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疗法三伏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三伏贴知识三伏贴穴位选择治疗功效科普课件PPT

中医三伏贴知识三伏贴穴位选择治疗功效科普课件PPT

冬病夏治的理论溯源
以阴阳互根而论:春夏养阳,是为秋冬养阴 做准备;秋冬养阴是为春夏养阳奠定基础。 善治病者,当顺时令,立四时疾病互治规矩。 张介宾则以阴阳虚盛而论,春夏阳盛于外而 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 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善养生者,春夏 培养内虚之阳,秋冬培养内虚之阴。正如张 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
三伏贴治病原理。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则其对外邪的抗御
能力就不同。如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

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
阴寒之气。一,可采用辛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
从病因病机论冬病夏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正气不足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
手的法传三 段其“统伏 。中冬中贴
一病医” 种夏特是 治治色我 疗”疗国
中医科的特色疗法三伏贴知识科普,“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 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养中
生医

第一章节
中医科的特色疗法三伏贴知识科普,“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 “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疗手段。

化的两个转折点。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

到夏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

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头。

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ppt课件

2024年度冬病夏治三伏贴ppt课件
21
持续改进和优化建议
治疗方案个性化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包括贴敷部位、药物配方、贴敷时间 等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向患者详细介绍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原理、 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 度和依从性。
跟踪随访
多学科协作
对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大椎穴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 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 病、疟疾等。
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 下,左右旁开四指宽处, 主治咳嗽、气喘等。
12
药物选择与搭配
辛温类药物
如白芥子、细辛等,可温肺散寒 、化痰止咳。
2024/3/23
补益类药物
如人参、黄芪等,可补气养血、扶 正固本。
活血类药物
如当归、川芎等,可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
15
贴敷前准备工作
了解病情
贴敷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详细了解,确定是否适 合使用三伏贴。
2024/3/23
选择穴位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进行贴敷,一般选择病痛 所在经络的穴位。
准备药物
准备好所需的三伏贴药物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 方法。
16
正确贴敷方法及时间掌握
清洁皮肤
贴敷前应先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无破损。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患者自我报告和医生观察,评估三伏贴治疗后患者症状的改善 程度,如疼痛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等。
生理指标变化
监测患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客观评 估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如睡眠、饮 食、精神状态的改善等。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对于支气管扩张症,以及有咯血病史、 皮肤过敏及接触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对贴 敷药物成分及胶布过敏、高血糖、感染发热 期、妊娠期及行经期间等患者禁用。
2岁下的幼儿皮肤过于娇嫩,不宜使用。 (2)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
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 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1)药物过敏:发生药物过敏的患者 常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然后出 现全身的斑疹或风团,如果过敏现象 发生较严重,则会出现心慌、胸闷、 气短等症状。药物过敏一般发生于第 一次贴敷后,有时也可能在数次贴敷 后出现,发生时间一般是在贴敷后数 分钟到数小时。
(2)胶布过敏:这种现象不是由于 药物本身导致的过敏,而是由于贴敷 时使第用15页的/共胶23布页 等物质发生的过敏,一
(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应避免搔 抓、摩擦、热水或肥皂水洗涤及其 他附加刺激。根据皮损情况,选择 适应的剂型和药物,以消炎、收敛、 缓和对症为原则,禁用刺激性或易 致敏的药物。轻者可选用皮质类固 醇激素乳剂或收敛、消炎的油膏外 用,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蒲 公英 60g、桑叶、生甘草各 15g, 水煎待冷后湿敷,也可用10%黄柏
第5页/共23页
三、三伏贴适应症
呼吸系统 易患感冒者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哮喘 慢性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6页/共23页
消化系统 虚寒型胃病 慢性肠胃炎 腹泻 消化不良 厌食等
第7页/共23页
骨关节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病 肩周炎 腰椎病 慢性腰肌劳损 骨关节病
第2页/共23页
始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2024年三伏贴讲课课件

2024年三伏贴讲课课件
23
评估结果展示和分析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对三伏贴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 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患者反馈评估
对患者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患者对三伏贴治疗的满意度、舒 适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面的评价。
问题与不足分析
针对评估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影响 因素。
清洁皮肤
使用消毒棉球清洁贴敷部 位的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无破损。
2024/2/29
贴敷三伏贴
将三伏贴的药物面朝上, 贴在选定的穴位上,用胶 布固定好,避免药物移位 或脱落。
按摩穴位
贴敷完毕后,可轻轻按摩 穴位,促进药物吸收和穴 位刺激。
16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时间:三伏贴一般贴敷时间为2-4小时,具体 时间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若患者感觉不 适,可提前取下。
患者王某,男,40岁,患有腰椎 间盘突出多年。经过三伏贴治疗 两个疗程后,腰痛、腿痛症状明
显减轻,行走能力得到改善。
肩周炎
患者张某,女,50岁,患有肩周 炎多年。经过三伏贴治疗三个疗 程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 得到缓解,肩关节功能逐渐恢复

2024/2/29
20
妇科疾病治疗案例分享
2024/2/29
注重养生的人群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三伏贴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受到这部分人群的青睐。
27
宣传渠道选择和拓展思路
传统媒体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 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和知识024/2/29
网络媒体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 体平台,发布三伏贴相关资讯 和养生知识,吸引更多年轻受 众。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疗法PPT课件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疗法PPT课件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天突为局部取穴,能降逆顺气,祛痰利肺;
膏肓为四大补穴之一,可扶阳固卫、济阴安营、 调和全身气血
贴敷最好在每一伏的第一天,这是最佳时 机。但错过了这一时间的患者,头伏内, 无论哪天贴敷,只要天气好,效果都会很 好。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 的日子贴敷就可以,但只要贴了,最好是 连续贴“三伏”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疗法
冬病夏治
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 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 天容易反复发作的难治的疾病,在夏天三伏天进行一 些中医的内治与外治配合治疗,从而达到在冬天的时 候减轻发作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以至治愈等效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 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
能的最佳效果。
特点:
1.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毒无痛、经济实惠。 2.最适合老人及儿童使用。 3.治疗期间不妨碍其它药物的正常使用。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
凡是在冬季寒冷时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运动系统疾病: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虚寒性腰痛等。 冬季特有的疾病:冻疮、四肢冰冷、畏寒等。 平日体质虚弱者:一些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的患者。

(2024年)三伏贴课件最终版

(2024年)三伏贴课件最终版

对策
针对失败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进治疗方法:一是加强患者筛选,选择适合三伏贴治疗的患者;二是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调整贴敷时间和部位;三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医生应加强与患 者的沟通,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三伏贴,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2024/3/26
18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一般选择在夏季三伏天,此时阳气最 盛,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寒邪的排出。同时,每次贴敷 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在使用三伏贴的同时,患者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 针灸、拔罐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024/3/26
23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三伏贴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疗后,鼻塞、流涕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2024/3/26
03
讨论
以上两个案例表明,三伏贴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
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三伏贴能够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提高机体的免疫
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7
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原因分析
部分患者对三伏贴治疗不敏感,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等因素导致。此外,贴敷时间、贴敷部 位选择不当等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2024/3/26
19
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01
三伏贴是什么?
02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药贴敷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药 物,达到温阳散寒、调理身体的目的。
03
三伏贴适用于哪些症状?
2024/3/26
04
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 喘、鼻炎等。同时,也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
3
❖ 中医适应病症:
适应病症
❖ 三伏贴适宜素体阳虚的人。他们的主要表现就是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疾病 症状遇寒就加重,如在冬季或气温降低的时候,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剧烈、持续时间长。 80%的哮喘患者都属阳虚体质,入冬后,无论是咳嗽、喘的幅度都明显加大。
❖ 三伏贴可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发病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马路镇卫生院站
;.
1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三伏贴
;.
2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 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三伏贴”。
❖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 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
19
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多年的应用、观察来看,其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它不是治哮喘和鼻 炎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这些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 道的感染有关系,而这种方法用了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减轻了。因此它的疗效在于夏天贴了以后冬天上呼吸 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
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
16
注意事项
❖ 8、要保持连续性 ❖ 9、抓住有利时机。 ❖ 10、遵守固定疗程。 ❖ 11、远离空调。 ❖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

2024版年度三伏贴课件ppt

2024版年度三伏贴课件ppt
质量控制
确保所选中药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遵循中药炮制规范。
16
贴敷方法与时间
贴敷前准备
清洁皮肤,保持干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贴敷 部位。
贴敷方法
将三伏贴贴于选定部位,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
根据病情和体质确定贴敷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 一天不等。
2024/2/2
17
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以免药物流失。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伏贴作为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扬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医药国 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现代中医教育机构也将三伏贴纳入课程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人 才来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疗法。
10
03
三伏贴的理论基础
2024/2/2
11
中医学理论
01
02
03
阴阳五行学说
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三伏贴的历史与传承
2024/2/2
7
三伏贴的起源
源于古代中医理论
三伏贴起源于古代中医的“冬病夏治” 理论,通过在夏季三伏天贴敷药物来 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
民间实践与传承
三伏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实践和传承, 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贴敷方法和 药物配方。
最早文字记载
关于三伏贴的最早文字记载可以追溯 到古代医书,如《黄帝内经》等,这 些医书中提到了夏季贴敷药物来预防 疾病的方法。
2024/2/2
三伏贴起源于古代,经过 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和完 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 特的治疗方法。
三伏贴可用于治疗多种疾 病,如感冒、咳嗽、哮喘、 鼻炎、胃痛、腹泻等。
选择适当的中药和穴位, 进行贴敷。贴敷时间一般 为2-4小时,可根据病情 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三伏贴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三伏贴基本概念与原理 • 三伏贴常用药物及配方 • 三伏贴操作方法与技巧 • 三伏贴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三伏贴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范 • 三伏贴在现代医学中地位和发展趋

01
三伏贴基本概念与 原理
避免禁忌
避免选择患者过敏或禁忌使用 的药物。
经典配方解析
配方一
生姜、白芥子、细辛 、甘遂、延胡索。此 配方适用于风寒湿痹 、关节疼痛等症状。
配方二
生姜、肉桂、附子、 吴茱萸。适用于脾胃 虚寒、脘腹冷痛等症 状。
配方三
麻黄、细辛、附子、 生姜。适用于素体阳 虚、外感风寒等症状 。
配方四
白芥子、细辛、甘遂 、生姜。适用于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状。
疾病发作期(如发热 、咳喘等)患者。
适应症与禁忌症
• 严重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 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 瘤的患者。
适应症与禁忌症
疾病的急性期或加重期间。 对本疗法极度恐惧或不能耐受治疗过程者。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基于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利用夏季气 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通过贴敷药物刺激穴位, 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防病的目的 。
疗效评价标准及效果评估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发作次数减少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一般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效果评估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三伏贴在各适应症中的总体疗效。同时,结合患者反馈和专家 评价,对三伏贴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中医养生三伏贴敷操作与准备培训课件pptx

中医养生三伏贴敷操作与准备培训课件pptx

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 病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以及参加 线上或线下的中医培训课程。
实践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所学的中医 养生方法,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饮食有节、适度运动等,以维护 身心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医养生三伏贴敷操作与准 备培训课件pptx
目录
• 三伏贴敷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贴敷前准备工作 • 三伏贴敷操作规范 •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 • 培训总结与考核评估
01
三伏贴敷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伏贴敷定义及作用
定义
三伏贴敷是中医传统疗法,根据 “冬病夏治”理论,在三伏天利 用特定中药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 ,以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疾病。
05
培训总结与考核评估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三伏贴敷的基本原理
利用中药的药性,在特定穴位贴敷,达到调整身体阴阳平衡、防 治疾病的目的。
贴敷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但对于孕妇、皮肤破损 等人群应禁用。
贴敷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清洁皮肤、选取穴位、贴敷药物、固定敷料等,注意贴敷时间、避 免过敏等。
配伍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配伍。一般遵循“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即主药(君) 针对主症,辅药(臣)协助主药加强疗效,佐药调和药性,使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同时,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 和功效主治,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02
贴敷前准备工作
患者沟通与知情同意书签署
落。
在贴敷前应对药物和辅料进行 充分准备和检查,确保其质量
和安全性。
03
三伏贴敷操作规范
定位与消毒处理
定位

冬病夏治三伏贴 .ppt课件

冬病夏治三伏贴  .ppt课件
26
3.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 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 院就诊处理。
27
4.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 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 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 染。
过敏性鼻炎等患者,以及怕冷、怕风、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可选定喘、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膏肓等穴。
14
小儿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消化不良、遗 尿等。
选用关元、膏肓、气海、足三里、肾俞、肺俞、天突等穴。
15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胀,胃酸,胃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 腹泻。
28
5.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 出血等现象,应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
29
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天贴一次,每次贴3-6小时(成
人),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能够耐受为度。对于 老年、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 及,成为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3
1
冬病夏治理论源流及定义
2
三伏贴作用机理
3
三伏贴适应症
4
三伏贴禁忌症
5
三伏贴注意事项
4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01
02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

最新《三伏贴》ppt课件

最新《三伏贴》ppt课件
贴药后的饮食禁忌:贴药当日禁食寒凉生冷(如凉茶、冷饮、水果 类)、燥热辛辣之物。
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 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 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 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 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 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 易致化脓的食物。
天灸的疗程问题
一般“三年为一个小周期,六年为一个大周期”,对 于短期疗效不明显的患者,坚持疗程是取得治疗效果 的关键。对于有明显疗效的患者,持续敷贴有助于巩 固疗效。 有些患者已经接受过三年的敷贴,一般会有一个疑问, 就是“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我们一般向患者解释 时,要说清楚,三年一疗程是说天灸需要长时间的积 累治疗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是三年就是一个界限, 只要有需要,特别是有疗效的患者不要错过每年难得 的机会。
极个别反应过于强烈者:请于下次疗法进行前咨询相关医生意见, 决定是否继续接受治疗。
备注:注意事项一定要熟读。
选穴基础知识:
一切尺寸以病人自身为准。
同身寸,出自《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 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 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 部的直寸取穴。
注意事项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冬病夏治三伏敷贴ppt课件

冬病夏治三伏敷贴ppt课件

穴位定位
颈痛: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阿是:局部痛处。 肘臂痛:



曲池:屈肘,肘横纹头,尺泽,与 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 下2寸。 臂臑: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阿是穴:局部痛处。
穴位定位
膝痛:
膝眼:屈膝,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足三里:膝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脊旁开1横指。 膝阳关:膝外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凹陷中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中。 血海: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鹤顶:髌底中点上方凹陷处。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冬病夏治三伏敷贴
敷贴疗法的定义

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指在人体的穴位或身体的 局部敷贴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该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说等中医理论 为指导依据,应用中草药鲜药直接捣 碎外敷或干品研末,用水,酒,蜂蜜 ,姜汁等赋型剂调成糊膏状,或用药 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敷贴于皮肤, 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用来治 疗疾病。

六.三伏四法
冬病夏治新举措 1.三伏灸(隔姜艾灸)—温经开穴 2.三伏熨(中药热熨)—无药敷穴 3.三伏贴(穴位敷贴)—温药敷穴 4.三伏补(中药汤剂)—温脏固本

七.治疗时间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表示 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 一段时间,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 。 三伏特点: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初伏:夏至日始第3个“庚日”为入伏第一天。 二伏:夏至日始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 三伏:立秋日始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
三.作用机制



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 促进炎症及代谢产物吸收,增强或调整免 疫功能。 加强组织代谢,增强细胞活力。 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 质,药物的药理性质,皮肤固有可透性。

穴位敷贴疗法三伏贴ppt课件

穴位敷贴疗法三伏贴ppt课件

2
一、三伏贴的药物准备
基本药物: 炙白芥子80克 细辛80克 甘遂80克 元胡80克 加减药物: 加茯苓80克,法夏80克 加麝香0.5克 加冰片2克 以上打为细末,装瓶备用。

3
二、器材准备:

黄酒或生姜汁
三伏贴膏
弯盘、压舌板
4
三、敷贴方法
3.1 敷贴时间: 三伏贴选择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三天 进行。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表示 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 期,每年出现于阳历7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为初伏的第一天。
5
3.2 三伏敷贴的疗程安排:
3.2.1 每年贴一轮三伏贴,连续贴三年。 3.2.2 每一轮选择在当年的初伏、中伏、末伏 的开始日各贴一次,每次贴6小时后取下, 当年共贴三次,有闰中
孕妇、婴儿、糖尿病、颜面部慎用。
避免敷贴之药移位脱落,应固定牢稳。 用黄酒或姜汁调敷时,应现用现调。 防水防过敏。 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 水泡、瘙痒,应立即停止敷贴,取下药 物。
9
五、三伏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 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 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歪斜、消 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 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 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 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敷贴部位有创伤溃疡者。
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歪斜消遗精痿痛五三伏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穴位敷贴疗法 (三伏贴)
提纲
1、药物准备 2、器材准备 3、敷贴方法 4、注意事项 5、三伏贴的适应症、禁忌证。

2
一、三伏贴的药物准备
基本药物: 炙白芥子80克 细辛80克 甘遂80克 元胡80克 加减药物: 加茯苓80克,法夏80克 加麝香0.5克 加冰片2克 以上打为细末,装瓶备用。

10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 谢 大 家
7


8
四、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孕妇、婴儿、糖尿病、颜面部慎用。
避免敷贴之药移位脱落,应固定牢稳。 用黄酒或姜汁调敷时,应现用现调。 防水防过敏。 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 水泡、瘙痒,应立即停止敷贴,取下药 物:感冒、咳嗽、哮喘、自汗 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 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歪斜、消 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 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 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 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禁忌:敷贴部位有创伤溃疡者。

3
二、器材准备:

黄酒或生姜汁
三伏贴膏
弯盘、压舌板
4
三、敷贴方法
3.1 敷贴时间: 三伏贴选择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三天 进行。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表示 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 期,每年出现于阳历7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 为初伏的第一天。
5
3.2 三伏敷贴的疗程安排:
3.2.1 每年贴一轮三伏贴,连续贴三年。 3.2.2 每一轮选择在当年的初伏、中伏、末伏 的开始日各贴一次,每次贴6小时后取下, 当年共贴三次,有闰中伏的要多贴一次, 当年共贴四次。
6
3.3 三伏敷贴的操作步骤

选择恰当体位(坐位或俯卧位),暴露清洁 消毒治疗部位,定好需要敷贴的穴位如大椎、 肺俞、脾俞、膏肓、定喘等 取适量药粉,加入黄酒,调为糊状,用压 舌板挑取少量摊于撕开的成品敷贴膏中。 将敷贴膏贴紧在背部皮肤穴位上,压紧。 交代医嘱和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