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水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梁山泊起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世界。
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上都独具匠心,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人物和整体结构的分析。
一、梁山泊篇《水浒》中的梁山泊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这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
他们有的是被官府迫害,有的是因为罪行被通缉,也有的是因为保护亲人而杀人。
这些好汉从各地的江湖、山林逃亡至梁山泊,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在梁山泊,这些好汉们经历了许多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这些胜利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善战,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团结。
通过这些战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好汉的性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在江湖中的地位。
二、晁盖篇晁盖是梁山泊的领袖,他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晁盖为人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朋友。
他为了保护亲人和朋友,不惜与人决斗,展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在梁山泊中,晁盖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
他领导着其他好汉们进行战斗,并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晁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三、林冲、杨志、鲁达篇林冲、杨志、鲁达是《水浒》中的三位重要人物。
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林冲是一位武功高强、冷静沉着的英雄。
他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遭受冤屈而被迫走上梁山。
林冲在梁山泊中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他的智勇双全为梁山泊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志则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英雄,他曾是朝廷的殿帅府制使官。
杨志性格刚烈,正直善良。
他在梁山泊中虽然不如林冲那么出彩,但他的武功同样高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鲁达则是一位性格豁达、胸怀大志的英雄。
他为了救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鲁达在梁山泊中以他的豁达性格和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这三位英雄的故事和性格特点,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也展示了《水浒》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水浒》是一部以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为特色的伟大作品。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作者:矛盾)
难点
学习文学评论常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课的
类型
讲授课
教学
方法
讲读法
教具
多媒体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一定对我国的“四大名著”有所了解,其中由施耐庵所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大家知道《水浒》中的哪些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水浒人物连连看”,看看同学们对《水浒》人物知多少。
矛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等,散文集《白杨礼赞》等;评论集《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鼓吹集》等;话剧剧本《清明前后》;中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文学体裁——文学评论
⑤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智取)呢或是“硬取”(力夺)?
答①:“揣摩”比“观察”语义更丰富。“揣摩”不仅“观察”,而且更多“想象”“思辨”“推求”的活动。
答②:“摇曳多姿”比“变化多端”更为形象。
答③:“腾挪跌宕”比“变化曲折”更有形象感。“能事”,擅长的本领,比“本事”语义更确切。
活动讲解:在课件中展示《水浒传》中的人物,请同学们将人物和对应的绰号与事件连线。例:宋江——及时雨——私放晁天王
(也可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与《水浒》有关,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矛盾先生,他对《水浒》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矛盾(1896—1981)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征。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之后得出结论。
(2)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 遭遇的必然性”,之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3)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 身于不同的阶层”,之后叙述、评价。
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 来说明观点的?
202X
谈《 人物和结构
》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第 一 课 时
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对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与分析。
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文学作 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二.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么了解? 三.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 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 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 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 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 二”中的:“变化错综”。
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 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 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 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 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 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 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 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水浒传人物形象剖析
水浒传人物形象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北方四大名著”之一。
该小说以宋江等108位英雄豪杰为主要人物,描述了他们在困境中奋起反抗的故事。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几位重要人物的形象进行剖析,包括宋江、李逵、林冲以及武松。
首先,我们来谈论宋江这个人物形象。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中心化的角色之一,他是梁山泊的领袖兼军师。
宋江有着出众的领导才能和聪明智慧,他能够以智取胜,料敌先机。
同时,他也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物,对待朋友忠心耿耿。
然而,宋江也有着一些缺点,比如他时常优柔寡断,处理事情不果断,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不过,正是这些缺点让宋江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形象,实现了对人物形象的立体描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李逵的形象。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反派角色,他是一个脾气火爆、嗜酒如命的人物。
在梁山泊这个聚集了一大帮英雄豪杰的地方,李逵是个极具个性和鲜明特点的人。
他勇猛无比,作战勇敢,被誉为“黑旋风”。
然而,他也有着暴躁易怒的性格,缺乏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使得李逵在与宋江等人的交往中经常起冲突,也让读者对他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情感。
李逵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既能让人欣赏他的英勇,又能感受到他的劣势和局限。
再来看一下林冲这个角色的形象。
林冲是一个身材健硕的英俊小伙子,他是梁山泊中最具智谋的梁山好汉之一。
林冲机智聪明,善于谋划,精通兵法,擅长以计谋击败敌人。
与宋江不同的是,林冲在处理问题时更加果断和坚决,不留余地。
他以其精明的头脑和英勇的战斗力,成为了梁山泊的头号猛将。
然而,林冲也有着一个不幸的命运,最终被晁盖所杀。
林冲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坚毅、果敢的印象,也让人对他的遭遇感到遗憾。
最后一个我们来剖析的人物是武松。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鲜活的形象。
他勇猛善战,剑术高强,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义薄云天的个性,他替群众讨债,伸张正义,成为了正直无私的楷模。
与此同时,武松也有着坦率豪爽的性格,喜欢喝酒,交朋友。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导读)【内容综述】学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要了解文艺评论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培养阅读文学评论的能力。
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能理清文章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学习掌握文学评论叙、析、评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了解作者针对作品自身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要点讲解】《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属文学评论,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意见的文章”。
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本文共八个自然段,从内容结构看,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至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5至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8段收束全文,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全文评论了《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两方面,在叙述中不是照搬原文或简单浓缩,而是夹叙夹议。
在选定事例时集中在林冲、杨志、鲁达三人身上,因为这三人都是《水浒》中重要的、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因此既有代表性,又节省笔墨,以较小的篇幅包含较大的容量,获得了以简驭繁的效果。
也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匠心。
作者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文学家。
浙江桐乡人。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茅盾。
一生著述丰富,学识渊博,才艺广泛。
五四时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建树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自1927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杂文、文学评论和神话研究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两大形象系列,以及农民、小商人、知识分子等各类人物形象,开拓、丰富与扩大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和人物画廊。
职高语文第三册(基础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教材说明:1、此文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上同学们对《水浒》的一些了解,故而理解课文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可能理解不透彻,因而需要了解一定的有关《水浒》的知识。
所以,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是本课授课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点有二:①学习课文本身结构特点和作者所运用的叙、评、析相结合的评论方法。
②了解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掌握评价文学作品,即写一般的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途径:如何选取切入点,如何作到叙、析、评相结合等等。
3、教学难点:本课带有鲜明的文艺争鸣色彩和独创性,要理解作者在此文中所适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懂得作者见解的独到、深刻之处。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字词解释: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附会:把没关系的事物说成有某种关系,把没有意义的东西说成有某种意义。
灼然:清楚明白样子。
落魄:luò pò又读luò tuò义同"落泊"(luò bó)鄙薄:轻视、看不起。
光景:有境况、状况之意,也可理解为表估计、推测。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行伍:hāngwǔ旧指军队,泛指军中。
投名状:旧时聚众造反或占山为寇的人入伙所用的见面礼。
按语: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
行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能事:擅长的本领。
经济: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的成果。
幻灭:空想的希望破灭。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倾轧:轧:yà。
在同一组织中排挤打击不同派系的人。
2、作家、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3、相关文学常识《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有说罗贯中作或两人合作)①主要内容: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
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二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第四单元十三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学目标1.学习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比较论证的方法。
3.学习本文凝练、生动和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词练字的高超技巧。
课文分析这篇评论,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文章提出的主要论点有两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一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
在第一部分中,可按这两个分论点把第1至3段分作一层,第4段又作一层。
“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就是说,在人物的描写中,作者不自觉地运用了阶级分析的观点。
《水浒》的作者由于尊重实际,如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其结果,必然会反映出阶级社会里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课文第2段即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说明这个观点。
第2段共分三小层。
以《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这一句作结论的是第一层。
以“不但如此”开头的两个提起句,分别标出文章的第二层和第三层。
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从遭遇到思想到出身,边叙边议,对林冲、杨志、鲁达的差异作了精辟的比较分析。
他们的经历和追求都切合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出身。
一个是求苟安而不得安,一个是求上爬而未能爬上,一个是要打尽天下不平事而终不能实现。
《水浒》人物描写的个性化,所谓“个个面目不同”,是古已有之的定评,然而把这种个性特点联系到人物阶级成分的差异上面去,从而指出《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这样一个结论,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
由人物本身的行动描写人物,在过程中显示人物个性,不是静止的描写说明。
这种写法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中人物描写的一大长处,《水浒》尤其突出。
文章仍以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为例,但同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他们如何随着故事的进展,在矛盾的冲突变化中,具有不同的喜、怒、哀、乐,化为不同的言谈举止,从而逐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理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和背景介绍2. 《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概述3.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解析5. 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2. 课件:涉及《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突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3. 分析: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4. 解析: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章回体、对称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5. 互动: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阅读兴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并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的人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开展《水浒传》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水浒英雄为主角的故事或散文。
谈谈《水浒传》的主题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联系
谈谈《水浒传》的主题与其结构安排的内在联系
正文学作品的结构体现出作家的全部构思,是服从于作品的主题的。
因此,在讨论《水浒》的主题时,对《水浒》的情节结构作一分析是有益的。
《水浒》的结构特点是横式结构与纵式结构的结合。
七十一回以前的结构是横式结构,这一大部分书或以人物为中心,或以事件为中心,各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独立成篇。
互相之间虽有一定勾连,但主要是采取横式的并列结构。
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结构方法,固然是受了说话艺术的影响,也是为了便于从各方面表现忠与奸、义与不义的矛盾,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概括忠义之士如何被奸人所逼,又如何互相指引从四面八方汇集梁山的过程。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内容分析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内容分析本文从"人物"和"结构"两方面来谈《水浒》的成就,这些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其运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的方法,不仅对《水浒》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本文分析《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
"为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从原著中精选了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作为例子,加以评述和分析,选例典型而集中,引述概要而恰当,评点中肯而精到,引述原著与作者评析紧密结合,令人信服。
同时,以这一组人物又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具有很好的证明效果。
因此,举例论证和比较论证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另外,评点和批注是方便灵活的阅读方法,学习中要加强训练,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在转述原著的内容,哪些地方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写出自己对作者看法的理解和评判。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分析《水浒》人物描写的成就。
问: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引起读者重视;通过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为自己的言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问:课文第2段是如何具体分析《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一个特点的?提示:文章选取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通过比较的方法,运用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的方式,进行具体的点析。
第一句总起,以下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人物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先总举这三个人物的共同之处,再分别分析三个人的不同遭遇和不同性格,叙中有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个层次:从人物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不同遭遇的必然性,先作结论,再分别分析三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意识。
第三个层次:读者对这三个人物表现出的不同感受。
这是直接写出的。
问:课文第3段是如何分析《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的?提示:第1句揭示本段分论点,即《水浒》人物描写的第2个特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水浒传》结构艺术特色
《水浒传》结构艺术特色《水浒传》结构艺术特色一、人物刻画方面:(一)总体特点:个性鲜明、真实。
(二)具体分析:1、把人物放在斗争的激流,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逼”字。
(既显示出人物的阶级共性,又有个性特征,又增加了人物的真实度。
)从李逵身上,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反抗方式。
他凭直觉、感觉办事,不理性。
他的牢子的地位,使他看到了更多的社会黑暗,感受到更多的苦难、不公和残忍。
因此他的反抗就更坚决、更果断、更粗暴简单,以武力自卫,用板斧说话。
从武松身上,看到的是市民的反抗方式。
如法纪观念和知恩图报。
为兄报仇只杀主犯,讲究程序。
报恩不计生死,只为义字。
从林冲身上,写出上层社会人员的反抗之路的艰难。
丰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温柔的妻子,的确不容易让他想到去投靠梁山。
次要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关系也很密切。
例如:替武大郎验尸的何九叔。
他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人,刀打豆腐两面光。
他很善于保护自己,不愿得罪任何人,又不愿吃任何眼前亏的。
西门庆收买他,要他验尸时做假证,虽不愿意,但不敢得罪这个恶霸;但他早已想到了日后武松会找麻烦,武松他更得罪不起;于是他想好了周旋于两人之间的办法,西门庆给钱他照收,验尸时又装疯,巧妙地应付了西门庆;火化时,他又检了几块骨头,以应付日后武松找上门。
事态发展一切都如他的所料。
这种性格的形成,是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2、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塑造不同个性,主要采用对比烘托。
第一,同上梁山。
这是一百八条好汉共同的经历,但显示出人物不同的个性。
如:鲁智深是主动型的。
(他是赤条条来去无挂牵,心地无私,从不留恋已有的,也不遗憾失去的。
由军官——和尚——落草,任何一次变化,都是心甘情愿的。
)杨志是被动型的。
(百八条好汉中,只有他上过两次梁山。
)林冲是清醒型的。
第二,同杀淫妇。
武松是为情。
是必杀的,为哥哥报仇。
宋江是为义。
是不想杀的,是为朋友杀的。
石秀是为己。
也不当死,是其唆使杨凶同意、为洗刷自己冤屈杀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 么了解? 么了解? 3.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 .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 的知识有哪些? 的知识有哪些?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
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2.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3.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 .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 了哪些论据? 了哪些论据? 人物 林冲、杨志、鲁达的遭遇、意识、 林冲、杨志、鲁达的遭遇、意识、出身 阶级成分)、性格; )、性格 (阶级成分)、性格; 林冲、杨志、鲁达的出场及发展; 林冲、杨志、鲁达的出场及发展; 结构 (1)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 )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 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林冲的故 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林冲的故 事。 (2)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 )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 铺直叙——杨志的故事。 杨志的故事。 铺直叙 杨志的故事
《 水 浒 》
水浒》 《 水浒 》 是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 一部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 是在《 一部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是在《 宣和遗事》和有关话本、 宣和遗事》和有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再创作 而成的。 而成的。 作品写一个以靠踢球被皇帝看中并被提拔 为殿帅府太尉的破落子弟高俅为代表的统治集 和他们手下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一道, 团,和他们手下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一道, 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 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以至许多英 雄豪杰被逼上山落草,主持正义,反抗压迫, 雄豪杰被逼上山落草,主持正义,反抗压迫, 终于汇成声势浩大的梁山泊起义的斗争故事。 终于汇成声势浩大的梁山泊起义的斗争故事。 全书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全书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语言生动丰 明快洗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富,明快洗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这 部小说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 部小说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英 雄形象。 雄形象。
水浒传人物介绍
水浒传人物介绍《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宋江为主角的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负载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其中包含了108个水浒好汉的人物形象塑造,他们各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介绍。
1. 宋江: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也被认为是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
他生性仁慈、聪明机智,勇猛无比,有着极高的领导才能。
在故事中,宋江因为冤屈被发配到梁山泊,最终组织起了起义军,并建立了一支以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为目标的队伍。
宋江在小说中被描述为一个有责任感、正直善良的英雄形象,他的智勇和领导能力使得梁山泊的水浒好汉们听从他的指挥。
2. 武松: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著名英雄人物,被誉为“打虎英雄”。
故事中,他是一个有着强壮体魄和勇敢精神的正义人物。
武松因为妻子被恶霸王婆欺凌而怀恨在心,最终和王婆展开激烈的斗争,并成功杀死了凶恶的西门庆。
武松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勇猛、正直、坚毅的印象,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常常传颂的佳话。
3. 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豹子头”。
他是一个性格豪爽、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
林冲在故事中原是一位官员,因为一次义举被欺负,最终被迫投身梁山泊。
他以其出色的武艺和聪明智慧在梁山泊站稳了脚跟,并成为宋江的重要助手。
林冲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机智、聪明、敢作敢为的印象,他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吴用:吴用是《水浒传》中的智囊人物,被称为“智多星”。
他是一个智力非凡、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
吴用原是一个书生,有着卓越的才智和广博的知识。
在梁山泊起义过程中,吴用以其高超的智谋和计划,为梁山泊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也成为宋江的重要谋士,给予了他很多宝贵的建议。
吴用的形象给人留下了聪明睿智、谋略过人的印象,他的才智决定了梁山泊的兴衰。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其他丰富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给小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通过小说中这些英雄人物的塑造,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善良、正义、勇敢和智慧,同时也深刻理解到他们与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教学设想《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
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
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
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从《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看,课文的重点十分明确:一是评价人物,二是评价结构。
至于作者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准确、精辟,有独创见解,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
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1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2 《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3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
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水浒传》人物情节整理解析
《水浒传》人物、情节简析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思想内容:《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星火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
(由于作者在一些根本观点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这决定了他对宋江所坚持的“忠君”思想及其维护的投降主义路线作了大力肯定,从而导致了起义军走上了“受招安”的悲惨结局)3、主要人物绰号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拼命三郎—石秀神行太保——戴宗九纹龙——史进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鼓上蚤——时迁赤发鬼——刘唐浪里白条——张顺矮脚虎——王英白日鼠——白胜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1、姓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主要事迹: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
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
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
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
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
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
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1)怒杀阎婆惜:(第21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
17.谈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
3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组织教学
复习
导入
新授
讲读课文
研讨课文
考勤、维持班级秩序
复习小说的演变及发展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1《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完成练习册67-70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主业
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施耐庵创作,描写了北宋末年的反抗萧条统治的江湖义举。
在这部作品中,可以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故事结构。
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作品包含了108个水浒好汉的传奇故事,每个人物都各具特色。
其中,宋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温文尔雅、聪明机智的革命志士。
他领导水浒好汉,与腐败而弱小的官府进行斗争,展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智慧。
其他重要的人物还包括梁山泊的忠诚副将吴用、魁梧威猛的林冲、武艺高强的李逵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价值观,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
《水浒传》的人物形象还包括一些反面角色,如官府的官员和宋江的冤家。
这些人物形象虽然具有负面的特征,但却在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他们,施耐庵揭示了官府腐败的一面,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的批评。
其次,我们来谈谈《水浒传》的故事结构。
《水浒传》以宋江起义为开端,通过高曾和解体梁山泊以至草棚子、徽州等一系列情节展开,最终以呼延灼送信招安收场。
整个故事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结构严密,情节生动有趣。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连续性,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歌和歌谣,为故事增添了一份韵味。
通过诗歌和歌谣的表达,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内心感受。
总之,《水浒传》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故事结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排,作品中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辉煌一面,同时也告诫读者要勇敢反抗不公和不义。
这部作品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对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6.16
“暂不谈它的其它方面”中的“其它方面”指的是什么?
还是指上文的“许多优点”
“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这 句话中的“这上头”指代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人物描写和结构 作为一个人物的故事结构看,《水浒》的结构是有机的
整体感知 4、阅读第5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看整体结构是怎样?
• 第一部分(1-4):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第二部分(5-7):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 第三部分(8):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
“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整体感知
5、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
2、关于文学评论你有什么了解?
定义: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征。 所谓评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 表意见的文章”。
分类:如果是对文学作品、影视艺术等发表意见,这类文章 就叫文学评论;如果是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反映出来的 思想问题发表评论,则属于思想评论。
整体感知 1、从文章标题看,矛盾先生谈论的对象是什么?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举例论证 不同点: 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
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5、阅读概括:读第6自然段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 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①“《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 格。”
②“《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 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 出身于不同的阶层”。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
2. 对《水浒传》结构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水浒传》,熟悉情节和人物。
2. 准备相关的人物介绍和结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成书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让学生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介绍他们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结构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水浒传》的结构,尝试总结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章节安排和故事线索。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水浒传》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相关作品,加深对人物和结构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对《水浒传》的评价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续):六、人物关系梳理(10分钟)1. 分析《水浒传》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七、典型人物剖析(10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刘伟娜
[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方法。
3.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4.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方法。
[教学难点]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研讨法
3.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简介文学评论的知识。
2.简介作者及作品。
3.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步骤:导、介、读。
1.导入新课(幻灯片3)
(1)歌曲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2)图片导入:投影《水浒》部分人物图片。
2.简介知识
(1)简介文学评论的知识(参见课本第75页和此文后面的补充材料)(幻灯片4)
(2)简介作者(幻灯片5)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927-1928年第一次用茅盾作笔名发表了中篇小说《幻灭》(是茅盾《蚀》的三部曲之一)。
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此外发表了《林家铺子》、《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一)。
1941年创作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剧本《清明前后》等。
茅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3)简介《水浒》内容(幻灯片6)
要点提示:
(1)《水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水浒》是在人民群众长期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整理加工而成。
(3)《水浒》主题:“官逼民反”。
(4)《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3.整体感知——读
(1)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理解本文的要点。
(幻灯片7)
(2)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幻灯片8)
明确:全文共8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为什么选人物描写和结构进行评论。
(3)讨论:文中从哪些方面评价《水浒》中的人物描写的特点?(幻灯片9)
明确: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处事。
②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
(4)讨论:作者认为《水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幻灯片10)
明确:①整体不完整,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简要了解了文学评论和《水浒》的相关知识。
在自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旨,并初步了解了作者指出的《水浒》人物描写和结构的特点。
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评述方法。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第2、3、4段以林冲、杨志、鲁达为例,来分析《水浒》中人物描写特点。
(幻灯片11)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具体分析《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2.具体分析《水浒》在结构上的特点。
3.学习品味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方法。
二、教学步骤: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复习,归纳。
概括出《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上的特点。
(幻灯片13)
2.合作学习: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细读课文基础上,具体分析人物描写和结构上的特点。
(幻灯片14、15)
A.阅读讨论文章第一部分(1~4)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论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是如何分析人物描写的特点?
明确:主要论点:
(1)《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可引导学生根据第一课时作业得出结论):
林冲:求苟安而不得安
杨志:想往上爬未能爬上
鲁达:要除尽天下不平事而终不能实现
(2)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
在情节发展中显示人物的个性,不是静止的描写说明。
运用举例法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个人的出现
远——近教师总结:随着故事的进展,在矛盾的冲突
局部——整体变化之中,人物显现不同的个性。
B.阅读讨论文章第二部分(5~7)思考:这一部分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抓住关键语句和关联句)作者如何分析林冲和杨志的情节安排?
明确:
主要论点(1)整体不完整,不是有机的结构。
(2)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教师阐述“严密”而“有机”: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同,摇曳多姿。
②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此部分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组口述“林冲”和“杨志”的情节安排,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
写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
写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
3.探究学习:阅读讨论文章第三部分(第8段),说明作者为什么要以人物和结构作评论的中心?(幻灯片16)
明确:(1)从大处看
(2)基于作者的主观认识:作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水浒》比《红楼梦》强些。
(“我的偏见”)
三、文章评论方法(幻灯片17)
讨论并归纳:作者在评论时,紧密结合原书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充分体现了叙、析、评三结合的评论方法。
作者为什么采用叙、述、评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提示:这是由论述的内容所决定的。
(1)要论述人物的面目各异,遭遇不同,思想意识不同,阶级出身不同,这就不能不用比较举例的方法。
(谈人物)。
(2)要论述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在情节结构上摇曳多姿,在细节描写上错综变化,也不能不以多例比较,以见其闻。
(谈结构)
四、拓展延伸(幻灯片18)
《水浒》用白话塑造了“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试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论以下两个题目:
1.鲁智深和李逵性格的异同点;
2.评价武松打虎,李逵杀虎和二解争虎三个情节描写的异同点。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作者对《水浒》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归纳总结了文章所采用的叙、述、评三结合的评论方法。
学习本课使同学们了解了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和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对今后评价分析文学作品有指导意义。
六、创新作业(幻灯片19)
1.说一说
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比如:吴承恩的《西游记》,金庸小说片断,说说其中人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写一写
选一篇喜爱的散文,从艺术角度加以评析,标题自拟。
3.画一画
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选取《水浒》中的一位人物,为他画一幅肖像。
七、补充知识(仅供教师参考)
评论型议论文可分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评论、政治评论。
关于文艺评论的特点和写法,可结合知识短文《文艺评论的特点》和课文来谈。
1.定义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文章。
它的任务,主要是评论文艺家的创作得失,总结艺术经验和规律,帮助读者或观众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评论的对象,或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或为文艺家的全部创作,或为某一文艺现象。
2.特点
(1)实事求是,见解精辟。
这就要求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分析问题客观,有个人深切的体会,而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读。
(2)叙议结合,评析结合。
“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议同论点(或结论)的关系,“析”是为把“叙”、“议”结合在一起的探究、分析,“评”是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
(3)表达准确、周密、形象。
因为评论的对象是文艺,文艺评论应讲究适当的文采。
3.写法
(1)抓点。
要选择恰当的评论点。
可根据作品的特点、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体会,确立评论的中心。
这解决的是角度的问题。
(2)评析。
要理清评析的要点,确定从哪些方面阐述,采用什么方法阐述。
这解决的是内容和方法的问题。
(3)布局。
要建立与内容、写法相应的结构框架。
或用“总一分—总”的格局,或用“叙—析—评”的模式。
这解决的是结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