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PPT

合集下载

25《春望》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春望》课件(2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学习诗歌
全诗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
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23
品味诗歌
首联: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严阵以待 颔联:战斗惊心动魄,双方伤亡惨重 颈联:援军悄然而至,战斗环境艰苦 尾联:誓死决战,报效朝廷
9
赏读诗歌
颔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 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 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 住魂悸心惊。
10
赏读诗歌
颈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的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 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 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 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 贵啊!
4
朗读诗歌
1. 欣 赏 情 境 课 文 , 注 意 字 音和诗歌节奏。
2.自由读,体会诗歌情感。
5
疏通诗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诗六 词单 五元 首第 春 望课
1
25
·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 元明清历代诗歌到现代诗歌,诗歌传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诗 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诗人……会产 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春望》课件共25张PPT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春望》课件共25张PPT

板书设计
明诗意
触景生情
国都破——草木深(见)
花溅泪——鸟惊心(感)
春 望
感时思乡
烽火连——家书少(盼)
白发短——不胜簪(思)
忧 国 思 家
拓展提高
悟诗情
1、你认为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 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 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 ,令人满目凄然。
拓展提高
悟诗情 5、诗人为什么要说“家书抵万金”? 因为前句诗有“烽火连三月”, 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 天,仍然没有结束,跟家人难通音 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 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 思念之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6、从结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胜簪。”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 感情?
新知讲解
春 望 杜 甫
读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新知讲解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 阳,生于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 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 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 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简评:首联写春望所见,既点明了写作 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 基调。与昔日繁华的景象形成了巨大反 差。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新知讲解
为国家的时 局而感伤。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春望》ppt课件 (1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春望》ppt课件 (14)(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第24课 诗词五首
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
二、春望 (杜甫)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 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 地,林木苍苍。一个“破” 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 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默写 自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 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 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 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 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 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
文本背诵
古诗词默写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 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 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古诗词默写
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 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 忧 国 伤 时 之 情 的 诗 句 是 : ____国__破__山__河_在_______ , _____城_春__草__木__深______。 2.杜甫的《春望》中写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 内 心 伤 感 的 诗 句 是 : ____感__时_花__溅__泪_______ , _____恨_别__鸟__惊__心______。 3.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是:__烽__火__连__三__月________,___家__书__抵__万__金_______。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感于景,
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 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用“深”好。“深”写出了春天到 来草木疯长,荒草蔞萋,掩住了战乱后 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而“生” 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 境不符。
合作探究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 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 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 声,心里却阵阵惊悸。
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 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 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 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 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 是有名的《春望》诗。
朗读停顿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 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 期盼(想:希望、盼望)。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 伤世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歌翻译
国都 陷落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 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 鸟而惊心。
诗歌翻译
借指战争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26课《春望》(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复数,时间很长,战乱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薄薄的家书
=
万两黄金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 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夸张
战火不断时 家信的珍贵
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望之思绪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忧国

伤时
思家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缩在头顶上, 用一根簪别住。
望之历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 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 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 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 样的生活。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春望
望之成诵
人教版/语文课件 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春望》
感谢您的观看
想:盛 世 唐 朝 长 安 街 应 是 怎 样 一 番 景 象?
望之景象
如 今,这 些 景 象 有 什 么 样 的 特 点 ? 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沦陷,城池残破的 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一个“深”字,写出乱 草丛生,一片荒芜的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望之感受
除了看到丛生的杂草,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望之延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喜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归
情 和平年代,
感 作为学生的我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2、颔联、颈联在上联描写的基 础上,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 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 字痛彻心扉,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3、尾联运用了细节描写。 4、全诗对仗工整,对偶句较多。
品出兴味
作业:
用四味赏析法自学《游山西村》。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 前方。 成长这一路就是懂得闭嘴努力,知道低调谦逊,学会强大自己,在每一个值得珍惜的日子里,拼命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 成功不是必然的,但努力是必须的。——赵娜 做事情尽量要主动,主动就是没人告诉你,而你在做着恰当的事情。 你的成就将永远不会比你的自信的高度高出一厘米。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别人都在假装正经的时候,我只好假装不正经。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 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 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 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 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 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 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 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 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 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 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 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 的反衬手法。诗人见花落泪,闻鸟 惊心,运用反衬的手法更加突出了 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试一试:
你能把每一联描述成一个画面吗? 每一联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见)忧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忧国忧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叹)思家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情 烘托愁苦之情。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代诗圣”杜甫
读书和壮游时期(33岁以前) 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 18岁:到处游山玩水,快意人生。 23岁:参加科举考试落选。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 加科考。 30岁前后:父亲去世。开元盛世结束,大唐王朝即将迎来 巨大危机。 32岁:杜甫见到了自己的偶像——43岁的李白。
对 雪①
[唐]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至德元载(756)冬,稍早于《春望》。 ②〔绿〕以酒的绿色来指代酒。 ③〔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
《春望》
《对雪》
感情深挚
都很能体现杜诗 “写实”的风格, 《春望》“事 实”,《月夜》 “情实”,都带 着时代的烙印
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 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 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 之中,甚至让花、鸟都 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全诗均用虚写,即 借助想象,抒写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 实际也写出自己对 妻子的思念
相同点
不同点
城郭破败
乱草残木
春花飞鸟
白发稀疏
深入探究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
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
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在古诗词中,“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 乐”是常见的手法。而“以乐景写哀,以哀 景写乐”虽不如前者常见,却可将哀乐之情 烘托渲染得加倍强烈,正如王夫之在《姜斋 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当堂练习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 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 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 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国都残破败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 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 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 亲的形象。
当堂练习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 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 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 感时伤别、见明艳之景诱发内心伤感 (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准字音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轻刮,抓挠 浑(hún) —— 简直 胜(shēng)—— 能够承受
簪( 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

酒 渊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 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两句逼真地 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表达了诗 人对亲“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联运用了什么描写 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细节描写。搔更短的结果,不 胜簪的细节,诗句描写了头发的变化, 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 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 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 不堪的情状,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感情。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课件(共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忧民的情怀和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始终是其诗歌的主 题。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 彩。 •他的诗篇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听范读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 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伟 大现实主义诗人,被誉称为“诗圣”, 青年时代漫 游各地,33岁时遇“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 宋之地。与李白并称“李杜”。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之乱后,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 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 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入蜀 后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 写诗240余首。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飘泊于荆、湘 ,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国都残破,花也溅 泪,亲人离别,鸟亦惊心。 两说解释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 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一个沉溺在痛苦中的心灵,美对他不 起什么作用。”
——法国哲学家库申
品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思)
“连三月”是指

战火蔓延至春深三月
以“万金”给“家书”作价,
小组讨论
国都残破,山河犹在。

第13课《唐诗五首—春望》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春望》课件(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
初读诗歌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
放声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ɡāo xǐ

东皋
徙倚
驱犊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3
感悟品析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4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人物内 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 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 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 意情绪。
15
“秋色”“落晖”这些词充满了浓浓 秋意,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 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萧瑟。
“返”“归”这些充满温情的词在诗 人这里,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 彩,这都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16
“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 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 士情怀。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
赏读古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
赏读古诗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7
赏读古诗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8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 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 叔齐在商亡之后,“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遂以 “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教学PPT课件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降临沦陷破败的长安城,诗人借此表达了
A
念家悲己的情感。
B.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写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
时伤世的情感。
C.颈联中,“连三月”表明战乱之久,“抵万金”形容
家书珍贵。
D.本诗情景交融,含蓄凝练,言简意丰。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 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 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 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 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 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 9.45岁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国都沦丧,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正如: 10.《春望》用乐景反衬诗人悲情的句子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错在哪( ) A.颈联写入冬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表达了诗人 对妻儿的思念。 B.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简意赅,而又热情奔放,充分 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 高尚情感。 C.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寄景于情写法, 借助于花鸟来表达内心的忧伤痛苦之情。 D.尾联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 象。这一细节描写,直接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 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 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 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 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移情于景,通过花与鸟这两种具有 特征性的春天的景物表明诗人对时事和离别的感伤。情 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沉的家国之思得到了充分的 表达。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 添一层悲愁。
小结
{ 望中 国破山河在,
所见 城春草木深。
情 景
{ 见中 感时花溅泪,
所感 恨别鸟惊心。
交 融
{ 思念 烽火连三月,
亲人 家书抵万金。
{ 夸张 白头搔更短,
写愁 浑欲不胜簪。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深沉含蓄。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思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写望中所见,勾画出战乱后首都的面貌。 “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诗人以之对 举,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 家亡的无限悲痛。
读 ▲ 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朗读节奏划分

春望(杜甫)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家人的音信断 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 “连三月”写出了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难得与珍贵。真切的 表达了在战乱中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 念、担忧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 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强烈的忧国思家之情。 头发为之变白、稀疏,情境悲苦——满头的白发越 搔越短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头”因愁 而生,“搔”的动作是为了解愁,“更短”可见愁 的程度越来越深。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沦陷的长安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 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 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 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 害怕 。还有一种解释: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 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 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 ,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 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 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 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 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 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 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 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