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
1、离线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自愿
完成。
2、不参加在线测查的,学习中心应将学生的离线作业邮寄到东北师大网络教学管
理部批阅,具体时间见本学期院历(日期以当地交邮时间为准)。
3、离线作业必须由本人手写完成,如发现作业非本人手写,一律无效。
第一次离线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论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论犯罪地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这种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 普通原则
2.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原则
C.罪刑相适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物质关系
D.思想关系
4.某甲想杀害乙,于夜晚持刀潜入乙家,对睡在乙床上的人实施杀害行为。不料,当夜乙不在家,睡在乙床上的是乙的弟弟。甲的行为属于( )
A.认识对象的错误
B.具体目标的错误
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D. 客体的错误
5.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
A.适用方法不同
B.适用主体不同
C.严厉程度不同
D.创设机关不同
6.对于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外国人( )
A.判决生效后立即驱逐出境
B.主刑执行过程中随时驱逐出境
C.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
D.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
7.对于从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
B.可以从轻或减轻
C.应当减轻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8.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9.醉酒的人犯罪()
A.不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减轻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10.紧急避险针对()
A.客观实际存在的危险
B.可能发生的危险
C.自己感觉存在的危险
D.潜在的危险
11.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2.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二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没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1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只能减轻处罚
C.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14.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
A.犯罪预备行为过程中
B.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C.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行为过程中
D.犯罪过程中
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
A.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C.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犯罪
16.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以后的下列表现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是()
A.交代了自己所犯数罪中的次要罪行
B.共同犯罪的主犯交代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
C.共同犯罪的从犯承认了共同犯罪其他共犯的全部罪行
D.如实供述了所犯之罪的主要情节和基本过程
17.为进行诈骗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的行为是()
A.想象竞合犯
B.吸收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18.按解释的效力来分类,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A.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C.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D.文理解释、语意解释
19.当由我国境内开往甲国的国际列车到达乙国境内时,甲囤公民A与丙国公民B发生斗殴,A用枪杀死了B,对A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适用国际刑法
20.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背包。抢劫到背包后,忽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小学的一个同学,遂将背包还给被害人,并称自己在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构成()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1.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
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22.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其追诉时效()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3.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4.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
A.遵守监规监纪
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25.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
A.缓刑
B.减刑
C.假释
D.免除处罚
26.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 000元。甲与丙的行为属于(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任意共犯
D.不构成共同犯罪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有 ( )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2.假释考验期内,对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监督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监狱
D.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
3.不作为犯罪要求的义务的来源有( )
A.法定义务
B.职务上的义务
A.业务上的义务
B.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4.判处执行前先行羁押一日抵刑期一日的刑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