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塔的起源

合集下载

塔的历史介绍

塔的历史介绍

塔的历史塔的起源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是塔的两大源头。

(1)窣堵坡: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梵文称“窣堵坡”(Stupa),就是坟冢的意思。

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盘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

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2)楼阁:慈恩塔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

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

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

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塔的出现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

后由于木结构易腐烂,易燃烧,又按照楼阁式塔的形式,演化出了密檐式塔。

在漫长的历史中曾被人们译为“窣堵坡(Stupa,梵文)”“浮图(Buddha,梵文)”“塔婆(Thupo,巴利文)”等,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后世的塔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为道家所用。

另一方面,逐渐脱离了宗教而走向世俗,衍生出了观景塔、水风塔、文昌塔等等不同作用和目的塔。

三国之际,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图,上累金盘,下为重楼”,是中国造塔的最早记载,所造的塔当为楼阁式。

三国时代的吴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始造塔,开创了江南造塔之先。

这两个时期没有塔的建筑物保存至今,有迹可循的是一些汉代画像石上塔的形象,有“窣堵坡”的形制。

此外,在新疆喀什附近的汉诺依城有座土塔,现已风化严重,但可能是汉末的遗物。

历史趣谈屹立千年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历史趣谈屹立千年 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屹立千年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塔的前世今生
导语: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不少绚丽的色彩。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不少绚丽的色彩。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各地古塔众多,本博文按历史久远、文化内涵、技术水平价值、保存现状及类型独有来筛选出十处古塔。

十大名塔是应县释迦塔、登封嵩岳寺塔、西安大雁塔、大理千寻塔、苏州虎丘塔、开封铁塔、苏州报恩寺塔、杭州六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杭州雷峰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赏中国十大名塔前世今生所倾注的历史沧桑,寻找那些建筑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

No.1 山西应县释迦塔
年代: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一直保存至今,世界唯一纯木结构古塔。

类型:高层纯木结构式佛塔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西部的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因其全部为木构,通称为应县木塔。

塔总高67.31米,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构大塔。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今绝无仅有的最高、最古老的重楼式纯木结构塔,全塔高67.3米,比有名的北京白塔还要高16.4米。

塔身共分五层六檐,如果加上内里四层暗层,也可以算是九层。

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西安大雁塔的简介

关于西安大雁塔的简介

关于西安大雁塔的简介西安大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内,是一座沉淀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古塔。

作为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大雁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

本文将以多个角度,深入探索西安大雁塔的历史、文化涵义和艺术价值,带您一同领略这一千年古塔的魅力。

第一章:历史渊源西安大雁塔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为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典而修建。

塔身高65.2米,由15层楼阁组成,结构精妙且雄伟壮观。

数百年间,大雁塔成为研学佛法、翻译经书的重要场所。

他与唐代另一名塔——小雁塔互为呼应,为当时维玄二宗的典型代表。

第二章:文化内涵西安大雁塔被誉为“中原第一观”,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塔内保存着大量唐代佛教文化瑰宝和珍贵文物,使人们得以一窥唐代文化的千年风华。

塔顶的一尊铜铸佛像以及塔内珍贵的石塑佛像,展示了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

第三章:艺术神韵大雁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青石墙体闻名于世,还因那些精致而瑰丽的浮雕而倍添神秘感和艺术气息。

无论是表现佛祖教义、佛教传奇故事,还是召唤唐代文人墨客的诗、书、画,大雁塔上的雕饰都体现了浓郁的唐代文化底蕴。

登上大雁塔的高处,远眺周围的园林和建筑群,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第四章:游览与体验作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景点,参观西安大雁塔已成为必备行程之一。

除了欣赏古塔的壮丽气势和千年文物,您还可以参观附近的大唐芙蓉园,领略唐代风韵。

漫步园中的湖泊和回廊,品味那份宁静与悠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唐芙蓉园内还有一座1:1的唐代皇宫复原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繁荣的大唐时代。

结语:西安大雁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无论是观赏塔内珍贵的文物,还是聆听唐代历史的讲述,都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古代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座承载着千年传统的古塔,西安大雁塔将继续为世人展示唐代辉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古代建塔的由来

古代建塔的由来

古代建塔的由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种高耸的古代建筑物——塔,它们丰富多彩,点缀着河山景色,有的已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

陕北延安宝塔山上明代的宝塔,已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塔是宗教建筑物。

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

佛教是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至5世纪创立的。

释迦牟尼死后,佛教徒把他的骨灰分散保存在各地兴建的“率(sū苏)堵坡”(梵文stupa)里。

堵坡就是坟,它比较简单,就是在一个不大的台基上,修起半圆形的坟冢,加上一个顶尖。

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我国,我国建筑师在古代原有高层建筑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建筑——塔。

塔最早是佛教徒供奉佛的“舍利”,后来用于供奉佛像或经卷,也有保存某些和尚的遗骸或遗物。

魏晋以来,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利用佛教麻醉劳动人民,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广造塔寺,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形成崇佛热潮。

这种情况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几乎较大的佛寺附近,都有一个“塔院”,实际就是和尚的集体墓地。

我国古塔建筑多种多样,按构造式样大致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式塔两种。

实心塔是用砖石等材料砌出的实心体,不能登临。

它又分“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四种式样。

楼阁式塔,内有塔室,可以攀登凭眺。

我国古塔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这类塔有密檐楼阁式、楼阁式、砖木混合式、砖石混合式四种。

从建筑材料来分,塔主要有木、砖、石砖琉璃、铁等。

塔的平面形式,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

层数从1层到15层,多是单数。

中国塔一般是随着寺庙而建造,但现在许多地方是有塔无庙。

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塔,估计全国有3000以上,有七八百年以上历史的在百座以上。

有10处古塔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保护。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嵩岳寺塔、大雁塔、佛宫寺释迦塔、神通寺四门塔、开元寺塔、祜国寺塔(铁塔)、崇圣寺三塔、妙应寺白塔、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古代塔楼的概述1.古代塔楼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独立的高大建筑,是古代的一种重要城市建筑,同时也是文化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2. 古代塔楼是一种固定式的建筑结构,其高度一般在30米以上,用以观察风向,测量时间。

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象征。

3. 古代塔楼的形式多样,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多层的,有的是单层的。

它的外观非常美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典型形式。

二、古代塔楼的功能1. 观察天象:古代塔楼可以用来观察天象,包括观测星象、测定日影、测算日晷等。

2. 点燃灯笼:古代塔楼可以用来放置灯笼,用以指引行人,照明作用。

3. 收藏文物:一些古代塔楼也是用来收藏文物,包括佛像、经书等。

4. 宣扬佛教:一些塔楼是用来宣扬佛教的,用以展示佛教的文化传统。

5. 国防用途:一些塔楼也是用来作为城市的防御工事,可以用来观察敌情,防御敌人的侵袭。

三、古代塔楼的发展历史1. 古代塔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佛寺非常兴盛,为了给僧侣提供场所,就有了塔楼的建筑形式。

2. 隋唐时期的塔楼多为多层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如天宫的莲花塔、大慈寺的六角宝藏塔等。

3. 到了宋代,由于木制或砖砌式的建筑造价昂贵,这时就出现了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楼。

4. 元代时,古代塔楼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多是高耸挺拔,具有壮丽气势。

5. 明清时期的塔楼形式则更加精致,而且在规模上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雪窦寺的千佛塔、九华山的宝箓宝塔等。

四、古代塔楼的建筑结构和设计特点1. 古代塔楼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柱、塔身和塔顶,其中塔基是用来支撑整个塔楼结构的基础。

2. 塔柱是塔楼的支撑柱子,一般是方形或圆形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塔身的重量,保证塔身的稳定。

3. 塔身是塔楼的主体部分,一般由多层楼阁式结构组成,其中包括了观景台,用于观测天象。

4. 塔顶是塔楼的最上部分,是塔楼的标志性建筑,一般也具有观景台的功能,可以用来观测天象。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中国古代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塔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起源、建筑特点和文化象征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塔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一、历史起源中国古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的西安钟楼,而真正开始兴盛起来的是南北朝时期。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逐渐成为中国古塔的代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塔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类型。

二、建筑特点中国古塔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稳定:古塔常以砖木结构为基础,其结构技术非常精湛。

古代建筑工匠使用稳定的建筑技术,使塔体能够经受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中国古塔的造型各具特色,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卷曲飞翘。

例如,千佛塔以其多层的宝塔形式而闻名,而钟楼则以其高大的方形塔身而著名。

3. 精美装饰:古塔的外观常常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壁画和彩绘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精湛水平。

这些装饰元素既起到了美化塔身的作用,也寄托了人们的信仰和情感。

三、文化象征中国古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

古塔既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1. 宗教信仰:佛塔作为中国古塔的主要类型之一,往往与佛教寺庙相承接。

塔身上的浮雕和彩绘通常都是佛经中的典故,它们不仅给人以美感,更寄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崇拜之情。

2. 守护神:中国古塔被视为守护神,象征着着众多民众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的庇佑和祈福的愿望。

人们常在古塔前燃香拜祭,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3. 社会地位:古塔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古塔多建于城市或宗教中心,成为了当地的地标,代表着市镇般的繁荣和富饶。

同时,建造一座古塔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所以古塔的建造往往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大雁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大雁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大雁塔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大雁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座古建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

它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的重要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大雁塔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当时由于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正在快速扩展,朝廷派遣了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为此招募了一批建筑工人修建大雁塔,目的是用于保存玄奘带回的佛教经书。

大雁塔共有五层,高64.5米,是唐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建造采用了印度、希腊和中亚等地建筑技术,兼收并蓄,非常独特。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雁塔不断遭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几经修复和扩建,现在的大雁塔已经不同于唐代的模样。

在现存的大雁塔中,以北魏和唐代为主要建筑风格,但部分建筑也融入了后期的修复和重建,成为一个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文化内涵大雁塔是中国佛教史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佛寺之一,它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首先,大雁塔与唐朝的历史联系紧密。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也十分繁荣,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雁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佛塔,加上中亚和希腊的建筑元素,是唐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汇之地。

可以说,大雁塔是唐代文化、建筑、艺术、宗教的综合体现。

其次,大雁塔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唐玄奘取《大唐西域记》,将佛教经文带回中国后,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大雁塔是中国佛教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塔内保存有唐代的经文、佛像、舍利子等文物。

这些文物无论是对于研究唐代佛教文化还是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佛教发展历程,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最后,大雁塔与中国现代文化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大雁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极大的帮助。

大雁塔的历史、文化、建筑都蕴含着非常珍贵的信息和知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以及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全最经典的中国古塔介绍

最全最经典的中国古塔介绍

最全最经典的中国古塔介绍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古塔分类中国塔类型可分为两大部分:按性质分类有:喇嘛塔(藏传佛塔)、宝箧印塔、金刚宝座塔、“中国屠婆式”塔(无缝塔)多宝塔、文峰塔。

按形制分类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内部楼阁外部密檐式塔、造像塔、幢式塔、异形塔。

看一座塔,不能单纯地看它的外形,应当从内部构造与外部式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实际上中国的塔不全是高层建筑,也就是说不全是楼阁式塔,而楼阁式塔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大量的塔是用砖造的,是砖塔。

而且绝大部分的塔是不可能登人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塔,当然不可以一概而论。

中国塔数量很多,式样都不相同,塔的性质与佛教的分宗派也有关系。

著名古塔大雁塔,唐僧翻译经书之处西安大雁塔古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矗立着古朴雄伟的大雁塔。

它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据史书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初名无漏寺。

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的规模很大,共有13个院落,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异常豪华。

唐王朝灭亡后,大慈恩寺也渐渐颓废毁坏。

现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时重修的。

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附近环绕曲江池、杏圆和乐游原,风景秀丽迷人。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归纳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归纳

古代塔楼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塔楼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塔楼的起源古代塔楼最早起源于中国和印度。

在中国,古代塔楼被用于宗教建筑和防御建筑,最早的塔楼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印度,古代塔楼则主要用于佛教寺庙,最早的塔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2. 古代塔楼的发展古代塔楼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中国,古代塔楼经历了木塔、砖塔和石塔等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在印度,古代塔楼也经历了多个时期,从最初的砖塔到后来的石塔和木塔。

二、古代塔楼的类型和特点1. 古代塔楼的类型古代塔楼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观景塔、防御塔、宗教塔等。

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古代塔楼可以分为木塔、砖塔和石塔等。

2. 古代塔楼的特点古代塔楼具有明显的特点,比如高耸的建筑结构、独特的外观形式、坚固的建筑材料等。

古代塔楼通常还具有一定的装饰和雕刻,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三、古代塔楼的地理分布和文化影响1. 古代塔楼在东方文化中的地位古代塔楼在中国、印度等东方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塔楼被广泛应用于佛教、道教等宗教建筑中,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印度,古代塔楼也是佛教寺庙的标志性建筑,对印度建筑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古代塔楼在西方文化中的传播和影响古代塔楼在东方文化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最终影响到了西方文化。

在罗马帝国时期,古代塔楼被引入到了欧洲,并对欧洲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世纪,古代塔楼成为了欧洲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欧洲古代建筑的一部分。

四、古代塔楼的现存状况和保护措施1. 古代塔楼的现存状况目前,世界上许多古代塔楼已经不存在了,只留下了一些遗迹和遗址。

古代塔楼的现存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古代塔楼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已经被毁坏或者严重破损。

2. 古代塔楼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古代塔楼,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比如修缮古代塔楼、加固古代塔楼、建立保护区等。

中国古塔的起源

中国古塔的起源

中国古塔的起源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

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三国时,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

) 汉魏时已有了造塔的制度,《魏书?释老志》云: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天全旧状”指的就是印度的窣堵波,“重构之”即为相叠多层的木楼亭阁。

可见木楼亭阁顶上放置串堵波,就是那个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

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圆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

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眼里,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

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

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

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

“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河北开元寺的料敌塔使佛塔兼有军事作用;居庸关过街塔,下面不仅车马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经过即是对佛进行一次顶礼;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

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

中国108座古塔,你知道多少?

中国108座古塔,你知道多少?

中国108座古塔,你知道多少?塔是随佛教传入的一种建筑。

相传释迦牟尼涅槃前,有弟子问:“您走后我们如何表达向您的尊重?”佛祖没有回答,只是把僧袍铺于地上,将钵扣在袍子上,又将禅杖立于钵上,就出现了窣堵坡的形式。

佛祖涅槃后,弟子们遵从他的遗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塔。

佛教于东汉初年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与盛行当时的神仙崇拜相结合,将佛像置于高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

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古塔很多,可惜像北魏永宁寺塔、明代的大报恩寺塔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

幸而佛教持续流行,古塔建造也是繁多,因此现在还遗存众多各类古塔。

今天将整理出108处古塔为大家奉上,望君收藏,做按图索骥之用。

注:关于塔的时代,采用网络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古论证,仅供参考。

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国一-III-14)北魏密檐式砖塔,高15层,37.045米。

现存唯一的十二面塔。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2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国一-III-33)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砖结构,高约8米,平面六角形,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

3河南安阳灵泉寺北齐塔(国四-IV-3)大齐河清二年(563)三月十七日(西塔正面)、宝山寺大论师凭法师烧身塔题铭;东塔无题铭,体量形式与西塔类似。

4山东济南四门塔(国一-III-15)隋大业七年(611)造,别名神通寺塔,单层庭阁式石塔。

高15.4米,底边宽7.4米。

1997年3月,隋代石刻经典阿閦佛佛首被盗走,几经辗转由台湾法鼓山以圣严法师送还四门塔。

5陕西西安大雁塔(国一-III-16)唐永徽三年(652)造,别名大慈恩寺塔。

四方阁楼式砖塔,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建造,最初五层,后来曾经加至九层,现在为7层,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6陕西西安兴教寺塔(国一-III-20)唐高宗总章二年(664年),平面呈四方形,5层楼阁式砖塔,高21米,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墓塔,旁边有玄奘两位徒弟的塔,共三座。

关于中国塔的介绍

关于中国塔的介绍

关于中国塔的介绍
中国塔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隋唐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从全国各地建造的塔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塔。

这些塔有的建于唐代,有的建于辽代,还有的是宋代和明代建造的。

最有特色的就是北京的天坛祈年殿和承德避暑山庄内的佛香阁了。

佛香阁位于避暑山庄中部,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式楼阁,共有十三层,高53.35米。

它是避暑山庄内最高建筑,也是清代皇帝祭祀祖先时举行佛事活动和举行婚礼、丧礼之所。

它由三部分组成:一层为回廊、二层为重檐、三层为宝顶。

宝顶上有八宝装饰,十分精美。

登上顶层向四周眺望,景色十分优美。

北京天坛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到了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建成。

它是明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和举行婚礼、丧礼等活动的场所。

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项伟大的工程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内的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53米,是避暑山庄内最高建筑,它是一座八角攒尖顶的建筑。

—— 1 —1 —。

中国古塔的起源

中国古塔的起源

中国古塔的起源中国古塔的起源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

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三国时,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

)汉魏时已有了造塔的制度,《魏书·释老志》云: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天全旧状”指的就是印度的窣堵波,“重构之”即为相叠多层的木楼亭阁。

可见木楼亭阁顶上放置串堵波,就是那个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

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圆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

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眼里,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

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

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

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

“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南郭寺隋塔南郭寺西院,古称塔院。

为什么叫塔院呢?原来,隋文帝杨坚曾为其母在全国大量修造佛塔。

当时,建造佛塔的共有80州地,其中240座塔建在寺院里。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张驭寰著)第一次建塔共28座,秦州麦积山敬念寺塔为其中之一。

第二次、第三次建塔,文献上虽有地名,但没有寺院的名称。

古塔在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简述

古塔在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简述

古塔在历史中的发展与演变简述摘要:古塔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古塔千姿百态,其造型之美,结构之巧,雕刻、装饰之华丽,均堪与我国其它种类的古代建筑相比。

而塔这种建筑并不是我国的固有类型,而是外国的一种建筑。

在传入我国以后,塔又和我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的建筑类型。

关键词:古塔、历史、发展一、古塔的起源在不同的资料与文献中关于古塔的起源有不同的介绍与描述,但是普遍学者还是认为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76年),使臣赴西域求佛法,在大月氏遇到天竺僧人巡叶康腾、竺法兰1,把他们迎到京城洛阳。

第二年,汉朝廷在洛阳为两位僧人修建了一所寺院,因为来时一路上用白马驮载了佛经、佛像,寺院就以白马命名2。

白马寺是我国第一所佛寺,中心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大方塔。

从白马寺开始,随着佛教的传播,佛寺和塔密切联系着遍及各地,凡有佛寺的地方大多有塔。

而且由于后来的塔多用砖石砌筑,比寺院更加坚固,往往寺院毁坏之后很久,塔依旧屹立原地,保留着历史的遗迹3。

最初是用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的场所,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后,遂发展演变成为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常言道:“有塔便有寺”,中国早期的佛教寺院大多是以“塔”为中心的。

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是佛陀“涅槃”4神圣的象征。

塔的故乡在印度,它是佛教的产物。

据佛经故事,释迩牟尼涅架之后,弟子阿难等人将他的遗骸火化,烧出了色泽晶莹、击之不碎的珠子—舍利。

众弟子在各地修建坟家,将舍利分葬。

每处都修一个台子,台上建一个覆钵形的坟,坟顶立一根尖刹。

这种建筑汉译窣堵坡5、浮屠、浮图等等,晋宋时期的译经人造了一个“塔6”字来译称(更早的文献中没有塔这个字)。

在印度的古尸纳伽相传释迎牟尼涅架的地方,有一座著名的佛塔,就是章堵坡的典型7。

二、塔在中国的发展塔传入我国近二千年,它的初型有少量保存,大量的是发展演化得来的新形式。

中国古塔大全

中国古塔大全

中國古塔大全中國古塔大全【索引】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

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

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中國古塔大全(一)【北京】中國古塔大全(二)【北京】1、北京阜成门内妙应寺白塔 21、北京妙相亭佛塔2、北京白云观真人塔 22、北京北海石佛幢(双)塔3、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城内居庸关过街塔23、北京庆寿寺双塔座 24、北京北海七佛塔塔亭4、北京玉泉山上的小峰山妙高塔 25、北京法源寺景泰蓝三塔5、北京动物园北面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26、北京瑞云庵塔6、故宫金发塔 27、北京玉泉山华藏海石塔7、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28、北京万佛堂开山寿塔8、北京良乡多宝佛塔 29、北京宋公长老塔9、北京豆各庄塔 30、北京慧公禅师塔10、北京万佛堂花塔 31、北京潭柘龙泉都寺林公灵塔11、北京延寿塔 32、北京能公仁庵禅师灵塔12、北京清净化域金刚宝座塔 33、北京如公尼庵之灵塔13、北京天宁寺塔 34、北京恒公灵塔14、北京燃灯塔 35、北京曹洞正付隐峰琮禅师灵塔15、北京万松老人塔 36、北京潭柘海真和尚塔 16、北京北海白塔 37、北京终极无初禅师塔 17、北京镇江塔 38、北京禾开首座无尽用公觉灵塔 18、北京云台 39、北京前佛甘泉古磵泉禅师之灵塔 19、北京十方诸佛宝塔 40、北京观音庵元无竭智公灵塔 20、北京慈寿寺塔中國古塔大全(四)【北京】中國古塔大全(三)【北京】41 、北京庵注本然正公塔 61、北京四方塔 42、北京印度僧人底哇若思塔62、北京十方普同塔 43、北京西竺源公和尚塔 63、北京元信公中浮大和尚塔44、北京徐公原力塔 64、北京佛日圆明海云禅师塔 45、北京震寰律师灵塔 65、北京监如照公和尚灵塔 46、北京海然月禅师塔 66、北京锥体塔 47、北京合春公禅师灵塔 67、戒台寺法均和尚墓塔 48、北京如公律师灵塔 68、戒台寺法均和尚衣钵塔 49、北京纯悦方丈墓塔 69、戒坛殿殿顶金刚宝座塔 50、北京圆正法师塔70、天开塔51、北京狼窝港密檐塔 71、张坊村塔 52、北京广智禅寺过街塔 72、谷积山三塔 53、北京福佑寺大雄宝殿殿顶铜塔 73、兜率寺塔院 54、北京喇嘛教覆钵式瓷塔 74、云居寺北塔 55、北京北大北塔 75、水头村石塔 56、北京大觉寺北塔林76、万佛堂密檐塔 57、北京上方寺玲珑塔 77、云居寺并装塔 58、北京玉泉山玉峰塔 78、云居寺压经塔 59、北京颐和园屋顶装饰塔 79、云居寺琬公塔 60、北京五塔寺印心玺公和尚灵塔 80、严行大德灵塔中國古塔大全(五)【北京】中國古塔大全(六)【北京】 81、北京应公长老寿塔82、北京云居寺清高僧墓塔 101、北京镇岗塔 83、北京云居寺唐?金仙公主塔102、北京贤首二宗和尚塔84、北京无碍禅师之塔 103、北京贤首正、二宗和尚塔外覆钵塔 85、北京银山塔林 104、北京姚家寺塔 86、北京际醒祖师舍利塔 105、北京崇国寺塔 87、北京冶仙塔 106、北京魔王和尚塔 88、北京孙傅芳墓园内小塔 107、北京贤良寺东塔院 89、北京白塔庵塔 108、北京八大处三处和尚塔 90、北京鹫峰和尚塔 109、北京八大处四处和尚塔 91、北京迦陵禅师舍利塔 110、北京八大处一处院外塔林92、北京香山多宝琉璃塔 111、北京八大处二处院外塔林 93、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112、北京八大处五处三塔映月 94、北京碧云寺屋顶小白塔 113、北京八宝山金安选公灵塔 95、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114、北京八大处八处证果寺和尚墓塔 96、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115、北京松塔园 97、北京五塔寺内院佛龛石塔116、北京椒园寺塔 98、北京颐和园后山过街塔门 117、北京观公无相和尚塔99、北京颐和园佛香阁铜亭上小铜塔 118、北京竹泉寿公塔 100、北京密檐塔119、北京奇公长老塔120、北京八大处佛牙舍利塔中國古塔大全(七)【北京】中國古塔大全(八)【北京】 121、北京开山祖塔 122、北京潭柘寺塔林123、北京广慧通理禅师塔 141、北京归山灵谷塔 124、北京了公长老塔142、北京言公长老塔 125、北京归云大师幢塔 143、北京前佛甘泉古磵泉禅师之灵塔 126、北京妙严大师塔 144、北京律生埯月越公和尚灵塔 127、北京兴宣祥和尚塔 145、北京济生公禅师灵塔 128、北京珍琐公禅师灵塔 146、北京崇化寺明塔群 129、北京黎连源律师灵塔 147、北京太古化阳洞石塔 130、北京彬公教师塔148、北京于庄塔 131、北京老虎塔 149、北京姚广孝塔 132、北京官山喇嘛塔150、北京云居寺四角唐石塔 133、北京崇化寺过涧塔 151、北京火门洞石塔134、北京仰山栖隐寺塔 152、北京盛茂和尚塔135、北京玉皇塔 153、北京照塔 136、北京下寺石塔 154、北京万人塔137、北京云居寺南塔 155、北京周吉祥塔 138、北京云居寺梦堂塔 156、北京玉虚宫四塔 139、北京福塔 157、北京云居寺唐?单层小石塔 140、北京文峰塔158、北京云居寺辽?五层八角砖塔159、北京平谷广场塔160、北京红螺双塔中國古塔大全(九)【北京】161、北京红螺寺西塔院中國古塔大全(十)【河北】 162、北京法源寺陶塔163、北京继升塔 001、河北西戌昭福寺石塔 164、北京普庵塔 002、河北冀州西堤北石塔 165、北京四门塔 003、河北正定城临济村正定古塔 166、北京摩崖石塔 004、河北蔚县城镇西南隅南安寺塔 167、北京凤凰岭上塔 005、古代建筑艺术,定州塔 168、北京渗金多宝塔 006、河北保定兴文塔 169、北京玉泉山妙高塔007、河北庆化寺花塔 170、北京滦州起义纪念塔 008、河北宝云塔 171、北京周云瑞和尚灵塔 009、河北庆林寺塔 172、北京北普陀影视城塔 010、河北灵山塔173、北京金海湖湖光塔 011、河北景县舍利塔 174、北京金海湖碧海山庄塔012、河北幽居寺塔013、河北柏林寺塔014、河北邯郸舍利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一)【河北】015、河北邯郸紫峰塔016、河北临济寺澄灵塔(河北青塔) 001、河北魏县秦师石塔017、河北广惠寺华塔 002、河北修德寺塔018、河北赞皇治平寺石塔 003、河北千佛宝塔019、河北南岗塔 004、河北燕子塔020、河北武安舍利塔 005、河北易县荆柯塔021、河北普彤塔 006、河北涞水西岗塔022、河北小开元寺塔 007、河北金山寺舍利塔023、河北普利寺塔008、河北皇甫寺塔 024、河北邢台古塔坟 009、河北随州文峰塔 025、河北禅林寺舍利塔 010、河北三河灵山塔011、河北重光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二)【河北】 012、河北南安寺塔013、河北燕峰山炬禅师灵塔 022、河北开元寺塔(河北定州塔) 014、河北镇水塔 023、河北兴文塔 015、河北永旺塔 024、河北涞水镇江塔 016、河北板厂峪塔 025、河北天宁寺凌霄塔 017、河北半截塔 026、河北双塔庵双塔 018、河北须弥塔 027、河北涿州云居寺塔 019、河北唐太子墓塔群 028、河北涿州智度寺塔020、河北兴国寺石塔 029、河北澍鹫寺塔 021、河北永佑寺舍利塔 030、河北涉县普通塔031、河北涉县千佛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三)【上海、天津】 032、河北涉县铜佛寺石塔033、河北涉县普同塔上海 034、河北武安郭宝珠塔 001、上海南翔寺双塔 035、河北武安野河塔002、上海华严塔 036、河北武安禅果寺塔林 003、上海普同塔 037、河北武安玉峰塔 004、上海龙华塔 038、河北武安北安庄塔 005、上海松江方塔 039、河北邯郸峰峰南响堂寺塔 006、上海法华塔 040、河北邯郸峰峰北响堂常乐寺砖塔 007、上海万寿塔 041、河北易县血山镇灵塔 008、上海圆应塔(西林塔) 042、河北立化寺塔 009、上海秀道者塔 043、河北元氏开化寺塔 010、上海护珠塔 044、河北赵县宋村西林寺塔 012、上海青龙塔 045、河北承德双塔山双塔 013、上海万佛宝塔014、上海李塔中國古塔大全(十四)【河南】 015、上海泖塔016、上海韩塔 001、河南登封崇岳寺内嵩岳寺塔 017、上海韬明法师塔018、上海万安塔 002、河南开封市东南郊开封繁塔 019、上海崇明镇海塔003、河南洛阳市东10 公里的白马寺东南齐天津云塔001、天津蓟县城东崔屏湖东案的塔山上古浮004、河南沁阳县城内天宁寺三圣塔屠(华塔) 005、河南临汝县东北10 公里嵩山少室山的002、天津蓟县城内西门里观音寺白塔南麓七祖塔003、天津普亮宝塔 006、河南安阳市城内西北隅天宁寺塔(文峰塔)007、河南齐云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五)【河南】008、河南龙角塔009、河南商丘城南佛塔 021、河南泗洲塔010、河南洛阳文峰塔 022、河南崇法寺塔011、河南许昌文峰塔 023、河南睢县无忧寺塔012、河南睢县千年古塔圣寿寺塔 024、河南开封开封铁塔(祐国寺塔、开宝寺013、河南济源舍利塔塔)014、河南鹤壁舍利塔 025、河南登封梅公塔026、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015、河南宝林寺石塔 027、河南登封弥壑澧公和尚塔016、河南妙乐寺塔 028、河南登封法王寺塔017、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 029、河南登封法王寺二号塔018、河南蛤蟆塔 030、河南登封法王寺三号塔019、河南郭塔020、河南白云寺佛公灵塔 031、河南登封法王寺四号塔032、河南登封月庵海公圆净之塔033、河南登封三祖庵塔中國古塔大全(十六)【河南】 034、河南登封法如塔035、河南登封少林寺释迦佛塔 037、河南登封萧光师塔 036、河南登封少林寺弥勒佛塔 038、河南登封同光禅师塔039、河南登封法华钧和尚塔040、河南登封无言道公寿寓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七)【河南】 041、河南登封二祖庵缘公庵主之塔 042、河南登封法缘大和尚塔 046、少林寺塔林 - 河南登封043、河南登封汝妙先师塔 044、河南登封三藏庵主常静庵公之塔中國古塔大全(十九)【山東】 045、河南登封永泰寺均庵主塔026、山东济南长清衔草寺石塔中國古塔大全(十八)【山東】027、山东平原千佛塔 028、山东无棣海丰塔 001、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灵岩寺的西侧灵岩029、山东郓城唐塔寺塔林 030、山东巨野永丰塔 002、泰山之阴四门塔 031、山东成武田塔 003、山东济南龙虎塔 032、山东高唐县兴国寺塔 004、山东济南小宋塔033、山东高唐岳堂村墓塔 005、山东济南送衣塔 034、山东费县杨家庵石塔006、山东济南千佛崖摩崖石塔 035、山东汶上太子灵踪塔 007、山东临清砖塔(舍利塔) 036、山东梁山西竺禅师墓塔 008、山东多佛塔 037、山东金乡光善寺塔009、山东神通寺塔林 038、山东即墨赵戈庄塔 010、山东灵岩寺塔林 039、山东即墨中间埠双塔之东塔 011、山东济宁铁塔 040、山东即墨中间埠双塔之西塔012、山东聊城铁塔 041、山东平度智藏寺塔林 013、山东兴隆塔 042、山东平度僧和塔 014、山东宝相寺塔 043、山东胶州马店砖塔 015、山东重兴寺塔 044、山东肥城幽栖寺塔林 016、山东智照禅师塔 045、山东临朐宣德塔 017、山东慧崇禅师塔 046、山东临朐天顺塔 018、山东济南齐鲁宾馆小石塔 047、山东莱阳朝阳庵墓塔(大明墓塔) 019、山东济南历城龙洞报恩塔 048、山东淄博杨寨塔 020、山东济南历城紫金塔 049、山东省滕州市龙泉塔 021、山东济南历城张公塔 050、山东枣庄山亭区灵芝寺墓塔 022、山东济南历城九顶塔 051、山东湛山寺药师琉璃光如来宝塔 023、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辟支塔 024、山东济南长清灵岩寺法定墓塔中國古塔大全(二一)【陝西】 025、山东长清四禅寺证盟塔001、陕西大雁塔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山西】 002、陕西香积寺善导塔003、陕西中王堡木塔004、陕西薄太后塔 001、山西五台山显通寺铜塔 005、陕西仙游寺法王塔00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大殿南侧祖师塔 006、陕西富县塔 00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007、陕西杜顺禅师塔 004、山西浑源县城内圆觉寺塔 008、陕西法门寺塔 005、山西大同文峰塔 009、陕西延安宝塔 006、山西禅房寺砖塔 010、陕西金龟寺塔 007、山西应县木塔 011、陕西青西村塔 008、山西飞虹塔 012、陕西普同塔 009、山西太原双塔寺(永祚寺)双塔 013、陕西小雁塔 010、山西莺莺塔 014、陕西宝庆寺塔 011、山西大同法华塔 015、陕西清凉国师塔 012、山西临汾市雁塔016、陕西玄奘墓塔 013、山西太原开化寺连理塔 017、陕西圆测墓塔 014、山西偏关文笔塔 018、陕西窥基墓塔 015、山西河曲文笔塔 019、陕西武功塔 016、山西圆觉寺砖塔 020、陕西唐家坪琉璃塔 017、山西觉山寺砖塔018、山西阿育王塔019、山西晋中文峰塔中國古塔大全(二二)【陝西、海南】020、山西舍利生生塔021、山西霞映古塔(回凤砖塔) 陝西022、山西泛舟禅师塔 021、陕西千佛铁塔023、山西龙兴塔 022、陕西崇文塔024、山西万固寺释迦塔 023、陕西三阳寺塔025、山西明惠大师塔 024、陕西鸠摩罗什舍利塔025、陕西大秦寺塔中國古塔大全(二三)【遼寧】 026、陕西柏山寺塔027、陕西刘合仑衣钵塔 001、辽宁绥中永安双塔 028、陕西兴平北塔 002、辽宁锦州广济寺塔 029、陕西感经塔 003、辽宁省千山香积寺塔 030、陕西净业灵塔 004、辽宁普公塔 031、陕西大慈恩寺塔林 005、辽宁觉悦比丘尼塔海南 006、辽宁抚顺高尔山辽塔001、海南涅磐塔 007、辽宁锦州大广济寺辽塔 002、海南斗柄塔 008、辽宁沈阳四塔 003、海南万宁青云塔 009、辽宁兴城白塔 004、海南迎旺塔 010、辽宁圆公塔 005、海南姐妹塔 011、辽宁七星山辽代古塔 006、海南龙华双塔 012、辽宁铁岭白塔 007、海南见龙塔(仙沟塔) 013、大喇嘛塔 008、海南文昌文笔塔014、辽宁辽阳白塔 009、海南魁星塔 015、辽宁鞍山银塔 010、海南琼海聚奎塔016、辽宁葫芦岛塔子沟双塔017、辽宁沈阳舍利塔018、辽宁秀峰塔中國古塔大全(二四)【吉林、黑龍江、廣西】 019、辽宁辽阳塔湾塔 020、辽宁前卫歪塔吉林 021、辽宁大连永丰塔 001、吉林农安古塔中國古塔大全(二五)【浙江】 002、吉林马滴达塔003、吉林灵光塔001、浙江普陀山普济寺东南普陀山多宝塔 004、吉林白城双塔002、浙江天台山佛陇真觉寺塔院大殿内智者黑龍江大师肉身塔 001、黑龙江塔子城辽塔003、浙江六和塔 002、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七级浮屠塔004、浙江浮玉塔 003、黑龙江衍福寺双塔005、浙江绍兴塔山 004、黑龙江卜奎清真寺砖塔006、浙江毛烊石塔 005、哈尔滨极乐寺阿弥陀佛塔007、浙江观音寺石塔廣西008、浙江天封塔 001、桂林日月塔009、浙江发宝象龙塔010、浙江金华湖镇舍利塔 002、广西炳蔚塔011、浙江灵鹫寺单檐塔 003、广西贺州文笔塔012、浙江温州广福寺双塔 004、广西北海文昌塔013、浙江罗浮双塔 005、广西桂林舍利塔014、浙江东塔院砖塔 006、广西富川瑞光塔015、浙江隆山塔 007、广西南宁青山塔008、广西允升塔 016、浙江江心东塔 009、广西崇左斜塔 017、浙江温州护法寺单檐塔 010、广西桂林普贤塔 018、浙江真如寺石塔 011、广西安澜塔 019、浙江垟坑石塔020、浙江文明塔中國古塔大全(二六)【浙江、青海】中國古塔大全(二七)【江蘇】浙江001、江苏扬州莲性寺白塔 021、浙江绍兴大善塔 002、寒山寺古塔 022、浙江文祥塔 003、江苏天宁塔 023、浙江平阳宝胜寺双塔 004、江苏南京舍利塔024、浙江江心西塔 005、江苏灵谷塔 025、浙江国安寺石塔 006、江苏南通文峰塔 026、浙江灵芝塔 007、江苏光孝塔 027、浙江雷峰塔 008、江苏苏州瑞光塔028、浙江含山塔 009、江苏虎丘塔 029、浙江嘉兴真如塔 010、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030、浙江壕股塔 011、江苏无锡宛山塔 031、浙江占鳌塔 012、江苏苏州光福塔 032、浙江白象塔 013、江苏扬州栖灵塔青海 014、江苏僧伽塔 001、青海塔尔寺如来八塔 015、江苏北固山铁塔002、青海佐娘古塔 016、江苏昭关石塔 003、青海过门塔 017、江苏淮安月塔004、青海菩提塔 018、江苏楞伽塔019、江苏镇江慈寿塔020、江苏妙光塔中國古塔大全(二八)【江蘇、安徽】中國古塔大全(二九)【江西、甘肅】江蘇021、江苏朦胧塔江西 022、江苏镇江报恩塔023、江苏镇江万寿塔 001、江西锁江楼塔 024、江苏淮安文通塔 002、江西绳金塔 025、江苏南京报恩寺塔 003、江西仰山文塔 026、江苏支云塔 004、江西水口塔 027、江苏定慧寺双塔 005、江西景德镇红塔006、江西奎文塔007、江西西林寺塔安徽 008、江西大圣寺塔 001、安徽黄金塔 009、江西恭乾禅师塔 002、安徽金柱塔 010、江西风雷塔 003、安徽大观塔 011、江西抚州聚星塔 004、安徽亳州纪家塔 012、江西赣州慈云塔 005、安徽薛阁塔 013、江西古南塔 006、安徽万佛塔 014、江西蜚英塔 007、安徽太平塔甘肅 008、安徽振风塔009、安徽中宁安庆寺永寿塔 001、甘肃敦煌白马塔 010、安徽池州百牙塔002、甘肃定西文峰搭 011、安徽池州清溪塔 003、甘肅华池双塔 012、安徽阜阳文峰塔013、安徽云门塔中國古塔大全(三一)【福建】014、安徽芜湖中江塔015、安徽宣城水西双塔 001、福建长乐县城西的南山顶三峰寺塔016、安徽敬亭山双塔 002、福建泉州开元寺紫云双塔003、福建乌塔中國古塔大全(三十)【雲南、西藏】 004、福建白塔005、福建罗星塔006、福建瑞云塔雲南 007、福建金山塔 001、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 008、福建东山塔 002、云南大理千寻塔 009、福建姑嫂塔 003、云南昆明市金刚宝座塔010、福建福星塔 004、云南云龙秀峰塔 011、福建龙门塔 005、云南象鼻塔012、福建无尘塔006、云南蛇骨塔 013、福建吉祥塔 007、云南西寺塔 014、福建千佛陶塔008、云南东寺塔 015、福建望海塔 009、云南大德寺双塔 016、福建六胜塔010、云南红河崇文塔 017、福建莆田广化寺塔 011、云南西双版纳曼垒母子塔018、福建文峰塔 012、云南水目寺塔 019、福建龙文塔 013、云南德宏陇川景罕玉兔塔 020、福建八鹭塔 014、云南宜良法明寺塔 021、福建仙塔 015、云南大理弘圣寺塔 022、福建建阳多宝塔 016、云南西双版纳曼飞龙笋塔中國古塔大全(三三)【湖北、台灣】西藏001、西藏江孜县城区白居寺贝根曲登塔湖北 002、西藏卡玛多塔林003、西藏草原八塔 001、湖北武汉黄鹤楼前胜象宝塔002、湖北文峰塔003、湖北黄梅县大满禅师塔中國古塔大全(三二)【四川、重慶】004、湖北襄阳广德寺金刚宝座塔005、湖北龙山塔四川 006、湖北兴文塔007、湖北黄冈青云塔 001、四川邛崃镇西山南麓大悲院石塔008、湖北双城塔 002、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邓登曲登佛塔009、湖北荆州万寿塔 003、四川彭县城北龙兴寺旁龙兴舍利宝塔010、湖北凌云塔 004、四川成都镇江塔011、湖北天然塔 005、四川龙爪塔012、湖北连珠塔 006、四川泸州报恩塔007、四川巴中凌云塔台灣 008、四川孝泉舍利塔001、台湾慈恩塔 009、四川乐山灵宝塔002、台湾龙虎塔 010、四川荣县镇南塔011、四川旧州塔012、四川富顺文光塔中國古塔大全(三五)【廣東】重慶 001、广州光塔 001、重庆南山文峰塔 002、广东潮洲宝匣印经石塔002、重庆梁平双桂堂双桂小石塔 003、广东龟峰塔004、广东潮州潮安江东三元塔005、广东潮州镇风塔中國古塔大全(三四)【湖南、寧夏】006、广东金鳌洲塔007、广东莲花塔湖南 008、广东惠州文笔塔009、广东河婆古塔 001、湖南慈恩塔010、广东狮雄古塔 002、湖南雕龙塔011、广东清远古塔 003、湖南孤峰塔012、广东浛洸舍利塔 004、湖南蜚云塔013、广东大颠祖师塔 005、湖南传芳塔014、广东汕头腾辉塔 006、湖南闷马塔015、广东三影塔 007、湖南长沙飘峰塔016、广东韶关文峰塔 008、湖南桂阳东塔017、广东北山石塔 009、湖南三台塔018、广东巽峰塔 010、湖南起元塔019、广东佛山文昌塔 011、湖南培元塔020、广东惠州泗洲塔 012、湖南培风塔013、湖南长沙舍利塔014、湖南字纸塔中國古塔大全(三六)【廣東、內蒙古】015、湖南邵阳文昌塔廣東 016、湖南邵是猴子塔017、湖南怀化赤峰塔 021、广东汕头祥符塔 018、湖南回龙塔 022、广东中山文笔塔 019、湖南慈氏塔 023、广东凤凰塔 020、湖南吴公塔 024、广东文明塔021、湖南珠晖塔 025、广东宝光塔 022、湖南来雁塔 026、广东崇禧塔 023、湖南花瓦塔 027、广东元魁塔028、广东榴花塔寧夏 029、广东文昌阁塔001、宁夏银川市贺兰山拜寺口双塔 030、广东慧光古塔 002、铜峡黄河西岸的山坡上一百零八塔 031、广东文福古塔 003、宁夏田州古塔 032、广东美溪塔004、银川承天寺塔 033、广东六榕花塔034、广东瘗发塔內蒙古001、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宝座舍利塔002、内蒙古白塔003、内蒙古释迦佛舍利塔004、内蒙古大明塔。

中国的四大名塔大雁塔

中国的四大名塔大雁塔

中国的四大名塔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大雁塔街道,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塔之一。

作为中国四大名塔之一,大雁塔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国佛教背景下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意义和旅游价值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大雁塔的特点与价值。

一、历史沿革大雁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创始人是高僧玄奘,他是一位在中国佛学界享有盛誉的人物。

玄奘曾经亲自前往印度学习佛法,并带回了大量的佛经,为了保护这些佛经,玄奘在长安城(今西安市)建造了大雁塔。

大雁塔的命名来源于佛教典籍《大般若波罗蜜经》,据传塔顶遥望之处有众多大雁在空中鸣叫飞翔,因而得名。

大雁塔最初的建造仅有五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多次重建和扩建。

特别是在明代和清代,大雁塔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毁坏和修复。

最后一次重建始于1983年,时任国家主席邓小平亲自题写了“大雁塔”三个大字,标志着大雁塔的修复工程正式开始。

1987年,大雁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建筑特点大雁塔的整体造型纤细而挺拔,高达64.5米,共有七层,外展比例逐层减小,给人一种如同向虚空中伸出手臂的姿态。

每层塔身都有窗户,塔身上刻有一些佛教经文和雕刻图案,这些雕刻精美细致,反映了唐代的艺术水平。

大雁塔的内部设置了相关的游览通道,游客可以沿着通道进入到每一层塔身,并欣赏到塔内的佛像和文物。

每一层塔身之间都有楼梯相邻,方便游客上下。

塔底设有小型展览馆,展示了大雁塔的历史文物和相关的佛教文化。

三、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大雁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大雁塔是中国佛教的瑰宝之一,塔内供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如雕塑、经文、佛像等。

其次,大雁塔是佛教界的重要研究和学术交流基地,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佛教学者和研究者前来交流学习。

此外,大雁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四、旅游价值大雁塔作为中国四大名塔之一,其旅游价值不可忽视。

大雁塔的介绍

大雁塔的介绍

大雁塔的介绍
大雁塔位于中国西安市,是唐朝时期建造的一座古建筑,也是中国古
代世界的重要管理文化遗产。

下面是有关大雁塔的深入介绍。

一、历史背景
大雁塔建筑始于公元652年,由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发起兴建。

他因学
僧环游印度,取回大量佛教经文,为了整理并传播这些文献,他特别
修建了大雁塔。

这座塔是唐太宗为褒奖玄奘的敬意之一。

二、建筑结构
大雁塔高60米,由10层组成。

它是为了保护和收藏佛教文献而建造的,因此它的造型上有浓厚的佛教气息。

它是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筑,其外壳由穿孔砖砌成,中空,塔身有两个内部通道,顶部则是一座大钟。

三、文化背景
大雁塔具有深远的文化背景。

在唐朝时期,它是一个力量的象征,并
被视为佛教信仰的中心。

它集文化、艺术、技术及科技于一身,展现
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

同时,它也展示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及
政治运作。

四、旅游胜地
大雁塔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他们来自中国国内,以及许多
国外游客。

大雁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使其成为西安市区
重要的旅游景点。

总之,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和文化。

如果您前往西安,一定不要错过这座不可错过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塔的起源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

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

(三国时,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

)汉魏时已有了造塔的制度,《魏书·释老志》云: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天全旧状”指的就是印度的窣堵波,“重构之”即为相叠多层的木楼亭阁。

可见木楼亭阁顶上放置串堵波,就是那个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

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圆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

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眼里,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

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

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

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

“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河北开元寺的料敌塔使佛塔兼有军事作用;居庸关过街塔,下面不仅车马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经过即是对佛进行一次顶礼;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

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

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王世仁《塔的人情味》,载《美学》第四期)。

在千姿百态的中国佛塔中,不论是密檐塔,还是楼阁塔,风水塔还是文峰塔,细细观察的人总会发现,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单层、三层、五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偶数层的塔极罕见,连塔刹相轮也不例外。

而培的平面智为偶数边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塔等,绝对没有奇数边的平面形式。

除了构造上的原因外,其构思乃出于中国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

数字在中国除了它的运算功能外,还被赋予哲学的意义。

数字有奇有偶,有阴有阳。

天数奇数,为阳数,生数;地数偶数,为阴数,成数。

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要用天奇数;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开要用地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的讲究。

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方才有“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无疆”崇高境界的追求。

当然,佛教也有自己的解释:塔的四边,象征四圣谛;六边象征六道轮回;八边即是八相成道;十二边指十二因缘等等,而塔的奇数层在佛教中则表示清白与崇高,“七级浮屠”之说亦为常人所知。

不管怎样,印度串堵波在与中国楼阁的结合过程中,前者已被后者大大地同化了。

佛塔的中国化正是基于中国人的哲学观与人生观。

南郭寺隋塔南郭寺西院,古称塔院。

为什么叫塔院呢?原来,隋文帝杨坚曾为其母在全国大量修造佛塔。

当时,建造佛塔的共有80州地,其中240座塔建在寺院里。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讲座》张驭寰著)第一次建塔共28座,秦州麦积山敬念寺塔为其中之一。

第二次、第三次建塔,文献上虽有地名,但没有寺院的名称。

佛教经典《法苑珠林》曾载,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曾诏告恒州、兰州、秦州等53州于农历四月八日午时下舍利入函。

“秦州重得舍利,函变玛瑙。

”据南郭寺塔梁记载,自仁寿二年算起,前后经过16年时间,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四月八终于完成南郭寺佛塔的建设工作。

由于此塔为隋时所建,故称隋塔。

从唐开元22年(公元734年)起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一千余年间,秦州经历了数次特大地震。

因此,历史上均有对南郭寺古塔修复的记载。

民国九年的大地震对南郭寺古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这座古塔残留二级。

翌年,时任陇南镇守使的孔繁锦,不但未能就被地震严重毁坏的古塔进行修复,相反,他却将剩余的塔体进行了破坏性的拆除。

拆除的古砖大部分用于建造当时的天水造币厂的烟囱,还有少量古砖散落民间,为民间做镇宅避邪之物。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热爱地方风物人文,传承历史文化的人不乏其人。

据如今居住在秦州区罗玉小区的民间著名“蛋雕艺术家”赵荣棠先生的介绍,其家族为秦州书香门第。

祖父精于篆刻,善书法。

父亲赵仰嵃经营着当时秦州城里最早的照相馆。

民国九年,天水大地震后,南郭寺西塔塔顶被震坏,赵仰嵃为保留古迹形象便对残塔进行了拍照留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郭寺古塔照片的由来终被人忘却,成为一桩无法弄清的公案。

以致像《南郭寺艺文录》的编著者王耀先生虽倾其数年心血形成煌煌巨著,但其就南郭寺隋塔照片仍以“佚名”论。

不少修定地方文史资料的学人亦不知此照片由来。

丙戌年一日,秦州青年书法家刘建平约我就赵荣棠先生蛋雕艺术予以采访。

期间,我们就谈及南郭寺隋塔及照片一事。

戊子年仲冬,赵荣棠先生不顾八十六岁高龄身体行动不便之情况,亲自为我写下了一段文字,予以说明古塔照片由来。

我感慨万分,从此也终于了却了这桩公案。

南郭寺古塔在秦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大的价值。

它作为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建筑,是研究秦州南郭寺佛教发展的最好物证,也是研究南郭寺古代寺院建筑格局演变最好的实物材料,具有重大的文物及考古价值;它历经数次大地震的侵袭,虽有损坏,但其基础地宫及部分塔体仍然能抵御特大地震的考验,是研究古代建筑力学与地震科学、隋唐以后秦州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最好的物证。

但是,古塔今天还是没有了。

它的消失,不仅是秦州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

今天,我由南郭寺隋塔的历史谈及佚名许久的古塔照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此对诸如赵仰嵃先生,其虽“小为”但德大焉的行迹予以褒扬。

他的照相,除了帮助我们溯渊久远的南郭寺历史,更重要的是唤醒人们千万别忘记身处这段历史时期我们所肩负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由此,我也想到了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研究员、秘书长丹青先生,自丁亥年季秋至戊子年孟冬三次莅临南郭寺,为南郭寺厚重的人文历史及美丽的自然风光而赞不绝口。

其《望江南·秦州十唱》词之五这样写道:“秦州好,南郭寺藏宝。

隋塔无影地宫在,何日塔顶连天遥。

紫气佛光照。

”而且,其又在《附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天水的南郭寺历史遗珍不少,原睡佛殿院子里有隋塔一座,初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毁于1920年大震。

昔李白有诗曰‘东泉澄彻底,西塔顶连天’,诗中的南郭寺当是一大风景,何日这一美景,再现蓝天之下?”看来丹青先生之愿,亦为我之深忧了!隋塔南郭寺卧佛殿院中旧有七级舍利砖塔一座,俗称“隋塔”,是隋代广建寺塔时的产物。

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前后营造寺塔五千余所”(范文澜《中国通史》)。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文帝颁诏于雍、歧等30州建塔,安置佛舍利。

建塔的仪式隆重,规模浩大,安排周密。

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

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

建塔的式样均按“所司造样,送往当州”的标准样建造。

诏书指定“秦州于净念寺(麦积山)起塔”。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隋文帝第二次颁诏分舍利于秦州、陕州、恒州、杭州等53州建塔,安葬舍利。

仪式规模一如前式,诏书讲“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

就是说,麦积山属第一次并注名建塔寺所。

南郭寺地处州治,而且是已具规模的古刹,符合建塔条件,属第二次未注寺名者范围,是由州定建塔寺所。

由此而知,南郭寺舍利塔当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此塔几经颓废,宋代曾重修,不久遇地震而圮。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谢鉴等人修配殿的同时又修缮了古塔。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遇大地震倾塌。

仅剩的三层塔身也在1922年被地方军阀孔繁锦拆除,所拆之砖,移建了他的“造币厂”。

隋塔起圮史略隋塔,位于南郭寺西院卧佛殿前。

史称舍利塔、隋塔或西塔。

南山寺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四月八日,至公元1920年毁于地震,历经1300多年,虽塔体毁,但地宫保存完好。

古青莲《南山寺》诗云:“东泉澄沏底,西塔顶连天”。

是形容隋塔的状况语。

这里且不论诗作者是谁,作者写这首诗时肯定是看到了这座古塔的雄姿风貌。

“西塔”是指塔的方位,即塔立于大雄宝殿西侧,卧佛殿之前。

塔,是梵文stupa与巴利文Tbupa的译音。

又名“培波”或“塔婆”、浮屠、浮图,起源于印度。

我国通称“佛塔”或“宝塔”,如延安“宝塔”等。

塔用于内藏舍利子或经卷。

其形状有方形、六角、八角形。

建造五、七、九、十一、十三级单数。

用木材或砖、石、铁等材料建成。

其类型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塔和坟墓塔以及舍利塔等数种。

南郭寺隋塔为舍利塔,共七级,通称七级浮屠。

即古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之意。

据《隋书·卷二·高祖下》云:“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乙丑,下诏日:‘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

任之于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节,朕抚临天下,思弘德政,延集学徒。

’‘……颁舍利于诸州’。

《太平广记》记载:“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入函东阁石室之中,有庾信铭记,刊于岩中。

”《瑞应寺再葬佛舍利记》:“至隋文皇仁寿元年,再开龛窟,敕葬舍利,建此宝塔,赐净念寺”(即今瑞应寺)。

《麦积山石窟大事记》记载:“公元601年,隋仁寿元年六月十三日,文帝杨坚降《立舍利塔诏》……限于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

又据《广弘明集·卷十七》载:《隋高祖文帝立舍利塔诏》(全文)云:“门下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群生,津梁庶品。

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救,恩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爱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界。

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前往诸州起塔。

其未注寺者,就有山水寺所起塔;依前山、旧无山者,于本州内清静寺处建立起塔。

其塔所司造样,送往当州,本州僧多者三百六十人,其次二百四十人,其次一百二十人。

若僧少者,尽听在见僧,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庶民,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止十文已(以)下,不得过十文。

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准入公,诸州憎尼,普为舍利设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