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合集下载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标题: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区别与联系正文: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是大学中常见的两种课程类型。

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不同:基础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方法不同:基础型课程通常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传统教学方法。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教学内容不同:基础型课程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拓展型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应用,如工程、经济、文学等。

除了以上的区别,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还有一些联系。

例如,在工程学科中,基础型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而拓展型课程则包括工程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系统等学科。

此外,研究型课程也是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一种,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学术论文写作、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型课程为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同的作用。

在工程学科中,研究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原理和方法,而拓展型课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不同类型的课程,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作用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也有不同的应用。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是在线教育中最常见的三种课程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指为初学者提供基础知识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基础课程通常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是深入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在在线教育中,基础课程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程、讲座等形式进行教授。

例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可能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2.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是指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学科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拓展课程通常面向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在在线教育中,拓展课程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教程、实践项目等形式进行教授。

例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拓展课程可能包括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

3. 研究课程
研究课程是指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学科的机会,通常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项目和论文写作。

研究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在在线教育中,研究课程通常通过研究性学习平台或在线论文写作平台进行教授。

例如,哲学专业的研究课程可能包括批判性思考、学术论文写作等。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上海市尚德实验学校2015学年度课程计划上海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由上海尚德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学校创建于2003年7月,是一所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十二年寄宿制学校。

校园占地 216亩,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

学校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

一、学校背景分析学校面向世界,瞄准未来,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定位于实验性、示范性、国际化、个性化,努力办成上海乃至全国的一流学校。

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优秀团队。

秉持“尚德•启智”的校训,注重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抓住学生发展的最佳期,实施最有效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希望,成为崇尚道德、善学求进、身强心健、个性发展的人。

(一)经验与优势1、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每年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业负担情况,要求做到减负增效。

学校历年中考、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校拥有一支富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平均年龄33岁,学历超过上海市标准,中高级以上职务146人。

在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中,一批批尚德培养的青年教师成长了起来。

有近千人次的教师在区级、市级、国家级教学大赛、各级各类教学评选、课题研究中获奖,有多位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或区骨干教师。

3、学生来自上海市各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素质全面,人才辈出。

无论是科技类、学科类还是文艺类比赛,尚德学子都能积极参与,捷报频传。

4、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

为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创建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语文视听欣赏课程、国学课程、管乐演奏、形体、书法、游泳、日语、德语等等。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

研究生课程的分类研究生阶段是追求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广泛知识面,研究生阶段更加专业化和深入。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术研究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三大类。

一、学术研究型课程学术研究型课程是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

这类课程通常包括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方法与设计、学术会议演讲等内容。

学术研究型课程以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和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研究生对学术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学术研究型课程中,研究生还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开展自己的研究,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

二、专业应用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是研究生专业学位和应用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核心内容。

这类课程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旨在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内胜任专业工作。

专业应用型课程的设置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行业规范、专业实训等。

研究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化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做好准备。

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行业实习等,旨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是为了丰富研究生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类课程。

在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等。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职业发展与规划、心理健康与自我管理等内容。

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其具备更全面、更高层次的素质特点。

为了丰富教学方式,这类课程通常采用研讨讨论、小组互动等教学方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

总结起来,研究生课程的分类包括学术研究型课程、专业应用型课程和综合素质拓展型课程三类。

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校长向玉青今年暑期,根据区委决定,我担任杨浦高级中学校长。

作为新任校长,我提出“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思路。

同时党总支也将此作为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

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保障。

本报告主要就课程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一、学校情况和调研专题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已初步建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

初步形成体现二期课改理念和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框架。

研究型课程初具特色。

近年来,学校在加大教研组建设,培育优势学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语文、数学等学科依托名师基地逐渐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学科特色。

在此基础上,校长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深化提高、拓展型课程的优化普及。

二、调研基本情况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牵头,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部分教师、学生意见,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措施。

校长室分别召开了党外同志、党员教师和备课组长的座谈会。

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召开了学生座谈会。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涉及到145人。

样本的抽取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

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价值、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及建议等方面设计问题。

三、主要问题反映从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中,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1、基础型课程课时排得太满,学生自主选择的时间、空间太少。

2、部分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缺乏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对策学校设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规划课程建设。

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开发力度,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强调学生的课程选择性,积极开设学生喜欢并受益的特色课程。

1、规范基础型课程注重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的课程管理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化,完善课程的管理制度,在课时安排上要注重科学、合理、有效。

情智目标导向下的“五致”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

情智目标导向下的“五致”学校课程建构与实施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课程需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使学生拥有丰盈的情感内质、智慧的思维特质和情智共生的行为品质,应不断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培根铸魂、树立理想、创新发展[1]。

但目前学校课程建设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课程建设缺少理念支撑、学校课程体系欠缺立体建构、学校课程实施缺乏策略研究、学校课程资源库缺少建设性、学校课程评价单一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学校经过十几年研究,形成了基于学生情智共生发展的学校课程理论、构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立体式学校课程体系、探索层级化、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路径、建设可持续利用的高质量课程资源、建立科学化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

从现代课程论出发,运用全局视角系统思维,厘清学校课程哲学、办学理念、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以及实施与评价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建构出情感、智能、素养共融共生,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真正撬动学校育人模式变革[2]。

现实意义。

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情智目标导向下的“五致”课程,使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整合,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

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完善学校特色发展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服务。

凝练出学校课程成果,为推动城乡课程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第一阶段:初探期———依托“情智发展”理念建设“智慧型”课程该阶段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破冰层次,课程呈点状分布,重点立足教学模式建构,使国家课程更好地校本化实施。

从2008年起,学校以“提高课堂质量”为核心,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借助课题拉动,开展行动研究。

教师重点开展“五种课型”“七种课例”的教学研究,构建促进学生情智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打造生命化的情智课堂。

在情智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原有的课程内容与学生们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存在差距。

2010年,学校尝试利用教师擅长点,对接学生兴趣点,延伸到生活生产,开发《古诗词诵读赏析》《数学无处不在》《指尖上的物理》《生物放大镜》等21门百花齐放的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的说明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建设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包括那些内容,拓展型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那些好处等等,这是许多家长和社会所关心的。

现就拓展型课程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1.为什么要设置拓展型课程?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它应该具有超前的培养意识,要随时根据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的预测,调整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课程。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而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

拓展型课程正是着眼于这一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作为重点,努力改变学校教育“千人一面,万人同一张课程表”的培养模式,改变基础教育课程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

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型课程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人才设置了学习通道。

拓展型课程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兴趣和爱好、需要和追求。

学校通过三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识技能,又拥有广博的视野,既有共同的基础,又有发展自己个性特长的不同基础,既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具备坚实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什么是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为指导,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路出发,继续深化课程教材改革,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校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起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

为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作准备。

——拓展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提高点,注重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各类学生的特殊才能.使学生天赋得以允分发挥。

——研究型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点,着重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索。

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学力以及提高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门走出校门,走近自然,走进社会。

二、工作目标把“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学校课程体系之中。

确保和优化国家与地方课程。

开发和形成学校课程。

建设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知识结构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统一,适合学生个性和潜能不断发展的高中课程体系,形成与之适应的教学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系统。

三、阶段性操作方案第一阶段基本形成以“人文见长”为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1.“抓基础、促提高、求发展”。

由学校领导决策层、课程理论专家、学科教学理论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和开发小组进行重点研究。

结合办学实践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

探索构建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文理综合课程。

抓住基础课程,提高扬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

基础型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拓展课程要通过系列讲座、专题报告、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校研究型课程要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初步培养人文精神提供一种铺垫。

(1)构建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展型课程:人文学科:邓小平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外美术名作、影视评论、文学作品赏析、中美关系展望等。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9.15•【字号】浙教办基〔2015〕78号•【施行日期】2015.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浙教办基〔2015〕78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全面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精神,现就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拓展性课程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建设拓展性课程,一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着力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着力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1.多样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择性课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2.层次性。

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学段教学要求,尊重个别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

3.综合性。

要设计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素质。

4.实践性。

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三、课程建设1.制定课程规划。

学校是拓展性课程建设的主体。

要认真做好校情分析,根据培养目标、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可用资源,系统设计学校课程体系,制订拓展性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拓展性课程应涉及到三级课程的所有学科和学习领域。

学校应依据培养学生思想品格、核心素养和各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把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部分内容开发为拓展性课程,把大部分校本课程开设为拓展性课程。

2.分类开发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表格区别一、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计的课程。

学科课程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二、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分科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限和期限。

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但是容易带来科目过多、分科过细的问题。

(2)综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三、按照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是指由国家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迀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

五、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小学拓展型课程

小学拓展型课程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拓展课程设置及总课时
学 段 初 领 域 各 学 习 领 域 科目 六年 级 七年 级 八年 级 九年 级

170- 170- 136- 170学科类 136 136 102 136 活动类 34-68 34-68 34-68 34-68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社区服务 每学年2周 社会实践
五、课程内容
科目 内容举例
数学发展、应用数学、趣味数学、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生活中的物理 现象、实用化学、无线电测向、太阳能利用、电子技术、天阅读与欣赏、名著导读、古诗文赏析、英语会话、实用英语、英语听力、青年心 理、影视辅导、国防知识、职业指导、市场经济基础、应用文写作、古今礼仪、 社会结构组织变迁、法律常识、经济学初步、社会心理学基础、旅游地理、历史 人物与事件、美术作品欣赏…… 环境保护、人口教育、社会分工、民族团结与民族政策、新闻采编、科学进步与 科学方法、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现代传媒与信息技术、化学中的数 学思维、学习习惯与方法、科普写作、探索性实验、影视评论、理化生自主实 验…… 航模、船模、车模、标本制作、纸品制作、医护常识、小家电维修、花卉栽培、 简单机械装配与维修、工艺制作、电脑技术与应用、养殖、编织、摄录像技术、 设计、手工艺、业余电台、天气预测与分析…… 田径、球类、武术、艺术体操、绘画、书法、乐器、舞蹈、形体训练、射击、长 拳、跆拳道、篮球、足球、排球、中国画、素描、水彩、电脑美术、民族器乐、 声乐、戏剧、插花艺术、摄影艺术…… 民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 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班团活动以及参观、考 察、咨询……

3、学校课程开发的过程和要求。 学校开发拓展型课程包括基本条件分析、制订课程开发规划、 组织实施和评价反馈。 ①基本条件分析 ●分析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分析影响学校开发课程的因素 ②制订开发计划 在研究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学校办学理念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 资源和教育环境状况,制订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计划:包括确定 学校课程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及 课程管理等,并拟订《学校开发拓展型课程指南》。 ③确定学校开发拓展型课程的方式 学校开发拓展型课程有引进、再开发和独立开发等多种方式,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师资条件及课程资源等采取较适合本校特点 的一种或多种方式,为学生开发出适应性较强的课程。 ④组织实施 ⑤评价反馈 建立在拓展型课程开发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 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水平,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

校本课程经验交流_发言稿

校本课程经验交流_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经验和心得。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校在开展校本课程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校本课程的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旨在丰富学生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建设原则1.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兴趣,关注学生需求,激发学生潜能。

2. 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放性: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课程领域。

4. 特色鲜明: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1. 课程设置我校校本课程分为三个层面: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

(2)拓展型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如科技、艺术、体育等。

(3)研究型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3.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校本课程取得的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知识面拓宽,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一至五年级 六至九年级 十至十二年级
兴趣活动 学科
社会实践
9.5—10.1
20.7类/技能类 (含体育/艺术为
约各半)
必修)
每学年2周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学生对综合实践 活动的看法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 活动的现状
60
59.2
50
40 30 27.7
20
10
4.4
拓展型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的区位特点: • 内容可涉及八个学习领域; • 功能为学生不同方向、层次与多样社会需要; • 结构分两块——A兴趣活动—学科;B社会实践; • 实施形态有选修与必修两种; • 课时比例随学段提升而逐渐增大。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若干认识
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占比(%)——
拓展型课程与 研究型课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课改委办公室
赵才欣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若干认识
拓展型课程的基本功能——
• 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设 计不同的学习经历,夯实不同的基础。 ——针对学生差异特点与选择需要
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若干认识
——从选修课程到拓展型课程
选修课程的基本特点——
20
7.4
10
0


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若干认识
选修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向——
• 心理学层面,从片面强调行为或认知的理论而向兼蓄 并容不同流派并重视个性发展和交往需要; • 教学论层面,从重视知识结构、知识系统化、教学过 程优化等向培养学力、优化教学人际关系、重视学生; • 管理学层面,从重视目标、结果而向重视过程,从划 一要求而向个别化、差异性要求及相应的评价; • 技术论层面,从一般应用常规教具、常规实验而向应 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

基础型课程是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课程类型,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基础型课程通常是强制性课程,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习。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延伸和拓展。

这些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社会学等,它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更多的学科选择。

拓展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和社会。

研究型课程是最高级别的课程类型,它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学科或主题。

这些课程通常是高中和大学级别的,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基础型课程通常是由老师授课和学生听讲的方式,学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

拓展型课程通常是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各种活动和项目。

研究型课程则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学生需要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

总的来说,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类型,同时也应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中学拓展型课程、资优生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课程课时方案

中学拓展型课程、资优生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课程课时方案

中学拓展型课程、资优生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课程课时方案一、拓展型课程与资优生课程1、课时安排2、星级课程课时津贴的考核标准3、说明(1)拓展型课程与资优生课程覆盖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2)拓展型课程与资优生课程产生的课时数每周统计,每学期末结算。

课时津贴单价按照核定的课程星级决定。

(3)每年6月份进行宣传动员,教师领取或上网下载拓展型课程开设申报表。

要求除了任教高三高考学科的教师外,其他教师必须在每学年设计申报至少1个课程。

(4)资优生课程任课教师每学期由教学管理部聘请。

开设以培养资优生创新素养为主的微型课程。

资优生课程课时津贴参照拓展型课程。

(5)未达到一星级课程要求的课程为不合格课程,由教学管理部核算时酌情减少课时数。

二、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每学年10个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封顶)1、课程津贴考核及奖励标准(1)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覆盖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工资由指导津贴和奖励两部分组成,在每学期末结算。

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工资的计算方法为指导津贴与奖励之和。

(3)担任一个课题或社团的指导教师,指导津贴为200元/学期。

每位教师最多担任10个课题和社团的指导教师(即所指导的课题与社团总数相加不超过10个)。

指导津贴封顶为2000元/学期。

(4)所指导的课题或社团获得各级各类奖项,指导教师可获得奖励为100-300元。

同一个课题或社团的奖励就高不就低,不同课题或社团获奖可以累加,上不封顶(即指导津贴与奖励之和可以超过2000元)。

(5)研究型课程课题指导时间请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学校统一安排5次集中指导活动。

(6)社团活动时间统一安排在中午时间①夏令时每周二中午12:40-13:20②冬令时每周二中午12:00-12:40。

(7)若存在未达到基本课程要求、课程评价为不合格课程,由教学管理部酌情减少课时数核算。

若存在研究型课程与社团课程指导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经查实后作为教学事故,由教学管理部酌情减少绩效工资。

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累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型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型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型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研究型课程的建设中,首先要确定合适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探究、实践操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要注重课程的评估,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研究型课程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研究型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注重实践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1 -。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是不同类型的学习课程,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深度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类型的课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基础型课程是指那些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

基础型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通过基础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基础型课程还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如阅读、写作、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基础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系统性的,教师会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练习和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拓展型课程是指那些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能力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艺术、体育、音乐、舞蹈等学科的学习。

拓展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拓展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特定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拓展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灵活多样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探究式、实践性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研究型课程是指那些通过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历史研究等学科的学习。

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型课程的学习通常是探究性的,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步骤,进行科学研究或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打破了原先学科体系中仅仅关注知识,更 加注重知识中的能力;
——它不再从增加知识或减少知识的角度思考问 题,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
——在课程中切出一块,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与 空间。
三类课程的结构关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结构关系
(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同学生学习相同内容
不同学生学习不同内容
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 建设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李宏
一、重温两类课程纲要
先简单回忆关于两类课程的纲要,我们可以 对照学校的情况,进行思考,看学校的做 法是否符合纲要的要求。
从功能上,多维交叉的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 技能;可再生长的基础知识和再发展的基本能力。
拓展型课程:①对基础型课程的拓宽与延伸 ②为学生素质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层 次发展,以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
“兴趣活动”和“综合实践” 研究型课程:从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处理信息, 研究和解养
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创造性学力
①具有适应知识时代与应具备的探 究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②用批判性眼光进行学习、理解和 创新的态度与能力 ③开放性、多维度的知识与技能结 构
创造性思维相对比较欠缺。
——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都同向思维
——整个教学中,注重答案、注重结果、忽 视过程、忽视探索。
——受的教育,极少表现创新精神的人,最 被赞扬的是“聪明”,即:记忆力好,听老 师话,善解人意。
二、当前两类课程现状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围绕学校国际教育特色, 推出了16门关于世界文化的课程供学生选 修,并围绕女子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女 子特色系列课程,包括女子成才课,女子 学习方法指导课,女中学生心理热点问题 研究课等。
朱家角中学将原来的传统兴趣活动整合到拓 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之中,充分利用地域资 源形成了古镇文化课程。朱家角古镇水资 源的保护和利用,朱家角古镇文化和旅游 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校本教材。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 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 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 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 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 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 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 提出培养学生科技与资讯、主动探索和研 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 达沟通和分享等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知识获取
必修课程 分科课程
选修课程
学习要求
综合课程
内容组织
一期课改是三大板块: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以学科知识来构架学生
——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基本上无法由自 己掌握:在学校,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时 间与空间;在家庭,父母控制了孩子的 时间和空间
——多维的交叉的课程结构,从平面拓展到立体;
——干部制度(选拔制度,用人制度)对那些 富有个性、思维开阔,富有创见的干部,往往 很难上去。而我国又是等级制度比较森严,民 主意识比较淡薄,也使创造性思维缺乏氛围。
知识面狭窄,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 系。
一些人离开学校后,再系统地学习知识 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差。
日本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 育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 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 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
根据办法特色开发课程 根据教师特长开发课程 利用基地开发课程 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开发课程 开发学科拓展课程
三、下一步的工作
抓好点上工作,树立典型和示范,开发出成 熟的课程。
教研员参与开发学科类拓展,提高学生学习 的兴趣。
举办大型的现场交流会,创设氛围,引起学 校重视。
探索区域管理的方法,出台措施,使两类课 程管理规范化。
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在国际上开展时间也不长,在约早于 我们三到五年。 德国“项目研究”;
法国“适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日本“综合学习”; 美国“项目学习”; 香港“真诚活动,专题研修”。
崇明县三烈中学,根据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 引导学生研究与绿色教育有关的课题,建 立以绿色教育为主题的拥有150多个课题库, 如环境科学实践、崇明坼船业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研究等。
英国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 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 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 发展。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 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 题。
新加坡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 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 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 21世纪的需要。
(共同基础)(不同基础)感兴趣的选修 自主性的选修 (不同基础)自主选择课题
限定性的选修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预设性课程(必修) 重视基础知识体系 教师传授作用 掌握知识
预设性课程(必、选修) 重视智能发展体系 教师主导作用 个性发展
生成性课程(必修) 重视实践体验体系 教师指导作用 反思过程
欢迎各校和我们联系,把你们的特色介绍给 我们,为我区两类课程的建设上台阶出谋 划策。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 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 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 务等亲自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 性课程”,从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 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 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 程。
以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力,创造 性学力
20世纪八十年代:知识、技能、态度; 20世纪九十年代:态度、知识、技能;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础学力
二期课改 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力; 而发展性学力又以创造性学力为核心(形成新的学 力观念和思想)
发展性学力
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
①终身学习观念 ②不断进取的精神 ③克服困难的毅力 ④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⑤作为发展的再生性强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