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一、会计电算化概念1.产生:1981年8月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在当时是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相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发展:(1)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是要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日常会计核算业务。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电算化、填制会计凭证电算化、登记会计账簿电算化、成本核算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是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3)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生产决策、销售决策、财务决策等。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人员进行决策的系统,它不是代替人决策,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提供种种科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帮助决策者能够选择到最佳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

(4)网络财务,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

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

它的功能有:实现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支持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兑、网上报关等。

二、会计电算化作用1.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答: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再0世纪50年代起被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用于会计领域。

1954年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引起了会计处理技术的变革。

起初的处理内容仅限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一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而又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它通过模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某些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效率。

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系统地提供经济分析、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手工簿记系统逐渐被电算会计化信息系统而取代.这个时代的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是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并加强了内部管理。

这一时期所开发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为基层和中层管理提供了信息,但各种功能之间还未实现共享.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微型计算机大批涌现,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信息革命逐渐成为新技术革命的标志和核心内容,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微型计算机不仅受到大,中型企业的欢迎,也得到小型企业的青睐。

它促进各部门把小型机,微型机通信线路相互联结,形成计算机网络,提高了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取代了大型计算机。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987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以”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中心议题的第十三届世界会计师大会,成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广泛普及的重要的标志。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在国际上广泛普及。

美国在这一领域步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始终处于国际最高水平.美国的会计软件的应用也非常的普及,有关材料显示,美国由00-400中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市场上流通,会计软件产业已成为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我国的会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缓慢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普及提高阶段和“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知识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知识

3.普及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 快速进入普及和深化阶段,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大发展的十年。 (二)会计信息化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国民经济、社 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概念日益为大众熟悉。 1999年4月,在 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会计信息 化”这一名词。
(三)会计软件的发展
(先)1.专用会计软件:自行开发,缺点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后)2.通用会计软件:从市场上购买,解决了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 发的问题 3.会计软件产业(数量增加、质量提高)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早期主要是专用软件的发展 B.通用会计软件发展阶中已经提出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变 C.会计软件产业发展阶段我国会计软件高速发展、数量增加、质 量提升阶段 D.早期会计软件可以进行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功能 (四)制度建设(2点比较重要) 考题:(单选) 《关于会计软件核算评审问题补充规定》是( D )年颁布 A.1999 B.2011 C.1980 D.1990 (五)人才培训 a.学历教育(大专、本科)1996—建立博士点 b.继续教育(电算化培训班)
(二)会计职能得以更好发挥,从而推进会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发 展 1.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 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2.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 进一步发展
判断:
1.1988年,财政部发布《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 B ) A、正确 B、错误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具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技术支持 平台,就连所起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B ) A、正确 B、错误 3.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会计电算化》考点总结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讲会计电算化简介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时间:2.事件:(1)1981年8月,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2)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3)1989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3.缺点:(1)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2)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3)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4)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5)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4.特点:(1)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2)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3)提高劳动效率和输出速度;(4)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1.时间:20世纪90年代2.特征:(1)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2)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3)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4)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利用;(5)所有原始数据只需要输入一次,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3.事件:(1)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向电算化整合;(2)全面电算化;(3)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4.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初级阶段)、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 事件:(1)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2)内部控制研究刚刚起步;(3)构建ERP系统的指导思想还不清晰;(4)尚未能自觉地围绕内部控制关系理顺其会计信息系统;(5)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我国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算化的发展历程: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阶段3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还可以分为会计数据处理阶段、会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二、简述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科目,会计基础信息设置的内容和编码规则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各种身份进入企业门户后选择“设置菜单中的基础设置找到会计科目,可对会计科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会计基础信息设置,可在系统管理中进行设置,在建账时直接启用系统进行会计基础信息设置或进入企业门户选择设置菜单中的基础设置点击系统启用可设置基础信息。

编码规则:企业会计科目编码规则为422,则科目级次为三级,一级科目编码为4位长。

二三级科目编码为2位长,建完帐后,系统即弹出编码方案窗口或选择基础信息中的分类编码方案。

三、什么是账套,如何建立账套账套是指一个独立完整的数据集合,这个数据集合包括一整套独立的系统编制参数。

用户权限,基本档案,会计信息,帐表查询等,就是一个独立数据库。

进入系统管理账户从admin身份进入,点击系统里面注册点击账套菜里面的新建,即可建立新的账套。

四、论述系统管理与企业门户的关系系统管理是一个编制平台功能1对账套进行统一的管理2对操作员及其功能权限统一管理3记录工作日志,备份账套4对年度帐进行统一管理。

系统管理是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搭建的一个平台,在做帐之前必须在系统管理中设置账套及操作人员的权限才能在企业门户以各种角色进入处理账务,企业门户才是企业真正的做帐的场所,所有的账务处理都在企业门户中进行核算。

五、论述如何进行门户和权限的设置和分配以系统管理的身份进入系统,在权限菜单下选择用户分别设置不同的用户编码或姓名,然后在权限菜单下选择权限为设置好的用户权限相应的权限。

六、用户及角色的管理:用户是指有权限登录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角色是指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类职能的组织,这个角色组织可以是实际的部门,也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进入系统管理,在权限菜单下选择角色,进入角色管理对话框,点击增加,录入01软件操作员代表该角色的编码是01,用户管理操作步骤,在系统管理窗口下选择权限菜单,点击用户进入用户管理,在用户管理窗口中点增加,用户修改和删除的步骤同增加基本相同,但用户一旦已经进入系统进行过操作则不允许删除。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历程1( 国外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国外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起,计算机就在某些会计领域开始代替手工操作。

主要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核算等。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软件工作者设计出各种数据库管理技术,开发了较为先进的会计业务处理软件,形成了以账务处理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共享系统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算化会计出现了普及之势。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系统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计算和资料处理的能力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凭借领先技术和雄厚实力较早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2.我国电算化会计的发展我国电算化会计的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在这一发展阶段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电算化会计只在少数企业完成某一方面的核算业务,如工资计算、固定资产管理等。

2.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9年)这期间,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具备了物质基础。

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

1988年全国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电算化工作,开发项目最多的是工资核算(占58(5,),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占31(4,)和账务处理(占23(8,)。

这一发展阶段宏观上仍缺乏理论指导和统一的规划管理,开发的会计软件通用性弱、实用性差,实施电算化核算的单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配合。

但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已开始了对电算化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3.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至今)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电算化会计宏观管理体系的形成。

会计软件的开发向着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开发和经营会计软件的公司,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1994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1994年6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制度和规章,1997年又发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对我国会计的重大影响、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 严禁未经授权人员上 度的降低, 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
进 行全面 分析, 对我国 希望 会计工 作者 提高电 机操作; 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 禁止与 经营管理, 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 从而 算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帮助。 互联网连接; 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 安装“ 防火 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
原标题: 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收录日期: 1 年 1 2 1 0月2 0 4日

安全的最好保障。
( ) 硬件更新换代慢 , 三 软、 应积极开发与 和自动化, 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
会计电算化发展相匹配的软、 硬件系统。软件 的本质变革, 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对策; 影响; 安全
中图分类号:2 文献标识码: F3 A 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 , 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 形成复合 型人才 。 据等。 实践证明, 严格、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 ( 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及使用方式和 三) 方法。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的代码化、 程序化
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 存储工具。 因电算化软件所要处理的是大量重 统功能与责任考核功能的子系统, 为顺利进行
(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措施 要的数据和信息, 二) 对软件所要支持的数据库的 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 相对落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 容量、 安全性和速度等方面的性能有很高的要 证。利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 计算程序等建 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 高度依赖电脑, 且受 求, 而大型数据库具有安全、 数据存储量大、 查 立起一整套能为企业提供预测、 决策、 计划等 电脑病毒入侵、 人为操作失误、 机器故障、 非法 询方便等特点, 能适应各种管理的要求。 功能相适应的模型, 为企业的相关部门和高级 的数据资料, 通过加工、 整理开发具有激励作 (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 用的责任考核系统, 一) 也是企业电算化的一个重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1
出现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会计电算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在会计领提供了高效、精确、可靠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分步式电算化系统的出现
分步式电算化系统结合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可以在不同的部 门和地点共享和管理。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会计信息化 系统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化更加方便和灵活,个人计算 机被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
联网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联网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多地点、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 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传 统会计方法,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处理财务数据和进行会计工 作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传统会计依赖手工记录和计算,容易出错且速度较慢;而会计电算化利用计算机和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减少 错误并提高效率。
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挑战
优点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增加会计信息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挑战
需投资高昂的ICT基础设施,风险与安全问题需 要严密管理,员工需要掌握相关技能。
早期的会计电算化技术
早期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会计机、电子会计机和小型计算机等, 这些技术为会计工作的自动化提供了基础。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随着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诸如记账”算账"报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越来越多地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

它的使用,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所核算的经济比重的上升,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质量也影响到整个会计行业的信息质量.因此,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规范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为今后的企业全面信息化做好准,这是本文的写作目的。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一词是1981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来的.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1997年编《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一书的定义:是指由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由会计人员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操作会计数据,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来完成会计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的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计软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由蔡传勋和王孝忠编著的《会计电算化》一书中定义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可见会计电算化要有计算机代替记账、算账与报账,并能对信息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服务。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资源与经济恬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考核和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各项活动都体现为对数据和信息的某种作用,彼此构成一个有秩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的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计数据处理一直由“算盘为代表的手工工具来辅助,这种手工处理方式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业务处理速度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会计的方法也日益丰富。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经营的发展,社会各方对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不仅在需求数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从客观上产生了改革会计手工处理形式的需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能够部分替代人脑工作的现代数据处理设备迅速发展起来。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实现了20世纪一项划时代的变化。

此后,计算机在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医学、教育、经挤等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所具有的能自动、高速进行大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使其成为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薪金的举动,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电算化会计也应运而生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可操作性不断增强,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问世,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数据处理有优越性。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呈现的同时,专业会计软件不断翻新,电算化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成熟,电算化会计系统逐渐成形。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

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

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1. 传统手工会计阶段
在信息技术尚未发展的时期,会计工作主要是手工完成的,这个阶段的会计工作量大、效率低、耗时长。

2. 电算化会计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开始采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个阶段的会计工作初步实现了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3. 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软件主要解决的是会计核算问题,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应运而生,这个阶段的软件开始注重管理功能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5. 决策型会计软件阶段
随着会计核算软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企业需要更好地进行决策支持,决策型会计软件应运而生,这个阶段的软件开始注重决策支持功能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支持水平。

6. 电子商务会计阶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开始兴起,这个阶段的会计工
作需要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实现了在线交易、在线结算等功能。

7. 智能型会计软件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会计软件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软件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会计处理。

8. 云计算会计阶段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会计软件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软件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使用会计软件,无需安装和维护。

9. 大数据会计阶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会计软件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软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可以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的方法和工具,它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来描述。

第一阶段:会计机械化
会计机械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前身,它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一
种使用机械设备辅助进行会计工作的方法。

这一阶段主要使用的机械设备包括会计机、打印机、打孔机等,可以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账目记录、报表生成等工作。

第二阶段:会计电子化
会计电子化是指会计工作开始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储存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会计人员开始使用电子设备如电子计算器、电子表格软件等,进行数据计算、账目记录等工作。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子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的会计工作仍然是手工进行,只是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完成部分工作。

第三阶段: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工作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设备完成所有的数据处理、账目记录和报表生成等工作。

计算机软件如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软件等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阶段: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共享、协同处理以及智能化管理的阶段。

会计信息化将
会计工作与其他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决策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的结晶,为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实现会计核算和信息管理的方式。

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会计信息处理的主要方式。

一下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机械化辅助期(1960年代-1970年代)此阶段主要是机械辅助的会计工作,如使用会计计算器和会计机械式记账机。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简化会计工作的操作,但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

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期(1980年代-1990年代)进入计算机技术应用期,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让会计电算化得以快速发展。

会计系统开始由主机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构成,主机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终端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第三阶段:网络化办公期(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进入网络化办公期。

会计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点的人员可以实时共享数据和协同工作。

第四阶段:云计算时代(2010年至今)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得会计电算化进一步提升。

云计算能够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得会计信息处理更加高效和安全。

不仅如此,云计算还为会计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功能选择。

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应用,如ERP系统、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更加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技术投入和人员培训等。

因此,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解决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机械辅助、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办公和云计算时代四个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将会继续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更多创新和效能。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变革和发展: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摘要:在新时代下,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开始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信息化正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的发展方向, 是会计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变革发展会计信息化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应用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

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

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

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

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

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

财务软件只局限于财务部门使用,其他部门如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看财务报告、财务报表,还需要财务软件打印出来。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1、1998年以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 段。 这阶段,会计电算化走出了就会计而会计,就财务而 财务。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财务也从财务的 供应商,进入了全面企业管理的供应商。 2、发展了10年,在另外一个程度上,应该深化的会计 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3、融到了整个企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也就更 大。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用友软件公司1988年成立 4、财务软件开始正式走向市场化,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国家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正式推向市场; 5、政府也在这个时候介入管理,从此,我国会 计电算化工作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6、1994年开始,政府开始做培训—会计电算化 培训工作(至今),贡献极大;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79-1988年,自主研发阶段 2、第二阶段:1989-1998年 ,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3、第三阶段:1999-2008年 ,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4、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第三阶段:1999-2008年
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会计电算化融合的十年
单一的财务核算软件——管理信息化
2008年会计算化电信息化会议的召开; 我们会计电算化走向了第四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2009——
标准化和国际化 1、我们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跟国际的标准 一起,推进我们的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发展。 2、因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会计电 算化的国际化。 3、从财务部门应用、企业管理应用,现在走向 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二阶段:1989-1998年
商品化财务软件大发展的阶段 ,也是政府在这 个管理规范、走向规范管理的阶段。 1、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颁发了《会计核算 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 发展缓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时我国经济改革刚刚起 步,尽管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管理现代化的呼声日 渐高涨,部分企业已开始会计电算化的试验工作,但相当多单位 的领导还没有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更没有向管理要效益的 观念,可以说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另一 方面,当时我国计算机设备十分缺乏,性能相对较低,价格又十 分昂贵,汉化的工具软件很不齐全,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才 更是寥寥无几,缺乏会计电算化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会计电算化
(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 使用UNIAC-1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 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 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 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 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 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 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算化的发展却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初步走向正规。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1)计算机性能价格比呈几何级数上升。以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计算机网
络理论为代表的软件科学的发展,使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系统设计水平大为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切都为开发高质量的会计 电算化系统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物质和人才条件。 • (2)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 《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1990年7月又颁发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 审的补充规定》,这两个文件的颁发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们对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高会计核算软件开发质量,形成和完善我 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3)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相继出现了一批专业的会计软件公司。通用会计软件 的研制得到发展,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市场初步形成,这一切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 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会计业务处理和信息管理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高效化的一种管理方式。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阶段。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
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取代了手工会计的繁琐操作。

主要采用的是批处理技术,即将一批相关数据集中处理,再生成会计报表。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主要解决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计电算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单机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计工作主要通过单台计算机完成。

会计人员通过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生成报表。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上有了明显提升。

进入21世纪,会计电算化进入了网络化阶段。

随着计算机网
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会计信息实现了网络化共享。

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信息对接和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会计信息,提高了数据的整合和比对能力。

目前,会计电算化正处于智能化的阶段。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软件和系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决策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分析会计数据、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决策支持。

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数
据处理方式,更加注重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然而,会计电算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系统稳定性和用户培训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计算机技术引入、单机应用、网络化和智能化等阶段。

这一发展历程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会计电算化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