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形成、地壳演化以及地球表面和地质事件的学科。
它是一门以揭示地球历史和解释自然现象为目的的自然科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物质组成、地球历史、地质力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
1. 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内外部结构、过去的地质事件和自然现象。
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关注的范围从微观的岩石和矿石到宏观的陆地和海洋。
地质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模拟等方法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为我们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地表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 地质学的研究领域2.1 地质物质与地球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首先包括地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地球是由岩石、矿物和其他地质物质组成的,地质学家通过研究这些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形成的过程。
他们利用矿物学和岩石学的知识,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球结构的特点。
2.2 地球历史与地质事件地球是一个具有数十亿年历史的系统,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事件和岩层的研究来了解地质历史的演变。
地球历史可以通过对岩层中的化石、岩石记录和地貌特征的研究来重建。
地质学家利用放射性元素测年法和其他地质年代学方法,确定地层和岩石的年龄,从而揭示地球历史的全貌。
2.3 地质力学与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规律和变形过程。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岩石的强度、地壳的变形和板块运动等。
构造地质学探究地球表面地质现象形成的机制,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地震活动、火山活动以及地壳变形的原因和机制。
2.4 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内部的化学成分和元素循环,揭示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和岩浆的成因。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和物理现象,如地球的重力场、磁场、地震波传播等。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英文)名称: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进行工农业建设的先行和超前性工作。
因此,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遥感、航空物探、化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
1958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提出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成因演化论之后,结构控制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80年代,矿床模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高峰。
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学说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被提出,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
公共科考试:2022科学发展简史真题模拟及答案(1)
公共科考试:2022科学发展简史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147道题1、大约在()以前,人类已学会用骨针缝衣。
(单选题)A. 旧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新石器时代试题答案:C2、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有()(多选题)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唐﹒吉诃德》C. 《威尼斯商人》D. 《李尔王》试题答案:A,D3、《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的作者是()(单选题)A. 托勒密B. 伽利略C. 布鲁诺D. 哥白尼试题答案:C4、著名医学家伊本-森纳的()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单选题)A. 《本草纲目》B. 《医经溯洄集》C. 《医典》试题答案:C5、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发明(),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单选题)A. 电灯B. 电池C. 电磁试题答案:B6、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单选题)A. 白令海峡B. 好望角C. 马里亚纳海沟试题答案:B7、战国末期,秦国()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单选题)A. 李冰B. 李代C. 李渊试题答案:A8、()理论的建立也为了解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开创了结构化学的新分支。
(单选题)A. 分子B. 原子C. 电子试题答案:B9、自1557年葡萄牙强租我国澳门之后,一批传教士先后来到中国,主要有()。
(多选题)A. 利玛窦B. 汤若望C. 南怀仁D. 马可波罗试题答案:A,B,C10、约成书于战国的()是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单选题)A. 《本草纲目》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试题答案:B11、()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时期。
(单选题)A. 18B. 19C. 20试题答案:B12、到()世纪时,阿拉伯的科学开始衰落。
(单选题)A. 11B. 2C. 13试题答案:A13、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把细胞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概括为“细胞来自细胞”。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430118)一、领域范围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涵盖的范围包括: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与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区域矿产基地及矿产远景区预测与评价,地质工程领域建设、勘查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地质勘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结构、地质环境、地质过程及地质灾害研究中的计算机应用,地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新方法、新技术的设计、开发、应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行业的工程管理。
主要服务于水利、土木、交通、能源、环境、农业等工程建设。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能够承担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
三、学分要求课程总学分为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为8学分;另设实践环节6学分。
四、课程设置地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
地质学类专业介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构造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地质学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涉及地壳、岩石、矿物、构造、沉积、火山、地震、地层、古生物、环境地质等多个子学科。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构成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地质学这一专业进行介绍。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的科学。
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理特征的基本理论框架。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儿史。
古代地质学主要以地貌学为主。
15世纪至17世纪,地球的演化理论开始提出。
18世纪以来,古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地质学发展的进一步。
19世纪,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代表性的成果是博士-勋爵法则的确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0世纪,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磁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
地质学的学科构成:地质学包括地球动力学、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震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每个学科都有着自己的研究范畴和专业要求。
例如,矿产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资源的储存和运移情况,工程地质学研究地下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和稳定性等。
地质学的应用前景:地质学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地质学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地质学的研究,可以预测矿床的位置、形态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其次,地质学对于地下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地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此外,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地质学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系统有着重要作用。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依据,为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工程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质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将从学科基础介绍、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专业方向选择、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一、学科基础介绍地质工程专业建立在地球科学的基础之上,涵盖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将首先接触到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地质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课程包括地质工程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数据处理与解释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加各种地质实习、地质勘查实验和工程实践项目,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提供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地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四、专业方向选择地质工程专业通常设有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这些专业方向旨在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领域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
五、跨学科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等。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英文)名称: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研究地质体勘查(察)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进行工农业建设的先行和超前性工作。
因此,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寻找和利用铜、锡、金等矿产资源;公元前七百多年已能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16世纪中叶,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开始萌芽,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立的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恢复重建为本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遥感、航空物探、化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相继被应用到本学科研究中。
1958年电子计算机首次用于地质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化研究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板块学说的兴起取代了槽台学说,为区域成矿学研究和成矿区带划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矿床统计预测、勘探概率决策系统相继提出和完善,并在指导找矿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成因演化论之后,结构控制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各类地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80年代,矿床模型、盆地分析、克立格储量计算方法、地质统计学、勘探过程最优化决策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并随着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的进步,仪器分辨率和检测精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高峰。
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促进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学说形成;此外,在矿产勘查领域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如地质异常成矿预测、勘探者专家系统、GIS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相继被提出,以适应找矿难度不断增大的勘查新形势。
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简介
0709地质学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地质学(英文)名称: Geology一、学科概况地质学发端于17世纪后半叶。
1669年,丹麦人斯泰诺(Nicolas Steno)提出了著名的叠覆律,成为现代地层学研究的基础。
继18世纪水成论和火成论的大讨论之后,莱伊尔(Charles Lyell)发表“地质学原理”(1830-1833),提出渐进均变的现实主义观点“将今论古”,并与居维叶(George Cuvier)提出的“灾变主义”观点(1796,1826)展开了辩论,成为影响地质学发展的基础思想。
19世纪后半叶提出的槽台学说、造山运动论和矿物结晶学理论快速发展,促进了采矿业的兴起。
20世纪初,地球化学研究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促使以槽台学说为代表的固定论与以大陆漂移说为代表的活动论及其他学说活跃发展。
20世纪50年代国际地球物理年研究及后继的各项全球地球科学研究计划开始执行,并成为常规活动;60年代的海底扩张说和全球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完善了现代地质学的基础,并使之从静态研究发展为动态分析,突出全球性论证,推动了地质学研究的全球化;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质学发展的精细化、定量化。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开启了人类对岩石圈内部复杂动力学过程的新探索,是地质学革命性的飞跃。
板块构造理论注重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强调固体地球演化与资源分布、环境演变之间的联系,深刻地影响了地质学的研究模式和学科视野。
一方面,获取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成为地质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精度、原位、实时的地球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的完善,提高了对地球物质组成及演化历史的探究水平;大陆科学钻探技术和高温高压实验以及地震层析等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地质构造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认识更为完整和精确;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的实时监测;计算机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对重要地质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进一步拓展了地质学家的研究范围。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根据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出版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1.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含能源、地下水资源等)的勘查评价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等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质工程领域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该领域是以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地质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方法、数学地质方法、钻掘工程技术、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
主要研究地质结构、地质环境、矿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能源、地下水资源等勘查评价、设计、施工技术及管理等。
地质工程领域服务于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质实践相关的各行业,包括地质调查、资源和能源勘查与评价、资源开发、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城镇建设、国防建设、环境评价、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行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对基础工程和矿产资源的需求剧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等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质工程领域随着遥感、航空物探、化探、钻探、土力学、岩石力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快速地发展起来。
定量计算、地质统计等方法在矿产勘查中广泛应用;最新的测试技术和探测手段、高分辨率高检测精度的仪器促进了新一轮的全球找矿;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深入。
地质工程领域发展呈现如下几种发展趋势: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高新技术应用,深部隐伏矿寻找,工程地质体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防治与预警,资源-经济-环境联合评价,天体探测技术等。
我国地质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地质工程发展现状及展望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地质工程也取得巨大进步,探测开采技术的进步得到世人的瞩目与认可,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地质工程的现状,展望未来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前景。
《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地质科技期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
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
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工程地质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营、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地质工程是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学科,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 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 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是人类重要的工程实践活动形式之一。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地质工程也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地质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展开论述,为我国地质工程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地质工程简介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地质工程也得到了较好的巩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地质工程主要从事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各种工程技术,如水利水电工程坝址、坝型及其它水工建筑物类型的选择、铁路桥梁、隧道的选线和施工、软土地基上修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确定等。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范文大全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到底是哪个部门需要?按照之前国土部的规定,建设项目预审中,地质灾害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是必备的申报材料。
但是目前有些省内规定,土地预审可不提供,但是审批阶段必须提供。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又称地质灾害灾情评估是对地质灾害活动程度及破坏损失情况进行评定估算的工作。
地质灾害的【定义】: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是调查地质灾害活动规模,统计地质灾害对人口、财产以及资源、环境的破坏程度,核算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评定地质灾害等级。
对于有发生可能但尚未发生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评估是预测评价地质灾害的可能程度,对此有人称之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或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其【基本内容和步骤】是首先分析评价地质灾害活动的危险程度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受灾体的可能破坏程度,即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灾害区的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预测地质灾害的预期损失,即进行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评价。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是什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令第394号)的要求,需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预测工程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为防灾减灾与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为工程建设服务和保护地质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自然地理及工程概况;2.查明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现状、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3.调查、分析评估区内潜在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以及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4.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评估场地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844工程地质学专业课基础班次讲义
圆圆工作室 内部版本:仅供学习,禁止传播!
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
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
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
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地质工程问题作用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
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
地质专业面试题
地质专业面试题一、介绍地质学专业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演化和地球内外地球化学圈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它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试题目及回答1. 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学生,我对地球科学充满热爱,并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地质学实践与研究。
我具备良好的地质学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并致力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
2. 为什么选择地质学专业?我选择地质学专业是因为对地球科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内部过程,能够帮助解决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同时,地质学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也是我选择这一专业的重要原因。
3. 地质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地质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地质学原理、矿物学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历史与地层学、微观构造分析、遥感地质学等。
4. 在大学期间的实践经历是什么?我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了多项地质学实践活动。
例如,我参加了地质考察,深入实地了解地质地貌和岩层构造,同时学习了野外勘探和采样技术;我还参与了化石挖掘与鉴定,通过挖掘化石并进行鉴定分类,加深了对生物演化和地层历史的理解。
5. 在地质行业中,你有哪些特长或者专长?我在地质学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熟悉常见的地质调查技术和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地质地貌和岩石结构。
此外,我还具备较强的地质数据处理和地质图像解译能力,可以通过使用软件工具进行地质数据分析和渲染。
6. 地质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在地质工程中,常见问题包括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管理、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等。
另外,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也要求地质学家能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7. 请谈谈你对地质资源保护的看法。
地质资源保护是地质学家的责任和使命。
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治理
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治理地质工程是一门关于地质环境下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学科,它以地球科学中的地质学为基础,涵盖了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地质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
一、地质工程概述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层序结构,以及地质变化的过程。
地质工程涉及到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价、岩土工程、地下工程、岩石力学与爆破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研究目标是解决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是由地质环境引起的,在地质工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它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等多种类型。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治理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质灾害治理包括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规划、灾害抢险和灾后重建等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工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治理。
三、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在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治理中要注重环境保护。
科学规划工程项目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四、地质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地质工程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地质工程技术不断涌现。
例如,遥感技术、地学雷达和激光扫描等高精度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治理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
此外,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地质工程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手段。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可以提高地质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成效。
总结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质工程以地质学为基础,通过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工程管理科技论文范文
工程管理科技论文范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拉动工程建设,所以工程管理在其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科技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工程管理科技论文范文篇一工程管理创新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拉动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快速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乎着人民的身命财产安全。
现场工程理是施工企业基础经营活动,对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和监督施工的全过程。
关键词:工程管理管理方法创新管理1、现场工程管理的含义和管理内容现场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形象与声誉,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
其主要管理的内容包含有:对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的管理,确保相关的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规定和准则来进行施工,加强施工人员残余现场管理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其次就是要保证现场施工措施的落实,此项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在保证工程的质量方面上,主要是在施工中相关要求和标准的严格落实。
而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方面,主要是对施工设备进行调度,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现场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的管理需要现场工程管理人员根据现实情况来确定和调整,因为在施工现场情况是不断地变化着的,比如设计上的更改或者供应未能跟上建设的需要等,所以在工程现场管理的时候,需要管理人员能随机应变。
2、现场工程管理浅析现阶段我国现场工程管理的发展虽然经历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技术和经验,还存着较大的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技术、设备、安全、材料的管理和现场施工中的质量和进度问题上。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在现场施工的技术上,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工艺都相对比较复杂,保证质量同时应当学会优化程序,程序优化可以缩短工程工期和节约企业成本。
优化程序需要关注地方是,企业自身的施工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资金的供应,施工环境,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的供给等方面。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有效的培养专业的地质人才成为地质行业的一大关键。
本文在对当下我国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又专门对其成长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几点发培养策略,以前能够推动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地质;专业人才;培养1地质人才培养目标(一)知识。
地质工程专业以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钻掘工程、岩土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为指导,以地质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固体矿产资源勘探以及油气勘探等方面为工作重点。
(二)能力。
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创新型实践能力是其重要体现,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展开创新型改革,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科研实践平台和实践教育中心,完善地质工程专业实践培养机制,营造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三)素质。
素质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灵魂。
培养创新型素质,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敢于质疑。
其次是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
再次是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风。
2地质人才培养中的问题2.1人才队伍结构不适应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事权分离,基础地质调查只有中央投入,地方财政投入极少,中央直属队伍任务非常繁重,属地化地勘队伍又大量闲置,造成地勘队伍结构趋同化、能力减弱化、资质大众化、专业分散化、特色普通化、能力虚弱化,原来分工明确的区调、测绘、普查、勘探、物探、化探、水文、工程等专业队伍都已变成门类齐全的专业小分队,在矿产勘查、中央投入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形成恶性竞争,难以发挥特色专业优势,造成了地质调查质量的严重下滑。
目前近2/3的地质勘查队伍将面临转型,但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地质、生态地质等新领域又缺乏专门的队伍和人才,缺少转型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明挖法、浅埋暗挖法。
(好像还有盾构法、沉管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用于地铁或公路隧道的区间上,属于线状长条结构,不适合于宽、大、不规则地下工程)。
明挖法有两种形式:放坡开挖和非放坡开挖。
放坡开挖一般用于基坑较浅、地面无房屋、场地开阔、地下管线较少、地层具有一定的自稳(站立)能力,必要时做些土钉喷层支护形成类似重力挡土墙的作用。
非放坡开挖是指基坑垂直,在坑内一层层取土,为保证基坑不倒,基坑周边需要设置支护结构,如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
为保证支护结构站稳,又需要在支护结构上架设水平支撑,挖一层土架一层撑,逐步向下挖到底,再从下面一步步向上做结构。
当基坑较窄时,一般坑内设置钢支撑,撑住两侧的支护结构,当基坑较宽时,如果地层较硬一般在坑外设置锚杆或锚索,当地层较软时就不能采用锚杆了,需要设置坑内环撑,支撑形式很复杂,设计难度也很大。
为什么不能用锚杆了呢?打个比喻,硬土比喻成木头,软土比喻成豆腐,一根针插入木头中拔出来是需要点力的,一根针插入豆腐中拔出来是不是没有感觉?这就是锚固力。
那么什么叫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呢?
钻孔灌注桩就是用钻机在地上钻个园的深孔,将钢筋笼放入,再浇入混凝土,过一个月左右达到强度,就形成一根钢筋混凝土桩。
用在基坑中时,需要在坑边做成一排,由于桩之间有缝隙,基坑开挖时如果基坑外侧有水或软泥就会从缝隙流进来,可怕的是水还会将坑外边的土一起带进坑内,坑外土流走了地面就会陷下去,坑内有水人下不去也就不能挖土施工了,当然了,听说还有种技术可以在桩缝旋喷注浆止水,这种技术理论上很成熟,但由于基坑较深,一旦旋喷不密实,水土还会跑到坑里,还也能引起事故;当然了,听说北京等地的基坑基本都是用桩,然后在坑外抽水,这是因为北京的地层比较硬,土空隙大,北京地下水水位较低,降水较容易,而且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较小,在软土层尤其是淤泥质地层中,降水就不好使了,不但老降不下去,还会引起地面较大沉降,为什么呢?还是拿豆腐比喻软土,豆腐一旦失水变成豆腐干,是不是很大块的豆腐变得很小了?地面沉降大了会有啥问题呢?地面沉下去了,首先路不平了,路下可能有空洞了,路下的管线可能要断了,地面上的楼房可能倾斜倒塌了,很可怕的。
所以软土地层就不应大量抽水,怎么办,就发明了地下连续墙,墙有啥好处呢,第一,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可以将基坑外的水挡在基坑外面,坑外的道路、管线、楼房受到最小影响,第二墙的刚度比桩大,可以用他强壮背挡住后面的土给它的压力。
目前在上海、杭州的淤泥性地层中修建地铁、大型深基坑工程都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在深圳、南京、广州的软土层中修建地铁也是首选地下连续墙的。
连续墙的缺点是比桩贵,但用在软土层中最合适、最安全。
听说杭州地区的地质条件就比较复杂,什么淤泥质粘性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多含有机质,灵敏度高)、可塑状粘性土(以黄色调为主,一般呈可塑状),有人叫橡皮土,用桩作为基坑的围护结构肯定不安全,隐患较多,采用地下连续墙是最佳选择。
另外什么叫浅埋暗挖法呢?据说在国内城市是在北京最先用起来,地铁复-八的天安门西站、东单站、王府井站以及复兴门以东长安街下面的地铁区间都是采用了浅埋暗挖法,所谓浅埋就是埋得不深,上面的土厚度小于洞宽的两倍左右,这相对于埋在山里的铁路隧道动不动几百米深当然很浅了。
所谓暗挖,就是施工时即使在你的脚底下无关人员根本看不见,甚至不知道,不动管线不拆房。
是一种好好的施工方法,但却有坏坏的缺点,就是很不安全,老鼠掏洞因为洞很小所以安全,隧道甚至宽二十多米高十六、七米的地
铁车站挖起来可就难了,更何况上面有道路、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线,甚至地面上还有楼房啊,那样都要保安全。
人在洞内开挖,有水不行,因为人还没有鱼的本领,所以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对于地下水就需要降水,在软土中降水很难达到无水要求,引起地面过大沉降也不行啊,另外路面下的地下管线不停地渗漏水,这些水就无法降了,这些水漏到洞内就坏了-危险极了,因为水会将上方的土一起带下,土下来了也就意味着要隧道有坍塌危险了。
在上海淤泥质地层中好像还没有采用过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工程,那边的专家是很了解那边地层的脾气的。
在北京也是很小心的,对于暗挖工程甲方会请专家一遍一遍地论证,从设计方案到施工方案,真叫个折腾啊。
由于北京地下水位低,地层属于硬土,地层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所以在不得以时可以采用暗挖法施工。
打个比喻吧,北京的土象月饼,上海、杭州的土象嫩豆腐,在月饼里打个洞还是可以的,在嫩豆腐
景点简介:
黄仙洞:俗称黄金洞,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
位为大洪山脉之南麓,坐落在钟祥境内,距郢中镇66公里。
《大洪山志》卷五·形胜篇载曰:“洞之山为黄仙山,相传黄石公憩此,故名。
” 史料载:“黄仙山在山之南麓,其下有黄仙洞,豁然明旷,有龙潭,深不可测。
”黄仙洞面向西北,全长20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
洞内蜿蜒曲折,迭宕起伏,丰富的石灰岩石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形态各异,石针、石矛、石笋、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别呈红、黄、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诱人,色彩绚丽,扑朔迷离,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据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该处的喀斯特典型地貌——2万多平方米的“云盆”景观,是我国溶洞之奇观。
洞内景点有:洞口雄风、济公仰天、屈子行呤、蝶戏熊猫、木榕迎客、仙鹤顶月、龙潭飞瀑、金天书、黄仙长廊、屈尊门、海豚跃江、水晶琼壁、黄仙华盖、延水宝塔、双象戏水、大鹏展翅、鳄鱼戏水、仙人指路、罪蟾鸣冤、公关壁、文峰塔、晚霞漫天、金龟探海、雄狮回首、双龙腾天、金鸡报晓、哪咤出世、双狮守关、仙女舞台、大圣读经、定海神针、银河坠天、海兽强食、黄山飞瀑、仙女遗衣、南天双塔、擎天玉柱、云盆奇观……等等。
使人观后不能不触景生情,羡天功之造化,叹人力所不及,更钟情于九洲,给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思。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1]
可溶性岩石有3类:1.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2.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3.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
岩石等),总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万~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