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长沙下阕赏析
沁园春长沙下阕赏析
下阙原文: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赏析:
《沁园春·长沙》下阕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
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庆园春长沙原文高一
高一《沁园春·长沙》原文及译文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
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小船?。
长沙橘子洲的诗
长沙橘子洲的诗一、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衍生注释:1. “寒秋”:深秋,有寒意的时候。
点明了创作的时间。
2.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形象地描绘出秋天岳麓山一带枫林的壮美景色。
3. “百舸争流”:许多大船争着在江面上行驶。
“舸”,大船。
写出湘江江面千帆竞发的热闹画面。
4.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形容当时的年轻人朝气蓬勃。
5.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挥斥”,奔放;“遒”,强劲。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词通过描绘长沙橘子洲的壮丽秋景,回忆往昔的革命青年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2. 情感:既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又有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怀念,更充满着对主宰大地命运的豪情壮志。
3. 表现手法:- 景情交融。
上阕描绘美景,下阕忆往事抒豪情,景色的描写为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壮观景色,烘托出作者开阔的心境和伟大的理想。
- 对比衬托。
词中把当年的革命青年意气风发同万类霜天竞自由相呼应,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衬托出青年革命家们的积极进取精神。
四、作者介绍:毛主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毛主席的诗词往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沁园春·长沙》是他早期诗词的代表作,体现出他年轻时期就胸怀大志,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当家作主未来的憧憬。
五、运用片段:1. 学校演讲比赛场景。
- 有位同学在讲述关于青年理想与使命的演讲稿中这样说:“正如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所写‘恰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沁园春·长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①携来:挽,牵。
来,语气词,无实义
②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
③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本指山的高峻,此处意谓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翻译】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c/23209htm。
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鉴赏】
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赏,度过了一段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
诗人从上片的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出自沁园春长沙的成语
1、峥嵘岁月(zhēng róng suìyuè):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携来百侣同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2、风华正茂(fēng huázhèng mào):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
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
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3、层林尽染(céng lín jìn rǎn):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译文: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4、挥斥方遒(huīchìfāng qiú):指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出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译文: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5、书生意气([shūshēng yìqì):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气概。
书生意气表示青年学生踌躇满志,意气奔放。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现代意思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现代意思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充满了波折、坎坷、挫折,但也有那些难忘的美好瞬间,它们都将伴随我们一生。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现代意思。
1. 意为对往事进行反思回忆过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过去的经历对我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出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以避免重复错误。
2. 意为珍惜现在生活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回顾往昔,回忆过去的美好瞬间,也能引导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
凭借着强大的回忆力,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珍惜每一天,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
3. 意为思考未来人生回忆往昔,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珍惜现在,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思考未来人生。
在回忆往事时,我们可以思考我们曾经的目标,然后制定出新的目标来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
4. 意为积累人生经验回想曾经经历过的各种难题,即可让我们充分意识到人生需要经历的艰难挑战。
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非常地有益,因为人生就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困难的旅程。
回想过去的经历,以后遇到困境难题时,就能够更从容自如地解决它们。
回顾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凝聚了我们的困惑、痛苦、并串联起我们的欢乐和幸福。
只有拥有一颗充满感恩的心,才能以真诚的态度回顾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在不断地忆往昔中,我们才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更好地生活,更快乐地成长。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全文(附详解)
工程质保维修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质保维修管理,保障工程质量,维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使用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工程的质保维修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质保维修管理应遵循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预防为主、维修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共同承担工程质保维修责任,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程质保维修工作。
第二章质保维修责任第五条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当负责返修,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约定。
第六条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应承担工程质保维修责任,保修期限不得少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保修期限。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质保维修费用,并对施工单位的维修工作进行监督。
第八条使用单位应按照使用说明和维护保养要求,正确使用工程,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
第三章质保维修范围和期限第九条工程质保维修范围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
第十条工程质保维修期限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最低保修期限分别为:(一)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2年。
第四章质保维修程序第十一条工程质保维修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施工单位;(二)施工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核实;(三)施工单位根据核实结果,制定维修方案,并与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协商确定维修费用;(四)施工单位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约定;(五)维修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提交维修报告,并进行验收。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重任在肩头的意思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重任在肩头。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高的过程中回首往事,感慨人生沧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重任的承担和挑战。
回首往事,我们不禁会感慨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峥嵘岁月留下的记忆如同江河般奔涌而来。
我们曾经历过青涩的少年时光,充满了激情与梦想;我们也经历过青年时代的迷茫与彷徨,无数次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和徘徊;更有甚者还经历过中年时光的厚重与责任,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这些岁月的洗礼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更加从容和坚定。
然而,重任在肩头的意思却让我们不能停留在往事的回忆中。
如今,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肩负着更加重要和艰巨的责任。
无论是在家庭中,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我们需要扛起家庭的种种重担,用爱和责任守护着家人;还是在事业上,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们也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肩负起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针对以上主题,我将以如下几点展开论述: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句话出自《登高》一诗,表达了杜甫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 在回首往事时,我们会想起青涩的少年时光,纯真的梦想和执着的追求。
- 我们也会回想起青年时代的迷茫和彷徨,以及中年时光的厚重和责任。
2.看今朝重任在肩头-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眼下的重任。
- 在家庭方面,我们需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用爱和责任守护家人。
- 在事业方面,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3.肩负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面对重任在肩头的现实,我们需要勇于承担,迎难而上。
- 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不留遗憾。
4.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和国家的使命。
- 只有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通联起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每个点的论述,深入剖析忆往昔和看今朝的主题,逐步引出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出自现代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赏析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
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
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释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释义
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的意思是回想过去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出自《沁园春·长沙》,全诗原文如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全文
《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沁园春·长沙》全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原文: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橘子洲头诗句解释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在深秋-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 -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油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
了疾驰而来的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纪念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今年是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8年。
在喜庆建局50周年之际,不能不有所回忆。
忆汽运处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引起我对汽运处的回忆。
汽运处在建局前就在迎春(时称迎门顶子)安家落户了。
那时称汽车队,该队前身是铁道兵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第一分队。
1958年冬,农垦局组织各农场上山采伐红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该分队奉命于11月到达迎春承担运输。
在大跃进中,虎林县、饶河县并入农垦局,称虎饶县,局县一家,两县的汽车都并入了汽车队,一时间,车队人多、车多,不便管理。
1959年初,农垦局决定汽车队扩编为汽车营,编成三个队。
在一分队原有30台解放牌汽车的基础上,又增加10台解放牌汽车,编为第二队,简称汽车二队。
第一任支部书记戴万昌,队长刘振山。
在任免队长中有段插曲。
原任命当时在农垦局修配厂当修理工的李忠全为队长,转业时李是某部营参谋长,下达命令后不到职,他想当修理工当到底,不想当干部了。
结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到职任副队长。
那时官兵虽然转业了,仍然是部队管理制度。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灰来垦区视察,认为局县合一,政企不分,摊子太大不合适,决定局县分开。
这样汽车营随之解体,两县编入汽车一队的车辆、人员回县后,一队撤销,剩余人员、车辆并入二队,三队调给了东海煤矿。
汽车营解体后,就剩下了二队,车辆达到100余台。
汽车队从到达迎春那天起,除担负部分各农场的货物运输和支援麦收外,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冬春运材。
因为汽车队隶属交通处,木材生产由林业处负责,体制管理不当,常常发生矛盾。
是年,冬运前农垦局决定,将汽车队划归林业处。
两处交接时,又有段插曲。
交通处得知汽车队要交给林业处,他们马上做了手脚,将部分好车、好人,全留下了。
为此,我与交通处的罗副处长吵了一架,我说他交车队不该“抽筋拔骨”。
1962年成立东方红林业局,罗副处长被任命为局长,汽车队由林业处转交给了东方红林业局。
我们俩一见面,就说起了那次吵架,我逗他:你“抽筋拔骨”抽了自己了吧?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这个小刘!还记得呢!”俩人哈哈了大笑了一阵。
我们那一代人,上下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遇事有话就说,有时吵的脸红脖子粗,吵过了事,大家都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个人恩怨。
彼此之间,没有等级观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同志时说的:你掏粪,我当国家主席,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1963年,成立迎春林业局,运材任务由汽车队承担。
但是,汽车队仍隶属东方红林业局,这是一种畸形的工作和生产关系。
1964年春,汽车队转入迎春林业局。
至此,汽车队稳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解体,没再换牌子。
1972年,由队改处,胡世卿任总支书记,我为主任。
队改处后到1983年,是汽运处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运材10万立方米以上。
汽运处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初建时80%以上的成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3以上的人是共产党员。
在几十的奋斗中,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1964年前的省级劳动模范有陈朝宰、栾成龙;1964年后的省级劳动模范有王宝祥、李世元、林翠红。
汽运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成长起局级干部六人;场级干部三十余人,遍布林业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
1958年冬,来到迎门顶子、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一分队近百名的老同志,健在的不多了。
能见到的、听到消息的有:刘水清、王根才、王永清、栾成龙、杨庆儒、高清源、杨秀林、杨军、季海、李江令、陈凤武、李大森等十二三个人了,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
时光荏苒,地球不停地旋转,人来来去去,须臾之间几十年,老人们的青春虽然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却已成林,迎春林业局的各项事业,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甜。
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向当年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吃过大苦、献上青春留下子孙的人们致敬!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打造“中国蜂都”的人们祝贺!忆检修厂的诞生迎春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分队,修理分队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组。
这个修理组的组长,叫卢景孝,转业前是铁道兵某部汽车修理排排长,1956年转业到北大荒。
卢师傅为迎春林业局培养了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修理工。
这个修理组的轮胎工叫刘校云,当时40多岁,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
他创造了轮胎外胎补洞、打卡子,解决了轮胎供应不足的困难。
这个修理组的锻工刘吉贵,是1956年转业的铁道兵的老兵,当年40多岁。
这位老同志为保证车辆完好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大荒刚开发时,日伪时期留下的公路失修,路况极差,汽车损坏严重。
当时损坏最多的是:断大梁、断弹簧钢板。
建国初期,汽车配件国家供应不足,车辆坏了配件,主要靠修理。
车梁断了,铆起来用,这由锻工承担。
当时锻工只有手拉风箱、烘炉和大锤,但是在组长卢师傅领导下、刘师傅的带领下,1959年秋天,就铆起了车梁。
引起我的感动,写了《汽车二队修理组敢想敢干铆大梁》的报道,发在农垦报上。
铆梁的铆钉自己不能造,是从农垦局修配厂求援的。
铆梁是经常的事,不能总求援。
刘师傅决心自己造一架铆钉镦床,但是没有钢料。
刘师傅硬是用废钢轨锻打了几块钢料。
又一次让我感动,写了一首诗赞颂。
诗的标题是《五块方钢料》,发表在1960年《北大荒》文艺上。
其中有一节:拉起风箱呼呼叫/风吹炉火冒绿苗/烧红“铁道”断两段/抡起铁锤打“铁道”(铁道是铁轨的俗称)。
当时没什么修理设备,除手拉风箱、煤炉外,有一台小台钻,一个砂轮机。
铆梁钻眼,把小台钻用木架镶起来,人架着当手电钻用。
道路不好,除断车梁外,易断的是弹簧钢板,各车断弹簧钢板是常事,天天都有。
为了保证车辆完好率,修理组组织煤炉把断了的钢板接起来用。
刘师傅带领锻工,把断钢板的一端锻扁,然后把两片锻扁的钢板相叠锻打,成型后即可使用。
有了电焊机以后,用焊接的方法接钢板。
差速器的半轴断了,也用焊接的方法接起来用。
修理组第一个电工是山东支边青年,叫王玉华,电瓶所需的蒸馏水,他用土办法提取。
他与锡焊工张仁绪,用铁皮水桶焊制了蒸馏罐,解决了当时急需。
修理组第一个车工,叫周文香,是张福同志的爱人,结婚后1959年从佳木斯某工厂调入。
1962年在农垦系统中,响应国家号召停薪留职,在复职时,林业局已划归林业系统,未能复职,成了家属工(农垦系统的停薪留职职工,全部复职了,停职期间按工龄计算)。
修理组1959年收的徒工,想得起来的,有张银生、张继堂、张继合……等;1960年收的徒工有孙世英、刘锡珍、李际明……等。
以后都成了检修厂的修理骨干。
到1960年秋,修理组车、钳、铆、电、焊等工种基本齐全,修理组扩大为修理分队,已有各类修理人员30余人。
第一任分队长张福,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汽车司机,转业前是副排长。
由于全体修理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抢修,保证了全队车辆的完好率。
1962年车队划归东方红林业局时,主管副局长来队检查工作,问:“你们队有多少死车?” 那时因为汽车配件缺乏,一时不能修复的车辆被成为“死车”。
在一些车队是普遍现象。
当我们汇报说:“我们队没有死车”时,他很惊讶。
1964年春,汽车队划归迎春林业局后,即承担起全局各类机械的修理。
1965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局展开,1966年上半年结束。
在社教运动整改阶段,社教队长找我谈话,征求车队的整改意见,我建议:修理分队已承担全局的机械修理任务,应该从车队分离出去,单独建厂,以利以后的发展。
1966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机械检修厂成立,第一任厂长夏玉瑶,副厂长唐永发,我是指导员,副指导员任占才。
机械检修厂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忆农副二队的诞生农副二队即现在林业局的轻工产品加工公司,它的诞生,要从火柴梗生产说起。
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
此前,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工作,局建立了青年队,给青年们办了一个火柴梗车间,约生产一年左右。
在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中,原青年队解体,一时间火柴梗车间没有归属。
汽车队家属队队长李永坤,对我说:火柴梗车间还没安排归属,听说做一个齿轮可以生产出口火柴梗,很有发展前途。
我鼓励他:你争取把它要来,齿轮咱有办法。
火柴梗车间归车队后,求八五四农场修配厂给做了所需的齿轮,从此开始,迎春林业局的火柴梗走出了国门。
1975年12月,出口火柴梗在黑龙江省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省委书记杨易臣看过后说:可以进一步生产火柴。
局党委书记王雨林同志,抓住机遇,决定在火柴梗的基础上,建火柴厂。
1976年春,局决定由汽运处负责筹建火柴厂。
为此,把检修厂家属队并入了汽运处家属队。
负责农副业生产的副主任李合永,带人出去考察后,认为建火柴厂,不是简单的事,汽运处难以承担。
建议局应组织专人组建,局接受了建议。
同年12月初,合并后的家属队的矛盾显露出来:人多活少,你争我夺,人们都往火柴梗车间挤,家属、青年一时意见纷纷,特别是一时进不了火柴梗车间的检修厂的家属、青年,认为汽运处领导有偏向。
因为两队合并后,人员思想混乱,彼此争工作,12月的一天发生了事故!修理工马玉泉同志见截木段用大肚子锯锯截,既笨重劳累,工效又低。
他设计、制造一台电动截木段的元锯。
这个工序由重活,变成了轻活。
大家都争着到这道工序工作,结果一位家属工被元锯伤了手指!此时,已进入冬运,一头是冬运一天比一天紧;一头是家属队的问题不断出现,让我这个汽运处主任,一时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运材是主业、大头,动不得,必须从解决家属队入手,摆脱困境。
想好主意后,找局王书记建议:把生产队分开,不然摊子太大不好管理。
陈述理由后,王书记让我与检修厂领导班子商量,如果他们同意,可以分开。
与检修厂的领导同志商量,他们理解我的难处,同意分开。
局领导、检修厂领导同意了,家属生产队领导不同意!与他们商量两个晚上,商量不通。
他们说:合,好合。
分?怎么分?对家属、青年没法做工作,他们意见很大。
原检修厂生产队的队长说:有的家属发牢骚说“这是卸磨杀驴”;原汽运处生产队长说:分开后检修厂家属、青年没活干。
卡住了!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再找王书记建议:家属队独立,为场级单位,由局直接领导。
王书记听后觉得也可以,但反问我:那干部从哪出?我说那就是你的事了。
我们俩沉闷一会,他说:要独立,干部还得由你们处出,你看让谁去好?我说:建议是我提的,就我去吧。
“你看让赵德祥去怎么样?”我说他还年轻,你别小瞧家属队,麻烦事不少。
“你回去谈谈。
”回处向德祥同志谈了大体意思,他没吭声。
没有深说,又去找王书记:请局党委就决定我去吧,把李合永、李树俊、王凯给我,我们一定把这个队建设好。
1976年末,局党委作出决定:机关生产队为农副一队,汽运处生产队为农副二队。
二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副队长李树俊,支部书记是我,副书记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