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传统文化逐渐被我们遗忘,民俗和风俗习惯也逐渐失传。
但是,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的语文教育加强了对民俗和风俗习惯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从《选取正月初一》《除夕》《家谱》等篇目入手,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风俗习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并增强了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2.掌握有关传统文化的词汇,如“年夜饭”、“团圆”、“祖先”等。
3.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②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或写出相关文化风俗习惯的内容和来历。
2.通过阅读、听说等方式,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③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美好享受,并愿意追溯自己的文化根源,了解家庭和社会的历史变迁。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传统节日及礼仪以“除夕”为例,讲述春节的来历和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春节习俗,并能了解“年夜饭”、“团圆”等传统节日礼仪。
2.家族文化通过“家谱”一文,学生能了解到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祖先对家族的重要贡献。
3.孝道文化通过孝顺父母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孝道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树立家庭美德与家族文化重要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相关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把学生引向更深刻的文化认同。
2.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来说,一些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和风俗习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形式进行讲解,例如对比印象中的西方文化,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区备课六上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并能概括出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并能谈一谈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 习 Leabharlann 程环节目标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问题预设与补救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材料一、材料四图片,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观看图片
二、回顾方法,明确任务
(目标1、3、4)
2.在个人展示、小组汇报展示环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1.学生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理解不深刻,体会不到位。--补救: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让学生找出段落好词好句,通过重点分析,感受故宫特点。
2.方位词找不全面—补救:学生自主补充,教师提示补充。
3.对谈一谈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这个问题,学生理解概括不全面、不到位—教师引导补充总结,并引申日常写作指导。
学情
分析
(一)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通过对课文《竹节人》《故宫博物院》两篇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文章的能力。
(二)已有生活经验: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对故宫有一定的了解。
(三)已有策略经验:
1.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每一课正文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交流。
如《竹节人》一文,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
完成第二个任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为完成“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这个任务,需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可以仔细阅读,必要时多读几遍。
有的段落和我们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浏览即可。
有的信息需要我们再查查资料才能判断。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资料多、篇幅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选择地精读、选读、略读、跳读。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意识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习作题目是“生活更美好”。
课本上给出了许多选项,有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如集邮;有的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如创意;有的是一种品质,如诚信……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叙述、描写等方法将事物写具体的能力,而“美好”是一种感受、如何将美好的感受融人叙述、描写中,对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借鉴已经学过的内容,感悟方法,把生活中的美好真实细腻地呈现给读者,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
2.丛书分析与本单元教材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六上3《天地有大美》,编写内容具体如下:阅读”三部分组成。
其中“经典诵读”自成体系,安排了六篇古诗文,可以利用晨读,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感受经典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师:XXX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和大家研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即有目的地阅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的上册教材都编排了一个特殊单元,就是阅读策略单元。
三年级上册是“预测策略”、四年级上册是“提问策略”、五年级上册是“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
六年级上册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解读这个单元之前,我想和大家讲一讲阅读策略。
什么是阅读策略呢?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阅读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阅读策略有许多种,比如预测策略、提问策略、连结策略、批注策略、统整策略等等。
统编教材选择了四种阅读策略,六年级安排的是有目的的阅读,就是阅读理解监控策略。
我们如何理解有目的地阅读呢?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的需要,运用相应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率。
一般情况下,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目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取舍,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重复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内容后,还要运用以前掌握的阅读策略,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第三单元单元导语页,以杨绛先生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强调了“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人文主题。
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一句是阅读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下面的一句是习作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这两条线进行编排设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的着力点要打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上。
从目录中就可以知道本单元第一部分是三篇课文教学,其中《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是精读课文,《故宫博物院》是略读课文,第二部分是一个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最后一部分是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共计三个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备课【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主题单元模块教学设计心灵之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太阳,是一股清泉,是黑暗中的一把火……本组教材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人物身份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学情分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自主阅读并搜集描写人间真情的诗句、故事以及人物,课上积极探究,注重学生个性化解读,使学生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畅所欲言。
同时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感悟中领悟作者在字里行间里尽头的情感。
在阅读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情节,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交流或网上查询验证,这种参与阅读的学习状态是值得推崇的。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1课时;引领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与《唯一的听众》两篇以及主题学习丛书陌路情深中《虚职求爱》整合为1课时;自读课将《穷人》与《用心去倾听》以及主题丛中陌路情深其他文章整合为1课时,课外阅读《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根鸟》等文章两课时2课时,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2课时,共7课时。
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这三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略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
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主题丛书,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各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整体分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分析解读【教材分析】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从横向看,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部编教材围绕“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阅读关键要素共编排了四个单元。
这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既有共同的编写理念和思路,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
整体要求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呈现螺旋式上升。
本单元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
此单元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习惯。
从纵向看,本单元从“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组成,各部分互相配合,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用下图表示为:(整体上要求从单元导入中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借助略读课文运用方法,通过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部编版教材,没有经历过螺旋上升的阅读策略学习。
但是,在低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在中年级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了默读,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在课文的学习中,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猜测的训练;而到了高年级,教师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进行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练训练,现有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速度和质量。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3篇课文,一个习作训练和一个练习。
3篇课文围绕生命与奋斗这样一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叙写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唱响了生命之歌,让人感动,给人启迪。
3篇中的人物都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一个个挫折和艰险接踵而来,让人不堪忍受。
读来,我们也深深为主人公的曲折经历而叹息。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3篇课文,一个习作训练和一个练习。
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一些词语造句,如“折服”.“唐突”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从中获得启迪;能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能根据课文引导,阅读一些名著,如《简爱》等;能根据课文范例,学会怎样来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引导学生学会申诉,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5.能通过听.说.写等综合训练,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
四、教学重点1.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从中获得启迪;能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能根据课文引导,阅读一些名著,如《简爱》等;能根据课文范例,学会怎样来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引导学生学会申诉,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3.能通过听.说.写等综合训练,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
五、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得到熏陶。
六、课时数10课时。
全册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单元分解
全册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单元分解第一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通过讲解盘古的创世神话,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古代传说故事。
第二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通过讲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关于竹子的故事《竹篮中的竹子》。
通过讲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和对竹子的认识。
第四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诗歌形式——词。
通过古代词人的作品和欣赏古代词曲,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
第五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草地上的一朵花》。
通过讲解小草的成长过程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勇敢、坚持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第六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通过讲解中秋节的来历、俗和传统食品,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第七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感恩的心》。
通过讲解小鸟对慷慨帮助自己的人类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第八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通过讲解嫦娥的传说和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第九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杨树和小鸟》。
通过讲解杨树的生命力和小鸟对希望的坚持,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追求梦想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十单元 - 课文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春节。
通过讲解春节的俗、传统活动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春节的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上是全册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单元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三)阅读策略层层整合。
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间真情》主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人间真情》单元整体备课【单元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主题丛书:《寸草春晖》《父爱无边》《友情无价》《师爱永恒》《陌路情浓》《生灵有情》《真情如歌》。
【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勉强、心惊肉跳、忧虑、抱怨”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5、阅读《三字经》,了解三字经的主要思想,学会自学《三字经》6、阅读《西游记》前7回,了解【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重组单元教材与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单元导读与识字教学 29《穷人》 1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1《唯一的听众》 112《用心去倾听》 1《三字经》阅读指导 3回顾拓展三 2口语交际•习作三 3合计14 【学情分析】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 单元
多音字
第四 单元
多音字:
二、值得关注的一些知识点
2、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课文 9穷人 写作结构 (一)等待丈夫(1、2);(二)报回孤儿(3—11);(三)丈夫归来(12—17) 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注重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桑娜抱回孩子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深刻 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表现了她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长大的朴实善良 的美好品质。 10别饿坏了 那匹马 结构 (一)起因(1—11);(二)经过(12—18);(三)结果(19—27) 写作特点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11、唯一的 听众 写作结构 (一)、家中拉琴遭冷遇(1) (二)、林中练琴遇知音(2—10) (三)、舞台演奏生感慨(11)
淳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在设计时,我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课堂 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善于突出一个重点——渔夫和桑娜的美德,以此来减 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时间进行感受、进行理解、进行欣 赏、进行评价。因此,我将从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比(物质贫穷—— 精神富足),在对比中感悟美德,在想象中延续美德,从而习得语文知识,真正意 义上的提高语文能力,以期达到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熏陶。
(二)、习作教学的转变:在评价中指导 把重习作前的指导变为重习作后的交流和评价,采用展示和交流的 方法,在讲评中对习作作具体的指导,有时可以跟“交流平台”结合起
来(读写结合,第三组);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习作;重视修
改,交流前自主修改;交流后根据交流内容修改。
让善良之花在学生心中绽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交流的形式,围绕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有目的的阅读”展开,对这个单元课文中使用到的阅读策略进行了回顾和梳理。
学习伙伴以《竹节人》和《故宫博物院》为例,交流了如何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快读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以提高阅读速度,并提示学生,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习惯。
“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安排了一组表现人物入迷状态的句子,提示学生可以从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并让学生试着写一些类似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2.了解怎样在句子中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
三、教学重点1.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四、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五、教学准备学生:阅读书目或段落。
教师: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1.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谁来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看一看哪位同学掌握得牢固,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2.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我们学习时用上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什么任务?(学生自由发言)点拨:在大家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时,我们共同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二是详细介绍一处景点。
3.请你分享完成这两项任务的方法,或者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学生自由说)4.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与之相关的是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没有必要把材料二再分析阅读,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排序就可以了。
若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就与刚才的任务侧重点不同,我们就需要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可以忽略材料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识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背诵并积累有关的段落;练习用摘抄本摘抄感受深的词语和优美的词句。
2.学习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能采用“多形式品读语言,多角度感悟情感”的精读方法细读文本,体悟语言表达的情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对印象较深的课文内容能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能以说或写的形式,与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运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来阅读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生成推荐阅读的阅读感受,能以读后感的形式,与人交流。
4.通过收集资料,对《简爱》、《时间简史》、《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及夏洛蒂姐妹、霍金、迪福、杨红樱等有自己的了解,进一步推进针对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基础的预习任务,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
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形式品读语言,多角度感悟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
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年级段阅读要求,对印象较深的课文内容能有自己的阅读见解,愿意与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因此,在阅读中,我们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品读语言,设身处地品读语言,联系上下文品语言,结合资料品读语言,进而形成阅读感受。
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练习,形成能力,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进行运用。
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内课时容基本教学目标课型教学流程及方法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儒林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儒林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富有针对性的教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在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第三单元《自然风光》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个话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儒林教案,它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风光的各种形态和特征;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自然风光的各种形态和特征;2、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短文写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根据自然风光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
例如,询问学生们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旅游中看到的美丽的山水风光。
二、展示展示一个温泉瀑布的照片,提醒学生注意:瀑布是一种自然风光,它有怎样的形态和特征?三、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文《温泉瀑布》,学生们可以自己朗读或者进行合同朗读。
阅读完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比如:“瀑布坠落的高度、速度有多快?”“为什么瀑布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等等。
四、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他们在旅游或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景象?它与温泉瀑布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察体会和意见写下来,或者作为口头表达。
五、写作请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写一篇短文,描述一种自然风光。
为了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可以限制一下文章的篇幅和字数。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风光的特点和形态”、“人们对它的评价和感受”等等。
六、查错请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短文,进行简单的修改和补充,找出文章中的错误,讨论更好的写作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
七、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并复习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深度和转化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12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学习重点是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故宫一般性的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这对新课标中的有关目标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同时,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性。
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今后学习其他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理清材料一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体会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阅读材料的方法。
4.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1.理清材料一的说明顺序,学习材料中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阅读材料。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阅读材料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课件ppt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去过北京的同学都参观过哪些景点?没有去过北京的同学如果有机会去那儿,又想去参观哪些景点呢?2.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3.师总结: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了解它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以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旅游为切入点,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任务,学习生字词1.出示阅读任务,带着任务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人间处处有真情。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一共选入了四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展开一次辩论。
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一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单元18个生字,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通过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单元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心的人。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