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抽逃出资时如何认定补足
股东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的情形及如何举证出资不实的举证责任

股东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的情形及如何举证出资不实的举证责任股东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的情形及如何举证一、股东出资不实主要表现为货币与非货币出资,以货币出资的,主要表现为资金数额低于章程规定的数额,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价值低于章程的定额。
二、股东抽逃出资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1)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4)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5)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三、股东瑕疵出资如何举证: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应由公司掌握着股东出资的财务资料,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应由公司举证承担举证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应该由原告方举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一条“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产生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因此,原告应承担举证产生合理怀疑的证据,被告股东应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6款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刑事追究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6款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这与刑法的规定相呼应,目的是为了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不认为是犯罪的即不构成犯罪,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搐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抽逃出资现象检查-认定和改进建论文

抽逃出资现象的检查\认定和改进建议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227-02摘要实收资本(股本)在公司成立后非经法定变更手续,应保持维持不变。
但注册资本的资本保全作用往往被夸大,甚至被人为的滥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的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就抽逃出资的种类和形式、抽逃出资的检查和认定及有关的改进建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我国现行的注册资本金制度是法定资本金制度,非经法定手续,注册资本应保持不变。
近几年来,由于银行机构的管理力度加大和社会中介机构风险意识的增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的现象已很少见,更多的是出资后再抽逃,下面以抽逃出资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抽逃出资的种类和形式(一)表面抽逃如股东原先就从事特定方面的经济业务活动,并已置办了不少的生产和办公设备,业务也初具规模,因给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或为了承揽更大业务的需要便想成立新公司,此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以现有的实物资产经评估后进行投资,但其原先购买的生产设备等因价格的优惠并未索取发票,无发票证明生产设备的产权便无法进行评估,且评估后再进行验资,费用也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人便选择了在当时看来相对省事的借款验资,成立新公司后,此部分借款就需要马上归还债权人,便形成了抽逃注册资本,虽然抽逃了注册资本,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此种情况一般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抽逃出资后因有其原先的家底作保障,实质上是一种表面现象的抽逃,实质并没有抽逃。
(二)政策抽逃有部分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为了达到相应的资质便借款增资,增资完毕,借款必然要归还债权人,形成了抽逃出资。
此类抽逃出资缘于资质的硬性要求,相关部门夸大了注册资本金的考核作用,而忽视了对一个企业进行考核的其他指标,这种情况使实际上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得到了资质许可,对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对其自身而言也产生了隐患。
实缴制背景下: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及追偿要点

王晓英 文实缴制背景下:公司股东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及追偿要点司作为最基本的市场活动主体,公司注册资本被喻为公司赖以生存的“血液”,是公司日常运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司对外承担债务的物质基础,对于公司的稳定和发展颇具重要性。
如果一家公司股东在其向公司出资后又实施抽逃出资行为的话,必将影响到该公司的正常交易,同时,还将严重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大多数公司都存在抽逃出资的行为,则还将严重扰乱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2014年3月1日是公司注册资本缴纳方式变革的分水岭,此日前实行实缴制,即内资公司在注册成立时必须如实缴纳所有的注册资本(外资企业稍有不同);自此日起则实行认缴制,即在公司设立时股东可暂不出资,而只需在其认缴的期限范围内缴纳完毕即可。
在实施认缴制后,对于先前在实缴制背景下设立的公司,股东履行了出资义务后可否抽回出资?如果抽回或抽逃出资后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下面,通过实践中的一则具体案例来分析说明一下。
一、案例简介2004年A公司与B公司发生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关系,并拖欠了A公司巨额运费。
为追讨上述欠款,A公司对B公司提起了诉讼。
经过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一审、上海市中级法院二审、再审及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重审审理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作出“2009虹民二(商)重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判令B公司向A公司支付拖欠的运费及诉讼费用等合计人民币1,390,189.80元(含本案已经执行到位本金436,399.44元,诉讼费4793.30元,合计441,192.74元)。
上述重审判决后,B公司提起上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1月13日作出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具体可参见“(2011)沪二中民四(商)终字第1014号”《民事判决书》]但B公司一直未能按照生效判决内容履行付款义务。
A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经查发现B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公司法35条抽逃出资规定是怎样的

公司法35条抽逃出资规定是怎样的公司成⽴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如果股东抽逃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公司法35条抽逃出资规定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公司法35条抽逃出资规定是怎样的1、公司法第35条规定,公司成⽴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如果股东抽逃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五条、第⼆百条。
⼆、公司因抽逃出资导致不能还债谁负责公司股东抽逃出资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若⼲问题的规定(三)》第⼗⼆条的规定,公司股东有下列⾏为,可认定为抽逃出资:(1)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分配;(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利⽤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4)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为。
同时该解释第⼗四条已经明确规定,公司债权⼈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级管理⼈员或者实际控制⼈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民法院应予⽀持。
也就是说,公司股东抽逃出资导致公司不能清偿或完全清偿债务的,债权⼈可以要求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级管理⼈员或者实际控制⼈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
需要注意的是,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其他债权⼈不可以提出相同请求的,即使提出了,⼈民法院也不予⽀持。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成⽴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如果股东抽逃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按钮咨询,或者到店铺咨询专业律师。
抽逃出资的法律认定

目录抽逃出资的法律认定 (2)一、抽逃出资的概念及主体 (2)二、关于抽逃出资的法律规定 (2)三、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主体 (3)四、实践中抽逃出资的形式 (3)五、如何认定抽逃出资,关键在于区分合法行为与抽逃出资的区别。
(4)(一)抽逃出资与股东借款的区别 (4)(二)长期对外投资与抽逃出资的区别 (6)六、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 (7)七、《公司法》修改后,在注册资本认缴制下,抽逃出资如何界定。
(10)抽逃出资的法律认定抽逃注册资本作为公司案件中常见的诉讼类型,其存在根植于一定的背景及目的。
公司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广泛参与着市场经济活动,我国《公司法》对其设立、资本缴纳等制度都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尤其在《公司法》修订之前,对公司实收资本制度的严格法律规定下,抽逃出资现象频繁发生。
那么,究竟何为抽逃出资,诉讼实践中如何对其进行认定,抽逃出资主体又该如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又对抽逃注册资本的认定产生何种影响等,本文将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
一、抽逃出资的概念及主体一般讲,抽逃出资即为公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未经任何法定程序,将其向公司缴纳的注册资本抽出而其仍保留股东身份的一种行为。
但其他相关人员,如公司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协助股东进行抽逃出资,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关于抽逃出资的法律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35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二)《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二条:“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2、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3、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4、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以上法律规定从整体上严禁了股东抽逃出资行为,并具体列出了几种较为常见的抽逃出资形式。
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

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根据现行公司法及其法理基础,和资本三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以及资本不变原则)的要求,股东出资构成的注册资本是公司信誉及其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
因此,法律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出资后,不得抽回出资。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被认为是对公司债权人、社会公众和公司登记机关的欺骗。
但是,综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仅有关于抽逃出资行为后果(罚则)的表述,而没有对行为的概念及其模式给出完整的、具体化的陈述和说明。
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可以或者应当认定为抽逃出资的行为?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或者操作规范和认定标准。
在执法实践中,一般而言,如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股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和正当的理由,比如合法的借贷关系,或者因经营活动的需要等等,而仅仅将该同一资金作为公司设立时的出资额,公司设立后即将其转移、挪作他用或者非法占有;甚至所出资资金系向第三人借款,在公司验资成立后,即将股东向他人之用于出资的借款,由公司的注册资本予以归还,均有可能涉嫌构成抽逃出资。
在实践中,股东抽逃出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公司资本验资后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二是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入股东个人所有;三是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四是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或者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提走出资;五是抽走货币出资,以其它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六是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但未办理减资手续;七是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等。
浅析股东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

作者 简 介 : 秀 杰 ( 9 7 ) 女 , 东 东明 人 , 南 大 学 ( 南 长 沙 4 0 8 ) 学 院 2 0 王 18 - , 山 湖 湖 1 02 法 0 9级 民 商 法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研 向为民商法。
收 稿 日期 : 0 1 3 1 2 1 —0 —1
公 司资 本不 仅是 公 司运作 的物质 基础 . 是公 司 也
对抽 逃 出资 行 为 的认定 . 关键 是要 把握 对股 东 已 缴纳 出资 的所 有权 在股 东 与公 司之 间发生 “ 转移 ” . 时 股东 是否 向公 司支 付 了公正 合理 的对 价 . 即股 东是 否 向公 司支付 了等值 的资 产或权 益 以这一标 准 来审查 认 定 股 东对 自己出 资处 理 是 否 构成 抽 逃 出 资是 较 为 科 学 的 现实 生活 中 . 论 股东 出于规 避投 资 风险 的 无
行 为 是对 社会 经 济 秩 序 的损 害 。 也会 给 公 司 、 他 诚 其
信股 东 或公 司债 权人 造成 巨大损 害 国现行 立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没 我
有对 后 者利 益 的保 护进 行 明确规 定 . 民事 责任 的欠 缺 造 成实 践 中对这 些 主体 的救济 无 据 明确 抽逃 出资股 东 的 民事 责 任 . 定 民事 赔 偿 的 方式 , 理论 界 与 实 规 是
是 在公 司设 立 以后 的行 为 ,此 时公 司已是独 立 法人 .
一
、
股 东 抽 逃 出资 的概 念 及 行 为 认 定
出资瑕疵解决方案

出资瑕疵解决方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出资瑕疵问题已成为许多企业和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巧妙地解决出资瑕疵问题,让项目重回正轨。
一、问题梳理1.出资不及时:投资者未能在约定时间内足额出资。
2.出资不实:投资者出资的金额与实际到位金额不符。
3.出资不到位:投资者未按照约定的比例或金额出资。
4.出资抽逃:投资者在出资后,未经允许擅自将资金撤回。
二、解决方案1.强化合同约束在项目合作之初,投资者和项目方应签订严谨的出资协议,明确出资金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等关键条款。
同时,设定违约责任,确保双方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2.设立出资监管账户为防止出资不到位、抽逃出资等问题,可以设立专门的出资监管账户。
投资者将出资款项打入该账户,由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监管机构按照约定比例释放资金。
3.引入第三方担保为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可以引入具备一定实力的第三方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对投资者的出资进行担保,一旦投资者出现出资瑕疵,担保机构将代为履行出资义务。
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项目方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对出资瑕疵问题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出资瑕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5.资金来源多元化为降低出资瑕疵风险,项目方可以尝试多元化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政府补贴等。
通过多元化融资,分散出资风险,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6.加强投资者教育项目方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对出资瑕疵问题的认识。
通过举办投资者培训班、发布投资指南等方式,让投资者了解出资瑕疵的危害,自觉遵守出资约定。
7.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项目方可以设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按时足额出资的投资者给予奖励,对出资瑕疵的投资者进行处罚。
通过激励与约束,引导投资者遵守出资约定。
三、执行与监督1.项目方应成立专门的出资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投资者出资情况,确保出资到位。
2.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出资监管账户进行检查,确保资金安全。
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股东抽逃出资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一、股东抽逃出资的定义对于股东抽逃出资的定义,法条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我们一般认为是指公司股东或发起人依法履行了出资义务即向公司交付了货币、实物或转移了财产权,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行为;但是,这个理解并没有解释什么是“抽逃”;对此,理论上一般认为所谓股东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将已交纳的出资又通过某种形式转归其个人所有的行为,其具体表现为:在公司财务账册上,关于实收资本的记载是真实的,并且在公司成立当日足额存于公司,后又以撤回、转移、混同、冲抵等违反公司章程或财务会计准则的各种手段从公司转移为股东个人所有的行为;二、股东抽逃出资的构成要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如何认定“抽逃出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抽逃出资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主体:该行为的主体是公司出资者,即股东; 2、主观方面:是看公司股东有无“抽逃出资”的故意,如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借贷关系或其他依据,不支付任何代价而长期占用股东出资不还的话,就可能涉嫌抽逃出资;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4、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验资成立后又抽逃出资的行为,如果抽逃的数额巨大、造成的后果严重,就可能涉嫌构成抽逃注册资本罪; 另外,在认定股东抽逃出资时还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必须是股东侵占了被投资企业的财产; 2股东侵占被投资企业的资产是偷偷进行的,不被人所知,比如:未进行恰当的帐务处理; 3股东侵占企业财产的目的是逃避对企业债务的担保责任;三、对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及其表现形式根据现行公司法及其法理基础,和资本三原则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以及资本不变原则的要求,股东出资构成的注册资本是公司信誉及其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因此,法律规定公司发起人、股东出资后,不得抽回出资;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被认为是对公司债权人、社会公众和公司登记机关的欺骗; 但是,综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都仅有关于抽逃出资行为后果罚则的表述,而没有对行为的概念及其模式给出完整的、具体化的陈述和说明;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可以或者应当认定为抽逃出资的行为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或者操作规范和认定标准; 在执法实践中,一般而言,如果在公司验资成立后,股东没有正常的业务往来和正当的理由,比如合法的借贷关系,或者因经营活动的需要等等,而仅仅将该同一资金作为公司设立时的出资额,公司设立后即将其转移、挪作他用或者非法占有;甚至所出资资金系向第三人借款,在公司验资成立后,即将股东向他人之用于出资的借款,由公司的注册资本予以归还,均有可能涉嫌构成抽逃出资; 在实践中,股东抽逃出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公司资本验资后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二是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入股东个人所有;三是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四是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或者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提走出资;五是抽走货币出资,以其它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六是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但未办理减资手续;七是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等; 股东抽逃出资在财务上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公司的财务记账凭证上,借方以“银行存款”记录,而贷方以“其它应收款”记载出资的“移转”;这种抽逃出资的行为在资产负债表上记载的表现形式就是公司在“资产”项下始终以“其它应收款”方式长期挂账,以达到资产账面上的平衡,而事实上股东并未与公司发生实际的、正常的业务往来;因此对于这种财务挂账方式实质上是否属于抽逃对公司出资的行为,关键是与财务凭证记载的“其它应收款”相对应的,是否有符合市场规则的合理、公平、公正的交易,从而来反映股东与公司之间是否是正常的业务往来;若股东并没有公正、合理地向公司支付所转移资金公平的对价,则可认定为股东抽逃了对公司的出资; 第二,在公司财务记账凭证上,借方以“银行存款”记载,贷方则以“长期投资”反映股东出资的“移转”;这种财务记账形式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项下以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的形式将其出资转到股东所有或控制的公司之中,从而实现出资的抽逃;这种“长期投资”是否真实的核定,首先在于被公司“长期投资”的公司在形式上是否对公司的这笔“长期投资”开具出资证明或股权证明,其次在实质上公司作为被“长期投资”公司的股东或债权人是否因这笔“长期投资”真正、公平地享有了投资权益; 第三,在公司财务上不记账,即公司“银行存款”项下账面上的公司注册资金并未减少,而实际资金已被划转给股东,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项下“流动资产”科目中“银行存款”只是一个虚假的夸大数字;这种情况,只有核对银行对账单才能发现公司资金的实际减少;这种行为在实质上是股东对公司资产的“偷窃”;因为股东出资后,按公司法有关程序注册成立公司,股东出资已不再是股东的财产,而是公司的独立财产,因此股东只是持有公司的股权而享有股东利益,资本由公司享有所有权; 认定股东抽逃出资的关键是对股东出资资金或相应的资产的所有权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移转”时,股东是否向公司支付了公正合理的对价,即股东是否向公司支付了等值的资产或权益;而判断是否支付了公正合理的对价,其主要依据是公司的相关财务资料,比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资产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记账凭证、长期投资账册及银行对账单等; 四、抽逃资金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根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一旦履行了出资义务,股东出资的财产即转为公司财产,股东抽逃资金实质上是不法侵占公司财产;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确定,股东应当在抽逃出资额范围内承担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法律案例抽逃资金(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甲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股东为乙、丙、丁三人,分别出资1000万元、1500万元和2500万元。
甲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房地产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2016年,甲公司因抽逃资金被相关部门查处,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调查,甲公司在2015年至2016年间,通过以下方式抽逃资金:1. 虚构交易:甲公司与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将资金从甲公司转移至关联公司账户。
2. 高息借款:甲公司以高息向关联公司借款,并将借款资金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
3. 股权转让:甲公司将股权转让给关联公司,以低价出售股权的方式套取资金。
经调查,甲公司共抽逃资金2000万元,严重违反了《公司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
二、法律分析1. 抽逃资金的法律定义: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抽逃资金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通过虚构交易、高息借款、股权转让等手段,将公司资金转移至自己或关联公司账户的行为。
2. 抽逃资金的法律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的,应当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 本案的法律适用:甲公司股东通过虚构交易、高息借款、股权转让等手段抽逃资金,属于《公司法》和《刑法》规定的抽逃资金行为。
因此,甲公司股东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判决结果法院审理后认为,甲公司股东的行为构成抽逃资金罪,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决甲公司股东乙、丙、丁分别承担以下责任:1. 乙股东承担补足出资1000万元的责任。
2. 丙股东承担补足出资1500万元的责任。
股东未按公司章程出资纠纷应如何处理?

If you are doing your best,you will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failure.(页眉可删)股东未按公司章程出资纠纷应如何处理?导读:出资是股东的基本义务,股东应当按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出资。
若未履行规定出资义务,或延迟出资、瑕疵给付、出资不实时,公司可要求股东补足出资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等违约责任。
一、股东未按公司章程出资纠纷应如何处理?未适当履行出资义务主要包括不完全履行、迟延出资、瑕疵给付、出资不实的情况。
1、不完全履行。
股东不按规定的数额足额缴纳出资、未交付(未足额交付)实物或者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情形。
2、迟延出资。
也称逾期出资,它是指股东能够履行出资义务,但未按照公司章程约定的期限和法定的期限缴纳出资或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情形。
在公司成立时,股东延迟出资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成立;在公司成立之后,股东逾期不办理相关财产权转移手续可能会产生出资不到位的法律后果。
3、出资不实。
是指对非货币出资标的物评估不实的情形,是不完全出资的一种特殊形式。
评估不实是指公司股东以非货币出资时,评估价值明显高于其实际价格。
由于非货币出资在价值评估上缺乏明确性和严格的标准,因而成为股东出资不实的常用手段。
4、瑕疵给付。
是指股东缴付的现物在品质或权利上存在瑕疵的情形,即所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章程约定或国家规定的品质标准,不具有相应的功能或效用,或者所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着第三人的合法权利,影响公司对标的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
瑕疵给付通常发生于非货币出资领域,包括法律瑕疵和自然瑕疵。
二、股东未按规定缴纳出资或抽逃出资的法律后果是什么?1、补足出资、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公司法》第28条第2款、《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1款、第19条第2款规定,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要求补足出资,并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以诉讼时效为由对出资义务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关于抽逃出资的解释或者答复

关于抽逃出资的解释或者答复2006-06-21 10:49文件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可否对拟设公司或其股东进行处罚问题的答复》工商企字[1996]第312号(1996年11月26日)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可否对拟设公司或其股东进行处罚的请示》(甬工商企[1996]206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登记主管机关发现股东或发起人虚假出资,可以依据《公司法》第208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60条,对股东或发起人进行处罚。
文件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工商企字[1999]第173号(1999年6月29日)……四、股东以实物折价入股的,其出资应当是能够作为资本直接用于该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物品,包括交通工具、办公用房、办公用品和生产经营所需设备、原材料及产品等。
股东以不能用于所设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物品出资的,登记机关不予核准。
……文件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股东以借款为名抽回注册资本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的的请示》的答复企指函字[1999]第6号(1999年4月27日)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公司股东以借款为名抽回注册资本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的的请示》(黑工商函[1999]11号)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公司股东为规避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借款方式全额抽回其出资的,应按抽逃出资行为处理。
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公司股东以借款为名抽回注册资本是否属于抽逃出资行为的的请示黑工商函[1999]11号(1999年3月1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最近,我们在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中发现,个别公司的股东为了规避法律、法规的处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又与参股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将其出资以借款方式全额抽回。
对于这种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抽逃注册资本行为,并按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文件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公司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工商企[1999]第241号(1999年9月21日)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对公司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的请示》(黔工商企[1999]29号)收悉。
律师抽逃出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抽逃出资是指股东在公司成立后,将其出资款项以各种方式非法转移、隐匿,从而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国,抽逃出资是一种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为了规范公司的注册资本制度,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抽逃出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律师抽逃出资的法律规定入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二、律师抽逃出资的法律规定1.《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股东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缴纳其出资。
股东未按照规定缴纳出资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逾期不补缴的,可以解除其股东资格。
”《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股东出资后,不得抽逃出资。
股东抽逃出资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刑法》相关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资金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四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并赔偿因抽逃出资造成的损失。
”第五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强制其履行出资义务。
”第六条规定:“股东抽逃出资,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强制其向公司返还出资,并赔偿因抽逃出资造成的损失。
”三、律师抽逃出资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股东抽逃出资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返还出资:股东抽逃出资的,应当向公司返还出资。
股东出资不到位股东权利应受到限制(最高院判例)

最高法院首例判决:股东出资不到位股东权利应受到限制——对一起股东权确权赔偿纠纷诉讼案的评析张保生近期,我们代理的北京首都国际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都国际公司”)诉安达新世纪巨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安达巨鹰公司)股东权确权赔偿纠纷一案,经黑龙江高级法院一审、最高法院二审,获得胜诉。
在新《公司法》出台不久、最高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有关股东权利(包括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具体行使的规定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和立法精神,以股东身份代表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请求法院对瑕疵出资股东的股东权利进行限制,最终获得最高法院的支持。
此案在最高法院去年召开的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被作为典型案例交流,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
一、案情概要首都国际公司系协和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协和健康)的股东之一。
安达巨鹰公司系协和健康的控股股东,其所持股权系受让其他原始股东的股权而来。
向安达巨鹰公司转让股权的原协和健康公司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安达巨鹰公司对此明知。
安达巨鹰公司受让股权后,控制了协和健康公司,但迟迟不履行对协和健康的出资义务。
而且,在宁波中级法院执行的另案中,作为被执行人的安达巨鹰公司与申请执行人浙江象山巨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巨鹰)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拟将其持有的协和健康的股权折价抵偿给申请执行人。
如果协和健康不立即采取措施,将导致协和健康被浙江巨鹰控制,而在浙江巨鹰通过法院裁定抵债方式支付受让股权对价后,协和健康可能将无法向浙江巨鹰主张缴付出资。
这必将导致协和健康和首都国际公司利益严重受损。
二、我所律师的策划和代理在安达巨鹰公司所持协和健康的股权可能被法院执行的紧急情况下,首都国际公司委托我所律师处理此纠纷。
我所律师经研究认为,为应对上述紧急情况,可由首都国际代表协和健康对安达巨鹰公司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确认安达巨鹰公司不享有协和健康的部分股东权利,或限制安达巨鹰公司的股东权利。
提起诉讼后,申请宁波中级法院中止案件执行。
案例学习:出资不实的股东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五个案例

案例学习:出资不实的股东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的五个案例一、学习要点:现实中,股东不足额出资的情况非常普遍。
对于以现金出资而言,股东往往在验资、完成工商登记后便将现金转出,后期很可能被认定为抽逃出资,将与承担相同的补充赔偿责任;对于以非货币资产出资而言,股东往往仅将房屋、货物、商标、股权、机器设备、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等非货币性资产投入公司实际经营使用,但未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评估数做工商变更登记,亦未过户登记至公司名下,则该情况不能视为实现对公司的出资,一旦该等非货币性资产发生贬值后,再将该等财产过户转移至公司名下,则无法像先前出资一般获得足额出资的效果。
二、五个案例所有法院均要求出资不实股东对不能偿还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然而,不同之处在于,案例一、二仅要求股东在“未如实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而案例三、四、五则要求股东在“未如实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责任。
可见,虽然都是补充赔偿责任,但该责任范围的界定上,各地法院的做法仍有差异。
案例一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刘德龙、谢华与深圳市三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东方红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装饰装修合同纠纷二审一案中[(2015)湘民终48号]认为,本案中,港越公司认缴510万元、实缴255万元,毛敏认缴40万元、实缴20万元,依据《公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第二款,故判决:一、三九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刘德龙、谢华支付工程款235万元,并自2012年8月18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标准支付利息;二、东方红公司在235万元范围内对刘德龙、谢华承担连带支付责任;三、如东方红公司对上述第二项内容不能清偿,港越公司应在235万元(255万>235万)范围内、毛敏应在20万元范围内对东方红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支付责任。
案例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辽宁恒利通拍卖有限公司与江苏开元国际集团常州友谊鞋业有限公司、常州鸿福鞋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等二审一案中[(2015)苏商终字第00393号]认为,友谊胶鞋厂在出资设立鸿福鞋业公司时,其用于出资的房屋40600平方米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因该房屋已登记至友谊鞋业公司名下,原审法院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要求友谊鞋业公司在合理期限内就其用于出资的房屋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友谊鞋业公司未办理,应认定为出资不实,友谊鞋业公司应在其出资不实的范围内(即248.9万美元的范围内)就鸿福鞋业公司的前述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东抽逃出资时如何认定补足
【基本案情】
2014年6月28日A公司与鲁某某签订《脚手架分包合同》,约定由鲁某某承担附着式电动升降脚手架(简称爬架)的组装、升降和拆除工程。
合同还就工程承包范围及承包价格进行了约定。
法院经审理认定A公司尚结欠鲁某某工程款1832500元。
另外,A公司在开设过程中,全体股东于2013年9月9日之前一次性缴足注册资本,各股东以货币出资10880000元。
其中,刘某某出资3808000元,邢某某、王某某、江某各出资1088000元。
但经无锡市南长人民法院法律文书认定A公司在完成注册资本验资后,全部出资均被抽逃。
股东刘某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提出其已经补足抽逃的出资。
【案件焦点】
刘某某有无补足抽逃的出资。
【法院裁判要旨】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关于刘某某有无补足抽逃的出资3808000元,其主张已通过银行转账1000000元、交付7张本票共计2800500元、支付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诉讼费的方式补足抽
逃的注册资金,关于3808000元注册资金的用途,其中转账
的1000000元用于公司经营,1000000元本票用于归还周某某、丁某某被划走的执行款,100000元本票用于支付A公司拟提起诉讼的律师费,另外1700500元本票用于归还A公司的其他借款及因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案件A公司所借的执行款,后其又重新登记为A公司的股东,因此其已经补足了出资,并不存在抽逃行为。
诉讼中,法院要求A公司及其他被告提交A公司完整的财务明细账册、财务报告等,各被告表示仅存本案中的相关材料。
经刘某某申请,法院委托鉴定公司对此进行鉴定,鉴定公司认为刘某某已经补足565100元,虽刘某某、A公司、邢某某对该鉴定报告均不认可,但是并未提出充足的证据证明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或存在其他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形,鉴定公司对于他们所提出的异议也分别予以了解释,且A公司在庭审过程中对于如何补充出资、如何使用该资金的陈述前后多次反复,与鉴定过程中所做陈述亦有出入,故法院采纳了鉴定结论的意见。
刘某某提起上诉,主张其已补足抽逃的出资,无需承担责任。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因刘某某在此前的生效判决中已被认定为抽逃出资,本案中所称的补足出资后,进入A公司账户内的款项在当天即转出,另外的7张本票也都直接背书给了相关第三人(包括刘某某本人),并未办理A公司财务入账或第三方验资确认的手续,故不能排除虚构债务、虚假出资的合理怀疑。
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委托
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刘某某的出资用途进行审查,以辨别资金是否确为A公司的经营而使用。
刘某某认为其已经通过汇款A公司100万元及开出本票2800500元补足了3800500元的出资,但经一审鉴定公司的审计以及二审向鉴定公司的调查,仅有565100元能够认定为补充出资,另有3242900
元的支出不能证明与A公司有关,也未履行合法有效的出资财务记载。
且在一审鉴定查账及此后补充提供凭证的过程中,A公司、刘某某均未能提供有效的凭证以证明刘某某所谓通过偿还债务补足出资系偿还A公司的债务。
虽然二审中刘某某提供了四份借款协议,载明A公司分别向耐腾公司、刘某某、蒂克公司、刘某兰借款,担保人为邢某某,但从借款协议的落款时间来看,均形成于一审起诉前和诉讼中,A 公司或刘某某在一审中应当能够提供,但在一审诉讼及鉴定中给予了充分的举证期限后却仍未提供。
且该四笔借款并未进入A公司的账户,在A公司的财务账册上也未有相关记载。
因此,该四份借款协议的真实性存在合理怀疑,对刘某某补足出资的意见本院不予采信。
【法官后语】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使其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股东一旦出资,其对出资的所有权就转移给公司,股东一旦抽逃出资,便损害了公司资本的维持,并损害到其他主体的权益。
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
规定(三)》第十四条规定了抽逃出资的股东需要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本案中,A公司的股东刘某某为证明其已经补足了抽逃的出资、无需再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向法院提交了1000000元的转账记录及7张本票共2800500元,并对上述款项的用途进行了说明,但是进入A 公司账户内的款项在当天即转出,另外的7张本票也都直接背书给了相关第三人(包括刘某某本人),并未办理A公司财务入账或第三方验资确认的手续,故不能排除虚构债务、虚假出资的合理怀疑,且因?F有的法律法规并未对补足的标准作出规定,故法院经刘某某申请委托鉴定机构对补足抽逃的出资进行鉴定。
鉴定公司根据法律法规及其财务专业知识,认为补足抽逃出资的标准是资金投入公司账户并用于公司经营,故对刘某某所谓的出资整个过程进行了审查后认定刘某某已经补足565100元,另有3242900元的支出不能证明与A公司有关,也未履行合法有效的出资财务记载。
作者简介:
郑远园(1986~),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硕士,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