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 1、为什么首先开放沿海地区
• 开放沿海地区是有客观的经济条件和地 理位置条件所决定的。
• 一、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对外贸易学的对象是研究中国与世界其他 国家(地区)商品、劳务的交换,揭示其中的 本质与规律;从宏观上探讨中国发展对外贸易 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
• 三、中国对外贸易学的研究方法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与 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
表1: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及位 次
• 时间 位次 比重(%)
• 1978年 32 0.75
• 1985年 17 1.4
• 1990年 15 1.8
• 2000年 7
4.5
• 2006年 3
7.2
• 2008年 3 7.6
• 2010年 2
•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
• 4、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依存度较高
2、外贸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 率
(1)1978—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1.5%。
(2)1978—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5.76%。
(3)1978—2009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65%。
3、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中国对外贸易在 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已进入世界贸易大国的 行列。
中国对外贸易与世界贸易组织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符合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21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 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加强。
✓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仍不具备很强优势,因此,在制定出口产品的策
略时,仍需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将循序渐进的 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转型为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2010 12.7 11.1 20.85 8.6 7.3 12.1
2011 11.2 11.1 19.0 8.6 7.0 12.1
中国往往与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比较多
01 中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区 的结构与份额
02 贸易摩擦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不断升级
03 案例
✓ 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美国和欧盟是中国
✓ 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相吻合的。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 依存度不断提高。 • 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导致了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外贸易依存度。 •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
✓ 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同时,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在上升。同时,中国工业制成品
进口所占份额的缓慢下降,也显示出中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的上升,中国在入世后成功应对外 国工业制成品的冲击。
中国进口结构(份额,%)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01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 02 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 03 中国进口产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概况
(一)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开拓时期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时期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衰落时期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对外 贸易的特点。 (一)建立在封建社会手工业基础上的以丝织品和陶瓷品为主要 商品的出口贸易 (二)建立在封建社会以“天朝”自居理念基础上的朝贡贸易方 式 (三)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的垄断和集中的外贸管理 制度 (四)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 缓慢
(三)对外贸易交换不等价和长期入超 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性农副产品和矿产品为 主,附加值低,而进口则以消费性工业制成 品为主,附加值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与交换 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凭借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控制,肆意扩 大中国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原料产品之间的价 格剪刀差,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残酷的掠 夺和剥削。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 1. 进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列 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居于世界前列 3. 外汇储备为世界最多的国家 4. 外贸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二)世界外贸强国的基本特征 综观世界外贸强国的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世 界外贸强国,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经济高度发达,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 2. 对外贸易对世界外贸影响力强 3. 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 有很强的国际经营能力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四)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列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英国、日 本、美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列强。自18世 纪以来,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到19世纪30年代 初期,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份额的80%左右,居于绝对优势 地位。19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进口货物额的80.6%来自英 国,出口货物额的82%也输往英国。1868年英国占中国对外 贸易的比重降至70%。1888年英国对华直接贸易(不包括香 港转口)占贸易总额的1/4。居于第二位的是美国。1845至 1860年,美国对华出口增加了近3倍。除英美两国外,其他 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区别:前者是以一国(地区)为主体,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交换活动;后者是从整个国际范围或从全球角度来看。
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是指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一国(地区)劳动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相应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
也称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注:按WTO的分类,国际服务贸易有四大类: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具体可分为商业、通讯、建筑及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旅游、文化与体育、运输及其他等12类155个项目。
技术贸易(Technology Trade)是指纯技术知识以及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主要内容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
货物贸易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反映在一国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服务贸易则不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在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
三、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一国把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国内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凡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另:复出口(Re- Export Trade )、复进口(Re- Import Trade )、净出口(Net Export)、净进口(Net Import)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地区)A与货物消费国(地区)B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行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13239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型: 模块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后续课程:开课单位: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发展援助等为授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掌握)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一、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二、对外开放的内涵三、对外开放格局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节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一、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节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二、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四、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第二章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理解)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论二、比较成本论三、要素禀赋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国际分工理论二、国际价值理论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三节新贸易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三、偏好相似学说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论第三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了解)第一节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方式二、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三、中国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工业化一、工业化概述二、对外贸易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三、世界范围内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典型实例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化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三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三、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战略的内涵一、对外贸易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二、对外贸易战略的分类第二节出口商品战略第三节以质取胜战略一、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第四节科技兴贸战略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内涵二、科技兴贸战略的措施第五节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二、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对策措施第六节进口商品战略第五章对外贸易立法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立法概述一、外贸立法管理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三、外贸立法的发展与完善四、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一、《外贸法》的立法宗旨二、《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三、《外贸法》的基本原则第三节货物贸易管理立法一、货物进出口管理立法二、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立法三、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立法第四节技术贸易管理立法一、技术进出口管理立法二、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第五节服务贸易管理立法一、服务贸易立法发展概况二、主要服务业立法第六章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概述一、对外贸易经济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二、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机制三、中国运用的主要经济调控手段四、实施对外贸易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税收一、对外贸易税收概述二、进出口关税三、进出口商品国内税第三节汇率与汇率制度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二、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对外贸易的影响三、中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四节进出口信贷制度第五节出口信用保险第七章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概述一、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的概念二、对外贸易行政管理对象三、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特点四、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二节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一、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二、对重要货物对外贸易经营者的管理第三节货物进出口管理一、货物进出口管理概述二、货物进出口管理的主要手段第四节货物进出口主要环节管理一、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二、海关管理三、外汇管理第八章中国吸收外资(掌握)第一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概况第二节中国吸收外资的方式一、外商直接投资二、对外借款三、对外证券融资四、其他方式第三节“入世”与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一、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二、中国外资立法的框架及特点三、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调整四、中国外资立法与世贸组织规则的接轨五、中国利用外资立法的发展与完善第九章中国对外投资(掌握)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第二节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战略一、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战略第三节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一、中国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二、中国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与保护措施第十章技术贸易(掌握)第一节技术贸易概述一、技术贸易的概念二、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三、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二节引进技术一、中国引进技术发展回顾二、引进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中国引进技术的政策第三节技术出口一、中国技术出口发展回顾二、中国技术出口政策第四节技术进出口管理一、技术进出口管理依据二、技术进出口管理原则三、技术进出口管理措施第十一章服务贸易(掌握)第一节服务贸易概述一、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第二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与措施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第四节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一、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二、我国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发展思路第十二章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了解)第一节国际工程承包概述一、国际工程承包的含义二、国际工程承包方式三、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及其特点第二节国际劳务合作概述一、国际劳务合作的概念二、国际劳务合作的作用及其必然性三、国际劳务输出的方式四、国际劳务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第三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管理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概述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第十三章国际发展援助(了解)第一节国际发展援助概述一、国际发展援助的概念二、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发展援助一、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二、日本的对外发展援助三、法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四、德国的对外发展援助五、英国的对外发展援助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发展援助一、中国对外发展援助二、中国利用国际发展援助三、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意义第十四章对外贸易关系(了解)第一节中国-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第二节中国-美国的贸易关系第三节中国-日本贸易关系第四节中国-中国单独关税区的贸易关系第五节中国-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最新变化;内容全面,重视应用;课程体系的安排突出了各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中国是一个以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政策和运作机制的理论系统性讲解。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出口是指中国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工业品、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在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和进口贸易逐渐增加。
此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首先,对外贸易使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可以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
出口贸易可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
同时,外汇收入还可以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最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第一章
图1.1历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变化图
表1-1部分年份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
年份 1957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4
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出口总额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10.22
8.11
79.4
2.11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3)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年 ) (4)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 (5)改革开放至入世前(1978—2001年) (6)入世后(2002年至今)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足 : (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
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
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 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
第1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3 对外贸易的作用 1.4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 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 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 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 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过渡阶段。 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进市场化
改革进程,中国经济也全面走上了 出口导向的发展之路。 中国之所以走上出口导向之路,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
经验教训显示进口替代的发展道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方 面则源于日本、亚洲四小龙与四小虎高速增长的示范效应 中国在出口导向发展之路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截至2010 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全球最大的官方债 主)。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 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 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1957年,进出口总额31.03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
1.73倍。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58-1965)
1958年国民经济出现“大跃进”,1959年对外贸易额增 到43.81亿美元,比1957年增加41.2%。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 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
中国对外贸易
思考: 中国为何选择了出口导向战略? 中国向世界出口了多少货物?进口了多少货物? 中国在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出口给哪些国家了?从哪些国家进口? 谁在出口?谁在进口? 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口导向战略要改变吗?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中国对外贸易与世界贸易组织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精]
目录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贸易盈余 第二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第三节 中国往往与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摩擦比较多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和中国贸易盈余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贸易盈余
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02 中国的贸易盈余及其原因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 自1978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贸易额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但是,中国出
中国主要进口市场的构成(%)
国家/地区 日本 东盟
四小龙 四小虎
美国 欧盟
1995 22.0
24.2 3.4 12.2 13.9
2000 18.4 9.9 25.1 5.8 10.0 13.9
口的增长特别快,结果就是中国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贸易盈余
0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02 中国的贸易盈余及其原因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国外的“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事实是,自2002年之后,中国对
外贸易迅速增长,增长率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而且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且贸易顺差基 本处于增长状态。
不同阶段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状况
阶段 1979-2011 1979-1990 1991-2001 2002-2011
进出口年增长率(%) 17.7 16.2 14.8 22.6
出口年增长率(%) 18.1 17.3 14.6 22.7
进口年增长率 (%) 17.7 15.8 15.3 22.6
对外贸易顺差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趋势,是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果。国际制造业加速向中国
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同时,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在上升。同时,中国工业制成品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讲解
外商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外资在促进我国资本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尽管外资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除国内贷款、自筹资金 外的重要来源。2001年-2010年,外商直接 投资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超过138000 亿元的资金,在规模和比重上与国家预算内 资金不相上下。
入世十年外资全面融入中国经济体系
从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看,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了对华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亚洲、欧盟、美国 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亚洲地区为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2001-2010 年来自亚洲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及其它投资金额共 4700.38亿美元,占我国十年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的67%。 十年来,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 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 群岛、德国和英国。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 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0%以上。香港一直占据着中国利用 外资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一、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规模是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反映了一国对外贸易总量上的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对外贸易规模及其 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与位次有以下四个特点:
改革开放前后对外贸易总额两重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从实际使用外商投资规模看,2001-2010年,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累计346756个, 合同金额达到11662.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 商直接投资金额由2001年的468.78亿美元增 长至2010年的1057.3亿美元,增长了 125.54%。 十年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7000.25亿 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简介
第三节中美经贸关系
三、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2.中国入世将 引起新的摩擦 中美间的产业或产品的贸易摩擦。 中美由于贸易不平衡所引发的摩擦。 中美之间技术性贸易的摩擦。 中美间的制度摩擦。
第三节中美经贸关系
四、中美经贸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政治方面看,政治问题经济化,经济问题 政治化是中美经贸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方面看,传统的六大问题主要涉及: 中国入世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对中国 产品的反倾销问题、贸易平衡问题、出口 管制问题和纺织品贸易问题。
第六节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地区)经 贸关系
一、中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 (一)韩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及对外贸易概况 60年代以前,韩国的工业以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之后,韩国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 战略并大量引进外资,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并实现了 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韩国比较突出的工业部门是钢铁 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造船工业,总体来讲,韩国 的工业结构十分合理,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韩国对外贸易由于从进口替代性政策向出口导向型贸 易政策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80年代后转入稳步发展阶段。 韩国的对外贸易层次较高。
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政策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响 (二)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1.可以适度扩大进口规模 2.对中国进口商品构成与市场构成的影响 3.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
第三节中美经贸关系
一、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 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年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达276.5亿美元, 比1992年174.9亿美元增长了58.1%,且中方贸 易开始呈现顺差,顺差额不断扩大。 2004年,中美贸易进一步扩大,双边贸 易总额达到1696.2亿美元,在欧盟跃居中国 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格局下,美国超过日本 仍然保持了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2_第1章1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第2次课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第一节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1、秦汉时期秦:统一的中国西汉:“丝绸之路”开通2、唐宋时期唐:中国是世界上经济、贸易最强大的国家,分别占世界经济、贸易总量的50%、60%以上。
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超过陆路贸易。
阳江“南海一号”3、明清时期明:郑和七下西洋,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强国清:闭关锁国、消极通商4、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贸易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贸易方式——以“朝贡”贸易为主(3)出口产品——丝织品、陶瓷(4)自然经济制约了外贸发展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一)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半殖民地在1842-1949年期间,整个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沦陷区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性质,国统区的对外贸易是半殖民地性质。
(二)旧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关税税则的制定必须与英国协商,但同时并未对英国关税制度提出同样的约束,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海关税则》中,英方强迫中国接受中国绝大多数商品的进出口税率定在5%,为欧美各国税率的十分之一至数十分之一,而英国对华茶叶征收的进口税率高达200%-350%,该税则标志中国关税制定权的丧失。
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同年的中法《黄埔条约》也规定中国“如改变税则,应与法兰西会通议允后,方可酌改”。
这标志中国关税修改权的丧失。
”1845年起又侵占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
外籍税务司制度。
由英国人任中国海关外籍总税务司,外籍总税务司有极大的权力,从海关行政、人事任免、业务管理皆唯总税务司之命是从。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1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 易
13
1979-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达16.6%,高于全球8 个百分点;占全球进出口比重由0.78%上升到1995年的2.76%;
1980年突破300亿美元;
1981年400亿美元;
1984年500亿美元;
1988年1000亿美元;
1992年突破1500亿美元,达1655亿美元。
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 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内的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 2、外商独资企业 3、我国在国外创办的合资和独资企业
2021/8/23
第1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 易
19
总之,既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是
主体,对外贸易发展起主导作用,也就 决定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的性 质。
第1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 易
8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 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 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 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 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 争等任务。
2021/8/23
第1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 易
7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后对 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58-1965)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2021/8/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 打击,对我国采取经济封锁禁运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持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深化 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全部放开。
履行开放市场承诺,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
履行开放市场承诺,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积极参与世贸组织事务,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纠纷。 增加了行政透明度
1.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1.1.1对外开放政策 1.1.2 对外开放格局 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
1.1.1对外开放政策
基本含义 : (1)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2)基本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 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 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发展对外贸易、 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1.3
对外贸易的作用
1.3.1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 济发展 1.3.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 共赢
1.3.1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 条件 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 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 型经济的形成 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
工业制品
比重(%) 20.6 46.5 43.6 49.7 49.5
1990
1995
620.9
1487.8
158.9
214.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5.6
14.4
461.8
1272.8
74.4
85.6
2000
2004
2492
5933.7
254.6
390.5
10.2
6.58
2237.5
5543.2
89.8
93.4
1.2.3 外贸依存度
②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第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外贸企业。 第二,取消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股份制改革。 第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第四,改革经营方式,进一步搞好边境贸易。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 进程与效果
1994年至入世前的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1)改革的内容。
③深化外贸协调体制的改革: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 :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3)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 域; (5)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重要增长点。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2) 对初步改革的评价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 进程与效果
1988-1990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 (1)改革的主要内容 : ①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对轻工业品、工艺品、服装行业的外贸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试点 改革; ③深化改革外贸机构; ④深化改革进出口经营体制; ⑤深化改革外贸管理体制; ⑥深化改革外贸计划体制; ⑦深化改革外贸财务体制。 (2)对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改革的评价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 进程与效果
完善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1--1993年) 。 (1)改革的内容: ①深化外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②深化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③深化进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④深化外贸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 (2)改革的评价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 进程与效果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3)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年 ) (4)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 (5)改革开放至入世前(1978—2001年) (6)入世后(2002年至今)
1.1.2 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地区先行开放 : (1)建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逐步向内地开放 :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 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 。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表1-1: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表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 存度和外资利用度。 世界银行通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是:货物 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 平价加以修正。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说来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 度有关。在当代技术变革广泛波及条件下以及 WTO组织的推动下,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有 扩大的趋势,从而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提高的倾向。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与国际经 济的融合、依存关系加深。
1.1.2 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 开放 “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内地四个层次 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四大报告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确定了发展目 标: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 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1992年 以后,我国在继续开放沿海地区的基础上,进 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沿江(长江)城市 和内陆省会城市,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 放的新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
第1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1 1.2 1.3 1.4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 是有助于企业 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 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 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 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1.4.1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发 展 1.4.2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程与效果 1.4.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经贸体制 改革
1.4.1 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的 建立和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 第一阶段(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 初期,国家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 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 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并严格 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第一,发挥进出口商会在对外贸经营活动中的协调、咨询、指导的 服务作用。 第二,建立了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发挥各研究咨询机构和各学会、 协会的信息指导和服务功能,形成全国信息网络,建立必要的 法律、会计、审计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有关外经贸方面的服务, 并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社会监督。
(2)对改革的评价
1.4.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 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足 : (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 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 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 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1.4.3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 进程与效果
1979—1987年的初步改革 。 (1)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外贸经营主体范围。 ②在经营方式上开展工贸结合的试点,建立海外贸易机构 ③简化外贸计划内容 ④试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 ⑤实行政企分开,下放商品经营权 ⑥改革外贸财务体制
1994年至入世前的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1)改革的内容。
①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一, 强化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间接调控体系; 第二,改革所得税制。 第三,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第四,实行利于出口的信贷政策。 第五,税收、利率、退税等调节工具也同关税、汇率一道,构成了外贸进出口的间接调控体系。 第六,改革行政手段。 第七,加强立法手段。
1.4.2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巨大推动力: (1)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利用外资的影响; (2)外贸体制改革对于引进技术的影响; (3)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对于对外经济合作的 影响。
1.4.2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与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高效率的对外贸易活动运行机 制。下放进出口经营权、实行外汇留成制度、 开展工贸结合、实行对外贸易承包制等等一 系列改革开放措施都是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 中介和手段。
1.3.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 各国互利共赢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做出了贡献 。 中国的出口是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发展的, 充实了国际市场的商品供应,为各国、各地 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 中国的进口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 显。 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 和平与发展
1.4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
渐进式开放 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前提下的开放 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1.2.3 外贸依存度
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图1.1历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变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