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顶管施工工艺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顶管施工工艺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2-27T10:40:04.16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3期作者:温树鑫[导读] 顶管施工因其具有免开挖、施工干扰小等诸多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摘要:顶管施工因其具有免开挖、施工干扰小等诸多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城市公路、市政道路管线施工中的应用及优势尤为突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会港大道项目污水管道顶管施工进行阐述,将顶管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及介绍。

关键词:工艺特点适用范围工艺流程介绍质量控制1.顶管施工历史、现状及工作原理

顶管施工最早始于1896年美国的北太平洋铁路铺设工程的施工中,我国的顶管施工最早始于何时已无料记载。据了解北京始于1953年,之后上海也在1956年进行顶管试验。但一开始都是些手掘式顶管,设备比较简陋。以后,又进行了多种口径、不同形式的机械顶管的试验,现在长距离大口径的顶管日渐增多,实际施工中,最大的顶管口径已达4m。我国和日本都把3m口径的混凝土管列入顶管口径系列之中,德国最大的顶管口径为5m。一次连续顶进的距离也越来越长,现在一次连续顶进百米已很正常,最长的一次连续顶进距离可达到数千米之远。

工作原理:当接通机头刀盘电动机的电源开关时,刀盘就被驱动并以均匀速度对土体进行切削,刀盘可以根据土压自动前后移动,在顶进中起机械支撑开挖面的作用,维持挖掘面的土压。通过刀盘切削,将相当于管子顶入土壤同体积的泥土进入机头泥水仓内,由供水管向泥水仓内供水,泥土在泥水仓内与泥水混合成泥浆后,再由排泥管道排到泥浆池,泥浆经沉淀或分离后泥水可重复利用,残渣外运;掘进过程通过调节循环水压力用以平衡地下水压力。在切土、排泥时同步采用等压油缸持续顶进套管,同时通过机头内设置的4处纠偏油缸进行纠偏,在顶进过程中,加注触变泥浆填充管道周围的空隙,形成一道泥浆保护套,起到支撑地层,减少地面沉降,减少顶进阻力的作用。

2.应用背景

江门市会港大道工程全线长9.286km,呈东西走向跨江海区和新会区,K3+000—K6+200段为新建路段,长3.2km,K6+200—K12+286段为扩建路段,长6.086km。右幅污水管道分别布置在道路北侧辅道下距路中线16.75m—24.5m处,埋深约8.5m—10.0m,污水管管材为DN800~DN1200III级钢筋混凝土内衬PVC胶顶管,总长度为2627m,污水检查井33个2600X2600mm(适用于埋深大于6m+管径,DN800、DN1000、DN1200工作坑或接收坑内检查井),中间检查井(Φ2400)16个,圆形顶管工作坑(Φ7000)16个,圆形顶管接收坑(Φ5000)17个,管道根据道路纵坡东西分段敷设,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入规划污水管中。该段污水管沿线地质情况为人工填土层+淤泥土。

通过对会港大道项目周边在建S270省道、广中江快速干道、胜利南路延长线等项目管线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同时对多种顶管施工工艺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管材、管径、顶管最大单元长度以及经济、安全指标等影响因素,决定采取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对项目污水管道进行施工。

(一)顶管施工平面图

3.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工艺施工特点:免开挖;不破坏地面结构物;不破坏环境;路下顶管,路上畅通;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施工进度比较快、密封性良好、安全可靠性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备单一,操作简便。

适用范围: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以及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地面任何建筑物、地下水位较高软基路基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

4.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水泥搅拌桩施工→工作井(沉井)施工→后座墙安装→导轨安装→千斤顶安装→顶铁安装→顶管机的安装与调试→安装止水圈→起重机械安装→泥水循环系统的安装→顶进施工推进→测量与纠偏→下管、接口安装→进入接收坑→设备拆除→顶进结束。

4.2.测量放线

依据建设单位给定的书面通知文件、测量控制网以及设计施工图纸,测设工作井,接收井及管线位置和高程,确定井开挖区域和管线轴线。测量操作执行国家规范《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确定开挖位置及基坑长度与宽度;

(2)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布设在工作井后方的仪器座必须避免顶进时位移和变形,并定时复测及时调整;

(3)顶进纠偏必须勤测量、多微调,纠偏角度应保持在10/~20/不得大于0.5°,并设置偏差警戒线。

4.3.工作井(沉井)和后座墙安装施工4.3.1.工作井结构形式

工作井沉井为圆形结构,直径7m;接收井沉井为圆形结构,直径5m;总高度以实际施工进行调整,具体要求如:顶进工作坑深度示意图和顶进工作坑立面图,设计壁厚40cmC30钢筋混凝土,基底采用30cm的C25混凝土封底。

(二)顶进工作坑深度示意图(三)顶进工作坑立面图H1 = h1 + h2 + h3

H2 = h1 + h3+ t +h4

式中:H1——顶进坑地面至井底的深度,m;

H2——接收坑地面至井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底部外缘的深度,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其垫层的厚底(不应小于该处井室的基础及垫层厚度),m;

h4——顶管机进入接收井后支撑垫板厚度,m;

t ——管壁厚度,m。

4.3.2.水泥搅拌桩施工

为了保证施工时不塌方和减少地下水的流入,在工作坑外侧设置了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D=0.6m,相互搭接0.10m,水泥用量65kg/m,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四喷四搅”施工工艺。

(四)水泥搅拌桩处理范围示意图

4.3.3.工作井施工

结合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沉井采取分节制作、分次下沉和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对工作井进行施工。工作井完成后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置1.2m高封闭式防护栏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3.4.后背墙安装

后背墙作为千斤顶的受力体系,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并附加钢板作为后背墙的支撑,为了使背墙受力均匀,可以采用砂浆密实填充。后背墙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要垂直,垂直度允许偏差0.1%H,水平扭转度0.1%L(H、L为高、长)。

4.4.顶管施工设备及安装

4.4.1.工作井导轨安装

导轨的作用是引导管节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导轨安装时必须安装牢固,满足管节中心高程及坡度的要求。导轨采用双排工字钢、槽钢焊接而成,导轨为预制加工。导轨安装利用测量仪器监控,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轴线位置:3mm;顶面高程:0~+3mm;两轨内距:±2mm。

4.4.2.千斤顶安装

本工程项目采用2台300t的千斤顶,千斤顶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要求合力的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在同一轴线上,防止产生顶进偏差。千斤顶选用ZB-50型的高压油泵,由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各千斤顶的进油管并联在一起,保证各千斤顶活塞的出力和行程一致,油管安装时做到顺直、转角少。

4.4.3.顶铁安装

顶铁是顶进管道时,千斤顶与管道端部之间临时设置的传力构件,其作用是将一组千斤顶的合力,通过顶铁均匀地分布在管端,并其调节千斤顶与管端之间距离的作用。顶铁分为环矩形铁和环形顶铁两种。

安装顶铁时,顶铁与导轨之间、顶铁与顶铁之间的接触面,要檫拭干静,防止接触不良,相互滑动。安装后,要使千斤顶轴线、顶铁轴线和管道的轴线相互平行。顶铁轴线必须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避免顶力产生偏心,导致“崩铁”。顶铁拼装后要进行锁定。顶铁与管口之间垫缓冲材料联接(联合板),使顶力均匀地分布在管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