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赶紧收藏!)
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版)
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版)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 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2)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 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一分钟教会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一分钟教会你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宝宝自打出生后,就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
一旦送往医院,最常见的就是查体之后的健康人抽血检查血常规了,这些辅满数字、又会动的检验单,却经常让我们一头雾水。
不是每一位妈妈都是学医出身,也不是每一位医生都那么细心地给妈妈逐项检查解释。
一般医生给宝宝检查回身体赶去后,会开一张“血常规”的化验单。
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分析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血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比较准?检验结果的报告单上才检查单又能看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Q:什么时候做查血血常规化验比较准?A:取血抽查白细胞及其细胞分类是确定感染原因的最为准确最为快速的方法。
通常急性高热主要包括由感染所致,但在发热的2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查不易判断感染的性质。
有时,孩子刚发热数分钟就查血,并更易察觉白细胞的增高。
白细胞增高是对细菌侵犯的一种反应。
那么,既然是“反应”大自然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被察觉。
这种“察觉”多指白细胞超过10×109/L(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10×109/L)。
由于每个人白细胞的正常基线不同,只有当白细胞以上10×109/L才能达到共识的“察觉”水平。
所有劳动生产率人的白细胞达到此水平的时间不同,所以感染后(一般指发热后)至少24小时检查白细胞对确定病毒或细菌感染才有帮助。
Q:在宝宝采血前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
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
另外在天气比较寒冷较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血管保证石娥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
Q:如果化验单上红细胞总数增多,青霉素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A:仅凭借一个准确白血球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进行白细胞的分类。
Q:化验单上有标注箭头的项目,都表示超标了吗?A: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每个阶段的正常值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才,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家长看来有很多指标不在参考值内。
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收藏备用)
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收藏备用)从朋友圈近来的朋友请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请收藏)来源:成长必读血常规“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它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习惯上也称作“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18项内容。
虽不是特异性检查,但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血常规报告单还不会看?一文教你读懂,更好爱自己
血常规报告单还不会看?一文教你读懂,更好爱自己本来小编也不会看体检报告的,可工作原因让小编从一个体检小白也慢慢的懂得通过体检报告数据看初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问题。
这是小编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但没想到关于个话题在知乎的热度超乎所料的高。
其实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测定。
医生最主要看就是前面说的三个指标,其次是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5个细胞统称为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最后才看其它指标。
下图是小编随便拍的一张血常规报告,如果你也对血常规报告感兴趣,想看明白血常规报告,那就继续看下去吧~一、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起着输送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对维持机体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范围:【异常解读】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生理性减少•3个月—15岁:因生长发育快,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导致•妊娠中后期孕妇:血容量快速增长,引起血液稀释•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导致•病理性减少•各种血液系统疾病所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白血病•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如: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相对性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发热等导致体内水分丢失、使血液浓缩导致。
•绝对性增多•生理性增多:多见于高原环境,由于氧气稀薄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多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肺源性心脏病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A),是血液中血细胞浓度的指标。
【异常解读】1、血细胞比容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各种原因所致红细胞绝对值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源心脏病等。
2、血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种贫血三、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常用来协助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张永芳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
一些精神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生理性增多,比如说冲动、兴奋、恐惧等行为可使红细胞升高。
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患者频繁呕吐、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等症状或者患者患有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
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血细胞破坏等情况。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可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运出体外。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10~150g/L(11~15g/dL);儿童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40g/L (12~14g/dL)。
血紅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大体相同,但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
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临床上贫血症状最为多见,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31~60g/L 之间时为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61~90g/L之间时为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大于90g/L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为轻度贫血。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基础检验项目,获取结果速度较快,但是得到化验单上可以看到其中密密麻麻的监测项目,同时还有大量的数字,箭头高高低低,一头雾水。
因此,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十分重要,本文对血常规化验单进行详细介绍,教大家如何在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对大众而言,其实只需要掌握血常规的核心指标便可,具体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
1.白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会对身体发出信号,进而变形,之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病菌入侵部位聚集,将其包围、吞噬。
因此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升高,高于正常值极易引发炎症,导致发热等症状。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总称,具体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司其职,对付不同的细菌病毒。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小,具有免疫识别功能,淋巴细胞升高多提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大,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升高多提示免疫疾病或慢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升高提示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等。
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主要依据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
当病菌侵入人体,白细胞在病菌入侵部位大量聚集,进而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加,高于正常值导致严重反应。
通常情况下,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极有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减,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提示极有可能为病毒感染。
提示: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所以医生需要结合病情、体检情况等准确判断,避免发生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白细胞↑多见于细菌感染,也有可能为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白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严重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常规化验单实例解说
血常规化验单实例解说
血常规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常见检查方法。
以下是对一份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说:
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们帮助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500-11,0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感染、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4百万/微升(男性)和
3.6-5.0百万/微升(女性)。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贫血、失血、骨髓疾病等问题。
3.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血红蛋白范围是13.5-17.5克/分升(男性)和12.0-15.5克/分升(女性)。
低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可能暗示贫血。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起着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50,000-450,0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暗示着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5.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类型,它们负责消灭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正常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是2,500-7,5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中性粒细
胞计数可能暗示感染或骨髓问题。
通过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和分析,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血液疾病等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治疗建议。
因此,血常规化验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临床诊断工具。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是检查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4.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
8.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9.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0. 淋巴细胞计数(LYMPH):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11.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13.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以上指标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如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一次性让您看懂手中的血常规报告单
一次性让您看懂手中的血常规报告单
正常男120-160
女110-150男0.42-0.49
女0.37-0.43
82-9527-31320-360<0.15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急性失血、某些溶血大细胞性贫血↓↓↑↑→↑各种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或铁利用不良、慢性失血注:→在参考值内变化;↑增大;↓减少。
表2. MCV/RDW贫血分类
小细胞均一性↓→单纯杂合子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轻型>)、某些继发性贫血
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非轻型>)、HbH病
正常体积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某些慢性肝病、肾性贫血、急性失血后、长期或大剂
量化疗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贫血
正常体积不均一性→↑混合型营养性缺乏性贫血、部分早期铁缺乏(尚无贫血)、血红蛋白病性贫血、
骨髓纤维化、铁粒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均一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肝病性贫血、某些肾病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贫血、某些肝病贫血。
一文看懂化验单: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一文看懂化验单: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1。
血常规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为0.5-0.7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
怎么看血常规报告单目录1.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1.1 红细胞指标1.1.1 红细胞计数1.1.2 血红蛋白浓度1.2 白细胞指标1.2.1 白细胞计数1.2.2 中性粒细胞比例1.3 血小板指标1.3.1 血小板计数1.3.2 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常规报告单分析红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患者贫血症状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9×10^12/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3.5-5.0×10^12/L。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质量,是评价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正常成年女性的范围为120-160g/L。
白细胞指标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白细胞的数量,是评价机体炎症和免疫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比例是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机体炎症病变的程度。
正常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比例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全血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价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单位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大小,也是反映机体止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范围为7.5-11.5 fL。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化验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怎样看?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算正常?血常规化验简洁易行、获取结果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在医院检查中很常见。
那么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呢?今天小编就为您普及,让大家了解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经过血常规检查之后得出的化验结果就会明确列在单子上,不同的细胞结论表现出不同的病症。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也近而血常规化验单列出的是相关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检测结果。
如果这几项都在正常范围,基本上问题不大。
但红细胞有可能升高而血红蛋白正常,这就是涉及看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这三项指项。
血小板计数由于仪器计数的原因有可能升高,但不一定是真正升高,小红细胞也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升高,这就需要血小板手工计数还校正,至于白细胞计数正常,而分类异常也要注意,有可能在早期时出现问题。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那么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就充分展现了诊断结果。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算正常血常规化验单是有一定的标准值的,在这个标准值的范围内检测出的结果是属于正常状态,超过了标准值就有病症发生。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算正常。
白细胞计数(WBC ): 4.0-10.0 x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0.51-0.75淋巴细胞比值(LYMPH%.):0.20-0.40 单核细胞比值(MONO%.):0.03-0.08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O%.):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BASO%.):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2.0-7.5x10-9/L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0-0.8x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0.8-4.0x10-9/L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0-0.5x10-9/L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0-0.1x10-9/L红细胞计数(RBC):4.0-5.5x10-12/L 血红蛋白浓度(HGB):120-160 g/L红细胞压积(HCT.):0.35-0.49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4f1 平均RBC血红蛋白含量(MCH) :26-32pg 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260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RDW-CV):11.0-16.0%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系(RDW-SD):37-54f1血小板计数(PLT):100-300 x10-9/L C-反应蛋白(CRP):0-10mg/L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9-13f1 血小板压积 (PCT):0.11-0.27%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0-17.0f1 大血小板比率(P-LCR):0.13-0.43怎么从血常规化验单看是否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最全解读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 (4.0~5.5)×10^12/L;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上面这个正常值数据,咋还男女有别呢?其实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酮有促进骨髓造血作用。
生理性增高:1、高山地区的居民:高海拔地区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多2、饮水过少,排汗过多:暂时性的血液浓缩。
3、新生儿:在宫内生理性缺氧状态,代偿性增多,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
4、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生理性减低:1、三个月到十五岁的人群: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孕妇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
3、老年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工厂产能不足)病理性增多病理性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尿崩症等。
组织缺氧,代偿性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某些肿瘤:如肾癌,肾上腺肿瘤,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药物因素: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病理性降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血。
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教您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单
教您看懂宝宝的血常规报告单宝宝就诊时,医生为何如此重视血常规呢?血常规的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宝宝有没有感染,而且还能简单的区分宝宝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是给宝宝诊断和用药的重要依据。
目前在医院门急诊化验室,对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为其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化验,末梢血最常见采集部位为无名指指尖,采血量为100微升左右。
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就会拿到报告单。
看血常规报告时可分为三部分,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1、红细胞系统: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主要负责体内氧气的运输,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
血常规中红细胞相关参数主要是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
当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就提示贫血了。
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协助分析贫血原因及类型。
如MCV<80fL,MCH<26pg多考虑缺铁性贫血;MCV>100fL,MCH>34pg多考虑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性贫血。
2、白细胞系统:01淋巴细胞:应对病毒的强大防线淋巴细胞是身体内一道强大的病毒防线。
病毒进入体内后,会侵入在人体细胞中,进行不断地自我繁殖,直至把宿主细胞破坏。
而淋巴细胞能直接把被感染的细胞杀死,再把病毒清理。
02中性粒细胞:和细菌战斗的英雄中性粒细胞是对付细菌感染的。
人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就会前来和细菌战斗。
(1)如果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2)如果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在一些特殊状态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生创伤及病毒感染初期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等)、严重感染脓毒症时,也可出现中性粒细胞降低;这时我们需要借助炎性指标CRP予以鉴别诊断。
作为炎性指标,其变化更灵敏,升高幅度更大。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是临床中常见的血液检验方式,血常规主要是检验人体血液中各细胞分布状态、数量变化等,进而判断检验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人体血液中主要有三种细胞,分别为白细胞,也成为白血球(WBC,全称为White Blood Cell)、红细胞,也成为红血球(RBC,全称为Red Blood Cell)、血小板(PLT,全称为blood platelet)。
因此,当看到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如下图1中所示),首先应重点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的数值是否正常。
图1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WBC)具有包围并吞噬细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白细胞(WBC)的存在也是具有一定数量要求的。
白细胞(WBC)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1白细胞计数(WBC)成人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4-10)×10^9个/L,6月-2岁婴幼儿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11-12)×10^9个/L,新生儿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15-20)×10^9个/L。
当白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时,预示患者可能出现以下5种状况:(1)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产生恶病质;(2)患者产生病毒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及风疹等。
亦或者患者容易遭受原虫感染,如黑热病、疟疾等,甚至患者还会出现结核病、伤寒以及败血症等;(3)患者产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4)患者患有如非白血病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等各种血液疾病;(5)患者长期接受放疗、长期使用抗癌药物、长期接触带有放射性物质,或者患者长期使用磺胺药、甲磺丁脲及氯霉素等药物促使身体产生病理反应。
当白细胞(WBC)数量不断增多时,预示患者可能出现4种症状,(1)患者可能产生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症;(2)患者产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3)患者产生急性、慢性白血病;(4)患者产生由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或者急性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急性细菌性感染主要包括脓胸、百日咳、输卵管炎、中耳炎、肾盂肾炎、疖肿、急性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白喉、败血症、扁桃体炎、阑尾炎、肝脓肿等。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
专家教你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各项参数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
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红细胞系参考值红细胞(RBC):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血红蛋白(HGB):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比容(Hct,又称红细胞压积PCV):男性0.40~0.50L/L,女性0.37~0.48L/L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2~92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1.5%~14.5%如果您的结果有异常,其参考值意义如下: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RBC和HGB可出现分离。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包括如下化验项目,每一个血常规化验项目都会反应身体某一或多个机能的健康状况。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学会自己查看血常规化验单,对于自己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都会起到积极的监测作用。
一、红细胞(RBC)计数临床意义1. 生理变化(1) 初生儿较成年为高;老年人比青壮年者稍低。
(2) 超力型人的红细胞数较正力型和无力型者高,两种体质极端的红细胞之差可达20%。
(3) 妊娠时期血浆量增多而多有稀血症。
此外,居住高山因缺氧可引起生理性红细胞增多。
2. 病理变化(1) 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及休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慢性获得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病(肺气肿、严重的支气管性哮喘、矽肺、纤维性肺结核等);异常血红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其他:肿瘤(肾脏肿瘤、肾上腺瘤、肾母细胞瘤、脑瘤、肝癌、子宫纤维肉瘤、前列腺癌、胃癌、肺癌、嗜铬细胞瘤);肾脏病(肾盂积水、多囊肾、肾动脉狭窄);皮质醇增多症及脾结核等。
(2) 减低见于①大细胞型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增加,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降低。
如维生素B12。
及叶酸缺乏之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疾患所致的贫血及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贫血等。
②正常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MCH及 MCHC均正常。
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骨髓病所致之贫血。
③单纯小细胞型贫血;此种贫血之MCV和MCH均减少,但MCHC正常。
如慢性感染、慢性肾疾患等。
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种贫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维生素B缺乏所致之贫血。
二、血红蛋白(Hb)测定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程度。
各种影响红细胞计数的因素也同时影响血红蛋白,但被影响的程度在比例上不一定相称。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报告解读1.白细胞计数1.1偏高: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
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后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增高;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建议结合体检时的身体状况复查血常规,内科随诊。
1.2偏低: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称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白细胞减少可见于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果体检结果稍偏低,建议结合体检时身体状况复查血常规,如果明显偏低,建议至内科进一步诊治。
2.红细胞计数2.1偏高:多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时、多汗、多尿等;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大面积烧伤和血管畸形。
建议戒烟,多参加户外运动,复查血常规。
2.2偏低:常见于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产生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造血原料,导致贫血;也可见于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等均可影响铁、维生素B12及其他一些造血物质的吸收而产生贫血。
急性大量失血、长期慢性出血、溶血等均可引起贫血;还可见于其他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的疾病。
建议结合既往病史,积极查找贫血原因,必要时专科进一步诊治。
3.血红蛋白3.1偏高:见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如大量出汗、严重呕吐、腹泻等脱水时,此外还与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运动等;心肺疾患导致的慢性缺氧可代偿性增高,建议积极查找原因,多参加户外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
动态观察,内科随诊。
3.2偏低:常见于不良饮食习惯或偏食产生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造血原料,导致贫血;也可见于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等均可影响铁、维生素B12及其他一些造血物质的吸收而产生贫血。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规的一项检验项目,是对人体血液中各种细胞和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检查方法。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情况,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一份血常规检查单报告。
检查项目一般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的测定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通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4.3-5.8×10^12/L,成年女性在3.8-5.1×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贫血等情况。
而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脱水、肾脏疾病等情况。
2. 血红蛋白含量(HGB)血红蛋白含量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在130-175g/L,成年女性在12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贫血或出血等情况;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脱水、心脏病等情况。
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占据整个血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压积在39%-50%,成年女性在35%-47%。
红细胞压积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贫血程度,为贫血的一项重要指标。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高低可能表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
5.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
正常范围在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表明感染、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等情况;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可能表明出血、骨髓抑制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读懂血常规报告单(超全版!赶紧收藏!)展开全文先看下报告单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1、白细胞增多❶生理性: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和婴儿高于成人。
❷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也会促使白细胞增高。
2、白细胞减少❶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❷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❸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等。
❹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百分数50%~7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增多❶急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计数可>10.0×109/L;重度感染计数可>20.0×109/L,并伴明显的核左移。
❷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谓扣陛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❸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❹生理性参见“白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❶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再生障碍性贫血、高度恶病质、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❷中毒损伤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
❸用药: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❶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❷皮肤病与寄生虫病: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❸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❶疾病或创伤: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❷用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❶疾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达l0%以上;或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❷创伤及中毒: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巾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❶疾病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❷用药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等。
淋巴细胞1、淋巴细胞增多❶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❷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此外,也可见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期。
2、淋巴细胞减少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1、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❷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❸其他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
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❶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❷绝对性增多见于:❶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❷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❸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2、红细胞减少❶造血物质缺乏: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生素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❸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❹继发性贫血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等。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80~190g/L临床意义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1、血红蛋白增多❶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❷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2、血红蛋白减少❶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
肾炎所致的出血等。
❷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慢性反复出血所引起,如胃溃疡病、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❶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❷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❸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❹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100~300)×109/L。
临床意义1、血小板减少❶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❷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❸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❹其他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❺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
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2、血小板增多❶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m血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❷其他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F、在单位时问内的沉降距离,即血沉。
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
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
血沉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用于诊断疾病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
魏氏(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1、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2、病理性增快❶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等。
❷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❸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则血沉多正常。
❹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来源:药圈网编辑:Rose 审校: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