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案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四》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园地”为单元,通过不同的语文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精读课文、语文素养训练和语文实践活动。
精读课文选用了朱自清的《秋》,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美文,旨在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语文素养训练部分包括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学生在语文表达、朗读感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同时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2.相关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3.词语卡片、句型练习题等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入课文《秋》。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9《猎人海力布》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9《猎人海力布》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猎人海力布》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讲述了猎人海力布牺牲自己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情节。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富有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民间故事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手法,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猎人海力布的品质;能够复述课文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猎人海力布的无私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猎人海力布的品质;能够复述课文故事。
2.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感悟猎人海力布的无私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素材,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猎人海力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猎人海力布吗?他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猎人海力布的哪些事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
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苟大红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依据的理论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图片导入知识与能力图片PPT 教师播放下载读题过程与方法读文提示及文章内容PPT 教师播放下载分析思考过程与方法方法提示和重点语句图片PPT 教师播放下载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字图片PPT教师播放下载巩固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字图片PPT教师播放下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六一儿童节到了,小红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 的情境图)小红可能穿哪两件呢?请同学们帮她搭配搭配。
2、小红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3、板书课题---搭配。
二、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连一连,可以怎样穿?2、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3、汇报:(1)、设计意图步骤一设计意图: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学生说出自己组不同的方法。
(连线)(4)、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3+3=6(种) 2X3=6(种)4、还有别的方法吗?抽生试着说说看。
也可以用图形、符号来表示上衣和下装。
这样连线比较简单。
5、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四、思维训练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步骤二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突出有序思考。
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以及符号思想。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伟大事迹,展现了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的精神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伟大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伟大事迹。
2.教学难点:体会盘古的精神品质;学会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盘古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盘古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素材。
2.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3.教学卡片:制作生僻词汇和重点句子的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盘古的故事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事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劳动教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掌握简单劳动技能,如农耕、种植等。
3. 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劳动技能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劳动活动,研究和掌握种植、农耕等基本劳动技能。
3. 劳动惯和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惯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知识讲解:讲解劳动对个人成长、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实际劳动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劳动活动,如种植小菜苗、整理花坛等。
4. 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劳动活动的经验和收获,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小菜苗或整理的花坛,展示劳动成果。
7.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种植工具和材料,如种子、土壤等,用于实际劳动活动。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分组卡片和展示物品。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际劳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进行评估,考察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劳动活动,拓宽劳动经验和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工厂等相关场所,增进对劳动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以及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9《父爱之舟》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父爱之舟》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默默付出、无私关爱儿子的故事。
通过描绘父亲为儿子搭建船只,并在儿子面临困境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情景,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爱、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语言发展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亲情的课文,对父爱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文深入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但在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相关图片: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父爱之舟》。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舟吗?在这里,舟有什么特殊含义?”2.呈现(5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019年新教材)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和父亲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
通过描绘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天都峰的壮美和自然风光,同时传达了勇敢、自信、坚持等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爬山经历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词汇的拓展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与人分享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品质,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作业设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天都峰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天都峰的背景,导入新课。
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通用8篇)部编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1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同学们,你们见过乌鸦吗?谁来说说乌鸦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
读一读,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板书课题:乌鸦喝水(注意本课生字,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乌、鸦、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11个字。
会写“只、石、多、出、见”5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地解决。
二、读中感悟,探求新知1、今天我们认识的这只乌鸦遇到了什么事情?我们快去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2、同学们读过一遍课文之后,都已经认识了这只可爱的乌鸦,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并给本课生字注音,看谁能既快速又准确地读出本课生字。
(大屏幕出示本课生字)3、开火车读生字。
4、同学们很聪明,看来大家都回家做了预习,能快速读出生字准确的音,现在请同学们将这些生字放回课文中,只看生字再读一读,边读边想:故事中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并标出本文的自然段。
这篇文章讲了一只聪明的乌鸦口渴找水喝的故事,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点拨引导1、谁能说一说,乌鸦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口渴找水喝)口渴没有水喝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心情?(着急)请同学们试着用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乌鸦看见了许多小石子,想出什么办法呢?放少许小石子可以吗?许多石块行吗?为什么?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课件演示:在瓶内放少许石子和放石块的情景,帮助理解。
5、乌鸦口很渴,多想马上就喝到水啊,可它为什么不把小石子一下子全放到瓶子里呢?6、思考一下:你想到了什么?四、知识检测,反馈提升1、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遍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同学或者家长听。
2、如果你是这只可爱的乌鸦,你在口渴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办法?3、如果瓶子旁边没有石子,请你帮乌鸦想一个办法,怎么样才能喝到水呢?结束语: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关键看我们如何解决,只要我们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那任何事情都难不倒我们。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1.《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哪些课余活动与爱好是健康的。
2.能有意识地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1.知道哪些课余生活是健康的。
2.懂得如何合理的安排课余生活。
教学时间课时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明同学是五年(1)班的一名学生,他自己做了一个周末课余生活计划表,每周六上午都去学打乒乓球,下午学习画画,周日做完作业后就和小伙伴去青少年宫玩。
同学们觉得小明安排的合理吗?为什么?(自由讨论回答)老师: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都是怎么过的呢,你们有自己的计划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个话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分享一下。
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样过的。
(在黑板上写下来)老师:同学们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你们觉得他们的课余生活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建议想给这几位同学吗?(分小组交流讨论,请3-5位同学说说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想法都很棒,很丰富!那么大家的课余生活是自己选择的,还是家长安排的呢?(自由回答问题)(挑选几位课余生活安排合理的同学表扬,几位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的同学给予建议。
)老师总结: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
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只是学习,学习也并不只是读教科书,做习题,我们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把学习、娱乐、休息、锻炼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
(板书:学习娱乐休息锻炼)(二)小调查。
1.同学们对前面几位同学的课余生活感到不太满意,那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
2.统计全班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满意度,统计分为四个层次:(1)满意; (2)比较满意; (3)不满意; (4)很不满意。
3.请每位同学填写调查表。
4.分别选择不同层次满意度的调查表进行全班交流。
5.共同分析这些同学的课余生活哪些方面安排得合理?哪些方面安排得不够合理?老师总结: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合唱、剪纸等活动,是我们校内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部编版课文教案

高中部编版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或句子,准备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每组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难点或疑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在班级内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
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系统讲解,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并分析文本。
五、拓展延伸
开展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如写作练习、辩论赛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反馈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反馈。
七、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理解题、小论文写作等。
【教学方法】
-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
-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鼓励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5《小岛》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5《小岛》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岛》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将军和他的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战士们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能了解到我国海岛战士的艰苦生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体会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和海岛生活的特殊环境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知识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士们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战士们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理解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和海岛生活的特殊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战争年代和海岛生活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战士们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前知识介绍:提前为学生介绍战争年代和海岛生活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争年代和海岛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战争年代和海岛生活的特殊环境,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战士们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就生字词、句子结构等问题进行讲解。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概述1.1 教学内容本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
1.2 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作用;3.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1.3 教学重点1.中国的四大发明;2.丝绸之路。
1.4 教学难点1.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2.学生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步骤设计2.1 情境导入本课情境导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严谨思维。
2.2 新知呈现在情境导入后,教师需要通过简要讲述和图片展示等方式介绍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更直观明确的认识。
2.3 课堂互动针对本课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收集学生们的想法和观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问题或者给予发挥空间,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4 拓展延伸本节课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任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如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内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3.1 教学策略1.以情境为导向,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讨论,达到知识与技能的互动;3.发挥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作用,针对教学现场的真实情况设定合理的价值观影响角色,进一步强化课堂互动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1.图片与视频的呈现;2.情景模拟与价值观影响讨论;3.课内小组讨论和展示;4.课外小组项目研究。
四、课堂评估设计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明白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怀家人、尊重他人的家庭观念,培养良好的家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家人、关心他人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学生课本。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标题和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家庭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家人?–大家有没有一些关心家人的小事情可以分享?步骤二:呈现课文材料1.展示课文《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提示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
3.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有哪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你们觉得一个美好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步骤三:讨论和分享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们的家庭有哪些规矩和约定?–你们觉得这些规矩和约定对家庭和谐有什么作用?–你们觉得在家庭中你们应该承担哪些责任?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步骤四:小组活动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堂领导,领导组织小组活动。
2.活动内容:要求小组成员观察家庭中的某一事物(例如:家务劳动、亲情表达、家庭活动等),并记录下来。
3.小组领导指导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分享的方式学习家庭责任和关爱家人的意义。
步骤五: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万宝小学:李姗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目标:1、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能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一、课前热身:1、出示地图,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我们的祖国是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大家知道吗?在我们黑龙江省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叫小兴安岭,那里有美丽的森林,诱人的野果,珍稀的树种,迷人的雪景,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一起去领略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2、教师板书指导兴读一音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字典,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读文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白桦嫩绿汇成涨满欣赏遮住收藏学生领读男生女生比赛读归纳词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三、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下面我们再一次走进小兴安岭,找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件)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描写小兴安岭。
哪句话最能概括小兴安岭的特点。
(“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5、学生汇报四、分析课文师:小兴安岭的最大特色就是那的树木很多。
(播放课件树木)师:你也试着来读一读1、2自然段,看一看从哪些词语中感受树多生:自由练读师:你感受到树多了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你能读一下这句话吗?指名练读、比赛读(教师指导)师:让我们连成绿色的海洋。
(师生共读)师:这就是小兴安岭。
师:下面让我们先走入春天的小兴安岭。
《拍手歌》教学案例部编版1

第(三)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A第(三)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A。
《拍手歌》【教学目标】1.认识“雀、锦、雄、鹰、雁”等13个生字。
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拍手游戏中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拍手游戏中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尝试阅读,扫除障碍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百灵学生随着老师的出示跟动物打招呼,喊出名字。
2.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儿歌里,自读课文,圈画出儿歌中的动物名字,想想这些动物都有哪些特点。
二、自读圈画,了解内容1.指生读儿歌,纠正读音。
重点指导:后鼻音“雄鹰、百灵、猛虎”,前鼻音“雁群、锦鸡”。
重点理解“雁群、锦鸡”。
2.课件出示“一只大雁”和“一群大雁”的图片,对比理解“雁群”。
3.出示: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天》学生自由读,谈体会,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
4.多种形式读儿歌。
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争取把儿歌读流利。
三、品读重点,积累运用1.出示词语,认读识记。
世界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百灵飞翔集体读和开火车检查读相结合,识记字形。
对比出示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孔雀大雁老鹰锦鸡黄鹂天鹅学生对比发现特点。
3第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分“隹”,第二组字也有相同的部分“鸟”。
教师点拨:“鹰、鸡、鹂”同属于鸟类,所以都有“鸟”字。
不仅“鸟”表示鸟类,“雀、雁、鹰”中的“隹”也表示鸟类,表示短尾巴的鸟。
(板书:鹰、鸡、鹂:鸟雀、雁、鹰:隹)(课件出示“隹”字形演变)指导在字典中再次认识部首“鸟”“隹”。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鸟”“隹”这种部件的字?2.再读儿歌,巩固识字。
同桌间再次朗读儿歌,一人读一句。
师生合作,拍手打节奏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节奏。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选取了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这些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民间故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乐于表达,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民间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讲述至少一篇民间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民间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讲述一篇完整的民间故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口语交际技巧,生动有趣地讲述民间故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民间故事的相关背景信息。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所要讲述的民间故事。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民间故事素材、评价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讲述的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间故事,共同讲述,并练习运用适当的口语交际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只老虎在森林里的生活,它因为胆小、懒惰、不自信而被称为“窝囊的大老虎”。
课文通过这只老虎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勇敢、自信、努力,不要被别人的嘲笑和误解所影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但是,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的帮助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对故事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勇敢、自信、努力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一些生词和短语的意思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解释和帮助。
2.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能不太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生词卡片: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词和短语。
3.学生作业本:用于布置和检查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教师对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帮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再塑生命》精品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情感目标: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重点: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学习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情况,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拓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程序一、音画导入,烘托气氛(先放映绿意盎然的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
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
(再转换一张黑色幻灯片,稍停顿)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作者简介(一)教师引入,激起兴趣: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美国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她——海伦·凯勒!与她那伟大成就紧密相连的是这个名字——安妮·莎莉文(二)交流分享,培养习惯: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搓捻(cuōniǎn):用手指搓。
企盼(qǐpàn):殷切地希望。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堂导入案例教学设计北宽坪镇初级中学张小龙教学内容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形关系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新审视师生的不同角色,以及师生关系的特点,成主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设计理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
同时,逆反心理尤其是对教师和家长的逆反心理尤其强烈。
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也是困扰他们情绪的主要因素。
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讨论或学习在青春期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处理师生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也是极为迫切的。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权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民主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的。
本课以相互沟通为主线,积极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平台,师生共同探讨敏感而又古老的话题。
从是什么到怎么做,从为什么到我能做,促进师生的理解和沟通,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配乐散文学生现场朗读配乐散文,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
提问:(1)作者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感?(2)作者和肖老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3)怎样解决的?(4)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这种师生关系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的给以一种积极的评价,但也容易出现一种误区,即认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是极其重要的,而学生是相对被动的。
以一位即将离校学生对往昔师生相处时光的回顾,引出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本课内容的展开作必要的情感铺垫。
活动一:共同的期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中学师生关系的回味,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对理想师生关系的看法。
学生可能回答: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友好合作等。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答内容的具体内涵,即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民主是相对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劳动成果等,理解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下,师生共同畅想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探索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把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共同期望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师生共同的任务,为接下来的沟通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设身处地的思考。
学生宣读课前关于教师心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调查结果的含义。
可能出现的结果:学生很容易理解师生在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期望中有着惊人的相似,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期盼。
小结我们一起讨论了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期望,可以看出,对于那种彼此之间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广大同学的期望,也是教师的期望,更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通过教师的概括,进一步提升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明确目标。
链接与拓展思考:为什么散文中主人公和肖老师那么好的关系也会发生矛盾?可能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提出教师要管理课堂、要进行教学等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的友情和学生之间或同伴之间的朋友关系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来源于彼此的角色进一步理解师生角色的特殊性,坦然接受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及责任。
这使师生之间的相处不可避免地要存在一些冲突。
学会面对和接受这些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活动二:换位思考(1)引导学生体验: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老师的心情其实也是很矛盾的。
假如你是这位肖老师,请设想当时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2)小组之间交流体验,全班资源交流。
(3)交流经过刚才的反思,自己的新感受或新收获。
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可能更多地想主人公的做法不尊重老师、老师要维持课堂教学等。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师生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和帮助,强调良师益友是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前提的。
引导学生体会遇事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体谅老师的做法。
通过散文中关于肖老师当众批评自己最疼爱的学生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老师当时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学会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理解自己的老师。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小结同学们刚刚体会了老师在处理问题中所面临的顾虑或难处,更进一步地理解强化学会相互理解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的重要老师的角色和责任,相信这些一定会对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作用。
活动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呈现学生课前进行的“关于我校初一师生关系现状调查”的结果,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案例或自己的切身体会,讨论从学生的角度如何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全班交流和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师适时板书、总结和提升。
学会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的落脚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生活中容易使教师产生烦恼的事件的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可能情况:学生能够分析出学生的表现是影响教师情绪的重要源头。
请一位参与采访的同学谈谈采访时的体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那些容易破坏师生为接下来的针对本班情况进行分析奠定基础,起到一个沟通和强化的作用。
关系的现象,本班是否存在?哪些现象通过努力是可以避免的?可能的情况:一旦谈到本班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弄不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影响接下来的讨论。
教师必须注意:不要过多地去挖掘具体的事件或表现,只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就足够了。
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个铺垫就行了。
活动四:经营快乐根据前面的讨论,基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师生之间的快乐是可以经营的。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共同探讨改善或促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进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注:教师要对各班级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
在分析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将本课讨论的重心落实到班级生活中,对于逆反情绪严重的初中学生是极其重要、也是相当困难的。
这一活动应在前几个活动之后,有了良好的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小结通过前面的讨论,同学们为我们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方法付诸于实践,相信今天将成为我们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强化观点,提出希望。
链接与拓展学生介绍课前关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过程中遇到阻碍的调查结果。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沟通和理解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最大障碍。
本着相互沟通的理念呈现师生共同的障碍,很自然地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前提,使接下来的“勇于沟通”活动自然、顺畅。
活动五:勇于沟通出示班主任老师希望向同学表达的想法,请同学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朗读,体会班主任老师在写这段话时的心理感受。
请你现在给老师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诚的感谢,一句赞美,一个祝福,一个心愿,一点歉意或者一个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建议……在自己最喜爱的纸上写出来,并折叠成自己最喜欢1. 班主任老师为良好的沟通做出了榜样,为接下来同学想法的表达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学习和践行沟通。
将课堂教学回归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选用自己喜欢的纸,折叠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写下自己要对老的形状,放到事先准备的心形幸运盒里。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愿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可以课后把这些留言作为礼物送给班主任老师,将沟通做到实处。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学生无法写或不好意思写,教师要做积极引导,必要时可以借用写完的同学的内容进行启发。
交流要以自愿为前提,也可以不写名字。
师说的话,会创设出积极、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可能也是本课的高潮之一。
链接与拓展动员学生将幸运盒精心装饰,选派“信使”,交给班主任老师。
尤其是对于那些师生关系不是很和谐的班级,此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