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勘探程度评价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评估冶炼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冶炼过程中的技术指标和 经济指标。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保护
评估矿床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确保项目 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地质灾害
评估矿床开发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应急预案。
社会影响
评估矿床开发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对当地经济、文化、居民生活 等方面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社会影响缓解措施。
动态评价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折现现金流等方法计算动态投 资回收期、净现值等指标,更准确地评估矿床的经济效益 。
多目标决策分析法
综合考虑矿床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采用权重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分析 ,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02
矿床资源评估
资源量估算
01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估算矿床的资源量,包括矿石量和金属 量。
投资回报率
计算矿床开采的投资回报率,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潜 力。
间接经济效益评价
产业链带动效应
评估矿床开采对相关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如对 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
就业机会创造
分析矿床开采创造的就业机会,包括直接就业 和间接就业。
技术进步推动
评估矿床开采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如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
社会效益评价
可比性
评价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 可比的指标体系,以便于不同
矿床之间的比较。
评价方法
静态评价法
以矿床开发利用的静态投资和成本为基础,计算静态投资 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指标,评估矿床的经济效益。
风险评估法
通过对矿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 险、环境风险等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策略。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
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0 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197—2005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0080—93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矿产预测、勘查与评价是地质学的应用与实践,是矿床学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桥梁,也是矿床学学科向外拓宽,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勘查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三方面都已成为内容相当深广、方法技术性较强、发展很快的学科领域,本章从矿床学知识拓宽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矿产预测一、矿产预测有关基本概念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在地壳内部或表面天然形成的固态、液态或气态堆积体,它们现在能够、或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
与第一章所论述的矿床概念比较而言,矿产资源是矿床的“超集”,是矿床概念向“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的拓宽,这一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矿产的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概念的明确,密切了矿床学、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研究与社会济经发展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规划,已成为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新的服务领域。
成矿预测(Metallogenic prognosis)和矿产预测(Mineral resources prognosis)含义相似。
前者主要将矿产资源(或矿产地)作为地质实体,较强调从地质成因上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来评价一个地区或地段未知矿产资源的存在状况,包括潜在矿产资源的质量(矿种、矿床类型、开发利用条件)、数量(资源潜力-各级资源量乃至低级储量)和空间位置(找矿远景区或找矿靶区),故更多地属于地质学范畴;后者除了考虑矿产资源的上述地质属性,同时较多考虑其技术经济属性,即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故较多地具有经济内涵。
从对矿产资源勘查和预测的本质意义上讲,将二者分开使用更合适。
矿产资源评价(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的含义与矿产预测有较大重叠,主要差别是前者更多用于小比例尺情况下,更强调矿产资源“量、质”的估计或评价;后者可指各种比例尺的预测,“位、质、量”并重。
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为了有效开展放射性金属矿的地质勘查工作,需要采取科学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以确保勘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放射性金属矿地质勘查中的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
一、资源调查方法1. 影像解译法影像解译法是一种常用的资源调查方法,通过对卫星遥感图像或航空摄影图像的解译,识别出潜在的放射性金属矿地质迹象。
可以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矿产矿物的探测和潜在矿产地的预测。
通过对图像进行影像解译,可以获得放射性金属矿的矿化信息,进而指导地质勘查的具体工作。
2. 地球化学调查法地球化学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资源调查方法,通过采集地球表层的样品,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并与背景值进行对比,以及与已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放射性金属矿体。
它可以通过采集土壤、岩石、沉积物和水样等不同的地质样品,利用各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等,来获得放射性金属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3. 重力调查法重力调查法是一种基于地球重力场变化的资源调查方法。
放射性金属矿体具有较高的密度,通过测量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力值,可以推断出地下的放射性金属矿体位置和规模。
重力调查法可以通过测量重力异常值来确定放射性金属矿床的存在,并与其他勘查方法相结合,综合判断矿体的规模和成矿模式。
4. 电磁法电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变化来探测矿体的勘查方法。
当地下存在放射性金属矿体时,会对电磁场产生扰动,通过测量这种扰动,可以确定矿体的位置和性质。
电磁法可以通过地面或空中测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探测地下矿体的存在。
二、资源评估方法1. 矿床规模评价矿床规模评价是对勘查区域内放射性金属矿规模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的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地质调查和勘探数据,可以推断出矿床的规模范围。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概率统计法、经验公式法和模糊数学法等。
2. 矿产资源量评估矿产资源量评估是对放射性金属矿床资源量进行评估的方法。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有关要求-杨强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三)综合工业品位制定要求 1. 基本原则和方法 ——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的形态、产 状、规模、矿石结构构造,有用、有益、有害组 分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 ——充分考虑国家资源政策、市场需求及发展趋 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开采方式、矿石加 工选冶性能、外部建设条件、3-5年的矿产品平均 价格和经济效益,经过多方案比较,制定合理的 综合工业品位。ຫໍສະໝຸດ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制定综合工业品位的前提 ——已查明或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已按照不同地质勘查阶段的要求,通过矿石加 工选冶试验查明了有用组分的回收方式、富集途 径,确定了主组分和共伴生组分;对于可供矿山 建设设计利用的,已确定了工业回收利用的工艺 流程、产品方案及产品数质量。 —— 已取得参与综合工业品位计算的各种组分的技 术经济参数。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五)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程度总体偏低 1.部分从事选冶试验工作的单位不具备地质实验 测试资质。 2.相当部分试验研究成果未组织验收。 3.部分选冶试验样品代表性未达要求。 4.工艺矿物学研究相对薄弱。 5.共伴生矿产利用研究亟待强化。 6.选冶试验内容及成果尚待充实。 7.技术经济评价尚待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2. 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 主要是研究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利用的技术可 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呈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 加工选冶试验研究,查证其分离、富集、制备得到合 格产品的可能性。 呈分散状态存在的共伴生组分,通过矿石加工 选冶试验研究,了解其富集规律和回收利用的途径。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有关要求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案例分析
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采矿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采矿业中,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为采矿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采矿业中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的实践。
【案例一:某地区金矿资源的勘查与评估】某地区被发现存在潜在的金矿资源,为了确保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效益,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工作必不可少。
在实施勘查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矿床类型等,以确定金矿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潜在富集区域。
同时,在勘查中还需要进行矿石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采集的矿石样品需要经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从而得出金矿资源的品位、矿石类型及其潜在储量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遥感调查和地球化学勘查等工作,综合分析和评估金矿资源的潜力与可开发性。
基于以上工作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进行矿产资源的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经济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估等。
储量估算是评估的核心,通过数据统计和科学模型计算,得出预计的金矿资源储量和富集区域的面积和厚度等参数。
经济性评价则是对金矿资源的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包括投资成本、产量预测、市场需求等因素的考虑。
此外,环境影响评估是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金矿资源的开采必然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水源、土壤、植被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因此,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制订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绿色开采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案例二:某煤矿资源的勘查与评估】某地区存在大规模的煤矿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对其勘查与评估尤为重要。
在勘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了解煤矿的地层分布、厚度、储量等基本情况。
同时,还需要进行煤的质量检测和采样,以获取煤炭的品位、灰分、硫分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矿山地质条件及其矿产资源潜力,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1. 矿产资源调查范围的确定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前,需要明确矿产资源调查的具体范围。
这涉及到对矿产资源类型、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了解。
同时,还需要对调查范围内的地质背景、地质地貌特征、矿产资源赋存形式等进行调查和研究。
2. 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根据矿产资源类型和矿产资源调查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定量评价一般适用于有足够数据支持的矿产资源类型,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则适用于数据不足或者无法精确评估的情况,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进行评价。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层岩性、矿石组分、矿床构造等。
数据采集一般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评价结果提供依据。
4. 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矿产资源量和品位评估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已知矿床,通过测量、推算等方法来评估矿产资源量。
对于未知矿床,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等手段进行估算。
矿产资源品位评估则是根据矿石中矿产元素或矿物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
5. 资源评价报告编制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需要编制相应的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源类型及规模、资源储量和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等内容。
报告编制要求准确、完整,有据可依,同时还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
总结地质勘察工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对于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2普查阶段. 34.3详查阶段. 34.4勘探阶段. 34.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3.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3.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3低品位矿及尾矿的利用研究与评价. 65.4.4零星分散的共伴生矿石矿产评价. 6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66.1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方法. 66.2伴生矿产品位的确定. 76.2.1伴生组分种类与品位确定的原则. 76.2.2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76.3综合工业品位的确定. 76.3.1基本原则. 76.3.2综合品位指标的应用条件. 86.4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石矿产. 9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物矿产.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共伴生元素矿产. 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生矿产. 17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6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28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0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1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金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2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3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5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热矿水伴生组份综合评价. 36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煤层气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 38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 39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 41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生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方法. 43附录S(资料性附录)某银铅锌矿床综合工业品位的应用实例. 4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Appraision,本标准是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四条、第⼆⼗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中国冶⾦地质总局,有⾊⾦属矿产地质调查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民武装警察部队黄⾦指挥部,中化地质矿⼭总局,中国建筑材料⼯业地质勘查中⼼,核⼯业地质局,中国⽯油勘探与⽣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光、苗建华、张⾦带、程永才。
本标准由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负责解释。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件.13术语和定义.24综合勘查评价的⽬的和任务.34.1预查阶段.34.2普查阶段.34.3详查阶段.34.4勘探阶段.34.5矿⼭地质⼯作阶段.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作要求.35.1共伴⽣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45.2共⽣矿产勘查的⼯作要求.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4455.4共伴⽣矿产综合评价研究.555666矿产资源储量估算.66.1共伴⽣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原则与⽅法.66.2伴⽣矿产品位的确定.7776.3综合⼯业品位的确定.7786.4共伴⽣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6.5低品位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伴⽣矿⽯矿产.9附?录B(资料性附录)共伴⽣矿物矿产.10附?录C(资料性附录)共伴⽣元素矿产.12附?录D(资料性附录)我国部分矿种各主要矿床类型共伴⽣矿产.17附?录E(资料性附录)伴⽣组分资源储量估算⽅法.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铀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25附?录G(资料性附录)铁锰铬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26附?录H(资料性附录)钨、锡、汞、锑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28附?录I(资料性附录)铝⼟矿、冶镁菱镁矿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30附?录J(资料性附录)稀有⾦属矿产伴⽣组份综合评价.31附?录K(资料性附录)岩⾦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32附?录L(资料性附录)铜铅锌银镍钴钼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33附?录M(资料性附录)硫铁矿磷矿床伴⽣组份综合评价.35附?录N(资料性附录)盐类盐湖热矿⽔伴⽣组份综合评价.36附?录O(资料性附录)煤的勘查中煤层⽓及其他有益矿产的勘查评价.38附?录P(资料性附录)伴⽣组分综合评价最低品位参考指标汇总表.39附?录Q(资料性附录)伴⽣组分综合评价品位计算公式.41附?录R(资料性附录)共伴⽣矿产综合经济评价计算⽅法.43附?录S(资料性附录)某银铅锌矿床综合⼯业品位的应⽤实例.4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和矿⼭地质⼯作中,综合勘查评价的⽬的和任务、基本原则及⼯作要求、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和估算等。
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方法
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方法矿产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利用的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其丰富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进行准确的勘查与评价。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方法,以确保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一、地质勘查方法地质勘查是矿产资源勘查的基础,它包括地表勘查、地下勘查和地物探测。
1.1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通过采集和分析地表地质信息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其赋存情况。
地表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区域地质调查、采样和化验等。
通过对地表地质信息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潜在的矿产资源所在区域。
1.2 地下勘查地下勘查是通过在地下开展钻探、隧道探测等工作,获取矿产资源分布的更详细信息。
其中,钻探是最常用的地下勘查方法之一,它通过从地下取得样品,并进行化验和分析,以确定矿产资源的类型、含量和品位。
1.3 地物探测地物探测是利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通过测量地质圈中的物理和化学场,来获得矿产资源分布的信息。
地物探测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
通过分析不同物理场的特征,可以判断潜在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二、资源储量评价方法资源储量评价是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主要方法包括实测法、推算法和模拟法。
2.1 实测法实测法是通过实地勘查和实测工作,获取矿产资源的实际储量。
该方法常用于矿床的直接储量评估。
实测法主要包括试采和样品化验等。
通过对采集样品进行化验和分析,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品位和含量,从而评估储量。
2.2 推算法推算法是通过对已知矿床或相似矿床数据的分析和推算,来评估潜在矿床的储量。
该方法常用于新矿床的储量预测。
推算法主要包括区域推算和拟合推算等。
通过对现有数据进行比较和拟合,可以估算出潜在矿床的储量。
2.3 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过程,来评估储量。
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矿床的储量估算。
模拟法主要包括随机模拟和确定性模拟等。
第四纪盐湖矿床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总结
第四纪盐湖矿床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四纪盐湖矿床是指形成于第四纪时期的盐湖矿床,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质背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备受矿产勘查人员的关注。
为了有效地开展第四纪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和评价工作,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本文将就第四纪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背景分析在进行第四纪盐湖矿床勘查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
包括盐湖形成的地质构造、地质过程、沉积环境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盐湖中矿物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
地质背景分析还可为后续的野外地质调查提供指导。
二、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是进行盐湖矿床勘查工作的重要步骤。
通过地表采样、地质剖面观测等方式,对目标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矿物组合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质资料,为后续的矿床评价和资源量估算奠定基础。
三、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勘查方法,适用于盐湖矿床的勘查工作。
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技术,可以通过对地下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帮助我们了解盐湖矿床的构造特征、矿化程度等信息。
地球物理勘查可以辅助地质勘查,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四、岩矿地球化学分析岩矿地球化学分析是评价盐湖矿床矿化程度和矿产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盐湖矿床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的主要元素和矿物成分,为后续的矿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岩矿地球化学分析可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对不同矿化带进行区分和评价。
五、矿床评价及资源量估算在完成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后,需要对勘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矿床的资源量进行估算。
通过对矿床地质、矿石性质、矿床规模等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计算,可以确定矿床的资源潜力和经济价值,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第四纪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及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矿产勘查取样及质量评定(全攻略)
矿产勘查取样及质量评定(全攻略)一,矿产取样概述二,化学取样—(取样质量评定)三,岩矿鉴定取样四,加工技术取样五,开采技术取样六,地球物理取样一,矿产取样概述1.取样的概念2.取样的目的3.取样的分类4.取样的一般程序5.影响取样的有关因素1.概念: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取样概念的扩展——由于用于确定矿石中化学组分含量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应用,部分机械取样由自然状态直接测定所代替.前者具不可重复性,后者是可重复的.2.取样的目的:是查明矿石和围岩的质量,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分带性和内部结构,技术和工艺性质的唯一有科学依据的方法.3.取样的分类:(1)材料取样中,根据具体采样位置不同可分为:自然露头,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矿石堆,矿车取样等;(2)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分为: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术取样和地球物理取样等;4.取样的一般程序:样品的采集→加工处理→分析,测试鉴定,试验等→结果的检查与评定.1)原地取样和异地取样的不同影响异地取样,即从已采出的矿石中采取样品.异地取样矿体的原始结构已遭到破坏,所以被取样体积可以看作是一些互不相关的单元体积的总体.品位变化性的估值只与体积大小有关,将样品的体积增加n倍,会使样品的品位的方差相应缩小n倍.5.影响取样的有关因素原地取样由于相邻样品存在相关性,并且大部分样品结构具各向异性.因此样品的形状,规格及方向都对品位变化性估值产生影响.在整个取样范围内,等距离采集大量小体积样品比采集少量大体积样品更为有利.2)样品数量与间距的影响样品的数量越多,其取样代表性越好.取样间距小,能反映出小尺度的内部结构,随着间距的增大,所反映的变化性的尺度水平也随之加大.3)样品体积的影响样品体积对有用组分变化性估值的影响极大.如金刚石只占金伯利岩体体积的千万分之一,为了保证样品中平均能有1个金刚石晶体,样品体积应大于晶体体积的1千万倍.考虑到晶体的大小不一和晶体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其体积应数倍于此数.3)样品体积的影响样品的临界体积q与一个矿物晶体的平均质量d(单位毫克)和在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平均含量c(单位毫克/立方米)有关q=k×(d/c)式中:k为可靠性系数,一般取1.5—2.4.)样品形状和规格的影响在原地取样时,不同形状的同体积样品计算的品位值的方差相差可以很大.如上图,线型的样品比立方体样品的方差小.5)样品方向的影响样槽的方向与矿脉走向近于垂直时,最有效地反映出矿体的变化性;否则,若与矿脉走向平行,则往往不能有效地反映矿体的质量及其变化性.6)矿产自然特性的影响矿体各标志变化的方向性变化大的方向和变化小的方向矿体的内部结构特点结构复杂和结构简单有用组分品位分布的方差(均方差,变化系数);变化系数大与变化系数小定义:化学取样是指通过对采集来的有代表性样品的化学分析,测定矿石及近矿围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工作.化学取样是最基本最经常进行的取样种类,所以,也常被人们称为'普通取样'.意义:其结果用于圈定矿体边界和计算储量,确定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有害杂质的种类,含量,分布状态与变化规律,为解决地质,采矿与选矿加工等方面问题提供资料依据.分类,据取样对象为:自然露头钻探取样坑探工程取样.二,化学取样(一)样品的采集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样品的可靠性,否则,因'先天不足',而丧失了取样代表性和取样工作的全部意义.为此,对勘探工程的矿体取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总体上,取样的方式方法首先应根据矿床(矿体)地质特点,并通过试验证实其有足够可靠性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与确定;其次,兼顾其取样效率与经济效益.②取样间距应保持相对均匀一致的原则,便于取样结果的利用和正确评价.③取样应该遵循矿体研究的完整性原则.样品必须沿矿化变化性最大的方向采取,即在矿体厚度方向上连续布样,而且应向围岩中延伸一定距离;尤其对于没有明显边界线的矿体,要在穿过矿化带的整个勘探工程上取样.④对于不同类型,品级的矿石与夹石,应视其厚度与工业指标,系统地连续分段采样,以满足分别开采的需要;若有必要或混采时可按比例进行适当的样品组合.1钻探取样对岩心钻孔的岩(矿)心取样,对于较大口径者常采用劈半法,即沿岩(矿)心一轴面用手工劈开或用机械劈(锯)开成同样的两部分,一半作为样品,一半留存或作它用(左图).对小口径(45或59mm)钻孔,尤其是坑内小口径金刚石钻孔,则需将整个岩(矿)心作为样品,以保证有足够的可靠重量.岩心取样注意事项:1,取样时要考虑岩(矿)心采取率的高低,采取率相差悬殊的两个回次的岩心不能采作一个样品;2,取样时要考虑岩(矿)心选择性磨损;常见于含脆性或软弱矿物的钼,锑,汞,钨等矿床.此类矿石矿物磨损,则品位会降低.3,岩(矿)心采样时,必须连续取样或连续分段取样;4,单个样品长度一般应小于可采厚度,一般1-3米.样品长度是指岩(矿)心所代表的厚度,不是岩(矿)心的实际长度.冲击钻勘探砂矿时,要按回次将全部掏出来的物质收集起来作为一个样品.为保证样品的可靠性,一是要将该回次物质收集完全(减少损失),二是防止孔壁塌落混入其他物质'污染',故要加套管加固孔壁,严禁超管采样.样品长度要根据矿层厚度和预计的采矿方法确定.在无岩心钻进的钻孔中,要对岩屑和粉尘取样,用专门的岩粉采集器收集.2.露头及坑探工程中的采样可具体分为下列方法:刻槽法、剥层法、方格法、拣块法、打眼法、全巷法小结1)刻槽取样方法定义按一定断面规格和长度刻凿一条长槽,把从槽中凿下的全部矿(岩)石作为样品的方法.⑴样槽布置原则—样槽应沿矿石质量变化最大方向布置,通常是沿矿体厚度方向.含矿围岩和矿石应分段取样.不同类型矿石应分段取样.(1)样槽布置原则样槽应通过矿体的全部厚度,不漏采,也不重采.当矿石质量变化(矿化均匀性差)较大时应合并取样,以保证其取样的可靠性.如浅井,可将两对壁采取的样品合并,也可四壁合并.(2)样槽的具体布置探槽多在槽底取样,也可在槽壁取样浅井,竖井多在井壁取样沿脉坑道多在掌子面或顶板取样穿脉坑道多在坑道壁取样陡倾斜矿体常用水平刻槽,缓倾斜矿体常用垂直刻槽.(3)样槽形状断面规格及其影响因素样槽断面形状有矩形和三角形两种,以前者为主.样槽断面规格:宽×深(cm2)断面规格影响因素:矿化均匀程度;矿体厚度大小;矿石硬度.(4)确定样槽断面规格方法:经验法经验类比是根据同类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可以在有关的规范上查到.上面所列表格就是确定金属矿床刻槽取样样槽规格的参考表之一.试验法是在同一取样点用不同规格采样,对比结果,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小的断面规格.试验方法是重叠刻取,然后按面积比合并成不同规格的样品.(5)(5)样槽的长度及刻取样槽长度是指单个样品沿取样线的长度.样长过短会增加样品数量.样品过长,会影响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的划分.常用的样长0.5—3m.用得最多的是1—2m.具体可参考有关表格(教材P144表4-7).样槽刻取要求:不崩散矿石,不混入杂土,保证可靠性;必须在新鲜矿石上刻取.(6)取样间距的确定沿矿体厚度方向采用连续取样;但沿矿体走向(沿脉坑道)或倾斜方向(上,下山坑道)中采样时,则常采用间隔取样,便出现取样间距确定的问题.影响取样间距的因素: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矿体厚度的变化程度;取样目的要求;矿体规模大小.取样间距的确定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统计分析法常用的计算公式为l=LP2/(t2V2)式中:l为取样间距;L为取样范围的总长;P为给定的精度要求;V为品位的变化系数;t为概率系数.此外,用半变异函数的变程,自相关函数的影响范围,趋势函数的半波长等均可作为确定取样间距的参数.取样间距的确定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类比法类比法就是参考同一类型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或参考规范的标准选择取样间距.可以根据矿种来选择(如上表),也可根据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来选择.取样间距的确定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稀空法此法的实质是用试验来确定间距.如例,以相对误差10%为允许界限,在A地段采样间距2m是可行的;C地段可采用3m;B,D地段1m.2)剥层法定义:是在矿体上连续或间隔地均匀剥下一薄层矿石作为样品的采样方法.一般只用于矿化极不均匀,有用矿物颗粒粗大,用其他采样方法(如刻槽法)不能获得可靠结果的矿床;或用其他采样方法不能得到足够重量样品的薄矿体;以及用于检查其他采样方法的可靠程度时采用.剥层深度一般5-15cm.样品可沿矿体按一定间距进行,也可连续采样.3)方格法方格法是在矿体出露部分依一定网格,在网格的交叉点上采取大小大致相同的小块矿石(份样)合并为一个为样品的方法.每个样品由15-50个份样组成,总重2-3公斤.方格法适用于矿化均匀,矿体厚度较大的情况.4)拣块法拣块法是用用做好的绳网铺在矿石堆上,从每个网格中取出大致相等的小块矿石(份样)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样品的方法.每个样品重量数公斤至数十公斤不等,视矿化均匀程度而定.采样应注意:防止被围岩贫化;防止人为偏富或偏贫.5)打眼法打眼法是在坑道掘进过程中收集岩泥及岩粉合并起来作为样品的方法.优点是:取样和坑道掘进同时进行,不另费工时;能对尚未被坑道揭露的某些部分进行采样.缺点是:不易分段取样.6)全巷法全巷法是把在矿体内掘进的坑道所采出的全部矿石作为样品的方法.采样的长度一般为2米.可在掘进方向上连续采,也可间隔采取.全巷法主要用于如下目的:测定矿石的某些物理性质和选冶性能;检查其他取样方法的取样效果;对某些特种非金属(如云母,水晶,金刚石等),分布极不均匀的贵金属及稀有金属(如金,铂等)确定其有用组分的含量和品级.7)小结:各种取样方法的比较方法优劣的标准:方法的可靠性和取样的费用.从方法可靠性出发的比较:全巷法最可靠,其次是剥层法.对刻槽法,拣块法,方格法及打眼法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刻槽法可靠程度较高.在矿化均匀的情况下,拣块法和方格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对于薄层的脉状矿体,用全巷法采样,其效果不一定好.从方法取样费用出发的比较:拣块成本最低,打眼法也比较经济,最费工费时的是剥层法和全巷法.(二)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样品加工的任务和原理样品加工过程及加工流程图的编制样品的组合1.样品加工的任务和原理任务:化学分析样原始重量数公斤至数十公斤,颗粒直径大;化验室样品要求:重量约200g,粒度160-200目.样品加工的任务是如何在保证样品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方法得到化验室所要求的样品.最小可靠重量:是指将样品破碎到一定粒级时,在不超过允许误差的条件下所必需的最小重量,即经缩减后的重量.影响样品加工的主要因素(金属矿物):分布均匀程度;颗粒最大直径;样品中颗粒数;破碎后粒度.确定最小可靠重量的公式最小可靠重量Q是样品最大颗粒直径d的函数.魏津公式:Q=Kd3(1)里恰尔茨-切乔特公式:Q=Kd2(2)杰蒙德和哈尔费尔达尔公式:Q=Kdα(3)式中:α2时则存在系统误差,基本分析值要用校正系数f来校正f=y/x2取样代表性的评价定义:样品的代表性是指所取样品或样本代表被取样的地点或矿体单元(总体)的程度.它在数量上的表示是类比误差或代表性误差.样品代表性的分类:总体代表性,是指样本的平均值与总体数学期望值的符合程度.分级代表性,是指样本的频率分布与总体概率分布的符合程度,即各级品位的比例与实际比例的符合程度.个体代表性,是指每个具体样品能否代表取样地点的实际情况.影响取样代表性的因素:除矿石质量本身的变化性以外,从采样工作的角度分析,则样品的数量,样品间距,样品的几何特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明显受供采样的探矿工程制约.样品数量:对同一矿体(矿段)采集样品的数量越多,其取样代表性越好,反之,其代表性越差.样品间距:样品间距越密,则取样数量越多,其代表性越好.①在品位的变化为随机性变化时,成立;②在品位变化为方向性变化时,也成立,且此时用较稀疏取样工程,内插与外推也能取得较好的代表性;样品几何特征的影响是指样品布置的方向,规模,规格,形状等对取样结果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可知,一般情况下,单个样品总是沿着矿体的厚度方向布置;样品的体积越大,取样结果的离散程度越小,也即观测变化性越小.随着样品的规格(几何尺寸)的变小,观测变化性将变大,反之,样品的规格越大,变化越均匀.1)总体代表性的评价总体代表性是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的符合程度,一般可以用平均值的标准差σ来度量.如果用δ表示平均值的绝对误差,用τ表示相对误差,用δmax表示最大误差.而φ为品位平均值,t为概率系数.则对于随机变量,平均值的绝对误差δ是品位观测值的标准差σ与观测次数n的函数:即平均值的绝对误差δδ=σ/√n其是品位观测值的标准差σ与观测次数n的函数.相对误差ττ=δ/φ×100%最大误差δmax=tδ平均值置信区间为:φ-tδ<Φ<φ+tδ2)分级代表性及个体代表性的评价分级代表性的评价可以建立各级品位频率的置信区间.如果已知矿床品位的分布律,也可进行分布律的检验.个体代表性的评价可用单个样品影响范围内的加密取样,或利用更可靠(如规格更大)的相同或不同取样方法进行误差评定.三,岩矿鉴定取样定义指系统或有选择地采集岩,矿石标本以供直接或镜下观察矿产质量及进行有关地质研究的采样工作.其包括了一般的岩石,矿石取样和砂矿取样.矿床勘探阶段的岩矿鉴定取样,更注重对矿石的质量及其加工技术性能的研究.首先,根据需要系统地分类型,品级采集矿石标本;然后,运用矿物学,矿相学及岩石学的方法,目前仍以显微镜下光片,薄片的研究为主,辅以电子探针,化学分析等各种测试手段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有: 1研究矿石的矿物成分与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次生变化及其含量等,配合以物相分析,用以确定矿石氧化程度,划分矿石类型,掌握其分布规律;编制矿床或矿体的矿物及矿石类型分布图;2确定矿石中各矿物组分种类与含量,除了较粗略的目估法外,可用较精确的点,线,面统计法,已知标准比较法较快地求出该矿物含量.而且某种情况下,如矿石矿物简单到只有一种(如黄铜矿),则可通过换算即有一定可靠性地求出Cu含量或黄铜矿含量.3结合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硬度,磁性,导电性等物理性质,解决有关矿石选矿加工方法流程和合理技术指针等问题,为提高选矿回收率和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较可靠的资料依据.四,加工技术取样定义矿石加工技术取样又称工艺取样.指为查明矿石的选冶性质,进而确定其选矿,冶炼或其它加工方法,生产过程和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为矿山开发可行性提供可靠资料而进行的取样工作.不同种类或用途的矿石,其加工技术取样的任务和研究内容也不同.对绝大多数金属矿产和部分非金属矿产,主要是确定矿石的可选性及选矿方法和工艺流程,其中一部分矿石还需要研究冶炼性能和其它加工性能.对于绝大多数非金属矿产,则必须采用各种专门的取样试验方法或测试手段,查明与其工业用途有关的技术和物理性能.对加工技术取样的样品主要通过矿石选冶实验以查明矿石的选冶性质.矿石选冶性质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目的矿石选冶性质是指矿石的可选性和可冶炼性能.研究重要性:矿石选冶性质是矿床技术评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新类型及'贫,细,难'矿石;是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重要基础;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新品种的重要依据.研究目的:评定矿石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确定合理工艺流程,为矿山开发可行性提供依据.矿石选冶性质的研究的内容除了进行矿石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赋存状态的研究外,还要进行5个层次的选冶试验: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可选冶性试验是为了确定试验对象是否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是在对矿石组成的初步研究基础上,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得的技术指标.样品质量100-200kg.实验室流程试验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矿石在什么样的流程条件下能充分地合理回收.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要求而进行流程结构及条件的多方案比较试验.试验以实验室小型的非连续的试验设备来实现.样品质量300-500kg.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是对实验室流程试验所推荐的流程串组为连续性的类似生产状态的操作条件下的试验.样品质量300-2000kg.半工业试验是在专门的试验车间或实验工厂进行的矿石选冶工业的模拟试验.是在生产型的设备上,按'生产操作状态'所作的试验.样品质量5-25t.工业试验是建厂前的一项准备工作.这种试验由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合作进行.样品质量极大.试样采集:按不同矿石类型分别采取.矿石类型划分的标志有:矿石致密程度,有用组分的种类及含量,结构构造和氧化程度.矿石特征的分类:易选矿石:组分简单,工业利用成熟的矿石;一般矿石:可用组分多,工业利用尚成熟的矿石;难选矿石:组分杂,矿物细,在国内外存在着技术难题.矿产勘查各阶段矿石选冶试验程度表五,开采技术取样定义:技术取样又称物理取样,或矿床开采技术取样.指为了研究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而进行的取样工作.对一般矿产技术取样的具体任务主要是测定矿石和围岩的物理机械性能,如矿石的体重,湿度,块度,孔隙度,矿石与顶底板围岩的松散系数,稳定性,抗压,抗剪,抗张强度,硬度,安息角,沙性及粘性土的土工试验,为矿产储量计算和矿山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资料.对一部分借助化学取样还不足以确定质量的矿产,主要是测定与矿产用途有关的物理和技术性质,例如石棉的含棉率,纤维长度,抗张强度和耐热性等;建筑石材的孔隙率,吸水率,抗压强度,抗冻性,耐磨性等;宝石的晶体大小,晶形,颜色等;耐火粘土的耐火度等,研究目的:确定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性质,为储量计算和矿山开采设计提供技术资料;确定某些非金属矿产(如云母,水晶,石棉等)加工工艺特性;主要研究项目:矿石的体重,湿度和孔隙度;矿石及近矿围岩的硬度,强度,松散系数,块度等.1.矿石体重测定矿石体重又称矿石容重,是矿石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矿石的重量,以矿石重量与其体积之比表示.按测定方法,可分为小体重和大体重.1).小体重测定小体重是按阿基米德原理,以小块(60—120cm3)矿石用封蜡排水法测定,其体重计算公式为:D=W/(V1-V2)V2=(W1-W)/0.93式中D—矿石体重;W—矿石重量;V1—矿石封蜡后的体积,即封蜡矿石放入水中所排水之体积;V2—矿石上所封蜡的体积;W1—矿石封蜡后的重量;0.93—蜡的比重(g/cm3).小体重需按类型或品级矿石取30-50块标本在空间分布上应有代表性;应在野外封蜡,进行测定,然后取其平均值.因其取样与测定简单方便,故仍是基本方法.但由于小块矿石中不包括矿体中所存在的一些较大裂隙和孔隙(洞),故测定结果往往比实际的矿石体重值要大,可视为矿石密度,往往需用大体重来检查或校正.2)大体重测定大体重测定就是在野外直接测定矿石体重.由于小块标本不包含较大的孔隙和裂隙,而测定的体重往往偏大,因此要测定大体重.测定方法将取出的样品直接称重量(W),再细致地测定其体积(V).矿石体重d为:d=W/V(t/m3)可以在矿体中掘进坑道时,用全巷法采集样品;也可以在坑道中或在地表露头上进行专门大体重量测定.一般样品体积为1-10m3.2.矿石湿度测定矿石湿度指自然状态下,单位重量矿石中所含的水分,以含水量与湿矿石的重量百分比表示.测定目的:化学分析得到的矿石品位是干矿石的品位,而矿石体重是自然状态下测定,具有一定湿度.因此在储量计算时需要用测定体重时的矿石湿度加以校正.湿度测定:湿矿石及烘干矿石重量分别为W1和W2,湿度B为:B=(W1-W2)/W1×100%矿石品位校正:已知烘干矿石品位为C2,则湿矿石C1为:C1=C2(1-B)湿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矿石孔隙度,裂隙度,地下水面与取样深度等.。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
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
探井密度勘探程度划分标准评价地质资源的关键是评价矿床的勘探程度。
勘查程度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的总称。
在地质资料评价中,应在综合研究矿床成矿地质年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以下主要的勘查程度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估计对矿山设计和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最终做出矿床勘查程度和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结论。
矿床类型是根据影响矿产勘查的相关因素划分的,反映了矿产勘查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勘查手段的选择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正确的勘查类型划分、合理的勘查手段和勘查项目间距将从根本上保证矿床的控制程度。
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注意对勘探类型的分析和研究,对勘探类型的划分是否充分和正确做出结论。
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1)同一矿区的不同矿体或不同矿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体复杂程度,因此应确定不同的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探工程间距。
客观上,同一矿区存在不同勘探类型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大厂西长坡矿区,自上而下产出细脉矿体、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在勘探时根据其特征可分为ⅲ型、ⅱ型和ⅰ型。
矿坑勘探是脉状矿体的主要勘探方法,91号矿体和92号矿体也采用钻探方法,但两者的勘探工程距离不同。
91号矿体已通过坑道局部检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2)矿体大小、形态、有用成分变化、矿体连续性、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是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矿床往往受某一因素的支配。
在分析和研究勘探类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丁玲铅锌矿区1号矿体沿层理产出,层位稳定,但品位变化大,矿化不连续。
矿体为断续分布的透镜状体,根据其扁平特征,将其划分为ⅳ型。
(3)确定勘查类型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采用加密验证、工程间距对比等数学地质方法和数据,掌握矿化特征的一般变化规律,避免勘查类型确定的失误。
第四纪盐湖矿床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总结
第四纪盐湖矿床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四纪盐湖矿床是指形成于第四纪地质时期的盐湖中富含盐类矿物资源的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盐湖矿床资源丰富,具有开采成本低、利润高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发盐湖矿床,必须进行科学、全面的普查勘探和评价工作。
本文将从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启发。
一、普查阶段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盐湖矿床普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了解盐湖矿床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岩性分布以及盐湖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质勘察应重点关注盐湖的成因类型、沉积环境、盐湖沉积物的分布情况等。
2.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盐湖矿床普查的另一重要手段,通过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盐湖下部的构造、盐层的厚度、矿化程度等信息,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3. 遥感调查遥感技术是盐湖矿床普查的新技术手段,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盐湖矿床相关信息,如盐湖的空间分布、盐矿物的分布情况等,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勘探阶段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盐湖矿床勘探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表盐湖矿产资源的实地调查,了解盐湖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等信息。
3. 化验分析化验分析是盐湖矿床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采集到的盐湖矿石样品进行化验分析,了解盐湖矿床的矿产成分、品位等信息。
三、评价阶段1. 选矿研究选矿研究是盐湖矿床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盐湖矿石的矿物学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选矿工艺流程,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
2. 经济性评价经济性评价是盐湖矿床评价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盐湖矿床的矿产资源量、品位、预测开采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盐湖矿床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3.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盐湖矿床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盐湖矿床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保护盐湖生态环境。
第四纪盐湖矿床的普查勘探及评价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工作,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为盐湖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勘探精度与勘探网度
由于只可能获得在相对意义上实际可靠和充分必要的抽样控制的资料和信息。所以,从整体 上讲,勘探精度只是个相对概念,勘探资料与真实情况间的误差是绝对的,并始终存在着。
一般情况下,不同勘探类型的矿床最终的地质勘探精度应不同;同一矿床的勘探精度随勘探 阶段的进展和勘探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开发勘探较地质勘探的精度高,勘探程度也高。所以, 在某种意义上,勘探精度属于勘探程度研究范畴。
人们往往将矿体某些主要标志的勘探成果界定出一些“允许误差”范围,作为合理勘探精度 评价的定量指标,也作为衡量勘探程度高低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影响勘探精度的因素
1.自然的客观因素,即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 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具体划分矿床勘探类型的根据,也在某种程
度上决定着其勘探精度。 对于Ⅰ类的大型、特大型矿床,往往其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矿体规模大,各种特征标志 相对较稳定,或说其变化相对较缓慢,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规律较易掌握,即使用较稀, 较少的工程控制,以较简单的内插、外推方法,也较易获得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的资料 与信息提供矿山建设与开发设计用。 对于Ⅲ类地质构造极复杂的小型矿床,则往往与前者相反,甚至看来十分密集的系统工 程也不可能获得提供满足矿山建设与生产设计需要的充分且可靠的勘探资料依据,用以 减少因误差过大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得不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方式也可能是唯 一正确合理的决定。
工业指标不当,利用某些资料的不正确内插和外推方法圈定矿体以及错误的地质构造推 断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往往较大,影响也大。 (2)技术误差,又称测定误差:
如因勘探与取样技术选择不当,测试设备与条件不完善,管理与检查不严格等造成 的误差。这类误差也往往成为勘探储量不能通过审查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勘探程度评价
评价地质资源的关键是评价矿床勘探程度。
矿床勘探程度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和矿床勘探控制程度的总称。
对地质资料评价时应在全面研究矿床成矿地质条年的基础上,对以下勘探程度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地分析研究、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估计可能给矿山设计和建设造成的影响,以便最终做出矿床勘探程度及地质资料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结论。
矿床勘探类型划分
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影响矿床勘探的有关因素划分的,它体现了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勘探手段选择和勘探工程间距确定。
矿床的勘探类型划分正确、勘探手段和勘探工程间距合理,矿床的控制程度就有基本保证。
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重视勘探类型的分析研究,就勘探类型划分的隽据是否充分、类型划分是否正确等作出结论。
一、矿床勘探类型划分基本要求
(一)同一矿区中的不同矿体或不同矿段,其地质特征和矿体复杂程度往往不同,应分别确定不同的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探工程间距。
客观实现表明,同一矿区中存在着不同勘探类型是常见的现象。
如大厂锡长坡矿区,自上而下产出细脉带矿体、91 号矿体和92 号矿体,勘探过程中根据其特征分别划为Ⅲ类型、Ⅱ类型和Ⅰ类型。
细脉带矿体采用以坑探为主的勘探手段、91 号矿体和92 号矿体同样采用钻探手段,但各自的勘探工程间距不相同;91 号矿体经用坑道进行局部检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二)矿体规模、形态、有用组份变化、矿体连续性和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是确定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
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矿床往往是某一项因素起主导作用。
在分析研究勘探类型时,应抓住平一主要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