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苗族银饰文化的介绍
苗族银饰文化的介绍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苗族的银饰不仅是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而且在其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有化、多元化的美学形式和艺术体系。
本文将从苗族的历史渊源、服饰总况、银饰加工等方面介绍苗族的银饰文化。
一、历史渊源苗族是我国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苗族银饰按照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银饰不仅是美好的和财富的象征,更是避邪的神物,可以带来吉祥和幸福。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
二、银饰特征苗族银饰素以用料讲究、构图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艳丽、纯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称,具有大、重、多等典型的民族服饰文化特点。
1.1以大为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讲究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在美学上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是穿戴者的财富象征。
1.2以重为美苗族银饰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而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令人叹为观止。
1.3以多为美苗族银饰以多为美,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1.4不变中求变苗族银饰讲究变化,这一点也是在追求大、重、多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多种求变,衍生出更多的外形美。
三、加工工艺苗族银饰的加工基本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进行手工操作。
苗族银匠将熔炼过的白银利用压、寥、刻、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苗族银饰加工流程非常复杂,往往一件银饰多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在银饰的外在形式上,苗族银匠会更根据本系的传统惯和审美情趣,对细节或局部的刻画进行继承和创新,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使苗族银饰日臻完美。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中国苗族的工艺品丰富多样,代表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才华。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苗族工艺品:1. 苗族纺织品苗族的纺织工艺非常出名,包括苗族绣品和苗族染织品。
苗绣被誉为中国民间绣品的瑰宝,其密集的刺绣和精致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染织品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纹饰而闻名,常见的有苗族服装、毯子和窗帘等。
2. 苗族银饰品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常见的有银耳饰、银颈饰、银手饰等。
这些银饰品大多采用镶嵌、锻打、雕刻等工艺制成,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
3. 苗族竹编苗族竹编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广泛流传于苗族村寨中。
苗族竹编工艺简单而富有创意,常用的器物有篮子、箱饭桶、花瓶、茶壶等。
苗族竹编制品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常常用作家居装饰和礼品。
4. 苗族木雕苗族木雕以其精巧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驰名。
苗族木雕常以人物、动物和花草等为主题,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苗族木雕制品包括雕像、屏风、桌椅和方桌等,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和民族特色。
5. 苗族竹编苗族陶艺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苗族陶器通常采用手工制作,多以红陶为主料,经过制作、烧制等工艺制成。
苗族陶器造型独特,多为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形象,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
6. 苗族刀具苗族的刀具制作技艺也非常出色,著名的有苗刀。
苗刀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制作工艺精湛,刀身弯曲,卷尾如蚕,刀柄精致,通常镶嵌有银饰品。
苗刀既可用于农田劳作,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它不仅实用,更是苗族人民尊重传统和认同文化的象征。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中国苗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探究广西少数民族饰品的艺术特点与人文内涵
探究广西少数民族饰品的艺术特点与人文内涵摘要:少数民族饰品是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文化最直观的体现,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广西境内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四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饰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艺术特点,发掘其人文内涵,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特点人文内涵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少数民族由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历史事件等原因,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民族风俗及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礼仪、节庆及婚丧嫁娶等方面。
这些民族文化资源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族饰品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代表了各民族的工艺水平,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研究少数民族饰品的艺术特点与人文内涵,有助于揭示民族饰品所蕴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进一步把握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广西少数民族及民族饰品概况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11.05万人,占37.18%(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拥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
以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为主的十一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八桂大地。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广西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绚烂的民族文化,广西少数民族在歌舞、服饰、礼仪节庆、手工艺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其中少数民族传统饰品则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饰品琳罗满目、风格各异、色彩斑斓,代表作有壮族的壮锦和绣球、瑶族的头饰、苗族的银饰、侗族的侗锦、银饰等,既反映出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追求,体现了各民族的气质和风貌,更传递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2 广西少数民族饰品的艺术特点与人文内涵少数民族的传统饰品具有民族性、象征性、多样性、地域性的特点。
苗族传统艺术欣赏
苗族传统艺术欣赏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在苗族传统艺术中,表演艺术和手工艺术两者是最为突出的。
以下将为您介绍苗族传统艺术的特色和欣赏价值。
一、苗族表演艺术1. 苗族歌舞苗族歌舞是其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独特的舞蹈形式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其艺术形式更加吸引人。
苗族的舞蹈风格以动作精准、独具特色和高亢的节奏感为特点,常常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各种乐器的伴奏来表达情感和展现美感。
2. 苗族花灯艺术苗族花灯是苗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传统节日庆典不可或缺的一环。
苗族的花灯以细腻、精致的花样和鲜艳的色彩闻名于世。
制作花灯的工艺考究,包括灯骨的选择和制作、彩灯的装饰和绘制,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3. 苗族竹竽艺术苗族的竹竽是一种特殊的乐器,也是苗族传统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竹竽的音色深沉悠扬,能够表达苗族人民的自然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
苗族人民常常在庆典和重要场合使用竹竽来表达喜庆和欢乐的情绪。
二、苗族手工艺术1. 苗族绣花苗族绣花是苗族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苗族绣花以其独特细致的工艺和独具特色的图案而闻名。
苗族绣花图案常常以动植物、山水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富有浓厚的苗族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
苗族人民常常佩戴银饰来体现他们的身份和美感。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精细,常常采用银饰镶嵌、雕刻和锻造等多种技法来表达苗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点。
3. 苗族玛瑙雕刻苗族的玛瑙雕刻被誉为苗族文化的瑰宝。
苗族人民以纯净、美丽的玛瑙为原材料,经过巧妙的雕琢和特殊的抛光工艺,创造出精美的玛瑙雕刻作品。
苗族玛瑙雕刻图案多样,常以动植物、神话传说和民族特色为主题,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苗族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苗族的表演艺术还是手工艺术,在技艺与艺术内涵上都有独特的特色。
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关于苗族文化的四大精粹服饰、银饰、蜡染、苗绣你知多少)
独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关于苗族文化的四大精粹服饰、银饰、蜡染、苗绣你知多少)古朴潇洒的芦笙舞;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源远流长的手工刺绣、蜡染;声名远播的苗药这是来自苗族的绚烂魅力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以大为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
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
以重为美因为苗族银饰不是单一的形式,在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在每个苗族家庭户主,都会穷尽财力,为女儿打制一身精美的银饰,装饰在服装上,谁家姑娘身上的银饰越多越重,就显示出这家越富有。
整套银饰要打造半年:单独打制一套银帽(凤冠),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体积不大的凤冠架上焊接上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铃等饰物,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
如果一个人做的话,则需要20多天时间;打制一整套银饰,则需要半年的时间。
10多岁开始学习蜡染,一画就是20多年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染。
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
榕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蜡绘制十面旗幡,飘飘屹立于仪仗队之前。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绣的历史渊源悠久,其装饰纹样的夸张变形,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又鲜艳明丽。
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希望这些美丽的存在一直保存下去也希望手工艺人们能够永远坚持自己的匠心。
贵州特色工艺品有哪些如何挑选
贵州特色工艺品有哪些如何挑选贵州,这片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承载着贵州人民的智慧和传统文化,是独特的艺术瑰宝。
在这众多的特色工艺品中,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
首先要提到的是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苗族人民擅长将银子打造成各种精美的饰品,如项链、手镯、耳环、头饰等。
这些银饰上常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挑选苗族银饰时,要注意银的纯度和工艺的精细程度。
纯银的质地柔软,色泽洁白,而工艺精细的银饰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没有瑕疵和毛糙之处。
再者是蜡染。
蜡染是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蜡染作品通常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图案多为自然景物和几何图形,如花朵、蝴蝶、漩涡等,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
在挑选蜡染制品时,要看其色彩的鲜艳度和均匀度,图案的清晰度和对称性。
优质的蜡染作品色彩鲜明,过渡自然,图案精致且布局合理。
另外,还有水族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以马尾毛作为主要材料,制作出精美的绣品。
绣品上的图案丰富多彩,针法独特,立体感强。
挑选马尾绣时,要留意绣线的紧密程度和绣面的平整度。
绣线紧密、绣面平整光滑的马尾绣作品质量更佳。
除了以上几种,贵州的特色工艺品还有布依织锦、侗族刺绣等。
那么,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贵州特色工艺品,我们该如何挑选呢?第一,了解工艺品的背景知识。
在挑选之前,多了解一些关于贵州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工艺品的价值和真伪。
第二,观察工艺细节。
仔细观察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比如银饰的焊接点是否牢固,蜡染的线条是否流畅,刺绣的针脚是否整齐等。
工艺精湛的作品往往更具收藏和观赏价值。
第三,注重材质质量。
对于银饰,要确认银的纯度;对于织锦和刺绣,要关注丝线的质量和光泽度;对于木质工艺品,要检查木材的质地和干燥程度。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绪论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为以后的首饰设计如何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一、苗族银饰的特征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
苗族银饰文化现状及其保护一、简介银饰是苗族最喜爱的传统饰物,主要用于妇女的装饰。
品种多样,从头到脚,无处不饰,包括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体现出完美的整体装饰效果。
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素有龙头凤尾之美称,其制作较为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一百五十余件,多则达两百余件,价值昂贵。
苗族银饰精致美观,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的制品为代表,其中雷山县的银匠主要集中在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
二、溯源和风俗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贵州非白银产区,历史上的银饰加工原料主要为银元、银锭。
也就是说,苗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经年累月,积攒下的银质货币,几乎全都投入了熔炉。
正因为如此,各地银饰的银质纯度以当地流行的银币为准。
譬如民国时期黔东南境内是以雷山为界,其北边银料来自大洋,纯度较高,南边来自贰毫,银饰成色较差。
20世纪50年代后,党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众的风俗习惯,每年低价拨给苗族专用银。
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的首饰中首屈一指,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
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和戒指等。
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
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表示富有和避邪。
每逢民族节日,苗族姑娘的头上、颈上、胸前、后背都戴满了银饰品,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
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苗乡年节,或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三、制作工艺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
贵州的特色手工艺品有哪些值得购买
贵州的特色手工艺品有哪些值得购买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独具魅力的特色手工艺品。
当你踏上这片土地,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忍不住想要将它们收入囊中。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贵州那些值得购买的特色手工艺品吧。
首先要提到的是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苗族人民对银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他们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信仰都融入到了银饰的制作之中。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头饰、胸饰、手饰、脚饰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苗族女子的银角头饰,其造型夸张、华丽,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还有那精美的银项圈,层层叠叠,镶嵌着各种宝石和珍珠,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和美丽。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铸炼、捶打、拉丝、镶嵌、焊接等多道工序,每一件银饰都是工匠们用心打造的艺术珍品。
无论是作为自己的收藏,还是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苗族银饰都是绝佳的选择。
除了苗族银饰,贵州的蜡染也是不容错过的特色手工艺品。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贵州的蜡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州蜡染图案丰富多样,多以花鸟鱼虫、神话传说、自然景观等为主题,色彩素雅、清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蜡染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工匠们先用蜡刀蘸着融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制出各种图案,然后将布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由于蜡液的覆盖,有蜡的地方不会染上颜色,从而形成了美丽的花纹。
经过漂洗、脱蜡等工序,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蜡染可以制成衣服、围巾、桌布、壁挂等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既实用又美观。
将贵州的蜡染带回家,不仅能为家居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还能让你感受到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
贵州的刺绣同样令人惊艳。
贵州刺绣种类繁多,有苗族刺绣、侗族刺绣、布依族刺绣等。
不同民族的刺绣风格各异,但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
苗族刺绣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常常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侗族刺绣则以细腻、精致著称,图案多以花卉、动物为主,线条流畅、优美;布依族刺绣则注重图案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色彩和谐、典雅。
赫章县的民俗工艺
赫章县的民俗工艺赫章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中部,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要民族的县级行政区。
赫章县地处高原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工艺传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赫章县的民俗工艺。
1. 布依织锦:布依族是赫章县的主要民族,他们善于纺织和绣制,布依织锦是布依族独特的民俗工艺之一。
布依织锦以手工编织为主,采用纯天然无毒染料,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布依织锦融入了布依族的文化元素和传统符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 苗族银饰:赫章县是苗族聚居的地区,苗族银饰是赫章县重要的民俗工艺之一。
苗族银饰制作精美,工艺独特,常见的银饰有耳坠、项链、手镯等。
银饰的图案多以动植物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苗族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常常作为婚嫁的重要礼品。
3. 编竹器:赫章县是中国南方竹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善于利用竹子制作各种竹器。
编竹器是赫章县独特的民俗工艺之一,编竹技艺传承已久。
编竹器种类繁多,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竹筐等,具有坚固耐用、轻巧实用的特点。
编竹器主要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储物和容器,也是当地居民进行民俗活动的必备物品。
4. 扎染:扎染是赫章县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也是布依族民俗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扎染是一种手工染色技法,通过用线索绑扎纺织品,然后进行染色,最后解开绳索,形成特殊的图案。
扎染的图案多样,包括动植物、人物、花纹等,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扎染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被广泛应用于赫章县的传统服饰和民俗活动中。
5. 木雕:木雕是赫章县重要的民俗工艺之一,制作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地居民善于利用木材雕刻出各种精美的雕塑和工艺品。
木雕的图案包括神话传说、传统人物和动物等,形象生动,富有审美价值。
木雕作品常被用于装饰住宅及公共场所,也是赫章县的特色旅游产品。
以上介绍了赫章县的一些民俗工艺,这些工艺承载着当地居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 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耳 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 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这种炫耀意识的物化在其他民族也不难见到。傣族男 子的纹身习俗讲究纹身部位愈宽、图案愈复杂愈美;求偶期的哈尼族少女浑身上下戴着密密的珠饰、贝饰;青海牧 区藏族妇女的“加龙”背饰充分体现了追求大和多的审美原则;德昂族的腰箍多达三四十圈,可谓追求饰品数量 的典型。足见追求繁复的以多为美,不止苗族一家。多表示着一种独特感。
银饰工艺
加工
原料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内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据需要,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 银条或银丝,利用压、寥、刻、镂等工艺,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
苗族银饰工艺流程很复杂,一件银饰多的要经过一二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银饰造型本身对银匠的手工 技术要求极严,非个中高手很难完成。
苗族银饰
银饰特征
以大为美 以重为美
以多为美 变与不变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 例证。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 看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体现了你的家庭富裕程度是不错的,并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关于土家族和苗族服饰的介绍资料
在我国的多民族地区,土家族和苗族是两个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民族群体。
他们的服饰文化向来引人注目,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本篇文章将从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特点、历史渊源、传统工艺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两个民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一、土家族服饰1. 传统服饰特点土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
土家族的传统服饰以彩色为主,注重绣花和刺绣,在织物纹样、服饰款式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男性主要穿着黑色或灰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彩色的腰带;女性则穿着精美的对襟褂,色彩艳丽,袖口和下摆常常镶有彩色的绣花。
2. 历史渊源土家族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传统。
在古代,土家族服饰主要是以麻布、棉布为主要材料,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土家族的服饰在粗犷中不乏细腻,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勤劳,也展现了优美的艺术风格。
3. 传统工艺土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纺织、刺绣、染色等工艺。
其中,土家绣是土家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土家绣以其艳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被誉为“东方刺绣艺术明珠”。
二、苗族服饰1. 传统服饰特点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以银饰、织物图案等为特点。
苗族男性的服饰以黑色为主,上衣常常配以蓝色长裤;女性则以深蓝色为主,身穿长袍或长裙,头戴花冠,脚踩踏板鞋,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2. 历史渊源苗族服饰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千百年的沉淀和传承。
苗族服饰的图案多为民歌、神话、动植物等自然元素,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宗教神秘感。
苗族服饰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3. 传统工艺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纺织、织布、刺绣等工艺,其中苗族银饰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图案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银饰艺术明珠”。
苗族银饰的曲线之美
复杂 工 艺。 只 有 以这 些繁 多工 艺技 术 为 基 础 , 才 能 塑 造 出苗 族 银 饰 艺 术 当 中惟 妙惟 肖,机 灵活 泼 的 曲线 装 饰 之 美 ,才 能使 得蜿 蜒 委 婉 的苗 族 银 饰 的纹饰 成 为 有 源之 水 ,成 长
d il .9 9 js .0 2 9 62 1 . .3 o :O3 6 /.s 1 0 —6 1 .0 21 0 6 in 2
苗族 银饰 装束发 展 的丰富 多彩、
美丽 动 人 、除 了其 民族 本身 具 备 的 审 美倾 向外 ,更 主要 的是他 们 掌握 了娴熟 的冶炼 之术 、银饰 制作工 艺、
l
E
苗旗银饰的曲线之奠
【 要 】西 南少数 民族 艺术文化在 历史的长河 中源远 流长 ,在品种繁 多的西南少 摘 数 民族纹饰 门类 中,苗族 纹饰 曲线的造型元 素极 具 艺术 感染力并独树一 帜。在 现 当代 艺术设计 尤其是服 装设计 中对独具个性 的曲线风格 的需求呈上升趋势。 【 关键词 】 曲线美 演化 曲线化过程 曲线装饰
更加趋于 大气 、明快、简练 、多变。 个青年 》中说 到 : “ 两肩略微 耸起 , 所 以苗族 先 民在银饰 曲线 的装饰 上 , 修 改 了汉文 化 早期 中 心对称 、反 复 更显 出圆婉 的 曲线 美。 ”可见 曲线 的 美 是 随 处 可 见 ,并 且 随 处 可 以 感 连 续 图案 的组织 形 式 ,而 是在 银 饰 受得 到 的 。 装 饰 上 施 以重 叠缠 绕、 上 下穿 插、 四面 延展 的曲 线装饰 ,并 以幻想 和 曲线 的演化 贵 州 民族银 饰 曲线的种 类繁 多 , 浪 漫 主义 手 法 ,不拘 一 格地 进 行 变 此 地 区服 饰 文化 的 发展 有一 个 共 同 形 ,形成 了活 泼 的苗族 特 有 的的蝴 的规 律 ,即从 简 单 到 复杂 ,从 朴 素 蝶纹 、云草纹和角纹饰等 曲线图案。 这 些独 具 民族 特 色的纹 样 是用 流 动 实用 到追 求 华 美。任何 纹饰 的演 化 都 是 一个 相 对独 立 的 过程 ,苗 族银 的弧 线上 下左 右任 意 延 伸 ,转 折 处
论施洞苗族银饰中蝴蝶纹样的象征意蕴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胡嘉玮论施洞苗族银饰中蝴蝶纹样的象征意蕴摘要:苗族银饰是一种将物质与民族精神高度融合的文化现象,其传统纹样当中记录着苗族的传承,蕴含着苗族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以及图腾崇拜、战争迁徙、民俗生活等方面的意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蝴蝶纹作为施洞苗族盛装银饰中出现最为频繁的纹样,其独具特色的形态之中包含着施洞苗族的民俗信仰,彰显着其生命同源、万物平等的哲学观。
关键词:施洞苗族;银饰;纹样;蝴蝶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图形纹样便成为了苗族儿女记录生活、传递信息、宣泄情绪的载体。
作为苗族象征符号之一的银饰,其纹样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皆令人叹为观止。
从全国范围来看,苗族银饰的分布以黔东南地区最多,其中又以施洞苗族尤甚。
据考证,学者普遍认为银饰在施洞苗族的盛行始于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之后。
清水江上繁荣一时的木材贸易加速了白银在施洞地区的囤积,为施洞苗族银饰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此算来,银饰在施洞苗族的兴起至今不过近三百年的历史,但其中的图形纹样却可以追溯到发生于公元前的涿鹿之战,我们从中依稀能够找寻到蚩尤率领着苗族先民战斗与迁徙的痕迹。
其中,动物类纹样的出现比率居于榜首。
蝴蝶纹凭借着其优美而灵动的神韵,独特而富有内涵的造型在诸多动物类纹样中堪称是最能够彰显其民族特色的纹样。
1施洞苗族银饰中蝴蝶纹的类型1.1写实类在施洞苗族盛装银饰当中,有一种立体造型的蝴蝶纹。
其触角用银丝搓制而成,高高上翘,蝶翼上的纹理被技艺精湛的银匠刻画的栩栩如生,似振翅欲飞。
这种相对写实的蝴蝶纹,体现了施洞苗族银匠对于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黄宾虹曾提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造化无穷,取之不尽”,自然界中的蝴蝶是银匠摹写的对象,是蝴蝶纹产生的源泉。
对于蝴蝶自然形态的描摹,为抽象类与变异类蝴蝶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2抽象类在施洞田野调查中,笔者有幸拜访了塘龙银匠村最具代表性的老一辈手艺人吴通云。
苗族银饰的象征-精选资料
苗族银饰的象征银饰作为苗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挑花、刺绣、蜡染并称苗族传统四大工艺。
苗族银饰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与其历史、文化、宗教、伦理道德以及生活习俗等关系渊源深厚,体现出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苗族是一个偏爱“银”的民族。
据《新唐书》记载,唐贞观三年,苗族首领谢元深入朝的装束“以金银洛额”,是有关苗族银饰最早的文献记载。
到了明朝,随着经济的发展,苗族地区出现了银钱,并逐渐取代了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易方式,为银饰的加工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苗族银饰的发展。
自清朝以来,银饰开始向苗族各部落普及,并风靡一时。
到上世纪80年代,银饰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应该说,银饰的出现是苗族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出苗族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银饰在苗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含义。
下面,我们以黔东南苗族银饰为例,探究一下苗族银饰背后的象征含义。
一、物质的象征马克思曾说过:金银是财富的物质代表。
从《苗族古歌》所描述的人们对金银的重视与喜爱程度可以看出,苗族人民把银饰作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正是这种物质象征,诞生出了苗族豪华的盛装银饰。
银饰以多、大、重为美,一套盛装银饰数量达三四十件之多(以施洞清江苗银饰为最),价格在万元以上,重量达一二十斤。
沉重而美丽、豪华而自然,体现着淳朴,彰显着华贵。
在黔东南苗族习俗中,父母十分重视女儿(尤其是长女)的嫁妆,以其嫁妆的多少作为自己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女儿的嫁妆主要就是银饰。
苗家女子佩戴的银饰花样繁多,有银角、银梳、银冠、银簪、银耳环、银项圈、银项链、银锁、银玉领、银衣片、银腰带等多种。
女儿出嫁时身着银饰的数量就成了父母荣耀的象征。
为此,早在从女儿刚一出生时起,父母亲就开始为其积攒银料。
在银饰作为拥有财富和地位象征这种思想观念的刺激下,人们相互效仿、攀比,使得银饰发展空前繁荣,从“以金银洛额”逐渐发展成为全身的披挂。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
论苗族银饰的价值及传承发展1. 引言1.1 银饰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苗族银饰在苗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银饰被视为象征着身份、地位和财富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承载着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表达。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每一件银饰都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族银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佩戴和珍藏,更在各种传统节日和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苗族银饰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了苗族文化传统的活跃载体和弘扬者。
苗族银饰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和代表,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视。
在今天现代社会中,苗族银饰的重要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1.2 银饰的历史渊源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苗族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据考证,苗族银饰起源于古代苗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最初可能是用于装饰和礼仪用途。
苗族银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人们使用原始的工具和技术,将银矿石提炼成银条,再经过锻打、刻制、镶嵌等工艺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银饰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苗族银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苗族的传统婚礼、节日、祭祀等重要场合,人们都会佩戴各种银饰,以示身份和美化自己。
苗族银饰不仅具有装饰和保值的功能,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苗族银饰经历了多次的创新和发展,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
苗族银饰的历史渊源不仅反映了苗族民族的智慧和勤劳,更传承和弘扬了苗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在当今社会,苗族银饰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统的延续。
2. 正文2.1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与特点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工艺和风格。
关于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关于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是指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技艺为基础制作的艺术作品和
手工制品。
这些工艺品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展现了他们特有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信仰。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工艺品:
1. 苗族银饰:苗族银饰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
银饰常用作苗族妇女的头饰、颈饰、胸饰等,其图案和纹饰经常取材于自然界,如花草、鸟兽等。
苗族银饰被视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妇女婚嫁中最重要的陪嫁物。
2. 彝族织锦:彝族织锦是云南彝族的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织锦工艺而著称。
彝族妇女使用手工织机将多种颜色的丝线织成精美的花纹图案,常用于制作服饰、窗帘和桌布等。
织锦不仅富有彩色鲜艳的视觉效果,还融入了彝族的文化符号和意义,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藏族唐卡:藏族唐卡是一种绘制佛教题材的卷轴画,使用绢、布等材料,以矿物颜料和天然颜料进行绘画。
唐卡主要描绘佛教故事、佛、菩萨、神明等,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
唐卡不仅在藏族寺庙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被视为祈福和保佑的象征,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4. 哈尼族染布:哈尼族染布是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工艺,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
哈尼族妇女使用特制的染料和蜡,通过多次染色和脱蜡的过程,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花纹和图案。
染布既可以用来制作服饰、室内装饰品,也可以作为亲友
间的礼物赠送。
以上只是少数民族工艺品的一些代表,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品,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特色
贵州的手工艺品有哪些特色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
贵州的蜡染堪称一绝。
蜡染技艺历史悠久,图案精美,线条流畅。
通常以蓝白两色为主,通过蜡液的防染作用,在布料上形成独特的花纹。
其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需要经过画蜡、染色、脱蜡等多道工序。
每一块蜡染布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苗族的银饰也是贵州手工艺品中的瑰宝。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头饰、项圈、手镯、耳环等。
其工艺精湛,采用了拉丝、镂空、镶嵌等多种技法,使得银饰造型精美,华丽而不失庄重。
苗族银饰上的图案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都会佩戴银饰,以展示其民族的独特魅力和身份认同。
贵州的刺绣同样别具一格。
各地的刺绣风格各异,针法多样。
有的细腻精致,有的粗犷豪放。
常见的有平绣、锁绣、打籽绣等。
刺绣的题材广泛,从生活场景到神话传说,无不涵盖。
色彩鲜艳的丝线在绣娘的巧手下,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图案,绣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竹编在贵州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选用当地优质的竹子,经过劈竹、刮青、编织等工序,制作出各种实用的器具和精美的工艺品。
竹编的造型简洁大方,实用与美观兼具。
从竹篮、竹筐到竹雕艺术品,无不展现出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
贵州的木雕工艺也值得一提。
多以木材为原料,运用刻刀在木材上雕琢出各种图案和造型。
木雕作品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花卉等。
其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立体感强。
木雕作品常常被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作等领域,为生活增添了艺术的氛围。
另外,贵州的土陶制作也独具特色。
土陶制品多为生活用品,如陶罐、陶盆等。
其制作工艺简单质朴,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土陶的质地粗糙,色彩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贵州的手工艺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等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西南地区非遗名录
中国西南地区非遗名录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特色。
以下是六个列入中国西南地区非遗名录的项目及其赏析:1. 川剧变脸(四川省)- 赏析:川剧变脸是四川川剧中的一种独特技艺,演员通过迅速更换面具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
这种技艺神秘莫测,极具观赏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奇观。
2. 云南白族三道茶(云南省)- 赏析: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茶艺表演,它以独特的泡茶方式和饮用礼仪体现了白族人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3. 贵州苗族银饰工艺(贵州省)- 赏析:苗族银饰工艺是中国银饰艺术中的瑰宝,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苗族银饰不仅是装饰品,也是族群身份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4. 西藏唐卡(西藏自治区)- 赏析:唐卡是一种绘制在布幔或纸上的藏族绘画艺术,通常以佛教图像为主题。
它的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富含宗教和历史元素,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重庆木版年画(重庆市)- 赏析:木版年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鲜艳的色彩和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重庆木版年画多以吉祥寓意和生活场景为主题,反映了民众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
6. 四川蜀绣(四川省)- 赏析: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蜀绣作品图案丰富,色彩鲜明,针法多样,体现了四川地区的传统美学和文化特色。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们的存在和传承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银饰加工工艺流程
苗族银饰加工工艺流程苗族银饰加工工艺流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银饰的制作过程是一个细致、精密的工艺流程,其主要步骤包括:设计、打样、银丝拉制、搭接、焊接、打磨、刻字、雕刻、镶嵌等。
首先,设计是苗族银饰加工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根据需求和客户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师需要将客户的意愿和苗族银饰的传统方案结合起来,制作出独具苗族特色的银饰设计。
其次,打样是银饰加工的重要环节,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要求,将设计的图纸制成实物样品,以供客户确认和修正。
然后,银丝拉制是苗族银饰加工的核心环节,它是将银材料加工成丝状,便于银饰加工。
拉制银丝需要使用拉丝机器,将银材料压制成细长的银丝,一般厚度为0.1-1.0毫米。
接着,搭接是苗族银饰加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银丝按照设计的图案进行排列和组合,形成银饰的基本形状。
随后,焊接是苗族银饰加工的关键环节,它是将搭接好的银丝进行焊接,固定好银饰的形状和结构。
焊接需使用焊接机器和银焊丝,需要技术熟练的工匠操作。
然后,打磨是为了使银饰更加光滑、细腻,需要使用打磨机器和磨料,将银饰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使其达到光亮的效果。
其次,刻字和雕刻是苗族银饰加工的特殊技艺,它可以为银饰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刻字和雕刻需要使用刻字和雕刻工具,将图案和文字刻在银饰表面,使其更加华丽精致。
最后,镶嵌是苗族银饰加工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银饰增加更多的色彩和细节,使其更加华美。
镶嵌需要使用宝石、珍珠等饰品,将其镶嵌在银饰表面,形成一种独具风格的银饰品。
总之,苗族银饰加工工艺流程是一个细致、精密的民间工艺,需要技术熟练的工匠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湛的制作技艺,使其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为以后的首饰设计如何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一、苗族银饰的特征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作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苗家孩童是父母希望所在,其银饰的头帽、手镯、脚钏、银铃响物、罗汉菩萨等,全是新买银子做成。
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
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进行馈赠也是常事。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葬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
(一)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巫术、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
比如丹江苗族背部银衣有一个“宗庙”的图像造型,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图样,其巫术的意义厚重,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
所以,每一件银衣都少不了这个“宗庙”图样,且大体稳定,不能随意创造、变形。
还有银花头围上的骑马武士和小孩银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
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
在苗族古歌中,传唱是枫木生出了蝴蝶妈妈(即妹榜妹略),蝴蝶妈妈生下了十二个蛋,由鹊宇鸟孵化出苗族的祖先姜央和十二兄弟。
这样,与苗族始祖有关的有四种图腾。
水牛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兄弟。
西江、施洞、排吊等地苗族的银角是牛角的图样造型。
水牛是稻作农耕的主力,水牯牛又是祭祀祖先的牺牲。
传说苗族的先祖蚩尤就是头有角的。
苗族认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
雷山苗族常常会把牛称为“牛妈牛爹”,逢年过节也不会忘了款待牛,要给牛吃酒肉和糯米饭。
苗族认为,除天地外,枫树是祖先之祖。
枫树也当然地在银饰上有所表现。
银饰上的吊花,多为三角形的枫叶纹,它也作为连结其他图样的中介造型。
苗族古歌当中提到了十余种鸟类,而帮助蝴蝶妈妈孵化十二个蛋的鹊宇鸟,有说是燕子的一种。
它是由被砍伐的古枫树梢变来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为图腾来崇拜的。
因而,银燕雀是苗族银饰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图样造型。
雷山丹江的主体由银雀组成的银簪中,有四只银雀,中间的一只被做得很逼真,神态活灵活现,连一片一片的羽毛纹理也清晰可见,小雀则抽象简略。
都匀王司的银雀发簪主体就是一只神态逼真的写实的鸟,它展翅欲飞,身上的羽毛也一片片地微张,嘴里还衔着一个银笼。
蝴蝶的纹样造型在银围帕、发簪、银梳、耳环、衣帽饰、项圈、压领、银衣片、背带、腰链、吊饰、手镯、—戒指、烟盒、围腰银牌等几乎所有的银饰上都能看到,因为蝴蝶妈妈是传说中苗族的母亲。
上述几种图腾的纹样造型都是苗族银饰不可或缺的。
而期于的各种动物、花草图案造型则可以灵活搭配,给银匠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二)苗族银饰中的龙的形状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苗族在古歌《十二个蛋》当中,“水龙”只是其中的一个蛋,并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苗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的地区有招龙、接龙的习俗,把龙视为至尊。
但也有好些地区并没有特殊的龙崇拜。
在施洞等地苗族服饰刺绣中,龙就是随处可见的、有善有恶的、善恶互换的、可以与各种动物“嫁接”的一个符号。
但银饰比刺绣更多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苗族银饰中龙的图样,最多地是见于头饰。
特别是女性戴的银角,大多为双龙戏珠等吉祥图样。
项圈上,龙纹图案比较普遍,而且与别的花样、动物搭配特别丰富,在这里,龙只是动物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它可以和各种动植物平等共处于一个项圈之上。
苗族的龙有各种各样的,诸如牛龙、蛇龙、鱼龙、鸟龙、猪龙、羊龙、马龙、蚕龙、蜈蚣龙、蚯蚓龙、螺蛳龙、虾身龙、鸡头龙、双头龙、饕餮龙、狃龙、麒麟龙、穿山甲龙等等。
不过,施洞地区龙的这种“寻常性”也是有条件的,比如小孩佩戴的银帽饰,就有菩萨、仙童以及狮、虎、麒麟珍稀猛兽,没有龙的图样,这似乎又体现了龙的不寻常性。
因为孩子年幼,还承受不起这尊贵的龙。
(三)苗族银饰中独特的迁徙文化苗族的银饰虽然出现较晚,但由于苗族口传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在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他们依然铭记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崇拜着祖先的勇敢顽强。
所以,他们银饰上对苗族长期的征战、迁徙历程、迁徙文化多有反映。
比如在台江和雷山丹江和的银花头围上,都有武士执刀棍骑马奔驰的造型。
施洞妇女佩戴的一种制作精细的银马围帕,中间是珠宝嵌镜面,左右两边各7名剽悍的男子头挽高髻手执兵器立于马背之上,相向而驰,造型生动。
这都是先祖们驰骋疆场不断西迁的征战场面,表现了施洞人对先祖的缅怀纪念。
施洞苗族妇女的衣背饰物- 银衣片上,也有男子骑马的纹样。
卢山还有一种兵器银吊饰,将各种刀、剑、挖耳勺等挂在妇女的腰间,这都是当年征战迁徙的印痕。
鱼是苗族东方江边、海边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
鱼除了多子的生殖崇拜含义之外,《苗放古歌》中唱道:“榜生下来要吃鱼……鱼儿多着呢!穿枋般大的鲤鱼。
在这儿得鱼给她吃,榜略好欢喜。
”苗族迁徙到西部山区以后,不仅在水田里养鱼延续了在东方吃鱼的习惯,而且在银饰上有充分的反映,鱼是苗族从头到脚各种银饰少不了的纹样和造型。
苗族银饰中还有一种独特的饰物是响铃,不论是项圈还是挂牌、吊牌、围腰吊饰,都常常佩有响铃,这也是一种迁徙的遗风。
在响铃声中,人们走过了一道道山水,前呼后应,永不失散。
(四)苗族银饰中可以透视出苗族的平等观念苗族银饰产生于明代以后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明、清时代人们的衣着首饰都是有一定等级规则的。
但同样生活在明、清时代的苗族,在银饰的佩戴上却与服饰一样,无等级区分的。
不论你是寨老,理老,土司、鼓藏头及其家属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在一个社区生活,人人都可穿着佩戴一样的银饰。
黄平苗族姑娘出嫁时的盛装头饰,极其雍容华贵,但它却并非贵妇人的专有,那一带的苗家姑娘出嫁时都可佩戴。
西江苗族姑娘出嫁时必须佩戴银角,如果家里没有,可以去向亲朋借用,人们都乐于相借。
这也体现了古代苗族社会传承下来的原始平等的民族精神。
(五)苗族银饰具有一种展示性汉族的首饰只是一种点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更简化。
大多数妇女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佩戴首饰,更少佩戴银饰。
而苗族在过节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时刻,都要把银饰佩戴起来盛装相配,而且是以多为美。
苗族民谚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有些人家在女儿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为她逐年打造银饰,一年积一点,存放在专门的木箱里珍藏。
等女儿长到十多岁了,在盛大节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会装扮起来,向同胞们展示。
西江苗族要在全套银饰备齐之后,才能制作银角,而在节日期间有无银角展示,则能折射出姑娘的社会地位,没有佩戴银角的姑娘,跳芦笙舞时只能排在佩戴银角者的后面。
雷山丹江的苗族银花头围,要使佩戴者的整个额头都有银花环绕。
这种展示导致了银饰艺术的交流,使得苗族的艺术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银饰艺术的不断繁荣。
(六)苗族银饰特别注重与服饰的搭配节日里和人生重大喜庆日子里着盛装服饰,并搭配全套盛装银饰,有一种珠联璧合的效果,更显得雍容华贵,烘托了欢快热烈的节日喜庆气氛。
日常生活中着便装服饰搭配便装银饰,这样方便、简洁、大方,便于日常劳作。
西江和丹江的苗族便装,头饰只用一支焊有四粒小银珠的银簪,既作装饰也作固定发髻用。
只要梳苗族发髻的以上两地女子,都必用这种银髻。
还有围腰牌和围腰链,都不仅有装饰作用,还用于固定围腰。
耳柱过去也配便装,但现在日常佩戴耳柱的年轻女子比较少。
在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施洞地区还有次盛装,于一些礼仪场合穿着,并搭配相应的银饰,这样既庄图1 黔东南凯里凯棠银衣①重得体,又方便行动。
另外,在银饰自身的图案搭配上,一般讲究对称。
例如背部银衣的银片,各种动物图样都是一边一只,小孩银帽上的神像,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在发簪上,也常常有不对称的造型出现,这种不对称使银饰显得更加灵动、更加呈现出生命的自然状态。
二、苗族银饰的分类每一个苗族支系的银饰都不尽相同,差别有大有小。
细分起来,银饰因支系而异,甚至在支系内部也有差异,这是地域封闭所致。
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百花争艳的苗族银饰。
但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有必要对银饰进行大致的分类。
从银饰的装饰部位来划分,可以分为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脚饰、衣饰。
(一)头饰有银冠、银簪、银梳、银围帕、银耳环和银童帽饰等。
头饰是一种重要的饰品。
用银光闪烁、花团锦簇的饰品环抱着姑娘的面庞,显得更力口华美典雅,一眼给人留下最强烈的印象。
有的银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角。
银角分为西江式、施洞式、丹江式等,只有着盛装的时候才能佩戴。
①西江的银角是仿水牛角的形状,体积最大,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两角①西江银角,两角中间有扇形的银片。
/images/tpz/mzys/22.jpg图2 西江银角②的宽度往往超过佩戴者的身躯。
两角中间有呈扇形的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