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总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货物、服务和知识交换的活动,是各国或地区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并且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二、简答题

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按国境和关境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三、论述题

国际贸易的产生

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之间进行的产品交换。

2、典型标志:三次社会大分工

国际贸易的发展

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这两个时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为满足奴隶主、封建君主对奢侈品的追求而进行的,因此贸易的范围和商品的种类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比如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郑和下西洋用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去换取宝石、香料等)

2、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过了劳动力(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资本(建立殖民地进行掠夺性贸易所得)和市场(通过商业战争占领市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又进一步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效率高、产量大超出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成本低存在超额利润的实现可能以及对原材料的需求超过国内的供给能力)

3、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国际贸易功能的多元化(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率、改进技术、加速资金积累等功能)、区域经济一体化(EU,APEC,NAFRA,ASEAN)、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货物贸易外,出现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等形式)、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的平均发展速度一直高于货物贸易)、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力军地位

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

一、简答题

1、由于拥有不同的自然优势或后天获得的优势,两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各国都可以选择对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

2、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择其轻

3、每个国家或区域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禀赋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禀赋的商品,这样做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

二、论述题

1、理论贡献:克服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阐明了任何国家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奠定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

理论不足:

(1)理论的出发点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经济范畴及规律具有历史相对性刚好相反。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等经济范畴和经济现象只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不能看作是永恒的规律。

(2)其前提条件过于苛刻,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3)比较成本理论只提出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未能揭示出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和根本的因素。实际上,生长力、科学技术、社会条件等都对国际分工有重要的影响。

(4)比较成本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商品所依据的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国际内容。李嘉图把国际贸易中价值决定问题转移为交换价值的决定问题,以交换价值来取代价值正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不完善的具体表现。对此的正确理解是,劳动没有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支付报酬,却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出售。

2、积极的方面:理论分析由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假定扩展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更深入和全面,使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更符合现实。同时,赫-俄原理正确的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理论缺陷:

(1)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2)抹煞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土地、劳动、资本的比例关系是决定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产阶级追逐利润和超额利润,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等重要原因。

(3)忽视了科技进步的作用

(4)与当代世界贸易量的60%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需求格局接近的工业国家之间的实际情况不符。

(5)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抽象的谈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收入均等化,把富国和穷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归结为国际贸易问题,归结为世界市场的机制问题。

第三章保护贸易理论

一、简答题

1、金银货币只准输入,不许输出。在对外贸易上,主张绝对的多买少卖,甚至不买。在对外收支上,对每个国家都要保持顺差。

2、在历史上起到过进步作用,它对当时欧洲各国制定外贸政策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二、论述题

1、(1)思想基础:14世纪文艺复兴活动使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物质利益和精

神追求,热忱关注对财富的积累,并进而演化为“拜金主义”的社会思潮,为重商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政治基础: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不断发展,新兴的商人阶级要求清除封建的市场割据状态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以控制同海外的贸易。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于国家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力量的保护。而西欧封建统治王朝为满足王室巨额的生活开支和军事开支,需要从商人阶级那里取得支持。这样,商人的经济利益和国家的政治利益相结合,是商人阶级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这为重商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3)物质基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海上新航线,使欧洲商业

资产阶级对美洲、欧洲殖民地的掠夺成为可能,大量金银流入,对欧洲商人资本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重商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当英国为首的欧洲先进工业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并逐步推行旨在向全世界实行经济扩张的自由贸易政策时,美国才刚刚建国。在经过数年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后,美国经济虽有所发展,但还比较落后,尤其难与英国的廉价工业品竞争。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抵制英国工业品的侵入,就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与美国处于同一时期的德国,面临着与美国相似的情形,工业发展水平远比英、法两国落后,受到英、法两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冲击,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德国市场。摆脱外国自由竞争的威胁,保护和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德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的迫切要求。1870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后,不断加强对原有工业和新建工业的保护。到19世纪末,德国成为欧洲高度保护贸易的国家之一。

3、(1)批评古典贸易理论忽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提出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认为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不考虑各国性质和各自有利益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不利于各国参与自由竞争,因而是错误的。因此,李斯特将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未开化的农业国尽早的摆脱经济的落后和文化的停滞;处于农工商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已有工业发展,但并没有发展到能与外国商品相竞争的地步,故必须实施保护关税制度,使它不受外国商品的打击。而处于农工商业阶段的国家,由于国内工业产品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外产品的竞争威胁已不存在,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李斯特认为,英国已处于农工商时期,法国处于农工商与农工商业时期,德国与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则处于农业时期。因此,李斯特根据其经济发展的阶段论,主张当时的德国实行保护工业政策。

(2)批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发展生产力论。李斯特认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向国外购买廉价的商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理一些,即德国可以获得短期的贸易利益,即财富。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德国的工业得不到发展,而长期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丧失长期保持与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他认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而言,财富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