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作者:矛盾)
难点
学习文学评论常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课的
类型
讲授课
教学
方法
讲读法
教具
多媒体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一定对我国的“四大名著”有所了解,其中由施耐庵所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大家知道《水浒》中的哪些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水浒人物连连看”,看看同学们对《水浒》人物知多少。
矛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子夜》等,散文集《白杨礼赞》等;评论集《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鼓吹集》等;话剧剧本《清明前后》;中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2.文学体裁——文学评论
⑤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智取)呢或是“硬取”(力夺)?
答①:“揣摩”比“观察”语义更丰富。“揣摩”不仅“观察”,而且更多“想象”“思辨”“推求”的活动。
答②:“摇曳多姿”比“变化多端”更为形象。
答③:“腾挪跌宕”比“变化曲折”更有形象感。“能事”,擅长的本领,比“本事”语义更确切。
活动讲解:在课件中展示《水浒传》中的人物,请同学们将人物和对应的绰号与事件连线。例:宋江——及时雨——私放晁天王
(也可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与《水浒》有关,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矛盾先生,他对《水浒》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呢?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矛盾(1896—1981)
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征。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之后得出结论。
(2)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 遭遇的必然性”,之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3)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 身于不同的阶层”,之后叙述、评价。
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 来说明观点的?
202X
谈《 人物和结构
》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第 一 课 时
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对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与分析。
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文学作 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二.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么了解? 三.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 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 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 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 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 二”中的:“变化错综”。
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 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 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 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 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 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 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 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职高语文第三册(基础版)《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教材说明:1、此文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上同学们对《水浒》的一些了解,故而理解课文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也有可能理解不透彻,因而需要了解一定的有关《水浒》的知识。
所以,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是本课授课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点有二:①学习课文本身结构特点和作者所运用的叙、评、析相结合的评论方法。
②了解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掌握评价文学作品,即写一般的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途径:如何选取切入点,如何作到叙、析、评相结合等等。
3、教学难点:本课带有鲜明的文艺争鸣色彩和独创性,要理解作者在此文中所适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懂得作者见解的独到、深刻之处。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字词解释: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附会:把没关系的事物说成有某种关系,把没有意义的东西说成有某种意义。
灼然:清楚明白样子。
落魄:luò pò又读luò tuò义同"落泊"(luò bó)鄙薄:轻视、看不起。
光景:有境况、状况之意,也可理解为表估计、推测。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行伍:hāngwǔ旧指军队,泛指军中。
投名状:旧时聚众造反或占山为寇的人入伙所用的见面礼。
按语: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
行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能事:擅长的本领。
经济: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的成果。
幻灭:空想的希望破灭。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倾轧:轧:yà。
在同一组织中排挤打击不同派系的人。
2、作家、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3、相关文学常识《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有说罗贯中作或两人合作)①主要内容: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
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学目标:一、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二、学习评论紧密结合原作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举例论证、比较论证的论证方法。
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方法评价文艺作品,不断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一、提炼信息,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二、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一、了解文学评论叙议结合的特点。
二、运用激趣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1分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文学评论的体裁特点及作者。
2、掌握作者提出的关于《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特点。
3、掌握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特点。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1、小调查A. 看完《水浒传》原著;B. 看过《水浒传》原著,但未看完;C. 看过电视剧《水浒传》;D. 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电视剧,但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一些水浒人物和故事。
调查方式:学生举手,小组长统计人数。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阅读《水浒》的情况,督促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2、小活动活动①:说一说好汉姓名活动形式:给出水浒好汉绰号,学生说姓名。
活动②:人物情节连连看活动形式:给出主要故事情节,学生说人物。
活动目的:了解学生对《水浒》的熟悉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3、师概述《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起义英雄们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它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就艺术成就而言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关于《水浒》的研究在文学论坛上是争论不休的。
而茅盾先生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初中我们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片段,同学们还记得吗?人物栩栩如生的性格特点,前后勾联、富于变化的结构方式让我们记忆犹新。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故事情节。
2. 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3. 引导学生理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和背景介绍2. 《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概述3.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解析5. 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具体人物和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2. 课件:涉及《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结构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突出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3. 分析: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英雄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4. 解析: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章回体、对称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5. 互动: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阅读兴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并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阅读感悟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水浒传》的人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开展《水浒传》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以水浒英雄为主角的故事或散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水浒传》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水浒传》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水浒传》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理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 讨论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结构特点。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传》中的优秀描写和情节安排。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材料。
2. 参考资料:有关《水浒传》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案内容请等待后续提问,以便提供更具体的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包括人物、事件和故事发展。
3. 分析: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如忠诚、勇敢、狡猾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章节安排、人物关系等。
5. 鉴赏:引导学生欣赏《水浒传》中的优秀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内容1. 人物性格分析:分析《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宋江的智谋、李逵的勇猛等。
2. 结构特点分析:探讨《水浒传》的结构安排,如章回体的运用、情节的转折等。
八、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促进学生互动。
2.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他们对《水浒传》人物和结构的见解。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水浒传》人物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水浒传》人物分析的文章,以巩固所学知识。
《水浒》
研讨明确:分三层,先写不同遭遇,再写不同思想认识,最后写不同出身。
(七)思考:“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如何理解?
研讨明确:人物的身世和品格在他们的行动中逐渐点明,作者不加说明或评论
(八)探究: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海南省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教案
第页
科目
语文
班级
第周
第节
课题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第一课时)
教学
目的
1、学会结合原著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评论方法
2、了解《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等名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紧密结合原著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评论的。
课堂பைடு நூலகம்型
散文阅读
(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解读以下生词:
杜撰、揣摩、附会、逆来顺受、解差生辰纲、亡命、赔尽小心、立身行事、投名状(林冲上梁山时王伦叫林冲“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以。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三)思考:简要说说,文章评价了什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四)探究:课文哪些段落分析人物描写?哪些段落分析了结构特点?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
研讨归纳:全文可分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1-4)分析《水浒》及人物描写的特点。
第二部分(5-7)分析《水浒》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五)探究:作者认为《水浒》人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教学设想《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
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
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
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从《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看,课文的重点十分明确:一是评价人物,二是评价结构。
至于作者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准确、精辟,有独创见解,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
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1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2 《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3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
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水浒传》,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3. 课堂讲解: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强调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谈谈对《水浒传》中人物和结构的看法。
2. 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简要介绍其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3. 思考《水浒传》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矛盾,谈谈你对农民起义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水浒传》的结构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社会意义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封建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理解程度。
5.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学生是否掌握了《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特点。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六、深入阅读,部分感知
• 3. 课文第2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 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 来论证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 关键句是什么?
明确: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夹叙 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
六、深入阅读,部分感知
• 4.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 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 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文中是怎样说 明这点的呢?
十、课后作业
• .运用本文所学的叙、议、评有机结合的方 法和举例论证以及比较论证的方法,就 《水浒》和《红楼梦》以及金庸的武侠小 说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
七、艺术特色
• 1.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作者主要运用举 例论证和比较论证的方法加以论证。请举 例说明。
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主要用举例的方法进行论 证,而在举例中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所举事例。举 例论证和比较论证交叉使用。 林冲:求苟安而不得安 杨志:求上爬而不便末能爬上 鲁达:要打尽天下不平事而终不能实现
谈 《 水 浒 》 的 人 物 和 茅 结 盾 构
一、新课导入
• 同学们,课前我们大 家都阅读了《水浒》。 神机妙算的吴用,忠 勇仗义的鲁智深,粗 鲁莽撞的李逵,神威 神勇的武松,英雄孤 胆的石秀,机智灵活 的燕青,想必都给大 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就做一个简单 介绍。
二、《水浒》简介
• 1.《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 上,作家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 2.《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 3.《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 4.《水浒》的巨大影响。
三、话说水浒英雄
四、作者简介
• 茅盾(1896—1981),现代著名 文学家。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 鸿,字雁冰。笔名茅盾。他一生 著述丰富,学识渊博,才艺广泛, 五四时期致力于文学理论建树和 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茅盾 自1927年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代 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 《虹》《子夜》《腐蚀》《霜叶 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 《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 《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小说的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的深入理解。
2. 对《水浒传》结构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事先阅读《水浒传》,熟悉情节和人物。
2. 准备相关的人物介绍和结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成书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让学生概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介绍他们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结构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水浒传》的结构,尝试总结其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章节安排和故事线索。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特点。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水浒传》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其他相关作品,加深对人物和结构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表达对《水浒传》的评价和感受。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续):六、人物关系梳理(10分钟)1. 分析《水浒传》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七、典型人物剖析(10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2. 人物形象分析:英雄人物、反面人物等。
3.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顺序结构、并列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人物及结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浒传》中典型的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
2. 讲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关注英雄人物与反面人物。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宋江、林冲、武松等,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4. 讲解《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顺序结构、并列结构等。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了解了《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分析了人物形象,掌握了作品结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如电影、电视剧、动画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其他经典武侠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3.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分享阅读心得和鉴赏技巧。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水浒传》的人物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分析《水浒传》中的一个典型情节,阐述其意义和作用。
3. 结合课堂所学,为自己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写出鉴赏心得。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通过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探讨《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 《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3. 小组讨论法:探讨《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
2. 课件:人物形象分析、结构特点探讨的PPT。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
2. 人物形象分析:选取《水浒传》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如宋江、武松、林冲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形象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表现主题。
3. 结构特点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点,如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人物关系的交织性等,探讨这种结构特点对整个作品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所学内容,探讨《水浒传》的结构特点,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分析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与其他古典小说的区别,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水浒传》的研究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浒传》人物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选修粤教版论述文选读《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4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论点,以及论点的确定。
2.学习本文采用例证法,举例精当,并能叙、议结合的写法。
3.了解文艺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重点难点〗
1.文章的基本观点。
2.例证法,叙议结合的写法。
3.文艺评论的特点和写法。
〖教学设想〗
导读课
指导学生从分析标题入手,进而分析全文总体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论点和写作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段落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结合知识短文学习文艺评论的特点和写法。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标题分析引出学习的重点。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联合
偏正
动宾
从分析可见:
(1)本文的文体是\'谈\',议论,议论文。
(2)议论的内容是《水浒》的人物
结构
两大方面构成文章的主体内容。
二、总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由标题进而分析全文的总体结构。
①找出过渡段(第5段)。
过渡段的归属(属下一部分)。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
②结尾段的内容。
由内容断定其在全文中的地位。
因此,全文包括三大部分;
主体部分㈠(①--- ④)人物
主体部分㈡(⑤--- ⑦)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浒》的⼈物和结构《谈〈⽔浒〉的⼈物和结构》教案长春市第⼀中等专业学校刘伟娜[教学⽬标]1.诵读全⽂,理清⽂章思路,把握⽂章主旨。
2.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法。
3.了解⽂学评论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4.懂得运⽤阶级分析法评价⽂学作品。
[教学重点]学习叙、析、评三者结合的评述⽅法。
[教学难点]懂得运⽤阶级分析法评价⽂学作品。
[教学⽅法]1.讲授法2.研讨法3.⽐较分析法[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明确⽬标1.简介⽂学评论的知识。
2.简介作者及作品。
3.诵读全⽂,理清⽂章思路,把握⽂章主旨。
⼆、教学步骤:导、介、读。
1.导⼊新课(幻灯⽚3)(1)歌曲导⼊:播放电视剧《⽔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2)图⽚导⼊:投影《⽔浒》部分⼈物图⽚。
2.简介知识(1)简介⽂学评论的知识(参见课本第75页和此⽂后⾯的补充材料)(幻灯⽚4)(2)简介作者(幻灯⽚5)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中国⼩说家,⽂学家,社会活动家。
1927-1928年第⼀次⽤茅盾作笔名发表了中篇⼩说《幻灭》(是茅盾《蚀》的三部曲之⼀)。
1932年完成长篇⼩说《⼦夜》;此外发表了《林家铺⼦》、《春蚕》(是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之⼀)。
1941年创作长篇⼩说《腐蚀》、《霜叶红于⼆⽉花》,剧本《清明前后》等。
茅盾是“五四”新⽂化运动的先驱者之⼀,是我国⾰命⽂艺奠基⼈之⼀。
(3)简介《⽔浒》内容(幻灯⽚6)要点提⽰:(1)《⽔浒》是我国历史上第⼀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说。
(2)《⽔浒》是在⼈民群众长期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整理加⼯⽽成。
(3)《⽔浒》主题:“官逼民反”。
(4)《⽔浒》在⼈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
3.整体感知——读(1)学⽣阅读“⾃读提⽰”,理解本⽂的要点。
(幻灯⽚7)(2)组织学⽣快速阅读课⽂,理顺课⽂结构。
(幻灯⽚8)明确:全⽂共8⾃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1-4段),谈《⽔浒》在⼈物描写⽅⾯的特点;第⼆部分(5-7段),谈《⽔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为什么选⼈物描写和结构进⾏评论。
上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_教案示例之一.doc
上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示例之教案不例之一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学目的一、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析文学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三、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炼字的高超技巧。
教学设想一、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贯彻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3教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中有关文学评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1《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2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标题。
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3《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4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由“分”到“总”。
第5段是过渡段;第8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有关文学评论特点的部分,抓住要点。
1什么是文学评论?2可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论?3文学评论常釆取怎样的写法?4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五、布置作业:1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解释课本后“附录”有关本文的词语,特别是方言词语。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训练关键词语进行现代文整体阅读和指令性阅读的能力;2、熟悉文学评论语言的特点;3、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尝试着写一些短小简洁的文学鉴赏性文章。
【教学重点】1、现代文阅读训练;2、文学鉴赏性文章写作。
【课堂类型】讲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总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
评论性文章的增多,评论题考查的增多,使语文改革的一个大方向,评论题的考查也正成为高考的热点,熟悉这类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性阅读(初步认知本文,速读8分钟):1、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明确:谈一个问题,因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作者只谈一个问题,即作者对《水浒》的写作新认识,只是本文把一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来谈,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谈。
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自然段,谈《水浒》的人物。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自然段,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小结:怎样做到有快又准地划分段落①依据题目;②依据过渡句;③依据每一部分首括句揭示的写作对象。
三、指令性阅读:(解决文章中重点、疑难问题)文章第一部分:1、作者对《水浒》人物描写特点的独到认识是什么?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有任务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2、作者从几方面论证了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从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从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从不同的阶级成份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2.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3.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词炼字的高超技巧。
二、教学时间:
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还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1.《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2.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二、根据“阅读提示”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
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3.《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4.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
由“分”到“总”。
第5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内容。
抓住要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3.完成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具体研讨课文,理清课文局部的层次结构。
一、复习检查:
1.注音:撰揣栩遒绚曳
2.指名口述或板书演示课文的写作提纲。
二、研讨课文:
1.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首段直入文题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2.课文第2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
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
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评价。
③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以后叙述、评价。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
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
3.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
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先提出观点,后进行叙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对叙述和分析进行说明,“《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
4.课文第6段对《水浒》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何在?
这是本文在《水浒》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创见。
既看到整体的松散,又看到局部的紧凑。
“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
5.课文第7段是就《水浒》结构哪一个特点重点加以评论的?其层次又怎样?
对“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结构,进行评论。
先指出“共同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
”然后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并与杨志的故事比较,边叙边析,论证“共同特点”。
三、研讨思考题:
1.对比阅读课文中所列举的《水浒》中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原文和课文有关部分。
2.作者是怎么复述的?复述时突出了什么?是怎么评论的?评论的主要意见是什么?
3.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
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
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口头复述一段《水浒》故事,就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2.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思考几个问题;分析语言特色;写一篇读后感。
一、思考几个问题:
1.《水浒》有多方面成就,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人物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评论呢?
提示:阅读课文第8段的内容,思考并作出简要回答。
2.《水浒》一百单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为什么只选了林冲、杨志、鲁达为例贯连前后进行分析评论?
提示:①结合练习题;②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③观点和材料统一,深入浅出。
3.作者分析《水浒》的结构时,既说不是有机的,又说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矛盾不矛盾?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个标准。
是从两方面谈结构问题。
第6段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二、分析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三、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