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蜂业蜜源植物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蜂业

湖南省养蜂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发展养蜂业的条件优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蜂从传统的农村副业逐渐成为养殖业中一个组成部分。80年代以来,养蜂业又有新的发展,在养蜂生产、产品流通与加工、科研教育、蜂疗保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养蜂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面积有2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166余万。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届亚热带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农业发达,素称“鱼米之乡”。林业资源丰富,植被类型较多,群落交错,全省森林覆盖率36.6%。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四季花开不断。

油菜种植面积在71.8万公顷以上,各地都有分布,以洞庭湖区面积大而集中,是早春蜂群繁殖最好的蜜源,能生产大量商品蜜。

紫云英种植面积在9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湘中丘陵区和湘北平原区,3-4

月开花,泌蜜丰富,是湖南养蜂生产最重要的蜜源。

柑桔种植面积18.8万公顷,分布在丘陵地带,每年4-5月开花。

棉花种植面积l 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区,花期长,泌蜜多。

荆条6-8月开花,在全省山区和丘陵区都有分布,尤以衡南,衡阳和祁东三县较为集中,且泌蜜丰富,是本省夏季主要蜜源之一。

柃在湘东的罗霄山脉,湘南的五岭山脉,湘西北的武陵山脉和西部的雪峰山脉均有大量分布,种类多,花期长,泌蜜丰富,是湖南省冬季的优良蜜源植物,其蜜质最佳。

此外,瓜类、枣树、乌桕、树参和盐肤木等主要蜜源亦多。还有油茶等几十种栽培和野牛的大宗辅助蜜源植物。

二、历史和现状

(一)古代养蜂业比较发达,唐朝已出现专业养蜂

据文字记载,远在1200多年前,湖南就有人以养蜂为专业。《琅□(huan)记》(元·伊世珍)书中写道:湖南“桃源女子吴寸趾,从事耕作不便……蜜蜂至女家甚众,其家境以作蜜兴,富甲里个。寸趾以足小得名,天宝中事也”。作者虽是元朝人,但记载的却是唐朝天宝年间(742-755年)湖南小脚女人养蜂致富的事例。

这说明,湖南省养蜂在古代就比较发达。

(二)民国初期,引进活框养蜂技术

据史料记载,在民国初期,湖南将养蜂作为农家的主要养殖业经营不乏其人,一户饲养几群、几十群、百余群者甚多。1919年,位于湖南北部的沣县,就有一位名叫刘列强的老人,将自己饲养的91桶(群)中华蜜蜂作为主要财产分配给三个儿子组建新家庭的事例。1925-1926年间,长沙引进意大利蜂饲养,建立了黄本鸿、鹿洞里、龙门、四维等10余个养蜂场,饲养意蜂数百群。与此同时,常德、汉寿、桃源、桂阳县等湘北和湘南各地兴办意蜂场开始盛行。1928年,长沙唐廷秩出版《唐氏养蜂学讲义》。从此以后,许多地方将中蜂由传统饲养逐渐改为活框新法饲养。例如,1931年,益阳县建立中蜂试验场,探索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1933年,湘乡县王康古通过自己采用活框养蜂的经验,总结并发表《中蜂管理法》;1937年湘乡陶龛小学校举办中蜂活框饲养技术训练班,受训者一次达200人。

意大利蜜蜂的引进,带来养蜂技术的进步,湖南省养蜂业步入了科学养蜂的轨道,促进了养蜂事业的蓬勃兴起,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933年,湖南省养蜂协会在长沙成立,并创办当时中国南方唯一的定期刊物-《养蜂新报》。接着,湖南省国民政府制定“湖南保护蜂业暂行规程”,省建设厅发布“湖南省建设厅提倡蜂业布告”。这些,对发展蜂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湖南省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养蜂产区之一(属湘川区)。可是,这时期养蜂偏重于出售蜂种,不注意养蜂技术,后因日本军国主义入侵,民不聊生,全省的养蜂业蒙受了巨大损失。1949年全省养蜂仅3万群,其中意大利蜂约1000群。

(三)养蜂业新的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养蜂业发展迅速,截至1990年,全省养蜂达到22.2万群,比1952 年(此年起养蜂纳入统计,下同。)3.2万群增长5.9倍,收购蜂蜜7848吨,比1952年20吨增长391.4 倍,收购蜂王浆60吨,彻底改变了60年代以前不生产蜂王浆的历史。蜂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由于政府制订了发展蜂业的政策;二是调整了养蜂生产经营结构和布局。

1. 制订政策,支持发展

1957年12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员会、湖南省人民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积极发展养蜂的指示”中规定:“除社员私有私养的蜂群仍可继续发展外,今后应积极发展农业社的集体养蜂”,并规定:“将养蜂计划纳入农业生产规划”积极发展。这对全省发展养蜂生产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958年至1960年,全省商品蜂蜜年平均递增37.6%,其中最高是l 959年,国家收购466.5吨,为1952年的25.9倍。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执行“在大力发展集体养蜂的同时,允许和鼓励社员家庭养蜂”的生产方针。虽然一度受到“文化大革命”、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的影

响,养蜂生产出现了曲折,但总体上还是发展的。国家收购蜂蜜从1971年的1547吨增加到1979年的4261.2吨。

1980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养蜂由集体经营为主普遍转向个体经营。湖南省养蜂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1990年,据衡阳等6县的调查统计,养蜂达10.5万群,生产蜂蜜3237吨,平均每个县养蜂1.75万群,产蜜539.5吨,创县级养蜂生产规模的历史记录。在养蜂效益方面, 1990年,湖南省农业厅、供销合作社调查7个县的10名专业养蜂者,1988年至1990年的3年中,人均年养蜂产值9300元,其中人均纯收入5329元,为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45.69元的9.76倍。

2.经营格局湖南省从事养蜂的大部分是农民,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末,全省养蜂场(户)5700个,12000人,经营格局分为:

(1)专业养蜂按经营规模又分为养蜂专业户和养蜂联合体两种形式。养蜂专业户,一般养蜂50-80群,投入劳动力2-3人,在生产繁忙季节有的还雇请临时工。这种方式约占全省的35%。转地放蜂的养蜂专业户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成统分结合的联合养蜂场,即养蜂联合体。一般一个联合体由二三十个专业户组成,3000-4000 群,养蜂劳力近百人,实行“三统一分”的经营办法,即统一转地放蜂,统一运输蜂群,统一销售产品,单独核算。这种养蜂联合体约占全省5%。

(2)业余养蜂又称兼业养蜂户,多以种植业为主,兼顾养蜂。这些农户以饲养中蜂者居多,一户饲养几群至10余群。养蜂收入取决于技术熟练的程度,技术水平高的养蜂收入要大于种植业的收入。这种经营方式,在湖南比重最大,约占60%。

3.生产方式

50年代初,湖南养蜂多采取定地饲养。50年代中期,津市养蜂场转地饲养成功,推开了这种追花夺蜜的饲养方式。从此,全省养蜂的生产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1)定地饲养又称庭院养蜂,湖南省山区饲养中蜂者多采取这种方式,养蜂产值不等。

(2)短途转地饲养养蜂者以本地蜜源为主,间或往湖南相毗连的川、黔、鄂边境地区采一季夏季蜜源。养蜂风险小,收入比较稳定。

(3)长途转地饲养这种养蜂方式,一般是养蜂规模大的专业养蜂考,多饲养意大利蜂。放蜂路线:1月下旬至4月上旬,蜂群在当地采蚕豆、油菜、紫云英蜜源,然后转地河南,再转到华北,接着转到西北或东北放蜂。从南到北,春去冬回,追花夺蜜,养蜂产值高。

4.蜂种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