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农业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农业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盐边农业基本概况盐边农业产品作为攀枝花主要农产品,是因为盐边县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科学管理,政府支持,那盐边农业到底有哪些产品呢?盐边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位于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冬暖、春温高,夏秋凉,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低层逆温效应显著。
太阳辐射强,日照充沛,蒸发旺盛,干、雨季分明,降雨集中,多夜雨和雷阵雨。
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非常适宜各类农贸产品的生长。
1.盐边县国家级优质芒果盐边芒果,具有纤维少、味甜芳香、质地腻滑、香气怡人、组织细密、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集热带水果精华于一身,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
其中凯特芒占了盐边芒果总产值的一半多,在众多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其果实呈卵圆形,成熟果皮淡黄色向阳面及果肩呈淡红色,单果平均重量680克,皮薄核小肉厚,果肉橙质,含糖分17%,迟熟种,成熟期8月至11月中旬。
2.优质桑蚕与桑葚盐边常年盛产桑树30多万株,是宁属地区桑树栽植最多,发展最快的县。
2010年桑树面积超60000亩,年产桑椹6500余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盐边桑葚产量高,果粒大,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β-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等。
盐边桑葚主要用于中药材,或制成桑葚膏及桑葚酒等,桑葚的种植还加快了桑蚕的养殖,是盐边农业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3.珍稀块菌块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盐边黑松露,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食用菌,号称“林中黑钻石”,盐边是我国最大的块菌核心产区之一。
块菌泡制的保健酒香味独特、口感好,药理作用明显,具有壮阳、补肾,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肿瘤等显著功效。
时常饮用,有利改善人体五脏六腑,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疗痔等药用价值。
4.枇杷盐边枇杷产自海拔1300米~1700米的地区,于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主要生产的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等大果型品种为主。
提升攀枝花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措施
但 而畜牧业 基本上是 富、 实现可持续发展 、 推动攀西 民族地 区农业 产基地 , 总量仍 然较 小 ; 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一
靠养殖 户或养 殖 企业 自发 组织 生产 , 有较 没
大成片 的养殖 基地 , 枝花 畜 牧业 在 省 内排 攀
名在 10名 以外 。 0
、
攀枝 花市农 业产 业 化 发展 优 劣 势分
态农业产业化转移 的进 程 。
劳动者 自身 素质 的低 下 , 不仅 使 他们 对 新 技 有规模 、 上档次 的优势蔬菜 产业示 范区 ; 在盐
边、 米易 和仁 和等 区县 的低海 拔 地 区大 力发
等果木 ; 山 区大 力发 展 牛羊 等节 粮 型 草食 在 家畜 , 在农 区 根据 原有 养殖 基 础 和环 境 条件
攀 枝花市农业 经过 多年来 的调 整种植业
族地 区因其特殊 的人文 、 理环境 , 地 在农业 产 题 业化发展 中, 因地制宜 , 应 采用农 户合作 经济 组织带 动 型、 龙头 企业 带动 型 、 市场 主导 型 、
主导产业带 动型 等农 业 产业 化组 织 模式 , 实
结构 , 稳定粮油 种植 面积 , 大力发展早食 蔬菜 和特 色水果 , 同时大力 发展草食性 畜牧业 , 使
1 .立足 当地 条件 , 围绕政 府 规 划 , 紧扣
市 场 脉 搏 选 准产 业 上 项 目
农 业综合 开 发要 可持 续 发展 , 必 须 依 就 托 资源选 准产 业 , 围绕 规 划选 定项 目。米 易 植 的土壤 、 源 、 水 气候 和地 理条 件 , 以建设 可
() 8 农村劳动者素质低 , 观念落后 。攀枝 县安 宁河 河槽 地 带 土壤 肥 沃 , 有适 宜 蔬 菜种 花市 属 少 数 民族 地 区 , 众 受 教 育 程 度 低 。 群 术、 新知识难 以吸收 , 不懂得科 学种植 、 养殖 、 乏市场意识 , 而影 响 了攀 枝 花 市农 业 向生 从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市场概述:攀枝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攀枝花市以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涵盖了创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农业市场分析:攀枝花市的农业产业非常发达,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
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需求,并且还有一定的出口量。
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在市场上也得到了认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锰矿、铜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于攀枝花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场上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
创造业市场分析:攀枝花市的创造业发展较为成熟,主要涵盖了机械创造、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领域。
市场上的创造业产品质量较高,竞争力较强。
同时,攀枝花市还吸引了一些外资企业的投资,推动了创造业的发展。
服务业市场分析:攀枝花市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包括旅游、餐饮、金融、物流等领域。
攀枝花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旅游业成为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餐饮业、金融业等服务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
市场竞争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相对较为激烈,各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对手。
在农产品市场上,本地农产品与外地农产品之间存在竞争,同时还有一些进口农产品的竞争。
矿产资源市场上,攀枝花市与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存在竞争。
创造业和服务业市场上,攀枝花市与其他地区的企业存在竞争关系。
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攀枝花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攀枝花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农产品市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矿产资源市场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造业和服务业市场有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2.1 攀枝花市概况2.1.1 自然地理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
是长江上游第一城。
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
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
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
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
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
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
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
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市场分析是了解该市经济发展、消费者行为以及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
1.1 经济发展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迅速,GDP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攀枝花市去年的GDP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8%。
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和服务业。
1.2 人口统计攀枝花市人口数量稳定增长。
截至目前,攀枝花市总人口约为200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农村人口占40%。
人口结构年轻化,大部分居民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
1.3 消费水平攀枝花市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同比增长10%。
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二、市场竞争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主要竞争对手攀枝花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
本地企业具有地域优势和客户资源,而外来企业则带来了新的商业理念和技术。
2.2 竞争优势攀枝花市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运输。
此外,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电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
2.3 市场需求攀枝花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家居用品和旅游等领域。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市场前景分析攀枝花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1 经济发展前景攀枝花市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未来几年,该市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进驻。
3.2 消费市场前景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攀枝花市的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消费者对品质、健康和环保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促进了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3.3 旅游市场前景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攀枝花市农业土地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8攀枝花市农业土地资源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白明祥1 王 斌2 谭成明3 胡 旭4(1四川省攀西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 四川攀枝花 6170002攀枝花市土壤肥料站 四川攀枝花 6170003攀枝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四川攀枝花 6170004攀枝花市畜牧站 四川攀枝花 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土地面积 7401.4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23.56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55.44 万人)。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 65.88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7.63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3 万元。
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攀枝花市在近年现代农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
通过分析农业土地资源环境变化情况,排查原因,强化治理措施,避免环境破坏和耕地质量下降,已成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土地利用情况攀枝花市于 1986 年完成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形成了较为详尽的土壤普查成果历史资料。
通过查阅当年的相关数据,与当前数值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的反映 30 年来该市农业土地资源环境的变化情况(表 1)。
作者简介:白明祥(1973—),男,四川攀枝花人,农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资源环境相关工作。
E-mail:pzhbmx@。
(一)农用地资源总量减少1986 年,攀枝花市耕地面积 639 平方千米(统计上报面积 313 平方千米),园地面积 16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4472 平方千米,草地面积 2048 平方千米(含疏林草地面积 660 平方千米)。
据国土资源统计,2016 年,全市耕地面积 749 平方千米,园地面积 398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5051 平方千米,草地面积 484 平方千米。
(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 年来,该市农业生产实现快速发展,以芒果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迅速壮大,农业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全市耕地面积增加 110 平方千米,园地面积从 16 平方千米增长到 398 平方千米,占比增加。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
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攀枝花市农牧局二〇一一年二月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
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
攀枝花市草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前发 达 国家 在 草 地 管 理 和 建 设 方 面 不 断 向科
学化 、 现代化方 向发展 。
在 以草 地 畜 牧 业 为 主 的 草 业 蓬 勃 发 展 的
同时 , 业 中的非牧业用途 产业也不 断涌现 , 草 它们 主要 有 草 坪 业 、 坪 种 子 业 、 地 生 态 工 草 草
法 国 除 利 用 良好 的人 工 草 场 放 牧 外 , 还 同 步 发展 牛 羊 饲 草 料 工 业 。在 牧 草 生 产 旺 季
世 界 上 许 多 国 家 在 农 业 总 体 发 展 中种 植 业 和 畜 牧 业 是 并 重 的 , 发 达 国 家 的 畜 牧 业 而
将青 草 收 割 并 晒 成 干 草 , 用 地 窖 进 行 牧 草 或
证, 如饲 料 供 应 都 以家 庭 式 企 业 规 模 生 产 进
茅 、 苕子 、 毛 牛鞭 草 、 西 哥 玉 米 、 年 生 黑 麦 墨 多 草 、 丹 草 、 花 草 等 牧 草 品 种 , 展 了不 同 高 柱 开
入社 会 化 大 流 通 渠 道 , 上 政 策 使 草 业 生 产 加
的 3 . 8 , 牧 业 收 入 已 成 为 农 民 现 金 收 89% 畜 人 的 主 要 渠 道 。 目前 , 枝 花 市 畜 牧 业 ( 别 攀 特 是草食畜牧业 ) 处于一个快速 发展 的时期 , 正
程 产业 、 地植 物 化 学 成 分 提 取 及 加 工 业 等 。 草 以法 国 为 例 , 草 地 面 积 占 国土 面 积 的 1 3 其 /, 而且 已建 成 永 久 性 高 产 改 良人 工 草 场 , 此 因
实施 了 “ 耕 还 林 、 下 种 草 养 畜 ” “ 工 种 退 林 、人 草养畜” 以及 “ 区 种 草 养 畜 ” 项 目。 目前 , 农 等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前言攀枝花市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芒果产地,自古就有"芒果之乡"的美誉,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攀枝花市的芒果产业也逐渐迈向产业化。
然而,芒果产业在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对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2. 现状攀枝花市的芒果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年攀升。
政府也加大了对芒果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设了一批芒果生产基地,并提供了技术指导、培训等支持措施。
加上攀枝花市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使得芒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较为坚实。
然而,随着芒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企业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仍有较多散户在从事芒果种植和加工,产供销一体化程度不够高。
芒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认证,影响了攀枝花市芒果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滞后,攀枝花市的芒果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不够。
3. 问题在芒果产业化发展中,攀枝花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着设施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
市场销售环节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的水平和质量。
4. 对策为了解决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在生产环节,应该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农户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模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应该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提高加工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芒果产品的附加值。
在市场销售环节,应该加强市场准入和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芒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攀枝花是四川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攀枝花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分析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
一、有利条件1.产业基础雄厚攀枝花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具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
尤其是在煤炭、化工、电力等行业方面,攀枝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地理位置优越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依托川南丘陵和盆地,地处国家西部重要的能源、古义、铁路、公路大通道上,地理位置优越。
这为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巨大的交通和物流便利。
3.产业结构较早转型攀枝花在产业结构的转型上较其他地区较早,已经在化工等高污染产业上进行了调整,这为推动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政府支持力度大攀枝花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支持循环经济企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等,这为推动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存在问题1.循环经济意识不足攀枝花部分企业和居民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导致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不足。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攀枝花一些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缺乏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撑,无法开展循环经济的相关项目。
3.生产方式落后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方式,资源利用率低,难以实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目标。
4.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健全攀枝花循环经济体系中缺乏配套的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5.废弃资源处理不当攀枝花存在大量废弃资源,如煤炭矸石、化工固废等,处理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对策1.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加大对企业和居民对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资源循环利用。
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二半山区水果生产调查报告
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二半山区水果生产调查报告第33卷第3期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总第94期)?农林技术与信息?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二半山区水果生产调查报告尧美英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二半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6以上.该区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人均年收入较低.”一亩园,十亩田”,水果亩产值比粮食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水果种植已成为攀枝花市二半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占农民年收入的3O一4O,个别家庭占到90以上.为了加快攀枝花市新农村建设步伐,优化二半山区果树生产,科学规划水果种植区,增加农民收入,攀枝花市农林院园艺所一行四人于2007年9月7日至9月27日赴攀枝花市啊喇乡,务本乡,和爱乡,平地镇,银江镇及米易县等乡镇,对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果树资源状况及品种结构开展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通过问卷式调查和实地调查,对二半山区水果的种类,种植面积,品种区域优势及农民种植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二半山区水果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认识.I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的优势1.1具有水果生长的气候优势攀枝花市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具有阳光充足,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较湿润的气候优势,使该区的果树具有进入结果期早,成熟时间早,水果品质优的特点.1.2宜种果树品种多本地带适宜多种果树生长,如石榴,枇杷,柑桔,梨,桃,枣,樱桃,杨梅,核桃,板栗,杏,猕猴桃,草莓,苹果等.该区全年都有不同水果成熟上市,繁荣了水果市场,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也缓和了水果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1.3适宜种植果树的荒地面积较大攀枝花市二半山区面积宽广,该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6.64,其中净耕地面积31.0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42.O8,不论是水果种类还是产量都是攀枝花市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2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发展现状2.1树种,品种现状树种结构:面积10000亩以上的果树分别是石榴,梨,柑桔,板栗,葡萄,枇杷;5000亩以上的有桃,樱桃,核桃;面积5000亩以下的有杨梅,杏,枣,草莓,柿.另外有杨梅,葡萄,海棠,梨,橄榄,山楂,山荔枝,养麦果,黄范等野生果树资源.杨梅野生资源有乔木和灌木两种,成片或零星分布于啊喇,官房海拔1800米以上地带;在盐边的和爱乡发现有梨野生资源.苹果在过去曾有成片种植,但目前因为品种退化,只有零星,非商品性的种13PANZHIHUASCI—TECH&INFORMA TION 植.现有品种:桃类有曙光,白花桃,北京27号,皮球硬桃,中华圣桃(冬桃),以曙光,北京27号为主;梨类有苍溪梨,金花梨,杏水,短把酥,丰水,黄金梨,鸭梨,芝麻梨,称砣梨,以苍溪梨为主;李类有德国李,清脆李,奈李;杨梅有东魁,荸荠;枣类有临猗梨枣,沾化冬枣,金丝四号;樱桃既有从德昌,冕宁引进的品种,也有本地品种,但具体品种名称不详;柿子有牛心柿,脆甜柿;枇杷有早钟六号,大五星;石榴主要是青皮软籽;柑桔有朋那,纽荷尔,台湾槿柑.成熟上市时间:草莓1—3月;枇杷1—3月;樱桃3—5月,成熟期是黄草,务本樱桃比平地,啊喇早;桃4—7月,先后有水蜜桃,油桃,白花桃成熟,10月冬桃成熟;杏5—6月;李5—7月;杨梅6月底至7月中旬;梨6—9月;枣一次果7—8月,二次果9月底至1O月初;板栗8—9月;石榴8—9月;核桃9月;柿8—1o月,树上留果时间长;柑桔1o一12月. 从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成熟上市期看,全年都有时令鲜果上市,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果篮,增加了果农的收入,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2.2果树树种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区域树种区域特征明显,大田的石榴,务本的桃及樱桃,平地的板栗,永富的樱桃,米易的枇杷,普威的梨等都是该地区的特色水果,栽培技术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新的果树特色区域正逐渐形成, 如平地镇的杨梅及银江镇的杏,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目前的几百亩,成为攀枝花市新兴水果杨梅产区及杏产区.除和爱乡的梨因栽培管理技术差,病虫害危害严重导致种植效益低,果农积极性受挫,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外,总体上温带果树从面积及产量呈上升趋势.142.3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水果种植效益较好的地方如务本的乌拉村,葩地村,仁和的大田镇,果农种植积极性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但多数地方农民对水果生产科技含量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多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有些地方只注重品种,忽视技术,有的是强调单一技术,忽略技术的整合,有的果农只注重整形修剪,有的则只注重肥水管理,把成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分割开来.这种经营管理水平的差别反映到成效上,同一种果树有的亩收入上万元,有的却亏损.通过科研院所和乡镇农技员的多年努力,果农的种植技术有较大提高,但对水果种植的一些关键技术仍未掌握,对种植水果的整套技术掌握不全面,特别是对重点,难点技术如整形修剪,施肥时期及施肥量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如和爱乡的梨,疏于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树体或营养生长过旺,直立生长成生态林,或枝条下垂,树势衰弱,树形紊乱,有的果树结果过多,肥水管理跟不上,导致其品质降低.2.4水果销售网络扩大近年来,地方政府及相关协会统一印制水果礼品包装箱,并通过农经网及科技网发布果品信息,提高了攀枝花市水果的知名度,使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销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销售网络.如苍蒲地的樱桃有来自成都,昆明商贩进村收购.2007年务本的核桃形成了定单销售,务本的桃进入了全国有名的连锁超市家乐福超市.3攀枝花市二半山区水果生产存在的问题3.1栽培管理水平低,病虫害严重主要表现为: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导致产量,产值低;修剪不科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失调,树体衰退快;果园不施有机肥,幼树不整形,结果树不修剪,不疏花疏果,果实不套袋,拉枝时期不当,环割的深度及程2008年第33卷第3期攀枝花科技与信息(总第94期) 度不合理,高接换种后很多树体衰弱甚至死亡;冬季不清园,病虫害不防治等现象十分普遍.调查中发现果园中很多树枝及果实蚧壳虫危害严重,如和爱乡的梨,果实满枝,但果实不是畸形果就是病虫果,果园地面遍布已发酵的病虫果,树上挂满病虫果,满树果实找不到一个好果;杏作为新种树种就出现严重的流胶现象;桃裂果严重,树杆流胶严重;冬桃坐果率差,产量低,烂心严重,这些现象都是栽培管理不科学造成的严重后果.3.2品种杂乱,退化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二半山区水果品种多而杂,品种退化严重,果品失去应有的风味和形状,急需进行品种改良.如我们对成熟期在和爱采摘的苍溪梨(2007年9月13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最高值11,而苍溪梨的可固含量一般为13.目前二半山区果树品种日益增多,但品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成熟期过于集中,早,中,晚熟搭配不当.桃的成熟期近年来有延长的趋势,供应期从4月到国庆后,但早,中,晚熟比例还有待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当前攀枝花市温带水果的产量还不大,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果园进入投产和盛果期,果品销售压力势必逐渐加大.攀枝花市果树的结构矛盾还表现在传统水果比例偏大,特色鲜食小水果的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3.3体系还不健全,引种盲目无序健全的良种繁育和引种制度是保持果树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尽管攀枝花市近年来有意识地加强了科研机构稚龙头企业在茁木繁育和引种工作的作用,但苗木繁育和引种工作某种程度上仍处于无政府状态,存在盲目引种和无序引种现象.本次调查发现由于攀枝花市目前还没有一家区县级以上的果树苗木专门生产单位,近年来攀枝花市新发展的果园中,有近一半的种苗和接穗来自农民自繁和其他单位附带培育,另一半苗木来自市外,由生产者自行引进,这样的苗木繁育和引种途径,不仅很难保证种苗的质量和纯度,且容易造成检疫性病虫害的侵入, 盐边柑桔溃疡病的发生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引种的无序和盲目性还表现在部分品种在缺乏引种试验的基础上就大量的引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的因为土壤,气候条件不适而不能正常生长,有的生长良好但品质低下,有的虽能表现该晶种的良种特性,但不适合市民的消费习惯,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3.4采后商品化处理,保鲜技术滞后,果品附加值低绝大多数的果品是采后直接上市销售,果品清洗,分级,包装后上市的比例极低.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果品的售价低,知名度难扩大.保鲜技术落后,霉,烂果比例高,品质变差,如平地板栗成熟期集中,果实贮藏期虫害严重,易发芽的问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大多的水果都作鲜食销售,制干,制罐,榨汁几乎没有,产品附加值低,一旦市场鲜果销售过剩,必将出现果贱伤农,砍树毁林的现象.3.5不分析市场前景,农民盲目跟风农民自己弓f种,由于有的水果在本市刚刚兴起,市场价高,效益好,果农不考虑该品种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果鼹过剩后如何处理,盲目跟风,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市场需求饱和,就会出现果贱伤农,毁树的现象.对新品种存在盲从心理,果树网4结果投产当有新品种出现时,又挖树换种,这样的结果是果农一直处于没有收益的换种工作中.3.6果农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果农为了追求早市带来的利益,水果未完全成熟就提前采收,或用激素对水果进行催熟处理.这样的果品品质低,严重破坏了15PANZHIHUASCI—TECH&INFORMA TION 当地水果的形象,极不利于水果以后的继续生产.4对攀枝花市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4.1正确认识果树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稳定果树生产果树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兼有树种,稳步推进果树产业发展是实现攀枝花市中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攀枝花市温带水果中的核桃,板栗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它们多种植在坡地,不占用耕地,对攀枝花市生态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广大山区农民生存的需要.针对攀枝花市现有果树品种布局的状况,温带水果的地理位置,消费市场特点和土地资源等因素,今后一段时期,攀枝花市温带水果生产发展应以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为主要任务.发展思路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依托,优化树种,品种结构,加快衰老果园的更新改造,实施标准化生产,走精品高档之路,推进产业化经营,从而推动果树循环经济发展.4.2合理布局,加强主要优良品种的推广坚持发挥优势,适当集中适销对路的原则,继续推动果树生产向优势区域发展,加快实现果树生产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加大科研和技术部门主要推广良种的宣传推广力度,使每个树种的主推良种占到809/6,同时,考虑不同品种成熟期的搭配比例,适当扩大果树设施栽培和促成栽培面积,延长鲜果供应期.对于新发展果园,要用领先于市场的眼光发展”名,特,优,新,稀”果树.4.3良种良法相配套大力推广成套生产管理技术根据不同果树种类,品种特性,研究和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果树生产技术.整合果树生产技术,包括良种繁育,土壤改良,合理修剪,生草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果实套袋,产期调节,生物防治和采后处理等技术研究及经验交流推广.4.4加强,引导建立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果树品种结构优化是广大果农的自觉行为,同时也是需要某种组织从中平衡和协调. 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果树专业合作组织是当前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维持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攀枝花农业现状
全市农业概况发表时间 2009年06月04日点击数921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云贵川西南资源“金三角”核心区,是国家布局在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和能源基地。
辖三区两县,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移民城市。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独具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
光热资源独特。
我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 半干燥立体气候,河谷盆地干热少雨,全年日照达2300—2700小时,高山坡地冬暖夏凉,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具有四季不明显、雨旱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季干旱、日照充足,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原农业部何康部长、卢良恕院士和中科院、中国热科院、华南热农大等的专家教授多次来攀考察、调研和指导,均一致认为攀枝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块宝地。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我市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立体气候特征,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其特点是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农作物质量好、农产品竞争力强。
据调查,全市有各类植物近900属、190余科、2300余种,野生动物279种,分别是四川省动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此外尚有大量昆虫、微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市拥有可垦荒地面积2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2%,其中宜农5.3万公顷,宜林13.13万公顷,宜牧5.5万公顷。
我市土壤有11个土类、17个亚类、32个土属、96个土种,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相对集中成片,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作物前景广阔。
淡水资源充足。
全市河流、溪涧众多,大小河流共100余条,其中最主要有"两江三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大河。
我市淡水养殖业充分利用了自身水资源优势,建立了以二滩库区网箱养鱼为核心的淡水养殖基地。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攀枝花市是四川省重要的芒果产区之一,芒果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然而,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攀枝花市芒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现状:1. 年产量增长:攀枝花市芒果产量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2. 鲜果销售占比高:目前芒果的销售主要以鲜果为主,加工产品开发和销售较少。
3. 品种单一:攀枝花市主要种植的是地方品种,除少数外地品种外,缺乏丰富的品种资源。
存在的问题:1. 市场开发不足: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攀枝花市芒果的市场开发不够积极主动,市场营销力度不够,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2. 品质和包装不规范:部分芒果种植户在采摘、包装和贮存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品质无法保证,导致产品价值受损。
3. 缺乏加工能力:市场需求多元化,但攀枝花市缺乏加工能力,无法开发芒果加工产品,限制了芒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策建议:1. 增加品种多样性: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提高攀枝花市芒果品种多样性,满足市场需求,减少市场竞争压力。
2. 加强市场营销:建立芒果品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3. 提高品质和包装标准:加强芒果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推广规范的采摘、包装和贮存方法,提高芒果的品质和外观,增加产品附加值。
4. 发展加工业:建立芒果加工厂或合作社,加工生产芒果干、芒果酱、芒果蜜等加工产品,提高产业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芒果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技术支持和宣传推广。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提升攀枝花市芒果产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增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
本文将对攀枝花市场的行业结构、消费者需求、竞争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行业结构分析1. 旅游业:攀枝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攀枝花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和四川大峡谷等景点,旅游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2. 农业:攀枝花市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繁多。
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业产值占据了该市经济的重要部分。
3. 工业:攀枝花市的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但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了一些企业的投资。
主要的工业领域包括煤炭、化工、建材等。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1. 旅游消费需求:攀枝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舒适度、服务质量和价格敏感度较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的旅游产品。
2. 农产品消费需求:攀枝花市的农产品以天然、绿色、有机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性和价格敏感度较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品牌保证的农产品。
3. 工业品消费需求:攀枝花市的工业品消费需求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用品和建材方面。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功能性有一定的要求。
四、竞争情况分析1. 旅游业竞争情况:攀枝花市的旅游业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
这些城市拥有更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和更多的旅游资源,对攀枝花市的旅游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 农产品竞争情况:攀枝花市的农产品竞争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的农产品。
这些地区拥有更大的农田面积和更为发达的农业技术,使得其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3. 工业品竞争情况:攀枝花市的工业品竞争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较为滞后。
但随着政府对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对比台湾攀枝花农业发展前景看好
农业 基础设 施完 善 、配套 ,农 村城镇
化率 达 8 %以上 ,农 村与 城市 已基 本 0
水 平提 升 的不断追 求 和对 自我信 誉及 道 德 的恪 守也是重 要 的原 因之一 。近 年来 ,虽然 攀枝 花在培 养新农 村 建设 者 方面 做 了许 多工 作 ,但 是 离支撑 现
传 统 农业 向现代 农 业 转 变搭 建 了 良好 的平 台。
城 乡发展 、促进城 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 设 的关键时期 ,要借鉴台湾发展现代农
业 的启示 ,着力优化攀枝 花农业结 构 , 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首先要结合 制订 “ 卜二五”规 划的契机 ,进一步做 好农业产业规划 ,坚持当前 和长远发展
2 . 。 在 品 种 上 ,两 地 种 植 的 水 果 、 03 高经 济作物 的播种面
积 ,提 高 畜 牧 水 产 、林 产 品 的 产 业 比
面 的 经验 做 法 值 得 攀枝 花 借 鉴 学 习 ,
而攀 枝 花 市依 托 “ 台湾农 民创 业 园” , 加强 对 台农业 交 流与 合作 ,实 现 产业 对接 和招 商引资 ,则 具有得 天 独 厚 的 条件和 巨大潜力 :
神 ,对 土地 发乎 于 的热爱 ,对 专业 t 7
台湾农 业成 功 的一个 重要 原 因是
确保 农产 品质 量安 全 。推 进特 色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台湾的农 产 品质量 安全 体系较 为 健 全和完 善 ,保证 了其产 品 质量 的安 全 和上 乘 。 目前攀 枝花农 产 品质量 安
空 间 。 此 ,台湾农 业 发展有 很 多方
的结合 ,
、二 、_产 业的结合 ,特别 二
是农业产业发展与观光 、休 闲 、旅游及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
攀枝花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土地资源限制:攀枝花地区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较少,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2. 气候条件不利:攀枝花地处高原山区,气候干旱,夏季雨水较少,气温较高,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3. 水资源短缺:攀枝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水源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给农业灌溉带来困难。
4. 技术和资金缺乏:攀枝花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5. 缺乏市场销售渠道:攀枝花地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相对有限,农民面临销售困难,经济效益较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总之,攀枝花地区因土地资源限制、气候条件不利、水资源短缺、技术和资金缺乏以及缺乏市场销售渠道等因素,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善水资源利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
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农业概况发表时间 2009年06月04日点击数921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云贵川西南资源“金三角”核心区,是国家布局在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的钢铁和能源基地。
辖三区两县,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一个典型的新兴移民城市。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独具资源特色和区域优势,是发展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
光热资源独特。
我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 半干燥立体气候,河谷盆地干热少雨,全年日照达2300—2700小时,高山坡地冬暖夏凉,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具有四季不明显、雨旱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季干旱、日照充足,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原农业部何康部长、卢良恕院士和中科院、中国热科院、华南热农大等的专家教授多次来攀考察、调研和指导,均一致认为攀枝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块宝地。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我市复杂的地形条件和立体气候特征,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其特点是森林面积大、覆盖率高,草地资源丰富、牧草种类多,农作物质量好、农产品竞争力强。
据调查,全市有各类植物近900属、190余科、2300余种,野生动物279种,分别是四川省动植物种类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此外尚有大量昆虫、微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市拥有可垦荒地面积23.9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2%,其中宜农5.3万公顷,宜林13.13万公顷,宜牧5.5万公顷。
我市土壤有11个土类、17个亚类、32个土属、96个土种,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相对集中成片,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作物前景广阔。
淡水资源充足。
全市河流、溪涧众多,大小河流共100余条,其中最主要有"两江三河",即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三源河、大河。
我市淡水养殖业充分利用了自身水资源优势,建立了以二滩库区网箱养鱼为核心的淡水养殖基地。
库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年产水产品5000吨左右,约占全市水产养殖业总产量的50%以上。
攀枝花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40多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其中,标准化、无公害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种植业12个,畜牧业2个),种植业标准化、无公害化基地面积达到27.97万亩,发展了芒果、枇杷、早春蔬菜、石榴、柑桔、酿酒葡萄等9大类共12个无公害农产品。
优质水果、蔬菜、烤烟、畜牧水产、生物产业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建成。
优质水果基地: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早熟脐橙等南亚热带水果。
2008年,全市水果种植28.9万亩,产量12.45万吨,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增长10.04%,实现产值3.1亿元,增长7.7%。
其中芒果12万亩,产量2.5万吨;枇杷5万亩,产量0.4万吨。
全市已建成万亩晚熟芒果基地4个(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前进镇普达村、桐子林镇金河村、格里坪镇梅子箐),建成万亩早春枇杷基地2个(米易县芭蕉箐、盐边县新坪),建成万亩石榴基地1个(仁和区大田镇),建成万亩柑橘基地1个(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
仁和区已被省农业厅列为芒果基地县(区),重点发展晚熟芒果。
优质蔬菜基地: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反季节设施蔬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世纪80年代,我市就成为国家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每年外销蔬菜均在12万吨以上;目前,早春蔬菜已成为我市河谷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8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5.84万亩,产量达到50.28万吨,同比增长3.55%,产值6.3亿元,增长3.38%。
早市蔬菜面积达到11.4万亩,产量30.57万吨,产值4.89亿元;已建成设施蔬菜基地2.5万亩,设施蔬菜效益明显,亩产值普遍7000元以上,最高可达3万元;盐边北部设施蔬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6年至今钢架大棚面积已达400余亩;米易县被省农业厅列为蔬菜基地县,重点发展早春设施蔬菜。
优质烤烟基地:近几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北烟南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观品质、内在质量及使用性质均可与巴西、津巴布韦等国际著名烤烟相媲美的优质烤烟。
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上海、武汉等烟业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优质烤烟原材料生产基地,同时在烤烟生产中配套实施了烤烟保险措施,推动了烤烟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全市共种植烤烟12.9万亩,实现收购烟叶26.61万担、产值1.714亿元。
已建成了米易县晃桥村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今年将完成国家烟草新区建设。
截止2009年5月,已栽种烤烟面积超过了14万亩,超额完成了省定栽种面积目标任务。
畜牧水产基地: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生猪、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5月21日,专门召开了全市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工作会,正式发布了《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攀府发[2009]19号),决定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6.5万吨,产值达12.99亿元,增长1.3%。
建成大型标准化养殖小区(场)两个(仁和区行远牧业、米易县万明养殖)。
水产业重点发展了名、优、特淡水鱼养殖。
在跨越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特种鲟鱼、梭鲈鱼出口加工基地)、通基渔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点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08年,全市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以米易县为重点的优质早苗生产基地,年产优质鱼苗8.5亿尾,苗种生产户15家;以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的热带鱼养殖基地,年产热带鱼0.25万吨,养殖面积0.5万余亩;以二滩库区为重点的网箱养殖基地,网箱养殖面26万平方米,年产优质商品鱼1万余吨;以盐边北部山区溪河冷水资源为重点的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流水养殖面积120余亩,年产裂腹鱼300余吨),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2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8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2.17亿元,增长34.59%。
水产基地面积达到9.38万亩,无公害水产品达到16个。
生物产业基地:近几年来,全市通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着力打造茶叶、蚕桑及食用菌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块菌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突出抓好中药材、咖啡、印楝、无患子等特色生物资源的开发。
2008年,全市共实现林业产值1.58亿元,同比增长2.43%。
已建成优质茶叶基地2万亩,产量58吨,其中有机绿茶20吨,“国圣”牌茶叶通过有机茶认证;小桐子生物柴油原料基地10万亩;野生块菌产量已达到60吨,人工培植块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成功繁殖出块菌菌根苗),2008年5月21日,我市被国家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块菌之乡”称号;建立国家麻疯树科技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20万亩;米易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0亩;已种植印楝3.2万亩,种植无患子3万亩,产业化潜力巨大。
取得的主要成效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按照我市“岛状”南亚热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类型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引导实施,我市农业产业分布按三个气候类型层的立体式特色产业带发展,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分布如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
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
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
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
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
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立足南亚热带气候优势,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了“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了标准化、无公害化种植、养殖新技术,开展了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绿色证书等系列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种植养殖能手和市场营销大户,成功地发展了米易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仁和区晚熟芒果核心园区、米易县晃桥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等农业高技术产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经营涵盖了水果、蔬菜、烤烟、畜牧、淡水鱼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初步构建了从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到产品加工再到市场销售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链条。
截止2009年6月,全市已发展了8家省级、4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08年,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18.7亿元,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净利润7600万元。
龙头企业总体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普遍增强,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止2008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27家,成员总数25611户,带动农户73007户;全市专合组织销售总收入29157.1万元,销售收入在500万以上的专和组织有9家,专合组织成员户均收入20600元,比当地农户户均纯收入高3000余元。
2008年,全市早春蔬菜的外销量超过90%,早春枇杷、晚熟芒果、优质石榴、早熟脐橙等特色水果的外销量超过了80%,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年外销总量超过了50万吨。
在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下,全市农业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协会的总体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经济实力普遍得到增强,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科技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达到5063元,比上年增加626元,增长14.1%,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年。
同时,随着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不断壮大,为我市城乡群众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果、蔬菜、肉类、粮食、食用菌等农产品,稳定了农产品市场物价,保障了社会稳定。
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带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逐年增加了对三农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展了国际、国家、省、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初步构建起了与特色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电力、道路、沼气、灌溉、机械等基础设施条件,带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
同时,随着农村饮水工程、“横板房”改造工程、农村“畅通工程”和农村能源建设、城乡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文化卫生、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居住环境、民主政治等条件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