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植树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植树问题好

江苏省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张文虎胡建春黄秋苹邮编:225253 现行教科书将植树问题编入其中(人教版在四年级下册,苏教版在四年级上册),这在课改之前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究竟怎样教学这一内容,不少一线教师为之探索,希望能找到一条较好的教学路子。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化归的思想解决植树问题(“封闭”的植树问题简单不提,单说不封闭的植树问题),将不封闭的植树问题的分三种类型,而每类题目所采用的方法都是在基本类型(下面的第一种类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第一类: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第二类: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1-1;第三类: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2。

这样的教学方法,咋看起来只要学生在解答时套用公式对号入座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因为学生在解答时有时无法判断是求的树,还是求的间隔。如:“如果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9页第2题的第2小题)在学生的眼里,锯下来的小段木料像间隔,因为它有一定的长度;锯的地方像是树,因为它只有一点,学生也就不知道是加1,是加1减1,还时加1再减2了,致使学生无法套用;再则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可能将学生的思维统死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很显然,区分什么是树,什么是间隔是教学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如何使学生分清是求的树,还是求的是间隔也就成了成为教学的关键。

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进行一些探索,最后觉得以下的教学步骤较为理想:开始,师用大量的事例使学生感悟到树和间隔之间的关系,即:树比间隔多1;然后引导认清树和间隔没有严格的界限,它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人为界定,树和间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则帮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转化题中的树和间隔

(两端的是树,树与树之间的是间隔),认准题中哪一个可以看成是树,哪一个可以看成是间隔,是求树,还是求间隔;最终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求树的棵数用间隔数加1,求间隔数用树的棵数减1。将植树问题的三个关系式统一到到一个关系式上来,即:棵数=间隔数+1。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又方便了学生的解题。如:“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9页第1题)?这时的电线杆是树,广告牌是间隔,求广告牌个数就是求间隔的个数,用“25-1”即可。又如:“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9页第2题的第1小题)?只要认定锯下来的一小段木料是树,锯的次数是间隔,求锯下的段数,就是求“树”的棵数即可,就会很快列出“3+1=4(段)”式子;下面一题更能体现它的优势:“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①如果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②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把第1小题中的彩旗看成是“树”,花的盆数看成是间隔,求花盆的个数就是求间隔,列式为:20-1=19(盆);第2小题彩旗就不是树了,因为花盆跑到了两端了,花盆是树,彩旗是间隔,求花盆的个数就是求树的棵数,解法是:20+1=21(盆)。这样就将树和间隔进行巧妙的转化,学生在解答时也就不费难了,不象开始的那种方法绕来绕去。

电子邮箱:wjxx_zwh@

2009.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