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介质试验

合集下载

管道吹扫试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管道吹扫试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管道吹扫试压作业的安全进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将管道吹扫试压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交底,请所有参与作业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二、交底内容1. 作业人员须知(1)所有参与管道吹扫试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2)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管道吹扫试压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作业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噪音耳塞、防滑鞋等。

2. 管道吹扫试压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管道系统,确保管道安装质量合格,无漏点、裂纹等缺陷。

(2)确认试验方案已通过审批,并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检查试验用压力表,确保其精度不低于1.6级,量程为被测最大压力的1.5~2倍。

(4)管道加固,回路分割元件隔离,待试管道与无关系统已用盲板或其他隔离措施隔开。

3. 管道吹扫试压操作要求(1)气体吹扫:吹扫介质在管内实际流速不宜小于20m/s,吹扫时的最高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

(2)清管球吹扫:公称直径大于100mm的钢质管道宜采用清管球吹扫,确保清管球在管道内顺利通过。

(3)吹扫顺序:从大管到小管,从主管到支管。

(4)吹扫管段长度:每次吹扫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500m,当管道长度超过500m 时,宜分段进行吹扫。

(5)吹扫口设置:吹扫口应设在开阔地带并加固,吹扫口与地面的夹角应在30--50之间,吹扫口管段与被吹扫管道必须采取平缓过渡对焊。

4. 管道试压操作要求(1)试验介质:压力试验宜以液体试验介质,当管道的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时,可采用气体为试验介质。

(2)试验压力:管道安装完毕,热处理和无损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压力试验。

(3)划定禁区:进行压力试验时,要划定禁区,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4)脆性材料试验: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5. 事故应急处置(1)若发现泄漏,立即停止试验,采取措施进行封堵。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型式实验大纲 A0版

高压连接器(电动汽车系列)型式实验大纲 A0版
0.124
表三: 额定电流
导体截面积(mm²)
最大额定电流(A)
2.5
20
4
25
6
40
序号
测试项目
A组温升测试
B组防护测试
C组湿热循环
D组高温老化
E组温度冲击
F组温度贮存
G组盐雾测试
H组化学试剂
I组阻燃测试
J组机械寿命
K组振动冲击
1
外观及机械检查
1,10
1,10
1,8
1,8
1,8
1,8
1,4
1,6
1
1,10
1,9
2
互换性
2,11
2,11
2,9
2,9
2,9
2,9
2,7
2,11
2,10
3
保持力
参考SAE J1742 5.7.1的规定,将接触件和绝缘体按使用位置装入外壳中,对接触件沿连接器分离方向施加预负荷10N,再承受附表五要求的轴向力,并保持10s,连接不应断开,保持机构不得损坏,且外观应符合第1项《外观质量》项目的技术要求(对应国标:GB/T 5095.8-1997中试验15a)
机械寿命
8
24
线缆压接端子的抗拉强度
18
25
机械冲击
7
26
抗振动
8
2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触电防护
9
28
跌落
9
每个测试组样品数量(对)
5
5
5
5
5
5
5
5
5
5
5
外观及机械检查
参考SAE USCAR-2-2013 5.1.8规定,目视法检测,连接器的外观应无裂纹、掉块、肿胀、毛刺和其他机械损伤;标志应完整、正确、清晰;金属零件镀层应均匀、完整;连接器的结构、外形、安装及安装尺寸应符合技术图样要求。(对应国标:GB/T 5095.2-1997试验1a,1b)

微机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检修规程

微机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检修规程

26 CSC200系列微机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检修规程本规程适用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于CSC200系列微机厂用电综合保护测控装置标准A(B)级检修或类似于C(D)级检修性质的检验。

26.1 装置概述我厂主厂房6kV系统及脱硫6KV厂用系统采用CSC200系列微机厂用电系统综合保护测控装置。

是一个分散集中控制系统系统,该保护测控装置集保护、测量、通信、控制四大功能,该系列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分以下种类:CSC-237A电动机综合保护,作为高压电动机的主、后备保护及测控装置,具有以下保护功能: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两段定时限负序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负序保护、过负荷保护、堵转保护、单相接地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热保护、过负荷保护、非电量保护、F-C闭锁功能、4~20mA输出,可自识别电动机的正常运行与启动。

装置具有故障录波、电动机启动时录波、事件记录等功能。

CSC-236电动机差动保护装置,可单独使用,保护功能:差动速断保护、比率制动差动保护、电动机成组自启动识别,装置具有故障录波、电动机启动时录波、事件记录等功能。

CSC-237C电动机综合保护,作为高压电动机的主、后备保护及测控装置,具有以下保护功能:差动速断保护、比率制动差动、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两段定时限负序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负序保护、过负荷保护、堵转保护、单相接地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热保护、过负荷保护、非电量保护、F-C闭锁功能、4~20mA输出,可自识别电动机的正常运行与启动。

装置具有故障录波、电动机启动时录波、事件记录等功能。

CSC-241C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主要用于低压变压器的综合保护,保护功能有:三段式复合电压过流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两段式定时限负序过流保护、高压侧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低压侧定时限零序过流保护、低压侧反时限零序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过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非电量保护、F-C闭锁功能、4~20mA输出、非电量保护等,装置具有故障录波、事件记录等功能。

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试验方法

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试验方法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EC 250(1969)《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只是去掉其中液体试样及其试验部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长在内)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15 HZ~30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固体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并由此计算某些数值,如损耗指数。

测量所得的数值与一些物理条件,例如频率、温度、湿度有关,在特殊情况下也与场强有关。

2定义2.1相对介电常数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r是电极间及其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其电容 Cx与同样构型的真空电容器的电容C0之比:Er=CX/C0………………………………………( 1)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含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 1. 000 53。

因此,用这种电极构型在空气中的电容C。

来代替C。

测量相对介电常数时,有足够的精确度。

在一个给定的测量系统中,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是该系统中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与真空介电常数的乘积。

真空介电常数:E0=8.854×10-12F/m≈1×10-9F/36πm………………………( 2)在本标准中用PF/cm来计算,真空介电常数为:E0=0.08854pF/cm2. 2介质损耗角 6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a,是由该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的电容器上所施加的电压与流过该电容器的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角。

2.3介质损耗因数tanδ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是介质损耗角E的正切tanE。

2.4损耗指数E n绝缘材料的损耗指数E n,等于该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不清tanE与相对介质常数e的乘积。

2.5相对复介电常数E绝缘材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是由相对介电常数和损耗指数结俣而得出的。

压力管道液压试验(注水法)记录表

压力管道液压试验(注水法)记录表

压力管道液压试验(注水法)记录表试验信息- 试验日期: [填写日期]- 试验单位: [填写单位名称]- 管道类型: [填写管道类型]- 管道规格: [填写管道规格]- 试验压力: [填写试验压力,单位:MPa]- 试验介质: [填写试验介质]- 试验温度: [填写试验温度,单位:摄氏度]- 试验持续时间: [填写试验持续时间,单位:分钟]规范要求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液压试验。

试验步骤1. 清洗管道:将管道内部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无杂质存在。

2. 管道准备:关闭管道进出口阀门,确保管道封闭。

3. 确定试验压力:根据管道规格和试验要求,确定试验压力。

4. 填充介质:将试验介质逐步注入管道,确保管道内充满介质。

5. 检查管道密封状况:检查管道连接处和阀门密封情况,确保无泄漏。

6. 增压:逐步增加管道内的压力,直至达到试验压力。

7. 保持压力:维持试验压力并观察一段时间,确保试验压力稳定。

8. 压力释放:缓慢释放管道内的压力,确保安全。

9. 清空管道:将试验介质从管道中完全排出。

10. 记录数据: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时间、压力等。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总结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根据试验结果,结合规范要求,对试验进行评估和总结。

试验人员试验记录:_________________试验审核:_________________试验批准:_________________以上内容经我核实无误。

附件无请将以上内容填写完整并存档保存。

介质损耗试验

介质损耗试验

电容和介质损耗测量一试验目的测量介质损耗的目的是判断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

测量介质损耗因数在预防性试验中是不可缺少的项目。

因为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太大,会使设备绝缘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许多能量以热的形式损耗,产生的热量将升高电气设备绝缘的温度,使绝缘老化,甚至造成绝缘热击穿。

绝缘能力的下降直接反映为介质损耗因数的增大。

进一步就可以分析绝缘下降的原因,如:绝缘受潮、绝缘油受污染、老化变质等等。

所以,在出厂试验时要进行介质损耗的试验,运行中的电气设备亦要进行此种试验。

测量介质损耗的同时,也能得到试品的电容量。

电容量的明显变化,反映了多个电容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短路、断路。

二概念及原理介质损耗是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的能量损耗。

也叫介质损失,简称介损。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的夹角为功率因数角(Φ),而余角(δ)简称介损角。

介质损耗正切值δtg又称介质损耗因数,是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简称介损角正切。

介质损耗因数(δtg)的测量在电气设备制造、绝缘材料电气性能的鉴定、绝缘的试验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测量绝缘介质的δtg值是判断绝缘情况的一个较灵敏的试验方法。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绝缘介质不仅有电导的损耗,还有极化损耗。

介质损耗因数的定义如下:如果取得试品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则可以得到如下相量图:总电流可以分解为电容电流Ic和电阻电流I R合成,因此:这正是损失角δ=(90°-Φ)的正切值。

因此现在的数字化仪器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测量δ或者Φ得到介损因数。

有的介损测试仪习惯显示功率因数(PF:cosΦ),而不是介质损耗因数(DF:tgδ)。

一般cosΦ<tgδ,在损耗很小时这两个数值非常接近。

三试验方法根据试品的具体情况确定试验接线方式方法。

试验方法有外施和内施两种。

外施是使用外部高压试验电源和标准电容器进行试验,对介损仪的示值按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得到测量结果的方法。

阀门试压标准

阀门试压标准

%-&4 %,&45 %-6*%&7 %,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2" %. + 11 ". + 1# .% + 3#
!"/"*
密封和上密封试验的试验压力按表 * 的规定。
表 4*
公称通径 #" , 55 ".&
公称压力 !" , 01+ 所有压力
试验介质
试验压力 (液体) *&’ 下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 " ) 倍 (气体) & " (01+
液体或气体 "$
)&& % *&& 6$ 液体 !*$& 所有压力 *&’ 下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 " ) 倍
表$ 阀 类 加 压 方 法
闸阀 球阀 旋塞阀 截止阀 隔膜阔 蝶阀 止回阀
封闭阀门两端, 启闭件处于微开启状态, 给体腔充满试验介质, 并逐渐加压到试验 压力, 关闭启闭件。释放阀门一端的压力。阀门另一端也按同样方法加压。 有两个独立密封副的阀门也可以向两个密封副之间的体腔引入介质并施加 压力 应在对阎座密封最不利的方向上向启闭件加压力。例如: 对于截止阀和角式隔膜 阀, 应沿着使阀瓣打开的方向引入介质并施加压力 应沿着对密封最不利的方向引入介质并施加压力。对称阀座的蝶阀可沿任一方 向加压 应沿着使阀瓣打开的方向引入介质并施加压力

连接器的介质耐电压试验

连接器的介质耐电压试验
给 出高 温 和 温 湿 环境 下 的考 核 指 标 。
时间内观察元件能否耐受 由于开关 、浪涌 以及 其他类 似现象
所 导 致 的过 电位 的 能 力 ,从 而 评 定 元 件 绝 缘 材 料 或 绝 缘 间 隙
是否合适 , 以此来确定该元件在额定 电压下能否安全T作。连 接器 ( 即包括 高频也包括低 频连接器) 的介质耐 电压试验 是在 连接接触件之 问、 接触件与壳体之间进行 , 以评定 连接器绝 用 缘材料或绝缘 间隙是否合格 ,并推断该连接器 在额定电压下
K ywo :o nco;ietcwtse ̄n oa eTs;o di f etsu s sus e  ̄ C netr e er i tn gvlg ; t ni no s;se; cs Dl i h t e C t o T I Di
C C n mb r MS 3 . L u e: T 0 ̄ 5 D c me t o eA ou n c d : A t l D 1 0 — 1 72 1 1 O 6 — 2 re i eI =0 3 0 0 (0 1 - O 6 0 0
2测试条件 的确定
连 接 器介 质 耐 电压 试 验 一 般 依 据 标 准 G B3 0 一 6 电子 J 6 A 9 ( 及 电 器 元 件试 验方 法 》 行 , 标 准规 定 了 施 加 电压 的持 续 时 进 该 间 为 一分 钟 , 定 了 无 论 交 流 电 压 还 是 直 流 电压 , 加 电压 的 规 施
c n i n o ts I od ro n uei l b i a d c n i e c fe t n i u ss u s a w o dt s fe tn re t e s r t r i i y n o s tn yO l . dds s i e wh t eme tnts i o s ea l t s sa c s e i et

ANSI_B16.104-76调节阀泄漏标准

ANSI_B16.104-76调节阀泄漏标准

5.1基本误差调节阀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表1中规定的基本误差限,基本误差用调节阀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E 类适用于一般单、双座的调节阀;B 、C 、D 类适用于各种特殊用途的调节阀。

2、弹簧压力范围在20~100KPa ,40~200KPa 和60~300KPa 以外调节阀只考核始点偏差及额定行程偏差,切断型调节阀只考核额定行程偏差。

5.2 回差调节阀的回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

回差用调节阀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3 死区调节阀的死区应不超过表1规定。

死区用调节阀输入信号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5.4 始终点偏差当气动执行机构中的输入信号为上、下限值时,气开式调节阀始点偏差和气关式调节阀的终点偏差应不超过表1的规定。

始终点偏差用调节阀的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5 额定行程偏差气关式调节阀的额定行程偏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

调节阀的额定行程偏差用额定行程的百分数表示。

5.6 泄漏量5.6.1 调节阀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泄漏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5.6.2 调节阀的泄漏等级除I 级外,由制造厂自行选定。

但单座阀结构的调节阀的泄漏等级不得低于IV 级;双座阀结构的调节阀泄漏等级不得低于II 级。

5.6.3 泄漏量大于5×10-3阀额定容量时,应由结构设计保证,产品可免于测试。

5.6.4 泄漏应由下列代码加以规定:X1-泄漏等级如表2所示I ~VI ;X2-试验介质。

G :空气或氮气,L :水;X3-试验程序1或2(见6.10.2条)。

附录二:调节阀泄漏量标准表1:美国ANSI B16.104-1976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表2:GB/T4213-92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附录三:调节阀泄漏量计算方法附录四:控制阀公称压力对照表。

阀门的密封性及泄漏标准

阀门的密封性及泄漏标准

阀门的密封性及泄漏标准阀门的密封性能是考核阀门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

阀门的密封性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内漏和外漏。

内漏是指阀座与关闭件之间对介质达到的密封程度,考核内漏的标准我国有两个。

一个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2月发布的,1993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13927-1992《通用阀门压力试验》。

这个标准是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5208-1 982《工业阀门的压力试验》制订的;另一个是原机械工业部发布的JB/T9092-1999《阀门的试验与检验》,这个标准是参照APl598—1986《阀门的检查和试验》制订的。

GB/T13927-1992适用于一般工业用阀门的检验;JB/T9092—1999适用于石油工业用阀门的检验。

外漏是指阀杆填料部位的泄漏、中法垫片部位的泄漏及阀体因铸造缺陷造成的渗漏,外漏是根本不允许的。

如果介质不允许排人大气,则外漏的密封比内漏的密封更为重要。

因此,阀门的密封结构对阀门的选用影响很大。

如果没有发现阀门泄漏,或者发现阀门的泄漏量是在允许值范围内,则该阀门被认为对介质是达到密封。

对于某一用途的阀门的最大允许泄漏量即作为阀门的泄漏标准。

1.GB/T l3927--1992的密封试验要求密封试验的最大允许泄漏量见表2-1的规定。

表2-1中的泄漏量只适用于向大气排放的情况。

A级适用于非金属弹性密封阀门,8、C、D级适用于金属密封阀门。

其中,8级适用于比较关键的阀门,D级适用于一般的阀门。

各类阀门的最大允许泄漏量(等级)应按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如果有关标准未作具体规定,则非金属弹性密封阀门按A级要求,金属密封阀门按D级要求。

2.JB/T9092--1999的密封试验要求对于壳体试验和上密封试验,不允许有可见的渗漏。

如果试验介质为液体,则不允许有明显可见的液滴或表面潮湿。

如果试验介质是空气或其他气体,则按所制订的试验检漏,应无气泡漏出。

试验时应无结构损伤。

对于低压密封试验和高压密封试验,不允许明显可见的泄漏通过阀瓣、阀座与阀体接触面等处,并无结构上的损坏。

阀门泄漏率测量(国标和美标)

阀门泄漏率测量(国标和美标)

第一章6.1 国标对泄漏量的规定GB/T4213-92的国标标准对泄漏规定了六个等级,其具体规定见下表,其中最低级别为Ⅰ级,不作具体要求;最高级别是Ⅵ级,即为气泡级,当泄漏量大于0.5%KV值时,可免于测试。

泄漏等级试验介质试验程序最大阀座泄漏量Ⅰ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ⅡL或G 1 5×10-3×阀额定容量,1/hⅢL或G 1 10-3×阀额定容量,1/hⅣL 1或210-4×阀额定容量,1/h G 1Ⅳ-S1 L 1或25×10-4×阀额定容量,1/h G 1Ⅳ-S2 G 1 2×10-4×△P×D,1/hⅤL 2 1.8×10-7×△P×D,1/hⅥG 1 3×10-3×△P×(下表规定的泄漏量)注:①△P以KPa为单位。

②D为阀座直径,以mm为单位。

③对于可压缩流体体积流量,绝对压力为101.325KPa和绝对温度为273K的标准状态下的测定值.④试验程序“1”表示△P=0.35MPa、介质为水;试验程序“2”表示△P等于工作压差、介质为水或气体。

阀座直径mm泄漏量mL/min 每分钟气泡数25 40 50 65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150.300.450.600.901.704.006.7511.116.021.628.412346112745----注:①每分钟气泡数是用外径6mm、壁厚1mm的管子垂直浸入水下5~10mm深度的条件下测得的,管端表面应光滑,无倒角和毛刺。

②如果阀座直径与表列值之一相差2mm以上,则泄漏系数可假设泄漏量与阀座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情况下通过类推法取得。

额定容量按计算公式条件△P<·P1 △P≥·P1液体气体Qg=4.73Kv表中:Q1———液体流量,m3/hQg——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m3/hKV———额定流量系数Pm=,KPaP1——阀前绝对压力,KPaP2——阀后绝对压力,KPa△P——阀前后压差,KPat——试验介质温度,取20℃G——气体比重,空气=1相对密度(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水=1)第一章6.2 美国的泄漏标准美国ANSI B16·104-1976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见下表。

变压器试验之绕组介质损耗试验

变压器试验之绕组介质损耗试验

变压器试验之绕组介质损耗试验变压器之绕组介质损耗试验绕组介质损耗试验试验目的测试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变压器整体是否受潮、绝缘油及纸是否劣化、绕组上是否附着油泥及存在严重局部缺陷等。

它是判断变压器绝缘状态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的开展,测量变压器绕组的及电容量可以作为绕组变形判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试验仪器选择全自动抗干扰介质损耗测试仪。

试验试验步骤及接线图(1)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tgδ和电容量的测量1) 首先将介损测试仪接地。

2) 将高压侧A、B、C三绕组短接起来。

3) 将其他非被试绕组三相及中性点短接起来,并接地(2#)。

4) 将红色高压线一端芯线插入测试仪“高压输出”插座上,注意要将红色高压线的外端接地屏蔽线接地。

5) 红色高压线另一端接高压绕组的短接线(1#)。

6) 连接好电源输入线。

7) 检查试验接线正确,操作人员征得试验负责人许可后方可加压试验。

8) 打开电源,仪器进入自检。

9) 自检完毕后选择反接线测量方式。

10) 预置试验电压为10KV。

11) 接通高压允许开关。

12) 按下启动键开始测量。

注意:加压过程中试验负责人履行监护制度。

13) 测试完成后自动降压到零测量结束。

14) 关闭高压允许开关后,记录所测量电容器及介损值。

15) 打印完实验数据后,关闭总电源。

16) 用专用放电棒将被试绕组接地并充分放电,变更试验接线,同理的方法测量变压器低压绕组连同套管tgδ值和电容量。

17) 首先断开仪器总电源。

18) 在高压端短接线上挂接地线。

19) 拆除高压测试线。

20) 拆除高压套管短接线。

21) 拆除其他非被试绕组的接地线及短接线。

22) 最后拆除仪器其它试验线及地线。

23) 试验完毕后,填写试验表格。

(2)变压器电容型套管tgδ和电容量的测量1) 首先将介损测试仪接地。

2) 将高压侧A、B、C三绕组短接起来。

3) 将非测试的其他绕组中压侧三相及中性点短接起来,并接地。

电介质强度测试流程

电介质强度测试流程

电介质强度测试流程:1、为什么要测电介质强度为检验设备的绝缘性能(考验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正常情況下,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形是正弦波.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由于雷击,操作,故障或电气设备的参数配合不当等原因,引起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突然升高,大大超过其额定电压,这就是过电压。

过电压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直接雷击或雷电感应而引起的过电压,称为外部过电压。

雷电冲击电流和冲击电压的幅值都很大,而且持续时间很短,破坏性极大。

另一类是因为电力系统内部的能量转换或参数变化引起的,例如切合空载线路,切断空载变压器,系统内发生单相弧光接地等,称为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是确定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正常绝缘水平的主要依据。

也就是说,产品的绝缘结构的设计不但要考虑额定电压而且要考虑产品使用环境的内部过电压。

耐压测试就是检测产品绝缘结构是否能够承受电力系统的内部过电压。

2、测试电介质的标准要求1)、对各部分绝缘类型的描述见9706 20.1 20.2 (p37,38)2)、试验电压值:U为在正常使用时当设备施加额定供电电压或制造商规定的电压二者中较高电压时,设备有关绝缘可能受到的电压3、测试电介质强度的试验方法开始时,应施加不超过一半的电压,然后应在10s期间将电压逐渐增加到规定值,应保持此值达1min,之后应在10s期间将电压逐渐降至规定值的一半以下。

试验时不应发生闪络击穿,如发生轻微的电晕放电,当试验电压值暂时降到较低的值,但必须高于基准电压U时,放电现象停止,且这种放电现象不会引起试验电压的下降,则这种电晕放电可以不考虑使用金属箔时,应适当放置金属箔,以免绝缘内衬边缘产生闪络,若适用,移动金属箔以使表面的各个部位都受到试验网电源部分、信号输入部分、信号输出部分的接线端子,在试验时要各自短接其他未提到的部件要断开,电容器要短接附:1、关于预处理过程1)、设备升温至工作温度2)、潮湿预处理,见9706 4.10 (p15)3)、设备消毒处理见9706 44.7 (p55)(其中(2)(3)条一般不做)2、对测试结果的判定A、过载断路的最大值可设定在10mA。

范文: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范文: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一.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得测量一.实验目得学习使用QS1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得方法.二.实验项目1.正接线测试2.反接线测试三.实验说明绝缘介质中得介质损耗(P=Cu2tg)以介质损耗角得正切值(tg)来表征,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于介质有功电流与电容电流之比。

用测量tg值来评价绝缘得好坏得方法就是很有效得,因而被广泛采用,它能发现下述得一些绝缘缺陷:绝缘介质得整体受潮;绝缘介质中含有气体等杂质;浸渍物及油等得不均匀或脏污。

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得方法较多,主要有平衡电桥法(QS1),不平衡电桥法及瓦特表法。

目前,我国多采用平衡电桥法,特别就是工业现场广泛采用QS1型西林电桥。

这种电桥工作电压为10Kv,电桥面板如图21所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简介如下:⑴.检流计调谐钮⑵。

检流计调零钮⑶。

C4电容箱(tg)⑷。

R3电阻箱⑸。

微调电阻(R3桥臂)⑹.灵敏度调节钮⑺.检流计电源开关⑻。

检流计标尺框⑼。

+tg/-tg及接通Ⅰ/断开/接通Ⅱ切换钮1QS1西林电桥面板图⑽.检流计电源插座⑾.接地⑿.低压电容测量⒀.分流器选择钮⒁。

桥体引出线11)工作原理:原理接线图如图2-2所示,桥臂BC接入标准电容CN(一般CN=50pf),桥臂BD由固定得无感电阻R4与可调电容C4并联组成,桥臂AD接入可调电阻R3,对角线AB上接入检流计G,剩下一个桥臂AC就接被试品CX.高压试验电压加在CD之间,测量时只要调节R3与C4就可使G中得电流为零,此时电桥达到平衡。

由电桥平衡原理有:即:(式2-1)各桥臂阻抗分别为:将各桥臂阻抗代入式2-1,并使等式两边得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可得:(式22)在电桥中,R4得数值取为=10000/=3184(),电源频率=100,因此:tg=C4(f)(式23)即在C4电容箱得刻度盘上完全可以将C4得电容值直接刻度成tg值(实际上就是刻度成tg(%)值),便于直读。

泄漏等级

泄漏等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2
4.00
27
8
203
6.75
45
调节阀的泄漏量标准
国标GB/T4213.92
泄漏等级
试验介质
试验压力
最大阀座泄漏量1/h

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水、空气或氮气
A
5×10-3×阀额定容量

10-3×阀额定容量


A或B
10-4×阀额定容量
空气或氮气
A
Ⅳ-S1

A或B
5×10-4×阀额定容量
空气或氮气
A
Ⅳ-S2
空气或氮气
A
2×10-4×△P×D
38
0.3
2
2
51
0.45
3
2002-1-2
64
0.6
4
3
76
0.9
6
4
102
1.7
11
6
152
4
27
8
203
6.75
45
1. 表中的每分钟气泡数是以调整好的测量装置为基础的一个建议性的选择。在这个例子里,把一根1/4 英寸(6.3mm) 外径× 0.032 英寸(0.8mm)壁厚的管子浸入水中至 1/8 或 1/4 英寸的深度。管子的端面应切割得平整和光滑,没有棱 角或毛刺。管子中心线应与水面垂直。还可以制作其它装置,只要它们正确地表示毫升 / 分钟的流量,每分钟的气泡数量可以不同于表中列出的数字。
允许有0.0005ml/min的漏水
10~52℃的水
最大工作压差△P

阀门公称通径
ml/min
气泡数/min
10~52℃的空气或氮气

电介质强度及测试

电介质强度及测试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07.第4期发表电介质强度及测试李雨明张宜川潘全亮本文从电介质的性质、电介质强度、电介质强度的测试及测试设备的角度对比叙述,并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分析,提出了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测试方法和测试判定。

电介质强度的测试过程中,由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与要求及合格与否的判定不具体,造成电介质强度测试方法和判定的不同,并且形成一定的争议。

在此,根据我们工作中所碰到的情况在此提出,供大家参考。

一、电介质及强度什么是电介质:其基本电磁性能是受电场作用而极化的物质。

有称:一切绝缘体统称为电介质;或者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反过来影响外电场的物质。

例如空气、云母、陶瓷、玻璃纸、塑料、油等都是电介质。

从极化过程可以看到,电介质分子中正、负电荷在外电场中受电场力的作用有被分离的趋势。

如果外电场足够强大,有可能使一些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脱离原子核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又获得加速,具有很大的动能。

它们在遇到其它分子时。

可能使被碰撞的分子又释放出电子来,这种连续反应使电介质中的自由电子愈来愈多,可使介质失去绝缘性能成为导体,这种情况叫做电介质的“击穿”。

各种电介质材料都有一定的能承受而不致遭到破坏而击穿的最高电场强度 ,又称绝缘场强。

电介质中的场强超过击穿场强会引起介质中出现大量自由电子,导致流过介质的电流急剧增加,介质温度也迅速上升,最后介质被烧坏。

这类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的现象,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或称电介质强度、击穿强度、介电强度、电气强度、耐电压强度、抗电强度等)。

它反映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

固体电介质击穿有3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

热击穿是因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

排水管道通球(通水、灌水)试验记录

排水管道通球(通水、灌水)试验记录
水施01020304通球试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章施排水管道通球通水灌水试建筑给排水试验日期安装部位灌水时间结果介质结果1
排水管道通球(通水、灌水)试验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 分部(子分部)工程 施工图号 建筑给排水 水施-01、02、03、04 通球试验 管线号或名称 规格 球径(mm) 1 2 3 4 ¢50-¢100 ¢50-¢100 ¢100 ¢150 75 100 畅通 畅通 结果 灌水高度 1.5 3 灌水试验
年 月 日
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章) 现场代表: 施工技术员:
施 工 单 位( 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安装C-7
、灌水)试验记录
试验日期 安装部位 灌水试验 灌水时间 1.5 1.5 结果 合格 合格 介质 水 水 通水试验 结果 合格 合月 日

溶出量的计算方法

溶出量的计算方法

溶出量的计算方法溶出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固体溶剂中溶出的化合物的量。

它是衡量固体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的重要指标。

确定溶出量对于药物溶解度的研究、药物及药物制剂的品质控制以及药物的体内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溶出载体的选择在进行溶出量测定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出载体。

常用的溶出载体有水、生理盐水、模拟胃肠液等。

选择载体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适用范围以及药物的临床使用目的来确定。

试验溶出介质的选择试验溶出介质的选择是溶出量测定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试验介质有水、0.1~0.2 mol/L的盐酸或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胃肠液等。

选择溶出介质要结合药物的性质和目的,有时也需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试验温度的选择选择试验温度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目的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温度选择在常温(20~25℃)或体温状态下(37℃)进行。

试验设备常用的溶出度试验设备有美国汉森Elegance 8系列、Apparatus II、USP I型和II型装置等。

安装试验器具后,需要通过校验标准溶出物溶解度和实验液的pH值以保证实验准确。

实验步骤1.准备试验介质: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试验介质。

如果使用溶出载体的话,可以直接用载体作为试验介质。

2.设置试验参数:根据溶出度试验的需要,设置好溶出度试验仪的相关参数,包括转速、温度和试管等。

3.加入样品:将预先称好的样品加入试管中。

要保证样品溶解均匀,可以事先进行预处理。

4.开始实验:放入试管,并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实验。

可以设置不同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取样以测定溶出量。

5.取样测定:在设定的时间段内,从试管中取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溶出量。

6.计算溶出量: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计算溶出量与给定时间或给定时间段内药物总含量之比来计算。

常用的溶出量计算方法有1.相对溶出度(Rd)=测定时间段内释放的溶出物质/总溶出量×100%2.累积溶出量(Ct)=(每个时间点的测定溶出物质+上一个时间点的累积溶出量)/总溶出量×100%3.均匀度系数(DU)=(最大溶出量-最小溶出量)/平均溶出量×100%溶出曲线的绘制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根据取样时间和测定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四 铬锰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四 铬锰

无机化学实验二十四铬、锰实验二十四铬、锰[实验目的]了解铬、锰主要氧化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实验用品]仪器:离心机、试管、离心试管、烧杯、酒精灯等固体药品:MnO2、KMnO4、KOH*、KClO3*液体药品:H2SO4(1mol・L-1,浓)、HCl(2mol・L-1,浓)、NaOH(2mol・L-1,6mol・L-1,40%)、HAc(2mol.L-1)、K2Cr2O7(0.1mol・L-1,饱和*)、K2CrO4(0.1mol・L-1)、KMnO4(0.01mol・L-1)、KI(0.1mol・L-1)、NaNO2(0.1mol・L-1)、MnSO4(0.1mol・L-1)、NH4Cl(2mol.L-1)、Na2SO3(0.1mol・L-1)、Na2S(0.1mol・L-1)、H2S(饱和)、BaCl2(0.1mol・L-1)、Pb(NO3)2(0.1mol・L-1)、AgNO3(0.1mol・L-1)、3%H2O2、乙醇、材料:木条、冰 [实验内容]一、合物的重要性质1.铬(VI)的氧化性Cr2O72-(橙红色)离子转变为Cr3+(紫色)离子在少量(5mL)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你选择的还原剂,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如果现象不明显,该怎么办?)写出反应方程式(保留溶液供下面实验3用)。

思考题:(1)转化反应须在何种介质(酸性或碱性)中进行?为什么?(H2SO4介质)(2)从电势值和还原剂被氧化后产物的颜色考虑,应选择哪些还原剂为宜?(Na2SO3、3%H2O2、Sn2+等)如果选择亚硝酸钠溶液,可以吗?(可以)现象及解释:Cr2O72-(橙红色)离子转变为Cr3+(紫色)离子。

Cr2O72-+2H++4H2O2==2CrO5+5H2O 4CrO5+12H+==4Cr3++7O2↑+6H2OCr2O72-+8H++3NO2==2Cr3++3NO3+4H2O--2.铬(VI)的缩合平衡Cr2O72-(橙红色)离子与CrO42-(黄色)离子的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介质试验
绝缘介质的强度电气通过其耐压试验来验证。

模拟绝缘在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各种电压(包括电压波形、幅值、持续时间等),对绝缘施加与之等价的或更为严酷的电压,从而考查绝缘耐受这类电压的能力,称为耐压试验。

这类试验显然是最有效和最可信的,但这类试验有可能导致绝缘的破坏,故也称破坏性试验。

一、冲击耐压试验
1 试验要求
1.1主电路的冲击耐受电压
(1)从带电部件至接地部件和极与极之间的电气间隙应承受表1(参照GB14048.1中表12)所列对应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试验电压的考核。

表1 冲击耐受电压
(2)断开触头间的电气间隙应承受:
——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如适用的话);
——对具有隔离功能的电器,应承受下表2(参照GB14048.1中表14)所列的对应于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试验电压。

表2 隔离电器断开触头间的试验电压
(如适用的话)试验。

1.2 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冲击耐受电压
(1)直接从主电路引入额定工作电压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应按1.1中1)的规定进行验证。

(2)不直接从主电路引入额定电压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其过电压能力不同于主电路,这类电路的电气间隙和有关的固体绝缘无论是交流还是直流,都应承受下表5规定的适当电压。

5
2 试验方法
2.1 一般要求
电器绝缘的验证应采用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进行。

如果电器的某些部分其介电性能受海拔影响较小(如:联接器、密封部分),则其绝缘验证可选择无海拔修正系数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进行试验。

这些部分是独立的,而电器的其他部分应该选择有海拔修正系数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进行试验。

电气间隙等于或大于下表6(海拔2000米及以下,参照GB14048.1中表13)情况A之值时,可以用测量来验证。

表6 空气中最小电气间隙
对于海拔高于2 000m的低压电器设备,电气间隙的确定应按上表的规定值乘以相应海拔修正系数,其海拔修正系数见表6-1。

如电气间隙达不到要求,可用冲击耐受电压来验证。

高原环境下,低压电器产品的爬电距离应按照污染等级不小于3级选择,并不小于相应的电气间隙。

表6-1 海拔修正系数
2.2 冲击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按1.1的规定。

装有过电压抑制装置的电器,试验电流的能量应不超过过电压抑制装置的能量规定值。

过电压抑制装置的额定值必须适合于使用。

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标准冲击耐受电压波形如下图2所示:
图 2
脉冲前沿t 1=1.2μs,允许误差±30%;
从0至副值下降到50%峰值时的脉冲宽度t 2=50μs,允许误差±20%;脉冲峰值允许误差±3%。

1.2/50μs 的冲击电压应每一极性各施加5次,最小时间间隔为1s 。

如果在试验顺序过程中要求重复进行介电试验,则有关产品标准应规定介电试验条件。

注: 试验设备的举例正在考虑中。

2.3 试验电压的施加
被试电器按一般要求规定方式安装和准备,试验电压按如下方法施加:
(1) 触头处于所有正常工作位置,主电路所有接线端子连接一起(包括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接至主电路)和外壳或安装板之间。

(2)触头处于所有正常工作位置,主电路每极与其他极连接一起并接至外壳或安装板之间。

(3)正常工作不接至主电路的每个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与以下部位之间: ——主电路;
——其他电路;
——外露导体部分;
——外壳或安装板;
以上部位任何合适者可以连接在一起。

(4)对隔离电器,主电路电源端的接线端子连接在一起,负载端的接线端子连接在一起。

试验电压应施加在电器触头处于断开位置的电源端子和负载端子之间,试验电压应按1.1 (2)的规定。

对不具有隔离功能的电器,断开位置触头间的试验要求应在有关产品标准中规定。

2.4 试验结果的判别
试验过程中应无非故意的击穿放电。

注1:故意击穿放电是一个例外情况,例如:瞬态过电压抑制措施;
注2:术语“击穿放电(disruptive discharge)”与绝缘在电应力作用下的故障现象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放电使被试绝缘完全短路,并使电极间电压降低至零或接近零;
注3:术语“击穿跳火(sparkover)”用于击穿放电发生在气体或液体的介质中;
注4:术语“闪络(flashover)”用于击穿放电发生在气体或液体的介质表面;
注5:术语“击穿(puncture)”用于击穿放电发生在贯穿固体介质中;
注6:击穿放电发生在固体介质中使之永久失去介电强度,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其失去介电强度可能是暂时的。

二、工频耐压试验
1 试验要求
工频试验电压应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介电试验作为型式试验,用于验证电器的固体绝缘;
——用于电器试验后的故障判别依据,在电器的分断试验和短路试验后进行介电性能验证;
——在耐湿试验后进行介电性能验证;
——常规试验。

2 固体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的验证方法
2.1 一般要求
本试验是验证固体绝缘及固体绝缘耐受暂态过电压的能力。

2.2 试验电压值
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正弦波,频率应在45Hz至65Hz之间。

试验所用的高压变压器在输出电压调整到相应的试验电压后,将输出端子短路时,其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

当输出电流小于100mA时,过电流继电器应不脱扣。

试验电压值如下:
(1)对主电路、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按表12A的规定,试验电压测量的不准确度不应超过规定值的±3%;
(2)如果不能施加交流试验电压(如由于EMC滤波器件),可应用表12A第3列中的直流试验电压值。

试验电压测量的不准确度不应超过规定值的±3%;
所施加的电压的有效值应在规定值的±3%范围内。

2.3 试验电压的施加
当电器线路包含有电机、仪表、瞬动开关、电容器、固态电子器件等,且这些器件的相关规范规定的介电试验电压低于上述b)的规定值时,则在进行电器规定的介电性能试验之前,将这些器件与电器分开,具有保护功能的电路在试验时不应拆除。

被试电器按一般要求规定方式安装和准备,试验电压按如下方法施加:
(1)触头处于所有正常工作位置,主电路所有接线端子连接一起(包括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接至主电路)和外壳或安装板之间。

(2)触头处于所有正常工作位置,主电路每极与其他极连接一起并接至外壳或安装板之间。

(3)正常工作不接至主电路的每个控制电路和辅助电路与以下部位之间:
——主电路;
——其他电路;
——外露导体部分;
——外壳或安装板;
以上部位任何合适者可以连接在一起。

试验电压应施加5s。

对于特殊情况,例如:电器具有多个打开位置或固态电器等,有关产品标准应规定具体试验要求。

在绝缘试验中,印制电路板和多触点连接器模块的试验应分开进行或由样品代替。

本试验不适用于下列附件:该类附件在出现绝缘故障情况时,电压可以传到未连接至机架的易近部件或从高压侧传到低压侧,如辅助变压器、测量装置、脉冲变压器,其绝缘强度等同于主回路。

2.4 试验结果的判别
试验时,电器应无内部或外部的绝缘闪络和击穿或任何破坏性放电现象的发生,但辉光放电是允许的。

三、特殊环境下(如海拔高于2000米)关于介电试验的要求
由于海拔升高,产品绝缘表面及不同电位的带电间隙比较容易击穿,特别是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影响较大。

对于使用地点高于2 000m的设备,工频耐受电压值和冲击耐受电压值应符合常规型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在产品使用地点海拔与试验地点海拔不同时,试验电压值应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可参见表6-2。

表6-2 工频耐压和冲击耐压的海拔修正系数Ka
规定的冲击耐受试验电压为4kV(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为4 kV时),则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值应为:4 kV ×1.25=5 kV。

示例2:当产品使用地点为海拔4 000m时,试验地点为海拔1 000m。

在海拔2 000m及以下时,常规型产品标准规定的冲击耐受试验电压为4kV(额定冲击耐受电压为4 kV时),则在海拔1 000 m处试验的冲击耐受电压试验值应为:4kV ×1.43=5.72 k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