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4--酒与化学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文10篇)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文10篇)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文10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文10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民的生活和人类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食、住、行、用等都有化学的影子。

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完美。

化学的作用主要用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远古人类最初是吃生肉的,自从发现和使用了火,人类才开始吃熟食。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接触到了化学,利用物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给食物加热。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把化学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在古代人们就发明了用粮食发酵的方法制造酒和醋,在此过程中就利用了化学中的缓慢氧化原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为了满足军事的需要,同时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开始有意识的用化学反应原理来炼铜和练铁,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更加离不开化学。

比如说我们生活中常穿的涤纶布料的衣服,穿起来透气性不好,舒适程度差,如果经过改善制作工艺,加入一些特殊的材料,制成了像真丝一样的衣服,又柔软,透气性又好,人们穿起来就会舒服很多。

这就是化学在“衣”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说道“食”,就更离不开化学了,异常是尿素的合成与氨的合成了。

人类过去都是靠天吃饭的,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异常是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大,但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还是有限的,又加上人口众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905年,德国的一位着名的化学家哈勃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氨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氨气,进而合成了肥料,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再说“住”,中国传统的住宅以木料为主,在结构和层高上都受到必须的限制,由于有了化学,人们利用先进的化学工艺合成很多合成材料,比如水泥的发明和使用,使现代房屋从构造到布局再到层高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现代建筑更加美观耐用。

同时装修材料的发展也为我们的住房供给了多姿多彩的装饰。

再如我们粉刷墙壁用的熟石灰就是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把熟石灰均匀的涂在墙体上,等风干后就成了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墙体的颜色,房子才显得美观又整洁明亮。

酒精的化学式

酒精的化学式

酒精的化学式引言:酒精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酒精具有多种类型和化学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乙醇(C2H5OH),也被称为甲醇(CH3OH)。

本文将详细介绍酒精的化学式及其性质,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酒精的知识。

第一部分:酒精的化学式一、乙醇(C2H5OH)乙醇是最常见的酒精类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酒类和化工原料之一。

其化学式为C2H5OH,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乙醇属于醇类化合物,其分子中的羟基(-OH)是乙醇特有的官能团。

乙醇溶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多种形成氢键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许多独特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和挥发性等。

二、甲醇(CH3OH)甲醇是另一种常见的酒精类型,化学式为CH3OH。

甲醇是一种无色、可燃液体,常用作溶剂和化工原料。

与乙醇相比,甲醇的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其官能团仍然是羟基(-OH)。

甲醇的毒性较大,摄入并不安全。

与乙醇相比,甲醇的挥发性和燃烧性较高,因此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特殊注意使用和储存。

第二部分:酒精的性质酒精,特别是乙醇,在生物系统中具有许多有益的应用。

以下是乙醇的一些主要性质:1. 溶解性:乙醇是一种极性分子,所以它与水相溶性极强。

这使得乙醇成为许多生物和工业过程中常用的溶剂。

2. 挥发性:乙醇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蒸气压,因此它具有较高的挥发性。

这使得乙醇可以在常温下快速蒸发,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和消毒等领域。

3. 抗菌性:乙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阻断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乙醇也被广泛用作消毒剂和消毒酒精等产品。

第三部分:酒精的应用领域酒精是一种在许多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食品和饮料工业:乙醇被用作食品和饮料中的溶剂和添加剂,如酒类、酒精饮料和口香糖等。

2. 医药工业:乙醇作为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医疗领域。

3. 化工工业:酒精被用作溶剂、清洗剂和化工原料,用于合成和分离其他化学物质。

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1. 水是由氢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包含许多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3. 咖啡因是一种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化合物。

4. 热量是一种能量单位,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5. 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6.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氧化损伤。

7. 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对于构建身体组织非常重要。

8. 气体可以通过压缩或冷却来被压缩。

9.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重要。

10. 粉末和液体可以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11.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12. 蓝色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13.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用于生产酒精饮料和清洁液。

14. 铜是一种常见的过渡元素,用于制造电线和制造一些合金。

15. 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16. 反衬色是一种化学反应,具有消失-再次出现的特征。

17. 合成两个或更多元素产生新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通常称为化合反应。

18. 化学反应的具体表征包括颜色变化、气体生成、固体沉淀等。

19. 电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将离子解离成原子和分子。

20. 锐酸可以被用作中毒剂和金属清洗剂。

21. 氧化是一种化学反应,涉及物质和氧气的相互作用。

22. 酸碱指数是一种用于描述物质酸碱性质的量。

23.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可以帮助化学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

24.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铂、镍、钯等金属。

25. 自催化是指一种反应中产物能够促进其他反应发生的现象。

26. 化合价是描述元素结合方式的概念。

27. 铁锈是一种氧化铁的化合物,由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引起。

28. 相变是一种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29. 化学能是一种被存储的能量,可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30.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1. 土壤中的酸度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化学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化学现象,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水垢的形成与清除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溶解有碳酸氢钙, 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看见。

然而当我们在烧水时, 水中的碳酸氢钙受热, 逐渐分解:2Ca HCO3→Ca2CO3↓+CO2↑+H2O, 转变为碳酸钙。

像这样长时间重复着这一行为, 水受热分解产生的碳酸钙便会逐渐在烧水壶底部累积, 形成一种我们可见的白色物质, 而这样的白色沉淀物质其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2]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除去这种白色物质呢?这也涉及到一种化学反应原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用醋中含有一种叫做醋酸(CH3COOH) 的物质, 当将醋中的醋酸与水垢碳酸钙混合在一起时, 便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可溶解于水的醋酸钙, 反复这一化学过程便可将水垢碳酸钙得以洗净。

2、有关于菠菜菠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H2C2O4) , 草酸不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人体摄入过多的草酸, 会妨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并形成不溶性草酸钙(Ca C2O4) 沉淀, 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儿童一旦缺钙, 有可能发生佝偻病、鸡胸、罗圈腿以及牙齿生长迟缓等现象。

因此豆腐不可与菠菜放在一起食用, 因为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 如硫酸钙等成分。

而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草酸及草酸钠, 当这样两种物质结合在一起便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一种叫做草酸钙的沉淀, 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 且草酸钙在体内富集可能会产生结石。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 也有人将豆腐与菠菜放一起吃却没有产生结石,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草酸钙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 在我们体内会自行分解而消除。

因此当少量将菠菜与豆腐结合食用时不会对人体造成过严重的健康伤害。

3、加碘食盐的使用碘是人体内所必须的一种元素, 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缺碘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如甲状腺肿大, 因而食用加碘食盐能够有效防止一些病理现象。

生活中的化学-PPT课件

生活中的化学-PPT课件

维 厂重要的原料,棉型粘胶短纤维俗称人造棉,可织成
应 各种色彩绚丽的人造棉布。 用
• 含粘胶纤维的织物均有织物柔软、轻飘舒适、美
观、便宜等优点。但共同的缺点是缩水大、湿强

度小、弹性差、不耐碱等.
胶 • 使用和保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洗涤时不要长

时间浸泡,以免降低其强度;②洗涤时不可用力

搓擦,不能用搓衣板搓、硬刷子刷;③洗后不能
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的总称,
麻 纤
即是麻类植物纤维。纺织用得最多的麻类植
物有黄麻、槿麻、亚麻、苧麻等,而用作衣料的 主要是亚麻和苧麻纤维。

• 由于其加工品麻布具有凉爽、吸湿、透
气的特性,而且刚度高、硬而挺括、不
贴身,特别适合于夏季衣物。
• 与棉纤维相比,麻纤维比较直、不卷曲、 缩水性小,用麻制品制作的衣服表面光 滑、透气性更好(组织比较疏松,散热快), 洗后仍很挺括无折皱、不易变型(纤维比
而成,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蛋白质纤维等;
•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聚合物经纺丝而成,如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涤纶)、聚酰胺(锦纶)、聚 乙烯醇缩甲醛(维纶)、聚丙烯(丙纶)、聚丙烯腈
(腈纶)、聚氯乙稀(氯纶)、聚氨酯弹性体纤维
(氨纶)、芳香族聚酰胺纤维(Kevlar)等。
-
4
2. 成纤聚合物的基本性质
• 通常,成纤聚合物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 a.成纤聚合物的分子为线性结构,具有好的结晶性; • b.用于溶液纺丝的聚合物可溶于溶剂中制成聚合物溶
液,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具有适当的粘度; • c.聚合物应具有适当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较窄的相对
分子质量分布; • d.聚合物分子链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 e.成纤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高于其使用温度,熔化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第三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生在掌握了烃的知识基础上,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百度搜素资料,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2、通过使用百度搜素引擎,掌握在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使用百度搜素引擎,初步掌握百度搜素引擎的使用技能2、通过对乙醇结构、性质等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感受百度搜素引擎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百度搜素引擎并将百度搜素引擎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了解酒的酿造、乙醇的应用、过量饮酒和假酒的危害、居室环境污染、乙醇汽油等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心生活和关爱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教材分析乙醇是日常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是最普遍接触的,它是新教材高中化学2(必修)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学好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这一中心,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较多,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化学-白酒,啤酒,果酒,黄酒在成分和酿制的差异

化学-白酒,啤酒,果酒,黄酒在成分和酿制的差异

社会调查——有关白酒,啤酒,果酒,黄酒在成分和酿制的区别相信大家对于酒并不感到陌生。

每逢佳节,家人一定取出家里上等的好酒,与大家一起畅饮。

从最常见的啤酒,再到度数相对较大的白酒。

都是餐桌上常见的饮品。

但是,你知道它们的成分区别吗?你又知道它们分别是怎样酿制的吗?下面由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啤酒,白酒,果酒,黄酒这四种常见的餐桌饮品的成分,以及酿制的区别。

首现,简单介绍一下“酒”: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

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在已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酒的饮料,并为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制取出浓度为95%以上的医用酒精和99."99%的无水乙醇。

由于酒的盛行,犯罪率急剧上升。

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这也是酒后严禁驾驶的原因之一。

"一.白酒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

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再说说它的营养成分。

白酒不同于黄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所含有的仅是水和乙醇(酒精)。

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

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二.啤酒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0个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0个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0个
1. 燃烧- 烧开水、烧烤、点燃香烟等
2. 腐烂- 食物变质、果蔬腐烂等
3. 腐蚀- 金属腐蚀、铁锈等
4. 氧化- 苹果变色、铜绿等
5. 还原- 热分解、脱氧等
6. 溶解- 食盐在水中溶解等
7. 沉淀- 药物析出、水垢等
8. 电解- 电解水等
9. 酸碱反应- 醋烧碱、牙膏等
10. 化妆品反应- 面膜起泡等
11. 染色反应- 织物染色、染眉等
12. 防蛀- 防腐剂等
13. 化石- 化石制作等
14. 制药- 药物合成等
15. 酿酒- 酿造啤酒等
16. 燃料- 石油、天然气等
17. 塑料- 塑料制品等
18. 化工制品- 合成橡胶、涂料等
19. 冶炼- 铝制品等
20. 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21. 化学结晶- 许多药物、化学品等
22. 稳定- 干燥剂等
23. 硬化- 毛发捻成等
24. 气势- 气化器等
25. 发光- 荧光剂等
26. 加热- 焊接等
27. 密封- 密封胶等
28. 省油- 燃油添加剂等
29. 漂白- 除污剂等
30. 防腐- 防水剂等。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课堂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二、教材分析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要从化学的视角理解生活、理解社会,高中化学安排乙醇的学习是因为乙醇在社会生活和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决定的,从酒类的各种饮料到乙醇汽油的广泛使用充分说明了乙醇的社会价值,从学科方面看,乙醇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根据其性质指导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学习科学的根本目的。

“乙醇”这部分内容在必修和选修中同时出现,但承载的功能不同,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兼顾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必修2中的“乙醇”是我们江苏绝绝绝大部分只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

所以在这节课设计时,注重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感性知识,淡化理性思考,设计力求符合“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实行知道、理解和了解性学习”的课标要求,具体的教学思路是:源于生活、注重感性,在平淡、简单的知识理解中挖掘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部分知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符号,渗透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同时兼顾发展性,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理解到学无止境。

三、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与钠反应的对比,乙醇的氧化反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个学科思想。

乙醇和钠反应产生气体的验证由教师通过改进实验完成,使学生理解到创新之美。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水平,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难点突破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分步解决。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1)学生通过回忆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并利用物理性质解释一些现象或推导其用途。

高中化学必修二 有机化学:乙醇乙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 有机化学:乙醇乙酸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课堂延伸
• • • • • •
一元醇通式:R-OH 一元饱和醇通式:CnH2n+2O 多元饱和醇通式:CnH2n+2On 一元羧酸通式:R-COOH 一元饱和羧酸通式:CnH2nO2 一元饱和羧酸酯通式:CnH2nO2
练习:
1.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 化钡溶液的是( C D)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乙酸
Webber
一、乙醇的用途
燃料 制饮料 乙醇 作溶剂 医用酒精 75%(体积)
医用酒精
乙醚
化工原料
溶剂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
让我 看一看? 想一想?
颜 色:
无色透明 特殊香味 液体
气 味:
状 态:
挥发性:
易挥发 密 度: 比水小 溶解性: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CH3)3CCH2OH
小结 :
(1).
2R—CH2—OH + O2
Cu △
O 2R—C—H + 2H2O
O 2R1—C—R2 + 2H2O = =
伯醇(—OH在伯碳——首位碳上),去氢氧化为醛
R1 (2). 2 CH—OH + O2 R2 R1 (3). R2 C OH R3
Cu △
仲醇(—OH在仲碳-中间碳上),去氢氧化为酮
五、乙醇的工业制法
1.发酵法: 含糖农产品 发酵、分馏
2.乙烯水化法: 石油 裂解 乙烯 + 水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3CH2OH 乙醇
乙醇
CH2 CH2 +

酒精与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酒精与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酒精与生活中的化学变化酒精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它不仅可以用作消毒剂、溶剂和燃料,还可以用于酿造酒类和制作药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酒精参与了许多化学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是无色、挥发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燃烧性。

酒精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学变化。

1. 氧化反应:酒精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是酒精燃烧的过程,也是酒精作为燃料的基础。

例如,当我们点燃酒精灯时,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和热能。

2. 脱水反应:酒精可以与酸或碱发生脱水反应,生成醚。

这是酒精在工业上制取醚的方法之一。

例如,当酒精与浓硫酸反应时,会生成乙醚。

3. 酯化反应:酒精可以与有机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这是酒精在酿造酒类和制作香精的过程中的重要反应。

例如,当酒精与乙酸反应时,会生成乙酸乙酯,即常见的香精成分。

二、酒精在生活中的应用1. 消毒剂:酒精具有杀菌作用,可以用作消毒剂。

在医疗和卫生领域,酒精常用于消毒手术器械、皮肤和伤口。

它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其失去活力。

2. 溶剂: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

在化妆品、油墨、涂料等行业中,酒精常用于溶解颜料和其他添加剂,以便于涂抹和使用。

3. 燃料:酒精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可以用于发电和供热。

在一些地区,酒精被用作汽车燃料的替代品,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4. 酿造酒类:酒精是酿造酒类的重要原料。

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产生酒精。

不同的酒类中,酒精含量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口感和香气。

5. 制药工业:酒精在制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药物的溶剂、稀释剂和提取剂。

许多药物制剂中都含有酒精成分,以便于药物的吸收和使用。

三、酒精的安全使用尽管酒精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但我们在使用酒精时也需要注意安全。

化学校本课:赏中国“酒文化”,细品酒中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校本课:赏中国“酒文化”,细品酒中化学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酒开始在士大夫、文人墨客、民间广为流传,酒 文化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4.提高期(北宋-晚清)
• 宋元时期传统白酒的出现。西域的蒸馏器传入我 国,导致中国白酒的发明。《本草纲目》:烧酒 非古法也,自元时起始创其法。”
• 饮酒、酿酒普及民间,并渐渐成为民间风俗。
5.变革期(1840年以来)
• 西方酿造技术和我国传统酿造技术争放异彩。啤 酒、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 朗姆酒及日本清酒在我国立足。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 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有关我国酿酒起源的 传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世本》:“仪狄始作酒醪,
狄 酿
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2、西汉刘向《战国策 魏策》:“昔者,帝女
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
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
者’。”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
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 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 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 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 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企业名称
注册商标
产品名称
香型
届次
贵州茅台酒厂
飞天牌、贵州牌 茅台酒
酱香 ①②③④⑤
杏花村汾酒总公司 古井亭、长城牌 汾酒
清香 ①②③④⑤
泸州曲酒厂
泸州牌
泸州老窖
浓香 ①②③④⑤
西凤酒厂
西凤牌
西凤酒
其它香 ①② ④⑤
五粮液酒厂
五粮液牌

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整理

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整理

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整理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整理11、加碘食盐的使用。

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

2.豆腐不要和菠菜一起煮。

草酸钙是人体无法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和草酸钠,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

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

从医学角度:菠菜、洋葱、竹笋等。

不宜与豆腐同时混合,会产生草酸钙沉淀,这是结石的成因;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混吃会破坏它们的营养成分。

3、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铝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无毒元素,因而铝制饮具、含铝蓬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等被大量使用。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人体的代谢作用,长期缓慢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缓慢且不易觉察,然而,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严重。

防铝中毒,生活中应注意(1)减少铝的入口途径,如少吃油条,治疗胃的药物尽量避免氢氧化铝的药剂。

(2)少食铝制品包装的食品。

(3)有节制使用铝制品,避免食物或饮用水与铝制品之间的长时间接触。

4、水果为什么可以解酒,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例如,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同样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时不宜把油烧得冒烟,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

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6、海水中为何出现“赤潮”。

近年来,我国渤海湾等近海海域中,曾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潮水,人们称这种现象为“赤潮”。

5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5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5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沟通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桥梁,化学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3.黄金的熔点是℃,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

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有位妇女将克的一个旧金戒指给金银匠加工成一对耳环。

她怕工匠偷金或掺假,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开。

她见工匠将戒指加热、捶打,并放人一种液体中,这样多次加工,一对漂亮的耳环加工完毕了。

事隔数日,将这对耳环用天平称量,只有克。

那么工匠偷金时所用的液体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6.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

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萤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

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8.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Hb)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CO。

9.地球大气圈的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冷冻机里氟里昂泄漏。

10.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1.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

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12.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13.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4.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水和酒的化学写法

水和酒的化学写法

水和酒的化学写法酒的化学式是CH3CH2OH(C2H6O或C2H5OH)或EtOH。

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H3CH2OH(C2H6O或C2H5OH)或EtOH,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

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

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20C°),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沸点是78.3℃,熔点是-114.1℃,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

水(化学式: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

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一、作溶剂1、实验室里形形色色的溶液大都需要用水来配制。

配制溶液时,一般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即可。

但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小心地加入水中,并及时搅拌散热。

在配制氯化铝、氯化铁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要将溶质先溶解在相应的酸中,再用水来稀释得到所需要的浓度的溶液,以防止盐水解而导致溶液变浑浊。

2、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必须先用水润湿试纸,以便于气体溶于水中形成溶液来显示气体的性质。

但使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不可用水润湿,以免溶液被稀释而产生误差。

3、通常用喷泉实验来验证HCl和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而喷泉实验使用的主要溶剂就是水。

4、除去难溶于水的物质中的易溶性物质的一般方法,就是用水将杂质溶解,再用过滤或分液法分离。

例如,除去碳酸钙中的少量氯化钠,可采用水洗过滤法;除去硝基苯中的少量硫酸和硝酸,可采用水洗分液法。

5、可用水来吸收多余的HCl和氨气,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用水来吸收HCl和氨气时,要注意防倒吸,方法可用连接倒置漏斗,并使漏斗下沿刚好没入水中,或者将气体通入盛有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的烧杯里,导管末端插入四氯化碳层中。

酒精的化学方程

酒精的化学方程

酒精的化学方程1. 引言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5OH。

它是许多饮料和溶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医药、工业和能源等领域。

了解酒精的化学方程对于理解其性质和用途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酒精的化学方程及其相关知识。

2. 酒精的结构和命名酒精的分子式为C2H5OH,它由一个乙基基团(C2H5)和一个羟基(OH)组成。

乙基基团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五个氢原子组成的烷基基团,而羟基则是一个氧原子与一个氢原子形成的羟基团。

根据IUPAC命名规则,酒精可以被称为乙醇。

乙代表含有两个碳原子,而醇表示它是一个羟基取代了烷烃中一个氢原子的化合物。

3. 酒精的制备3.1 发酵法制备乙醇发酵法是制备乙醇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用于酿造酒类饮品。

其化学方程如下:C6H12O6 → 2 C2H5OH + 2 CO2发酵法利用葡萄糖(C6H12O6)作为原料,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

3.2 合成法制备乙醇除了发酵法外,还可以通过合成方法制备乙醇。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乙烯(C2H4)的水合反应得到乙醇,反应方程式如下:C2H4 + H2O → C2H5OH这个反应需要催化剂存在,并且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4. 酒精的性质4.1 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在室温下呈现出特殊的气味。

它具有较低的沸点(78.37摄氏度)和冰点(-114.1摄氏度),因此在常温下易于挥发和冷却。

乙醇可以与水混溶,在一定比例下形成可燃的气体。

4.2 化学性质乙醇是一种亲水性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它可以与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反应,产生各种化学变化。

4.2.1 氧化反应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醛(C2H4O)和乙酸(C2H4O2)。

其中,乙醛是乙醇的部分氧化产物,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2H5OH + [O] → CH3CHO + H2O而乙酸则是完全氧化后的产物,反应方程式如下:C2H5OH + 2[O] → CH3COOH + H2O4.2.2 脱水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乙醇可以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乙烯。

初中化学酒精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酒精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酒精知识点总结酒精,也被称为乙醇,是一种在初中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对酒精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生产方法、用途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 化学性质1. 分子式与结构:乙醇的分子式是C2H5OH,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羟基(-OH),这是醇类化合物的特征。

2. 官能团: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它赋予了乙醇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如易溶于水、可发生酯化反应等。

3. 酸碱性:乙醇是中性物质,既不是酸也不是碱。

但是,由于羟基的存在,它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4. 酯化反应:乙醇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例如,乙醇与醋酸反应可以生成乙酸乙酯。

5. 燃烧反应:乙醇可以燃烧,其燃烧方程式为:C2H5OH + 3O2 →2CO2 + 3H2O,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 物理性质1. 外观: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2. 沸点与熔点:乙醇的沸点约为78.4°C,熔点约为-114.1°C。

这使得乙醇在常温下为液态,在冰箱中可以迅速冷却。

3. 密度:乙醇的密度约为0.789 kg/m³,略小于水。

4. 溶解性: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并且可以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 生产方法1. 发酵法:这是最传统的生产酒精的方法,通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2. 合成法: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乙醇,例如乙烯与水在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 用途1. 饮用:在许多文化中,乙醇被用作饮用酒的主要成分。

2. 医疗消毒:乙醇可以用于医疗消毒,通常使用70%的乙醇溶液。

3. 工业溶剂: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在油漆、涂料、清洁剂等产品的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4. 燃料:乙醇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尤其是在混合燃料中。

# 安全注意事项1. 易燃性:由于乙醇易燃,使用和储存时应远离火源和高温。

2. 毒性:过量摄入乙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应避免饮用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温牛奶 牛奶与酒精混合后,会使蛋白质凝固沉 积下来,隔离酒精在胃内的进一步变化, 也保护了胃粘膜,从而可以减轻人的醉 酒程度。
服用绿豆 绿豆能清热解毒;甘草内含甘草甜素物 甘草汤 和甘草次酸等成份,具有解毒的功能。
2.啤酒——“液体面包”
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发 芽、糖化、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原 汁酒,其酒精含量在2度~5度之间。 富含17种氨基酸,有利于人体对蛋白质 的直接吸收。
杂醇油:杂醇油是白酒的重要香气成分之一。如
果含量较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杂醇油的中毒 和麻醉作用均比乙醇强,使饮用者头痛、头晕,所 谓的饮酒上头主要就是杂醇油的作用。杂醇油的含 量不能超过0.15克/100毫升 。
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直接摄入
少量即可使人中毒,20克可致人死命。
酒有很多种:回味悠长的白酒,豪爽不羁的啤酒, 幽雅高贵的葡萄酒,养颜健身的十全大补酒。
CO2和H2O
如果酶数量少
乙醛大量积存在血液中而无法转化, 产生酒精中毒现象,损害人体系统功 能——尤其是肝脏。
饮酒一定要适度
少量的饮酒可以增加食欲、兴奋神经;还 有助于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过量饮酒则危害极大。对人体而言, 酒精的适当用量是0.5~1.0克/公斤体重, 过量饮酒就会出现慢性、急性酒中毒。 估算你自己、父母或身边朋友的每次适 当饮酒量。
历史悠久的酒文化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太白醉酒图
1.白酒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俗名酒精
➢特殊的香气——还含有丰富的酯类 物质
➢除此以外,还含有许多毒素,比 如甲醇等其它杂质
白酒的饮用指标
甲醇 : 甲醇是有着严重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少量饮用后轻则失明,重则致死。酒中甲醇含 量不入少量的啤酒 后,可起到保鲜添味的作用 。
3.葡萄酒
是葡萄榨汁发酵酿成的酒,酒度不低于8.5%。 营养成分:多种糖类、有机酸、矿物质、氨基酸、 维生素、醇类。
按颜色分为:
红葡萄酒:颜色来源是红葡萄的果皮, 即带皮发酵后,再分离掉皮渣,得到红 葡萄的原酒。
白葡萄酒:顾名思义是以白葡萄为原料 酿造而成,在酿造前,先将葡萄皮和葡 萄汁分开,葡萄皮废弃不用,葡萄汁单 独进行发酵。营养成分不及红葡萄酒。
生活小知识
啤酒的妙用
1.洗头发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啤酒、香精,洗 过之后清新爽头。
2.在泡制的凉红茶中,加进红1/3的啤酒,可制作 色泽纯正的啤酒红茶。
3.和面加啤酒,在调和的面中加少许啤酒,蒸出 来的面包白、香、松软可口,富有弹性,不沾牙、 不腻口。
4.待蒸的腊菜、薰菜洒少许啤酒,可缩短蒸煮时 间,出笼后食品也会变得松嫩易烂,香气四溢。
含有11种维生素,长期饮用有助于 降低血压。
产生热量:1升啤酒经消化后产生的热 量,相当于10个鸡蛋、或500克瘦肉、或 200毫升牛奶所生产的热量。
啤酒的分类
根据啤酒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可将其分为 :
鲜啤酒: 又称生啤酒,没有经过杀菌处理,因
此保存期较短,3~7天,但口味鲜美 。
熟啤酒: 经过杀菌处理的啤酒,所以稳定性好,
苦酸乙——形成啤酒特殊苦味的主要因素 单宁——澄清酒液的作用 芳香质树脂——使酒味醇厚
啤酒的泡沫
1.啤酒在发酵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装瓶 时又充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2.啤酒花、麦芽汁和酵母菌等啤酒原料在发酵过 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并溶解在啤酒液 中,具有独特的“起泡”作用。
3.当啤酒瓶盖被打开时,瓶内压力下降,二氧化 碳在啤酒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被释放出来。
保存时间长,一般可保存3个月,但口 感及营养不如鲜啤酒。
根据啤酒的顔色,可将啤酒分为
黄色啤酒
又称淡色啤酒,口味淡雅,目 前我国生产的啤酒大多属于此 类 ,深浅不一。
黑色啤酒
浓色啤酒,酒液呈咖啡色,有光泽, 口味浓厚,并带有焦香味,产量较 少。
白色啤酒 以白色为主色的
啤酒,其酒精含 量很低 。
啤酒的糖度与酒度
由于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结 合溶解状态比较稳定,分解释放的过程比 较缓慢,又由于“起泡蛋白质”的黏着度 比较大,这就使啤酒泡沫留存的时间比较 长,出现啤酒泡沫“挂杯”的现象。
但是,啤酒的泡沫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当 打开瓶盖及倒酒入杯时,啤酒质量好坏不能 以泡沫的多少来定。优质啤酒的泡沫应细腻、 洁白,且挂杯持久,酒液饮完之后仍有大量 泡沫在杯壁之上,才是真正的好啤酒。
思考:市场上出售的啤酒,有12度与4度 的区别,请问这是啤酒含酒精的度数吗?
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 啤酒生产原料,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 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多 为糖类)的浓度为12%(重量比),即约每 公升麦芽汁中含120克糖类物质。
啤酒的特殊苦味
酒花
酒花是一种多年生的爬藤植物,易 种植,可活四十年。“酒花”既是植物 名称,又是花名,制啤酒用的是雌花。 酒花成分极为复杂,主要有:
酒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 按制造方法分:酿造酒、蒸馏酒、配制酒 按酒精含量分:烈性酒、低度酒 按糖分含量分:甜型酒、半甜型酒、半干型酒、干型酒 按所用酒曲分: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 按香型分:清香型、农香型、酱香型、米香型、兼香型 ... ...
酒精的药理作用
酒进入人体内后
酒精便开始“燃烧”
正常情况下,每一克酒精产生的热量约为7千卡 这些热量被人体吸收。 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一般可分解酒精1克 左右.
酒杯中盛满的可能是欢笑,也可能是伤悲 酒是琼浆玉液,但也可能是毒汁
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把数码酒精检测仪放 到司机嘴边,让他持 续吹气3秒钟,显示屏 上转瞬显示出该司机 血液中所含的酒精量 是否超标
数码酒精检测仪
解酒小常识
吃水果、喝醋
喝蜂蜜 蜂蜜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它可以促 进酒精的分解吸收,起解除头痛、保肝 解毒的作用
饮酒实际上是对人体进行热能的补充,人有 了足够的热量,自然就增强了御寒的能力。
醉酒的奥秘
酒精主要在胃里被吸收而进入血液。 一个半小时
血液中酒精浓度最高,大部分酒精被机体吸收
其中的20%肺呼 吸时排出体外
80%通过肝脏逐步 转化为CO2和H2O
脱氢酶的活性和数量越 大,解酒速度越快
乙醇 酶1乙醛酶2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