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女性

关于现代女性
关于现代女性

关于现代女性

【摘要】现代女性,当今社会中有自己工作、事业、收入,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不受男人约束,有自我支配的强烈意识的女性。对生活和家庭更加的热爱,兴趣爱好更加的广泛的女性。

关键词:现代独立自主家庭生活修养事业

现代女性既有现代气息又具有传统美德;既时尚又典雅;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情感内涵;既大胆开拓又柔情似水。活得洒脱,活得现代,蕴藏着事业上的向上冲劲和生活上的美好追求。现代女性虽然很辛苦,但往往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女性的骄傲。现代女性既要温柔也要事业,是新体制下的新型女性。

一、事业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似乎女人一生的错误没有比选错婚姻更严重的了。婚姻与事业,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观念也随之发生各种变化,现代女性虽然崇尚既要有事业,又要嫁得好,但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认为若是差强人意的婚姻,不要也罢;当然,也仍有许多“曲线救援”的无奈之选。

据《广州人家庭婚姻爱情价值观变迁分析(1999~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男性受访者中,认为婚姻与事业重要性的比例基本相同,但在爱情与事业中,更多的男性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2007年以前,女性对爱情的重要性比例一直高于事业,而2007年出现了细微变化,事业的重要性比例在受访女性中开始略高于爱情。有专家指出,这种价值观念的变化,反映了现代女性越来越独立,事业心随之加重。

现代女性,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比较适合的职业为白领、助理、外语翻译、医生、人力资源管理、模特、公务员、私营企业主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喜好,干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现代女性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

谈吐优雅,勤奋努力。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已成为过去式,现代社会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各类女性在这个舞台上都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

二、生活

作为女性,人生的完整离不开家庭的组建。家庭永远是女人最安全的港湾,也是女性心灵最终的归属。在家庭生活中,女性不单单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同时也在一人分饰着多角,扮演着人妻人母的角色。

现代女性,既忙自己的事业,又不失女性传统的美德。开放的外部世界和激励的生存竞争,给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女性几千年旧思想的茧壳中破茧而出,自信自强。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断地为思想"充电",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职业女性”同时,也要具备女性传统的美德——很好地经营自己的生活,不失温柔贤慧,在生活中,懂得怎么体贴男人,懂得怎么教育子女,懂得怎么烹调。

现代女性热爱生活,把生活当成一项艺术来经营,在工作与休闲中拿捏着美感的平衡。不要以为她们是工作狂、丁克,她们对生活对家庭的热爱更加热烈,和同事们和妯娌们的关系也会很融洽。

现代女性能准确地把握生活真谛,现代女性逐步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新型女性。

三、修养

现代女性特别注重个人修养与常识,她们充满自信,自强独立;气质高贵,这是心态上的高贵,不媚俗、不盲从、不虚华;善意通达,温柔但不为情所困,心灵通达,让爱情在平淡中走向坚固和永恒。

女性如果想拥有有个性的人生,首先要养成有节制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而且,读、写、说等交流能力也是必要的。其次,要掌握致辞方法、得体的着装、表达谢意等社会人所必需的礼仪。此外,最重要的是拥有做人的基础力。

人的基础力是什么呢?就是拥有作为自己的行动和人生态度之核心的信念。换言之,就是拥有不期待回报而去做该做之事、即使受损也要做正确之事的坚强意志。同时,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加以体谅,能够向弱者和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够容纳人的弱点和不完美,拥有这样的温情,拥有为大自然的美丽和

雄健而感动的温柔之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女性的品格,便产生于这种坚强与温柔之中。不自卑,也不自大,而是拥有与自身相符合的自信。拥有智慧,能够区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琐碎的。另外,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当前被期待发挥何种作用,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表达的时候表达,这样的聪明也是不可欠缺的。

四、现代女性有自己的的标志

知识、独立、自由是现代女性真正的标志。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女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倡导个性自由的今天,现代的知识女性首先应该能独立,独立是自由的前提——现代女性不应只是在成功男人背后的不平凡的女人。女性要获得完全的独立,而不是片面的、暂时的独立,全面的独立包括经济的、人格的和精神的独立,一个在经济上依赖别人的人是不可能获得人格上的独立的,更不必说精神的独立了。现代女性应该追求完全的独立,独立了才可能有自由。而自由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承担后果,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女性毫无疑问是独立的、自由的女性。

现代女性一定要走出家庭的小圈子,不要做家庭主妇或是什么全职太太。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现代女性,她要走出家庭,但又不能不要自己的家庭,很多女性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事业和家庭并不矛盾。事业成功的男性很多,但很少有成功的男性不要家庭。

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的主持人张蔚有一句话很好,“我只是要做回自己,这样肯定有人不喜欢,但总会有人欣赏”。张蔚是典型的现代女性之一——清爽、干练、有着电视主持人少见的学生气质。在面对来自世界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专家学者的时候,张蔚都能以平等的态度从容招架,应对自如、语带机锋。但这只是张蔚诸多职业角色的其中一种。这个有着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女性,在活跃于电视屏幕的同时,还前后担任过通用电气公司金融分析师、贝恩顾问公司咨询顾问、新闻集团(中国)业务发展总监、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CNBC 财经电视台亚太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角色。机智、干练的张蔚,能在各种角色间自如地穿梭、转变,无论是电视明星还是大型跨国公司高级经理人、咨询公司顾问,做得可圈可点。张蔚无愧是现代女性的杰出代表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报.现代女性,事业比婚姻更加重要.

[2]雅安日报.看现代女性如何执掌事业与家庭.2011年03月05日

[3][日]坂东真理子.《现代女性修养圣经:女性的品格》.2010年5月第一版

[4]张红玲.《现代女性礼仪与修养指南》.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及分工:设计调查表: 问卷调查: 写调查报告: 班级:21班 一.调查的计划 现代人的婚姻情况是对于现代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面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作为年轻的即将到结婚的年龄,对家庭问题的处理,受现在家庭婚姻剧的热播,几代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其中的问题都在现代人的婚姻中有所体现,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变得不同。我们组针对现代各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了随机访问,了解目前他们对婚姻的观念。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二.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的一百个人中有50 名男性和50 名女性,其中有37%的未婚男性,33% 的未婚女性,13%的已婚男性,17%的已婚女性。总体上在调查者中有18%处于适合结婚的年龄阶段,因为现代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结婚年龄也比以前相对的推迟。现代人的婚姻稳定也一定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前辈更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能缺少,所以有59%的人认为在婚姻中双方的精神支持和经济基础,一样都不能少。受国际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的开放开明,相亲类的节目也非常的丰富,有10%的人就通过相亲来成就了自己的婚姻,但71%的人都支持自由恋爱,通过旁人介绍或其他一些方式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的人也有18%。介于现在这种社会,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只要真心的为对方付出,全心全意的为生活奋斗,肯定会很幸福的,所以48%的人认为结婚对象的门当户对不重要,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性让46%的人认为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所以对家长的意见还是会听从的,并且现代人婚姻的经济基础总要从长辈那里获得,在选择结婚的对象上,49%的人都会考虑一下父母的意见,这是两人结婚的基本礼仪,都要见家长后才会举行婚礼,有46%的人会较少考虑,而完全不听从的只有1%。通过调查,在周围因家庭状况不理想而找不到结婚对象的人占66%,这也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64%的人认为恋爱基础对婚姻来说很重要,就像一位调查者所说,我们也看重婚姻,但是不会固守一份没有感情的婚姻,人生并不漫长,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剩余的23%的人认为不重要,还有23%的人认为这个要因人而定。对于现在很普遍的试婚,也就是婚前同居,有17%的人支持,有46%的人不支持,还有37%的人认为无所谓。如今,许多结婚只因为金钱,缺少的那份真挚,所以支持婚前财产公证的有38%,认为没必要的有26%,还有36%的人觉得无所谓,由于新婚姻法的出台,这个问题更加的的到大家讨论。作为80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有着一些方面的不成熟,但是对待婚姻观念,91%的人都认为是人生的大事,应该非常慎重的决定。而裸婚更是有47%的人不赞同,认为社会的现实性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更应有责任感。对于闪婚的看法65%的人也不赞同,26%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0岁到25岁的9%的年轻人表示赞同。在作为第三者插足的问题上,现代人的观念也是保守的,70%的人都持谴责的态度,17%额人表示同情和惋惜,而13%的人认为做第三者没关系,只要能成功就行了。新的时代,女性也不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了,49%的人认为家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学分: 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是汉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 2.了解各位女作家的生平与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3.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及思辨能力。 【教学任务】 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共36课时,主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女性文学的发生与发展脉络,女作家们作品的个案研究。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以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论述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从女性文学所关注的女性命运、爱情、家庭、人文的主题类型入手,探讨“五四”以来女性解放所提出的社会命题,并通过对冰心、凌叔华、丁玲、白薇、张爱玲、苏青等重要女性作家的论评,讨论女性作家的精神特质及其审美倾向。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宏观与微观结合。学习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自学为主。 【先修课程要求】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时分配】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乔以钢《多彩的旋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徐岱《边缘叙事》学林出版社,2002年。 李少群《追寻与创建——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游友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审美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大纲内容 第一章现代女性文学的诞生及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并把握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及演变脉络,注意作家的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现状、时代变迁及文学思潮对作家的影响;阅读作家作品,从总体上把握女作家创作主题与风格的演变。 【内容提要】 第一节现代女性文学与“五四”新文化思潮 一、女性“失语”与“女性的发现” 二、现代女性文学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现代女性文学主题类型 一、社会性主题 二、女性主题 三、哲学性主题 第三节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 一、女性话语及其双声语境 二、女性性爱意识的觉醒与深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不同时期文学思潮对女作家创作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历程;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史料,探究女性文学诞生的文化语境和历史土壤。 2.请结合女作家的创作梳理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进展轨迹。 3.五四新文化思潮对现代女作家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4.试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现代女性文学的局限。 5.查找资料,了解目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新动态。 第二章时代精神与女性文学革命(1917年——1929年)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各位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 教学要求:详细把握课堂讲过的每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创新。注意宏观的梳理透视与微观的学习探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地进行性别平等教育,将会大大有利于女性形成更积极的性别观念,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B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理论尤其是现代性别角色的形成理论为女性摆脱传统的弱者性别角色,重塑适应现代社会的女性角色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现代科学教育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中,由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社会性别规范的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女性在社会规则、文化习俗和自己内在人格的多重压力下,人生策略、价值取向和发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而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社会性别教育让所有女性都了解并获得自己的权利、发展机会与尊严,认识自我,包括自我的特征及社会的角色,认识社会,对社会性别规范与社会环境有一个理性而明晰的了解,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参与再社会化。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及实用技术,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从而占

后现代主义论文女性主义的婚姻观论文: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婚姻观

后现代主义论文女性主义的婚姻观论文:论后现代女性主义 的婚姻观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这三大女性主义主要流派争论百余年后,诞生了既要颠覆男权主义次序,又要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赖以存在的基础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本文重点阐述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婚姻思想。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二元论;婚姻;权利 二十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首先在法国兴起,而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并由此展开了对传统思想全方位的猛烈攻击。后现代主义主要批判西方现代主义的哲学、语言、文化与主题概念,他们认为启蒙主义已经结束,现代性要求新的科学形式与新的话语模式。福柯是后现代主义著名的思想家。后现代女性主义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她们将后现代理论导向对男权制文化与生殖器中心话语的女性主 义批判,对传统二元论、单线发展思维进行了犀利地抨击,他们认为传统女性主义者坚持的男女平等的思想依旧是逻 各斯传统的产物,她们称之为"阳具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对西方二元论思想的清理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压迫状况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的更远,但是这些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由

来已久的思想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就是理性中心主义。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西方思想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倾向并对之展开了精细地解构,认为这种思想倾向带来了一系列高低层级的概念划分,理性\感性,质料\形式,在场\不在场,现实\理想等等划分就是由此而来。后现代女性主义受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划分推向前进,认为它在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深地影响。下面我们看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西克索斯(helenecixous又译西克苏)在《突围》一文的中开篇中所列举的那些划分: “她在哪里? 主动\被动 太阳\月亮 文化\自然 白天\黑夜 父亲\母亲 头脑\心脏 智慧\敏感 理性\同情 形式,凸面,措施,前进,种子,进取 资料,凹面,范围——支持这个措施,储藏器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对现代女性的思考

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1] (概述图片资料来源[2]) 中文名 石评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28年9月30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 主创《京报》副刊—《妇女周刊》 代表作品 《墓畔哀歌》

1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父亲石铭,字鼎丞,清末举人;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其家庭为山西省平定县内一个书香门第。[3] 主要经历 1902年,石评梅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4] 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有时她没有认熟,虽是深夜,也不许去睡,直到念熟为止。后来进了小学,白天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晚上放学以后,她父亲仍然教读《四书》、《诗经》等。[5] 辛亥革命后不久,石评梅父亲石铭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图书馆任职,于是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就读,附小毕业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5]由于石评梅天资聪颖,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学业突出,被誉为“才女”。在女师读书期间已经显露了石评梅的反抗思想和组织才能。一次女师闹风潮,她为组织者之一。风潮过后,校方要开除她,后因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学籍。[1] 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4]迈出这一步,是对石评梅思想和意志的考验。因为在当时社会里,一般人思想认为:“一个女孩子,中学毕业就可以了,何必费劲的深造呢!”然而她却不断求学、奋斗着。她在父亲支持下,走出山西,到北京求学。到北京后,她本来要报考女高师的国文科,但是当年女高师国文科不招生,于是改考体育系。[5][1]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石评梅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一方面即开始写诗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1921年12月20日,石评梅的诗歌《夜行》就在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办的刊物《新共和》第一卷第一号上正式刊出。[1]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健将、山西籍最早的共产党人高君宇。[4]在同乡会交谈中,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他乡遇故友,格外亲切,于是二人便建立了友谊,二人经常通信,谈思想,谈抱负。 [1][6]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从社会学第十三章家庭制度第三节婚姻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继《奋斗》、《蜗居》之后,《裸婚时代》再掀争议狂潮,引发了无数人对婚姻的讨论,对裸婚的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快节奏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婚姻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越来越来开放,也越来越充满人性化,个性化。 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再也不是今天的女性。也许她们依旧可以是伟大的母亲,善解人意的妻子,但却不再是只能依靠男人唯唯诺诺的小女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独立和成功的追求造就了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她们甚至超越了男人获得了成功,她们不再需要依靠男人来养活。也正是这越来越独立的女性发展趋势导致了今天越来越多的“黄金剩女”、“单身贵族”。于是,婚姻成为了她们事业成功外的最大难题。 第一篇剩女时代 随着湖南电视台《我们约会吧》、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的热播,"剩女"一词引来人们的热议,教育部更将其作为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龄女青年逐年增多?她们的心态和生存状态如何?如何让好女不剩?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及分析整理,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组来自扬州的数据显示扬州女性适婚年龄在1999年是26周岁,而在2009年却是28周岁。也就是说,10年间扬州女性的适婚年龄提高了2岁,10年间大龄初婚多了150%。在扬州婚姻登记处的抽样调查中,以2009年9月份300对初婚女性作为抽样对象,初婚年龄在28周岁以上的有25对;而1999年,同样条件的初婚女性只有10对。 为什么会出现十年后的“晚婚”现象呢? 从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来看,2009年的25对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相当比例;从她们的工作性质看,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与此不同的是,1999年的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分布较广,有高中的,也有大专、中职;而她们的工作单位也五花八门,有工厂的,有居委会的,还有来自农村的。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历的的深造,以高学历谋取高工作。而资料显示,大部分“剩女”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知识女性,大专及本科以上比比皆是,硕士及博士也是屡见不鲜。而这些女性在受教育期间因学业压力重,读书期间侧重学业,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少。而又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她们对异性伴侣的学历程度要求也较高,基本上不接受异性伴侣的学历比自己低,而男性由于思想观念原因,大部分男性不希望伴侣的学历比自己高,结果便造成找男友比找工作难的局面,沦为了“剩女”。由于“剩女”自身收入不低,经济独立,不再要求男主外,女主内的经济依赖,应此对异性伴侣的收入门槛提高,而收入金字塔必然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少,造成“剩女”可选异性

近现代社会变迁 ---女性的解放

近现代社会变迁 ---女性的解放 【摘要】 以往女性史研究,大都偏重于特殊女性人物史、近代妇女解放、近代妇女运动等方面。而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近代女性解放史开始涉及近代女性的习俗、教育、婚姻、就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指导下,吸收了西方新史学研究方法,在继续研究上层女性和知名女性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城乡普通女性史的研究。这些新的视角大大拓宽了女性解放史的研究领域,更加丰富了女性解放史学的内容。 【关键词】近代女性解放社会变迁 20世纪初的中国的先进分子,包括政治革命家和文化革命者,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陈独秀、胡适,全都从不同程度指出,必须重新认识女性,必须改变对女性社会角色的传统界定。在当时,关于女性解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缠足、女子教育、女性权利、女性就业和女性的休闲娱乐这几个方面。 在传统中国社会,女性缠足始于南唐,盛于明清。缠足可以说是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下,男性审美观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使女人成为了时代审美的牺牲品,同时,女性因缠足而导致其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大大下降,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理念。在近代,随着国门被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西学也随之东渐。外国人认为缠足是中华文明野蛮一面的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女人的小脚成了中国落后和耻辱的标志。在鸦片战争以前,已有西方传教士反缠足言论的出现,鸦片战争以后,更多的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妇女缠足的习俗加以批判,他们或是从基督教义出发,将缠足视为违反自然的野蛮风俗,或从西方医学的科学角度斥责缠足对女性身体健康的伤寒,以及其对国家富强所产生的坏影响。这些观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改革家们,他们认识到缠足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块绊脚石。1890年,中国最早的反缠足会成立,该会成员均为男性,他们主张不为女儿缠足,不为儿子娶缠足的妻子。1897年6月,由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等人酝酿的上海不缠足总会正式成立,而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于是,在20世纪早期,出现了中国天足妇女的比例逐渐上升的情况。到1930年以后,只有在一些人口分散的偏僻地区,还有女子缠足的现象存在。 在戊戌变法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主导着中国的女子教育观。而后随着甲午战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而“欲强国,必由女学始”。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堂---经正学堂,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批准建立女子教育系统。到1910年时,全国已有女子学校四万多所,学生160万人。到1919年,女子学校数目增至13.4万所,共有学生450万人。虽然入校接受教育的女性人数仅为男性的七分之一,但这仍显示了女子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已有了根本性的变化。1920年以后,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开始增加,到1935年,全国共有招收女生的专科院校、综合大学及师范院校6000所。这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女性工作者。而在农村,这一变化则缓慢得多,据20世纪30年对中国农村家庭的一次普查,受过教育的女性与农村女性

当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摘要: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近代女性;家庭地位;婚姻价值观

社会转型直接影响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性别制度,改变着传统的两性关系,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是近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区别的标志(杜芳琴、王政,2004)。自古以来,无论是具有叛逆人格的女性还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男性,都曾以各种方式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示过强烈不满或进行过抗争,却始终无法动摇传统的性别制度。只有到了近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动,把对人的关注提到了重要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制度才开始受到严重挑战。女性角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发生了逆向转化. 一、妇女生活史的研究是了解女性的重要环节,而婚姻家庭又是女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近代以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婚姻领域的选题来看,学者多有论述,但大多是对此作现象的描述,而且对其深层次的原因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上描述,主要涉及到择偶观,生育观、家庭观,性观念、结婚离婚观念等方面,而且所引用的事例大多千篇一律,例如湖南长沙的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在迎亲的花轿中自刎身亡的事件经常在一些论文中出现。缺乏新意,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婚姻价值观研究的时间段而言,学者们对唐代、宋代及五四时期的女性婚姻价值观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对而言,学者们比较关注开放的唐代,以及各个朝代交替时的女性婚姻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而言多一些。清末民初这段历史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很少强调这一转型时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贲小丽,2006). 二、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几千年来,建统治者以各种手段控制妇女,从肉体到精神对妇女极尽摧残,导致妇女于愚昧、软弱、无知无识、任人摆布的状况。因为长期被愚化,她们绝大多数处于蒙昧麻木状态,反而成为旧秩序的捍卫者。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解放运动兴起,而女性自身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

当代职业女性工作家庭的冲突思考

当代职业女性工作家庭的冲突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的拓宽,女性以广泛就业的方式全面参与社会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当代职业女性扮演着双重角色(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承担着三重责任(员工、妻子和母亲),并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多数职业女性承担的职业和家庭双重角色必然会发生冲突,如果职业女性不能很好地协调处理这些冲突,将会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当代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缓解策略。 关键词: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角色 一、工作家庭冲突的概念 工作家庭冲突并非是一种静态的现象,而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工作家庭冲突是当代职业女性面临的重要问题。工作家庭冲突描述的是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间的冲突,Greenhaus和Beutell将工作家庭冲突定义为一种角色间冲突,该冲突产生于工作和家庭领域内的压力之间,在某些方面是不可协调的。也就是说,参与工作(家庭)角色就会使得参与家庭(工作)角色变得更加困难。工作和家庭两种角色都有自己的需求,这些需求之间存在不可协调性,满足一种角色需求就会使得另外一种角色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角色需求源自组织和家庭成员的期望以及个体对待工作和家庭的态度,当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以同时满足工作和家庭两个角色的需求时,就会产生工作家庭冲突。 二、工作家庭冲突 (一)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工作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相互依赖,紧密相连的两个领域,是个体最重要的两个生活环境。工作和家庭之间的链接对于组织、家庭和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家庭需要个体承担相应的家庭角色和一定的家庭任务,家庭的过多需求也妨碍了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影响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从个体水平上来说,工作和家庭之间的链接机制主要有四种:分离、溢出、补偿和工作家庭冲突[6]。 (二)工作家庭冲突理论 工作家庭冲突是指当来自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在某些方面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时产生的一种角色交互冲突,是一种角色间冲突。工作家庭冲突一般被认为是无法同时兼顾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无法满足两种角色要求时所形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要求可能产生于工作角色发送者和家庭角色发送者的期望,也可能来自个体有关自己工作和家庭行为的价值观[2]。 三、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变化,许多职业女性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女性的成就意识、自我价值实现意识不断增强,她们不再为拥有一份工作而满足,她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获得经济独立和走向社会,她们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这种追求无疑加剧了职业女性社会角色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许多职业女性又拘于传统家庭主妇角色的束缚,力求使自己成为“贤妻良母”式的女性。这样,许多女性要么陷入双重角色和谐统一的完美理想的艰苦追求之中,要么陷入双重角色难以统一的痛苦矛盾之中。 (一)社会因素 受传统观点的影响,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角色存在双重标准。当今社会,对于男性,只要事业成功就是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时代、身份与婚姻 ——试论《伤逝》、《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中的婚恋观 江春艳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指导教师:傅华 摘要:中国现代婚恋文化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婚恋史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现代中国距离当下不过七八十年,许多那时存在的婚姻现象在今天仍然以本色或变相的形式延续着。本课题将以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差异来探讨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三个阶层不同的婚恋观,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婚恋观的嬗变。 关键词:时代;身份;文化;婚恋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Identity and Marriag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rriage of ,, JiangChun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10 Instructor: FuHua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soci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marriage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flecting the society. Modern China is just 70 or 80 years from the moment, many marriage phenomenona exist in that time still continue in form of the true nature or disguised form.LuXun’s ,ZhangAilin’s ,ZhaoShuli’s are entry point to this topic, to combine era,identity,valu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marriage of intellectuals 、urban public and rural farmers, to review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marriage from May Fourth to Anti-Japanese Wa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Key words:age;identity; culture; concept of marriage 中国现代婚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婚姻史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门,对于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的研究,本课题将从不同阶级、不同时期的人物的婚姻现象来论析,改变了以往的研究对象的单一,从多个维度来理清婚姻史的走向。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登记》、《小二黑结婚》这四部作品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婚恋类型,但立足文本来说,它们问世于不同时期,分别展示了五四知识分子、

女性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女性消费行为分析 王龙 200850122 工商0802班 女性消费现状分析 一、女性消费市场总体特征 女性消费者不是指全部女性,而是指在实际市场上有购买能力的女性。通常包括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年龄段从18—55岁左右。这是因为少年儿童中女性购买者多是在家长指导下进行消费活动,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购买行为尚未完全独立,心理特征区别不大。而老年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从青年、中年时形成了习惯与定式,与中青年女性消费者的差别也不大。 女性消费者在市场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从青年时期开始,她们一般就对自己消费的时装、化妆品等自主决策。在家庭中,她们又承担着妻子、母亲的角色,是绝大多数食品、日用品、儿童用品的购买者。在家庭大件商品购买中,她们的意见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些人甚至就是最终的决策者。 女性消费者往往懂消费、懂时尚、懂的关心家庭成员,所以她们在购物偏重上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注重商品的外表和情感因素 男性消费者在购物时,特别是购买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时,较多的注意商品基本功能,实际效用,在购置大件贵重商品时,有较强的理性支配能力;而女性消费者则有很大的不同,她们购买穿着类商品,包括服装、服饰、鞋帽、围巾等,对商品外观、形状,特别是其中表现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视,往往在情感因素作用下,产生购买动机。 (二)注重商品的使用性和细节设计 由于女性消费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从事家务劳动的经验体会使她们对商品的关注角度与男性有所不同。她们在购买生活日常用品时,更关注商品的实际效用,关心商品带来的具体利益。商品在细节之处的设计优势,往往更能博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 (三)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 目前,我国中青年女性就业率比较高,城镇又高于农村。她们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劳动,所以迫切希望减轻家务劳动量,缩短家务劳动时间,能更好的娱乐和休息。为此,她们对日常消费品和主副食品的方便性,有更强烈的要求。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其家务劳动的方便消费品,她们都乐意接受,并愿意首先尝试。同时,女性消费者对生活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事物,也都充满热情,如一件新装饰品、新房间的布置,做一个从未做过的菜等等,以显示其创造性。 (四)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消费者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她们往往以选择眼光、购买内容及购买标准来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在购买活动中,营业员的表情、语言、广告宣传及评论,都会影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进而影响消费行为的实现... 二、女性消费六大特点 1.储蓄少,支出多 “月光光,心慌慌”是时下女性流行的经典自嘲,这话虽然夸张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时下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收入的分配状态:储蓄少,支出多。调查显示,60%以上的女性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作业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全屏 发表时间:2012-3-14 21:12:31 浏览:246 评论:0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在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但是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权力,要一心一意跟一个男人,男人就可以移情别恋,女的就不可以。在家中就要听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的话,男人就可以把女人休了,但女人就不能向男人提出离婚。古代,女人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早亡也要一生守寡,做寡妇,女人不可以向男人吆喝、打男人等,女人不能跨出家门,男人就可以闯南闯北,参加 政治活动,女的不可以。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妇女解放运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 以下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大事记 近代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中山亭就义,时年31岁。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1919年5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后现代女性主义语境下对中国女性主义实践的思考

政策与商法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8期140一一 作者简介:胡杏(1989-) ,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后现代女性主义语境下对中国女性 主义实践的思考 胡一杏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广州510900 )摘一要:后现代女性主义被引进中国,在为中国的女性主义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的同时,也对其在中国存在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男女平等 的要求作为一种话语被女性主义提出同时又被后现代话语所消解.后现代和女性主义的结合本身似乎就存在着矛盾.于中国而言,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即使再好,不与中国的实际结合,也是枉然.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男女平等;话语权;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D 9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28.0700一前言 有两个触发点促使写下这篇文章.一是在网上看 到一篇关于被拐女郜艳敏成最美女教师的文章;二是 读了贾平凹新出的小说?极花?,一个关于拐卖以及两 性问题讨论的小说.两者都使我感触颇深. 在确认郜艳敏被拐后,她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营救,反而是迫于各种地方势力的压迫,而选择继续留在了村子里,并且她的生活也因此而一度陷入困境(郜艳敏 曾一度被学校辞退,险些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原生 家庭也不愿接受已经 成家 的女儿.郜艳敏被拐的事 实在被很大程度上忽略后,她成了 最美乡村女教师 ,勇于 自我牺牲 ,甘于 奉献 了自己. ?极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胡蝶被拐的故事,女主人公在这其中涉及的是和郜艳敏相同的困境:是否应该逃离被拐家庭,逃离之后,是否还能回归原生家庭.作者贾平凹在小说中对此的态度也是暧昧的. 在中国,早就从法律形式上实现了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在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事实似乎却比比皆是.那么,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语境下,我们又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呢?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现代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对经验论和本质论,提倡多元,认为社会性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二,拥护福柯的 话语即权力 理论,提倡让女性自己发声;第三,反对男权对女性的 标准化 叙事;第四,关注身体体验及女性经验.总之,后现代女性主义很好的继承了 后现代 颠覆与质疑的传统. 中国的女性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始即被后现代女性主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本身在革新的同时,其自身也有一些矛盾之处.有学者说,后现代女性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男性话语,女性应该拒绝.那么,对于中国的女性主义而言,该何去何从呢? 1一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体系的质疑 中国的女性主义早就在法律上获得了 男女平等 的胜利,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一种平等的 社会 性别 与社会秩序的构想,却还未实现.后现代女性主 义所提倡的反对 一元化 ,以及反对对女性的 标准 化 叙事等,为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从理论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视角,有利于中国的女性主义对之前两性理论的解构.然而,后现代主义天生就有其两面性,中国女性主义在用后现代女性主义作为 武器 时,又反过来对其自身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质疑. 首先,按照后现代反对本质主义的观点,一切先验的结论都应该被否定,应该考虑到立场二角度二方法.那就是说,两性的平等/不平等也可能是由于 男 和 女 的立场二观点二角度等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可能不是一个性别差异的命题. 再者是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后现代主义的时间概念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任何事情都被赋予了 当下性 .于是,男女平等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盖棺定论的问题,必须加许多的限制条件,这种不确定性,使得男女平等变得模糊和不可捉摸.那么,由男女性别平等/不平等而引申出来的问题还是否有争议的必要呢? 即使是被后现代主义者推崇的福柯的 话语即权利 的理论似乎也变得对女性主义不那么有利.女性争得权利平等最有利的证明就是女性的话语权.女性有了话语权,就可以真正的为自己在文化二政治二经济等各个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再受男权的压迫而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当个体或者群体现有的 话语权 不同时,那么,对于其所在性别的平等/不平等的感受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女性的话语权是否能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论述,而不是特殊性的论述变得不可知.纵然同样是女性,由于她们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所属阶级不同,甚至是国家二民族等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她们对两性平等与否的问题看法不同.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她们的话语是向她们所属的 社会阶级 倾斜的,而非 性别 差异. 再就是有些女性主义想要用 女男平等 来代替 男女平等 ,殊不知 女男平等 与 男女平等 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差别;如果说 男女平等 的要义是男性中 心主义,那么, 女男平等 预设的前提则是女性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