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农业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农业概况

发表时间 2009年06月04日点击数921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云贵川西南资源“金三角”核心区,是国家布局在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和能源基地。辖三区两县,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移民城市。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独具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

光热资源独特。我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 半干燥立体气候,河谷盆地干热少雨,全年日照达2300—2700小时,高山坡地冬暖夏凉,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具有四季不明显、雨旱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季干旱、日照充足,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近年来,原农业部何康部长、卢良恕院士和中科院、中国热科院、华南热农大等的专家教授多次来攀考察、调研和指导,均一致认为攀枝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块宝地。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我市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立体气候特征,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其特点是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农作物质量好、农产品竞争力强。据调查,全市有各类植物近900属、190余科、2300余种,野生动物279种,分别是四川省动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此外尚有大量昆虫、微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我市拥有可垦荒地面积2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2%,其中宜农5.3万公顷,宜林13.13万公顷,宜牧5.5万公顷。我市土壤有11个土类、17个亚类、32个土属、96个土种,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相对集中成片,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作物前景广阔。

淡水资源充足。全市河流、溪涧众多,大小河流共100余条,其中最主要有"两江三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大河。我市淡水养殖业充分利用了自身水资源优势,建立了以二滩库区网箱养鱼为核心的淡水养殖基地。库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年产水产品5000吨左右,约占全市水产养殖业总产量的50%以上。

攀枝花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40多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标准化、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种植业12个,畜牧业2个),种植业标准化、无公害化基地面积达到27.97万亩,发展了芒果、枇杷、早春蔬菜、石榴、柑桔、酿酒葡萄等9大类共12个无公害农产品。优质水果、蔬菜、烤烟、畜牧水产、生物产业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建成。

优质水果基地: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早熟脐橙等南亚热带水果。2008年,全市水果种植28.9万亩,产量12.45万吨,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增长10.04%,实现产值3.1亿元,增长7.7%。其中芒果12万亩,产量2.5万吨;枇杷5万亩,产量0.4万吨。全市已建成万亩晚熟芒果基地4个(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前进镇普达村、桐子林镇金河村、格里坪镇梅子箐),建成万亩早春枇杷基地2个(米易县芭蕉箐、盐边县新坪),建成万亩石榴基地1个(仁和区大田镇),建成万亩柑橘基地1个(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仁和区已被省农业厅列为芒果基地县(区),重点发展晚熟芒果。

优质蔬菜基地: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反季节设施蔬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上世纪80年代,我市就成为国家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每年外销蔬菜均在12万吨以上;目前,早春蔬菜已成为我市河谷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5.84万亩,产量达到50.28万吨,同比增长3.55%,产值6.3亿元,增长3.38%。早市蔬菜面积达到11.4万亩,产量30.57万吨,产值4.89亿元;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2.5万亩,设施蔬菜效益明显,亩产值普遍7000元以上,最高可达3万元;盐边北部设施蔬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至今钢架大棚面积已达400余亩;米易县被省农业厅列为蔬菜基地县,重点发展早春设施蔬菜。

优质烤烟基地:近几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北烟南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观品质、内在质量及使用性质均可与巴西、津巴布韦等国际著名烤烟相媲美的优质烤烟。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上海、武汉等烟业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优质烤烟原材料生产基地,同时在烤烟生产中配套实施了烤烟保险措施,推动了烤烟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共种植烤烟12.9万亩,实现收购烟叶26.61万担、产值1.714亿元。已建成了米易县晃桥村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今年将完成国家烟草新区建设。截止2009年5月,已栽种烤烟面积超过了14万亩,超额完成了省定栽种面积目标任务。

畜牧水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生猪、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5月21日,专门召开了全市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工作会,正式发布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攀府发[2009]19号),决定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12.99亿元,增长1.3%。建成大型标准化养殖小区(场)两个(仁和区行远牧业、米易县万明养殖)。

水产业重点发展了名、优、特淡水鱼养殖。在跨越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特种鲟鱼、梭鲈鱼出口加工基地)、通基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08年,全市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以米易县为重点的优质早苗生产基

地,年产优质鱼苗8.5亿尾,苗种生产户15家;以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的热带鱼养殖基地,年产热带鱼0.25万吨,养殖面积0.5万余亩;以二滩库区为重点的网箱养殖基地,网箱养殖面26万平方米,年产优质商品鱼1万余吨;以盐边北部山区溪河冷水资源为重点的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流水养殖面积120余亩,年产裂腹鱼300余吨),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2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8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2.17亿元,增长34.59%。水产基地面积达到9.38万亩,无公害水产品达到16个。

生物产业基地:近几年来,全市通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着力打造茶叶、蚕桑及食用菌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块菌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突出抓好中药材、咖啡、印楝、无患子等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2008年,全市共实现林业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2.43%。已建成优质茶叶基地2万亩,产量58吨,其中有机绿茶20吨,“国圣”牌茶叶通过有机茶认证;小桐子生物柴油原料基地10万亩;野生块菌产量已达到60吨,人工培植块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成功繁殖出块菌菌根苗),2008年5月21日,我市被国家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块菌之乡”称号;建立国家麻疯树科技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20万亩;米易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0亩;已种植印楝3.2万亩,种植无患子3万亩,产业化潜力巨大。

取得的主要成效

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按照我市“岛状”南亚热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类型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引导实施,我市农业产业分布按三个气候类型层的立体式特色产业带发展,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分布如下:

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

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

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立足南亚热带气候优势,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