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菱女士的北大演讲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压抑的胜利(2014-06-04 16:58:33)转载▼分类:人生哲学压抑的胜利——致今日之北大学生时间:2014年3月29日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北大理科教学楼303主持人:高远东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大中文系79级学生高远东:曼菱学长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我看见,那个场面您是有份的,您在那儿指挥。
您对我们后面这几届的学子影响是很深的。
下面,请张曼菱学长给我们讲座。
张曼菱: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
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等等。
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
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
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和远。
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
他们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们,虽然头顶名校桂冠,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今天如果讲故事,对我很容易,可以煌煌万言,因为我已经写出了几本书,还做了纪录片。
而听故事,对你们也不难。
你们都是考试冠军,否则进不了北大。
你们会把这些故事当作“知识”与历史一样,转眼就背得烂熟。
然而那又能怎么样?你们又多了一种死的知识,如此而已。
然后你们知道我是西南联大方面的专家。
如此而已。
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的校园情。
我们,不该是一只大木桶和一只小木桶的关系。
就是说,我把我的知识倒一些给你;而是我要关心你们的成长,你们也想从我这儿明白一些迷茫的问题。
李敖北大演讲稿
李敖北大演讲稿第一篇:李敖北大演讲稿(一)各位北大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来到北大,是为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于中国社会以及未来的一些看法。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始终对中国的变化充满着敬畏和期待,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演讲,与大家一起探讨和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的动荡和起伏,承受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都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和负担。
然而,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成为一个世界重要的力量。
然而,这个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我看来,中国未来要走向一个更为美好的社会,必须要克服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在我看来,一个更为美好的中国需要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我们需要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言论空间,让各种声音得到反映和尊重。
而这正是当下中国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当前的中华大地上,言论自由一度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抑制了舆论的自由发展和民主的进步。
我认为,只有建立更为开放、自由的言论环境,我们才能真正地消除各种假象和谎言,激发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推进真正的社会进步。
其次,在我看来,一个更为美好的中国需要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保证每个人都能在法治的保护下享受公正和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我们也需要克服一些不平等、不公正的结构和现象,努力缩小各种不平等和贫富差距,为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和自由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在我看来,一个更为美好的中国需要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我们需要克服许多传统文化习俗的束缚,培养更为自由、创新、开放的文化氛围,推动中国文化朝着更为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知识产权所带来的创造性、创新性的财富。
各位同学们,迎接更为光明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加自信和勇气,正视自己的问题和挑战。
新闻培训内容(超详细)
校园新闻写作技巧
2019-3-30
家乡美 说不尽的故乡情
“我爱我的家乡,毕业后我要回家乡发展。因为我对我的 父母深深的眷恋,我不想离开我的父母兄弟”李富民,一 位来自甘肃的朴实小伙,饱含深情的说。
这是辽宁大学新闻系的一堂新闻写作课,讲坛上的那位黝 黑的年轻人是这堂课的主角,他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他自己 的家乡甘肃。
如:《日军向俄发动突然袭击》、《福特 总统遇刺幸而无恙》、《美国人正在抛弃 妻子》等等,即使有虚题,那么就是双行 题,其中必有一个题是实题。
如何挖掘新闻点?
1、活动/人物的重要性 2、活动/人物的影响力 3、题材的情感激发点 4、意义的深层拓展点 比较同一事件不同媒体挖掘新闻点的不同
富民喜爱家乡的风俗和美食,在他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 了甘肃的莫高窟,酒泉和嘉峪关等景点,知道了白兰瓜, 兰州拉面等美食。
同学们对甘肃的误解还是很多的, "你是甘肃人啊?“ "是 啊。" "那太好了,下次我去拉萨旅游,就住你家了啊。" "……没 问题,不过我家离拉萨稍有点远。"这一类的评论确实很多, 但是在富民的解释下,这些疑惑都一一化解。
怎么写——标题
做出新意,避免重复! 编辑的创新在哪里?
怎么写——导语
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吸引读者,建造新 闻的逻辑和结构顺序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
好:随着2008年脚步的走来,北京奥运在硬件建设方面有条不紊、 顺利推进。那么,当前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北京奥运的当务之急是 “软件建设”!——北大授教肖东发:北京奥运的当务之急是“软件 建设”
结尾
怎么写——结构
导语 伏笔 时间顺序叙事 结尾推出高潮
开讲啦孙祁祥演讲稿:女子自立,方能更强
开讲啦孙祁祥演讲稿:女子自立,方能更强开讲啦孙祁祥讲演稿:女子自立,方能更强我很严重,尽管我当了一辈子教师,可是年纪大了今后,会有一种舞台惊骇,不过今日见到同学们我仍是挺快乐的。
我叫孙祁祥,十分侥幸来到现场,跟咱们现场的同学们,我看了男女同学都有,来一起谈论女性这样一个论题。
咱们有些女性如同说:“一旦走入社会,一旦长大成人,一旦怎样的我就无所谓了,我的终身就应该是家庭,是老公,是孩子的了。
”你应当是独立的,思维独立的、品格独立的一个个别,你不要去依托他人。
我坦率地说,我真的对社会上有一些说法,比如说“嫁得好仍是干得好”啊,比如这种评论,还有什么“男孩子家庭就应该给女孩子去买房买车”呀,“你没有这些房车你凭什么来娶咱们的女儿”啊,比如此类的这种谈论,我真的不以为然。
女性应当是独立的,你跟你的老公,跟你的男友一起去发明这些东西,这才是最美好的工作。
我出生在一个武士家庭,我的父亲是在1938年,十二岁那年当的兵,我母亲也是从戎身世,在十六岁那年当的兵。
我特别想从戎,不只由于在文革期间,人们都崇尚军绿色,都想从戎,并且我爸爸妈妈便是从戎身世。
十二岁那年,部队来招小兵,所以我特别特别快乐地报了名。
报完名今后,在所有的应征的小女子中,我的条件算是很不错的,可是告诉下来今后,我没有录上。
他有个理由说我有鼻炎,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鼻炎,我妈妈、爸爸也都不知道我有鼻炎,后来我就哭着闹着跟我爸爸说:“不可!爸,你得给我去说情!”我爸爸也拗不过我吧,由于那会儿小呗,就去找了他的老战友。
他们碰头今后,老战友言无不尽实情,说找了一个理由,实际上真实的理由是你女儿的政审没有经过,由于你自己是走资派,你仍是地主身世,你女儿怎样或许去呢。
我父亲是真的十分十分气愤,一辈子他是不争荣誉、不争待遇的一个老武士,可是那天,他真的在组织部门发了火。
他说我抗战时期,从军的时分十二岁,组织上没有嫌我是地主身世,她妈妈解放战争时期从军,组织上没有嫌她妈妈是地主身世。
书评四篇
书评四篇1.《西南联大行思录》【张曼菱】记得去年,北大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疯狂地转载一篇张曼菱师姐的演讲稿《我们现在怎样上大学》,一时间,又勾起了很多年轻北大人对于大学精神的各种解读,以及对西南联大的各种神往。
百度百科给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解释是:1938年4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从长沙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西南联大的校歌就是这一首“满江红”的词。
这是一段另无数学子心驰神往久矣的历史——三所中国顶尖的高校,在战乱的特殊年代,从京津之地内迁西南,一去八年。
这所空前绝后的学校拥有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文理大师,培养出一批声名显赫的作家、科学家、政治家。
另外还有一大批赤血忠心的学子,永远长眠在中缅边境的战场上……光是想想这些故事,就让人热血沸腾,向往不已。
一直很想知道这段故事,但是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录文字却不多见,也许终是涉及那段复杂的历史吧。
这本书,是张曼菱师姐花费多年心血寻访西南联大老校友的随行记录,为的是探索当年的“西南联大精神”——在中西合璧下,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人文精神,是怎么发生,又是如何散播到中华大地。
开篇的部分很简单,只是描述了三十年代的内陆城市昆明的封闭,民众多市井。
但在某一天,这个小市民聚居的城市,却“忽如一夜春风来”,懂得崇文尚学,逐渐变成开化之地。
一切变化皆因联大师生的到来。
一群人,改造了一个城市,缔造了一段历史。
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年代,那是一个多么纯粹的民族。
教育的意义,不正在于教化民众,开化风气吗?而如今,我们的国家不再动荡,人民不再苦难,但是我们却开始彷徨不可终日地大喊着信仰缺失、文明缺失,这又是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读毕此书,应该可以寻找到一些答案。
北大才女张泉灵北大毕业典礼演讲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
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
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
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
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
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
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
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
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
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
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
青春不老,生命
青春不老,生命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5年第11期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中国首档青春分享节目《青年中国说》,让我们认识了21张青春面孔,倾听到21个青春故事。
在一场场青春盛宴里,我们看到了青春的不同面目:有不走寻常路的“80、90后”创业者,有与命运搏斗的抗争者,有探索世界的少年科学家,有感念造物神奇的探险者,有奉献爱心的感恩者……他们用努力拼搏追逐自己的梦想,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意义,只要内心燃烧着熊熊希望之火,青春必将永远不老。
“伏牛堂”米粉店CEO张天一:我的青春是用来试错的青春语录:创业太难,一定要霸蛮!考研成绩专业第一的北大法学硕士、北大“演讲十佳”、办过高校巡回演讲、写了两本书、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经历、上过多档电视节目……这样一份高大上的履历却仅仅属于一个小小米粉店的小老板——张天一。
2014年毕业的张天一,没有选择一份与他的履历相衬的金领职业,而是和3个小伙伴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一个拐角开起了一家30平方米、“比路边摊好一点”的牛肉米粉店“伏牛堂”。
看着同学们纷纷收到高大上的录取通知,张天一也迷惑也犹豫,也为此数夜不眠,可他的困惑,在看到一张宇宙星图时豁然开朗。
当镜头拉远的时候,星图上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一个人心里的世界越大,他的思想就越开阔。
在张天一看来,年轻人最重要的不是安稳的工作,也不是钱,而是能不能在精力最好、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和积累。
只有多多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条路。
开米粉店,张天一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2014年2月,他和小伙伴们回到故乡湖南常德,吃遍了大街小巷的米粉店,最后选了一家口味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他们买了一把小秤在无数个夜晚一勺一勺地称量每种配料,进行标准化提炼,然后去请当地最有名的几家米粉店主厨品尝,最终确定了几张配方。
回到北京后,他们开始选址开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伏牛堂”便被外界视为与雕爷牛腩、黄太吉等齐名的互联网餐饮品牌,公司也获得了一批顶级投资机构的投资。
张曼菱北大演讲
张曼菱北大演讲第一篇:张曼菱北大演讲从每年北京高考作文看,高考热点素材的重要性:2012年的北京高考作文是“铁路护路工老计的故事”。
这个题目当年被很多人目为“感动中国类试题”,其实是当年1月人民日报头版的《新春走基层》报道。
2014年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家风》系列报道,很巧合的是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中老规矩”这个材料话题,与之前央视的“家风”节目一脉相承,说穿了也就是高考改革方案中一直在强调的“传统”,这个题目同时勾连了“传统”与“现实”,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老话题。
2015年的春天那些时事热点更重要呢,请同学们高度关注:201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将在家风、微信红包、反腐、传统文化、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等。
2015年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对家庭的眷恋始终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基因之中。
每年春节前夕,如候鸟归巢般的返乡春运大军便是中华民族浓烈家庭观念的真实写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正是因为国人对于家的重视,才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只有家教良好、家风和美、亲情和睦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社会个体,才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贡献力量。
因而,“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当每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千千万万“家和”的力量将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平安、健康、幸福是每个家庭最朴素的梦想,只有当这好梦圆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九把刀北大演讲完整版
九把刀北大演讲完整版 篇一:北京大学学生演讲视频 主题:转发一位北大毕业生的演讲全文 时间:2012 年 7 月 1 日地点:北京大学 演讲嘉宾: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4 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演讲全 文: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 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 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 老了。
1988 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 长还 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 的孩 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 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 纸起 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 的勇 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 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 爹, 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 一例 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 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 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 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 论政, 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 是拼 1 / 16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 大的 互联网。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张婉妮
3、文末: 2、文中: 承上启下; 点明中心; 总领下文;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前后呼应; 画龙点睛; 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言有尽而意无穷; 衔接自然连贯; 首尾呼应; 过渡照应。 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4、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5、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6、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7、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词语注音
数(shù )载( zǎi) 干( gān)禄( lù ) 沦丧(lún sàng ) 訾( zǐ )( lì )詈 相( xiāng)( xù )勖 敷衍( fūyǎn ) 切磋(qiēcuō ) 弭谤( mǐbàng ) 砥( dǐ )( lì )砺 鲜( xiǎn)为人知 提携( xié) 肄( yì )业 孜孜( zīzī ) 造诣( yì ) 店肆( sì ) 庶(shù)民 sèzé) 会晤(wù) 冶( yě)游 塞责(
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 点。
先答出结构的特征,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勇敢上任
1916 年 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 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 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 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 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 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 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 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 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 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 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 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 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 始。
考进北大是压抑的胜利
考进北大是压抑的胜利作者:张曼菱来源:《视野》2016年第13期背景:2014年3月29日下午,独立制片人、导演、作家张曼菱在北京大学演讲。
张曼菱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但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神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沉默和认真,我忽然不想讲那些故事了。
因为那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问题,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有一种精神源头上的隔和远。
西南联大的学生穿越战火,读书救国,是民族精神和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代。
而你们,虽然考入北大,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就是天之骄子。
说实话,我认为你们能够考入北大的那个分数,其实并不那么光荣。
相反,它是一种消极的标志。
并不是你们真的比周围的同学聪明、用功,而是你们比他们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使你们通过了考试,得到了高分,进入了北大。
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
比起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游戏,少了恋爱,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数之外许多宝贵的东西。
你们会把这种压抑当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当做是人生的正面经验,误以为就这样被动地学习、生活,加大对自己的压抑,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功的人生。
这是一个很大的谬误。
这种谬误必须停止!坎贝尔说过:“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更多的时候,你们不敢说“不”,更不敢说“我要”。
所以,你们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娇,在大方向上却完全服从的孩子。
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李政道中学毕业后就遇上日本入侵。
他一个人跋山涉水,从沦陷区去到云南,寻找他心目中的恩师,他一生学业的引路人。
他遭遇翻车、受伤、住院,终于成功到达昆明。
在一个叫岗头村的昆明郊区,他敲开了一间农家的房门,他未来的恩师吴大猷此时正在里面照料着自己生病的妻子。
“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完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
“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完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来源:北大法学院作者:佚名日期:2013年12月16日浏览:782013年12月6-7日,北京大学2013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与完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与贾俊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联合主办。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叶静漪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法学会会长张鸣起先生,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为此次会议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叶静漪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背景。
她认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立足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是中国社会法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作为与民生休戚相关的社会保险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渐进式退休问题已经被党确立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如何完善社会保险立法,不仅要处理好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双轨制并轨等自身制度上的问题,也与促进青年就业,延迟退休等劳动法问题密切相关。
社会保险法的完善不仅是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乃至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和贾俊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联合主办,正是回应了社会保险法律完善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沈岿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感谢有关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本次国际研讨会积极支持。
他引用古代先贤所描绘的“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图景,诠释了宪法学者对社会保险立法的理解和期待。
张鸣起先生代表中国法学会和中国社会法研究会祝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全国总工会的工作经历和调研成果,与大家分享了我国九十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2012年《社会保险法》颁布后的法律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充实社会保险基金,谨慎实施延迟退休方案缓解老龄化对社会保险体系的冲击等建议。
激励自己,我是最棒的
激励自己,我是最棒的激励自己,我是最棒的人生旅途中会遭遇各种磕磕碰碰,各种负面情绪总会干扰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人被负面情绪暂时统治也是在所难免的,战胜负面情绪的一个药方就是“激励”,通过激励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秀”、自己的“前途”,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激励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正能量”,并在自己身上找到喜欢的东西,为自己的正能量加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自我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自我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
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经过自我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和作用相当于被激励前的3~4倍。
可以说,激励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激励自己,经常为自己鼓掌喝彩。
才女张曼菱作为知青,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
她非常感激父亲,因为父亲不仅亲自带她研究学问,还培养了她坚毅的品格。
父亲在张曼菱还小的时候就告诉她,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当身处逆境时,一定不要慌张、不要害怕,要想办法激励自己,认定自己是最棒的。
有了这个信心,很多人生的不幸与磨难就都能扛过去了。
父亲的话,张曼菱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经过不懈的努力,张曼菱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人。
父亲的预言在张曼菱的生活中得以体现,张曼菱一直生活在苦难中,在云南插队五年,她过着很苦的生活;但她却能以苦为乐,自己与云南的交集、自己在云南的故事,竟然成为她的素材,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张曼菱走上了专业作家的道路。
云南是张曼菱不可碰触的伤口,但同时也是激励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那些疼痛的知青命运话题成为她人生之中厚重的底蕴,成为她回忆之中动人的华彩。
张曼菱的一生遭遇过许多苦痛,但在这些苦痛之中,她活得非常漂亮,活得非常自由、洒脱。
生活于她是一场飓风,但她却逆风而行,激励自己,挑战自我。
就像她在北大求学时,可以因为一个新的思想带领着同学们向社会发声,她梳着短发,戴着皮帽子,然后跳到草地上去想象实现理想时的幸福。
蔡康永 北大演讲 完整版+提问
我前两天从上海过来,人到了不是自己居住的地方就会喜欢观察,我在从上海飞到北京的过程当中重新想到了些事情,关于现在这个世界长的样子到底是不是它该有的样子。
起因是我在上海的黄浦江畔跟一群杂志的记者拍照的时候,突然江畔慢慢地使过来了一艘船,上面有个很巨大的广大版正在播映一支时尚的广告。
然后我就叹了一口气说,这么好的江景为什么会有一个广告插到我的眼睛里来,这个事情如果继续发生下去,每个人都用船在江上面做广告而且每个人肯定想要做得更加的壮观,船就越大,广告也越大,整条江都会被广告给盖满了。
我说这样子黄浦江就看不见了,我们就看到广告而已啊。
杂志的记者就问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如果这四五百张广告全都是你演的呢?我说那样看起来很不错啊!(笑)我顿时理解到我的虚荣心还是那么强啊!讲到虚荣心,我就是我来北大演讲的重要原因,我考不进北大所以我要来这边演讲来过一个干瘾。
北大作为这么伟大的一个学校我以前没有机会考,就算有机会我相信以我的能力也没办法考上,所以来这边演讲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刚才会长说他带我参观校园的时候呢,我其实有跟几个北大的校友询问过说,到底未名湖死过人没有,因为有几个我喜欢的清朝民国之间的作家或诗人好像有人投湖自尽,我就问他们是不是投未名湖死掉的?他们说湖太浅了只能死一些小一点的作家,大一点作家要到别处去死。
我就想说北大真的是很有光荣传统,连死都很讲究。
在逛校园的时候我就很赞叹美丽的北大校园,对我来讲是很好玩的一个感受,因为我从小读到胡适啊蔡元培啊我真的没想到有一天还会跑到北大来跟大家讲话。
讲到世界该长什么样子,延续我在黄浦江上的感受,我跟那个记者讲说,其实卖东西给你的人,他们做广告做到了一个地步,他们剥夺了我们原来可以看到美丽景色的权力。
我记得我去年到云南帮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主持了一个开幕典礼,那时我站在云南的丽江望着那么好的山水时,我的眼睛大概只移动了40公分,这样转过来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看板写着“某某地产公司在此大展鸿图”的字样,把那片景色给毁掉了。
北大女学生励志演讲稿
北大女学生励志演讲稿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名利双收。
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着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是90后,企业家会是90后,甚至是国家主席也会是90后。
当全社会都被90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90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
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
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读书的时候,每天都会被父母耳提面命。
说你干啥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的等一家企业收留你,逢年过节被逼婚。
结了婚买房子。
要花自己年轻时候的的20年来偿还贷款,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产,命运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还哪有什么精力去为这个社会做什么?但是后来发现,还有一件事情,我们这一代人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的时候,最痛恨厌恶的那种人,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你不要缺斤短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每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注定会改变世界。
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得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
仅仅就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你们都能成为那种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失去人性,所以亲爱的90后们,如果将来再有人给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北大毕业做记者做投资的一个演讲女性
北大毕业做记者做投资的一个演讲女性北大才女张X灵一直是人们很关注的央视记者,她在北大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个学子,每当抱怨自己的人生,就会想想张X灵讲的话。
“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就在她离开央视时,无数个喜欢她的观众都惊呼,最美央视女主持就这样离开央视了?她不是说过记者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业吗?带着这样的
疑问,喜爱她的观众不舍的看完了她在微博发表的长微博,一句:今后的人生,我不再是央视女主持,因为人生,我想重来一次。
让所以都无言。
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张X灵却是以投资人的身份与大家见面,她与猎豹CEO傅X合作的项目引起了不少聚焦点。
很多人分析张X灵要模仿杨澜的套路,走出自己的人生,也希望她能开辟自己的道路。
他的老公李X一直是大家观众的另一个围绕张X灵的话题。
据传他们李X大张X灵8岁,他们两个一个是热情似火,感性知性。
一个是温柔细腻,踏实稳重,他们两个的结合,也预示着张X灵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也希望张X灵能够在不是央视记者的这一个领域,带来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中国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女性,不仅骂懵了北大学子,还揭示大学城只是块荒地……
中国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女性,不仅骂懵了北大学子,还揭示大学城只是块荒地……做一个打不垮的人,你的才华就一定会发挥出来。
北大才女2017年1月13日,共同体别传新书发布会上,年近70的张曼菱,携新书《为季羡林辩》出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美国《时代周刊》是全世界范围内享富盛名的刊物,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一般是国家元首和社会名流。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两次登上该刊封面,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女性,就叫张曼菱。
1948年出生在云南昆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学习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当地仅存在了8年零11个月的国立西南联大的影响,就算1946年学校停止办学,两人对学习的渴望也不曾停止。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正因为如此,张曼菱从小就生活在文化的熏陶下,她热爱文学,却没有把自己打造成母亲那样,温婉的大家闺秀。
这个女孩子太过特立独行,在很多人眼里甚至是火爆的,总是扬言说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1岁那年,她被送到云南德宏做知青,“老实”7年过后,终于“耐不住躁动”,独自跑回昆明,组织了一场纪念周总理的活动,结果直接让人打成反革命分子,还被取消了高考和上学资格。
可不上学怕什么,知识又不是只能在学校学到,她压根没觉得自己受到了什么打击。
1978年恢复高考后,张曼菱二话不说上了考场,云南省第一个文科状元的头衔,被她收入囊中。
按理说,这种人才应该是,众多学校争抢的对象,但因为之前的“反革命行为”,所有人避之若浼,没有学校敢录取她。
这次才真的让人有点心灰意冷,就在要放弃的时候,两位北大的招生老师亲自上门,果断将她收归门下。
进入北大之后,张曼菱可谓风光无两,很快就获得了“北大才女”的称号,还在大型文学刊物《当代》上,发表了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引起极大反响,后来小说翻拍成电影《青春祭》,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反思与自省:有感于张曼菱女士的北大演讲精选看到朋友转来的这篇演讲,真的是于我心有戚戚,在这个名利日盛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有着太多需要完善和反思的地方,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和我们自己超越弥漫在我们身边如“浓重雾霾”一样的名利,仰望星空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做的人多了,这世界才真的变得有意义。
其实这也正是九年来我和国内外同行不遗余力推动iCAN大赛的源动力,希望每一个人都早点儿觉醒并开始相信自己并走向成功,相信:Yes,iCAN!张曼菱北大演讲:你们的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2015-04-05五道口书院五道口书院张曼菱(194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
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电视制作人、社会活动家,北大才女。
1969年赴盈江县平原区插队务农,后历任昆明医学院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员、天津作家协会理事、海南作家协会理事、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职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青年时代曾在云南德宏傣家边寨当知青。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在大学生竞选中作为北大代表,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候选人之一。
1982年以“文科论文第一”的成绩毕业,到天津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在校期间即发表处女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时轰动京华,后改编为电影《青春祭》,饮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成为一代人心灵的丰碑。
作为西南联大的史料抢救者与研究者,她担纲制作的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深得海内外联大校友认同,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是2014年3月29日张曼菱在北京大学的讲座实录,张曼菱先生观点犀利独到,极具穿透力,值得您耐心读完。
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
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等等。
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
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人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阂远。
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
他们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们,虽然头顶名校桂冠,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今天如果讲故事,对我很容易,可以煌煌万言,因为我已经写出了几本书,还做了纪录片。
而听故事,对你们也不难。
你们都是考试冠军,否则进不了北大。
你们会把这些故事当作“知识”与历史一样,转眼就背得烂熟。
然而那又能怎么样?你们又多了一种死的知识,如此而已。
然后你们知道我是西南联大方面的专家。
如此而已。
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的校园情。
我们,不该是一只大木桶和一只小木桶的关系。
就是说,我把我的知识倒一些给你;而是我要关心你们的成长,你们也想从我这儿明白一些迷茫的问题。
我们之间是生命的呼吸和延续,校园精神的传递的关系。
此来北大,我的初衷是要打动你们,打动你们的思想。
而不是又增加一点你们的积累,你们的“知识包袱”。
所以我决定不讲故事啦,我要讲一点我的思想。
这些思想并不系统,但是鲜活,现实,能够触动你们,能够触动社会。
我从来认为,那些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之类,是最没有用处的,有用的只是细节,具体的环节。
这在哲学上是有一派的。
用几个观点,来传播我给你们讲的思想,我不管它能不能形成“系统理论”,我相认它能进入你们的灵魂。
因为它是没有人对你们讲过的。
一、压抑的胜利你们坐在这里,你们考入了北大,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就是天之骄子,就是精英。
说实话,我认为,你们能够考入北大的那种因素,那个分数,其实并不是那么光荣,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积极意义的。
相反,它是一种消极的标志。
并不是你们真的比你们的同学优越,聪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们才坐在这里。
而是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服从,压抑了你们青春的个性,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是你们通过了考试机器,使你们得了高分,进了北大。
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
你们赢了吗?不,赢的是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而你们是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游戏,少了恋爱,少了美丽,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能够使你们的人生可能幸福和成功的要素。
可是为了高分,你们都把它付出了,都把它牺牲了,你们屈从于老师和家长的苛刻要求,拼命压抑自己,才得到了这个结果,考上大学,并且是北大。
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也许他们更多地保留了自己,保留了选择,保留了活力与美丽,他们的人生会可能比你们更加成功和幸福。
因为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热情,更多的个性。
我观察到,情商较高的孩子反抗这种压抑最多,而情商其实决定人的成功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在北大这类的名校里近年来会发生所谓精英学生自杀的事件。
这就是考上北大之路成了自我毁灭之路的原因。
因为你们会把这种压抑当作是成功的必要,当作是人生正面的经验,误以为就这样被动地学习,生活,加大对自己的压抑,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功的人生。
这是一个太大的谬误。
这种对人生和事业理解和开始的谬误,必须停止!你们必须重新评估自己考上北大这件事情,必须重新总结自己为什么能上北大这个消极的经验。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改变中。
你们曾经搭上的那班考试车高分车,也在发生变化,在发生一种宽容的合理的具有多种选择性的变化。
你们是过去消极考试的产物,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有个叫坎贝尔的人说过:“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们的样子不是你们所选择的。
对于你们而言,选择太有限,可能是选择一个发夹,一件名牌衣服这样的无价值无意义的选择罢了。
更多的时候,你们不敢说“不”,更不敢说“我要”。
所以,你们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娇,而却在大方向上完全服从的孩子。
这就是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我的师兄钱理群说: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中小学。
这是看到你们的根子不正啊。
你们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
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一生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李政道中学毕业后,就遇上日本入侵。
他一个人可以跋山涉水,从沦陷区来到云南,寻找他心目中的恩师,他一生学业的引路人。
他曾经遭遇翻车,受伤,住院,然后他成功到达昆明。
他在一个叫岗头村的昆明郊区,敲开了一间农家的房门。
他未来的恩师吴大猷正在里面照料着自己生病的妻子。
李政道泰然经过了吴大猷的一道道物理题目,一次次地让吴大猷感到惊讶,最后震动和狂喜,第二天吴老师到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就说:“各位,我发现了一个物理奇才。
”从此李政道受到吴老师和西南联大诸位名师的精心培养。
这样的道路,你们能走吗?李政道正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
无数的西南联大学子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到达昆明去念书。
自我选择,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二、被遗弃的校园刚才有个男生提问说:“你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我的看法是:现在的教育很坏,步步都是对你们的陷阱与剥夺,没有爱,没有责任。
让你们错过自己的童年,再错过青春成长期,成为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你们终于进入大学,有一种放松感。
父母远离,中学的管理不再罩着你们了。
你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
正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现在放到一个院子里,也有罩,不过大些。
最可怕的是,对于你们这些初入学的新生,有军训,可是没有人文温情的关怀,更谈不上呵护。
没有人来约束你们,更没有人来爱你们,为你们负责。
我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都这样走过来的。
他们奋力拼搏,进入名校,可是一进去就迷茫了。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那是对你们的遗弃。
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
在遥远的郊区,除小卖部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
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简直是集中营。
他们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吃薯条吃到嗓子哑。
因为孤寂他们只能玩电脑。
这时候,有很多同学成了电脑迷,甚至因为上网而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所幸的是,我家的那两个后代现在发展很好,他们经历青春的觉醒,进行了自我选择与奋争,走上了一条自己能够把握生命的道路。
但回忆起在大学里虚度的那些迷茫时光,他们都很痛惜。
现在你们成年了,你们必须醒悟:“全靠自己救自己”。
这种可怕的“大学城”,现在还在继续。
没有人气,没有校园氛围,没有导师,没有高班同学,甚至没有街道和居民。
这种现象国家还不来管,我认为是在糟蹋和迫害学子。
我有位师兄郝斌,是北大的前领导,他说过:“这是对孩子和家长的犯罪。
对这些热心向上进入大学的新生,完全是一种欺骗和不负责。
”校园的辅导与关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温暖的小环境,这对于初离开家庭的学子至关重要。
你们本来被呵护得无微不至,突然就被扔进了荒地。
大学城就是荒地。
而即使是在老校园,也与荒地没什么差异。
在云南发生过一起恶性的学生杀人案,因为贫富悬殊与歧视,刺伤了一个底层学子的自尊心,没有人发现,没有人来恢复,没有人来调整,直到这名叫马加爵的学生杀了数名同学。
而原因全是由于小事。
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当前这种非人性校园的牺牲品。
同学们处于一种无助状态。
他们甚至可以相互构成威胁。
我曾经在中科院作过讲座。
一看就知道,那群高分的孩子们其实是很久没有人跟他们谈什么了,谈心,谈感触,听他们的问题。
他们在一种多么孤寂和闭塞的心理状态中成长。
那天也是一开始就讲西南联大故事,时间到了。
他们不让我离开。
有个外地来的同学问我:“老师,北京有什么好?”显然,他很想念他的家乡,他原来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而且没有人来开导他。
我告诉他:北京堵车、空气差、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因为大家都是来淘金的,没有建立家乡的那种人情。
但你到北京并不是来寻找安乐窝的,你是为寻求你专业的最高端而来,所以你一定要做出牺牲,把握好你的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