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解析

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王沂孙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作品赏析】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

王嗣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

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

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

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

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

“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

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

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

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赏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王沂孙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

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

白居易听歌六绝句听都子歌赏析翻译

白居易听歌六绝句听都子歌赏析翻译

听歌六绝句听都子歌唐代都子新歌有性灵,一声格转已堪听。

更听唱到嫦娥字,犹有樊家旧典刑。

这是一首兰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兰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仍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吺吅,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吅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听弹琴赏析

听弹琴赏析

听弹琴赏析听弹琴赏析1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释】⑴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诗人请求作诗表扬。

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⑵昵(nì)昵:亲热的样子。

一作“妮妮”。

⑶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

这里表示亲近。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⑷划然:忽地一下。

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

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⑸“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⑹“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喧啾(jiū):喧闹嘈杂。

凤皇:即“凤凰”。

跻(jī)攀:犹攀登。

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⑺未省(xǐng):不懂得。

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⑻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旁:一作“床”。

⑼推手:伸手。

遽(jù):急忙。

⑽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

《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⑾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

《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⑿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

《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风流子-新绿小池塘》新绿小池塘。

①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②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

③欲说又休,虑乖芳信,④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⑤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⑥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⑦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⑧偷换韩香。

⑨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⑩【注释】①新绿:一说池名,一说为轩亭名。

似前说为是。

②“金屋”四句:统写旧日欢会之所在。

金屋:本汉武帝藏阿娇之所,这里借指女子所住的华丽闺房。

土花:指苔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三十六宫土花碧。

”③丝簧:“丝”指琴弦;“簧”指乐器的簧片,振动能发声。

这里合成一个词。

指管弦乐器。

④乖:违误;芳信:美好的消息。

⑤清觞;洁净的酒杯。

⑥待月西厢:莺莺与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见元稹《会真记》。

⑦伊行(hang):她那儿。

⑧秦镜:汉代秦嘉妻徐淑赠秦嘉明镜,秦嘉曾赋诗答谢。

⑨韩香:西晋贾充之女贾午,爱上美仪容的韩寿,窃御赐西域奇香赠寿;贾充闻寿身有香,知午所赠,因以午许配寿。

见《晋书》。

这里借指互赠定情信物。

⑩厮见:相见。

【译文】一泓绿波荡漾的小池塘。

微风拂动竹帘,点点碎影在斜阳下飞舞闪光。

我触景伤情:羡慕双双燕子象当年那样能自由进出华美的屋梁;绿色的苔藓,仍自由自在缭绕着旧日的高墙。

唉!隔着多少重绣花帐慢,才是她住的闺房。

哦,还能听得出她在将乐器奏响。

乐声传达了她内心的彷徨:好象想倾吐自己屡次失约的苦闷,终于有口难讲;又似乎想唱出对我的爱情,却抑制住忧愁把苦酒尝。

我远远的知道她此刻已完毕梳妆,且打开了红窗,正等我幽会于月下的西厢。

怕只怕,今晚我连做梦都不能到她身旁。

唉!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把宝镜换成她的奇香?苍天呀,发发慈悲吧!只让我和她见上一面,哪怕是刹那时光,却又何妨!【集评】清·沈谦:“‘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花前月下,见了不教归去’,卞急迂妄,各极其妙,美成真深于情者。

感旧陆游翻译-《感旧歌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感旧陆游翻译-《感旧歌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感旧陆游翻译|《感旧歌者》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感旧歌者戴表元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

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

②檀板朱丝,乐器。

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

即此诗也。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1)“牡丹红豆艳春天”画出一幅艳丽秀美的湖上春景图,“檀板朱丝锦色笺”描摹了船上精致的陈设、听歌的场景。

(1分)这两句与“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的悲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乐景衬出了哀情。

(2分)(2)作者借用唐朝乐工李龟年的典故,以李龟年比主人公。

(1分)唐人“掩泣”于李龟年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返;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景,抒写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

(2分)赏析:这首诗,勾勒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

开笔未传写人物,先描画背景。

一抹浅浅的青绿,染出了满湖的清风细波;在遥远天际,点几处碧风淡影。

然后再在湖岸近处,以浓彩画一丛绿叶映衬中如火绽放的牡丹;几枝结满果筴的绿条,从画面之右上角横斜而下——那正是唐代诗人王维,曾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歌咏过的南国“红豆树”。

这便是开篇“牡丹红豆艳春天”之画意,花色浓艳的牡丹和出筴艳丽的红豆,辉映着一个多么秀美的湖上之春!接着勾勒的,大抵是一艘游船。

船在岸边,可眺望湖上秀色,船之另一半当隐在画面之外。

空荡的舱中,画一张长桌,桌上添一幅拍板,那是用精致的檀木所制成。

然后彩笔轻描,一架朱红丝弦的桐琴,便横置在了你的眼前,琴之一侧,则是锦缎般五彩之笺——那该是让听众点选的歌笺吧?这一切一经画成,你不免怦然心动了——那是妙韵天成的歌者之行当呵!现在该把这位歌者呼唤出来了:她当然不是浔阳江头夜月下的伤心商妇,而杜牧在滕王阁上喜遇过的妙龄歌女了!然而,丹青手以简峭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却是一位面容憔悴的白发老翁——既然没有听众,当然也不再调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湖上沉思,甚至也忘了品味那斟满已久的杯酒……在如此明艳的春日湖景前,画出的竟是一位如此潦倒的垂暮老人!这景象不仅令人哀怅,简直还带几分残酷。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赏析翻译

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赏析翻译

听崔七妓人筝唐代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这是一首兰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兰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仍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吺吅,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吅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刘克庄《贺新郎 席上闻歌有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 席上闻歌有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妾出于微贱。

①少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

②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③总不涉、闺情春怨。

④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⑤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

⑥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初卷。

⑦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街坊拍兖。

⑧回首望,侯门天远。

⑨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⑩聊一奏,更三叹。

(11)【注释】①妾:古代女子谦卑的自我称呼。

作者假托歌女的口吻说话,所以这样称呼。

出:出身。

微贱:地位卑贱的人家。

②朱弦弹绝,玉笙吹遍:意思是各种乐器都精通。

朱弦:红色的琴弦。

绝:断。

把琴弦都弹断了。

玉笙:华美的笙。

吹遍:吹奏极为娴熟。

③《国风》:《诗经》的一部分,采自各国民间歌谣。

《关睢》:《国风》中的第一首诗。

乱:乐曲的末章。

这一句是说:初步认识了《国风·关睢》这一类典雅的歌曲。

羞学流莺百啭:耻于唱那些轻薄浮艳的小曲。

④总不涉、闺情春怨:歌唱的内容也不涉及儿女闲情。

⑤西邻公子:好色之徒。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后因以“西邻公子”为好色者之称。

珠鞍:指华丽的车马。

梨花院:指幽雅的住所。

⑥主家十二楼连苑:主人家极为富豪,楼宇众多,并连着花园。

“十二”只是概数,仅言其多,并非确指。

⑦那人人:指愿迎合公子的别的歌女。

靓(jing 静)妆:漂亮的妆束。

按曲:依着曲调歌唱。

⑧华堂箫管唱:在华美的厅堂里伴着高雅的箫声演唱。

笑杀街坊拍兖:让民间艺人听了笑死。

拍兖(yan):音乐的节拍。

此指艺人。

(注意:此“兖”字他本或因形近误为“衮”(gun滚),则文理不通,且失其韵。

)张炎《词源》卷下有《拍眼》一节,论列各种曲调节拍。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兵后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汪元量①西园春暮。

乱草迷行路。

风卷残花堕红雨。

念旧巢燕卷,飞傍谁家,斜阳外,长笛一声今古。

繁华流水去。

舞歇歌沉,忍见遗钿种香土。

渐橘树方生,桑枝才长,都付与、沙门②为主。

便关防、不放贵游来,又突兀梯空③,楚王宫宇。

【注】①汪元量,南宋末代皇帝恭宗的琴师,随从“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恭宗)赴燕,途径常州,感怀而作此词。

②沙门:佛教名词,出家的佛教总称,也指佛门。

③梯空:腾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草乱花谢、满目凄凉的残春景象,奠定了全词伤感凄凉的情感基调。

B.“今古”指古今同声,此处暗用向秀的典故,与前句借“旧燕”抒怀类似,显得深婉有味。

C.“忍见遗钿种香土”,是指词人不忍心看到这种景象,蕴含词人心中一缕怀旧情思。

D.此词以赵府旧宅为题材,以“园、宅”为两点,由宅到园,由园到宅,线索清晰,不乏跌宕之美。

2.后人评价此诗“旨趣微婉、情绪深沉”,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表现了哪些微婉深沉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全诗以写景为主。

诗人借助哪些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乱后(1)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2),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叙事,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已经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中,交待了战乱已经结束。

B.次句以乐景写喜悦,战乱结束之后,看到天边鲜花盛开,大雪停止飞舞,天晴万里,一派祥和景象,为下文陡转张本。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原文、赏析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原文、赏析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出自宋代韩元吉的《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原文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

字无咎,号南涧。

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

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

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

存词80余首。

创作背景: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

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

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

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译文
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

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①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②还相雕梁藻井。

③又软语、商量不定。

④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⑤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⑥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①春社:古时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清明前)。

“度帘幕”句:语本辛弃疾《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

” ②差池:指燕子飞时尾翼舒张不齐的样子。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 ③相:看。

藻井:即天花板,用交叉的木块拼成,刻有花纹,如井栏形状,彩绘荷花菱藻之类。

④软语:语音柔和,指燕呢喃之声。

⑤芹泥:水边种植芹菜的泥土。

紫燕常用以筑巢。

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蕊粉上蜂须。

” ⑥芳信:情人的音信。

江淹《杂体诗拟李陵》:“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托燕寄书,或用此。

⑦愁损:愁煞。

翠黛双蛾:指妇女的眉毛,这里指代妇女。

【译文】春社过后,燕儿回归,穿越过积满灰尘的闺楼帘幕。

它们双双张开尾翼,欲往又停,飞入旧巢相并。

张望着雕梁画栋,又轻言细语,叽叽喳喳商量不停。

一会儿又轻快地掠过花梢,翠尾如剪分开花影。

花园小路上,芹泥着雨湿润,本可衔来筑巢,双燕贪玩,贴地面争相飞翔,比赛谁更轻捷骄俊。

归来晚,饱看了柳暗花明的春景。

它们在香巢中睡得安稳,却忘了远方人捎来的书信。

可怜盼信的女子愁得面容消瘦,徒然一天天栏干独凭。

【集评】宋·黄升:“形容尽矣,姜尧章最赏其‘柳昏花暝,之句。

”(《花庵词选》) 宋·张炎:“此皆全章精粹,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词源》卷下) 明·王世贞:“史邦卿题燕曰:‘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可谓极形容之妙。

‘相’字星相之相,从俗字。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原文、赏析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原文、赏析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出自唐代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原文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

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饱经忧患,却仍滞留异乡,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诗中借几十年前观看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回忆,倾述了这种感情。

译文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

高启诗歌中的酒意象

高启诗歌中的酒意象

高启诗歌中的酒意象作者:孙亚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4期摘要:“酒”主题是明代诗人高启诗歌的最重要的内容,高启笔的酒折射出高启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和情致,将“酒”意象和诗人短暂的生命历程和所处的特殊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可以窥探诗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高启;酒;意象作者简介:孙亚君(1992.8-),女,籍贯:山东省枣庄市,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酒自古就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

杜甫《可惜》“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戴复古《寄韩仲止》“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

”究其原因,酒能触发创作灵感也能丰富想象力,还能助兴,同时也能钓诗等等,因而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酒文化。

在高启笔下,酒或抒发理想抱负,或缓解郁闷情绪,或靠它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以躲避俗世等等。

诗人的情感与其所处时代和诗人自身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高启与友人饶介等文人共饮,诗《赠醉樵》(卷十一)一首,“采山不采松,松花可为酒”,“酒熟谁共斟,木客为我友”,“青松化石鹤未返,酒醒又是三千年”,并立下豪誓“借汝快斧斫大桂,要令四海增清光”。

此时吴中为张士诚掌控,他为文人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生活。

吴地文人对张士诚也颇有好感,这可从当时文人集中窥得一二。

这一时期也是北郭诸人文学创作的集中时期。

次年(1358年),高启有诗《送张贡士祥会试京师》(卷十)一首,“秋风吹衣别酒冷,枯杨潜水阊门边”,诗人与友人饮酒别,并在诗中表现了忧思痛国之感,侮形之于文辞,“坐令王纲复大正,乾枢共仰天中旋”,“我今有志未能往,矫首万里空茫然”,并在此年秋,自北郭移居青丘,自号青丘子,作《青丘子歌》(卷十一),将自己比作“谪仙人”李白。

诗中多次提及李白,《凤台二逸图》(卷十)中“夕阳栏槛登临后,谁复来游酹杯酒”,这首诗写于诗人友人被贬,与友人一同游金陵凤凰台,联想起几百年前被贬的李青莲。

落花缤纷谁怜惜—唐朝歌姬诗歌鉴赏

落花缤纷谁怜惜—唐朝歌姬诗歌鉴赏

落花缤纷谁怜惜—唐朝歌姬诗歌鉴赏零落成泥碾作尘,落花缤纷谁怜惜。

在那个年代,从事她们这个职业,更注重的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才能。

所以,她们的才是出类拔萃的。

她们只想为自己找个稳定的归宿。

所以,她们的情是炙热迫切而真挚的。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怎么看待,她们的情感、才华不能忽视,不能轻视,不能鄙夷。

唯有远观而不能亵渎。

太原妓·欧阳詹游太原,悦一妓,约至都相迎。

别后,太原妓思之,疾甚,乃刃髻作诗寄,绝笔而逝。

《寄欧阳詹》·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武昌妓:七言绝句·《续韦蟾句》·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

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襄阳妓:《送武补阙》·七言绝句·弄珠滩上欲销魂,独把离怀寄酒樽。

无限烟花不留意,忍教芳草怨王孙!孟氏:嫁杨万贞为妻。

《独游家园》·五言绝句·可惜春时节,依前独自游。

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答少年》·谁家少年儿?心中暗自欺。

不道终不可,可即恐郎知。

张窈窕:漂泊他乡,沦落风尘,寓居于蜀,典衣度日。

工诗。

今存诗六首。

断句·满院花飞人不到,含情欲语燕双双。

《赠所思》·也只能是自己所思。

“与君咫尺长离别,遣妾容华为谁说。

夕望层城眼欲穿,晓临明镜肠堪绝。

”他人知道吗?《寄故人》·七言绝句·淡淡春风花落时,不堪愁望更相思。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春思二首》·七言绝句·一,门前梅柳烂春辉,闭妾深闺绣舞衣。

双燕不知肠欲断,衔泥故故傍人飞。

二,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

若教不向深闺种,春过门前争得知。

《上成都在事》·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

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

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

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西江行》·乐府·日下西塞山,南来洞庭客。

诗词赏析——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诗词赏析——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诗词赏析——陈叔宝《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南北朝】·陈叔宝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译文】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装打扮,更加显出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着窗子,外面春光的娇美之景无法进入她们的芳阁。

但妃子一出闺阁,万般春日丽景都失去了颜色。

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门户。

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清雅别致。

花儿从开放时的争奇斗艳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暂的时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时候一切又都归于了平凡。

【注释】①对:相对,对面。

这里指高阁前有芳林花草。

②倾城:使城池倾倒,形容女子貌美。

③乍:开始,起初。

④帷:帷帐,帷幄。

⑤玉树:玉树的树冠挺拔秀丽,茎叶碧绿,顶生白色花朵,十分清雅别致。

⑥流光: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赏析】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歌,写的是嫔妃们娇娆媚丽,堪与鲜花比美竞妍,其词哀怨靡丽而悲凉,后来成为亡国之音的代称。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的美丽。

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

美人生来就美丽,再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

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相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诗的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

诗歌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着意于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力求舍形而求神,诗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传神;二是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

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原文与赏析

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原文与赏析

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原文与赏析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

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

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

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宫佳人嫁千里;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楚狂行歌惊市人,渔父挐②舟在葭苇。

问君枯木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玄壁庚庚③有横理。

闭门三月传国工④,身今亲见阮仲容。

我有江南一丘壑,安得与君醉其中,曲肱听君写松风。

〔注〕① 摘(tì替):弹奏。

② 挐(ráo饶):通“桡”,本指船桨,这里是以桨划船。

葭苇:芦苇。

③ 庚庚:横貌。

④ 国工:指教场的乐工。

宋宗儒,生平不详。

阮,即阮咸,一种形似琵琶的乐器,相传为西晋著名音乐家、文学家阮咸(字仲容)所创制。

从内容着眼,这首诗可分四段。

开头八句为第一段。

其中:一二句叙宗儒家世,以“文采风流”写其深厚的家学基础,进而暗示他从小就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三四句用神僧耆域作比,以起死回生喻技艺绝妙;五六句写宋宗儒的形貌和生活;七八句写他的性格,展示出他潇洒不羁的艺术家风度。

这一段为描写摘阮作准备,恰似音乐中的序曲。

八句中又每两句一义,正如四条涓涓细流,为第二段中滚滚的音乐浪潮汇聚了充足的水源。

“翰林尚书宋公子”:宋祁修《唐书》成,迁左丞,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

宗儒当是宋祁的后代。

耆域,人名。

《高僧传》记载:“耆域,天竺人……汝南滕永文两脚挛屈不能起行。

域取净水一杯,杨柳一枝,拂水举手向永文而咒。

如此者三。

因以手搦永文膝令起,即行如故。

”故事中无“囊中探丸”,黄庭坚改造用之,更能够显示耆域的不凡身手,以及宋宗儒的超群技艺。

“手挥”到“葭苇”为第二段,是描写摘阮的重点段落,在全诗中的地位与作用,正象一支乐曲中的主题乐章。

“手挥琵琶送飞鸿”,用嵇康《赠秀才入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在第二段中,“手挥”两句独成一节,以对演奏者和听众两方面的描写,引出大规模的音乐场面。

朱敦儒《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赏析

朱敦儒《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赏析

朱敦儒《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赏析《鹧鸪天》朱敦儒唱得梨园绝代声。

前朝惟数李夫⼈。

⾃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风北客两飘零。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

李师师是北宋后期汴京著名的⼩唱艺⼈。

宋徽宗时,民间传说师师曾被召⼊宫中,封为瀛国夫⼈,故⼈们习惯都尊称为李夫⼈。

南宋初年,⼈们谈到李师师总是与徽宗皇帝的昏庸荒淫致国灭亡的惨痛历史教训联系起来。

师师是令⼈同情的,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北宋国势危急,以钦宗为⾸的统治集团接受了⾦兵议和退兵的条件,为缴纳⾦兵的巨额⾦帛在汴京城内⼤肆搜刮,师师被抄家。

第⼆年北宋灭亡了,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去,李师师同中原许多居民⼀样,历尽艰⾟逃到了江南。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秋),作者南奔⾄吴越时,在湖湘与李师师偶遇,有机会听到李师师的歌声,不禁悲从中来,泪满⾐襟,写下了这⾸词。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

”这⾸词开头两句是说,北宋末年,在梨园中唱得最好的,要数名妓李师师了。

词⼈对李师师的⼩唱艺术是衷⼼赞美的,并对她有着⼏分敬意。

“前朝”,前任皇帝在位时期,这⾥指宋徽宗时。

师师本是汴京民间歌妓,由于与徽宗皇帝有⼀段不寻常的风流遗事,在⼈们看来她的⾝份有些尊贵了。

“⾃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新。

”上⽚后两句是说,⾃从惊破了朝廷的霓裳⽻⾐曲,李师师也流落到江南,她的歌扇中新增添了南⽅听众喜欢的吴楚歌曲。

这两句正⾯表述了师师在靖康之际的遭遇。

“霓裳”⾄唐代宫廷的“霓裳⽻⾐舞”。

⽩居易《长恨歌》的“渔阳鼙⿎动地来,惊破霓裳⽻⾐曲”,即指唐⽞宗与杨⽟环的骄奢淫乐致有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和靖康之变,在历史教训⽅⾯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词⼈借“惊破霓裳”以喻北宋灭亡。

“⾃从惊破霓裳后”,师师⽣活发⽣剧变,忽然失去皇帝的宠幸,再度流落民间卖艺。

歌妓们演唱时以曲名书于歌扇,由听众点唱,所谓“歌尽桃花扇底风”即唱完扇上列出的歌曲。

为适应南⽅听众的趣味,师师已经习唱南⽅流⾏的新曲了。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翻译及赏析1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原文:湖山经醉惯。

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

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译文那湖光山色仿佛也看惯了我的醉熏熏的嘴脸,满身都是啼痛酒迹,渍污了我的春衫。

我再一次来到京都临安客居,想到残破污浊的衣服,再也无人缝补洗涮,不免感到哀伤。

热闹的街头巷陌门径一早已经荒芜了,我沿着残破的断瓦残垣,看到的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荒草野蔓。

东邻的屋里传来燕语呢喃,那是一对曾在朱门大院居住过的双燕。

我知道人间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仿佛一场短短的春梦很快就梦醒了。

只可惜当年,美好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短暂。

在锦绣的帷幄中弹奏秦筝,依傍着海棠花缠绵缱绻,在深夜里歌舞盛宴。

到现在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

我站立在河桥上不想离去,斜阳下,辛酸的泪水早已经溢满了我的两只眼睛。

注释①湖山:指西湖及湖边的高山。

②渍:沾染。

③断襟零袂:指衣服破碎。

襟:衣领。

裾:衣初。

浣:洗涤。

④紫曲:指妓女所居的坊曲。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赏析一吴文英在杭州居时曾纳一妾,能歌善舞,相爱甚深,不幸别后不久去世。

这首词为重过旧居时的悼亡之作,是悼念其杭州亡妾的。

上片描写重游旧地的所见的凋零景象,下片追忆往昔生活的欢乐幸福,在对比中抒发感时伤世之哀悼,突出感伤失落的情怀。

开头三句从分别时写起,联系今昔。

陈绚《海绡说词》云:过故居,思故国也。

读罢此词,即可见作者别时的酒痕啼痕依稀还在,当年悲欢离合种种情事的痕迹犹在。

以下又缘情布景,“又客长安”三句词极沉痛深婉,委婉地表现出昔日爱姬对作者的体贴温存,及词人对亡者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杜甫《听杨氏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听杨氏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听杨氏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听杨氏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听杨氏歌》原文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

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听杨氏歌》翻译
待更新
杜甫《听杨氏歌》赏析
《听杨氏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失叙杨氏歌声。

惨不乐,引人凄切也。

响下清虚,犹云响遏行云。


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徽。

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

(次从听者心上,摹写歌声独绝。

【卢注老壮智愚,即满堂中人听若疲而心欲死,所谓惨不乐也。

素月清夜,闻声更觉惨凄。

玉杯停饮,金管失谐,言听者恍惚神移矣。


古来杰出士,岂特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推开作结,以见世有知音也。

前以佳人起,后以杰士收,感慨无限。

【卢注虞仲翔云:“得一知己,可以不恨。

”此盖翻其语也。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段八句实写。


【杜甫的诗词全集 68首诗全集下载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本诗是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极力渲染在文宗太平盛世时,郭芳卿歌舞绝妙,皇宫中无人能比,既受到皇帝的宠爱和厚赏,也为达官贵人竞相邀请,可谓宠贵盛极一时。

文皇频繁出游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巧妙地为下文“禁城荒”结局做铺垫,开篇之初就点明了“欢乐生忧患”的主旨。

“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采用疑问、对比的手法表明郭芳卿技艺高超,无人能比。

接着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催”“时”二字表明郭芳卿深受宠爱,“捧赐缠头蜀都绮”道出郭芳卿正处于极“红”的状态,自然地引出下文“侯家主第强相邀”。

“委芳尘”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歌声的清亮,“飘艳雪”采用比喻想手法表明郭芳卿的舞姿动人,艳绝天下。

金碧辉煌的宫殿、艳丽的芍药、丝竹声声、歌喉婉转将文皇奢侈糜烂的生活刻画的淋漓尽致。

诗中郭芳卿当时的状态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年轻时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备受追捧,同样“一曲红绡不知数”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知所云,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

奢靡的生活状态也终究会有被打破。

接下来文风突变,打破前文平铺直叙的描写,呈现起伏的状态。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

”诗歌的气氛由原来的热烈转变为悲伤,“回头乐事”四字,收束上文,过去一切的豪华贵盛,就像浮云一样,顿时烟散。

“瘗玉埋香”用来形容美人之死。

此句表明郭芳卿去世已多年了。

整层描写的感情基调由原先的热烈转别为
凄凉,如同过山车,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第二部分笔墨陡转,递至郭芳卿弟子陈氏,浓墨铺写弟子陈氏伎艺不在师傅之下。

“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描写笔触转到陈氏弟子身上,霓裳学得成,朝元队献艺可以反映出陈氏弟子的技艺水平也相当高超,“九天声落千人听”通过听众场面的描写侧面反映出陈氏的水平。

“狭邪贵客回车马”的热闹场景与郭芳卿“侯家主第强相邀”的场景相呼应,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陈氏弟子风头正胜的模样,但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想象。

第三部分作者与陈氏弟子相遇,并听到她的歌喉的场景,这一部分的感情基调与前一部分完全相反,这里的陈氏弟子一改之前的形象,“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士为知己者死,女以悦己者容,从陈氏不理装扮“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相呼应,元朝国势摇摇欲坠。

陈氏离开京城,闭门深居,听她在短短续续的歌声中寄寓悲哀,突出了教坊的败落乃至国家的败落。

本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陈氏弟子的生活现状,下启作者的感慨。

第四部分描写作者见到陈氏以及听到陈氏的歌喉之后引发的感慨。

江南少年,高启自谓。

供奉曲,奉旨为皇帝演唱的乐曲。

本句旨在点明作者的身份。

“繁华”句,谓朝使回来说京师昔日繁华已经不再,自内乱以来,面目全非。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

”是本诗的主旨句,诗人痛恨时无如韩休一般敢于直谏的朝臣,同时也道出乐极生悲的事实。

本部分多次用典,用韩休的典故表明对朝廷无敢于
直谏大臣的惋惜;采用“伤心”的典故,表明汾水秋风有飞雁依旧昔人歌升已不在的叹息。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在写郭芳卿以及其弟子的身世,并在其中夹杂诗人的感受,高启此诗,明显有模仿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痕迹。

“感时怀旧”是两诗的共同特点,都是把两代艺人的不同遭际与时代盛衰治乱联系起来,或说是以两代艺人的天壤悬绝的不同命运来折射时代的剧变。

所不同者,杜甫诗歌是将自己的亲身遭际一并掺入诗中,写时代盛衰多切己之感,抒情意味更浓。

高启则出以议论,以大义责之,把造成国势如此沉沦的原因归罪于朝廷中没有于直谏的大臣,且从沉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欢乐生忧患”的教训,对朝政痛下针砭。

另外,高启此诗在构思上的一个新发展,是将历史和现实叠映起来,时刻把元顺帝朝与唐玄宗朝相映衬比参,顺帝时有郭芳卿,玄宗时有许永新;顺帝朝的李泂“每进新词蒙上喜”,玄宗朝的李白不无规讽之意;玄宗朝有敢于直谏的韩休,顺帝朝却没有;玄宗遇乱还有幸蜀的机会,顺帝可能连玄宗都不如呢!这种将历史和现实相叠映、相衬托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历史质感,加深了诗歌的思想穿透性。

后来吴伟业的《圆圆曲》,就吸收了这种艺术处理方法。

然后在“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二句上会合。

郭芳卿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郭芳卿、她弟子的状态以及现世的状况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
算是暗线。

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

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艺术手法
情节曲折
在“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的时候,便“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

首先写郭芳卿从红极一时到香消玉殒,紧接着写郭芳卿弟子“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到“远辞京国客殊方”两人的描写采用一致的手法,接下来写作者与陈氏歌姬的相逢,简单交代之后,作者将大量的笔墨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将郭芳卿弟子遭遇与国家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天子愁多内宴稀”与前文“上苑宸游驾频出”形成鲜明的对比,用歌姬的生活状态的变更映射社会的变化,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

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郭芳卿与其弟子陈氏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以情动人
这首诗虽然以叙述为主,但作者恰如其分的描写,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

郭芳卿的去世让人惋惜连连、其弟子“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的状态令人忍不住叹息。

作者高启作此诗,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时江南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元朝国势摇摇欲坠。

教坊的衰落造就了歌姬“远辞京国客殊方”的命
运,国家的没落造就了教坊的衰败,层层深入表明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叙事抒情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郭芳卿与其弟子的遭遇、作者与陈氏相遇)饱含的感情成分;动作描写、神情刻画以及陈氏的叙述相结合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借陈氏之口用教坊的现状映射出当时的朝廷现状说。

人物塑造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

郭芳卿、陈氏与作者,从郭芳卿与陈氏的经历反映出国家的衰败,并从中得出国家衰败的原因。

但作者的眼界过于狭窄,没能够从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仅仅得出“缺少敢言直谏的人”这一结论,但总体来讲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者自我形象的塑造,旨在接陈氏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当时的高压政策之下,大胆直言往往会遭受统治者的迫害,这也是整个时代文人的悲哀,政治碾压文学的倾向明显。

对郭芳卿与其弟子的描写都是喜忧参半,尤其是对于陈氏的描写前半生歌舞升平后半生凄风苦雨,对比说明,发人深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