孝顺了,可怜她没有儿子又守了寡。

我老了,总是拖累年轻人,这可怎么办呢?”后来,婆婆就自己上吊死了。

婆婆的女儿向官府控告说:“这妇人杀了我的母亲。

”官吏抓捕了妇人,妇人辩解说不曾杀死婆婆。

官吏于是刑讯逼供,孝妇只得被迫承认,太守于是杀了孝妇,郡中因此大旱三年。

详细的案子上报,于公认为这妇人奉养婆婆十几年,因孝顺而闻名,一定不会杀死婆婆。

于是于公详细查证,最后为孝妇平反昭雪。

5.《窦娥冤》剧情梗概窦娥自幼丧母,父亲窦天章是楚州一名贫困儒生,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

’张驴儿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

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

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

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

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 李梅审核:李梅授课人:授课时间:学案编号:401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预习案:元曲四大家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汉宫秋》《汉宫秋》--马致远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梧桐雨》--白朴郑光祖《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西厢记》--王实甫《拜月亭》--关汉卿《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元杂剧的体裁特点:1、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之外可以加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3、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孛bèi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二、合作探究1、【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概括每一折的内容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2、【精读第三折】合作探究(1)这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6)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7)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8)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9)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10)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探究:本剧的悲剧效果。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
2、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作者却让三桩誓愿一一实现,你如何理解这一安排?
【评】

重难点突破
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
【评】
达标
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日来,各地博物馆为了吸引游客可谓_①。“声声慢·心弦动——古代音乐文物展”“花开并蒂——青钢文明特展”“且闻乌鸣·静待花开——馆藏花鸟画作品展”……一个个展览的名字,听着就让人怦然心动。尽管众口难调,但琳琅满目的博物大餐,总有一款会打动你。随着“云游”博物馆活动的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博物馆展览的常态。博物馆管理者有责任因应时势,想办法契合观众的审美诉求,让博物文化走向广阔的世界。而对于观众来说,多看看世界不是坏事。博物馆再降低姿态,哪怕把文化佳肴夹到嘴边,你不张口也_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应该是文明的力量,文化人的力量。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也越来越多,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_③。双向奔赴,共同发力,博物馆才能越来越有力量。
课题
《窦娥冤》关汉卿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关汉卿,掌握元杂剧的有关知识,理解元杂剧中一些特有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这些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3、把握情节,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并探究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知识链接
1.作家及作品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2.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优秀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1.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第04课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04课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用)-高一语文下学期“三件套”(统编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文中词语(字音字形);2.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3.把握戏曲的矛盾冲突;4.分析人物形象;5.赏析戏曲语言;6.理解悲剧意蕴。

自学案一、知人论世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个性。

二、创作背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双重冲突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

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

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特点(一)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戏曲研究”公众号;中国戏曲网(戏曲文化网)(二)利用纸质书查找资料《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中国戏曲发展史》李啸仓(三)利用视频、音频感知戏曲央视戏曲频道;绝版赏析;《六月雪》程砚秋;昆曲《窦娥冤》戏剧与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

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学生版高二语文备课组:李显清第一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3.初步感受作者和文章情节。

一、预习内容1、请阅读关于元杂剧的知识,用笔划出元杂剧的概念、常见结构形式、角色类型、剧本的具体构成等内容: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调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相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如第一折中的【赏花时】、第二折的【点绛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题目正名: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阅读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介绍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字德辉。

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

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通读文章,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或用笔勾画在书上。

二、自我检测1、根据预习填空《窦娥冤》的作者________,号_________,是_________末_________初大都人,________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除《窦娥冤》外,其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音楔子()盗跖()嗟怨()前合后偃()亲眷( ) 斟酌()罪愆()衔冤()湛湛青天()杳( )无音信浣纱()错勘()亢旱()鳏寡孤独()甘霖( )田畴()埋怨()尸骸()哥哥行()古陌( )荒阡( )3 、解释加粗字词语: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③错勘()贤愚枉()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⑧官吏每()无心正法⑨断送()出古陌荒阡⑩兀的()不是我媳妇儿4、(任选一题完成)(1)试把窦娥的故事用白话形式讲述出来。

(2)试用漫画形式再现“窦娥行刑时的三桩誓愿”的场景。

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通过讲述故事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教学难点】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一、预习成果展示二、合作探究1、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跳读课文,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填空。

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_________,括号外的小字是_________,不带括号的大字是_________。

【正宫】是_________,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_________。

本文第三折共出现_________个曲牌,都属于_________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_________)、冲末(窦天章)、_________(窦娥)、_________(赛卢医)、副净(_________)、_________(张父)、外末(_________)2、小组活动:请同学们细读课本,模仿楔子的改编法将前三折改成白话故事,交流改编版故事,讲述的时候注意窦娥的年龄变化,推荐讲得有文采的同学全班交流。

楔子例文:窦娥家居楚州,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一名秀才,自幼饱读诗书,但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妻子在女儿窦娥三岁时又不幸死去,,父女相依为命,家中十分贫困。

邻舍有位蔡婆,年轻守寡,只有一八岁儿子蔡昌宗与她一起生活,母子俩有丈夫留下的产业,靠放债取息过日子。

窦天章手头拮据,常向蔡婆借贷,曾借蔡婆婆文银二十两,连利息也就四十两了,不能归还。

又逢春试大比之年,窦天章有心进京应试,赚个好前程,却又无处安置女儿,蔡婆赶过来劝慰窦天章放心进京,自己想收养七岁的窦娥为媳,从此窦天章所欠债息一笔勾销。

窦天章虽然舍不得女儿,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也就答应下来。

蔡婆立即取过他的债据送还,还要另资助窦天章十两文银,作为他考试的盘缠,窦天章十分感动,并瞩咐窦娥日后要听蔡婆婆的话,而他,虽心如刀割,也只能与窦娥无奈分别。

3、讲述者交流时,听故事的亲们根据讲述,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

巩固案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嗟(jiē)怨罪愆(yún)衔(xián)冤B.亢(kàng)旱刽(guì)子手提(dī)防C.湛湛(zhàn)阡陌(mò)偃(yàn)旗D.鼓三通(tōng)苌(cháng)弘盗跖(zhí)2.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3.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C.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4.《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

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5、完成《师说》P4页1-5题《窦娥冤》导学案第二课时预习案[预习目标]通过再读课文,抓住主要矛盾冲突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

[预习内容]1、有人将杜牧的《清明》改写成戏剧,请你也试着改写,要求不增减一字,但可改换标点符号。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2、一般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阅读戏剧要把握剧中人物的关系,概括主要矛盾冲突,再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的情节在哪些矛盾冲突中展开?简括在下面。

3、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能反映窦娥的形象特征,请在书上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性格特点的批注。

在你认为最突出的性格上打上▲号。

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难点】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一、交流预习题1、2 二、合作探究探讨1、鲁迅:“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1)根据预习题3探讨交流。

(2)将交流的要点整理在书上。

探讨2、窦娥的冤死实在让人气愤难平,你认为谁应该为窦娥的死承担责任?请在文中找出凶手和帮凶们,找出他们的作恶证据。

探讨3、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讨论:探讨4、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三、训练操作:根据刚才所学,将本文的主旨概括在书上。

四、七嘴八舌,我也来说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地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