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合集下载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附写作范文)

《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附写作范文)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习作中华传统节日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第三单元习作范文汤圆里找硬币除夕那天,我们一家人坐在外婆家的客厅里看春节联欢晚会。

大人们都低着头拿着手机使劲摇:“咔嚓咔嚓、咔嚓咔嚓!”摇红包的声音在客厅里此起彼伏,电视里放的节目,反倒成了背景。

“哈哈,我运气真好,抢了个20元的红包!”只见舅舅拍了拍腿大笑道。

爸爸头也不抬地说:“20元可不算什么,我昨天抢了个50元呢!”这时,外婆闻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敲了敲舅舅的脑袋说:“这有什么好比较的,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喜庆,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对!都快放下手机,我煮的汤圆熟了,里面有一个汤圆包了硬币,谁吃到了我就给谁包个大红包!”大家一听都开心坏了,纷纷放下手机,快步走到餐桌前。

只见舅舅一坐下就急忙用勺子戳破一个个汤圆。

妈妈也赶紧坐在我旁边,边吃边问:“吃到硬币没有?吃到硬币没有?”大家也都鼓励彼此多吃汤圆,增加找到硬币的概率……看到全家围坐在桌前吃着汤圆说说笑笑的欢乐场景,外婆慈祥地笑着说:“跟你们拿着手机各玩各的相比,这样的合家团圆才是真正的过年啊!”中秋赏月每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时,我就会想起我国最具有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的夜晚,我站在阳台上,抬头仰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

那月亮又大又圆,格外美丽,好似一位害羞的少女。

月亮姑娘雪白的脸蛋在云朵这层轻纱下若隐若现,时而悄悄地躲起来,时而羞涩地探出头来瞧一瞧。

如水的月光倾泻在广阔的大地上,犹如母亲慈祥的目光。

我想,这月光无论洒在谁的身上,都是温暖的……“吃月饼了!”外婆端来了月饼放在阳台的桌子上。

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明月。

这时,爸爸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亮中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儿地砍着一棵树呢。

月亮越升越高,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在小路上,照在屋顶上,世间万物都沐浴在这明亮而又清新的月光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领略节日的习俗。

2. 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节日的气氛。

2. 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准备进行分享。

4. 分享展示: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分享,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互动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 主要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3. 结构: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传统节日,再分别介绍各个节日。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深入了解其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并写一篇短文。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体验节日的氛围,拍照留念,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

中华传统节日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搜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引导学生能以适当的方式交流展示自己研究的中华传统节日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件。

一 谈话导入,直入题目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二 布置任务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布置了两项任务,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出示课件1)1.把自己家人过某个节日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大家都喜欢的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

三活动过程此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开展活动呢?(一)自主拓展学习。

1.了解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6页“活动提示”的内容,思考活动任务、要求有哪些。

(2)集体交流。

①明确任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有关习俗。

②仔细观察教材第36页插图和“泡泡”里的内容,获取信息,了解需要收集哪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板书:收集资料的范围收集资料的途径)(3)指名反馈,相机板书。

学生1: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学生2: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是如何过传统节日的。

学生3: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收集资料的范围:节日名称;过节的时间;人们是怎么过节的;节日的习俗)教师:谁能说说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呢?学生1: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学生2: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学生3: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收集资料的途径:询问长辈,听他们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在网上查阅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通过交流,学生能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PPT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 重阳节( ) 母亲 ( )清明节 ( ) 七夕节( )
3、和同桌交流交流,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中国的传统节日排队吗? 师生交流后(出示课件)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 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 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到 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对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但对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太 清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 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 却对中华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分小组进行。 春节 ——讲“年”的来历,习俗(拜年、放鞭炮、吃饺子、贴年画、贴 倒福、贴春联等。分享学生自己写的春联。)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习俗,猜灯谜等 清明节——清明的习俗(扫墓、踏青、植树、插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诵读关于清明的相关诗词,文明扫墓等
端午节——讲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吃粽子、游百病、赛龙舟、挂菖蒲 艾叶等),展示学生包粽子的视频,快板表演赞扬屈原的歌谣。 七夕节——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习俗,诵读关于七夕的古诗等 中秋 节——配乐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习俗(吃月饼、赏月、吃团 圆饭等)视频播放《吴刚伐桂》的故事。 重阳节——诵读《过故人庄》,讲重阳节的来历,习俗。 腊八节——讲腊八节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苗族的花山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等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对中国 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中华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节日的感知和理解。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

第二章:春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探讨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放鞭炮、贴对联、拜年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春节的感知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

第三章:清明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清明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探讨清明节的传统的扫墓、踏青等习俗和活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清明节的感知和理解。

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

第四章:端午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2 教学内容: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探讨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利用多媒体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端午节的感知和理解。

4.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估。

第五章:中秋节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培养学生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1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教学设计一、习作要点分析本单元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以及“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也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收集传统资料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因此,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学生以传统节日为主线,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同时,“中华传统节日”也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个习作练习。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指向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学生可以选择印象深刻的过程来写,消除学生想要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的犹豫心理,培养习作兴趣。

二、课标要点解析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二学段提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在【梳理与探究】中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在落实以上要求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确定研究内容,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小课题,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采访等途径进行收集。

2)收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类,确定需要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展示活动成果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记录形式,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俗和庆祝方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

板块二自主研究,实践探究1.自主研究,收集资料1)小组成员根据确定的研究内容,自主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分类。

2)教师可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实践探究,记录成果1)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内容,记录自己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

2)记录的成果要经过小组内部的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板块三展示成果,评价交流1.展示成果,互相研究1)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记录形式。

2)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互动交流,研究和借鉴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

2.评价交流,提出改进建议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2)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课时总结通过本次综合性研究,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俗,还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展示能力。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还研究了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决定研究清明节的由来和各地的庆祝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询问家长和长辈来收集资料。

在收集资料时,我们要注意整理和分类,约定时间和提纲,以礼貌的方式进行访问,并记录访问过程。

此外,我们也可以开展体验活动,如去烈士陵园扫墓或踏青,以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当然,在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节日2.2 教学内容: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重阳节: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习俗及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2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讲解:教师讲解每个节日的习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策划节日庆祝活动等。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和表现。

学生制作的节日手工艺品的质量和创意。

学生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和传承。

4.2 评价标准:实践活动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任务。

手工艺品制作精细、有创意。

对节日文化内涵有深入理解,能够传承和弘扬。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

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样品或图片。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博客等。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和展示。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自主学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传统节日故事分享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research 相关的节日故事或传说。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含义和习俗;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3.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中华传统节日的代表性节日及其习俗;3.传统节日的传统美食和相关文化活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强调其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3.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第二课:中华传统节日的代表性节日及其习俗1.引入: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代表性节日和习俗。

2.讲授:详细介绍其中几个代表性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的起源、历史和习俗。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板展示给其他小组。

4.展示与分享: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论和问答。

第三课:传统节日的传统美食和相关文化活动1.引入:带领学生品尝一些传统节日的传统美食,如元宵、端午粽子等。

2.讲授:介绍传统节日的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和相关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赏灯等。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美食进行制作,并在班级内分享。

4.展示与评价:小组展示自己的传统美食制作成果,并大家品尝、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讨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展示与分享:通过展示和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讨论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小组展示评价:评价小组展示的海报或展板的质量和内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采用单元内嵌入的形式,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学习中。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数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采用单元内嵌入的形式,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单元学习中。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数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

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案(通用3篇)《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篇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1.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课件。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理念: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伊始便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并且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华传统节日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节日的来历、习俗、诗词等,让学生把握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诗词、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技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如作文、手抄报等。
举例:
-春节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以及学习与之相关的诗词,如《元日》。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的观点较为片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抄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诗词鉴赏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时,显得有些吃力。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放慢进度,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品味诗词,引导他们逐步学会欣赏和解读文学作品。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前一阶段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活动内容,揭示活动主题
1.导入:前一个阶段,我们组建了小组,各自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制定了简单的活动计划,明确了任务,还一起交流讨论策划了展示活动,今天就请各小组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交流后请同学们来谈谈感受,或者对照评价表提出建议,开始吧。

2.出示活动主题。

3.出示评价表:
二、活动展示,互动评价
第一组:用思维导图方式介绍喜爱的中华传统节日
1.组长导入:同学们,我们围绕感兴趣的中华传统节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请听我们的介绍。

2.组员分享: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3.学生评价。

4.总结:这些有趣的图画代表了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故事和美食。

老师还发现思维导图上的这幅春联,同学们是根据古人贴春联的习俗来写的——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左,下联贴在右,。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询问学生对节日的了解和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意义。

2. 教师讲解:介绍中华传统节日的背景、起源和特点。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第二章:春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的习俗和传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祝福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的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3. 春节的食物,如饺子、年糕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春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食物。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三章:中秋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团聚和圆圆的月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3. 中秋节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等。

教学活动:1. 观看中秋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四章:端午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和纪念屈原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等。

3. 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投江、龙舟竞渡等。

教学活动:1. 观看端午节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

2. 教师讲解: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传说。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体验和感受。

第五章: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意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价值。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李伊聪一、教材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较一二年级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但需要注意的是,“放手”不是“放任”,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实践。

三、教学目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中华传统节日学习成果。

2.展示交流中华传统节日的研究成果,培养生活情趣,3.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自我评价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准备小品、绘画、歌舞作品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八、教学过程(一)抢答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

朱: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

(同学回答: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七夕 - 中秋节 - 重阳节)师:我国的传统节日可不少呢。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

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时间】 2课时(一课时布置任务准备,一课时完成活动任务)【活动设想】实地采访、搜集资料、成果汇编等。

【活动准备】(1)教师确定要研究的几个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其他节日。

(2)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为学生推荐相关资料、网站,指导研究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居住地的远近,划分活动小组,并选出组长;然后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

教师要加强指导,以免选择重复。

(4)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方案,并拟出草案交教师审核指导。

(5)小组长根据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图书馆、资料室、博物馆搜集有关资料;到民俗保存较多的农村采访,了解民俗,搜集传说、民谣等;将搜集到的资料汇总给小组长,小组长加以选择,分类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内容要涵盖多方面。

(6)研究活动建议:对于每个节日,教师可提供以下几个研究角度,学生按照组内分工,进行研究: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史书记载;传统节日的旧民俗与新民俗之比较;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民俗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本地,兼顾外地;传统节日与文学作品、民谣;与外国类似节日民俗作比较;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及向国外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制定初步的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出示课件2)(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板书:端午 清明 中秋 元宵)
(四)补充少数民族的节日
师: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想不想看看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让我们随着画面一起感受欢快的节日氛围。
2.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板书:公历日期 农历日期)
3.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节日里都有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了解这些节日,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新课
教学
()分钟
2、学习探究,辨别节日
(一)探讨方法
你打算如何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如何记录呢?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板书: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瑶族:达努节 苗族:龙舟节)
(五)讨论与交流,方法引路
师:中国传统节日可真是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呀!想不想更详细、深入地去了解、研究它们?
①这么多传统节日,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以此来确定小组的研究小课题,并根据节日取组名。
(出示课件5)师随着画面简要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课题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习俗。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友情小提示:(出示课件7)
1.当遇到困难时,可不要退缩,要想办法解决,可以求助老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帮助,但不要让他们替你们包办哦!
2,向别人询问、采访时应有礼貌,声音要响亮,要把问题讲清楚。
3.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争取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定要注意安全。
5.活动中有什么感受感想,有什么收获可得及时记下来,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师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行详细介绍。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板书:节日由来 庆典活动)
三、小组探究、制定方案
1.师:说到不如做到,我们马上行动吧!刚才我们已经分好小组了,现在制定活动方案。当然这只是初步方案,所以你们可以用铅笔写,以后想到要补充或改变的,还可以适当调整。
2.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师生评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3.各小组修改、完善活动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预设:可以在书上、网上查询、询问家长、老师等。
预设:可以列个表格记录下来。
(二)辨别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
1.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节日名。(出示课件3)
中秋、端午、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4.辨别传统节日
上面展示的哪些节日中:
中秋、端午、重阳节分别是农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而“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则是世界通用的节日,是一些公历节日,因而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三)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出示课件4)
板书
内容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国传统节日》
公历日期 农历日期 节日由来 庆典活动
汉族:端午 清明 中秋 元宵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少数民族:
瑶族:过努节 苗族:龙舟节
②小组讨论:围绕选定的传统节日,你们想研究它的哪些方面内容?打算用什么方法去研究?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③交流(课件出示6)
如,“清明节”要研究的内容是它的由来,各地清明节的庆典活动等,可以到图书室或上网查找,也可以问自己的长辈。搜集资料要注意整理和分类,访问是要事先约好时间,设计好访问提纲,在访问过程中要讲礼貌,并做好访问记录……,还可以开展体验活动,结合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踏青等,感受清明节的节日气氛,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注重对设计活动方案的引导与评价,设计了“友情小提示”,并创造了一个美妙的设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总结,提出希望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地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预祝大家探究之旅成功,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