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区第七小学七彩教育研修网>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浏览次数:127126)
mofan0524
发表于2012-11-18 21:36:07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且刚刚由原来的陈旧学校蜕变成一所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校。

同时,学校的硬件设施及信息化配备已走在了同地区的前列。

然而,通过调查周边的许多学校发现,各校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差距仍然较大,即使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育的许多学校,至今还存在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较差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老师更应该走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前列。

如今的信息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是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多方面能力人才,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信息素养的迫切提高在教育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掌握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选择这个课题研究,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来开展的,因此课题研究的成果将直接对我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改进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另外,作为一所新建示范校,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辐射到同地区的其他学校,为其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因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均是我校处于教学改革第一线的教师,可以为周边学校在教育理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一些详实的数据以及一些理论的验证性结果,可以使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探讨更具有针对性。

同时,在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势必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把此作为实施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关的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以促成教师和学生对信息化的需求。

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教师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与利用。

研究目标:
结合我校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充分利用起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逐步培养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多媒体软件创作及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们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技能!
研究内容:
1.教师信息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中包括几个方面:基础信息素养的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信息化资源的使用习惯及社会责任感的转变。

信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完全依靠短时间的“培训”能达到的,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现阶段学校现有信息化资源或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完善学校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提高的评价体系。

3.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4.“学校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结合学校现状,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界定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基础信息素养和独立学习两个方面。

1.基础信息素养的提高主要是让教师能够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能够熟练地评价信息和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撰写相关的论文。

2.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是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条件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资源,并能够
利用学校的资源创造性的再开发、再生成新的适应学校教育的新资源。

研究思路:
结合学校新配信息化资源的这一优势,尽快在广大教师中普及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更新教师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

以此来适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努力探讨出一条新的独具特色的环境学习模式。

具体做法如下:
1.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培训研究: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信息化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训活动,包括网络研修及利用、课件自主研发制作等,使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基础信息素养和技能。

2.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利用评价体制:每学期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以保证教师在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支持。

3.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的网络研修学习平台。

结合学校建立的“高新区第七小学研修网”,继续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信息化的开发与利用。

研究方法:
结合学校实际,课题参与成员通过校内外学习,集体探究和个别探究相结合,网络技术与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有机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研究、访谈研究、分析总结研究。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1月—3月):课题论证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课题开始阶段。

1.针对学校的现状,主要研究方向是本校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继续充实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的网络学习提供保障环境。

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1.组织相应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对本校教师进行基础信息素养的培训。

2.完善或开发一定数量的网络资源,如:继续完善校园研修网、课件资源的再开发利用、信息环境下论文的撰写发表等,最终促使教师在信息化应用能力与信息化资源能力的提高。

3.制定完善的学校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能够做到及时检测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及合理的奖励体制。

第四阶段:(2014年1月—3月)课题修正、验收阶段。

请专家和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鉴定验收。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张克庆论文《浅谈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山东教育报发表
2.王娟论文《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国家“教育科技”出版3.王娟论文《低年级美术线描教学浅谈》中国“科技教育”发表4.邢学华论文《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整合的探索思考》音体美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爱丽,周新安《关于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09,(12)2.王志远《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析》《教育革新》,2010,(04) 3.邱屹《信息时代的教师角色转换与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成才之路》,2011,(36) 4.曹志国《教师培训,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成长”》《新课程研究》,2012,(01) 5.孟莉,何露《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刍议》《教育研究》,2012,(02)
参加者情况:
1.成立课题组。

组长:张克庆;副组长:邢学华;组员:何联、王娟、张凤兰、彭昭;参与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2.成员分工:
张克庆: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策划。

邢学华:宏观理论指导,并负责相关论文及教学案例的发表及成果展示。

张凤兰:负责组织和发动学校全体教师充实完善学校的“研修网”成果。

何联:研讨过程中,所需材料或资源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化利用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分析。

彭昭:联系相关的专家或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化资源利用的技术人员专题培训。

全体教师:参与整个科研过程中德具体实践。

研究小组成员都是学校骨干力量,并且对信息化资源的使用与开发都存有自己的见解和专长,且参组人员涉猎到不同的学科,这对带动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技能的提高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

学校对此项课题十分重视,校领导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优先考虑安排课题研究经费。

单位购买了中国知网学习卡,能保障课题研究的理论材料;领导能够尽可能多的给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且参加相关研讨活动;在研究时间上能够提供有力保证,学校每月提供两次集中探讨研究时间;课题研究会适当计入老师的工作量,以此来调动老师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学校有一支敢于探索、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

参与本项课题的主要教师都是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他们不甘平庸,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是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

3.学校条件:新校舍的缘故,我校具备了先进的硬件设备,且在信息化校园硬件建设当中走在了同仁的前列,并通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和打下的前期基础,我校完全具备了这方面的研究实力。

4.专家引路。

学校准备聘请有关专家做我们课题组的顾问,随时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我们课题组所要做的就是期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的一些规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支本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提高策略的研究
一、选题背景
赣榆县石桥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省实验小学,是连云港市综合实践特色学校。

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以及全校多媒体教室的配备,为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平台;有着较强接受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四大领域之一,是我校将要开发的特色项目。

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使校本培训紧跟时代的步伐,如何以信息技术的掌握、信息素养的提高为契机促进教师的成长,促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为新一轮课改的开展打好基础。

因此,我校在现阶段进行“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提高策略的研究”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提高策略的研究”就是探索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建立教师常规培训即校本培训的新模式、促进教师在“知识爆炸”时代,思考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做好角色的转变。

本课题的研究,因为是基于本校实际情况来开展,因此课题研究的成果将直接对我校校本培训模式的改进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另外,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辐射到辖内村小,为其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因为本课题的开展,参与者均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以为我市电教馆的研究提供一些详实的数据以及一些理论的验证
性结果,可以使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探讨更具有针对性,促进其动态发展。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课改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信息交流手段日新月异,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是所任学科的“专才”,更应是无事不晓的“通才”,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持续进步,不断拓展创新、形成动态的知识结构,延伸自己专业以外的纵向知识,拓宽横向网络知识,提高教师捕捉,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现实培训方式的补充。

远程教育还是一个新课题,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因此急需加以培训。

然而无论是国家培训,市级培训还是县级培训都无法满足全体教师接受经常性培训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国家培训、市级培训、县级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培训。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它客观上可以对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充,使这两种培训方式能够优势互补,共同达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2、有利于及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具有覆盖面广,见效快等特点,能及时把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新方法、新手段传到广大教师手中。

而且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形象生动,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识。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1、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初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操作机制。

2、在教育信息化下推动教师实现学科专业化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发展新的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多媒体软件创意、创作及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3、初步拟订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价依据。

4、整体提高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名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办学品位,以期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远程教育学习应用平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2、探索出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教师队伍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

3、教师通过远教资源的接收学习,学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巧,把这些方法和技巧与自己的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4、探讨研究基于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5、探讨远程教育环境下正确使用远教资源的教学方法。

6、开展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7、“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提高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
1.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
2.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3.信息化技术能力既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有效之举,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4.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措施。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1.发达地区的教师已经具备了很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但是我们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还是很低,探索出适合这些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技术培养模式;
2.信息化技术能力可以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得到极大改变;
3.通过实践,提高我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思路
1、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完善校园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创造人机交互,多向反馈的交互学习环境,让各科教师均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备课、上课,提升专业能力。

2、设定成长目标,保持创造性张力。

为促进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要引导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特点制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某一时期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有了个人目标,就能时刻看到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这就成为教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就能保持创造性张力。

教师要实现个人目标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思考。

3、实行校本研修,加强合作交流。

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个人反思与行动研究是教研活动的亮点,同伴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点。

成立非行政模式控制的教师专业组织,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建立专业教师控制体系即非科层式领导模式,重用教学专家或业务骨干,加强业务领导,确保教育课题研究等取得突破。

4、展开与学校整体的管理工作相一致的整合培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运用。

5、改革评价制度,释放教师创造潜能。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课改顺利健康实施的支持系统。

评价机制不改革,课改只能“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只能“带着脚镣跳舞”,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应当给予帮助,给予宽松的环境,为教师提供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

为此,我们要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及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价依据,引导教师进行反思与评价,让教师明确学校在面向信息化的同时,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提升标准,释放出教师创造的潜能,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6、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定时间定计划地开展研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提炼,并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

(二)、研究的方法
课内外学习相结合,集体探究和个别探究相结合,网络技术与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有机结合。

1、运用行动研究法,构建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2、运用相关研究法,研究信息技术下提高教师学科专业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反思教学、合作教学的相关性。

3、运用实验研究法,建立科学假设,研究个别学科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教学。

4、运用理性思辨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及操作模式,分析有关教学模式进行验证和评价。

5、结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

通过上课、随机抽测等途径,对实验
过程进行调查。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实践撰写一定数量的经验总结。

遂宁高升实验小学校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
“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现状述评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就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

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的社会。

而早在1996年,全球32个工业国家的科技部长在南非开会时就宣布:信息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这必将促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的变革。

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的处理、存储、传送都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被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国内(CERNET等)、国际数据网(1N- TERNET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得知识和信息。

我们的教育将由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由单纯学习型转向创造学习型。

教师的传统地位将受到挑战,他们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榜样、父母代言人的角色转变为信息支持者、知识建构者、道德监控者和指导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有速度和广度向前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面。

它的到来彻底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28700项。

目前,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研究在国内外相对较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探究培训教师模式将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2、选题意义:
(1)本课题的名词及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一词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就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我们把信息素养界定为“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应该包括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等。

(2)选题意义: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快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一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已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但是,在很多学校,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流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只注重技术层面的许多工作,注重技术平台的搭建,对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却重视不够。

致使教师信息素养适应不了现代技术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形势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外加满身粉笔灰”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

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强化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
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自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教师信息素养能够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教育优质高效。

研究此课题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1)理论研究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创新和教育要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也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着这些新的变化,教师要适应它,就应实现角色转换,从文化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指导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为了能顺利达到角色的转换,那我们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师自身的素养达到了水准。

才能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教导、影响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因此,此课题的理论价值十分重要。

(2)实践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教师培训、管理、考核、运行方式等,并形成可行的培训模式和理论。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均衡化、适应化等实际应用难题。

此项研究将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研究的成果将以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音频、文本培训教材,主题网站、专题论谈、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