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堂号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
斋号、堂号、轩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命名方式,通常用于命名书房、
别墅、庭院等地方,也可以用于命名自己的居所。
这种命名方式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够体现主人的品位和修养。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斋号、堂号、轩号,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命名的灵感。
斋号:
1. 青云斋,意为清新高远之地,适合用于命名山间别墅或者高处庭院。
2. 碧水斋,意为碧绿清澈的水,适合用于命名湖畔别墅或者水边庭院。
3. 翠峰斋,意为翠绿的山峰,适合用于命名山脚别墅或者山景庭院。
4. 雅庭斋,意为雅致的庭院,适合用于命名庭院别墅或者园林庭院。
堂号:
1. 紫薇堂,意为高贵典雅之地,适合用于命名书房或者别墅的阅读空间。
2. 醉月堂,意为宁静幽美之地,适合用于命名书房或者别墅的休憩空间。
3. 飞云堂,意为高远悠扬之地,适合用于命名书房或者别墅的创作空间。
4. 鸿运堂,意为吉祥如意之地,适合用于命名书房或者别墅的办公空间。
轩号:
1. 紫霞轩,意为紫气东来之地,适合用于命名别墅的客厅或者起居空间。
2. 雅颂轩,意为雅致恬静之地,适合用于命名别墅的客厅或者会客空间。
3. 翠叶轩,意为翠绿清新之地,适合用于命名别墅的阳台或者花园空间。
4. 蓝天轩,意为蓝天白云之地,适合用于命名别墅的天台或者露台空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斋号、堂号、轩号,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命名自己的居所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当然,命名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居所的环境和氛围,希望大家在享受取名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注重居所的品质和舒适度。
朱氏堂号大全
朱氏堂号大全在中国古代,朱氏堂号是一种家族的称号,通常是由祖先所创立,代代相传。
朱氏堂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家族的尊严和传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朱氏堂号的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家族文化。
1. 朱氏堂号之一,朱氏世居堂。
朱氏世居堂是朱氏家族的堂号之一,它源自于朱氏家族的祖先,代代相传。
朱氏世居堂号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代表着朱氏家族的尊严和荣耀。
朱氏世居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严格遵守家族规矩,维护家族的荣誉,传承家族的传统文化。
2. 朱氏堂号之二,朱氏继业堂。
朱氏继业堂是朱氏家族的另一个堂号,它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发展。
朱氏继业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致力于家族产业的发展和传承,努力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尊严。
朱氏继业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具有良好的家族观念和家族责任感,他们会不遗余力地为家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3. 朱氏堂号之三,朱氏家谱堂。
朱氏家谱堂是朱氏家族的家谱记录之一,它是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氏家谱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非常重视家族的家谱文化,他们会努力维护家族的家谱资料,传承家族的家谱文化,弘扬家族的传统文化。
朱氏家谱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通过举办家族宗亲大会、出版家族族谱等方式,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族的团结和发展。
4. 朱氏堂号之四,朱氏宗祠堂。
朱氏宗祠堂是朱氏家族的宗祠建筑之一,它是家族的重要场所。
朱氏宗祠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会通过举办祭祀仪式、举办家族活动等方式,弘扬家族的宗祠文化,传承家族的宗祠传统。
朱氏宗祠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非常重视家族的宗祠建筑,他们会努力维护宗祠的建筑和文物,传承家族的宗祠文化,弘扬家族的传统文化。
5. 朱氏堂号之五,朱氏家训堂。
朱氏家训堂是朱氏家族的家训记录之一,它是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氏家训堂号的家族成员通常都会非常重视家族的家训文化,他们会努力传承家族的家训文化,弘扬家族的传统文化。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斋号、堂号、轩号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建筑物的标识,更是富有文化内涵的符号。
在古代,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有一定的讲究,往往能够体现主人的品性、家族的声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斋号、堂号、轩号,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
斋号。
斋号是古代建筑物的名称,多用于寺庙、宫殿、宅院等地方。
斋号通常取自典籍中的典故、历史人物、诗词歌赋等,寓意深远。
比如“岳麓斋”取自《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寓意主人忧国忧民;“荷花斋”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荷叶何田田,荷花何茸茸”,寓意清新脱俗。
斋号的取名常常需要主人对文学典籍、历史故事有一定的造诣,能够巧妙地运用典故,使斋号具有教化意义。
堂号。
堂号是古代宅院的名称,多用于私人住宅。
堂号的取名也是十分讲究的,它往往与主人的家族、家训、家风有关。
比如“忠孝堂”寓意主人家风严谨,崇尚忠孝;“明德堂”寓意主人家风正大光明,重视品德修养。
堂号的取名往往能够反映出主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也能够体现主人对美好家风的追求。
轩号。
轩号是古代建筑物的别称,多用于亭台楼阁、小楼别墅等地方。
轩号的取名也是别具匠心,往往能够与建筑物的特点、所在环境相得益彰。
比如“碧云轩”寓意建筑物处于高处,能够俯瞰碧云;“澄心轩”寓意主人心境澄澈如水,超脱世俗。
轩号的取名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位置、风景、气势,能够使建筑物更加富有诗意和情调。
斋号、堂号、轩号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取名不仅需要考虑到语言的美感,更需要考虑到文化内涵和寓意的深远。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智慧,为建筑物取一个有意义、有内涵的名称,使建筑物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文化气息。
中国特有的姓氏堂号
中国特有的姓氏堂号姓氏堂号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8日一、堂号及应用什么是堂号?据《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中解释:“堂号: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三槐堂是他家的堂号”。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西房,赵郡有六房。
因此,某一同姓就有一个堂号或多堂号之分,如:河南省密县超化乡五里河村李氏,为“陇西堂”,清光绪年间,兄弟五人分居,按“仁、义、礼、智、信”,即“崇仁堂”、“崇义堂”……,沿用至今。
“三槐堂”即王氏的堂号,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宋朝宰相王旦之父在庭院中亲手种植槐树三棵,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时称三槐王氏。
海峡两岸施琅后人在树德堂联谊堂号多用在族谱封面、祖庙横额、店铺字号、书斋及别墅堂名;也有在生活器具上,如:斗、口袋、钱袋、箭袋上书某某堂记,用以区别姓氏。
繁衍在黄淮、长江流域的汉族人,不管身处何方,都不会忘记世代相沿袭的堂号。
更值得研究的是匈奴族的呼延氏、回纥族的爱氏、蠕蠕族的茹氏等少数民族,在迁居黄淮流域之后,都以繁衍地为其堂号。
>>进入论坛,聊聊吧二、姓氏与堂号据《百家姓辞典》记载:中国人的姓氏多达6363个,其中:单姓3730个、复姓2498个,三个字的有127个,四个字的有6个,五个字的有2个。
若按每姓一堂计算,全国至少也有六千多个堂号,这对研究中国文化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堂号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
中国宗法制社会,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这一社会心理在堂号中也有所反映。
前面所说的河南省密县五里河李氏就是由于家庭分支,形成了同姓不同堂号;而在我国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袭、汪六个姓氏,共用一个堂号——“六桂堂”。
“六桂堂”大约出现于北宋初年,它是我国一个十分著名的堂号,据历史文献记载,南方的这六个家庭,虽然其姓氏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而追本溯源,统统都是翁家的后裔。
牢记祖先,彰显祖宗功德,433个姓氏堂号大全
牢记祖先,彰显祖宗功德,433个姓氏堂号大全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多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堂号,堂号的本意是悬挂在厅堂之上的牌匾,每逢节日便用来彰显身份和富贵。
久而久之,很多百姓在谈论某一名门望族的时候通常以堂号代替,比如三让堂吴家、八桂堂瞿家等等,这些堂号一可以牢记祖先的郡望,二可以彰显祖宗功德,所以就流传下来。
最初的堂号大多以地名为主,主要用于记住自己祖先源地,这就是总堂号,比如李氏陇西堂、张氏清河堂等。
后来,随着姓氏的分支增加,堂号开始逐渐演变为总堂号和自立堂号,自立堂号就是自己祖宗属于历史文化名人,然后为了将祖宗事迹记录下来形成的有故事内涵的堂号,比如孟氏“三迁堂”出自孟母三迁,赵氏“半部堂”来源于北宋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卞姓的“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等等。
堂号的几种类型除了上面讲的地名形成的堂号之外,堂号还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这一堂号主要是追寻先祖的嘉宗懿行,比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来自于杨震拒收贿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范氏“麦舟堂”则说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
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
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2、以祖宗的丰功伟绩命名的堂号这一类堂号主要是描述先祖的功绩,纪念先祖而设立。
比如: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
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
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
3、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
比如:唐代张公芝九世同居,唐高宗路过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斋号、堂号、轩号是古代中国文人雅号的一种,它们是文人自称的一种文化现象。
斋号、堂号、轩号是文人雅号,是文人自称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些雅号是文人自己取的,有时也是别人赐的。
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大多与文人的性格、才情、志趣、道德品质、文学作品等有关。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文人雅号的一些常见名称吧。
斋号,斋号是文人雅号中的一种,是文人自称的一种文化现象。
斋号的取名大多与文人的性格、才情、志趣、道德品质、文学作品等有关。
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自称“邻斋居士”,表明他深居简出,不与世俗往来。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表明他隐居山林,志在清贫。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清代文学家袁枚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斋号的取名大多与文人的性格、才情、志趣、道德品质、文学作品等有关。
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自称“邻斋居士”,表明他深居简出,不与世俗往来。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表明他隐居山林,志在清贫。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清代文学家袁枚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堂号,堂号是文人雅号中的一种,是文人自称的一种文化现象。
堂号的取名大多与文人的性格、才情、志趣、道德品质、文学作品等有关。
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自称“邻斋居士”,表明他深居简出,不与世俗往来。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表明他隐居山林,志在清贫。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清代文学家袁枚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堂号的取名大多与文人的性格、才情、志趣、道德品质、文学作品等有关。
比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自称“邻斋居士”,表明他深居简出,不与世俗往来。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表明他隐居山林,志在清贫。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清代文学家袁枚自称“东篱居士”,表明他隐居深山,志在清高。
盘点中国古代4大类型的堂号,你知道几个?
盘点中国古代4大类型的堂号,你知道几个?堂号是中国姓氏文化的特有内容,也是国人寻根问祖时,必须要知道的概念。
其实堂号是很常见的,中国各姓氏的祠堂正门上方,那一块最大的牌匾,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门口,也往往挂着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堂号啦。
堂号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祠堂的名称。
而祠堂则是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者是相近地方。
于是堂号就成了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堂号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来弘扬祖德、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问祖的体现。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的扩大,不断扩大的就会让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辟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家族。
这些新的家族又会建立新的祠堂,因此祠堂也就有了总祠、支祠、分祠之分,堂号也随着不断增加着。
但是堂号虽然多,但是堂号可不是乱取的,可以看出堂号都是有深刻的含义的,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家族都喜欢用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堂号,如王姓的“太原堂”、“琅邪堂”,李姓的“陇西堂”,刘姓的“彭城堂”、“中山堂”。
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2、以宗族典故作堂号这样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每个堂号都代表着一个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都具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3、以道德伦理作堂号这种取名字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恶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
比较普遍,往往是各姓氏共用。
其并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含义。
4、以祖先名号作堂号这种堂号在各姓氏中也很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
堂号——精选推荐
堂号堂,原是⼈们对所居住的房屋的⼀种称呼。
据礼记记载:“天⼦之堂九尺,诸侯之堂七尺,⼤夫之堂五尺,⼠三尺”。
可见在古代地位不⼀样的⼈所居住的房屋⼤⼩是有区别的,不过通称为堂。
其实堂号由来已久,如李林甫的“却⽉堂”,杜牧的“碧澜堂”,裴读的“绿野堂”,像“绿野堂”已经成了裴⽒家族的堂号。
从宋代开始堂号已较普遍,据史料记载,宋⼈的堂号就达225种,⽐较著名的有,王祐的“三槐堂”,黄庭坚的“永思堂”,许俭的“孝友堂”,这些堂号也都衍化成家族堂号了。
像王⽒的三槐堂,黄⽒的永思堂。
三槐堂明清时期,堂号更为盛⾏。
这些堂号都是指某⼀具体地⽅,不过在家谱中的那些堂号可不⼀定了。
古代同族的亲属⼤家住在⼀起,以⽰家族的和睦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族⼈越来越多,有⼀些⼈迁徙,或者分⽀,为表明世系的渊源,在姓⽒的前⾯⽤某某堂来加以区分,这就是家谱中堂号的来源及意义所在。
家谱中有⼀些堂号是从书斋名,室名衍化⽽来的,像上⾯提到的王⽒家族的三槐堂,黄⽒家族的永思堂等。
家谱中的堂号可以说是家族中某⼀姓⽒中某⼀⽀系群体的代称,它是区分同⼀姓⽒不同⾎亲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寻找⾃⼰⽀系祖先的主要根据。
中华姓⽒前15位⼤姓⽒堂号李⽒:陇西堂,赵郡堂,中⼭堂,⼤理堂,利贞堂,晋⽂堂,龙门堂,郁林堂,太⽩堂,西平堂,⽩⿅堂,五知堂等83个堂号。
王⽒:太原堂,三槐堂,槐荫堂,东海堂,绍姬堂,敦本堂,敬爱堂,崇本堂等堂号。
张⽒:清河堂,青阳堂,孝友堂,留侯堂,⽂星堂,万⽯堂,百忍堂,九居堂,草圣堂,⼆铭堂,三凤堂,双桂堂等113个堂号。
刘⽒:彭城堂,沛郡堂,中⼭堂,东平堂,御龙堂,汉⾥堂,三约堂,校书堂,明经堂,五忠堂,三元堂,嘉业堂等92个堂号。
陈⽒:颍川堂,六望堂,三恪堂,德星堂、德聚堂,下邳堂、武当堂、京兆堂等堂号。
杨⽒: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清⽩堂,柱国堂,紫芝堂,忠武堂等堂号。
赵⽒:天⽔堂,⼴陵堂,爱⽇堂,完璧堂,半部堂,清献堂,琴鹤堂,爱敬堂,敦德堂,南安堂等堂号。
中国古代的堂号知识
中国古代的堂号知识概述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
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
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
例如:吴昌硕祖家被称为“三让堂吴家”、瞿秋白祖家被称为“八桂堂瞿家”、恽代英祖家被称为“承荫堂恽家”、李四光祖家被称为“立本堂李家”等等。
著名家族堂号,如:赵姓——半部堂、周姓——爱莲堂、杨姓——四知堂、王姓——三槐堂、张姓——百忍堂、鲁姓——三异堂、丁姓——御书堂、郑姓——玉麟堂、陈姓——三益堂、黄姓——怀德堂、谢姓——宝树堂、冯姓——善德堂、高姓——聚庆堂、彭姓——述古堂、景姓——念祖堂、贾姓——积善堂等等。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
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的影响,人们在谈到和自己同姓氏的历史名人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尊崇、自豪之情。
来历“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
例如:孟姓的“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
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
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
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
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孟姓又以"平陆"等为其堂号。
赵姓的“半部堂”,出自北宋王朝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安天下”的典故。
周姓的“爱莲堂”,出自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
他在《爱莲说》中,曾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谢姓的“东山堂”,出自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的典故。
谢安,字安石,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淡薄名利,隐居会稽东山。
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辞别东山,出任宰相。
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继又北伐,收复青、兖、徐、豫等州;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姓氏堂号汇集
姓氏——堂号汇集“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
01、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
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
0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
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
0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
今河南阳县。
04、东鲁堂:孔。
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
05、雁门堂:文、田、童、农。
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
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
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
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
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
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
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
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11、高平堂:巴、范。
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
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
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
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14、渤海堂:甘、封、高、欧阳。
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
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颍州府。
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
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
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
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
18、陈留堂:伊、阮、虞、谢。
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
百家姓堂号
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
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
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
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
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
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
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
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
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
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
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
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14、渤海堂: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盘点九大中医药号,来自名医世家的国粹传承
盘点九大中医药号,来自名医世家的国粹传承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被称为“国粹”。
与西医讲究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不同,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从身体根本解决问题。
在历代中医的历史传承中,有很多名医大家开创了自己的堂号,都有不同的特长与特色。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中医堂号。
孟诜/孟余堂/孟余堂松元集/孟余堂九香平/孟诜传说/孟诜食疗一、同仁堂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由乐显扬先生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二、陈李济陈李济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
由陈姓和李姓的两位商人创建于公元1600年(明朝万历27年),迄今已逾四百年之久。
在清代,同治皇帝因服其“追风苏合丸”,药到病除,称其神效。
由此,以“杏和堂”为商号的广东陈李济,更名躁大江南北。
光绪年间,“帝师”翁同和又为之题写“陈李济”店名,三个鎏金大字至今尚存。
三、胡庆余堂胡庆余堂又名胡庆馀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济世于民”开始筹建胡雪岩庆余堂药号,并于光绪四年在大井巷店屋落成并正式营业的药堂。
四、九芝堂九芝堂,前身长沙坡子街“劳九芝堂药铺”,由劳澄创建于1650年。
国内A股上市公司,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百强企业,湖南省质量管理奖企业。
五、广誉远广誉远由吴鞠通先生,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距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其间历经广盛号药店、广升聚、广升蔚、广升誉、广升远、山西中药厂、山西广誉远等十几个商号药厂更迭。
2003年,结合现代管理运营理念,将广誉远传统老店,发展成为集中成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制药企业。
六、孟余堂孟余堂,由唐睿宗李旦,以“孟氏歧黄,余泽百世”之意,赐予唐代著名医学家孟诜(shēn)的中医食疗养生药号。
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兼谈堂号的来历
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兼谈堂号的来历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
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大致有以下几类:1,以地望命名“地望”,也称“郡望”。
《新房书·高俭传》后的一段密语专门论到郡望与姓氏和家族谱系之间的关系: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时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郡国自表,而谱学兴焉,所以推知昭穆,使百代不相乱也。
晋播迁,胡丑乱华,百宗荡析,士去坟墓,子孙犹抉系录,示所承。
魏晋之后,门阀世族的威风不再,但是历史上曾经是豪门大族的后裔,仍然喜好以某位杰出的同姓先祖的地望来命名堂号。
这一类的例证有李氏“陇西堂”,王氏“太原堂”,张氏“清河堂”,刘氏“彭城堂”,杨氏“弘农堂”,赵氏“天水堂”,周氏“汝南堂”,徐氏“东海堂”,胡氏“安定堂”,等等。
2,以先祖的名号、事迹命名东汉名将冯异,辅佐光武帝平定天下,人称“大树将军”。
冯氏于是有“大树堂”。
东汉东菜太守杨震,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有人于深夜“怀金十斤”行贿,被拒绝。
行贿者不死心,称“暮夜无知者”。
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来人羞傀而退。
后人为先祖的美德而自豪,所以有“四知堂”。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居所前后植柳树五株,自号“五柳先生”。
陶姓后代的一支,就以“五柳堂”为堂号。
唐代诗人孟浩然,其名源于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名句。
孟氏的后人,因此而有“浩然堂”。
唐代临汀县令林披,九个儿于都官至刺史,当时有“九牧世家’’的美誉,据此,林氏后代有“九牧堂”。
宋代理学家程颓、程颐,道德文章传颂于世,人称“二贤”,于是程氏后裔有“二贤堂”。
3,以先祖的著述名篇命名儒家创始人孔于“述而不作”,整理“六经”,并以之作为教材,传授弟子,“《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孔氏后裔的一支即以“诗礼堂”为堂号。
中国大小家族均有堂号,看看你家什么堂号!
中国大小家族均有堂号,看看你家什么堂号!摘要:堂号和姓氏、家谱共同构成宗法制度,古代常挂在灯笼或者屋子门楣上。
堂号由皇家庙号转化来,明后普及。
一起看看你家堂号如何得来:中华堂号一览一以先祖祖籍为堂号。
唐姓叫“晋阳堂”。
晋阳指山西太原市。
唐高祖李渊被隋封为唐国公,封地晋阳。
“晋阳堂”指从晋阳迁去的唐姓后裔。
另外,洪姓堂号为“鄱阳堂”。
元末,朱元璋起义,人民迁到鄱阳湖仍不忘祖籍,堂号定为“鄱阳堂”。
李姓堂号叫“陇西堂”,“陇西”就是现在甘肃临洮。
李姓以“陇西”为堂号寓意祖籍不能忘。
中华堂号一览二以先祖的名言为堂号。
杨姓“四知堂”名满天下。
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一天县令王密贿赂杨震,杨震怒斥:“汝不解我?”王密尴尬说:“半夜三更无人知,就收下吧。
”杨震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为无人知?”杨姓后裔为官清廉,遂以“四知”为堂号。
宋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为官,赵姓后裔把“半部堂”作为堂号。
三中华堂号一览以先祖的名著为堂号。
周姓堂号“爱莲堂”来自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四中华堂号一览以先祖传说为堂号。
张姓堂号“百忍堂”。
唐朝山东郓城人张公艺活到100来岁,经验就是“忍”,至今《张公艺百忍全书》仍广为流传。
也有人说玉皇大帝为百世修来的神仙,其掌管天下的根本方法就是一个字——忍。
刘姓堂号“藜照堂”。
据说青藜可做拐杖并可照明,刘邦后裔刘向秉烛夜读,忽然一老者持青藜叩门而入为其照明。
刘向感激并问道尊姓大名,原来是太乙星精,并赠与奇书,后刘向成为天子股肱。
五中华堂号一览以先人孝行为堂号。
韩姓“泣杖堂”、闵姓“孝悌堂”、茹姓“终养堂”等,均与孝顺有关。
“泣杖堂”最为有名,话说韩伯愈犯错误遭母亲杖责,痛哭流涕。
母亲问他:“我过去狠狠打你从来不哭,今天为何哭得如此厉害?”韩伯愈说:“从前您老打我我很痛,说明您健康有力;如今您打我却未觉得疼痛,我知道母亲养儿不易已经衰老,所以我很伤心。
古代的家族堂号的意义
古代的家族堂号的意义据顾燕《中国家谱堂号溯源》,堂号最迟从唐朝就有,宋代为盛,明、清则几乎无族不堂了。
一支家族叫什么堂号?都有何考虑呢?简单发问就是:堂号都是咋起的呢?郡,是古老的行政区域名称,战国时就有,秦时最明确,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其面积大小、行政级别高低因时势而变,到隋朝时基本不怎么用了。
望,可以理解为声望。
所以,郡望从字面理解就差不多,是指某姓的先祖族,在一个古老的地方——郡,获取了声望,成为当地望族,此族的后裔念念不忘先祖荣光,不管后来迁徙到何处、发展得咋样,都笃信本支的源头就是那个郡的那个族,我们是根红苗正。
不是所有姓氏都有郡望堂号,但至少百家姓前十五位的大姓均有。
比如:李:陇西堂(陇西郡,今甘肃东乡以东至临洮一带);张:清河堂(清河郡,今河北清河至山东临清一带);孙:乐安堂(乐安郡,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一带);高:勃海堂(勃海郡,今河北、辽宁渤海湾一带)……还须留意的一种情况是:一个郡望堂号并不是严格专属于某个姓氏,而是,同一个郡望被几个姓氏共有。
比如,太原堂,是王姓堂号,同时也是温姓和祁姓的,这好理解——你家先祖老王在太原挺拉风,人家老温、老祁也有一号啊。
旷世而出的翘楚是本族最好的代言人,他们的作为乃至传说,风传一代或数代,就会在某个时段固化为家族的LOGO。
比如,曹姓【三桂堂】,说的是曹操三子:曹丕、曹植、曹冲,古往今来,比较文采和韬略,还有及得上曹氏兄弟的“三桂”天团么?这说的是高门崇第的荣耀;冯姓【三元堂】,北宋冯京,于仁宗皇佑年间,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宰相富弼先后将两个女儿若兰、若竹嫁给他(因富若兰不幸病逝,方有此举),“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这说的是人生的功名与富贵;韦姓、杜姓【尺五堂】,汉唐时,西安城南韦氏、杜氏两族出了三十多位宰相,还有杜甫、韦应物这样的大诗人,被称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上海大佬杜月笙曾收到一幅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这是同盟会元老、骈文大师饶汉祥为其所撰,用的就是这个典,【尺五堂】,这堂号,真是霸气侧漏;包姓【孝肃堂】【刚毅堂】【遗砚堂】,一望即知源自包拯,“孝肃”是其谥号,刚毅说其性格,“遗砚”则说包拯在端州为官一任,任满而归,不带一枚端砚,这说的是风骨;俞姓和钟姓共有的堂号【高山堂】【流水堂】,这俩堂号辨识率太高了,伯牙和子期,千古知音,这说的是风雅和友谊;文姓【正气堂】源自文天祥《正气歌》,周姓【爱莲堂】源自周敦颐《爱莲说》,与其说这类堂号取自先祖的名篇,不如说是对正义、高洁精神的继往开来。
中国古代府第堂号匾释义研究
中国古代府第堂号匾研究朝议第:参与国家议政的府宅。
一个人把屋名取得如此庄重大气实属罕见。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敬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因此,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明白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在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奠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的含义。
堂号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各姓氏族人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敬的显示。
“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
例如:杨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拒收贿赂的故事。
东莱太守杨震路经昌邑,当晚昌邑县令王密求见。
王密为讨好上司送来“十金〞,并对杨震讲:“三更半夜无人知晓。
〞杨震严厉地讲:“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如何讲没人明白呢?〞王密只得羞惭而退。
杨震后来担任司徒、太尉等重要的职务。
为了纪念杨震的一身正气、廉明清正,杨姓后人将“四知〞作为家族的堂号,鞭策子孙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风。
如谢姓的“东山堂〞,出自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的典故。
谢安,字安石,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不关心名利,隐居会稽东山。
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辞不东山,出任宰相。
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继又北伐,收复青、兖、徐、豫等州;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成语“东山再起〞讲应该实是根基谢安。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关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府第指的是封建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如?汉书.王莽传上?:“自四辅、三公有事府第,皆用传。
〞?红楼梦?第一O六回:“现在宁国府第进官,所有财产房地等项,并家奴等,俱已造册收尽。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
斋号堂号轩号大全斋号、堂号、轩号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命名方式,它们通常用来命名书院、庙宇、园林等建筑,也常用来命名私人居所。
这些号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蕴含着主人的品性、志趣和文化修养。
在古代,人们对于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非常讲究,力求贴合主人的气质和品味,因此这些号码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通常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首先,它们的取名要与主人的性格、兴趣和修养相符,不能随意取名。
其次,取名时要注意避免不吉利的数字和谐音,比如“四”和“死”谐音,容易给人带来不祥的感觉,所以在取名时要避免使用这些数字。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与他人的号码雷同,尽量保持独特性。
最后,取名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美感,不能显得拗口或不雅观。
斋号通常用来命名私人居所,也可以用来命名书院、庙宇等建筑。
斋号的取名通常要体现主人的修养和品格,比如“清风斋”、“雅致斋”等,都能够体现主人的文雅之气。
堂号通常用来命名私人居所,也可以用来命名祠堂、书院等建筑。
堂号的取名通常要体现主人的家风和家训,比如“仁德堂”、“敦厚堂”等,都能够体现主人家族的美德。
轩号通常用来命名私人居所,也可以用来命名园林、书院等建筑。
轩号的取名通常要体现主人的志趣和品味,比如“幽兰轩”、“清虚轩”等,都能够体现主人的雅致情怀。
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是一门艺术,需要主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构思,才能够取得一个合适的号码,既能够体现主人的品性,又能够体现整体的和谐美感。
因此,取名时需要慎重对待,不能草率行事。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斋号、堂号、轩号的取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它们蕴含着主人的品性、志趣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主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因此,在取名时需要慎重对待,不能随意取名。
只有通过精心的构思和筛选,才能够取得一个合适的号码,既能够体现主人的品性,又能够体现整体的和谐美感。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斋号、堂号、轩号,让它们成为人生中美好的记忆和见证。
堂号的源流发展和价值运用
堂号的源流发展和价值运用作者黄德华谱牒,久远矣。
谱牒,家族之史书也。
祠堂,久远矣。
祠堂,家族祭祖之场所也,家族祖先之纪念馆也。
祠者,祭祀也。
出于夏商周三代,《诗·小雅·天保》云:礿祠烝尝。
堂者,正房,高大的房子也,房内的公共空间也,房屋之正厅也。
如《尚书·顾命》云:立于西堂。
祠堂者,祭祀之正屋也。
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
堂的引申义,同祖的亲属关系也。
祠堂的含义,就引申为祭祀共同祖先的正屋。
民间祠堂,自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盛行至今也。
祠堂之有名,就如人之名也;祠堂之有号,就如人之号也。
同名的很多,以号来区分,同号的也多,以名来区隔,同名同号的比较少。
祠堂名号之起源,难以粤稽也。
目前文献最早的堂号,是出自《晋书·谢安传》中的“玉树堂”。
祠堂是看得见的建筑,家族纪念祖先的建筑;堂号是看得见的文字,家族认同的价值追求,是世家大族的文化标志。
祠堂是物质,堂号是精神。
它们之间有时候是合一的,有时候是分离的。
一般而言,祠堂既有名称也有堂号。
有的祠堂,只有祠堂名,却没有祠堂号。
当然也有的村庄,既没祠堂,也没堂号。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堂号?因为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我们中国人设置堂号,一般有三个宗旨:一是牢记祖先的郡望或字(名)号,二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我们中国人的祠堂堂号多半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姓有“河南堂”。丘和、 丘行恭父子官居极品,富可敌国 ,其后裔中有几十位大官,是为 河南郡当时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以郡望为堂号。“河南堂”就 成了丘和公后裔祠堂的总堂号。
• 周姓的“爱莲堂”, 出自北宋理学的开山鼻 祖周敦颐。他在《爱莲 说》中,曾赞美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
•
谢姓的“东山堂”,出自东晋 著名政治家谢安的典故。谢安, 字安石,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淡泊名利,隐居会稽东山。在国 家危难的关头辞别东山,出任宰 相。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继 又北伐,收复青、兖、徐、豫等 州,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成语“东山再起”说的就是谢安
刘姓的“青藜堂”,也叫“藜照堂”。青藜俗 称红灰苕,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五六尺,茎老 可以做拐杖,坚硬而轻,并可点火照明。相传西 汉高祖刘邦裔孙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值元宵节 ,众皆出游,唯刘向校书至更深烛尽。忽然一老 者持着青藜杖叩门而进,对着手中青藜杖一吹便 燃起亮光,照给刘向校书。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 ,忙施礼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答曰:“ 吾乃太乙星精也,闻卯金氏(刘)之子好学,故 来观察助力。”说完,从怀中取出天文地理书籍 赠给他。转眼间不见老人,外面天已大明。此后 ,刘向立论愈精,文章益著,才华横溢,成为皇 上安邦治国的股肱之才。
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 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 太原王、琅琊王、京兆王、清河张、 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陈 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 、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 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 ,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二以先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杨姓“四知堂”最为扬名,东汉 人杨震为官以廉洁著称,以“四知 堂”“清白堂”为堂号,激励后代 牢记先祖的美德。 赵姓“半部堂”。宋朝开国宰 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名言,所以赵姓后人就以“半 部堂”作为堂号。
五.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 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 。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 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 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 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 号。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 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 被封为“汾阳王”。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 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 以“汾阳郭氏”为荣。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 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 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 百忍堂”、、任氏“五知堂”、刘氏 “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 “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 “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 道德观念。
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 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 。有一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 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 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 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 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 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三以先祖的名著或名号为堂号
周姓堂号“爱莲堂”取自周敦颐的《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时的哲学家。他 写的作品很多,其中以《爱莲说》最为著 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 周敦颐的笔下,莲成了“花之君子者也” 。周姓后人为表示对先祖人格的怀念,遂 自命为“爱莲堂”。
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 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 ”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 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 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 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 堂”堂号。
四以先祖的传说为堂号
张姓是大姓,其中一个堂号叫 “百忍堂”。唐朝山东郓城人张 公艺,活到100多岁,长寿经验 就是一个“忍”字。他的族人曾 把张公艺一生中忍让的事迹记录 下来,写成《张公艺百忍全书》 。此书在明末清初时广为流传, 影响很大。有一支张姓后人遂以 “百忍堂”为堂号。
洪姓堂号叫“鄱阳堂”。元朝末年 ,以刘福通和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发动 起义,起初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先民为 避战乱,纷纷向现今宿迁一带迁移,民 间通称“红巾赶散”。洪姓先民祖籍原 在江西鄱阳湖一带,为表示不忘祖籍, 遂把堂号取名为“鄱阳堂”。洪姓还有 另外一个堂号叫“徽敦堂”,意思是徽 州敦煌洪,说明这一部分洪姓族人是从 安徽徽州地区迁过来的。
• 孙姓的“映雪堂”,出自西晋孙 康映雪夜读的典故。孙康自幼笃 志好学,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 灯夜读,冬夜利用白雪反光刻苦 研读。由于勤奋攻读,学富五车 ,官拜御史大夫。孙姓后人把“ 映雪”作为堂号,旨在激励子孙 发奋读书,立志成材。
郑姓的“著经堂”,是 赞颂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 郑玄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 。郑玄潜心著述,聚徒讲 学,融会贯通,遍注群经 ,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 者。
七.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 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 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 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 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 其堂号。 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 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 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 ”为其堂号。
• 王姓的“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祜 “植三槐,自知子必贵”的故事。 王祜是开国名臣,曾任尚书、兵部 侍郎等要职。他曾亲手在自家庭院 里,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说:“ 我的后代一定有担任‘三公’一类 高官的。先用这三棵槐树当标志吧 。”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当上了 宰相,天下人都称之为“三槐王氏 ”。“三槐堂”由此得名。
唐姓叫“晋阳堂”。晋阳在今山西 省太原市西南,是隋朝时太原郡治所 在地。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贵族,起 兵之前曾被封为“唐国公”,封地就 在晋阳。当地居民以国为姓,是唐姓 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晋阳堂”的含 义就是从晋阳迁过来的唐姓后裔。而 李姓堂号叫“陇西堂”,“陇西”即 现今甘肃省的临洮县。李姓以“陇西 ”为堂号,同样表示不忘祖籍。
• 韩姓的“昼锦堂”,是北宋社稷重臣韩 琦致仕归里,在相州故居修造厅堂之名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 统兵破咸阳亡暴秦后,思归江东,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 者!”后以富贵还乡为“昼锦”。韩琦 以“昼锦”为堂号,绝非小人得志后的 矜夸炫耀;而另有深意——把“昼锦堂 ”诗刻于石上,以告戒自己和后人:夸 耀名誉地位,是一种令人菲薄的陋行; 而应当把功业荣华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和 儆戒。
• 刘姓的堂号“蒲编堂”,典出三国 蜀汉皇帝刘备故事。东汉末年,刘 备家居涿县,幼年丧父,贫苦无依 ,和母亲一起织席卖草鞋为生。起 事后,常被政敌蔑称为“织席贩屦 小儿”。刘备称帝后,常思其母编 织蒲席之苦,茶饭无味。刘姓后人 遂以“蒲编”为堂名,以告诫子孙 勿忘祖先创业之艰辛,以简朴勤奋 为本。
八.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 “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 “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 “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 “启后堂”等。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 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 堂”、“节孝堂”、“孝义堂”等等。
崔姓的堂号为“噤李堂”,“ 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 诗。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 题了一首诗《黄鹤楼》,文情俱 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看到 黄鹤楼的美景,提笔也要题诗, 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 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堂号分类: 一以先祖的祖籍地为堂号
中国古代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 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 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 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 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 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 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 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 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 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 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 杨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拒 收贿赂的故事。东莱太守杨震路经昌 邑,当晚昌邑县令王密求见。王密为 讨好上司送来“十金”,并对杨震说 :“三更半夜无人知晓。”杨震严肃 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只得羞惭 而退。杨震后来担任司徒、太尉等重 要的职务。为了纪念杨震的一身正气 、廉明清正,杨姓后人将“四知”作 为家族的堂号,鞭策子孙效法祖先的 清廉家风。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 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 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 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 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 余烈。
孟姓的“三迁堂”,相传孟 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 、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 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 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 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 学习礼让进退。由于孟母三迁, 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
六.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 ,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 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 号。 • 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 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 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 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 遂有“绿野堂”之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