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简介

一、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张大均郭成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为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评估学习者的行为,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要设立引起学习者反应的各种提示,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小步子,以利于学习者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强化或塑造,使学习者频繁地作出反应,进而不断取得进步。因此,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涉及教学操纵和结果操作两个因素;结果操作由教学操纵直接决定,学习的结果(或行为的持久变化)是由强化的历程所控制的。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此,研究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探讨了教师的提问与反馈方式、讲解的清晰性、课堂管理行为、提问后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各种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种取向的教学理论强调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建立。(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创设有助于传递信息、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

按照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来支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向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操练技能,直至熟练化。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由于正确的反应只有在无关刺激很少的情境中才更有可能出现,所以,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所控制的、简化的情境,而不是真实的情境,因为后者很容易诱发错误,一旦产生错误,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矫正错误,这势必要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控制、简化教学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或教学措施,提供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水平相适应的个别化教学。

2.提供层级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根据加涅提出的学习等级或累积学习的观点,在掌握复杂的行为单元之前,应该先掌握简单的、更小的行为单元。这一观点为教学内容的编排提供了依据,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将复杂的教学任务分解,即进行任务分析,把教学任务分成各个成分,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化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是小步子、程序化的,受到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机械的学习。

3.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个别化的定量评估

既然学生所获得的某一学科领域的经验是个别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与累积,因此,在测验时,应该对局部、个别的成分进行准确的、量化的考查,以评估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究竟掌握了多少内容。这就需要从学科领域中抽取代表性的内容,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测验。在学校的学业成就测验中,最常用的就是标准化的成就测验,其中最典型的测验方式是多项选择。众所周知,这类测验方式很难考察复杂的问题解决能力、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能力等。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强调教师这一变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决定性影响,这是有局限性的。有

效的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除教师这一变量外,学生、物理与社会环境及其彼此间的互动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即使是教师变量,其种类及影响机制等仍有待扩展和深化。

(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形式

1.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简称PI)

程序教学是基于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基本操作是将有待学习的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面,学习者会对每一框面上的问题(刺激)作出反应。如果学习者的反应正确,他们就会获得积极的强化,同时进入下一框面的学习;如果反应不正确,他们就会被要求重新回答或被提供有利于找出正确答案的信息。有效的程序教学依赖于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1)小步子呈现。框面以由易到难的小步子呈现,两个步子之间难度差很小。(2)积极反应。要求学习者对每一个学习问题都作出主动的反应。(3)即时反馈。在每个学生作出反应后,即给予“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以提高学生的信心。(4)自定步调。让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潜力进行学习。(5)低错误率。教学中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应,提高学习效率。

2.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

掌握学习是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一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其基本要求是:教师首先把整个课程计划分成一系列较小的学习单元,确定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并安排好单元的序列,使单元间紧密衔接,以便于学生的学习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然后,编制与单元目标相对应的形成性测验,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错误和误解,并规定掌握标准,以确定学生在该单元学习上达到的程度。其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教授完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之后,即对全班实施形成性测验(测试1),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掌握与否,找出学习困难所在,分析困难原因。对没有通过标准的学生,教师提供各种供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材料和矫正措施进行额外辅导(矫正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额外学习,对他们进行第二次测试(测试2)。已掌握该单元的学生可自由进行巩固性活动,或者充当未达到掌握水平的同学的“小老师”。当所有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也许是80%)都通过了测试1或者测试2,那么整个班级就可以开始学习新的内容。这一循环可以不断重复,直到教师感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所学内容,达到了允许继续教学的标准。

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被誉为“乐观的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以来,被改造为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教学”,对我国中小学学科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使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仅仅比较适合内容要求比较严格或是“最为基础”知识的教学。(R.E.Slavin(1986),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into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此外,还有凯勒(F.S.Keller)的个别化教学体系(PSI)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等,都是在行为主义基于程序教学和掌握学习而发展起来的一些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的教学理论

张大均郭成

(一)认知派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使教学摆脱了行为主义的消极影响,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知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上来,提出了过程中心(认知过程中心)、结构中心(认知结构中心)、学生中心(主动生成学习)的教学思想。因此,认知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认知建构而教学的学生中介取向。这种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