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陶瓷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清代陶瓷的发展与变革
清代陶瓷的发展与变革清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取得巨大突破和变革的时期。
在清代,陶瓷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形式,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代陶瓷艺术。
一、清代陶瓷的历史背景清代是自元明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分为清高宗、清世宗、清圣祖、清世宗、清宣宗、清世宗、清高宗、清孝宗、清文宗、清穆宗、清仁宗、清恭宗、清昭宗、清穆宗、清睿宗、清兴宗、清纯宗、清宪宗、清光宗、清世宗、清宣宗、清文宗、清恭宗、清昭宗、清穆宗、清纯宗、清位宗、清恭宗、清书宗、清豫宗共计29位皇帝,历时近300年。
清代的陶瓷发展与变革密切关联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清代陶瓷的发展阶段清代陶瓷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清朝刚刚建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动荡,陶瓷生产经历了一段转型时期。
顺治、康熙和雍正统治时期,陶瓷生产逐渐恢复并发展。
这一时期的陶瓷以仿古为主题,尤其是对明代官窑青花的研究与仿制。
中期:乾隆、嘉庆时期乾隆至嘉庆时期,正是清代陶瓷的鼎盛时期。
在乾隆皇帝的推动下,瓷器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各个窑口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
当时,青花、釉里红、彩绘、粉彩等多种瓷器工艺达到了巅峰,成为清代陶瓷的代表。
此外,与乾隆同时期的瓷器上还有许多仿古、仿名家绘画和仿古文人作品,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晚期:道光、咸丰、同治时期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明清瓷器的仿制趋势日益凸显,继承了乾隆时期的传统。
然而,由于清朝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陶瓷产业逐渐衰落。
瓷器的品质下降,装饰的繁复程度减弱,世俗化的风格逐渐占主导地位。
三、清代陶瓷的风格和特点清代陶瓷的发展与变革,使得其风格和特点得以凸显。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清代陶瓷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如五彩瓷、粉彩瓷、釉里红、单色釉等,使得瓷器的装饰更加多样化和精美。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清乾隆年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1大清乾隆年制瓷器的特点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大清乾隆年制的特征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衣"字常见有三种写法。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
清宫旧藏鉴赏!故宫博物院珍品陶瓷(第38期)定期更新各大博物馆高清馆藏,展览陶瓷数据,潜心打造在线馆藏陶瓷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
清光绪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白里红五蝠外黄地粉彩盘,清光绪,高3.1cm,口径16.6cm,足径9.5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
里白釉,盘心矾红彩绘5只蝙蝠。
外黄地粉彩绘各式缠枝花卉。
底白釉书矾红彩“大清光绪年制”6字楷书款。
、清光绪粉彩花蝶撇口瓶粉彩花蝶撇口瓶,清光绪。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花盆高11.4cm,口径17cm,足径11.7cm;盆托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有两个对称圆孔。
通体青花装饰。
折沿上篆书一周“寿”字,间绘蝙蝠,口沿边绘朵花。
盆腹绘松树、牡丹、芭蕉。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盆托折沿,浅壁,圈足。
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
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清光绪“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盆托折沿,浅壁,圈足。
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
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
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清光绪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宜兴窑冰心道人款紫砂圆壶,清光绪,高13.2cm,口径8cm,足径6.5cm。
壶体为球形,半球形盖,圆珠钮。
口、盖扣合紧密。
腹一面刻绘山石花卉,另一面刻绘变体篆书诗文,落款为“右兄光毅铭,歧陶摹古并镌。
”盖内与壶底分别钤篆书“寿珍”、“冰心道人”印款。
砂泥呈铁褐色,包浆细润。
壶体造型圆润丰满,浑厚稳重。
“寿珍”即程寿珍。
清光绪窑变釉杏元瓶窑变釉杏元瓶,清光绪,高29.5cm,口径10.7×9cm,足径11.8×9.2cm。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高清实拍
馆藏瓷器高清实拍!|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瓷器兰谷文化2018-11-22 07:30:00清代(公元1644年一公元1911年)清代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巅峰,清王朝继续在景德镇设御窑厂。
由于清代皇帝对瓷器的青睐,御窑厂不断进行仿古、创新,尤其是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珐琅彩、粉彩、斗彩、色轴等瓷类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代表世界瓷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瓷器精华,荟萃京都,散布于皇室宫廷、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文人墨客之中。
青花及釉里红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Blue-and-white Covered Jar with Pheasant and Peony Design清康熙(1662-1722)康熙青花瓷绘画借鉴西洋透视画法、仅用一种青花色料,利用深浅、虚实的变化、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疏密远近,使画面颇有立体感,称“五色青花”。
青花寿山福海纹笔筒Blue and white brush pot with hill and sea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式瓶Blue-and-white Vase with Interlocking GourdDesign 清雍正(1723-1735)青花缠枝花卉纹绶带扁壸Blue-and-white Flat-sided Pot with Silk-ribbon Design清乾隆(1736-1795)此壶仿永乐青花绶带耳扁壶造型,是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将永乐瓷器尺寸加大、并将造型略加改进而烧造。
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青花“法华寺”铭花卉纹觚(音姑)Blue-and-white Gu Vases with Floral Designand the Inscription Fa Hua Si"(Fahua Temple)清乾隆(1736-1795)明清时流行的佛前供器一般为五件,包括一对花觚,一对烛台及一件香炉,合称“五供”。
清朝的宫廷陶瓷与瓷器
清朝的宫廷陶瓷与瓷器清朝时期,宫廷陶瓷与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清代的宫廷陶瓷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成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发展历程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1644年-1722年)是清朝建立之初,由于一系列战乱,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发展相对缓慢。
但随着清朝政权稳定,康熙皇帝的登基,宫廷陶瓷开始迎来了繁荣时期。
清康熙时期的宫廷陶瓷工匠技艺精湛,制作出了众多精美的瓷器,如景泰蓝、青花瓷等。
中期(1723年-1795年)是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也是宫廷陶瓷与瓷器制作达到巅峰的时期。
乾隆时期的宫廷瓷器亮丽多彩,装饰细致精美,成为了当时各个皇家宫廷的代表作。
同时,乾隆皇帝也非常注重瓷器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工匠们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晚期(1796年-1912年)是清朝的衰落时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制作逐渐衰落。
然而,晚期的宫廷瓷器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了后世人们研究清廷宫廷文物的重要资料。
二、特点与风格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在造型、工艺和装饰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造型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以端庄、典雅为主,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和谐。
同时,宫廷陶瓷的器形丰富多样,有花瓶、盘子、碗、碟等各种器型,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在工艺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制作工艺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从釉料的配制、胎体制作、造型设计到彩绘装饰,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细致入微,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装饰方面,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有画龙、花鸟、山水等各种纹样。
装饰图案细腻精致,色彩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
三、影响与价值清朝宫廷陶瓷与瓷器对于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代官窑瓷器的特点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清代官窑瓷器特点。
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
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陆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第二,胎釉彩。
康熙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
雍正时期的胎最白,含杂质最少。
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第三,纹饰。
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
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第四,款识。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为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
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清代官窑瓷器装饰特色鲜明,在“仿古”、“仿西洋”等仿烧过程中,阐变新法,创造新奇。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传至中国的西洋文化等,有选择地吸收到瓷器装饰的表现中,使之成为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风尚艺术品”。
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釉、彩装饰以及纹样的装饰,就其工艺精湛的程度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
朝廷在景德镇开办专供皇家御用的御窑厂,集中全国技艺最精湛的制瓷匠人,汇聚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的中心。
明清两代帝王对瓷业生产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对官窑瓷器的器型、纹饰、图案、色彩要求甚高,所有的瓷器在生产前必须经过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才可进行烧造。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类型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类型
清代陶瓷艺术品类型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
1. 青花瓷:以青花为主要装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2. 粉彩瓷:以粉色为主色调,具有柔美的色彩效果,多用于绘制花鸟、人物等。
3. 窑变釉陶瓷:通过在烧制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材料制成釉料,使瓷器
表面呈现出多种色彩变化。
4. 饰刻瓷器:采用雕刻、刻花等工艺,在瓷器表面刻画各种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
5. 水晶瓷:瓷质晶莹透亮,类似水晶玻璃的质感,常限量生产,是收
藏家追逐的对象。
6. 紫砂壶:一种以紫砂为原料的茶具,常见的有四大名壶:“宜兴紫砂”、“宜兴泥金蟾”、“宜兴茶工坊”和“南京素三彩”。
除此之外,还有御用瓷器、越窑瓷等等,均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卓
越风采。
清代大运瓷器品种
清代大运瓷器品种
清代大运瓷器是指清朝时期(1644年-1912年)产于大运窑的陶瓷器物。
大运窑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附近,是清代较有名的窑厂之一。
以下是一些清代大运瓷器的主要品种:
1.青花瓷器:
清代大运窑生产了大量的青花瓷器,其中以青花瓷碗、盘、罐、壶等最为典型。
这些器物的装饰以蓝色的青花图案为主,涉及的主题包括花卉、山水、人物等。
2.粉彩瓷器:
大运窑在清代中期开始生产粉彩瓷器,这是一种在釉上绘制彩色装饰的技法。
粉彩瓷器的颜色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红、浅蓝、黄色等,图案涵盖了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题材。
3.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是指在白釉胎上施以红彩,然后再施釉的装饰技法。
大运窑生产的釉里红瓷器以胭脂红为主,通常在青花或粉彩的基础上施以釉里红装饰。
4.青白瓷器:
青白瓷器是指在青花瓷器的基础上,加入了白釉的装饰。
这种瓷器通常具有青花图案和白釉的清新搭配,造型简洁雅致。
5.仿古瓷器:
大运窑还制作了一些仿古风格的瓷器,模仿古代汉代、唐代的器物风格,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这些品种代表了清代大运瓷器的一部分,具体的形制、装饰风格和用途因时期而异。
清代大运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瓷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清代陶瓷工艺ppt
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清.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高22.3厘米,口径6.1厘米,此瓶为 豆青与青花釉里红相结合的釉里三 彩新工艺。口微侈,长颈,圈足, 形如橄榄。色调美观,光泽柔和。 胎体轻薄匀称,釉汁滋润,制作规 整。首都博物馆收藏。
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
清.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通高14.3厘米,笔筒从口至底均 为方胜形,直腹,器座外撇,六足,内外施白釉,甚匀净,釉里红 呈色鲜艳,所绘山水气势磅礴,笔法以工细,器型别致。广东省博 物馆收藏
官窑为官府直接管理的窑, 故技艺达当时的最高水平。历史 上以宋代官窑最具特色。清代的 景德镇专为宫廷生产的资器,也 泛称为官窑产品。这件瓷瓶为清 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德镇烧制的仿宋官窑瓶。双耳 瓶创始较早,隋朝以后各代均有 烧制,种类也多,如蝠捧寿图盆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五蝠 捧寿图盆,高6.2厘米,直径 34厘米,板沿口,腹较深, 圈足,釉色白里透青,盆内 心绘五蝠捧寿图,中间寿星 乘坐仙鹤之上。间饰五蝠及 云纹于周围,盆沿绘青花山 石和釉里红海涛,寓意寿山 福海。
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 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 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 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 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 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 口径6cm,足径5.3cm。
丞敛口,圆腹,卧足, 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 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 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 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 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 重要品种之一。
“大雅斋”款粉彩秋门葵纹荷花缸
清代陶瓷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制作技艺、艺术风格及创新成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通过对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工艺特点的梳理,总结清代陶瓷艺术的成就,并探讨其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陶瓷;艺术成就;工艺特点;代表作品一、引言清代(1644-1911年)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陶瓷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涌现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
本文旨在对清代陶瓷艺术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1. 康熙时期:康熙年间的陶瓷艺术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代表,工艺精湛,纹饰繁复,色彩鲜明。
2. 雍正时期:雍正瓷以精细、清秀、淡雅著称,造型规整,釉色纯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乾隆时期:乾隆瓷工艺更加精湛,造型多样,釉色丰富,尤其是粉彩瓷和珐琅彩瓷,达到了清代陶瓷艺术的巅峰。
4. 嘉庆、道光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在继承乾隆瓷的基础上,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有不少优秀作品问世。
三、清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1. 青花瓷:《清明上河图》瓷瓶、斗彩《山水人物》瓶等。
2. 五彩瓷:《百子图》盘、五彩《山水楼阁》瓶等。
3. 粉彩瓷:《仕女图》盘、粉彩《花鸟》瓶等。
4. 珐琅彩瓷:《福寿如意》盘、珐琅彩《山水人物》瓶等。
四、清代陶瓷艺术的工艺特点1. 造型多样:清代陶瓷造型丰富,既有传统器型,又有创新设计。
2. 釉色丰富:清代陶瓷釉色繁多,有青釉、白釉、红釉、黄釉等。
3. 纹饰精美:清代陶瓷纹饰细腻,有山水、人物、花鸟、神话传说等题材。
4. 工艺精湛: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精湛,如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
五、结论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其成就不仅体现在工艺制作上,更体现在艺术价值上。
清代陶瓷艺术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派工艺介绍
南派工艺介绍一、工艺概述南派工艺,又称江南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它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以其精细、娇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南派工艺涵盖了多个领域,如陶瓷、织锦、漆器、木雕等,每一种工艺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技巧。
二、陶瓷工艺1. 清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是南派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
其特点是釉色洁白,绘画细腻。
它采用钴料绘制图案,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青花瓷器器形多样,有瓶、盘、碗等。
其中以景德镇的青花瓷最为著名。
2. 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瓷的珍品,也是南派陶瓷工艺的杰作。
它以宜兴市为中心,采用特殊的紫砂泥烧制而成。
紫砂壶造型各异,体积适中,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是泡茶的理想器具。
三、织锦工艺1. 苏州刺绣苏州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以苏州为中心,历史悠久。
它采用细腻的刺绣技巧,在绸缎上绣出精美的图案。
苏州刺绣作品常常以花鸟、人物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2. 杭州丝绸杭州丝绸是南派织锦工艺的代表之一。
杭州自古以来就以丝绸产业闻名,其丝绸柔软光滑,质感极好。
杭州丝绸的特点是细密、光泽度高。
丝绸面料可用于制作衣服、窗帘等各种用途。
四、漆器工艺1. 嘉兴漆器嘉兴漆器是中国南方传统漆器的代表之一。
它采用优质漆材,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
嘉兴漆器以其独特的光泽度和纹理而著称。
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加入金粉、银粉等装饰品,使得漆器更加华丽。
2. 衢州苏子木衢州苏子木是一种传统漆雕工艺。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选用优质的木材,经过多次涂漆、雕刻等步骤,制作出精美的漆雕作品。
苏子木漆雕以其细腻的纹饰和立体感而受到广泛赞誉。
五、木雕工艺1. 苏州木雕苏州木雕是中国南方传统木雕工艺的代表之一。
苏州木雕以其精细、逼真的造型而闻名。
它常常用于制作家具、雕花等艺术品。
苏州木雕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神态生动。
2. 嘉兴床板雕刻嘉兴床板雕刻是嘉兴地区的传统木雕工艺品之一。
床板雕刻常常采用梅花、兰花等传统图案,造型独特,富有装饰性。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釉里红缠枝牡 元
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
扁壶 清乾隆
釉里红云龙纹罐 明永乐 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抱月瓶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蕃莲 纹双龙耳壶 清雍正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 里 红 双 凤 牡 丹 纹 梅 瓶 清 乾 隆
一: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 瓷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唐代陶瓷生产是在隋 代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由于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唐代货币流通量巨大,政府禁用生活用品用铜 铸造,因此,铜质生活用品逐渐被陶瓷代替。 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盛行饮茶和斗茶,于是对茶 具的要求就非常高,从而也促进了唐代陶瓷生
艺术特点
宋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三大类
耀州窑
耀州窑系是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 代表,包括周边的陈炉镇、立地坡、上 店及玉华宫等窑口。耀州窑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唐代,到明代正德时期还在生产。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手工拉坯、 修坯,以最早雕花、刻花、划花、贴花、 印花为擅长。
磁州窑
元 代 颜 色 釉
明 代 颜 色 釉
清 代 颜 色 釉
素三彩—明清
素三彩瓷器简称三彩瓷,是瓷器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 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 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 刻划好的纹样内, 再经低温烧成。 因色彩中没有 红彩,故名 “素三彩”。
明 代 素 三 彩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汝窑三足樽 汝窑盘
古香古色雅宜心, 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 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 满盘琥珀为生辉。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中国清代是陶瓷艺术的黄金时期,其瓷器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的赞誉,而且在国外也备受推崇。
清代的陶瓷艺术品类型繁多,包括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白瓷、黑瓷、水晶瓷等,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清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其色彩清新淡雅,线条流畅自然,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白瓷上绘制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釉烧。
青花瓷的图案多为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等,其线条流畅自然,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二、五彩瓷五彩瓷是中国清代的一种瓷器,其色彩鲜艳、明快,富有生命力和动感。
五彩瓷的制作工艺与青花瓷类似,也是在白瓷上绘制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釉烧。
五彩瓷的图案多为花卉、鸟兽、人物等,其色彩鲜艳明快,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粉彩瓷粉彩瓷是中国清代的一种瓷器,其色彩柔和、温馨,富有浪漫气息。
粉彩瓷的制作工艺是在白瓷上绘制图案,然后在高温下进行釉烧,并在釉面上喷涂一层粉彩。
粉彩瓷的图案以花卉、人物为主,其色彩柔和、温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白瓷白瓷是中国清代的一种瓷器,其色彩洁白、素雅,富有简约美感。
白瓷的制作工艺是在高温下进行釉烧,使其表面呈现出洁白无瑕的光泽。
白瓷的造型简约、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黑瓷黑瓷是中国清代的一种瓷器,其色彩深沉、神秘,富有古朴气息。
黑瓷的制作工艺是在高温下进行釉烧,使其表面呈现出深沉的黑色光泽。
黑瓷的造型多为简约的器型,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六、水晶瓷水晶瓷是中国清代的一种瓷器,其透明度高、质地坚硬,富有高贵典雅的气息。
水晶瓷的制作工艺是在高温下进行釉烧,使其表面呈现出透明的光泽。
水晶瓷的造型多为简约的器型,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类型繁多,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清代陶瓷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清代陶瓷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清代陶瓷是中国历史上瓷器精品的代表之一,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宗教祭祀、文化交流以及礼仪外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清代瓷器主要以瓷器和瓷瓶为主,其装饰风格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要特色。
在瓷器的制作技术上,清代瓷器独具匠心,在色彩和纹样上更加细腻,融合了明清两代的传统工艺,如“粉彩”、“釉下彩”等制作工艺,使得清代瓷器的质量更加稳定和纯粹。
在日常生活中,清代陶瓷主要应用于食器、餐具、饮具等方面。
例如:盘、碗、盏、壶、碟、椀等,不仅便于人们使用、清洗,而且还可以保存食物的香味和营养成分,更加便于餐桌布置。
此外,清代陶瓷还应用于茶具制作,如茶壶、茶杯、茶盘等,清代陶瓷茶具更注重于造型和质感的完美结合,做到了形神兼备。
在宗教祭祀方面,清代陶瓷用于道教、佛教和儒教等宗教崇拜的场合。
例如:大型瓷塔、瓷殿、佛像、观音像、神龛、香炉等,不仅富丽堂皇,更突显了清代陶瓷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在文化交流和礼仪外交方面,清代陶瓷不仅应用于皇室和贵族的礼仪场合,还应用于外交交流和外洋贸易。
例如:清朝皇室的御用瓷器、口琴和茶道器皿等,还有士绅家族的常用瓷器,更有外洋商品进口的瓷器,这些瓷器在交流和贸易中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其特殊历史意义的见证。
总体来说,清代陶瓷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体现了它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国陶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陶瓷生产工艺
清代陶瓷生产工艺清代是中国陶瓷制作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度的成熟和发展。
清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
康熙时期是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一个重要时期。
康熙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主要以景德镇为中心,采用的是青花瓷的生产工艺。
青花瓷是一种以青花釉为主的陶瓷制品,釉色呈青绿色。
康熙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工艺制作精细,器型饱满,装饰纹样精美。
釉色饱满,蓝色清晰明亮。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中国陶瓷制作工艺的代表。
雍正时期是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一个重要时期。
雍正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主要以景德镇为中心,采用的是五彩瓷的生产工艺。
五彩瓷是一种以红、黄、绿、蓝、黑等多种颜色的瓷器,色彩绚丽多样。
雍正时期的五彩瓷制作工艺严谨细致,色彩鲜艳宜人。
装饰纹样精美,器型优美。
这一时期的五彩瓷制作工艺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多样,表现了丰富的创作意识。
乾隆时期是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一个辉煌时期。
乾隆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以景德镇为中心,主要生产粉彩瓷。
粉彩瓷是一种以浅红色为主的瓷器,釉色柔和细腻。
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制作工艺精细细腻,色彩柔和雅致。
装饰纹样繁复,概念精美。
这一时期的粉彩瓷制作工艺在装饰纹样的运用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瓷器的胎质更加细致,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和观赏价值。
嘉庆时期是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一个后期时期。
嘉庆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以景德镇为中心,主要生产釉色为主的瓷器。
嘉庆时期的釉色瓷制作工艺典雅细腻,色彩鲜艳明亮。
装饰纹样精美,创作主题丰富多样。
这一时期的釉色瓷制作工艺在色彩、纹样、造型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也开始被采用。
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陶瓷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广泛的影响。
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的成就使得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清代古代陶瓷的考古与文化价值分析
清代古代陶瓷的考古与文化价值分析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陶瓷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考古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清代古代陶瓷进行分析,以探索其独特价值。
一、清代陶瓷考古的重要性清代陶瓷考古是研究清代陶瓷制作技术、生产工艺以及历史背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陶瓷器物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清代陶瓷的制作工艺、花纹图案、器型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古代陶瓷产业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还可以发现一些珍贵的清代陶瓷器物,如官窑瓷器、民窑瓷器等。
这些陶瓷器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时代背景,对研究清代社会历史以及文化变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清代古代陶瓷的文化价值1. 艺术价值清代陶瓷器物在艺术上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
清代陶瓷艺术以青花瓷、粉彩瓷、釉里红等为代表,其独特的装饰工艺和精湛的绘画技法,使得陶瓷器物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点。
例如,青花瓷在制作时采用了铜蓝料进行绘画,在高温烧制中形成特殊的色彩效果,极具观赏价值。
2. 文化符号清代陶瓷器物所展现的花纹图案和装饰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审美风格。
例如,一些陶瓷器上绘制了富贵吉祥的图案,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此外,还有一些器物上绘有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形象,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3. 社会历史价值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清朝建立后,社会风貌发生了重大变革。
清代陶瓷器物作为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以及贸易往来。
通过研究清代陶瓷,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制度、官窑和民窑的关系、陶瓷业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三、清代古代陶瓷的保存与传承由于陶瓷器物的材质脆弱易碎,保护和传承清代古代陶瓷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陶瓷的保存工作,建立合理的陶瓷文物保护体系,确保陶瓷器物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
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
中国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陶瓷艺术品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了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釉里红瓷、铜红瓷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陶瓷艺术品的类型。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艺术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以青花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
青花瓷的装饰图案多为花鸟、山水、人物等,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五彩瓷是清代陶瓷艺术品中的另一种代表性作品,它是以五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五彩瓷的装饰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热烈欢快之感。
粉彩瓷是清代陶瓷艺术品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作品,它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粉彩瓷的装饰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色彩柔和细腻,给人以温馨柔美之感。
釉里红瓷是清代陶瓷艺术品中的一种非常珍贵的作品,它是以釉里红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釉里红瓷的装饰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明亮,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
铜红瓷是清代陶瓷艺术品中的一种非常罕见的作品,它是以铜红为
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
铜红瓷的装饰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山水等,色彩深沉厚重,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总的来说,中国清代陶瓷艺术品的类型非常丰富,每一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这些陶瓷艺术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龙泉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青瓷窑,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器物而闻名于世。
其中,底足作为器物的支撑和平衡部分,具有重要的装饰和实用功能。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形状多样,包括圆足、方足、兽足等。
圆足是最常见的形状,其圆润的线条和稳定的结构使器物更加稳固。
方足则展现了一种几何美,给人一种刚毅坚实的感觉。
兽足是龙泉窑底足的独特之处,以龙、狮、麒麟等神兽形象为主题,栩栩如生地雕刻在底足上,增添了器物的神秘和华丽感。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装饰丰富多样。
底足上常见的装饰有浮雕、刻花、镂空等技法。
浮雕是一种将图案凸起于器物表面的工艺,常用的图案有云纹、莲花、龙纹等,使底足更加立体感强烈。
刻花则是利用刀具在底足上刻出各种纹饰,如花卉、鸟兽等,增添了器物的装饰效果。
镂空是将底足表面的一部分雕空,形成空洞或窗格,既增加了底足的轻盈感,又使底足的纹饰更加丰富。
清代龙泉窑的底足釉色丰富,包括青绿色、天蓝色、乳白色等。
青绿色是龙泉窑最具代表性的釉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与底足的装饰相得益彰。
天蓝色则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适合用于底足的装饰。
乳白色则展现了一种素雅之美,使底足更加纯粹和高贵。
总的来说,清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多样而精美,体现了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底足的形状、装饰和釉色都展现了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它们不仅是器物的支撑和平衡部分,更是龙泉窑作品的精髓所在。
通过欣赏清代龙泉窑的底足特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体现。
清代碗足特征
清代碗足特征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清代,陶瓷制作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种瓷器品种繁多,其中碗足是清代陶瓷器具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碗足形态多样清代碗足形态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足型:直足型碗足直立,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底部通常为平底或微微开圈,稳定性较好。
这种类型的碗足常见于清代官窑瓷器中,如乾隆官窑粉彩碗。
2. 斜足型:斜足型碗足斜置,呈斜圆柱形,底部多为平底或微微开圈。
这种类型的碗足常见于清代民窑瓷器中,如景德镇青花碗。
3. 竹节足型:竹节足型碗足形似竹节,底部多为平底或微微开圈,碗足外观呈现出竹节的纹理和凹凸感。
这种类型的碗足常见于清代官窑瓷器中,如乾隆官窑青花碗。
4. 高足型:高足型碗足高耸,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底部多为平底或微微开圈。
这种类型的碗足常见于清代官窑瓷器中,如乾隆官窑红彩碗。
5. 花卉足型:花卉足型碗足外观呈现出花卉的形状,如莲花、牡丹等。
这种类型的碗足常见于清代民窑瓷器中,如宜兴紫砂碗。
二、碗足装饰丰富多样清代碗足装饰丰富多样,常见的装饰手法有:1. 青花装饰:青花是中国陶瓷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清代青花碗足常见于景德镇瓷器中。
青花装饰通常以青花色彩绘制各种纹饰,如花卉、山水、人物等。
2. 粉彩装饰:粉彩是清代陶瓷器上常见的装饰手法,色彩鲜艳柔和,常用于官窑瓷器中。
粉彩装饰可以绘制各种图案,如花卉、山水、人物等。
3. 红彩装饰:红彩是清代官窑瓷器上常见的装饰手法,色彩鲜艳明亮,常用于乾隆官窑瓷器中。
红彩装饰可以绘制各种图案,如花卉、山水、人物等。
4. 高彩装饰:高彩是清代瓷器上的一种装饰手法,色彩鲜艳明亮,常用于官窑瓷器中。
高彩装饰可以绘制各种图案,如花卉、山水、人物等。
三、碗足材质和工艺清代碗足的材质主要是瓷器,其中官窑瓷器以精细洁白的胎质著称,民窑瓷器则以质朴自然的胎质为特点。
碗足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胎制、施釉、绘画和烧制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清.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 高22.3厘米,口径6.1厘米,此瓶为 豆青与青花釉里红相结合的釉里三 彩新工艺。口微侈,长颈,圈足, 形如橄榄。色调美观,光泽柔和。 胎体轻薄匀称,釉汁滋润,制作规 整。首都博物馆收藏。
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
清.釉里红山水方胜形笔筒,通高14.3厘米,笔筒从口至底均 为方胜形,直腹,器座外撇,六足,内外施白釉,甚匀净,釉里红 呈色鲜艳,所绘山水气势磅礴,笔法以工细,器型别致。广东省博 物馆收藏
朝鲜青花云龙瓶
清朝时期,高51.6厘米、口 径17.5厘米、底径18厘米 清朝初年,中朝两国在边境 定期互市,进行贸易,大量的朝 鲜商品不断进入中国。这类朝 鲜生产的青花瓷,不仅通过商品 贸易流入中国,还常常作为礼品 送至中国。
青花花鸟纹盖罐
青花花鸟纹盖罐,高47cm,口径 20.6cm,足径20.4cm。
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 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 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 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 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 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
釉里红四鱼纹水丞,高8.3cm, 口径6cm,足径5.3cm。
雍正款青花釉里红如意耳尊
清.雍正款青花釉里红如 意耳尊,高27厘米,口径5.2 厘米,底径11厘米,蒜头式口、 下腹硕大浑圆,束腰,类似葫 芦,假圈足,用两个如意状带 形耳,连接起上下两部分。此 尊为雍正时新形制。
雍正墨彩人物洗口瓶
清.雍正墨彩人物洗口瓶,高36.7 厘米,口径19厘米,洗口,口大于足, 长束颈,斜肩分两层,腹渐敛,外撇 足,糙底。此器颈部和腹部分别满饰 人物图。用细笔绘墨彩,浓淡有致; 人物面部较为写实,颈头身之比例失 调,糙底,有明显旋纹。足圆润,呈 “泥鳅背”状。
雍正青花缠枝花纹盘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 纹盘,高6.7厘米,直径 36.5厘米,敞口,圈足, 底部无釉,器身内外绘 青花缠枝花纹。此盘造 型、纹饰,制作方法均 仿明宣德朝风格,缠枝 花纹饰为宣德朝常见, 此盘是仿宣德朝作品中 的较精致的。
雍正青花缠枝莲双兽耳扁方瓶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双兽耳扁 方瓶,高17厘米,口径7.4厘米, 底径7.4厘米,平沿长方形口,颈 部略内收,扁方形体略呈圆形,长 方形高圈足,形制为典型仿铜器风 格,自口至足绘青花图案,局部用 料浓重,此瓶瓶口,足径大小相仿, 这是雍正朝器造型上的一个特点。
雍正青花釉里红五蝠捧寿图盆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五蝠 捧寿图盆,高6.2厘米,直径 34厘米,板沿口,腹较深, 圈足,釉色白里透青,盆内 心绘五蝠捧寿图,中间寿星 乘坐仙鹤之上。间饰五蝠及 云纹于周围,盆沿绘青花山 石和釉里红海涛,寓意寿山 福海。
粉彩镂空转心瓶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0厘米、 口径8厘米
粉彩为釉上彩,又名软彩, 始于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 年),盛于雍正年间(公元 1723~l735年)。它是由五彩发 展而来,其特点是改变了五彩单 线平涂的绘法,有的画面施以玻 璃白粉,再绘以各种彩料。这件 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 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一个可 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 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 画面。
《中国陶瓷史》第十二讲
清代陶瓷工艺
主讲人:陈正义 副教授
兰州大学历史学系
乾隆粉彩多穆壶
清朝时期
高45厘米,口径13.6厘 米
这是乾隆年间(公元 1736~1795年)官窑烧造 的瓷器。在清代,这类 造型奇特的多穆壶,-般 专为宫廷或蒙、藏上层 人士喝奶所用。
五彩大缸
清朝时期,鱼缸,高25.5 厘米、口径60厘米.五彩 在清以前即有烧制,为 一种釉上彩,又称古彩、 硬彩。它是在烧成的白 瓷釉上,用红、黄、蓝、 绿、紫等颜色描绘,再 入炉烧彩而成。其描绘 方法为
பைடு நூலகம்
乾隆霁青金彩海宴河清尊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1.3厘米、 口径23.1厘米
此尊为景德镇仰窑烧制,是当年为 国明园内海宴堂烧制的陈设瓷器。 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则与宴同音, 含意为海宴河清,四海承平。在此 尊的肩颈之间雕贴有一对展翅剪 尾的燕子作为耳,腹下部凸压三重 仰莲花瓣。尊内部与燕子为白釉, 外壁口沿至腹下部施雾青釉,釉面 以金彩绘蕉叶及缠枝莲,腹下部仰 莲瓣等处施粉彩。外底有青花色 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此尊为多 次入窑和施彩而成,工艺水平很高。 它宏大端庄,色彩典雅,集雕、贴、 凸压之大成。
孔雀绿釉花觚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 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 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 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 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 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 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 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豇豆红釉菊瓣瓶
清.雍正紫砂胎炉钧独角兽(一对),高17厘米,长17厘米, 此器为紫砂胎质,外施炉钧釉,为雍正朝所烧造,这对独角兽形态 生动,张牙咧嘴,凶猛威武,昂首挺胸,给人以静中有动的感觉。
釉里三彩山水图笔筒
清.康熙 釉里三彩山水图笔筒,此器直口,深直壁,底微凹入, 无足。高14厘米,口径18.5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高46cm, 口径21.5cm,足径13.7cm。 尊敞口外撇,长颈,丰肩, 鼓腹,圈足,俗称“凤尾尊”。 通体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尊上下 两层均有雉鸡、牡丹、山石组成 的画面,匠师用分水技法表现出 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清新 明快的色阶变化所产生的韵律美, 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鲜 明、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同治c2红彩双龙纹杯
清.同治c2红彩双龙纹杯,高4.7厘米,口径6厘米,上 海博物馆藏。
硃红龙纹高足盖碗
清.乾隆 硃红龙纹高 足盖碗,高21.3厘米,口 径15.7厘米,台湾故宫博 物院藏。
釉里红凤凰纹瓶
清.康熙 釉里红 凤凰纹瓶,高17.9 厘米,口径3.9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紫砂胎炉钧独角兽
雍正斗彩海水江山团花天球瓶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52.2厘米、 口径11.5厘米、底径16.5厘米
人们把敛口短颈,上阔下敛, 腹大而扁,砂底微凹的瓷器,称 之为天球瓶。斗彩又名逗彩,是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一 种装饰艺术。明宣德时景德镇始 创,成化时非常发达,清雍正时 有进一步发展。斗彩先以釉下青 花在坯上描绘勾勒,上釉烧成后 再用釉上彩填涂或点涂成完整的 花纹,使用的彩料主要含铁、铜 和钴,成品色彩丰富、鲜明,绘 画内容亦多种多样。
雍正年窑釉暗花双兽耳尊
清.雍正年窑釉暗花双兽耳 尊,高30厘米,腹径27.3厘米, 因此器器腹形如罗汉肚,民间 俗称此瓶为“罗汉瓶”。器作 盘口,粗颈,扁圆球腹,外撇 圈足,器身自颈肩部到腹底饰 六条弦纹,肩部饰兽耳一对, 口沿及弦纹内为暗刻勾莲云纹, 仿铜样样式,造型敦厚庄重, 胎釉细洁紧密。
雍正青花八仙过海图碗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 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 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 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 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 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 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 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
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 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纹饰生动活泼, 充满生机。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 效果。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 因此,这件花鸟盖罐显得分外珍贵,是 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 口径11.9cm,足径11.7cm。
尊口微撇,口、足径度相若,圆 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对称置螭耳。 里施白釉,外施天蓝釉,通体饰仿古 铜器纹饰夔龙、夔凤、饕餮、回纹等。 底白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 行六字款。 此尊造型浑厚、端庄,釉色晶莹 淡雅,反映出康熙时瓷器制作工艺已 相当成熟。
松石绿梅瓶
清朝时期,陈设品,高30.1 厘米 梅瓶的形式是小口、短颈、 丰肩、瘦底、圈足,因口小可 插梅枝而得名。梅瓶在宋元时 代甚多,元代景德镇的青花梅 瓶很有特色,以后各代所造梅 瓶种类增多,并且更为精致美 观。松石绿釉又称葵绿釉,雍 正时期(公元1723-1735年)创 烧。这件松石绿梅瓶正是在雍 正年间烧制的。
豇豆红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径5.2cm, 足径4.2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 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 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 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 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 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 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 气氛中烧成,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元 代始成功地烧制出红釉器物。明代永乐、宣 德时烧制出著名的“宝石红”釉。清代康熙 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先后烧 制出郎窑红、豇豆红和霁红。其中以豇豆红 的烧制难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万千变 化,人们赞其“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 欲上时”。 豇豆红釉因烧制困难,故基本无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 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艳匀净,是豇豆红釉中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高13.2cm,口径4.4cm,足径 5.4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 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 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 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 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 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 制”四字款。 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 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 琅,风格朴实凝重 。
丞敛口,圆腹,卧足, 形似钵。内外施青白釉,足 沿无釉。外壁饰釉里红游鱼, 姿态各异。外底心有青花楷 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 字款。 釉里红是康熙时瓷器的 重要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