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是由独立、合格的专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为确定被审计单位单位财务及相关活动的信息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而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提出审计意见并进行报告的经济鉴证过程。
审计人员类型: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的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
核算误差指因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管理层声明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各项陈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目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重大错报风险即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P18)经济评价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指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等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
以及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P19)经济责任审计:指审计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28)内部审计机构:指各部门、各单位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在其内部设立的独立于会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之外的专职机构。
(63)后续审计:指审计机关在审计结论和决定发生后的规定期内,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审计学名词解释
1.审计:注会对责任方编制的财务报表,提取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为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任程度的业务内部审计: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2.审计目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效果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信息披露: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管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4.审计报告:注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5.重要性:如果同一项错报单独或联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6.审计证据: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7.审计工作底稿: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8.审计期望差距: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距9.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收集多少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10.审计风险: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是审计师无意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表示适当修正意见的可能性认为审计师有意的发表错误意见,事实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1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12.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3.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内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4.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了控制的重要环节15.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16.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17.审计抽样:注师对某内交易或账户余额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18.抽样风险:注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19.非抽样风险: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20统计抽样: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来评价样本结果包括审计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面2个特征非统计抽样2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会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22实质性程序: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23管理层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审计期间向注会提供的各种重要口头申明的书面陈述。
审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2.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3.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并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制定的、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系审计法律法规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属审计实践中贯彻审计法律法规的操作性规范4.内部控制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5.审计风险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却未能发现并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6.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在对约定事项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7.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8.期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生的事实9.审计抽样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10.管理建议书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或完成审计工作后,就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结果提供建议的一种正式文件11.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对财务报表因错报或漏报造成的严重影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错报漏报足以改变任何一位理性投资者利用错报漏报财务报表作出的决策12.信赖不足风险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风险13.信赖过度风险指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的风险14.误受风险也称β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或使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15.误拒风险也称α风险,指抽样结果表明或使审计人员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产生的动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是指由于委托或受托经营管理经济资源而产生的受托人对委托人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经管责任和报告责任两方面。
当财产的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他人代管或代为经营时,委托出于对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的关心,需要经常对受托人进行经济监督。
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受托人很难亲自对具体业务执行经济监督,于是便产生了审计意识,委派或授权第三者-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审计对象:审计的对象可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也可以表述为被审计单位与受托经济履行相关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资料。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决定于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定义:审计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特定主体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兵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以监督、鉴证、评价并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活动。
绩效审计:也称为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是代表国有资源所有者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它具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不仅是最早的审计组织形式,而且也是现代各国审计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类型有立法型模式、司法型、行政、独立。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形象。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或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对审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相关职业道德要求,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项目组的工作委派,业务执行,监控。
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1.审计:注会对责任方编制的财务报表,提取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为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任程度的业务内部审计: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2.审计目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效果财务报告: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信息披露: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管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4.审计报告:注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5.重要性:如果同一项错报单独或联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6.审计证据: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7.审计工作底稿:注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8.审计期望差距: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距9.风险基础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以及如何收集证据,收集多少证据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10.审计风险: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是审计师无意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表示适当修正意见的可能性认为审计师有意的发表错误意见,事实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1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12.检查风险: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3.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内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4.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了控制的重要环节15.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16.管理建议书: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17.审计抽样:注师对某内交易或账户余额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18.抽样风险:注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19.非抽样风险: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0统计抽样: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来评价样本结果包括审计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面2个特征非统计抽样2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会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22实质性程序: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23管理层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审计期间向注会提供的各种重要口头申明的书面陈述。
审计名词解释
(1)账项基础审计:一会计账目为基础通过直接对会计账目的审查以达到查错防弊目的的审计模式。
(2)制度审计基础:在评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查明账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审计模式。
(3)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的认别、评估为基础,以控制风险水平为导向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以查明账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的审计模式。
(4)送报审计:又被审计单位将需要审计的资料报送到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
(5)就地审计:审计机构委派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审计。
(1)经营失败:是指企业由于经济或经营条件的改变,一时间无法归还债权人的债务或无法达到投资人的收益期望。
(2)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3)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4)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1)积极式函证:就是要求收信人对核实的问题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答复。
如果超过规定期限没有收到复函,则需继续发函催询,直到有了结果为止。
消极式函证:就是要求收信人对要核实的问题认为不对时给予复函,并提出异议;对要核实的问题若无异议,则不必回函。
(2)控制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设计功能和执行效果的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各项目余额进行的证实性测试。
(3)风险评估程序:为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测试程序。
(4)统计抽样:利用概率论确定样本规模,可以量化并控制抽样风险。
(5)非统计抽样:凭经验确定样本规模,无法量化和控制抽样风险。
(6)属性抽样:是为了测定总体特征发生的频率而采用的抽样方法。
(7)变量抽样:是为了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抽样方法。
审计名词解释
第六章.审计目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的具体化,并受到总体目标的制约。
审计总体目标: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是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一般目标:指适用于企业财务报表所有项目审计的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指对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管理层认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表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第七章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亦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函证: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订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第八章审计业务的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拟出具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以及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币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已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的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是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未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地水品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第九章风险评估:是指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风险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风险评估程序: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其他审计程序.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类型,筹资方式.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关注下列信息(1)关键业绩指标,(2)业绩趋势,(3)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4)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5)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6)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7)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评估过程:是企业确认和分析与其目标实现相关的风险的过程,它形成了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信息系统与沟通: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地为员工提供履行责职所需的各种信息,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流畅的进行下去.控制活动:是指为了保证管理指令得到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监督:被审计单位评价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评估重大风险错报:特别风险:哪些风险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第十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的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涉及多项认定从而具有广泛影响性的重大错报风险。
(完整版)审计名词解释(参考)
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审计作用: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
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具审计作用: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
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
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
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信息。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订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
控制测试:是指用来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带有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比较财务报表:是指为了与本期财务报表相比较而包含的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停走抽样:是固定样本规模抽样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预计总体偏差次数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
PPS抽样:即概率比率规模抽样,是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元进行选样的一种方法。
风险应对: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采用风险评估程序了解了被审计单位以及环境,充分识别和评估了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之后,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而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的一系列安排与应对措施。
[根据课本自行总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时,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会计估计:是指在缺乏精确计量手段的情况下,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对某项金额采用的近似值。
关联方及其交易: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审计名词解释
1.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申明。
2.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3.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4.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5.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6.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7.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8.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
9.复合型测试: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10.期后事项:指会计报表日与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期间发生的以及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
11.内部控制制度:指为了保护具有组织结构的经济主体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在经济主体的内部建立或采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
12.调节法:指为验证某一项目数据的正确性,是两个独立和各自分离的相关数据,通关调整而趋于一致的审计方法。
13.持续经营假设: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审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审计:以会计信息为主要媒介,通过独立的第三者来评价有关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与既定权利、责任标准是否一致的程度,并将结果以专门的方法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学科。
2、预告审计:是指在进行审计以前,把审计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日期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方式。
3、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表明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审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5、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
6、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由于审计风险受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影响,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从方法论的角度,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7、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
8、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方法。
9、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其总体框架应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和对控制的监督五个部分。
10、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特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地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2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内和内容.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活动的客体,即为审计的范围;客体的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3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4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即由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5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的工作步骤.6审计准则,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此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执业行为,衡量和批评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7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8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9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10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所进行的审查和证明活1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特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地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2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内和内容.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活动的客体,即为审计的范围;客体的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3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4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独立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即由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5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的工作步骤.6审计准则,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此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执业行为,衡量和批评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7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8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9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10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所进行的审查和证明动.。
审计学名词解释
审计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审计: 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职业道德: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的总称。
审计证据: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控制测试: 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目的是测试内部控制在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从而支持或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据以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或有收费: 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
审计准则: 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它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同时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尺度和标准。
审计质量控制: 是指会计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财务表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的名词解释
审计的名词解释审计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审计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审计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审计的意思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其实践活动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审计的定义却众说纷纭。
公认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引用的是美国会计学会1972年在其颁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中给出的审计定义,即“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
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代表着被审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或有效性及经济现象(如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性的一种看法。
本书第四章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审计造句欣赏一、审计就像一把尺子,作为审计工作者,当你在丈量别人的时候,同样也要衡量自己,这样才能确保尺子的精度。
二、在审计工作中要算清利益帐、法纪帐、良心帐。
三、用智慧创新审计工作,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用廉政维护审计形象。
四、清洁健身,廉洁净心;依法审计,有益身心。
五、第二,在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断财务表报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财务表报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
六、针对上述案例而言,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在审计过程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查和审计,那么就可以在事态扩大到不可收拾之前,发现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财务报表上存在的重大舞弊事项,使投资者免受巨额损失之苦。
审计名词解释大全
以下是一些审计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审计: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状况、会计准则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2.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制定的,旨在保护其资产、确保财务信息可靠性、促进经营效率和遵守法规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专业审计机构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发表公正独立的意见。
4.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的专职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财务状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
5. 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判断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6. 内部审控制评价(ICAEW):ICAEW是指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方面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7.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以确定审计重点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8. 调整事项:调整事项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对财务报表有实质影响的差错或遗漏,需要进行纠正和调整的事项。
9. 隐含保留意见:隐含保留意见是指审计人员在未能获得充分证据时,无法发表清晰、明确的意见,但也没有发现重大错误或违规行为,因此未能作出明确结论。
10. 重大错误:重大错误是指可能对财务报表用户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或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重大误导的错误。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审计名词解释,具体还要根据不
同的情境和审计领域,可能还会涉及其他专业术语。
如果你有具体的名词需要解释,请提供相关的名词,我将尽力帮助你解答。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审计是对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逐项的检查、核实和评价的过程。
审计常用于评估公司或组织的财务状况、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帮助提升内部控制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审计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
1. 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认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2.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或团队进行的审计活动,旨在评估和改进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
3.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财务报告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 风险审计:风险审计是通过评估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以帮助组织管理和减少风险。
5. 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通过评估组织是否按照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其业务,以确保组织的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管理。
6. 综合审计:综合审计是通过同时审计财务报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对组织进行全面的审计,以提供全面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7. 财务审计程序:财务审计程序是跟踪和检查财务报表中特定账目或交易的步骤和方法,以确认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8. 审计调整:审计调整是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后,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的调整,以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错误。
9.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会计师通过对账目、交易和相关文档的检查和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和证据,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
10. 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是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后,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发表的意见,通常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事务担保意见等。
总之,审计是评估和验证财务、会计和管理信息的过程,以确保准确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通过审计,可以帮助组织改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提供客观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审计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特定主体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以监督、鉴证、评价、并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活动。
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与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相关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审计风险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各种证据。
注册会计师重大过失——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按照专业准则基本要求执行审计业务。
管理建议书——注册会计师针对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实物证据——审计人员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获得的,用以证实某些实物资产是否实际存在及其实际数量的证据。
审计重要性——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财务报表层次以及种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价和估计过程,以便分析错报风险的发生领域、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是否重大。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以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控制测试——是指为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而实施的程序。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名词解释1、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证明资料。
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也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
2、审计报告:(1)、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2)、审计人员在依法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向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出具的,用于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
4、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系统。
5、社会审计:又称“民间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所实施的审计。
6、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
7、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顺查法:是指按济活动发生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核检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即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开始,进而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核对并检查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核对检查账簿,然后根据账簿核对会计报表。
9、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10、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事项的书面协议。
1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2、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内部控制制度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CPA: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
4.CPAO:5.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6.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
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7.重要性: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
在考虑重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并评估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预期使用者的决策。
8.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9.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0.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11.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1.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2.审计风险模型(1)根据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请链接教材第十三章的“风险评估”)来确定检查风险;(2)为了控制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确保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请链接教材第十四章的“风险应对”);(3)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过程中必须考虑舞弊
2、违约: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业务。
普通过失: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
重大过失: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根本没有遵循执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进本要求执行审计
欺诈:为达到欺骗或坑害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独立性:指不收外来力量控制、支配,按照一定之规形式。
实质上: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的职业怀疑态度。
形式上: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成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退订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4、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5、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
6、审计风险: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7、函证: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等形式。
当针对的是与特定账户余额及其项目相关认定时,函证常常是相关的程序。
8、分析程序:指出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9、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风险。
它是由抽样引起的,与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有关。
10、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11、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12、截止测试的目的: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即是否有应计入本期被推迟至下期,或者应计入下期的是否提前至本期。
关键日期:发票,记账,发货审查关键:检查三个日期是否归属于同一适当会计期间是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的关键。
三条审计线路:以账簿记录&销售发票&发运凭证为起点.
13、实质性程序:旨在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设计实质性程序包括识别与测试目的相关的情况,这些情况构成相关认定的错报。
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14、细节测试:对实质性程序进行分类中的一种(实质性程序分为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
序),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是审计中必须做的程序。
简答:
1、审计目标:总体目标:提高财务表报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实现过程: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2、审计证据: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
分类: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信息和其他信息。
特性:注册会计师必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满足发表审计意见的要求。
(一)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会计记录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电子形式的会计记录可能只能在特定时间获取,如果不存在备份文件,特定期间之后有可能无法再获取这些记录。
(二)其他信息包括:(1)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2)内部控制手册;(3)询证函的回函;(4)分析师的报告;(5)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6)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7)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三)两种信息缺一不可。
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
3、认定: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地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审计期间认定: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截止:交易和事项已冀鲁豫正确的会计期间。
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存在、权利和义务(记录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该履行的偿还义务)完整性和计价和分摊。
与列表和披露相关: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4、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换进,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暴扣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要错报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询问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5、法律责任:利害关系人: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信赖或者使用不实报告;遭受损失。
不实报告: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定并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的原则,出具的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审计业务报告。
6、销售循环:接受客户订购单(符合企业管理层的授权标准)销售部门,销售单是起点[发生];批准赊销信用(管理层赊销政策)信用管理部门,无论批准赊销与否,信用管理部门的授权人员都要在销售单上签署意见,然后再将已签署意见的销售单送回销售部门[与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计价和分摊”];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仓库送达一联已批准的销售单,作为按销售单供货和向装运部门发货的依据;按销售单装运货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发生,存货-完整性,应收账款-存在]库单至少一式四联,一联交仓库部门;一联发运部门留存;一
联送交顾客;一联作为给顾客开发票的依据;向客户开具账单:[发生准确完整]开具销售发票之前,独立检查是否存在装运凭证和经批准的销售单[授权,发生];2.依据已授权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开具销售发票[单价,准确性];将装运凭证上的商品总数与相对应的销售发票上的商品总数[数量]进行比较。
独立检查销售发票计价和计算的正确性[金额,准确性,复核];了解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情况;了解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情况;了解注销坏账情况(与授权控制有关,同时影响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分摊”认定);解提取坏账准备情况(该控制影响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分摊”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