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及中药外敷治疗的实验研究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及中药外敷治疗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b1dea9284ac850ad02427a.png)
膜的通透性增加 , 膜外 c 内流 ; 导致 a ③细胞 内 C2释放增 多 ; a ④细胞膜 C 2 A P酶活性 下降或 N 一c “交换 减少 , 内 a 一 T a a 胞
C “外流 障碍 , a 使胞 浆 内 c 2 度 升 高 。运 动 时肌 细 胞 a 浓 C2 a 浓度 升高对肌 肉的收缩是 必要 的; 细胞浆 c 2浓 度过高 但 a
究 检测 了肌细胞损伤指标并 与机体氧 化应激 指标进行 比 较, 如测定肌 细胞 损伤 的指 标 ( K和 L H等 ) 同时测 定血 液 C D , 和肌 肉中氧化应激 的指标 ( A等 ) MD 并使 前者 与后者相 比。许 多研究结 果表明 , 氧化应激 与肌 细胞损伤有相关性 , 但许多学者 认 为支持 自由基引发肌细胞损伤 的证据并不十分充分 。他们认 为, 自由基 的损伤 可能 与代谢应激有关 , 但这并不意味着 自由基 参与 了肌 细胞 损伤 , 血液 的脂 质过氧化 代谢产 物水平 受被试 者 个体差异 、 损伤持续时 间和强 度等 因素 的影响 。因此 , 虽然 有许 多的证 据表 明 自由基 的增 加 与肌 细胞 的损 伤有关 “ J , 但还不能认为 自由基介 导的反应 是肌细胞 损伤的必 要过程。 自 由基与肌细胞损伤 的确切关 系还 有待进一 步深 入研究 。
1 骨骼肌 损 伤 的病理 机制
11 肌 细 胞 损 伤 后 胞 内钙 超 载 .
肌 肉损伤时细胞 内钙离子浓度 明显增加 , 胞浆钙来 源于 以下 几个途径 : ①细胞外 的 C 2 a 通过 细胞 膜上 的慢钙通道 内流人肌
细胞 , 肉的用力收缩产生 的机械牵拉 , 肌 使细胞外 的 c 通过细 a 胞膜上牵拉性 c “通道进入 肌细胞 ; a ②细胞膜 脂质过氧 化反应 加强 , 攻击细胞膜 , 细胞膜的完整性 和膜屏障作用 , 破坏 导致细胞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f25b7e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e.png)
中药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471002摘要: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其中医外治疗法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中药外敷、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医定向透药等中药外治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检索文献得知,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有多种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中药外治法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利于循证医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今后应广泛开展膝骨关节炎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且要将四诊客观化的成果进一步纳入进来,实现中医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膝骨关节炎熏洗中药涂擦项目资助:1、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中医药拔尖人才(豫卫中医函〔2021〕15号)2、20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GK004)3、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第二轮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引言:膝骨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KOA)是以一种退行性、慢性疾病,主要以膝关节内软骨退变为主,临床表现为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
给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并且KOA是老年人致残的第五大原因[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KOA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9%~13%,女性的患病率为16%~23%,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方法多样、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4]。
兹将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并没有“膝骨关节炎”这个名词,它属于祖国医学“痹症”的范畴。
《素问·痹论》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郭艳幸[5]教授认为KOA的病机为气血失调,筋骨失衡,使气血共调血、动静互补,筋骨互用,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件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1dec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a.png)
预防感染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预防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能 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康 复效果。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
一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经 长期服用中药汤剂结合针灸治 疗,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案例二
一名骨折患者,采用中药内服 外用结合推拿治疗的方法,促 进骨折愈合,缩短了病程。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接受度不高
由于一些人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足或者是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 中的接受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策略
01
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强中医药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医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未来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医药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将进一步提升。
推动骨伤科疾病预防和治疗理念的转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未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 和推广,这些理念和方法将进一步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发展瓶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挑战
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机理 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研究质量 不高、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 普及程度和推广力度还有待提 高。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建议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a2ff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b.png)
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骨科疾病是一类常见病症,如骨折、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传统的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骨伤科中医药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药内服治疗是骨伤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
例如,在骨折的恢复期,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和促进骨骼新生的中药,如丹参、川芎、桃仁等。
这些草药能够通过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加速骨骼的愈合过程。
2. 中药外用治疗中医药外用治疗也是骨伤科中常见的治疗方式。
例如,在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中,中医师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一些外用贴敷药物。
这些药物中常含有一些温热、活血化瘀的成分,能够有效缓解患处的疼痛,并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3.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例如,在关节炎患者中,常用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具有个体化的优势。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治疗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注重综合治疗。
中医师常常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如中药内服结合针灸治疗、中药外用结合推拿治疗等。
这种综合治疗可以从多个方面对疾病进行辅助治疗,促进康复。
3. 强调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骨科疾病非常注重辩证施治。
中医师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病情,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提高疗效。
三、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案例1. 骨折中医药在骨折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某病人在骨折后采用了中药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通过活血化瘀、促进骨骼再生,加速了骨折的愈合过程,并且恢复了正常的功能。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https://img.taocdn.com/s3/m/98a390f97375a417876f8f6c.png)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龚攀发表时间:2020-01-02T09:27:51.7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19期作者:龚攀[导读] 本论文对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龚攀(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本论文对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究。
方法: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汇总其常规资料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成了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
实验组内患者采用的是中医外治法,而对照组内患者采用的则是常规治疗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探究。
结果:实验组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结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应用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可以提高实际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管理措施及方法可酌情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临床治疗;作用中医外治法一般包括针灸、推拿、药物熏蒸、贴、敷等治疗手段,在药物加上机械的联合作用下,应用该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外治法已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与过去相比进一步提升了舒筋活络效果。
因此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笔者以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外治法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探究,现将研究过程汇总整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常规资料本研究中笔者以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在分析汇总患者常规资料的基础上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所有患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便已经过了检查、确诊。
实验组内的30例患者中共有18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研究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bb61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5.png)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1T15:07:20.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8期作者:翟明[导读] 目的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翟明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300【摘要】:目的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将我院骨伤科于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疼痛性疾病患者按照抽样数字随机分组法划分为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n=50)和中医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方式,n=50)。
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手术组比较明显较高(96.0%>80.0%),中医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手术组(94.0%>76.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均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与手术治疗方式相比疗效更为理想,患者对治疗较为满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骨伤科疼痛:中医外治法:满意度;疗效中医外治法主要是借助药物熏蒸、推拿、按摩、针灸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经络调节和气血调理从而缓解患者疾病带来的疼痛的一种治疗手段。
近年来,中医治疗注重基础调理,副作用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欢迎。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针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1基础资料和治疗方法1.1基础资料将我院骨伤科于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疼痛性疾病患者按照抽样数字随机分组法划分为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n=50)和中医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方式,n=50)。
中医组患者的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50.62±2.28)岁:其中男性有32例,女性有18例:病程为3~6(4.25±1.16)周;疼痛类型:22例为单侧足跟痛,28例为双侧足跟痛:其中31例有骨刺,19例无骨刺。
中医外治法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医外治法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ce4f9f6bec0975f465e292.png)
中医外治法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与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骨伤科疼痛性患者共计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38例。
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治疗期间为2个月。
针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详细比较与分析。
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采取中医外治法临床治疗。
中医外治法采取中药外敷配合锤击的方式进行。
具体药剂配方为:7g剂量木瓜、6g剂量生草乌、6g剂量生川乌、6g剂量乳香、3g剂量细辛、6g剂量生南星、6g剂量灵仙、6g剂量独活、6g剂量没药。
上述药剂充分配比,研磨为细粉,加食用醋调制至粘稠膏状药剂,外敷于患处,每剂用药持续时间为24h。
同时配合竹棒由轻至重的敲击患者疼痛位置,每次治疗持续20min,1次/d。
治疗期间为2个月。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方案即给予患者封闭治疗。
患处行消毒处理,配合2ml剂量松龙以及1ml剂量利多卡因,充分混合后垂直进针,行封闭治疗。
每7d进行一次封闭。
治疗期间为2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指患者骨伤性疼痛消失,骨伤位置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骨伤性疼痛基本消失,骨伤位置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指患者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卡方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外敷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外敷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347de7f8c75fbfc77db234.png)
痂阴影 出现早 , 生长速 度快 , 骨痂 骨痂 阴影密度高 , 用药组 比对照组
骨痂阴影面积平均增加 3 . % ( 5 5 P<0 0 ) . 1 。刘毓顺 - l 等人 运用 中
创 伤骨折后 由于体 内的应激反应 , 使体 内的血液黏稠度升高 、 局 部血液流动减 慢 , 而血液循环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血
中国中医药科技 2 1 3月第 l 0 2年 9卷第 2期 M r2 1 o 1 o2 a. 0 2 V 1 9 N . 敷 促 进 骨 折 愈 合 作 用 机 制 的 实 验 研 究 进 展
彭 谊 王 志义
( 辽 宁医学院研 究生学院 ・ ‘ 锦州 110 锦 州石化 医院 ・ 州 1 10 ) 201 锦 20 1
资料显示 , 中医药 能够 影响 骨 的代 谢 和形成 , 促进 骨 折的 愈合 … 。
目前采用 中药 内服治疗骨折的临床报道 和实验研究 屡见不鲜 , 但用 外敷 的方法治疗骨折的研究工作报道不 多, 然而在临 床上用 中药外
外敷中药 , 右侧作 自 身对照组 , 结果显示三色膏组第 3 部分 出现成 周 熟骨痂 。 第4周内、 外骨痂均为成熟骨痂 , 有板层骨形成。对照组第 3 周 以原始骨痂为主, 仅少 量 内骨痂 , 至第 5周均为成 熟骨痂 。袁 昌 锦【 ] “ 等人用家兔造成机械性桡骨骨折动物模型 , 用药组外敷中草药
骨折生物力学指标标志着 骨折愈合 的过 程, 测定骨的力学性 能
变化是评判骨折愈合进展 的最直接方法 。石关 桐等人- l 家兔双 将 桡骨 中段造成骨折 , 实验组外敷 三色膏 , 通过 受试桡骨抗扭 刚度、 截 面剪应力的测试 和桡 骨骨折处 直径 的测量 , 明骨折后 4周 中药外 证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93ca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a.png)
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骨伤科领域,中医药疗法也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治疗理念及常用疗法等。
一、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的认识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学观点,而是基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骨伤科疾病主要由外邪侵袭、气血不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疾病的辨证施治,根据病人体质、病程、症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理念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核心理念是“治以本”,即通过辨证施治,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和谐,恢复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强调“疏通经络”,认为骨伤科疾病的形成与经络的阻塞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况,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和康复过程。
三、中医常用疗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1. 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常用中药内服治疗骨伤科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情,中医师会选择具有舒筋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丹参、红花等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2. 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包括拔罐、艾灸、刮痧等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的畅通,减轻疼痛和肿胀。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在骨伤科疾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揉捏、按摩等手法,可以舒缓疼痛和僵硬的部位,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也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五、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案例1. 中医药治疗骨折:某患者因意外摔伤导致桡骨骨折,经过X光检查确认骨折程度后,采用传统中医药法进行治疗。
中医熏洗可治骨伤
![中医熏洗可治骨伤](https://img.taocdn.com/s3/m/c78f5b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0.png)
中医熏洗可治骨伤中药熏洗治疗又被称作“蒸汽治疗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
将中医熏洗治疗应用在骨伤方面,治疗骨折及扭挫伤后遗症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床中较为常见,中医外治法是医学宝贵遗产中的一部分,与内治法一样,具有丰富的内容。
中药熏洗疗法无痛苦、无危险,药物能够直接作用在病变局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热解毒的应用特点,有效改善肢体微循环,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帮助患者治疗骨伤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了解中医熏洗中医中的熏洗疗法是指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加清水煎煮沸后,先利用蒸汽熏疗,之后再用药液淋洗。
根据患者的情况,浸泡全身或者局部患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治疗效果。
熏洗疗法主要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有效帮助患者疏通脉络、调和气血,实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骨伤科中,应用熏洗疗法治疗骨伤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熏洗疗法的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受到大多数患者的青睐。
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熏洗治疗骨伤科筋骨损伤方面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熏洗疗法分类熏洗法可分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热罨法。
全身熏洗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用量,应按比例将药量加倍,将煎煮的汤药倒入浴盆中,使患者进行全身淋浴。
有些骨伤科患者行动不便,但需要全身熏洗时,可以将药汤倒入大木盆或者大水缸内。
在桶内放置小木凳,用布单或毯子从桶上盖住,待汤药不烫人时,再取出小木凳,患者需要侵入药汤内进行淋浴。
在熏洗完毕之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待消汗之后再换衣服。
局部熏洗法:①手熏洗法: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选用处方样之后将药物煎好,放入脸盆中,使患者的手臂置于盆口,并附被单,以免热气外泄。
待药液不烫手之后,需要将换手浸泡于药液中洗浴。
在熏洗完成之后,患者可以利用干毛巾将水渍擦干,但要注意避免风吹。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691d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3.png)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
一、中医药对骨折的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传统的中医药对骨折的治疗有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骨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常用的中药方剂如川芎茶、桂枝汤等,既可以减轻疼痛,又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二、中医药对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炎是骨伤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中医药在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采用针灸、推拿和中药的内服外用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当归丹、温胆汤等,能够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关节的康复。
三、中医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疗效。
中医药采用针灸、中药贴敷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速患处的康复进程。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通络消炎胶囊、枇杷正气丸等,通过活血化瘀、滋阴养肝等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四、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的内服外用、针灸等手段,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骼状况,增强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和骨损伤的风险。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剂如牛黄解毒片、补肾益髓丸等,能够提高患者的骨质密度,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与现代医学互补,共同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对中医药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相信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推广,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d48b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6.png)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问题,包括骨折、骨质疏松、软骨病变等。
中医药在治疗和调理骨伤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骨折的中医药治疗骨折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
而中医药则强调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以及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中医药还有相应的方剂和治疗原则。
例如,对于粉碎性骨折,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对于骨折未愈合或愈合不良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二、骨质疏松的中医药调理骨质疏松是骨伤科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骼易碎。
中医药将骨质疏松归为肾虚类疾病,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主要以补肾为基础,调补肾阴阳平衡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
例如,可以选择益肾健骨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通过补益肾阴来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三、软骨病变的中医药调理软骨病变是指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病理性变。
中医药理论中将软骨病变视为关节脏腑的相对不足,认为其病因主要是气血不足、肝肾阴阳失调等。
因此,中医药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调理气血、肝肾功能,修复和保护关节软骨。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敷,如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软骨病变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针灸和推拿疗法也被用于软骨病变的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骨折、骨质疏松还是软骨病变,中医药都强调通过调理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虽然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观察和积累,但在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疑难病症或配合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期,中医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c5f3ca915f804d2b16c1ef.png)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中医外治法用于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的方式与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伤科疼痛病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外敷法、竹棒锤击法、局部封闭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3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外治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73.3%。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操作简便、综合疗效显著,值得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标签:中医外治法;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医外治法是临床治疗中相对于内服疗法的一种手段,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类中医疗法,包括推拿、针灸、药物外用等疗法,中医外治法可通经疏络、调理脏腑功能以及阴阳气血,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与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的疼痛性疾病患者,疗效确切,现将具体治疗状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骨伤科疼痛病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2.4±3.7)岁,急性腰扭伤11例、腰肌劳损10例、跟痛5例、增生性骨关节炎4例。
对照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2.2±3.9)岁,急性腰扭伤12例、腰肌劳损8例、跟痛5例、增生性骨关节炎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
予以常规治疗。
根据病情实际药物镇痛,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合理行走锻炼;饮食方面强化营养供应、多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食蔬果[2]。
治疗组。
中医外治法治疗。
①局部封闭疗法:首先将疼痛部位规范消毒,将1ml利多卡因与2ml醋酸强的松龙充分混合、垂直进针直至到达患者痛觉敏感骨面,完全封闭之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避免感染。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0c2f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f.png)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骨伤科疾病是指与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关的各种疾病,如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和疗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祛除病邪,从而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比如常用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对于关节疼痛、韧带损伤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中药外用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外用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如九味羌活膏、艾叶贴敷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软组织修复。
同时,中药外用药物无需经过消化道代谢,直接作用于局部,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中药内服除了外用药物,中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内服药物也具有重要地位。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理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机体整体状态,从而加速骨骼愈合和软组织修复。
例如秦艽、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药物可以治疗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四、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也愈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将中医药与西医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
例如,在骨折手术后,可以采用中药减轻手术后炎症反应,促进骨骼愈合;在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采用针灸疗法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在应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时,还需注意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部分病情较为复杂或属于急危重症的患者,尽管中医药在某些病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需要在西医指导下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广泛而有效。
针灸疗法、中药外用、中药内服和中西医结合都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骨伤科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应用,将会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1cafd114791711cc7917d0.png)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中,使用计算机随机择取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两组各23例患者,调查组患者接受中医外治疗法,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调查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人数比参照组患者多4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患者对于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外治法用于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普遍满意度程度高,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临床疗效骨伤科患者普遍出现顽固性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秩序,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造成患者精神压力过大,使用止痛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痛感,但是无法长期服用,长期用药也会导致较多的用药毒副作用[1]。
中医外治法通过使用器械、特定手法以及中药,从患者腧穴和皮肤表面进行治疗,以达到疏通患者全身气血并贯通全身经络的疗效,能够从根源解决患者疼痛疾病。
本文择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研究结果见下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中,使用计算机随机择取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两组各23例患者,调查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10,年龄上限为69岁,年龄下限为34岁,平均年龄为(46.1±5.7)岁,颈椎综合征患者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例,腰部扭伤患者6例,椎肌劳损患者5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4∶9,年龄上限为68岁,年龄下限为32岁,平均年龄为(45.7±5.5)岁,颈椎综合征患者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例,腰部扭伤患者6例,椎肌劳损患者4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疗效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cfb31b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4.png)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疗效江志勇;陈伟洪;陈勃;庄鹏;许锦锋;许桂源【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疼痛性疾病患者94例,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参考进行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被施以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被施以中医外治疗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85%,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行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获得十分确切的临床效果,良性纠正患者症状,为患者的预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还能优化医患关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9(009)001【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骨伤科;疼痛性疾病;中医外治法;满意度【作者】江志勇;陈伟洪;陈勃;庄鹏;许锦锋;许桂源【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广东汕头 5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骨伤科患者一般情况下的临床表现均存在顽固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负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精神压力。
单纯的给予患者止痛药对疼痛感进行抑制,虽然可以缓解患者的生理负担,但长期用药,极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2]。
中医外治法,即通过联合应用器械、手法以及药物等,对患者孔穴、肌肤进行施治,从而达到调整患者机体内阴阳血气以及贯通经络的作用,促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根本性缓解[3-5]。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5aad1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e.png)
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体会廖良华【摘要】目的深刻体会中医外治法治疗骨伤科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手术治疗)和观察组(46例,中医外治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满意度为93.5%,高于对照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骨伤科疼痛性疾病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预后效果,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中医外治法;骨伤科疼痛;效果【作者】廖良华【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中医院骨科,江西抚州34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医外治法已经成为我国中医治疗重要治疗途径之一,逐步被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接受和应用[1]。
该疗法通过针灸、推拿、药物熏、敷、按摩等手段,可以起到温经活络、调理气血,缓解患者疼痛的功效[2]。
本研究针对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施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92例骨伤科疼痛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31~69岁,平均(51.26±1.53)岁;男29例,女17例;病程3~6周,平均(3.5±0.4)周;单侧足跟痛患者21例,双侧足跟痛患者25例;跟骨有骨刺患者29例,无骨刺患者1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49.18±1.26)岁;男27例,女19例;病程2.5~7周,平均(3.7±0.5)周;单侧足跟痛患者23例,双侧足跟痛患者23例;跟骨有骨刺患者28例,无骨刺患者18例。
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49e6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2.png)
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包括中医的疾病分类、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疾病分类中医将骨伤科疾病分为外伤性骨折、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类型。
外伤性骨折是指由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导致骨骼断裂的情况,常见于运动、事故等意外事件。
骨关节炎是指关节组织的退行性变引起的疾病,具有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质疏松是骨骼组织的病理性变化,伴随骨骼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等症状。
二、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例如,在外伤性骨折的治疗中,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
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中医则常用的中药有桑叶、秦艽、红花等,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刺激身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外伤性骨折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促进骨折面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骨折的愈合。
在骨关节炎的治疗中,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骨伤科疾病中,推拿可以通过调节骨骼或关节的位置、姿势,达到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的效果。
同时,推拿还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提高治愈率。
三、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中医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在外伤性骨折的治疗中,中医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骨伤科是指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的科室。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外治
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一、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外用药物、针灸、推拿等方式治疗疾病。
在
骨伤科中,中医外治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骨折的治疗
骨折是骨骼断裂或折断的损伤,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外用药物促
进骨折愈合。
中药可以通过局部涂抹或包扎在骨折部位,通过药物中
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骨折愈合的过程。
2. 关节损伤的治疗
关节损伤是指关节受到外力或疾病影响而发生的损伤,包括扭伤、韧带损伤等。
中医外治法可以应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来缓解疼痛、消肿,促进损伤部位的恢复。
3. 腰肌劳损的治疗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因受到长时间过度使用或不适当的姿势等
原因而发生损伤。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推拿、针灸等方式来舒缓疼痛、恢复腰部功能。
4. 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骨密度丧失,易于发生骨折的疾病。
中医外
治法可以应用草药、按摩等方法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减少骨折的风险。
5. 脊柱疾病的治疗
脊柱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
针灸、推拿等方式来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的功能。
二、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作用机制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草药、推拿、按摩等方式来刺激局部的血液
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加快骨伤愈合的过程。
2. 促进细胞活化和增殖
中医外治法中的草药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直接作
用于细胞,促进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加速骨伤的愈合。
3. 消肿止痛
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和推拿、针灸等手法,来
减轻疼痛和消肿,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4. 调节免疫功能
中医外治法中的草药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骨伤的修复。
5. 平衡内分泌
中医外治法中的一些草药具有平衡内分泌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
内分泌系统来促进骨伤的愈合。
结论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广泛,可以通过促进骨折愈合、缓
解疼痛、消肿等方式来改善病人的症状。
在骨伤科中的作用机制主要
包括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活化和增殖、消肿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等。
中医外治法在骨伤科中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但已经取
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望为骨伤科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