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文言文常用实词“从”意义(例子涵盖部编版高中必修、选修书中所有文言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高频实词有很多,以下是其中20个较为常见的实词及其解释:1.引:拉,伸。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赵使者蔺相如。

”2.操:持,拿。

如《鸿门宴》:“大王来何操?”3.振:通“震”,震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列观上,乃得以璧归赵,于是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4.举:发动。

如《阿房宫赋》:“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5.屈:使屈服。

如《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6.走:逃跑。

如《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7.顾:回头看。

如《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8.止:使停止。

如《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归:返回。

如《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暮且来而而攻之,函谷关以为固,无诸侯之患矣。

’”10.亡:失去。

如《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

12.字:女子许嫁。

少年求学工擅文。

13.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14.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15.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16.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7.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8.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

19.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文言文常用的实词义项及例句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②果实:用实者成实时采(梦)③实际: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今以实校之(赤)。

营①经营:常数月营聚(训)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②谋求:百计营谋不能脱(促)望①远看:吾令人望其气(鸿)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梦)②名望:卿为清望官(训)先达德隆望尊(送)③盼望:日夜望将军至(鸿)④月光满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节①节操: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守节情不移(孔)②时节、季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好雨知时节(《春夜喜雨》)③节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训)盗①强盗:忍能对面为盗贼(茅)②偷窃:居乡必盗(训)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见①看见: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梅)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②会见:未得与项羽相见(鸿)③表被动:臣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廉)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②推荐,介绍:胡不见我于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见其二子焉(论语)先①在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恐为操所先(赤)②祖先:思厥先祖父(六)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毛)③一般:称已死的长辈或国君:先君子尝言(左)先帝创业未半(《出师表》)列①分、割:列缺霹雳(梦游)②位次,行列:陈力就列(论语)不欲与廉颇争列(廉)③一般:大王见臣列观(廉)止①停止、留住:止子路宿(论语)不能者止(论语)②阻止,禁止:臣舍人蔺相如止臣(廉)固①坚固(指地形险要或城郭坚固):据函之固(过)兵劲城固(《荀子王制》)②乃辞谢,固请(廉)③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后①国君:夏后皋之墓也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②王后:西后阻挠之士(谭)③与“前”相对:后岁余(促)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芙)寡①少: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财寡也(五)②国君自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孟)③丧夫妇女或老而无夫: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传》)④独居妇人:寡妇起彷徨(孔)问询问:君子之学必好问(问)执经叩问(送)勤辛劳:勤而无所()四体不勤(论语)废废弃,停止: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欲①欲望:鱼,我所欲也(孟)秦之所大欲(六)②想要:余方心动欲还(石)而欲投吴巨(苏)舍①房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②住宿,居住:舍相如广成传舍(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舍放弃,舍弃:舍问其奚决焉(问)舍鞍马(赤)甚厉害,严重:王之好乐甚(孟)又弗如远甚(邹)。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课文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廉)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面①脸: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②当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蔽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②蒙蔽:王之蔽·甚矣(邹)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 宿将·(信)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肴)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庭①院子:垣墙周庭·(项)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入朝·(过)私①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语①言语,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②告诉:而语·女曰(记)不可不语·(鸿)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②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曰①说:乃谓秦王曰·(廉)遽契其舟曰·(察)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师)曰·颜佩韦、杨念如……(五人)可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文①文字:其文·漫灭(游)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②文章:其文·约(屈)进①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②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③出来做官:进·亦け本 镉啵ǔ啵?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圣①最崇高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师)有天下七十一圣(察)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谭)愚①愚昧、愚蠢:愚益愚·(师)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足①脚:非利足·也(劝)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其中有足乐者(送)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攻①进攻:转而攻·秦(过)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经①经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执经·叩问(送)②经络:技经·肯綮之未尝(庖)③经过: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察)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劝①勉励、鼓励: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②劝说或劝·以少休(左)学学习:学·不可以已(劝)非学·无以致疑(问)中①内、里:其中·有足乐者(送)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曹操遗权书(赤)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汉书艺文志》)④书籍:积书满架(项)无从致书以观(送)请、①请求:(秦王)固请(廉)②谦辞:臣请完壁归赵(廉)对、①回答:对曰“臣尝有罪……(廉)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短歌行》)幸、①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②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③宠信:君幸于赵王许、①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②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负、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廉》负势竟上(与)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肉祖负荆(廉)王负剑(荆)⑥败胜负之数(六)立、①即刻、马上:赵立奉壁来(廉)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②站立:故久立与其客语(信)提刀而立(庖)③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立土动即百尺(梦)交、①交情:为刎颈之交(廉)②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交游士林(赤)③相交、交互:叶叶相交通(孔)疏条交映(与)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引导: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引、拽:或欲引相如去(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后退:相如引车避匿(廉)引次江北(赤)恐、①恐怕:秦王恐其破璧(廉)恐不任我意(孔)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毕礼而归之(廉)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旦日飨士卒(鸿)率罢敝之卒(过)②死:鲁肃闻刘表卒(赤)③终于:卒相与欢(廉)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④通“猝”:成仓卒莫知所救(促)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予本非文人画士(病)③有才能的人:尊贤而重士(过)以致天下之士(过)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旦日飨士卒(鸿)将、①将领:廉颇为赵将(廉)晋鄙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献诸抚军(促)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兔走触株(五)可烧而走也(赤)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世异则事异(五)足以立事(赤)不择事而问焉(问)②从事,奉事: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尊敬:秦则无礼()礼天下之奇才(六)计计策、谋划: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计未定(廉)莫知计所出(指)难、①困难:难去今之县令者(五)吾见其难为(庖)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②灾难(nàn):今操芟夷大难(赤)③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愿、①乐意:臣愿奉璧往使(廉)②希望:愿结友(廉)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赤)案、①几案: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取案上器击伤夫人(记)②察看:召有司案图(通“按”)(廉)方、①周围:今齐地方千里(邹)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张)修、①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庞然修伟(促)巨身修尾(促)②学习,效法:不期修古(五)③修建:室坏不修(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整治:修守战之具(过)朝早晨:朝服衣冠(邹)春江花朝秋月夜(琵)朝、①朝廷:动以朝廷为辞(赤)②上朝:相如每朝时(廉)③朝见:皆朝于齐(邹)弱国入朝(过)私、①私下:私握臣手(廉)从道旁私语(柳)②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与“公”相对:公私之积犹可哀痛(论)蔽、①遮盖:横柯上蔽(与)苫蔽成丘(狠)②蒙蔽:王之蔽甚矣(邹)面、①脸: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②当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庭、①院子:垣墙周庭(项)②通“廷”:拜送书于庭(廉)语、①言语,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从道旁私语(柳)②告诉:而语女曰(记)不可不语(鸿)名、①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②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曰、①说:乃谓秦王曰(廉)遽契其舟曰(察)②叫作,称作:曰师曰弟子云者(师)曰颜佩韦、杨念如……(五人)文、①文字:其文漫灭(游)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②文章:其文约(屈)进、①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②进献:群臣进谏//相如前进缶(廉)③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奇奇异,罕见:其见愈奇(游)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奇单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好、①美好:好鸟相鸣(与)②喜好(hào):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出、①与“入”相对:己而相如出(廉)有怠而欲出者(游)②产生、发生:莫知计所出(指)③出现、显露: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极尽: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观、①看,观赏: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②观察: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古人之观于天地(游)③宫廷建筑:大王见臣列观④景象:非常之观(游)岳阳楼之大观求、①寻求、需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②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险、①地势不平坦:险以远,则至者少(游)②险要,险阻: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也(赤)云、①说:昔人云将以有也(指)云有第五郎(孔)②语气词: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为诗云尔(孔)③如此,这样:曰师曰弟子云者(师)④云(云):天下云集响应(过)云霏霏其承宇(涉)鼓、①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②振动:微风鼓浪(石)③鼓(乐器):瞽奏鼓(《书胤征》)④弹奏:赵王鼓瑟(廉)今王鼓乐于此(孟)⑤古代夜间计时: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是、①正确(与“非”相对):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②这(虚词):是以见放(屈)当是时(鸿)所在皆是也遗、①丢失:得遗金一饼(《乐羊子妻》)②遗漏、忽略:小学而大遗(师)③留下:始访其遗踪(石)④遗(wèi)送、给:先以书遗操(赤)留待作遗施(孔)得、①得到,秦城恐不可得(廉)可以得富贵也(谭)②收获:往往有得(游)谓、①对……说:因笑谓迈日(石)谓秦王曰(廉)②叫做,称为:可谓死君乎()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梦)③认为: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指)至、①到达、到:左右引相如至(廉)亦不能至也(游)察、①细看:徐而察之(石)②考察:子是之不察(《卖柑者言》)乐、①高兴、快乐:王与百姓同乐(孟)以中有足乐者(送)乐(yuè):今王鼓乐于此(孟)异、①和“同”相对:成述其异(促)迨诸夫异爨(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芙)②奇怪:成述其异(促)生、①生长:蓬生麻中(劝学)竹之始生(《文与可画谷偃竹记》)②与“死”相对,生存:生亦我所欲也(孟)③与“熟”相对:则与一生彘肩(鸿)④读书人:东阳马生君则(送)庑下一生伏案卧(左)可、①适合: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②约计:高可二黍许(《核舟记》)备、①完备:前人之述备矣(岳)请备述之(芙)②防备、准备: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豫备走舸(赤)秋、①秋天:秋天墨墨向昏黑(茅)枫叶荻花秋瑟瑟(琵)②年,时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穰岁之秋(五)能、①才能:细疏其能(促)②擅长:非能水也(劝)兼同时进行或具有:操军兼以饥疫(赤)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去、①离开: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沛公已去(鸿)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赤)相去四十里(赤)③去掉: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去死肌(《捕蛇者说》)师、①军队:九国之师(过)劳师以袭远②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③学习:不耻相师(师)传、①传记: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②注释经义的文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③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廉)传、①传送、传递:传之美人(廉)②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③流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道、①道路:有碑仆道(游)从径道亡(廉)②道理,规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臣之所好者,道也(庖)③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④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⑤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受、①接受:项王则受璧(鸿)②遭受: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③授予,给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左上》)惑、①迷惑:内惑于郑袖(屈)不亦惑乎(察)②疑惑:惑之不解(师)贱、①物价低:食贱则农贫(《商君书外内》)②卑贱,地位低:其辱人贱行(五)贫贱有此女(孔)③谦词:贱妾留空房(孔)圣、①最崇高的:圣人之所以为圣(师)有天下七十一圣(察)②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君愚、①愚昧、愚蠢:愚益愚(师)②谦词(自称):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足、①脚:非利足也(劝)②足够,充足: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其中有足乐者(送)③值得,够得上:竖子不足与谋(鸿)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攻、①进攻:转而攻秦(过)②学习:研究:术业有专攻(师)经、①经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执经叩问(送)②经络:技经肯綮之未尝(庖)③经过: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察)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劝、①勉励、鼓励: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②劝说或劝以少休(左)学学习:学不可以已(劝)非学无以致疑(问)中、①内、里:其中有足乐者(送)座中泣下谁最多。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二)、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古人行文,往往采用一些字数同、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其中有些是修辞上所说的排比、对偶,对这类句子,就可利用上下句与之对应的词的意义来帮助判断。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1年卷第11题的d项(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亡”与“北”对应——败逃者。又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与“箭”相对,可判断它是名词,意义是“奔马”。又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失”与“纵”相对,“奉”与“敌”相对,敌是敌人,为名词,那么“奉”也是名词,据此可推断“奉”为“机会”之意。
见①显露:图穷而匕首见·(荆)
②果实:用实者成实时采(梦)
③实际: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
今以实校之(赤)。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另: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意。3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
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赢”也与上句“余”处在相同的位置,也是“ 多” 意思。)Leabharlann (三)、利用语法结构辨别
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对实词所在的词组作结构分析,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该词的词性、活用及意义。

001文言文常用实词“一”意义(例子涵盖部编版高中必修、选修书中所有文言文)

001文言文常用实词“一”意义(例子涵盖部编版高中必修、选修书中所有文言文)
《赤壁赋》
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
极天云一线异色
《登泰山记》
以吾一日长乎尔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而不足以举一羽
《齐桓晋文之事》
然则一羽之不举
《齐桓晋文之事》
齐集有其一
《齐桓晋文之事》
以一服八
《齐桓晋文之事》
更无一点风色
《过洞庭》
着我扁舟一叶
《过洞庭》
未成一篑
《论语》
虽覆一篑
《论语》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语》
三十辐共一轂
《老子》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五石之瓠》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
与君歌一曲
《将进酒》
每一令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屈原列传》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屈原列传》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列传》
顷之,持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一觞一咏
《兰亭集序》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悟言一室之内
《兰亭集序》
犹望一稔
《归去来兮辞》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2.表序数,第一,第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一样,相同
能不龟手一也
《五石之瓠》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
《过秦论》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项脊轩志》
9.乃,竟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20)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20)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 (11--20)
课前任务安排
• 1、必修一----五文2、文言常见实词120个:每次至少落 实10个,向20个努力。 • 3、文言虚词18个,每次落实2—3个。 课堂默写其意义与用法。 • 4、文言句式:每次落实两种。
【除】十四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朱子家训》)(朱用纯)注: “家训”共506字,另有名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 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②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赤壁之战》)//举先王之 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清除,去掉)(《答司马谏议书》) 注:举,发扬,恢复。译文: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 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 ③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理)(《五人墓碑记》)(张溥 pǔ) ④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授官)(《〈指南录〉 后序》)译文: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注:都督,统一指挥。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 换旧符。((光阴)流逝;过去)(王安石《元日》)注:屠苏: 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即喝了屠苏酒,暖 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曈曈:形容太阳刚升起时明亮的样 子。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 ⑧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史记· 伯夷列传》) 译文: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 • ⑨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赤壁 之战》) • ⑩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南 海旅次》)(曹松) • ⑾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通“导”,引 导)(《论语》)译文:用法律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 罚规章来整顿人民,这样,他们可以苟免刑罚而没有廉 耻之心。 • ⑿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马说》) • ⒀道员//道台。(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名,唐分全国为十 五道,隶属于中央;清末和民国初分一省为数道) • ⒁不如小决,使道。(疏导)(《左传· 襄三十一年》) 注:决,决口。

文言实词字的意思和例句

文言实词字的意思和例句

文言实词字的意思和例句文言实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有具体实际意义的词语。

它们通常可以用现代汉语词汇来翻译,而且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意思和例句。

一、人物类实词:1. 君子(jūnzǐ):指有道德修养、有高尚品质的人。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论语》)2. 儿童(értóng):指年幼的孩子。

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令人唯有童子无疵。

”(《庄子》)二、动物类实词:1. 马(mǎ):指马匹,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例句:“马之千里不同食,人之千里不同俗。

”(《战国策》)2. 狗(gǒu):指狗犬,是古代人类的朋友和守护者。

例句:“狗为百兽之君,马为百兽之驹。

”(《庄子》)三、植物类实词:1. 花(huā):指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

例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如梦令》)2. 树(shù):指大型植物,具有较长的寿命和较大的体积。

例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四、物品类实词:1. 书(shū):指古代的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传播文化的工具。

例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 刀(dāo):指具有锋利切割功能的工具。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论语》)五、地名类实词:1. 长江(Cháng Jiāng):又称扬子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例句:“长江天险,吞吐人间。

”(郭沫若《长江之歌》)2. 洛阳(Luòyáng):古代著名的城市,位于今河南省。

例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之涣《登鹳雀楼》)六、时间类实词:1. 时(shí):指时间的单位,古代一时较为短暂。

例句:“时不我待。

”(《左传》)2. 晨(chén):指早晨的时间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
从至雍棫阳宫
《苏武传》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苏武传》
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
《燕歌行并序》
从人四五百
《孔雀东南飞并序》
雄飞雌从绕林间
《蜀道难》
使跟从,带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听从,顺从
公从之
《烛之武退秦师》
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
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
会不相从许
《孔雀东南飞并序》
四画:从
意义
例句
出处
自,由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从郦山下
《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
《鸿门宴》
从我始矣
《苏武传》
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跟从,跟随
惑而不从师
《师说》
吾从而师之
《师说》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
故民之从之也轻
《齐桓晋文之事》
张良是时从沛公
《鸿门宴》
樊哙从良坐
然后从而刑之
《齐桓晋文之事》
从事,官职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五代史伶官传序》
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向来
死节从来岂顾勋
《燕歌行并序》
同“纵”,合纵
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合从缔交
《过秦论》
约从离衡
《过秦论》
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屈原列传》
追寻,追求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国论》
从事,参加,处理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民之从事
《老子》四章
尝从人事
《归去来兮辞并序》
堂房亲属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任凭,听凭
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项脊轩志》

从余问古事
《项脊轩志》
与“而”连用,表示结果或下一步形动,接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