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乡风俗在实际生活中的传承与发扬”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来描述家乡的风俗。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家乡风俗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家乡的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3.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运用记叙文写作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素养。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家乡的风俗,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家乡风俗的资料,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指导学生运用记叙文的形式,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注意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质量。具体内容包括:
【新】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8.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方
9. 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 ,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越发卖力了。
例如: 直到扛起龙灯的灯板,我才反应过来,我已成了迎龙灯队伍中的一员。前 方的龙头在人群的簇拥下出发了,龙身也跟着动了起来。一开始,我走得 像乌龟一样慢,觉得吃力,但走着走着,人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我扛得也 越发卖力了。 (四)、牛刀小试,学生习作 1. 出示习作要求与提示。 (1)要根据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内容主次,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2)介绍一种风俗时,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3)写自己参加的风俗活动时,要重点描写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 (4)写风俗习惯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生独立习作 ,教师巡视。
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 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介绍家乡风俗的时候, 如果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一定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合“交流平台”,学习“抓住重点” 自读“交流平台”,学习写法。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 》,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这 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写? 全班交流,学习“详略安排”。 预设1:能表现北京独特风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 预设2: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预设3: 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习得写法: 每一种风俗,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要根据自己想要重 点表达的意思,确定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三、说教学目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家乡春节的有关风俗习惯,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春节风俗的对比,了解家乡春节的独特民风民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共同回忆交流。
接着观赏春节晚会有关表演视频,加强回忆的同时也再一次感受春节热闹欢快的气氛,为本次习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交流写作方法,首先回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课的写作方法,独立思考详略如何得当,并可简单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同桌交流准备详写部分的内容。
[不足之处]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节日气氛包围。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这节课上完,不足之处还是不少的。
例如在幻灯片的切换上,耽误了时间。
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帮助,有些汇报内容量太大,学生不知如何取舍。
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此次是对这一习作的延续和发展。
经过前几次的习作训练,学生能搜集资料,也能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而抓住风俗特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将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和本次习作要求,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家乡最特别的风俗,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晰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做到详略得当。
2.抓住重点介绍的部分,结合搜集的资料,把“怎么过”写具体。
3.愿意将家乡的风俗与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课堂作业纸。
学生:搜集整理家乡风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语境,触发习作思维。
(一)聊聊作品中的风俗。
(课件呈现各地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随着作者,穿越古今,了解了各地的风俗,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谈谈家乡特别的风俗。
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它有什么特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预设一:在我的家乡,结婚时的风俗很有意思。
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哭得越厉害,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
预设二:我觉得过春节的风俗很特别。
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扫房间,这样财就会溜走。
那一天要开开心心的,这样才能一年都顺顺利利。
预设三:我是苗族人,我的家乡人非常重情谊。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重点】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教学难点】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哪些风俗习惯呢?我们来看看图片上又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节日习俗呢?《北京的春节》中的腊八粥《古诗三首》中的寒食节传蜡烛、中秋赏月小结: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所了解的家乡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家乡风俗晒一晒1.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小结:我们选择的风俗要极具家乡代表性的,最好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
2.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请快速阅读,说说你的发现。
(1)两种方式:一种是介绍一种风俗,类似写说明文;一种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那就是写事的记叙文呢小结:是的,知道写什么这是审题第一步,那么怎么写呢?(2)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要思考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方面介绍,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重点介绍什么,还可以适当写写自己的实际体验;如果是第二种,写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经历,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还要穿插风俗的来历和特点。
小结:看来啊,同学们要介绍好家乡的风俗可不容易,首先要想好你选择哪种方式介绍这种风俗,选择的方式不同,介绍的重点也不同。
(3)同学们,你们选好了吗?我们手中有这么多的资料,都该怎么用呢?其实在我们的单元导语中就告诉了我们答案,习作时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才能吸引人。
(板书: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三、习作引路,巧列提纲1.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一文就是我们第一类作文要着重学习的,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腊八节........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这样的好处就是详略得当,突出重点;(板书:详略得当)即便是重点写腊八、正月初一,老舍先生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重点】1.学会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学会适当写写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安排】1.导入。
用学生熟悉的春节风俗画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选材。
通过风俗习惯图片,引发学生选材,挖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习惯的特点以及仪式,或经历的风俗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3.写特点。
学会抓住“家乡的风俗”的特点或仪式等进行描写的写法,可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刻画风俗习惯或活动情景,也可以通过写风俗活动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格伦大语文作文课堂。
这节课我们的习作题目是“家乡的风俗”。
同学们一定听过不少有关家乡风俗的神话传说或生活故事,也一定经历过或看见过许多有关风俗生活的活动或仪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写有关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风俗”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
1.同学们先来看四张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些风俗习惯有关吗?想,在心里描述一下。
与同学交流。
好了,我们先来挖掘我们家乡的风俗特点或仪式。
二、抓特点(不同的风俗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抓住这一点突出介绍)刚才,大家都看了有关春节拜年、包饺子、放爆竹、贴对联的风俗图片,那么,想一想,试一试,能不能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其中一个风俗呢?好了。
大家对春节风俗都了解的很清楚,而且介绍的也很详细恰当。
那么,大家有哪些春节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妨说一说:三、抓场景活动场景是凸显家乡风俗习惯的重要方法,你是否参观或参加过一些风俗活动呢?将你所见所闻写下来,注重活动的场景描写。
这段文字,小作者就写一个“贴福字”的场景,将“福”字倒贴,并且设置了一个与妈妈对话的场景,内容充实而有趣味。
好,大家对春节的习俗都了解的很清楚,也都说了自己的经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形象的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生动的展现出来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形象地描述家乡的风俗。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思路点拨二:再看写参加风俗活动亲身经历的,想写这个内容的同学,重点要写清楚活动的过程,要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因为写亲身经历,是写一个活动过程,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写清自己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重点则是写经历。这个可以学习《腊八粥》的写法。
3.和同学一起回忆一下你参加过的印象深刻的那次风俗活动吧。
统编版语文六下《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的风俗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回忆所学的课文。
交流家乡习俗。
选择一个节日,和同桌说一说:你和你的家人通常又会做些什么事呢?
默读书本提示,圈画重点。
交流方法,互动中明确方法。
和同学一起回忆参加过的印象深刻的那次风俗活动。
学生列提纲。
欣赏例文。
交流启发。
修改提纲。
为了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所延伸,特安排了本次写作训练。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有限,对于风俗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课前先安排学生通过文字资料、图片资源等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本地的风俗,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尽可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
(板书:多样性→)【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
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
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
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
(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风俗特点:分析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3. 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4. 家乡的风俗活动: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分析家乡的风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4. 讲述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5. 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家乡风俗融入到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学生习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8.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3. 正文:- 家乡的风俗简介- 家乡的风俗特点- 家乡的风俗故事- 家乡的风俗活动- 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同步作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家乡的习俗 教案
【同步作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习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习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特色美食等。
2. 写作方法: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在作文中的应用。
3. 作文修改:如何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学会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特色美食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示例:展示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5. 修改: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乡习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习俗2. 板书内容:- 传统节日- 习俗活动- 特色美食- 写作手法:对比、描写、议论- 作文修改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习俗的作文,要求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
2. 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更加精彩。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需要调整?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5.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习俗,学会运用对比、描写、议论等手法进行作文创作,并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家乡的中秋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1.各种月饼活动过程1.了解中秋(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2)介绍广东中秋节的习俗(3)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请说说你家乡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4)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过中秋节的习俗吗?2.月饼品尝会(1)师:看看月饼都有哪些形状,为什么都是这种形状呢?(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2)了解月饼的品种(3)分享月饼。
活动延伸1.欣赏民间故事《嫦娥奔月》2.制作月饼资料: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除了吃月饼啊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2篇】课题家乡的风俗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2.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教师札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材料:笔、纸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家乡特色风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目标:介绍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表达家乡情感的愿望。
3.活动一:学生自我介绍家乡的一两个特色风俗。
4.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家乡风俗的意义,并汇总形成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
2.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3.活动一: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自由作文。
4.活动二: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1.复习:再次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了解。
3.活动一:小组合作,准备呈现家乡风俗的PPT,每组介绍一种风俗并展示具体场景。
4.活动二:全班讨论,分享家乡风俗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五、延伸阅读1.《家乡风俗的魅力》,刘瑞康,少儿图书出版社,2008年。
2.《风俗文化探索》,李宁,中华书局,2015年。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写出民风民俗的特点。
2.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民风民俗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节日。
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呢?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探讨后,教师归纳总结: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设计意图:习作与生活相联系,说说知道的节日就是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消除习作的畏惧感,以迅速进入一个自由表达、自由发挥的情境中。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读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课件出示)这次习作内容可以写什么?①介绍一种风俗;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①介绍一种风俗。
想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也可以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②写一写你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审题,明确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本次习作。
三、写作指导。
1.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部编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确定写作的主题,选择或拟定恰当的题目。
2.围绕主题收集相关材料,记叙活动经历要突出中心,详略得当。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并且思考对风俗活动的感受。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作,并在全班评选出优秀范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作,分享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积极看法,了解更多的风俗习惯。
重点: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难点:在写作时,要突出重点,能写出自己家乡风俗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了大江南北,领略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今天将来调查整理你所了解到的更多的民风民俗。
二、文题展示“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习惯,或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整理成一篇习作。
三、写作指导1.审题立意。
这次习作安排的是写一写家乡的民风民俗。
具体要求为:(1)民俗特点要突出,内容要丰富具体。
(2)将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结合起来。
(3)语言要通顺,用词要准确,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素材选择。
习作要求写民风民俗,那么可以写的就有很多。
比如,可以写节日习俗,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春节等;也可以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苗族服饰、藏族服饰等)、饮食(火锅、手抓羊肉等)、民居(竹楼、窑洞等)、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蜀绣、皮影、木雕、剪纸等)。
以上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3.谋篇布局。
写作时,要抓住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介绍,介绍要具体生动,形象鲜明,让人产生如在眼前或如临其境之感。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一单元习作: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写作纸张、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场景,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让学生对家乡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包括描绘风俗场景、表达情感等。
4. 写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风俗,进行写作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风俗2. 板书内容:风俗习惯、写作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家乡风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
2、感受春节亲人团聚的幸福,感受家庭和谐,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
二、教学重点: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有关春节的习俗。
有关春节传说的视频、,各种与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春节的风俗和文字资料。
了解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五、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谈一谈春节是怎么过的,都做了些什么。
交流收集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2、导入。
过年时的热闹和快乐,过年时的亲人相聚,过年时的竹声声……让我们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年,再一次感受浓浓的节日文化。
(课件出示过年的红火场面)板书:春节二、畅谈春节,感受气氛1、通过回忆春节时的恢情景及课前查阅、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春节的了解。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场景、、视频等)(1)春节简介(见补充材料)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2)过年的由来与传说。
(见补充材料)熬年守岁(观看动画年的故事)(3)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掸扬尘、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倒贴福字、点蜡烛、点香火、置天地桌、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等。
(4)你了解的当地过年的食俗有哪些?吃年夜饭、吃年糕、包饺子、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生菜、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帖等。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家乡的风俗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家乡风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风俗的魅力或特点。
- 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科技,传承家乡风俗。
- 融入国际交流:展示家乡风俗,增进国际了解。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对家乡风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家乡风俗的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家乡风俗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风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4. 家乡风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家乡风俗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家乡风俗解决实际问题。
5. 家乡风俗的未来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改进方向: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风俗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对家乡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风俗习惯,从而深入理解家乡文化。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他们完成高质量的作文。
(3)如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真正达到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家乡的风俗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民俗特点的。
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选择的内容可以是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我国一些民风民俗的特点,而且对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1.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课堂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知道家乡的独特风俗与地域性有关。
通过对比、背古诗、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2.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表达技巧,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查研究、学会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重点
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知道不同地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体验故土乡情。
难点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学生:收集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家乡风俗的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回顾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
重点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难点
回顾本单元课文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诗词《竹枝词》)同学们,你们读过陈勉襄的《竹枝词》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体现了吃月饼、赏月、吃芋头、嘬田螺的习俗。
(逐一出示相关内容)
3.(多媒体出示诗词《元日》)我们再来阅读一首王安石写的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又是什么节日的景象吗?(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
)
4.中秋节、春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刚才我们诵读的两首诗中就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风俗。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那什么是风俗呢?(生谈自己对风俗的理解)
5.教师归纳小结: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二、展示图片,了解风俗
1.同学们,我们有些风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节日的风俗图片。
(多媒体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图片)
2.学生边看图边说、边补充。
3.刚才所看到的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节日方面的风俗图片,但是有些风俗具有各地的特点,如有的地方春节时吃黄豆芽(如意菜)、端午节吃咸鸭蛋等。
你的家乡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
4.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风俗及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
三、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如果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
者是你参加的风俗活动的经历,你最想介绍哪种?
2.引导学生回忆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和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确定写作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1)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先介绍了老北京春节开始的时间和人们为过春节做的准备。
紧接着,通过介绍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次春节的高潮,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把藏戏的特点先写了出来,接着写藏戏的来源,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先总后分,让人印象深刻。
4.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5.出示范文,感受习作魅力,借鉴写法。
四、课堂小结
说得再好都是纸上谈兵,请同学们自己动笔,来写一写家乡的风俗!老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写一个小片段,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家乡的风俗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先总后分前后呼应
这次习作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对风俗的掌握还不是很多。
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家乡的一些风俗及活动,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降低了写作难度。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搜集到的资料,完成习作。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祖国的风俗文化,更激起了写作的热情。
第二课时
1.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突出家乡风俗的特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2.作文要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重点
1.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突出家乡风俗的特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难点
习作要突出家乡风俗的特点,表达出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一、复习导入
1.分享、交流学生写的习作片段。
2.同学们写得都很好,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故乡的真挚感情。
说风俗,谈家乡,都绕不开一个“情”字。
朴实的话语、简短的文字,因有了对故乡的那份深情而动人心弦。
但要将这个片段扩充为一篇习作,就要考验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了。
二、写作指导
指导学生的习作。
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指导选材。
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让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2.明确要求。
①民俗特点突出;②内容具体;③语句通顺。
3.指导构思。
仔细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写,才能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才能凸显所写民俗的特点。
三、评改作文,全班评议
1.学生自读习作,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各抒己见,互相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3.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4.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风俗特点、内容是否具体等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5.展示佳作。
四、创编班级习作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这一堂课里,我们欣赏到了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同时也品味到了一种同样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热爱、眷恋、自豪之情。
我们写家乡的风俗,更是透过这种风俗在写我们的家乡,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写家乡的文化,抒发我们心中的故乡情!有了真挚的情感,我们的习作就有了生命,就能打动人心。
家乡的风俗
指导选材:印象最深刻
明确要求:特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指导构思:表达方法,凸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