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血常规变化特点

合集下载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一、肝病要做哪些检查1.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尿常规2.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血常规3.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肝功能检查 4.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甲胎蛋白5.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B超6.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胃镜二、肝病的常见症状三、日常养肝小妙招
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1、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

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2、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

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3、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肝功能检查检查血清酶测定、血清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等,以综合判断肝脏的受损程度。

4、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甲胎蛋白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很超过200纳克。

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400纳克。

如果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要注意肝癌的可能。

5、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B超通过定期检查B超,肝病检测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6、肝病要做哪些检查之胃镜当无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是否有肝硬化时,可以作胃镜,了解食管黏。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教你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化验单包括如下化验项目,每一个血常规化验项目都会反应身体某一或多个机能的健康状况。

对于肾病患者而言,学会自己查看血常规化验单,对于自己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都会起到积极的监测作用。

血常规中最主要、较常用的有4项,即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及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血红蛋白的协助下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中,因此红细胞数量的增减与血红蛋白的增减往往相一致。

肺气肿、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肺原性心脏病等病,都会引起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等则是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时,提示可能有哪类疾病。

白细胞的多少则反映了身体抵御、杀灭致病微生物能力的强弱。

白细胞的减少,通常源于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伤寒等疾病,营养不良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造成白细胞减少。

而白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或杆菌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和白血病等。

正常状态下,白细胞可分为5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其组成有一定比例,有时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比例发生变化,也可能预兆某些疾病。

比如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传染病或化脓性疾病的征兆。

血小板若低于正常值,必须加以重视,因为它可能提示很多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等;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预示了化脓性感染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应该注意的是,有时指标与正常值稍有偏离属于正常现象,比如白细胞易受情绪、环境的影响;剧烈运动、饱餐,或服用某些药物,会导致血小板升高。

只要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即可,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有问题必须复查,医生会根据性别、年龄等因素,结合其他指标重新分析和诊断,若复查结果依然有问题就必须接受治疗。

一、红细胞(RBC)计数[正常参考值]男:××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查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组)和进行健康体检者的40名体检者(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

对比各项检查结果。

结果:疾病组各项血常规检查结果和生化检验结果都和正常组相差较大(p<0.05)。

结论: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实施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有利于疾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常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肝脏是主要的病变脏器,同时还会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患者会出现机体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1],需尽早接受诊断治疗。

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实施的检查项目。

本文为了分析生化检验和血常规检查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从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0明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纳入疾病组和正常组,选取时间是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

疾病组(n=40)——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3:17;年龄范围(23—71)岁,平均年龄(46.32±11.34)岁。

正常组(n=40)——男性:女性=24:16;年龄范围(24—72)岁,平均年龄(46.16±11.58)岁。

疾病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正常组健康体检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别不明显(p>0.05)。

1.2 方法选择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生化仪AU5800及其配套试剂完成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

生化检验项目包括总胆红素、清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清蛋白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3 观察指标对比疾病组与正常组的四项血常规检查项目和四项生化检验相比。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

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

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

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97.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

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血常规指标与疾病关联性了解常见疾病的血常规表现

血常规指标与疾病关联性了解常见疾病的血常规表现

血常规指标与疾病关联性了解常见疾病的血常规表现血常规指标与疾病关联性:了解常见疾病的血常规表现血常规是指通过对全血进行一系列检验项目,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检验项目包含了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贫血程度、出血倾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情况来推断可能存在的疾病,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针对血常规指标与常见疾病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以提高广大患者对血常规结果的理解。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以提示机体存在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情况。

常见的疾病与白细胞计数的关联如下:1. 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机体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免疫反应所致。

例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等都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

2. 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由于骨髓功能异常引起的。

常见原因包括骨髓抑制、白血病、免疫缺陷等。

二、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血常规中用于评估贫血程度的指标。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会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常见的疾病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联如下:1.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提示机体缺铁引起的贫血。

常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

2.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下降。

该疾病多见于免疫系统异常造成的骨髓功能损伤。

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中用于评估出血倾向的指标。

血小板数量异常会导致机体出血不止或凝血功能异常,常见的疾病与血小板计数的关联如下:1. 血小板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异常、感染、肿瘤或炎症等因素引起。

临床上常见的原因包括骨髓增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急性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急性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急性乙肝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急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肝病,以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为主要的病毒传染途径。

急性乙肝具有较强的恶变性,可以引发肝硬化、肝腹水等恶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有效的诊断是乙肝治疗的重要前提。

一、急性乙肝的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作为急性乙肝诊断依据。

急性乙肝症状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二、急性乙肝的诊断检查:1.血常规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等等。

病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改变往往可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如早期肝硬化阶段,血小板轻度降低;中晚期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均下降;如果单纯血色素降低,要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现象。

2.甲胎蛋白(afp)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很超过200纳克。

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400纳克。

如果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要注意肝癌的可能。

3.乙肝的诊断之b超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4.肝功系列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转肽酶(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等。

根据以上指标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是轻度,还是重度。

5.胃镜当无法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是否有肝硬化时,可以作胃镜,了解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如果静脉曲张情况存在,说明肝硬化已发生。

6.乙肝病毒学指标包括乙肝病毒“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等,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大小。

7.血糖、尿糖、尿常规等主要了解是否存在乙肝相关性疾病,如肝源性糖尿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改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改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常规改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常规的检测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56例肝硬化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受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血常规检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法。

结果:观察组在血常规Hb、Hct、WBC、RBC、PLT水平检测结果中,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降低,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观察组在血常规MCV、PDW检测项目中,对比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比正常人显著下降,能够提示肝硬化的肝损害程度,对早期诊断肝硬化、监测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肝硬化;血常规;肝损害;预后肝硬化属于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肝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引起肝脏呈现出进行性、弥漫性或者纤维性的病变;前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期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临床上认为早期诊断肝硬化并评估其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常规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对其临床意义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年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在33~75岁,平均年龄在61.4±1.3岁,均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受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在32~73岁,平均年龄在61.7±1.4岁,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1.2.1 采集抽取两组受检者清晨的静脉血2ml放置在EDTA抗凝管内,轻轻摇匀,供血常规各项目检测使用。

1.2.2 检测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配套的检测试剂,均在常规日常保养、维护和严格的质控下,保证仪器在稳定的条件,遵照仪器的操作规范及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1]。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在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实施研究。

研究期间随机入选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案例,并选取同期体检者60作为对照案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和生化检验。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指标差异。

结果:疾病组的血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均与常规组存在较大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均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诊断指标,指标可以直接作为疾病判断、疗效评价的重要方式,值得普及。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因为环境因素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其中肝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并且发病群体也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肝病早期无法接受相应治疗,会导致病原菌不断的侵袭,最终形成病毒性肝炎,该疾病本身带有较强的感染那行与传染面,会累及到人体的多个器官,在疾病表现方面涉及到乏力、呕吐以及食欲下降等。

伴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肝脏功能损伤问题不断加重的,导致肝硬化症状的发生与加重,最终诱发出急性肝衰竭,从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与腹水。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病毒性肝炎的综合干预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价值。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9年5月到2020年1月实施研究。

研究期间随机入选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案例,并选取同期体检者60作为对照案例。

疾病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平均数47.58岁。

体检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平均数49.52岁。

两种参与者基础资料对比无价值,组间对比无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和生化检验。

所有检测方式均通过经验丰富的检验技师进行操作。

所有患者在检验之前均实行常规禁食禁水,并维持空腹状态。

检测样本获取时间为早晨,抽取量为5ml,放置于真空采血管并开展生化检验。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和指标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下是关于血常规报告单各项指标的解读。

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内的氧供需关系。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

若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或流血所致;若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是患有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等。

2. 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负责携氧并将二氧化碳运往肺部。

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

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可反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通常受红细胞数量和大小的影响。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为39-50%。

红细胞压积水平高低可辅助诊断贫血、脱水和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指标,可用于鉴别贫血的类型。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80-100 fL。

MCV高低可帮助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等疾病。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每个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27-34 pg。

MCH高低可帮助诊断各类贫血的类型。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指标。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320-360 g/L。

MCHC异常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类型。

7.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参与凝血过程。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过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肝病患者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异常直方图原因初探

肝病患者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异常直方图原因初探

全血 细 胞分 析仪 测 定血 白细胞 , 中直 方 图异 常 2 其 5例 ( 直 方 图异 常组 ) 和直 方 图正 常 4 0例 ( 方 图正 常组 ) 直 。 1 2 仪 器 与 试剂 采 用 美 国雅 培 C 7 0全血 细 胞 分 析 . D1 0
仪 及进 口配 套试 剂 ,% 冰 醋酸 和 瑞 氏 染液 按 《 国 临床 检 2 全 验 操作 规程 》 配制 。 …
1 临 床 资料
仪 测 法 ) 测 定 前 用 配 套 校 准 品校 正 , 套 质 控 品 测 试 在 , 配 控; 同时用 显微 镜 计 数和 分类 法 ( 即手工 法 ) 行 白细 胞计 进 数 和 分类 。 1 4 统 计 学方 法 . 15 结 果 . 使 用 S S 1. P S 3 0统计 软件 , 采用 t 验 , 检
被 C 10 D 7 0溶 血 剂 完 全破 坏 有 关 , 此 类 异 常 白细胞 直方 图样 本 应 进 行 显 微 镜 白细 胞 计 数 和 分 类 。 对
[ 键词 】 肝疾病 ; 关 全血 细胞 分 析 仪 ; 显微 镜 检 查 ; 白细胞
[ 中圈 分 类 号 】 R 4 . 1 4 6 13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 2 ( 0 9 0 -0 80 文 0 23 9 20 )40 3 -2 4
我们 在 临 床 检 验 工 作 中 发 现 , 某些 肝 病 ( 包括 各 种 肝 炎 、 硬化 、 肝 肿瘤 等 ) 者 用 C 7 0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测 定 患 D10 血 常规 , 出现 了一 种 血 白细 胞 异 常 直 方 图 , 现 为 3 表 5~9 O n范 围 内最 左 侧有 一 显著 陡峭 峰 形 ,0n以 后 范 围无 任 何 9 曲线 , 初步 分析 原 因如 下 。 现

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细胞及肝功能参数变化的分析

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细胞及肝功能参数变化的分析

合成功能的主要指标 。Ab 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 l是 质, 生物半 衰期是 1 9~2 【, 有肝 脏 病变 往往 要到 6天 l 所 4 ]

定程度和一定病程才会 出现 Ab以及 MG的改变 。 l
引起 血 小板 减 少 的原 因 尚不 完全 清 楚 , 目前 认 为
本实 验结 果 与文献 报 道一致 ,二 组 慢性 肝 病患 者 与正
析 , 00 P< .5为有 统计 学意 义 。
与对 照组 比较 P< . 。 O 5 A慢 性肝 病 组 内 比较 P< . 0 05 0
15 9
医药 卫 生
2 1 年( 3 卷) 4 0 0 第 9 第 期
3 讨 论
31慢性 病毒 性肝炎 肝 硬化 血小 板减 少是 十分 常见的 .
年龄 1— 7 5 7 岁。慢性丙肝 6 例 , 3 例 , 2 例 , 7 男 9 女 8 年
龄 l— 6岁 。 临床 诊 断标 准符 合 20 67 00年 全 国病 毒 性
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 病毒性肝炎 防治方案》 断标 诊
7 ” ( ) 常对 照组 8 隹【 2 正 。 O例 , 源于 院体 检 中心 , 5 来 男 4 例, 2 女 6例 , 龄 2 — 6岁 。为 无肝 病 和血 液病 的健 年 26 康体 检者 。
< .5 ; 00 )丙肝 组 与 正 常对 照 组 比较 有 所 升 高 , 没有 显 但 著差异( P>00 ) . 。 5
表 1三 组血 小板 计 数 。 白细 胞 计 数 值 及 分 类 结 果 比 较 【 ± 又 S)
1 对 象 和 方 法
11 象 .对
( )4 12 3例 患 者 为 省 医 院肝 病 科 和 消 化 科 门诊 和 住 院患 者 。其 中慢 性 乙肝 16例 , 11例 , 6 7 男 1 女 5例 ,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血常规是指通过检测全血中的各种参数来判断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的疾病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男性的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8×10^12/L,女性为3.9-5.6×10^12/L。

红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心病、高原适应、肺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出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其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异常可以反映贫血程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失血、贫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血小板生成障碍、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炎症、感染、白血病等疾病的常见表现,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缺陷、感染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范围是82-92fL。

MCV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如果MCV增高可能是宏细胞性贫血的表现,而MCV降低可能是微细胞性贫血的表现。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正常范围是11.5-14.5%。

RDW表示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如果RDW增高可能是由于不同大小的红细胞比例的改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范围是7.2-11.0fL。

MPV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如果MPV增高可能是由于血小板产生增加,例如炎症、感染等。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炎症、感染等病情,提供有关疾病的初步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有三个数值高,治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有三个数值高,治疗方法

血常规检查有三个数值高,治疗方法血常规检查指的是通过化验检查血液样本的方式,确定人体内的一些参数指标,进而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其中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等参数。

若出现三个参数数值偏高,说明可能存在某些病态情况。

一、三个数值高的治疗方法1. 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在出现血常规检查三个参数数值高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是否存在与血液病有关的问题。

例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应该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尽早控制疾病进展。

2. 药物治疗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高的情况,一般需要口服药物或肌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以帮助控制血液中血小板数量过高的情况。

且治疗时间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有无贫血、出血、参与感染等症状。

3. 营养改善在出现血常规三项指标均较高的情况下,应该要考虑营养方面的调节。

例如适当增加蛋白质、铁、叶酸等元素的摄入,可以协助机体进行正常的造血、维持健康的粘膜组织等功效,从而控制血液状况的健康。

二、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长期以来定期检查都是十分必要的。

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调控治疗方案和方案进程,以便保持身体健康并且规避疾病的可能。

2. 调节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于身体的健康必不可少。

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注意防止生活中的各种危害因素,例如环境污染、化学品、放射线等。

平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可帮助身体维持良好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3. 合理用药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考虑药物的合理性和使用状况的规范性,避免随意使用并严禁过量使用药物,特别是对于存在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等特殊状态的患者,药物使用应该更为慎重。

出现血常规三个数值高的情况,需要针对病因及时调控治疗方案。

鉴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适当的生活方式措施,包括规律作息、平衡饮食、适度运动等等,可协助有效地控制病态现象,促进身体健康。

怎样看化验单(生化和血常规)

怎样看化验单(生化和血常规)

• 血液中尿素浓度升高引起的氮质血症可分为三类: • 1.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肾血液灌注减少或尿素生成
过多引起。后者见于高蛋白饮食、饥饿、发热、脓毒 血症所致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以及胃肠出血后血 液蛋白重吸收等。脱水、休克、心衰引起肾供血不足, 使血浆尿素浓度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血浆肌酐浓度 往往不伴随升高。 • 2.肾性氮质血症:由于急性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 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等引起。肾结核、肾积水的 血浆尿素增高与肾组织破坏程度相关。 • 3.肾后性氮质血症: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流受 阻引起的血尿素升高。如:尿路结石、泌尿生殖系的 肿瘤、前列腺肥大、阻塞造成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使 管内尿素倒扩散入血液。
• 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浓度和ALT活力同时升高, 分别在正常高限的3、4倍和30倍,两者呈高度 正相关;慢性肝病时升高幅度虽不大,但均在 正常值上限或2倍左右;肝硬化时ALT和肝功能 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时,血清TBA浓度明显升 高。TBA是反映肝细胞损害非常灵敏的指标。
• 肝硬化时,血清TBA比慢肝升高幅度大,而ALT 和常规肝功能指标未明显变化,说明TBA浓度 和ALT活力无相关关系,在肝硬化后期,TBA浓 度改变更为明显,表明TBA比ALT能更敏感地反 映肝硬化患者病情。
• 慢性肝炎和脂肪肝时轻度上升(100-200)或正常。
• 肝硬化、肝癌时轻度上升(100-200)或正常。
γ -谷氨酰转移酶(γ -GT)11-50U/L
• γ -GT在人体细胞的微粒体中合成 ,主 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 其活性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 性,新生儿高于成年人5-8倍。
• ALB升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 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血常规脂肪肝判定标准

血常规脂肪肝判定标准

血常规脂肪肝判定标准
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脂肪肝的判断,一般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评估:
1. 血红蛋白(Hb):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贫血,血红蛋白水平
降低。

2. 血清肝酶: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水平升高。

3. 血清总脂浓度:脂肪肝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增加。

4. 血清血糖(GLU):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血糖
水平增高。

5. 血清丙酮酸(BHB):脂肪肝患者通常伴有代谢紊乱,血
清丙酮酸水平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指标并不能确诊脂肪肝,仅作为辅助判断的依据。

脂肪肝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和肝脏组织活检等多种方法进行综
合评估。

因此,在判断脂肪肝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综合评估。

肝功、甲胎蛋白、血常规、粪常规、血糖、血脂、肝纤、B超详细解释

肝功、甲胎蛋白、血常规、粪常规、血糖、血脂、肝纤、B超详细解释

【肝功】转氨酶生理性升高:孕妇,熬夜,过度劳累,剧烈运动、饮食不良。

肝功GOT是谷草转氨酶(AST) GPT是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 ALT (丙氨酸转氨酶) 0-40U/L ①.显著增高: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轻度脂肪肝。

正常或下降:已是肝病晚期、肝功持续损害(转氨酶消耗殆尽)、黄疸很重(胆酶分离)。

谷草转氨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0-40U/L 于心肌和肝胆疾病及骨髓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轻度升高:肾炎、肝病、心肌炎、肺炎等亦可。

大幅度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损伤比较严重。

转氨酶值比 AST/ALT 2.5∶1 或 1.15∶1 比值<1--急性肝炎;比值>2--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其他肌肉疾病时比值>1且<2。

1.急性肝炎时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

2.慢性肝炎,尤肝硬化,AST升高幅度大于ALT,在慢性肝炎中,比值>2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顺序依次升高。

在肝炎恢复期,若ALT已恢复正常,而AST仍轻度升高,说明仍未痊愈。

3.其他肌肉疾病,AST亦增高,其AST/ALT比值大于1.4.AST持续升高,超过ALT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5.转氨酶是反映干实质损害情况,以ALT最灵敏。

6.ALT:200-0-5000单位,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症状恶化、黄疸持续加重,ALT可下降(胆酶分离)。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晚期、胆道疾病(胆管炎胆囊息肉胆结石胆道肝癌)、胰头癌;轻中度增高:肝炎炎症、胰腺炎;不定量升高:酗酒、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纳、安替比林者,避孕药)等所致。

总胆红质素T-BIL STB 0-18.8umo1/L 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

血常规五分类报告解读血常规五分类报告通常是指全血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五个指标项。

在临床上,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监控治疗进展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血常规五分类报告。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通常表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通常表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0-5.5×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缺氧、肺炎、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问题。

3.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通常表示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

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女性)和140-185 g/L(男性)。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贫血、肾病、肝炎或营养不良。

4. 血红蛋白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通常表示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数量。

正常血红蛋白计数范围为115-150 g/L(女性)和130-175 g/L(男性)。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急性出血、骨髓疾病或其他问题。

5.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通常表示红细胞的大小。

正常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为80-100 fL。

高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巨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问题。

低于这个范围可能表示小红细胞贫血、营养不良、肝炎或其他问题。

总结:血常规五分类报告是诊断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每个指标项的意义和正常范围,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

如果您对血常规五分类报告存在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咨询您的医生。

血常规病毒感染跟细菌感染中怎么体现,治疗方法

血常规病毒感染跟细菌感染中怎么体现,治疗方法

血常规病毒感染跟细菌感染中怎么体现,治疗方法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指标,可用于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包括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情况。

本文将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血常规指标变化1. 病毒感染血常规指标一般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升高。

此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一般不会显著变化。

2. 细菌感染血常规指标一般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偏低。

此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也可能有所增加。

二、治疗方法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一般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因为病毒性感染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辅助治疗措施,如多饮水、适当休息、药物缓解症状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HIV病毒等,可以根据症状给予特定的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2. 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

首先需要明确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针对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退烧、止咳、镇痛等。

三、注意事项1. 病毒感染在面对病毒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干燥和寒冷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2)适当饮食,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避免接触病毒感染的人群,保持个人卫生。

2. 细菌感染在面对细菌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选择敏感的药物,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2)合理使用退烧药物,以减轻发热症状。

(3)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综上所述,血常规指标可用于反映病毒和细菌感染等情况的变化。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预防感染仍是最为重要的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都正常就bCRP偏高是什么意思,治疗方法血常规是指在临床上开展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观察血液中各种成分是否正常,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

血常规异常指标解析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检查项目,可以反映人体的血液状况及某些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其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如何判断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常见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情况入手,进行解析和分析。

1. 白细胞计数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异常通常表现为计数偏高或偏低,常见的指标异常包括:(1) 白细胞计数偏高:也称为白细胞增多,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范围。

在一般健康人群中,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时,可提示机体发生感染、炎症、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或白血病等情况。

(2) 白细胞计数偏低:也称为白细胞减少,是指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在一般健康人群中,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时,可能与感染、骨髓功能低下、药物损伤、免疫性疾病或化疗相关。

2.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分析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原因可通过对病史、相关检查和鉴别诊断的综合分析来判断,下面将针对不同的白细胞计数异常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 白细胞计数偏高的原因分析:a.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这些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进而引发白细胞增多的现象。

b.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感染等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炎症过程中白细胞计数会显著增加。

c. 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心理压力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增多。

d. 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增高。

e. 白血病:白血病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是其常见特征之一。

(2) 白细胞计数偏低的原因分析:a. 骨髓功能低下: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引起白细胞计数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肝、肝硬化、慢活肝、慢迁肝、急黄肝, 与肝脏病理损伤 程度基本一致, 血小板的PLT、MPV 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疾病 的严重程度。
——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 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MCV、RDW、MPV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LT、 PDW、PC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MCV、PDW、MPV与 PLT、PDW、PCT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 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麻疹等。
• 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 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
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肝脓肿、肝癌、爆发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等,白细胞常呈 病理性升高。
✓ 肝硬化、重型肝炎等肝病患者粒细胞功能严重障碍,包 括细胞脱粒,趋化、吞噬作用降低,过氧化物减少,炎 性介质合成障碍等,由于中性粒细胞在抵御细菌感染中 起关键作用,故上述粒细胞功能障碍是肝病患者易继发 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
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肝硬化患者,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其标准差逐渐 增大,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并发感染 的机率越大,使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波动范围亦越大有 关。因此,可能由于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肝硬化患者外周 血白细胞总数不能很好的反映其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 白细胞生理性波动很大。 • 生理性增高
长期大量吸烟者、 初生儿、经期及排卵期妊娠期、分娩期 进食后、午后 脑力和体力劳动后 冷热水浴后及高温、严寒后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高 • 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等也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 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 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 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 血症等。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机制
肝炎病毒作用于红细胞膜, 可使红细胞膜抗原变化
红细胞变形性可影响全血粘度、 体内微循环有效灌注及红细胞寿命
诱发 免疫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和抗病毒抗体
红细胞变为球形, 造成 MCV 增大, 红细胞可塑性降低
抗原抗体复合物粘附 于红细胞膜上使膜的硬度增大, 激活 C3 补体与吞噬细胞膜结合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红细 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而以 重型肝炎为著。
✓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R1(Ⅰ型补体受体分子 )粘附活性显著 地低于正常人组。红细胞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ALT密切相 关。
✓ 晚期肝癌患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都明 显下降。
溶血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肾病、照射幼年型类风 湿关节炎、月经初期、重组IL-3注射后等。
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单核细胞变化: • 增加:见于骨髓单核细胞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发生于恶性新生物、贫血、疟疾和
黑热病及原虫感染各种疾病中,也可发生梅毒、进行性 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甲亢和结节性 关节炎等疾病。 • 减少: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全骨髓功能不全。
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嗜酸性粒细胞过多: • 过敏、寄生虫感染、各种皮肤病、恶性肿瘤或白血病。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骨髓增生性疾病 : • 感染:结核(特别是播散性无反应性结核)、水痘、钩虫
等感染。 • 中毒及变态反应:铅、汞铋、锌、药物(特别是全反式
维A酸)、注射异体蛋白后、某些食物过敏。 • 代谢及内分泌紊乱:黏液性水肿、糖尿病等。 • 其他病因:肥大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恶性肿瘤、霍奇金病
Hb合成障碍 红细胞体积异质性改变
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形态改变
造成红细胞大小不等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 Hb、MCV、RDW-CV、Hct、MCH反映肝损伤严重 程度 ——Hb、MCV、RDW-CV与反映肝病严重程度的白 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活力、凝血酶原时间呈相关 关系 ——慢性肝炎中、重度,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肝硬化Hb 逐渐降低,MCV、RDW-CV逐渐增大。 ——肝硬化患者RDW、MCV、MCH多升高,且肝功 能损害越重,其升高趋势越明显。 ——Child分级C级患者MCH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 升高。
✓ 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的数量下降与血清HA含量的升高关 系密切。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机制
脾脏作用 骨髓抑制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机制 Nhomakorabea血小板减少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特点
血小板的PLT、 MPV 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肝的PLT数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其改变程度依次为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从RDW改变看,肝硬化患者多升高,且肝功能损害 越重,升高越明显,提示肝硬化患者其红细胞大小不一,而 肝功能损害越重,其红细胞大小不均一性越明显。
✓ 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骨髓造血活跃,未成熟红细胞
增加,虽然血细胞计数未见异常,但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增加。
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特点
——各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数量低于对照组,MPV则高于对 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LT,PCT减少而MPV,PDW增加,提 示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而血小板生成 未发生改变,存在着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由此可见,血小板 四项参数变化与免疫机理有关。
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肝病患者白细胞参数改变特点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是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至关 重要,同时PBMC也是HBV和HC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
肝病患者血常规变化特点
肝病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机制
肝脏储藏维生素B12、 叶酸和铁功能降低, 患者进食少,造血物质缺乏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 转铁蛋白合成障碍,
铁运输困难
肝炎病毒致骨髓损害、 肝脏不能提供造血成份 及肝病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
均可致骨髓造血障碍
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破坏加重
早期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增大 红细胞大小不等, 严重时造成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