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翻译译文或注释: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
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 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庄暴见孟子
汇报人: 2023-12-29
• 庄暴简介 • 孟子思想 • 庄暴见孟子背景 • 庄暴见孟子过程 • 庄暴见孟子的意义与影响
01
庄暴简介
生平简介
01
庄暴,齐国大夫,与孟子同时代,曾担任齐宣王的 近臣。
02
庄暴与孟子交往密切,两人曾多次探讨政治、伦理 等议题。
03
关于庄暴的生平事迹,历史文献记载较少,因此难 以了解其完整的人生轨迹。
谐与繁荣。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实行仁政,而非暴政,君主应 该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道德楷
模。
孟子认为政治家应该注重选拔贤 才,通过选拔具有高尚道德和卓 越能力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03
庄暴见孟子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
庄暴见孟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时代 。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社会矛盾 尖锐,百姓生活困苦。
事件背景
庄暴与齐王的对话
庄暴在与齐王的对话中,表达了对齐国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他 认为儒家思想能够为齐国的治理提供有益的指导,因此决定寻求与孟子的交流。
孟子齐国的经历
孟子在齐国期间,曾多次与齐王和官员们交流,试图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主张并未得到充分采纳。
道德论
孟子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 要标志。
孟子认为仁义是道德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 们应该以仁义为行为准则,以仁义待人处世。
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 习、实践和反思,人们应该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过程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政治哲学
孟子认为政治的本质是实现仁政 ,政治家应该以人民利益为出发 点,推行仁政,以实现社会的和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言乐文言文原文
臣请为王言乐文言文原文和翻译臣请为王言乐。
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庄暴见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翻译: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庄暴见孟子》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
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
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庄暴见孟子》原
文翻译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幺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与译文
《xx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11)田猎:在野外打猎。
古诗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翻译赏析
古诗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翻译赏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出自文言文《庄暴见孟子》,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翻译】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暴见孟子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对照翻译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庄暴见孟子
补充翻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 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译文: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 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 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 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 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 乐(yuè ,月)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 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
第二层(从“曰:‘可得闻与?’”至“不若 与众”),孟子果然改变了齐王的情绪, 激起了他的兴趣,忍不住主动问道“可得 闻与?”向齐王进说的时机似乎已成熟,但 孟子并未就此开始阐发他的道理,而是再 以两问进一步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 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既 然齐王同意独乐不如与人同乐,与少数人 同乐不如与多数人同乐,那么自然也就容 易接受与民同乐的观点。
孟子问道:“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 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呢?”齐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道欣赏音 乐快乐)。”孟子又问:“与少数人(一道)欣 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 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不如与 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孟子说: “请让我给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欢乐吧。 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 钟击鼓、吹箫吹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皱 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击鼓 奏乐,那么,何以使我们这种极端(痛苦)呢? 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如大王在 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 仪仗的华美,也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
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 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古诗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翻译赏析
古诗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翻译赏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出自文言文《庄暴见孟子》,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翻译】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一、课文悟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
文章由叙人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
全文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文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故学习本文时,可让学生对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先作一些了解。
学习本文,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
为此,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亮点探究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2.“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壁垒分明,可是作为儒学大师的孟子为什么会说“今之乐犹古之乐”呢?探究学习:“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下实现“与民同乐”。
所谓“今之乐犹古之乐”,问题不在于爱好“今乐”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同赏。
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
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3.本文所记叙的两次对话有何联系?并作了怎样的艺术处理?探究学习:文中第一次写庄暴和孟子的对话,实际上是全文的引子,起开篇的作用,故略写。
庄暴对齐王“好乐”的话题无言以对,一方面表明这个话题有难度,另一个方面反衬了下文孟子谈话技巧的高明。
《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
《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庄暴见孟子》教案篇1 A.目标: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
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3.课时:一课时4.其他:C.过程:一.导入: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
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二.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1.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解疑。
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教师归纳重要词语:见、语、好、乐、今、王4.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明确:不是。
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文及译文
《xxxx,忧民之忧》原文和译文1、【原文】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4)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1)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千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8)举疾首蹩领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0)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11)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鹿之美,(12)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国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1)庄暴:齐国大臣。
(2)见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3)好乐何如:这句话也是庄暴所说的。
(4)庶几:差不多。
(5)变乎色:改变了脸色。
(6)直:不过、仅仅。
(7)独乐乐:独自一人娱乐的快乐。
前一个“乐”作动词用(音yào药),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8)管龠(yuè月):管,笙;龠,萧。
(9)举:皆、都。
疾首蹙额(cùè促遏):优愁的样子,赵注云:“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
”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 就是鼻梁,蹩额即皱起鼻梁来。
(10)极:朱熹《集注》云:“穷也。
古诗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翻译赏析
古诗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翻译赏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出自文言文《庄暴见孟子》,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翻译】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orG!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古诗庄暴见孟子翻译赏析
古诗庄暴见孟子翻译赏析文言文《庄暴见孟子》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
【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注释】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
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
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庄暴见孟子》原文、译文及赏析
《庄暴见孟子》原文、译文及赏析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庄暴见孟子》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庄暴见孟子先秦:孟子及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庄暴见孟子课文精讲
庄暴见孟子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庄暴见孟子》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庄暴向孟子请教如何使齐王喜欢音乐,而孟子则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进行了解答。
第二部分是孟子与齐王的谈话。
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孟子再次提出论题,即音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第二层是孟子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孟子逐步引导齐王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个人的娱乐,更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体现。
第三层则是孟子对齐王的具体建议,即如何实施仁政,使百姓能够真正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庄暴见孟子》这篇文章通过庄暴与孟子、孟子与齐王之间的对话,阐述了音乐与社会、政治、人民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孟子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主张。
二、文章赏析《庄暴见孟子》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的文章,通过庄暴与孟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音乐与社会、政治、人民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文章通过庄暴向孟子请教如何使齐王喜欢音乐的问题,引出了孟子关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了音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个人的娱乐,更是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这种思想体现了孟子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主张,也是儒家思想中“仁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孟子与齐王的对话部分更是精彩纷呈。
孟子通过一系列的问答,逐步引导齐王认识到音乐与人民福祉的紧密联系。
他强调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民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提升。
同时,孟子也指出了音乐在政治中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对音乐功能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孟子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文章还通过孟子对齐王的具体建议展示了儒家思想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孟子建议齐王在推行仁政的同时注重音乐教育,让百姓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和温暖。
庄暴见孟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庄暴见孟子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
庄暴见孟子文言文原文庄暴见孟子作者:孟子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③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④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14)?”王变乎色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⑥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⑦,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⑧之音,举⑨疾首蹩頞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11)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⑨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12)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13)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见孟子文言文注释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
”《礼记·乐记》:“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
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
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译文
《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译文《《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译文《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庄暴拜见孟子,(对孟子)说:“庄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我没有话回答了。
”(又问孟子)说:“喜欢音乐(这件事,应该)如何(看待)呢?”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
”又一天,孟子被齐王召见,(对齐王)说:“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情)告诉给庄子,有这事情吗?”齐王变了脸色,说道:“我并不是喜欢先王的音乐,只是喜欢世俗流行的乐曲罢了。
”孟子说:“只要大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现今流行的乐曲如同古代的音乐一样。
”齐王说:“(这个道理我)能够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又问:“与少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回答:“不如与多数人(一道欣赏音乐快乐)。
”孟子说:“请让我给您讲讲什么才是真正的欢乐吧。
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吹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这样喜欢击鼓奏乐,那么,何以使我们这种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也都感到头痛,皱着眉头互相议论:‘我们大王真喜欢打猎呀!可是,为什么使我们这样极端(痛苦)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离散!’这里没有别的,只是因为大王不能与百姓同悲共乐的缘故。
假如大王在这里击鼓奏乐,百姓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假如大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见仪仗的华美,全都高高兴兴地呈现出喜悦的气色,并且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大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出来打猎呢?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与百姓共同娱乐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暴见孟子导读: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
(2)、理解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运用。
(3)、学习文中的重要句式和成语。
(4)、了解中国古代一些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1)、向孟子学习爱好高雅音乐的态度。
注意用高雅的音乐陶冶自己的情操。
(2)、学习孟子关心民生疾苦的深切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调控说话气氛的艺术,并把它运用到解读文章和写作文章的实践中去。
(2)、掌握论题提出的艺术。
(3)、掌握切分文章重要层次的方法,把握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文意。
教学难点:文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学练方法选择1、切分法。
这种方法适应于很多课文的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内在逻辑思路,我们在解读时,不可能一眼看透其内部结构,只有先把它切分为若干小段,在完成局部理解之后,然后才有可能完成对全文的理解。
这种方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给文章划分层次,它是建立在自己对文章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学生对一篇相同的文章在理解的起点上不可能完全一样,语文的学习不是运动场上的赛跑,不会都站在同一条雪白的起跑线上,这个学生对这一段较熟,觉得亲切,容易作为切入口,那一个学生却对另外一段易于上眼,于是,在学习时,我们拿起自己目光之剪,切分出一段文章来,细细品味、鉴赏,自然可以渐渐地步入学习的佳境。
其实,读书治学,应该学一学“庖丁解牛”的方法,到“目无全牛”之后,方可到达对文章的心领神会。
《庄暴见孟子》一文的最精采的段落是对比描写突出“与民同乐”思想的那一段,那一段若再细分,又可分为乐境图和惨境图两个小段,学习时,由点及面,可以理解全文。
2、以写促读法。
学习本文,可以先看一看学习重点,然后,试着作一次片断写作的练习,练习过后,分析总结一下需要掌握的写作重点和技巧。
课文是用对比描写法突出“与民同乐”的好处,学习时,可以自己定个题目,比如,“学习上交流与切磋的好处”,然后按步骤去完成课文的学习。
3、珠玉收集法。
语文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语言的学习,古人所谓“清词丽句必为邻”,所道出的其实是语言学习的甘苦和语言学习的方法。
如果不注意吸收大量优秀的语言材料,那么,在阅读时,势必难以真正进入理解文章的佳境;在写作时,当然更是捉襟见肘,无法用恰当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自古以来,一大批优秀的文字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工作。
唐朝的李贺,经常骑着毛驴到外面收集语言材料,一有所得,便记录下来,放进布袋,晚上回到家中再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客人谈话,听到句有趣的谚语,总要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而高尔基说得更有趣,他“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做大量的批沙拣金的工作的,而语言的金子必须在大量的收集之后才能真正闪光。
以一个中学生来说,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特别需要我们去吸收和积累。
本课中的一些至今习用的成语和一些精采的描写类的词句,在语言的仓库中,就象珍珠美玉一样,我们可以用研究的方法去先行作个了解和分析,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全方位的理解。
二、重难点化解1、课文内容: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化解:读通课文,即可理解。
2、论题的提出有哪些特点?化解:论题是“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要注意的是,在庄暴谈到齐王“好乐”的问题时,孟子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
这里的可能有几种:一是事实上孟子根本没有民齐王详谈,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写出,那样就更加恰切有力。
另外,在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通过与庄暴的谈话引出论题,作用却是多方面的:不仅造成了悬念,而且以庄暴无言以对来说明论题的难度,为后文显示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作好铺垫。
再说《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其切入方式当然最好是对话形式。
3、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化解: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齐王简直是给孟子来了一个大关门。
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谈“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齐王为什么要故意和孟子对立。
对这个问题,朱熹在他的《孟子集注》中有个说法可供参考:“惭其好之不正”。
意思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
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
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是非,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
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变谈话气氛。
但是这句话却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
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其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
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
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
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
这是不容易的。
3、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化解: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
”和“不若与众。
”说这话的前提是齐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4、两幅画面的妙用化解:一是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
这两幅画面使用的是描写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说理,其好处是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
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中学教材中是少见的,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5、对比手法的运用化解:为了引出“与民同乐”的观点,文章不仅用了两幅画面,而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当然,这里主要是惨景图和乐景图的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这种两步分述的对比法也是不同于一般对比的,在学习时要注意借鉴。
6、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化解:描写类语言的形象和精炼。
在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主要是指那一些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比如,“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王变乎色”等,这些神态语言,胜过无数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孟子》中优秀的地方。
而精炼的语言在文中主要是指那一组描写齐王娱乐、田猎的词语,那是一组经过提纯的生活场景的概括,比如,“钟鼓之声”、“管籥之音”、“车马之音”、“羽旄之美”,这些词语,非常概括地绘出了王公们的日常生活,是语言运用上的精彩之笔。
有人说,文章写作,就是剪辑生活场景的艺术,这一组名词短语的锤炼技巧,就值得后学借鉴。
三、相关知识补充1、孟子论仁政重民(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试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2)仁者无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3)与民同乐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为民父母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子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後察之;见贤焉,然後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见不可焉,然後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後察之;见可杀焉,然後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後可以为民父母。
2、《孟子》中与本文内容相近的段落(1)梁惠王。
王立於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麂鹿攸伏,麂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子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2)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问国之大禁,然後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於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3)齐宣王见孟子於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1)简史史前时期: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发生了关于音乐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他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的功能是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
这些看法都在当时的宗教和神话中出现,成为后世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西周时代:这时,统治阶级已经把制礼作乐当作中国大事来看待,并认识到音乐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先秦诸子之前:这时普遍流行的是音乐多功能说,认为音乐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而且还具有“以礼不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和万民以致百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