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他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观等方面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范畴以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味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它与唯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次要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现象,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矛盾的解决导致事物的革新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还包括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和辩证逻辑等几个基本范畴。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质量向另一种质量的转变。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但同时也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
辩证逻辑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把握,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唯物辩证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是一种辩证过程,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为我们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社会矛盾和寻找社会变革的路径提供了思维工具。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矛盾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历史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
它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部分构成,唯物主义是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则是认识和思维方法的核心。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人的认识只能从物质世界中获取。
而辩证法则关注事物的矛盾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变化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一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对立与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在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性地转变为质的变化,如水的沸腾点、固体的熔化点等。
这种质量互变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3.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一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前的事物经过一定的否定时刻,会发生新的转变和发展,从而实现更新和进步。
三、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工具。
它的应用贯穿于各个领域,例如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的思维方式等。
1.在经济领域,唯物辩证法指导着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对立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来推动的,只有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实现经济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在政治领域,唯物辩证法指导着社会变革的过程。
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在文化领域,唯物辩证法提倡对文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它强调文化现象与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可以从中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指在哲学上,通过对一切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彻底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矛盾,从而达到指导革命实践的目的。
1、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特性,矛盾特别是对立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对抗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共同的属性和基本特征,因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宏观的总体性。
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和事物内部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3、矛盾的主次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主要的矛盾,又有次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相对的重要和尖锐的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次要矛盾则是相对于主要矛盾较为次要的矛盾。
4、矛盾的联结和转化辩证法认为,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在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下,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的质量转变和量变积累辩证法认为,矛盾不仅会产生质量的转变,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积累量变,最终引起质变。
量变是指矛盾在数量上的逐渐积累和增加,最终引起质变的突破。
质变则指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出现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和发展性,注重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在单一存在的本质,不承认矛盾和变化的存在。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基于矛盾的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第三章辩证法第一节联系与发展一、相关概念1、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包括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4、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5、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6、发展: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有方向的运动。
7、新事物: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二、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和其它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3)整个世界及每个事物都是由无数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3、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各种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联系的性质、方向也随之改变。
(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3)改变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5、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系统论(整体和部分)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其核心思想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这两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指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冲突所驱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以私有制为核心,使得剩余价值权的不公平分配成为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将推动社会向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突出了生产力的社会化和协作性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把生产资料及其管理权纳入工人的手中,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为目标。
在这个阶段,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通过共同的劳动来创造和分享社会财富。
最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那时社会将没有阶级和剥削,每个人将按需分配共同的财富,个体的自我实现将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指通过对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过程的研究,认识和把握到事物的发展是具有矛盾性和对立统一规律的。
辩证法思想警示着我们不能停留在片面的和静止的阶段,而是应该从矛盾的对立面中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思想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只有通过斗争和矛盾的对立面的运动,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它们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是以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有限与无限、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都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强调矛盾的社会性,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更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马克斯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斯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政治哲学体系。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而辩证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过程。
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应的是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所引起的。
辩证法观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观还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不仅影响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发展,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学说精髓。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不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之中,也影响了当代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第二,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不等于承认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是指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一再发生作用,并不是历史事件的重复发生。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这一点与自然发展的规律有所区别。
4、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是认识规律的途径
第一,明确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第二,发展的上升性、前进性,这是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
第三,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别要注意出发点的确定,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并不是人为加在客观事物上的。
第四,重复性,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简单的循环。
注意:第一,要掌握这一对范畴要现象不论是真象、还是假象,都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假象不等于错觉。错觉是人们的一种错误的认识,属于主观领域的问题,而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但假象容易引起错觉。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指他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用来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
马克思的辩证法受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以下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一些关键概念:
1.辩证思维: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性思考,
而不是抽离和孤立地看待。
他提倡综合和全面性的分析,以理
解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
2.对立统一: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原则,即事物内部
包含着矛盾的元素,这些矛盾元素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
他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社会和历史分析,认为社会中的
阶级斗争和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认为
社会和历史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的。
他
将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特
征,这些特征导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阶级斗争:马克思的辩证法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变革的关键驱
动力。
他认为,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会导
致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从一个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个社会形态。
5.历史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过程,社会制度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他强调
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社会制度的替代性。
总之,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综合性思考、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原则。
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辩证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
概括地说有四大基本理论:其基础是唯物论,其核心是唯物史观,其灵魂是辩证法;认识论则是这三者在思维和认识上的集中体现。
辩证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条红线,是这个哲学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唯物论离开辩证法就必然陷入形而上学,使其失去彻底性和革命性;历史唯物论就是历史辩证法,它的真谛就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阐明了社会历史中一系列的辩证关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大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法;至于认识论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实践和认识互动中的辩证法理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在本质上是与时俱进的。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剥除了它的唯心论外壳,拯救了它的合理内核,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生活在战争与革命时代的列宁和毛泽东,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基本范畴的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要求,系统阐发了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形成了矛盾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其形成、基础和本质而言,它是唯物辩证法。
矛盾辩证法和系统辩证法只是唯物辩证法不断深入发展中的新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定性为唯物辩证法。
但矛盾辩证法和系统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确是新时代和新实践要求的产物,它们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中确有阶段性意义,是唯物辩证法发展史中具有标志性的新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科学体系。
一唯物辩证法历史赋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使命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这个转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实践的成熟性,即资本主义矛盾的充分暴露;二是要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武器,即从资产阶级的唯心理念中走出来,从现实历史条件中寻找解开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钥匙。
马克思在谈到自己的辩证法时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首先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多面性进行分析。
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联系的对立面构成的。
事物的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不是消极的,而是促使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辩证法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矛盾和冲突,更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将事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
它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具体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还强调对实践的重视。
它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被看作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才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对人类自由的追求。
它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从对人的束缚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框架中,人们不仅要追求物质方面的解放,还要追求精神和思想方面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多面性进行分析,将事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以及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偶然性必然性唯物主义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唯物)和认识论(辩证法)的统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偶然性必然性”谈谈自己的理解:首先,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辩证统一: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原因如下: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
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
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或说不好预料)。
偶然性和必然性又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
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
割裂二者关系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偶然性和必然性。
就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假如我们正在筹备做一件大事儿,要想成功的话我们必须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是要为必然性做好准备,也就是创造好的必然性。
当然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换来成功,这就是在必然性中出现了偶然性。
或是你想举办一次户外的活动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活动不能如期举行。
这次活动的失败是因为偶然的下雨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及方法
三、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 (一)人的认识是至上性和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
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上的
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
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
• ♦就本性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是能够完全地认识这 个世界的;
♦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曲折道路 ♦坚定的目标和务实的态度:成就一切事业的两大保证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误区
• (三)唯物辩证的矛盾观
• 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2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 ♦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 和思想方法
♦任意
• 2 ․联系就是条件
•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一定的条件(“决定论”观点) ♦条件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辩证决定论”观点) ♦改变和创造条件也是需要条件的
• 3 ․从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系统
•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 ♦系统的四个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还是各自孤立的个别 现象? ♦世界是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事物内部包不包含矛盾?
• (三)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 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其意有二:
♦认识的对象是在联系中存在的,是辩证发展的,因 而,必须从联系和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对象; ♦ 认识本身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无限发 展过程。
• 3 ․矛盾共性和矛盾个性
著作唯物辩证法
著作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一种方法论。
该方法论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唯物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阅读相关著作或请教专业人士。
马克思辩证法原文
马克思辩证法原文引言马克思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体系明显不同的地方。
马克思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并通过分析和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认识客观世界。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辩证法的原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哲学思想。
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下面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辩证法的原文:“辩证法是物质世界的灵魂,因为它是发现和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最深刻的方法。
”(《资本论》卷一)这段原文表明了马克思辩证法的重要地位,他将其视为理解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核心方法。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矛盾斗争。
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指的是在客观世界中无处不在的矛盾存在。
矛盾斗争则是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和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变化。
马克思将辩证法与形式逻辑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形式逻辑是将矛盾排除和抽象化的方法,而辩证法则是将矛盾包含在内、把握整体性和变化性的方法。
马克思辩证法的独特性在于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释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辩证法的运用马克思辩证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指导实践的重要思想工具。
下面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辩证法运用的原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它自己的矛盾和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方式。
这个发展方式内部包含、并由此而产生,它们所受的限制和截获的发展……”这段原文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其内部矛盾和受限制的发展方式。
马克思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限制,并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辩证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体现在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和预测中。
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 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 一性。割裂二者,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夸大对立否定统一,也是思想上的绝对化; 夸大同一而否定对立,就必会把事物看成是 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样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推动事物的量变。由于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双方力量 的对比不断变化,使矛盾得以展开,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 变准备条件。
例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的每一重大发展都 影响着生产关系,使旧的生产关系中某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渐 暴露,并逐步克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就为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了准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 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 这就是说,矛盾无时不有。
普遍性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矛盾 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要敢于承认 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 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叫做 两分法,或叫“两点论”。
其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由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就使矛盾双方 的相互转化有了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事物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而不是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化。
如私有制转为公有制,落后转化为先进,困难转化为顺利,坏 事转向好事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从而规定了各自转化的结果。
2、世界的永恒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相互统一的,因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当马克思唯物地解决世界本源问题时,已经内在的包含辩证法,因而从实际上说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就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法最初起源于黑格尔的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义,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历经辛苦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总体性的世界观,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功能的方法论,马克思曾经说过:“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就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领头者,后来陆续的出现许多的学者对着辩证法的论述,马克思的《资本论》,他极大的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因为他们的努力与探究,才成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
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间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
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
这样的因果关系使得这三者保持着一致性。
随着辩证法的发展,辩证法也有着他的三大规律,分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而这三大定律正不断地为我们所运用,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