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
百闻成语四字词语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的再多,也不如亲眼看到。
比喻听到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的事情更确实可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ai wen bu ru yi jian。
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多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
”近义词有耳闻目睹、身临其境,反义词有不足为凭、道听途说。
百闻不如一见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亲眼见过。
百闻不如一见是由后汉书的话语。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的情况更加真实可信。
出自东汉末年名士祢衡。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了祢衡与孔融的一段对话。
孔融称赞祢衡:“先生之誉,譬如河水清,雷鸣山更幽。
”祢衡立刻回答道:“未若朝露,去而益彰。
”意思是说,你这么好的评价,就像早晨的甘露一样。
又像雷鸣一般在幽暗的地方让人感到更加的阴森可怕。
孔融听完后大笑起来。
因为他明白,其实祢衡并没有真正见过孔融的美德,所以只是听过而已。
只是听得多了,才会觉得像这样的好。
就像吃东西,吃的次数越多,你的嘴巴也就会越叼,吃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好。
同样,我们听到的东西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经常听,那么耳朵里也会慢慢积累很多。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缺少这样的机会。
我们总是埋头苦干,却忽略了,机会也是需要我们自己把握的。
正如祢衡,有机会发表,但是他却放弃了。
他不能体会别人对他的认可。
另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来历: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来到卫国的国都,却被卫灵公关在宫内,弟子们都急得哭了起来,孔子知道原因,便对弟子们说:“诸位不必担忧,我曾经听说,看过的人不如听过的人多。
今天我们即使被卫灵公关在宫内,但是我还是愿意前去见他,因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些事情即使我亲自看见了,却仍然不知道。
”后来便引申为“只亲眼看见不如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不如亲身经历”,并且引伸到一切学习上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至今仍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清代。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百闻不如一见’,姐姐不知道吗?’郑太太道:‘虽然如此,要叫我在外头和我老爷说话,总得讲究礼节才是,你们大约是记错了,我并没有见过大帅的面,就能识得他呢?’”《增广贤文》中有言,行路难,不在水深,有口无心。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读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成语造句: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
反义词:道听途说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成语繁体:百聞不如一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形式:6字成语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接龙:
见鞍思马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见机而行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财起意见人钱财,动起歹念。
见机而作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是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摘要:1.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2."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3.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4.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正文:一、成语的定义和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韵味。
它们言简意赅,寓意丰富,通常包含着古代的文化传统、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体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二、"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及其来源"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
这个成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亲身经历,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1."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强调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不能轻信传闻。
2."亲身下河,才知道水深水浅":意味着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差距,告诉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价值在现代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写作、演讲和日常交流等。
它们可以使语言表达更简洁、生动,同时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和使用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及其他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都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表达。
它们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亲身体验,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
百闻不如一见 造句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的意思是听到很多次也不如亲身经历一次。
比如说,你也许听说过很多关于某个地方或某种经历的描述,但直到你亲自去那个地方或经历那种事情,你才能真正理解那种感觉。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如下:
1、这本书我读了很多次,但百闻不如一见,我想亲自去那个地方看看。
2、我经常听说这家餐厅,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自来一次才能真正评价它的食物和服务。
3、我对那个古老的城市已经听得很多了,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想我需要在那里住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了解它。
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
百闻不如一见的历史典故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和成语。
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赵充国。
这个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
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
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
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
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
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
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
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
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
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主人公赵充国是谁?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1] ,西汉著名将领。
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汉武帝时,随贰师李广利出击匈奴,率领七百壮士突出匈奴的重围。
被汉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长史。
汉昭帝时,历任大霍光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
汉昭帝死后,参与霍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
后任蒲类、后、少府,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宣帝用他的计策,平定羌人的叛乱,并进行屯田。
第二年,诸羌人投降,赵充国病逝后,谥号壮。
百闻不如一见的用法
百闻不如一见的用法
“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的用法是指亲自亲眼目睹所见到的事物,比通过听说或者阅读来了解的要更加深刻和可信。
它可以用来强调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于表达对谣言、传闻的怀疑和不相信。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听说过很多关于那个地方的好处,但直到我去亲自旅行才发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2. 这个表演实在太精彩了!视频录像只能给你看大概,百闻不如一见,你一定要去现场看一次!
3. 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流言蜚语,因为百闻不如一见,只有当你亲自调查了解后才会有真相。
4. 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媒体报道,但是也要谨慎对待,毕竟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还是应该亲眼目睹才能真正了解事实。
5. 他一直对这个项目存有疑虑,觉得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决定亲自去考察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值得投资。
百 闻 不 如 一 见
拼音
bǎi wén bùrúyījiàn
简拼
bwbry
近义词
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
道听途说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解释
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成语用法
主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例子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百闻不如一见。(《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英文翻译
seeing is believing.
谜语
最佳的调查方式
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入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
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
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释义: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
典故:
汉武帝后期,聚居在现今青海省境内的羌族,经常向内地侵扰,攻城略地。
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
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不久之后,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
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原创版】目录1.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来源和含义2.成语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3.成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正文【成语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它的故事源于春秋时期鲁国的一次政治事件。
成语的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
它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亲身经历比听别人说更有价值。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僖公想要攻打邾国,他征求了身边两位重臣的意见。
一位叫孟孙,他主张立即出兵;另一位叫季孙,他认为应该先去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
僖公听从了季孙的建议,派人去邾国侦查。
侦查人员回来后,他们向僖公汇报了邾国的实际情况。
僖公了解到邾国实力强大,于是放弃了攻打的念头。
这个故事中,僖公从一开始只听孟孙的建议,到后来采纳季孙的意见并派人去实地侦查,体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
【现实意义】“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通过道听途说或者间接途径得到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我们需要亲自去观察、去体验。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谣言和虚假信息满天飞,我们更应该保持谨慎,避免盲目相信。
此外,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勇于尝试,去寻找解决方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应用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亲自去验证。
比如,当我们听到一个关于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传闻时,不要立即做出购买或者不购买的决定,而是要亲自去尝试、去了解。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优缺点,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之,“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教育我们要有实践精神,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勇于尝试,去寻找解决方案。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
【解释】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
”《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
【示例】从前画师所绘的狮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耳闻不如目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反义词】道听途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了解事物不如亲自观察为确实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
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百闻不如一见造句,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语义说明】
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
【例句】
01、早就听说大峡谷的美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美西之行使我开了眼界。
02、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03、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04、读了李白的诗后,再亲临长江三峡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05、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常听说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胜收,这次前来浮潜,果然名不虚传!。
百闻不如一见
zl cong hdn wu di da bai xiOng nu yf 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qiang羌。
xT qidng yi zhi bi jiao dn ding 西羌一xT qiang de yi xie bu西羌的一些部guo qu nd IT shi cha国去那里视察。
luo qTng qiu chao ting落请求朝廷fang kuan jin Fing放宽禁令,ddnwan ti hai mei you但问题还没有shl yi【释义】w©n tTngjia n闻:听见。
er wen bCi ru mujian耳闻不如目见jin yi【近义】chuchu 【出处】hanshu zhao chong guo zhuan《汉书•赵充国传》hdn chao de shi hou xT bion huang shuT 汉朝的时候,西边淳水yf dai ju ju zhe qiang zu ren r6n cheng xT一带聚居着羌族人,人称西_ han直比较安老,汉xudn dl shi chao ting pai le gudnyudn qb dn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gou tong jie jue hao沟通解决好,ye bu ru qTn ydn jian dao yi citing de zai duo 听得再多9也不如亲眼见到_次。
fdn [反文]道如途说yi daoting tu shuoqu dn guo jiu huf qu le渠安国就回去了oxT qidng de yi xie西羌的一些luo lidn he qT lai du gud huang shuibing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滓水,并pai ren yu xibng nO lidn xi qu dn guo dai派人与匈奴联索。
渠安国带le yi pT r6n md zai qu xT qiang jie guo bei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xT qiang da de da bai西羌扌丁得关败。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实用版1篇】
目录(篇1)
1.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含义
2.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
3.举例说明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正文(篇1)
在我国丰富的汉语言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独特的一部分,它们言简意赅,含义深刻。
成语“百闻不如一见”意味着听别人说多少次,都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表达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探讨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一些成语。
首先,一个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不要轻信别人的话,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的。
它告诉我们,在获取信息时,要有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次,另一个与“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个成语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味着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始终是浅薄的,要真正了解一件事,还需要亲自去实践。
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都与“百闻不如一见”相近,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成语,让它们成为我们智慧的助手。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真知。
总之,与成语“百闻不如一见”意思相近的成语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时,不能只靠听说,还要亲自去实践和体验。
成语故事之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故事之百闻不如一见闻不如一见这个故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百:多;闻:听见。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
他很熟悉汉初西北疆的匈奴和西羌族的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的攻扰,勇敢善战,任后将军。
宣帝即位后,封为营平侯。
公元63年西北羌族各部落奴隶主头子会盟,联合发兵进攻汉朝。
宣帝先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义渠,部族名,当作姓用;安国,名)去征讨,结果被打得大败,一口气逃到今居(今甘肃平凉西北),再派人向朝廷讨救兵。
汉宣帝经过与大臣商量,觉得在将军中只有赵充国最熟悉西羌的情况,可是他已经七十六岁了,还能出征打仗吗?于是便派御史大夫丙吉去征求赵充国的意见,看这次出征派谁去最好。
赵充国自告奋勇地说:“要平定西羌,我这个老头子就适合。
”宣帝同意了,便问他:“老将军这次出征,你准备带多少人马,怎样去征服西羌?”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
兵难喻(音yú 于)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是说:听说百遍不如亲自去看一看。
打仗用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作出估计。
我到了金城,侦察了解了情况后,才能够制订出作战的计划。
赵充国到了金城,西羌人天天都来挑战。
赵充国吩咐将士们坚守营地,不许出战。
经过充分的了解后,赵充国就先后四次上书宣帝,报告了自己征服西羌准备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屯田防守,一是着重劝化。
对不听劝化的顽固头子,就抓住时机狠狠打击。
前三次上书,汉宣帝召集群臣研究,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赞同,并指责赵充国迟迟不进兵,催促他发兵进攻。
后来,汉宣帝经过再三思考,又觉得赵充国讲的确有些道理,就把派去征讨的各路骑兵撤回来,只留下赵充国在那里屯田防守,开展各种工作,主要用教育、劝化的办法,去征服西羌。
这么一来,果然很有效,西羌那边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后来,人们便把“百闻不如一见”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即便听人说一百遍,也不如亲自看一看,了解情况处理问题要多作实地调查研究。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有什么含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是否听过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大家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吗?店铺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和含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
1.百闻不如一见的含义它表现的是某个人对别人的崇敬以及见面之后的那种欣喜若狂,只是听说过他的事迹,却从来没有见面,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劝学》里面讲“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人的名望就像是一座大山,站在山上的人无论他做什么事都是那样的瞩目,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追随,这也是古代侠客们仗剑天涯的目的,放在今天就是多做好人好事,那么自然能够以善良之名远扬。
2.百见不如一干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过千百遍,不如自己亲手尝试一下,很多时候眼睛是会骗人的,自己看起来感觉像是会了,但是动手后却不知道一二三四,经常闹出笑话,它与上一句是完全相反的意思,更多的是教人多做实事。
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的故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这两句话最早被记载于《汉书·赵充国传》,语出汉朝名将赵充国之口。
时值汉宣帝当政,北部边境饱受羌患,防患是一件大事,需要一举成功才行,所以汉宣帝决定启用功勋卓绝的老将赵充国。
赵充国虽有能力也有经验,但当时他已是七十多岁,于是汉宣帝问他谁可堪当大任?赵充国自信回答:“无逾于老臣者矣。
”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宣帝非常高兴,又继而问他:将军可估计一下羌虏兵力,此去带多少人马?赵充国回道:“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是说与其只靠道听途说来打探敌方虚实,倒不如亲自去看,因为远离前线是比较难估计的。
还是让他去战场了解了解再制定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闻不如一见的意思
意思: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1、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2、在走访了基多古城之后,确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
3、早就听说阿里山风光明媚,这次前去游览,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
4、我生平第一次过三峡;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动不已;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5、少林功夫如此精湛,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6、听说“鸟巢”很雄伟壮观,这次去看了一下,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7、这位老学者大名鼎鼎,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听他一场讲座,果然名不虚传。
8、虽说可能难以置信,但真有一条蛇长着两个头的?是我看见的,百闻不如一见。
9、对于那些来中国看比赛的老外来说,这场旅行和对这个国家的感知,一方面说,绝对能使他们得出一个“百闻不如一见”的结论,那就是这个古老的国度正在逐步的走向现代化,经济急速发展。
10、视觉的形象最具体,最鲜明,最生动,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这个道理。
11、除所有形式的自由言论某种程度上就是努力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