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简介

合集下载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红旗颂》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6月15日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表达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崇高,以及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支持。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精神,以及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

首先,这首诗的整体结构是由若干个韵诗组成。

韵诗是一种既有音韵美感又易于传唱的诗体形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独特的诗体形式使得《红旗颂》在朗诵和演唱时更加动听激昂,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领悟。

其次,这首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壮大的历程。

诗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时刻高悬在各个重要历史时刻,如描绘了党成立时的破晓、红军长征时的飞驰、红色中国的崛起等,这些场景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激起人们对革命历史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此外,这首诗还表达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和无比热爱。

诗中提到了“红旗在颤抖”,表明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和热情。

这首诗借助红旗作为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意象,将人民对党的情感与红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热爱。

最后,这首诗还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追求和信念。

诗中提到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崛起在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苦难和屈辱中,但党的出现使得人们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这种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和信念一直贯穿整个诗篇,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

总之,《红旗颂》是一首充满豪情和力量的诗歌,以独特的诗体形式、鲜明的意象和抒发人民感情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和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和精神,以及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

红旗颂的评价

红旗颂的评价

红旗颂的评价1. 红旗颂的背景《红旗颂》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歌,由聂耳作曲、志清填词。

该歌曲于1938年创作完成,是为了激励和鼓舞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士气而创作的。

它以崇高的情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成为了中国革命歌曲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2. 歌曲结构与内容《红旗颂》采用了简洁明快的音乐节奏,整首歌曲分为序奏、主歌和尾声三个部分。

序奏采用铜管乐器演奏,铿锵有力;主歌部分则以合唱形式呈现,展现了革命者们对于光荣事业的坚定信念;尾声部分则回到了序奏的音乐主题上。

歌词内容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员对于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在一系列动人词句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歌曲以红旗作为象征,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鼓励全体党员坚守理想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3. 红旗颂的意义与影响3.1 激励革命士气《红旗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歌,通过激昂的音乐和振奋人心的歌词,极大地激励了当时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民士气。

它成为了广大革命者们在战斗中高唱的歌曲,凝聚了人们对于抗日事业胜利的美好期望,鼓舞着大家勇往直前。

3.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红旗颂》以红旗作为象征,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员对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首歌通过歌词中对红旗及其象征意义的赞美和讴歌,强调了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

它使得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更加深入人心。

3.3 传承革命文化遗产《红旗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首歌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代表着革命先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它通过音乐和歌词将这段历史记忆传递给后代,成为革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红旗颂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4.1 仍然被广泛传唱尽管《红旗颂》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但它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无论是在庄严隆重的国家仪式中,还是在各级党组织活动中,都可以听到这首经典歌曲。

《红旗颂》简介

《红旗颂》简介

红旗颂
歌曲简介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

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作者介绍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着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

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曾为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

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4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4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 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 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 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 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红旗颂》简介(二)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 律。
创作背景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中期,创作首演距今已有40多年了。
《红旗颂》的问世,“上海之春”起到了 关键性的作用。
从1960年举办“上海之春”以来,新人 辈出,新作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具有国 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红旗颂》简介 (一)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 交响乐。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 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 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 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 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 心潮澎湃。
吕其明与《红旗颂》
吕其明(1930.5——) ,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 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 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 诗《白求恩》等一批大 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 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 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 动的地位。
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 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么?
管弦乐队由弦乐器组,铜管乐组, 木 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组成。
引子部分情绪怎样? 有什么感受?
红旗颂
情绪辉煌,高亢嘹亮。 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重复了几次? 2、这段音乐发生怎样的变化?
展开部:
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 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 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乐曲作体品裁介绍——序曲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手管弦乐序曲。 在指1歌96剧5年、第舞六剧届等“开上幕海前之演春奏”的国短际曲音,乐亦节称开“幕开式场上音,乐由”上,海 交 成由响功管乐。弦团之乐、后队上传演海遍奏电大。影江其乐南使团北命、、在上华于海夏综管两合弦岸地乐;叙团成述联 为全合了剧首一发演部展,具的取有重得鲜了明 时要代关特键征场和面深,刻奏思出想剧感中情代内表涵主的题优的秀旋中律国,管它弦仿乐佛作是品剧。情红旗 颂 立的以时缩红第影旗一。为面主五题星,红描旗绘升了起的19情49景年。10同月样1日,中它华以人宏民伟共庄和严国的成歌 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 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 景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深情无限的赞美 激情澎湃, 峥嵘岁月 气势磅礴, 强劲有力
2、《红旗颂》的曲式结构?
引子 —— 呈示部 —— 连接部 —— 展开部 —— 再现部 —— 尾声
A
B A'
拓展:
根据前面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音乐的分析,同 学们在改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上,自主创作 新的音乐。
内容
呈示部
展开部
音色
弦乐
乐队
节奏 辉煌、抒情
紧凑
速度
中速稍慢 中速稍快

红旗颂交响乐欣赏

红旗颂交响乐欣赏
导师:xxx
目录
1 作品背景 2 作品结构 3 音乐风格与技巧 4 艺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5 个人感受与评价
1
《红旗颂》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中国交响乐作品,由著名的作曲家吕 其明创作
这部作品以红旗为象征,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 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苦历程,以及红旗所代表的信念和力量
2
第二主题:这个主题以强 烈、动感的旋律出现,表 现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和人 民群众的喜悦之情。音乐 在跳动、热烈的节奏中进 行,旋律高昂而充满活力 ,展现了人民在党的领导 下取得的胜利和喜悦
第三主题:这个主题以宽 广、柔情的旋律呈现,表 现了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和对祖国无尽的爱。音乐 在平静而温暖的节奏中进 行,旋律宽广而柔美,带 给人以无限憧憬和信心
化和张力
4
1
《红旗颂》作为一部具有深 刻历史内涵和音乐艺术价值 的交响乐作品,自问世以来
便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
2
它不仅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 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还 为中国交响乐创作树立了新的 标杆并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1
弘扬民族精神:《红旗颂》通过音乐的方式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及其价值观,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坚守的信念与信仰。3Leabharlann 以下是对《红旗颂》的交响乐欣赏
1
1
《红旗颂》创作于 1971年,是为了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2周年而作
2
作为一部具有浓厚历史感的交响乐 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 光辉历程,也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
旗指引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2
《红旗颂》是一部由三 个部分组成的交响乐作 品,每个部分都有其独
这种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于凝聚民族力量、增强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红旗颂》课件02

《红旗颂》课件02

通俗介绍
•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 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
• 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 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 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 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 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 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 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 追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 炮声。
课堂总结:
• • • • 简介《红旗颂》 了解其创作背景 欣赏《红旗颂》并分析各部分的内容 认识作者吕其明
作业: 《红旗颂》描写了什么场景?
•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 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 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 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 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930.5——) ,中国 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 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 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 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 的地位。
吕其明与《红旗颂》
• 《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 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 序曲。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 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响 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 弦乐团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
音乐赏析
• 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 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 号角。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 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 巨人般的前进步伐。 • 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 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尽情歌 颂。尾声处号角更加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 力的最高潮,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 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整首乐曲气壮 山河。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作品介绍:《红旗颂》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作品介绍:《红旗颂》

音乐-打印版
作品介绍:《红旗颂》
这是一首根据吕其明同名管弦乐序曲改编的管乐合奏曲。

乐曲以开国大典为背景,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

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号角。

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开了巨人般的前进步伐。

颂歌主题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亿万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尽情歌颂。

尾声处号角更加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表现了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的英雄气概。

整首乐曲气壮山河。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作品鉴赏及表达情感
《红旗颂》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创作于1965年。

这首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并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在音乐创作上,吕其明通过极具光彩又恰如其分的独唱、合唱与交响乐队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功表达了诗词所蕴含的豪迈气概,再现了伟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这种创作手法为音乐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感染力。

在音乐结构上,《红旗颂》采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式,这种曲式使得音乐的主题和情感得以充分展开,让听众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着对红旗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音乐风格上,《红旗颂》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特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创新。

《红旗颂》不仅在音乐创作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民对革命历史的记忆和对祖国的热爱。

它是一首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颂歌,也是吕其明创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吕其明凭借《红旗颂》在2017年获得了第10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奖晚会综合类最佳创作奖,这是对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极高肯定。

总的来说,《红旗颂》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更是一首承载着中华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经典之作。

红旗颂 名词解释

红旗颂 名词解释

红旗颂名词解释
《红旗颂》是由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创作于 1965 年,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音调为素材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如歌的旋律,象征着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仿佛是人们在五星红旗下前进;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分,旋律又回到了开始时的主题,但在表达上更加气势磅礴,最后乐曲在高潮中结束。

《红旗颂》以其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同时也展现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这首乐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国家庆典和仪式中,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旗颂

红旗颂
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 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 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 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 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红旗颂》作品简介
•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 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 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 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 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 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第二单元 祖国颂歌
欣赏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作曲家简介
吕其明
•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 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 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
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 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 为《铁道游击队》、《南昌 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 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
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
[1] 终于迎来这一天 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 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 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 最后小号想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 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 革命者上路。 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 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 6、主题一再现 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 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 片光明,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红旗颂

红旗颂
创作背景简介:
《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 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 面国旗升起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 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 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 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 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
吕其明
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 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 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 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 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 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 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 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 《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
乐曲结构: A: 广、辉煌、赞颂 B: 坚定、豪迈、激昂 A: 优美、深情、歌颂
管弦乐合奏《红旗颂》:
管弦乐队编制: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 打击乐器组、其它乐器组 等。

《红旗颂》歌曲介绍

《红旗颂》歌曲介绍


《红旗颂》简介(二)
该乐曲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 律。 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 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 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 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 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 心潮澎湃。

吕其明与《红旗颂》
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作曲:吕其明
创作背景
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诞生于20世纪60 年代中期,创作首演距今已有40多年了。 《红旗颂》的问世,“上海之春”起到了 关键性的作用。 从1960年举办“上海之春”以来,新人 辈出,新作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具有国 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

《红旗颂》简介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吕其明(1930.5——) ,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 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 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 诗《白求恩》等一批大 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 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 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 动的地位。
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 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么?
管弦乐队由弦乐器组,铜管乐组 , 木 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组成。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 交响乐。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 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 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 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 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交响乐红旗颂简介

交响乐红旗颂简介

交响乐红旗颂简介咱们来聊聊那首让人热血沸腾的交响乐《红旗颂》吧,这可真是一部能勾起无数人心头情感的经典之作。

想当年,1965年的时候,咱们国家有位叫吕其明的作曲家,他心里头那股子对祖国的热爱啊,简直是汹涌澎湃,挡都挡不住。

于是,他就拿起笔,给咱们创作了这么一首《红旗颂》。

这曲子啊,一出来,就像是在每个人心里头插了一面五星红旗,嗖嗖地往上升,迎风飘扬,那叫一个壮观!这《红旗颂》啊,它是首交响乐,但你可别觉得它高高在上的,其实它跟咱们老百姓的心贴得可近了。

你听那旋律,一开始就是小号“嘹亮”地一吹,那调调儿跟国歌似的,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给调动起来了。

紧接着,长笛、短笛、双簧管这些个乐器,就像是春天的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唱开了,那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啊。

再往后听,小提琴也来凑热闹了,它们用那柔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像是在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红旗的故事。

这些故事啊,有的是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有的是咱们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些故事啊,都被这音乐给串起来了,让人听了心里头暖洋洋的,又激动又感慨。

中间那段啊,就像是咱们在回忆过去。

双簧管和大提琴的声音缓缓响起,就像是老人在给孩子们讲述那些年的艰辛与不易。

但你别听这声音轻柔就以为它是软弱的哦,它里面可是藏着无穷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呢。

这段音乐啊,就像是咱们在跟过去告别,但同时又满怀希望地看向未来。

到了高潮部分啊,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整个乐队都像是被点燃了似的,所有乐器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那声音震天响地,就像是咱们全国人民都在齐声高唱《东方红》和《国际歌》。

这两首歌啊,可是咱们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啊,一听到这旋律啊,咱们的心就跟祖国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最后啊,这《红旗颂》在激昂的旋律中缓缓落下帷幕,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却永远留在了咱们的心底。

每次听到这曲子啊,我都忍不住要热泪盈眶呢。

它就像是咱们每个人心中的一面红旗啊,无论走到哪里都高高飘扬着提醒着咱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所以啊朋友们啊,《红旗颂》这首交响乐啊可不仅仅是一堆音符和乐器的堆砌哦它里面蕴含着咱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和历史记忆呢。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 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得到空前的提高。祖国日益昌盛、发展前景 广阔而美好,作曲家吕其明由衷地欣喜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充溢 于他所创作的这部音乐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当中。这部作 品创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弦乐团联合首演。《红旗颂》成为一 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思想感情内涵的优秀中国管弦乐作品。而 这部作品自首演之后,常常成为重大音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曲目。
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
作品介绍 体裁介绍 创作背景 作品分析
作品介绍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 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 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 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 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这是一首 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然后由圆号加以重复:
由乐队的低音乐器以浑厚的音响从低音区奏出国歌 第一句的旋律,与紧接着的呈示部旋律相衔接:
呈示部:由弦乐器奏出辉煌、抒情的红旗颂歌主题。
问题:1、聆听这段音乐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2、这一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之处?
(两次)
主题重复时提高大二度在D调上奏出, 并加入了木管组乐器,音色更丰润。
乐曲作体品裁介绍——序曲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手管弦乐序曲。 在指1歌96剧5年、第舞六剧届等“开上幕海前之演春奏”的国短际曲音,乐亦节称开“幕开式场上音,乐由”上,海 交 成由响功管乐。弦团之乐、后队上传演海遍奏电大。影江其乐南使团北命、、在上华于海夏综管两合弦岸地乐;叙团成述联 为全合了剧首一发演部展,具的取有重得鲜了明 时要代关特键征场和面深,刻奏思出想剧感中情代内表涵主的题优的秀旋中律国,管它弦仿乐佛作是品剧。情红旗 颂 立的以时缩红第影旗一。为面主五题星,红描旗绘升了起的19情49景年。10同月样1日,中它华以人宏民伟共庄和严国的成歌 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 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 景象。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红旗颂(管弦乐序曲)
作品介绍 体裁介绍 创作背景 作品分析
作品介绍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 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 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 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 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这是一首 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重复了几次? 2、这段音乐发生怎样的变化?
展开部:
号角又响了,中间部分的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 人群如潮,红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自强 不息、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以及高举红旗奋勇前进的豪迈气概。
问题:
1、这段音乐是由哪个部分的音乐演变而来?
内容 音色 节奏 速度 力度
呈示部
弦乐 辉煌、抒情 中速稍慢
中强
主题音乐
连接部分:双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描写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
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情怀,传达出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与爱。
乐曲逐步发展,转向乐器交替的二声部模仿, 连续的三连音音型使节奏富于动力,将乐曲 抬上一个小的高潮。
展开部:
乐曲作体品裁介绍——序曲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手管弦乐序曲。 在指1歌96剧5年、第舞六剧届等“开上幕海前之演春奏”的国短际曲音,乐亦节称开“幕开式场上音,乐由”上,海 交 成由响功管乐。弦团之乐、后队上传演海遍奏电大。影江其乐南使团北命、、在上华于海夏综管两合弦岸地乐;叙团成述联 为全合了剧首一发演部展,具的取有重得鲜了明 时要代关特键征场和面深,刻奏思出想剧感中情代内表涵主的题优的秀旋中律国,管它弦仿乐佛作是品剧。情红旗 颂 立的以时缩红第影旗一。为面主五题星,红描旗绘升了起的19情49景年。10同月样1日,中它华以人宏民伟共庄和严国的成歌 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 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 景象。

红旗颂

红旗颂

1941年在华东军区文工 团时留影
1991年拍摄影片《焦裕禄》 时,与焦裕禄遗孀徐俊雅、 女儿焦守云合影
作品概览
• 交响乐作曲 • 序曲 《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交 响诗《铁道游击队》 、随想曲《霓虹灯下的哨兵》、 交响乐《郑成功》(与 他人合作) 等十余部。 • 电影作曲: • 《铁道游击队》、《家》、《 红日》、《白求恩 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雷雨》、 《非 常大总统》等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 作曲;。 • 电视作曲:《秦王李世民 》、《向警予》、《秋海 棠》、《阮玲玉》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 曲。 • 流行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 家乡好》(与他人合作) 等脍炙人口的歌曲百余首。 • 音乐作品 • 交响乐《郑成功》、序曲《红旗颂》 交响叙事 诗《白求恩大夫》 等
音乐欣赏
•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 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
• 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
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 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 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 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 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 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 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 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 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 隆的礼炮声。
吕其明与《红旗颂》
• 《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 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在1965年第 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上海交 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管弦乐团 联合首演,取得了成功。 • 这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一经首演, 迅速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成为红色经 典。
• 在创作《红旗颂》时,他亲身 的革命经历和革命家庭,深深 影响着他音乐的构思,并诉诸 生动的音乐语言。那种来自革 命生涯中独特的切身体验,无 半点学院味道,实是经过战火 锤炼的呕心之作。

吕其明《红旗颂》(合唱曲)第1370期

吕其明《红旗颂》(合唱曲)第1370期

吕其明《红旗颂》(合唱曲)第1370期
每日一曲
简介
《红旗颂》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一部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史诗性管弦乐作品。

它以红旗为主题,用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红旗颂》自1965年在第6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成功首演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久演不衰。

合唱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在原管弦乐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混声合唱。

虽然改编后的《红旗颂》是一首大型合唱曲,但整首乐曲却没有一句歌词,从始至终仅一个“啊”字,全曲通过近百人的大型合唱,以丰富的人声与管弦乐气势的交响,为听众展现了一幅伟大祖国蓬勃向上的壮美画卷。

2015年3月,《红旗颂》乐谱的手稿被国家博物馆作为20世纪经典文献,永久收藏。

音乐店铺-节目更新
《世界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第一辑
最新更新:004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颂
歌曲简介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

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

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作者介绍
《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历任上影乐团团长、上海电影总公司音乐创作室主任。

是中国音协第四、五届理事。

曾为近四十部故事片,十余部纪录片作曲,并曾为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广播剧作曲。

其中《庐山恋》的插曲《啊,故乡》和歌曲《你应当留下什么》曾获全国优秀歌曲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