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区发展特色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谯区发展特色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力促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关于南谯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南谯区作为城郊型农业区,地形地貌多样,资源较为丰富,特殊的区位优势为颇具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迈上了快车道。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并就进一步加快我区特色农业发展做些探索与思考。

一、发展现状

建区伊始,区委、区政府就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放在“三农”工作重要位置,确立了几大产业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全区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圩区的特种水产、莲藕、席蔺草、苗木,山区的花生、芝麻、茶叶、经果林、食用菌,丘陵区的草坪、滁菊、烤食山芋以及近郊区的奶牛、蔬菜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国家、省市产业布局政策的明朗化,有的产业已成昨日黄花,失去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如腰铺的棉花、大王的席蔺草等;有的产业变为旭日朝阳,得到进一步加强,如奶牛业、蔬菜、苗木草坪,薪碳林等,从而逐渐成为局部镇村的支柱产业;有的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看好,有望成为领军之势。总体来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区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成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方面。区划调整后,我区尚有土地面积1187平方公里,除了传统的粮油面积外,多为特色农业生产。其中蔬菜基地面积4万余亩,年生产蔬菜10万斤,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茶园面积由原来的0.5万亩左右稳定发展到3万余亩,现已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基本上为高档名优茶。滁菊生产从无到有,从零星栽培到成片大面积种植,前几年面积稳定在3000亩左右,去年发展到5000亩,今年已达1万亩,菊泰滁菊、滁菊研究所、施集茶场等企业都建有基地。以圩区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已发展到3万余亩。以施集、珠龙、腰铺为重点的草坪面积扩大到近3万亩。以山区为中心的薪碳林面积发展到15万亩。以圩区为中心的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已达到4万亩,占全区可养水面的50%。今年福家水产养殖场、长江水产养殖场又被批准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全区繁殖各类鱼苗40多亿尾,其中鳜鱼近200万尾。奶牛生产由原来的分散养殖一律改为现在的基地化标准牛舍养殖,生产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全国因“三聚氰胺”事迹乳制品企业近50%被淘汰的情况下,它依然傲立于同行之中。另外,各类产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园建设方兴未艾,前景看好。大柳香菇产业示范园仅三、四年时间,就已建成大棚40多栋,带动农户20户,年产香菇30万公斤,现又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规模进一步扩大,向木耳、灵芝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体的沙河图业生态观

光园、黄泥岗舜耕农业园已初具规模,集生产、生态和观光为一体的腰铺国盛现代农业园、乌衣现代农业园都正在建设之中。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增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我区,除了少数传统的粮油加工、乳制品等企业以原来为基础外,多数农业企业于以后建立,范围覆盖到蔬菜、茶叶、滁菊、水果、畜禽、水产、林木的生产和加工等多个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带动了千家万户开展订单生产。当前全区各类龙头企业60余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4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有10家涉及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加工,其中滁菊已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金玉滁菊、施集牌茶叶等被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和全省著名商标。几年来,经过企业化运作,当前全区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6个,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3个(其中有机食品6个),制订产品(国家和企业)标准13个,其中多数为特色农产品。

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迅速增加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几年仅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发展到120多家,入社成员1.2万多人,加之原有农业专业协会10多个,全区共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30多个,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重要栽体,也促进了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了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运行比较好的有腰铺绿园蔬菜合作社、施集明张草坪合作社、大柳凤胜合作社、施集联盟养蜂业经济合作社等。

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尽管我区在发展特色农业工作上取得不少成效,但与现代农业要求和农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特色农业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特色不够鲜明。或因资源条件所限,或因市场开拓力度不够,或因发展速度不快,我区无论种植业还是畜牧业乃至水产业,生产总量都偏小,特色农业尤为如此。从近几年所建的蔬菜、滁菊、茶叶生产基地看,也都存在档次不高,规模偏小等问题。规模化程度不够,布局分散,不利于集约生产,也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创立和壮大。

2.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小,牵动力弱。我区境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涉及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多创立或改制时间不长,有的还处在转型阶段,原始资本积累不足,经济实力不强。加上大多产品档次不高,品牌不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此优势产品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难有效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不少产品深加工层次低,甚至以原料外销,如花生、芝麻、木材、山芋等。张浦郢小磨麻油虽在本地小有名气,但因对外宣传不够,企业规模过小,对外竞争力不够。有的产业还存在重复建设、分散建设的问题,如滁菊、茶叶加工家厂都有七、八个之多,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品牌做强和市场开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