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堂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 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 太原王、琅琊王、京兆王、清河张、 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陈 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 、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 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 ,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二以先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杨姓“四知堂”最为扬名,东汉 人杨震为官以廉洁著称,以“四知 堂”“清白堂”为堂号,激励后代 牢记先祖的美德。 赵姓“半部堂”。宋朝开国宰 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名言,所以赵姓后人就以“半 部堂”作为堂号。
六.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 ,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 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 号。 • 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 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 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 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 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 王姓的“三槐堂”,出自北宋王祜 “植三槐,自知子必贵”的故事。 王祜是开国名臣,曾任尚书、兵部 侍郎等要职。他曾亲手在自家庭院 里,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说:“ 我的后代一定有担任‘三公’一类 高官的。先用这三棵槐树当标志吧 。”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当上了 宰相,天下人都称之为“三槐王氏 ”。“三槐堂”由此得名。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 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 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 百忍堂”、、任氏“五知堂”、刘氏 “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 “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 “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 道德观念。
八.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 “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 “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 “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 “启后堂”等。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 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 堂”、“节孝堂”、“孝义堂”等等。
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 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 ”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 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 。 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 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 堂”堂号。
四以先祖的传说为堂号
张姓是大姓,其中一个堂号叫 “百忍堂”。唐朝山东郓城人张 公艺,活到100多岁,长寿经验 就是一个“忍”字。他的族人曾 把张公艺一生中忍让的事迹记录 下来,写成《张公艺百忍全书》 。此书在明末清初时广为流传, 影响很大。有一支张姓后人遂以 “百忍堂”为堂号。
刘姓的“青藜堂”,也叫“藜照堂”。青藜俗 称红灰苕,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五六尺,茎老 可以做拐杖,坚硬而轻,并可点火照明。相传西 汉高祖刘邦裔孙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值元宵节 ,众皆出游,唯刘向校书至更深烛尽。忽然一老 者持着青藜杖叩门而进,对着手中青藜杖一吹便 燃起亮光,照给刘向校书。刘向对老人肃然起敬 ,忙施礼道:“请问长者尊姓大名?”答曰:“ 吾乃太乙星精也,闻卯金氏(刘)之子好学,故 来观察助力。”说完,从怀中取出天文地理书籍 赠给他。转眼间不见老人,外面天已大明。此后 ,刘向立论愈精,文章益著,才华横溢,成为皇 上安邦治国的股肱之才。
• 韩姓的“昼锦堂”,是北宋社稷重臣韩 琦致仕归里,在相州故居修造厅堂之名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 统兵破咸阳亡暴秦后,思归江东,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 者!”后以富贵还乡为“昼锦”。韩琦 以“昼锦”为堂号,绝非小人得志后的 矜夸炫耀;而另有深意——把“昼锦堂 ”诗刻于石上,以告戒自己和后人:夸 耀名誉地位,是一种令人菲薄的陋行; 而应当把功业荣华作为对自己的激励和 儆戒。
丘姓有“河南堂”。丘和、 丘行恭父子官居极品,富可敌国 ,其后裔中有几十位大官,是为 河南郡当时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以郡望为堂号。“河南堂”就 成了丘和公后裔祠堂的总堂号。
• 周姓的“爱莲堂”, 出自北宋理学的开山鼻 祖周敦颐。他在《爱莲 说》中,曾赞美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

谢姓的“东山堂”,出自东晋 著名政治家谢安的典故。谢安, 字安石,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淡泊名利,隐居会稽东山。在国 家危难的关头辞别东山,出任宰 相。指挥淝水之战大获全胜,继 又北伐,收复青、兖、徐、豫等 州,成为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 成语“东山再起”说的就是谢安
中国古代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 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 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 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 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 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 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 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 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 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 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 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 刘姓的堂号“蒲编堂”,典出三国 蜀汉皇帝刘备故事。东汉末年,刘 备家居涿县,幼年丧父,贫苦无依 ,和母亲一起织席卖草鞋为生。起 事后,常被政敌蔑称为“织席贩屦 小儿”。刘备称帝后,常思其母编 织蒲席之苦,茶饭无味。刘姓后人 遂以“蒲编”为堂名,以告诫子孙 勿忘祖先创业之艰辛,以简朴勤奋 为本。
洪姓堂号叫“鄱阳堂”。元朝末年 ,以刘福通和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发动 起义,起初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先民为 避战乱,纷纷向现今宿迁一带迁移,民 间通称“红巾赶散”。洪姓先民祖籍原 在江西鄱阳湖一带,为表示不忘祖籍, 遂把堂号取名为“鄱阳堂”。洪姓还有 另外一个堂号叫“徽敦堂”,意思是徽 州敦煌洪,说明这一部分洪姓族人是从 安徽徽州地区迁过来的。
崔姓的堂号为“噤李堂”,“ 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 诗。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 题了一首诗《黄鹤楼》,文情俱 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看到 黄鹤楼的美景,提笔也要题诗, 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 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堂号分类: 一以先祖的祖籍地为堂号
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 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 。有一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 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 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 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 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 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三以先祖的名著或名号为堂号
周姓堂号“爱莲堂”取自周敦颐的《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时的哲学家。他 写的作品很多,其中以《爱莲说》最为著 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 周敦颐的笔下,莲成了“花之君子者也” 。周姓后人为表示对先祖人格的怀念,遂 自命为“爱莲堂”。
唐姓叫“晋阳堂”。晋阳在今山西 省太原市西南,是隋朝时太原郡治所 在地。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贵族,起 兵之前曾被封为“唐国公”,封地就 在晋阳。当地居民以国为姓,是唐姓 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晋阳堂”的含 义就是从晋阳迁过来的唐姓后裔。而 李姓堂号叫“陇西堂”,“陇西”即 现今甘肃省的临洮县。李姓以“陇西 ”为堂号,同样表示不忘祖籍。
七.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 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 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 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 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 其堂号。 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 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 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 ”为其堂号。
五.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 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 。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 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 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 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 号。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 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 被封为“汾阳王”。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 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 以“汾阳郭氏”为荣。
• 杨姓的“四知堂”,出自东汉杨震拒 收贿赂的故事。东莱太守杨震路经昌 邑,当晚昌邑县令王密求见。王密为 讨好上司送来“十金”,并对杨震说 :“三更半夜无人知晓。”杨震严肃 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只得羞惭 而退。杨震后来担任司徒、太尉等重 要的职务。为了纪念杨震的一身正气 、廉明清正,杨姓后人将“四知”作 为家族的堂号,鞭策子孙效法祖先的 清廉家风。
wk.baidu.com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 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 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 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 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 余烈。
孟姓的“三迁堂”,相传孟 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 、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 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 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 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 学习礼让进退。由于孟母三迁, 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
• 孙姓的“映雪堂”,出自西晋孙 康映雪夜读的典故。孙康自幼笃 志好学,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 灯夜读,冬夜利用白雪反光刻苦 研读。由于勤奋攻读,学富五车 ,官拜御史大夫。孙姓后人把“ 映雪”作为堂号,旨在激励子孙 发奋读书,立志成材。
郑姓的“著经堂”,是 赞颂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 郑玄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 。郑玄潜心著述,聚徒讲 学,融会贯通,遍注群经 ,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