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和简易水文技术要求(新)

合集下载

常用抽水试验工作方法及参数计算

常用抽水试验工作方法及参数计算

钻孔抽水试验工作方法一、目的、任务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含水层(组)的渗透性能、涌水量的大小、地下水埋藏运动特征及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为预算矿坑涌水量及确定未来矿井疏干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任务是:1、确定含水层(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等;2、测定抽水孔实际涌水量、单位涌水量,绘制涌水量特性曲线及推断和计算最大可能涌水量,评价各含水层(组)的富水性;3、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二、工作依据工作依据为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和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

三、技术要求本次抽水试验的类型为无观测孔的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其目的层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含水层。

(一)钻孔结构钻孔孔径主要与抽水设备相适应,但抽水试验段最小孔径不应小于110mm。

在考虑利用提筒抽水的同时,不排除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

若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扩孔最终孔径Φ127mm。

扩孔深度以揭露整个含水层为目的,控制在穿过最末一层煤5~10米,至少应保证50—60米的水柱,以能满足规范中要求的一次降深时不得少于10米的技术要求。

(二)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正式抽水前(1)在正式抽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洗孔,直至流出孔口的水完全返清时为止。

(2)观测静止水位,水位呈单向变化时,连续四小时内水位变化每小时不大于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当水位静止困难,累计观测时间大于72小时,亦可停止观测。

(3)另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S)与涌水量(Q)的关系,以便是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2、正式抽水(1)抽水时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抽水点应做到合理分布,每次水位降深间距不应小于3米。

水文地质普查阶段钻探和抽水试验基本要求-试行稿

水文地质普查阶段钻探和抽水试验基本要求-试行稿

水文地质普查阶段钻探和抽水实验的基本要求(试行稿)甘肃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一九七七年一月(一九八零年四月重印)前言我队自成立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领导下,相继建立的一些规章制度,曾发挥过积极地作用。

但是,原有的规章制度也存在不合理部分。

针对这些情况,72年和74年又将原有的制度作了两次修订。

实践证明:规章制度的日益完善,有利于水文地质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王张江姚“四人帮”叫嚷“制度无用”,一概斥为“管、卡、压”完全是荒谬的。

为了贯彻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促进我队“工业学大庆”运动向前发展,队两委再次强调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普查阶段钻探和抽水试验的基本要求(试行)》和《水文地质钻探和抽水试验地质员工作方法(试行)》两项制度,就是根据队两委指示精神印发的。

它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和我队历年钻探抽水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作为基础,吸收了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较系统较详尽地提出了钻探、抽水过程各个环节必须遵守的工作方法和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是多快好省地把我队水文地质工作搞上去的措施之一。

因此,各级领导同志,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说明钻探、抽水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水文地质资料的道理,并督促本部门有关单位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上述两项制度是试行稿,请将试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报队,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再次修订。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水文地质钻探 (3)第三章抽水试验 (11)第四章原始记录及资料初步整理 (17)第五章钻孔验收及封孔 (18)第一章总则一、水文地质钻探在水文地质测绘和水文物探的基础上进行。

它是进—步获得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任务是:1. 研究地层的时代、成因及岩相变化;2. 查明含水层的数目、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及分布范围;3. 测定潜水的水位埋深或承压水水头;4. 了解地下水的温度及化学成份;5. 为抽水试验创造条件。

二、抽水试验的目的在于查明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富水性、获得有关水文地质参数,作为计算地下水储量的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试行)DLJ203-81 SLJ 1-8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与要求第三章设备第四章现场工作第五章资料整理附录附录一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表附录二影响半径计算公式表附录三观测记录格式表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 利 部关于颁发试行《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和《水利水电钻探规程》的通知(81)电水字第9号(81)水规字第15号为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地勘工作质量,于一九七五年组织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进行了抽水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六年组织水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电力局设计院科研所进行了岩石试验规程的修订,一九七八年组织东北、成都、西北勘测设计院进行了钻探规程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比较试验和征求意见。

现批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 》DLJ2O3—81 SLJ1-8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 SLJ2-81、《水利水电钻探规程》 DLJ205-81 SLJ3-81颁发试行。

它们与一九七八年颁发试行的地质测绘规程、压水试验规程、天然建筑材料勘探规程、施工地质规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和即将颁发的电法勘探规程、地震勘探规程、测井规程均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一套规程范围之内。

请你们加强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妥和需要补充之处,请函告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81年2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 1 条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计算基坑涌水量和坝(闸)基、库区、渠道渗漏量提供依据。

第 2 条抽水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地段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好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抽水孔和观测孔的布置;造孔要求和钻孔结构;抽水设备的规格及数量;试验设备的安装和试验的技术要求;计算公式的初步选择和对成果图件的要求等。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1.10.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规范修订稿

抽水试验规范修订稿

抽水试验规范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1.1. 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 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 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 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 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 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 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 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 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 100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 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 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 小于73mm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 168mm 1.6.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 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 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1.9.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 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和方法(1)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和方法(1)

稳定流抽水试验
2、正式抽水: 1)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降 深次数一般不小于3次,每次降距不小于3m,抽水 点应作到分布均匀,合理。若涌水量大于140m3/h 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 也不得小于1m。若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m时, 可酌情减少降低次数,但其最大降深应超过含水层 水柱高度的二分之一。
2
稳定流抽水试验
稳定流抽水试验
1、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作试验抽水。 1)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含水层(段)反复进行抽 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松散层, 水由混浊到澄清的时间以及流量变化情况。 2)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 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 的降深。试验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稳定流抽水试验
3)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 停止观测: ①连续3h水位不变; ②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h内每小时升(降)不超 过1cm; ③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4h内升、降之最大差值 不超过5cm; ④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8h指针不动; ⑤达不到上述要求,但观测时间已超过 72h,一般可停止观测。
稳定流抽水试验
⑤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f(S)、 q=f(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 误。 ⑥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 取,其采取方法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 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进行。
稳定流抽水试验
3、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变化幅度要求: 1)水位变化幅度: S≥5m时,主孔水位变化幅度不大于1%;S<5m时, 则要求主孔水位变化小于5cm。 观测孔水位变化要求小于2cm。 2)流量变化幅度: q≥0.01L/s.m,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3%;q< 0.01L/s.m,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5%。

矿山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矿山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矿山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试验孔段或抽水试段一般根据设计判定相应层位即可。

在一个探索性的——普查矿区,则要依据主勘矿体确定矿体顶板、底板,结合矿体顶板、底板所属含水层的富水性差异,第四系覆盖层岩性特征及渗透性,矿体倾角(可能的合理的开采方式),确定抽水试段。

2、抽水层位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底板的强,矿坑充水以顶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顶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底板含水层富水性较顶板的强,矿坑充水以底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底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较底板的强,矿坑充水以顶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顶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陡立,矿体底板含水层富水性较顶板的强,矿坑充水以底板含水层为主要,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分层抽水,并且仅抽底板含水层的。

矿体产状较平缓,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相近,矿坑充水方式为顶板、底板含水层充水,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混合抽水,求取顶板、底板含水层的综合渗透参数。

矿体产状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相近,矿坑充水方式为顶板、底板含水层充水,硐采,这样的情况使用混合抽水,求取顶板、底板含水层的综合渗透参数。

剥采、露采的情况,不论:矿体的产状是平缓还是陡立,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是否相同,矿坑充水水源是以顶板含水层还是以底板含水层为主,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分层抽水试验。

特殊的,矿体顶板含水层富水性与底板的差异极大,或矿体顶板(或底板)是含水层而底板(或顶板)是隔水层的情况,可仅求取含水层的渗透参数。

3、第四系含水层的封闭与止水检查若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均匀、渗透性能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顺畅,抽水试段是其下覆(紧邻)的含水层,可不做孔口管管脚的封闭与止水检查工作。

若第四系含水层的含水介质均匀、渗透性能好,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顺畅,抽水试段是其下覆(紧邻)的含水层,可不做孔口管管脚的封闭与止水检查工作。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手段-抽水试验(四)课件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手段-抽水试验(四)课件

点AD抽D击R水E添LA加T试ED相验TIT关设LE标W备O题R与D文S现字场流程
7、深井泵抽水 小 直 径 高 扬 程 深 井 潜 水 泵 系 统 图
点AD抽D击R水E添LA加T试ED相验TIT关设LE标W备O题R与D文S现字场流程
8、空气压缩机(风泵)抽水


空气压缩机抽水原理如图所示:当压缩空气
地下水埋藏浅,出水量为0.2 ~2.0L/s
地下水埋藏50~100m,水量 小
地下水埋深浅,井径小,水方便安装方便
扬程高
调整降深方便,水泵属钻机附件 能抽浑水,调整降深方便,出水
均匀,轻便
埋深大,井径小,水量小
加工简易,可利用钻机附件
埋藏深,流量大
出水均匀,扬程高
费用大,水面波动大 ,精度较低,不能控
制定流量
易损坏
点AD抽D击R水E添LA加T试ED相验TIT关设LE标W备O题R与D文S现字场流程
1、提桶抽水
桶身长约1.5~2m,桶底有活门装置,桶口系以钢 丝绳,用钻机升降机或人力提升抽水。 提桶抽水过程——当提桶碰到水面时,因水的浮 力作用,将活门打开;提桶中充水后向上提升时, 活门又自动关闭;桶底接触地面时,活门下面的铁 杆又将活门打开,桶中的水即可流出。 提桶抽水时,水位跳动极大。水位深度一般根据提 桶碰到水面时钢丝绳下入钻孔的长度及桶身长度针 算。提桶抽水所得出的抽水资料可靠性较差,如试 验要求较高时,此法不能采用。
6.汲水管,7.滤头,8.拉杆
示 意

点AD抽D击R水E添LA加T试ED相验TIT关设LE标W备O题R与D文S现字场流程
3、拉杆式水泵抽水 拉杆式水泵主要由拉杆、带有压水阀的活 塞,汲水阀及出水管组成。1.拉杆,2.出水 管,3.活塞,4.压水阀,5.吸水阀,6.过滤 器,7.水泵出水管,8.隔板,9.标尺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1、一般要求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1.7.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1.8.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流程

抽水试验流程

抽水试验流程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的方法(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①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一段为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②单孔孔组抽水试验第二段为奥陶系峰峰组灰岩含水层,选取抽水孔群中孔间距较近的一个孔(抽4孔)进行抽水,另一个孔(观1孔)配对进行观测,如此段时间内有同层位钻孔施工至该层位亦可作为观测孔进行观测,进行单孔孔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群孔抽水试验段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段,共有5个抽水孔同时进行抽水,5个观测孔同时进行水位观测,进行大型群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2)抽水试验设备要求(1)单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①抽水设备使用空压机、潜水泵或提桶抽水;②流量使用标准水箱或三角堰观测;③水位用电测水位计观测;④水温可用温度计测量。

(2)群孔孔组抽水试验设备、观测仪表和工具①抽水设备:抽2、抽3、抽4、抽5四各孔套管为Φ325mm,选用250QJ 型水泵,排量 100m3/h、扬程150m左右;抽1孔套管为Φ219mm,选用150QJ 型水泵,排量30~50m3/h、扬程120~150m左右;②配置:全套标准配置是指泵体、电机和按扬程配带电缆、配电柜、启动控制柜、出水管、弯头、连接件、连接螺丝、止水密封件等安装用配件材料;③水量、水位和水温观测仪表和工具A.抽水时用三角堰观测流量;B.使用电测水位计观测水位;C.用温度计观测水温。

3)煤系地层抽水试验技术要求(1)抽水试验前准备工作①试验前应对抽水孔(抽4)(钻至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观测孔(观1)(进度与抽水孔相等,亦钻进到13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底部)进行洗孔;②试验开始前2日,必须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中的水位。

并对所有施工完这一段(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的抽水孔、观测孔统一进行一次稳定水位观测。

抽水试验基本要求

抽水试验基本要求

抽水试验基本要求抽水试验是野外水文地质试验中的其中一种。

野外水文地质试验还包括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及连通试验。

今天给大家主要讲抽水试验类型、工作程序、要求、以及对抽水试验资料的判别:一、抽水试验工作前:首先要知道抽水试验的目的:即我们通过抽水试验工作应取得什么水文地质资料:1、岩石(土体)渗透系数、钻孔涌水量;2、.水位下降与涌水量的变化关系及水力特征(潜水或承压水);3、降落漏斗的大小、形状和增长速度;4、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另外在地表水体附近或地表水体下岩石中进行抽水试验时,应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二、抽水试验时所用井孔的多少: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及干扰井群抽水试验。

1、单孔抽水试验,只有一个抽水井而无观测井。

它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但所能担负的任务有限,成果精度较低,且只适用于稳定流抽水试验。

因此多用于普查和初步勘探阶段;2、多孔抽水试验:是在抽水孔附近还配有若干水位观测孔的抽水试验。

它能完成抽水试验的各项任务,所得成果和精度也较高,若专门布置的观测孔多,深度也较大时,则花费成本较大。

故少量用于初步勘探阶段,更多用于详细勘探阶段。

3、干扰井群抽水试验:是在多个抽水孔中同时抽水,造成降落漏斗相互重迭干扰的抽水试验。

除抽水孔外,还配有若干观测孔。

这种试验也称为互阻井群抽水试验。

一般干扰井群抽水试验是为了获取相互干扰下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资料;或因为水量较大,单个抽水孔形成的水位降深不大,降落漏斗范围太小,则在较近的距离内打几个抽水孔组成一个孔组同时抽水;或为了模拟开采或疏干的试验,在若干井内同时抽水,观测分析整个流场的变化。

由于此种抽水试花费大,所以只在详细勘探阶段或开采阶段使用。

三、按抽水井的类型: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抽水试验。

1、完整井中抽水时,水主要是从孔的四壁井入孔中,过滤器只须考虑到四壁进水。

由于完整井的井流理论较完善,故一般尽量用完整井作试验。

2、非完井中抽水时,除了孔壁进水以外,孔底也进水。

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

一,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抽水孔与观测孔的布置抽水孔位置应根据试验的目的,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四周环境,布置在有代表性地段。

观测孔的布置应围绕主孔,可布置1~2排,首先应布置在与地下水流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当布置两排时,另一排应布置在平行地下水流向的方向上。

参见有关书籍。

观测孔深度一般要求进入抽水试验段厚度之中,若为非均质含水层,观测孔的深度应与抽水孔一致。

对水位降深及延续时间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中抽水试验稳定延续时间一般为8~24h。

抽水试验一般要求进行三个落程,当进行简易抽水试验时可进行两个落程,各个落程的水位降深宜采用下列数值。

S1=1/6H;S2=1/4H;S3=1/3H或按S3=Smax;S2=2/3S3;S1=1/3S3式中H-潜水水柱高度(由静水位至孔底)(m);承压水层隔水顶板以上水柱高度(m);S1、S2、S3-分别为三个落程的降深值(m)。

(3)渗透系数的计算参见《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3)压水试验在坚硬和半坚硬岩土层中,当地下水距地表很深时,常用压水试验测定岩层的透水性,多用于水库、水坝工程。

1).压水试验的方法和类型按试验段划分可分为分段压水试验、综合压水试验和全孔压水试验。

按压力点划分为一点压水试验、三点压水试验和多点压水试验。

按试验压力划分为低压压水试验和高压压水试验。

按加压的动力源划分为水柱压水法、自流式压水法和机械法压水试验。

2).压水试验的主要参数压入水量当控制某一设计压力值呈稳定后,每隔lOmin测读压入水量,连续四次读数,最终压入水量。

压力阶段和压力值压水试验的总压力是指用于试验段的实际平均压力。

其单位习惯上均以水柱高度m 计算,其水柱高度系由地下水位算起。

试验段长度试验段长度可根据地层的单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为5~10cm,若岩芯完好,可适当加长试验段,但不宜大于10m,可利用专门的活动栓塞分段隔离。

3),压水试验成果应用及计算.单位吸水量w单位吸水量是指该试验每分钟的压入水量与段长和压力乘积之比,其计算式:w=Q/式中w—单位吸水量;Q—钻孔压水的稳定流量;L—试验段长度:P—该试验段压水时所加的总压力。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试验1.简易水文观测钻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包括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钻孔涌水量观测、冲洗液消耗量观测及水温观测。

2.抽水试验(1)抽水试验孔过滤管直径要求:松散层不小于127mm,基岩不小于110mm。

抽水试验孔终孔直径要求:较过滤管直径大1-2级,填料时大150-200 mm。

过滤管长度要求: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长度取20-30m;含水层厚度小于30m,长度与厚度一致。

基岩中,当孔壁稳定或溶洞充填物较少时,可不设置过滤器,钻孔直径不小于91mm。

(2)洗井要求:通过两次简易抽水试验对比验证,同降深的单孔出水量增大不超过5%,或洗孔结束前的含砂量不大于1/20000(体积比)。

(3)分层抽水时要确保止水效果,管外水位在两小时内变化小于0.1m。

(4)一般抽水试验进行三次降深(落程),每次降深的差值以大于1m为宜。

每次降深稳定时间8~24h(卵石、圆砾、砾砂、粗砂含水层为8h,中砂、细砂、粉砂为16 h,基岩24 h)。

(5)稳定延续时间和稳定标准:抽水试验稳定标准采用双控制。

稳定延续时间是指某一降深下,相应的流量和动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微小波动,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

(6)稳定标准:在稳定时间段内,涌水量波动值不超过正常流量的5%,主孔水位波动值不超过水位降低值的1%,观测孔水位波动值不超过2~3cm。

若抽水孔、观测孔动水位与区域水位自然变化幅度趋于一致,则视为稳定。

(7)最大降深要求:当潜水时宜接近含水层厚度(完整孔)或过滤器长度(非完整孔)的1/2深度处;承压含水层最大降深不宜低于含水层顶板。

浅埋隧道或基坑应与施工降水状态接近。

(8)其余两次降深宜为最大降深的1/3和2/3。

(9)基岩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大到小,松散层抽水试验降深应从小到大。

当勘探孔的出水量较小或试验时出水量已达到极限时,水位降深次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2次。

(10)水位和涌水量的观测:试验前对自然水位要进行观测,一般每小时测定一次,三次所测水位值相同,或4小时内水位差不超过2cm者,即为静止水位。

地质钻探钻孔质量六大指标

地质钻探钻孔质量六大指标

地质钻探钻孔质量暂行要求(六大指标)一、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直径、岩土心(样)采取率、孔深与孔斜、简易水文观测、成井工艺、抽水试验、固井与封孔、原始记录与技术档案等质量要求执行《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 0148-94)有关规定。

二、固体矿产岩心钻探(一)岩矿心采取率与整理1、地质要求取心的岩层、钻孔平均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2、矿化带重要标志层以及矿层与矿层顶板各3-5M范围内不得低于75%(岩金矿80%);3、可采的薄矿层(厚度不小于4-5M),每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厚度较大的矿层从矿层顶板开始每5M或10M的平均采取率不低于75%(岩金矿80%);4、取出的岩矿心,应洗净后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不得颠倒或任意拉长,岩心应按规定编号,每回次应填放岩心票(包括没有岩心的回次),岩心箱应进行编号,箱子规格要符合要求且结实。

(二)钻孔弯曲与测量间距1、垂直孔允许顶角每100M弯曲2度,斜孔每100M弯曲3度,按孔深累计计算;2、方位角偏差,在设计时与地质商定,一般不超过勘探网1/3-1/4;3、测量间距,实测顶角小于5度时,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4、磁性矿区要用防磁测斜方法;5、终孔测斜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三)简易水文观测1、在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要测1-2次孔内水位,未下好井口管的孔段和泥浆钻进的钻孔可以不测;2、每次观测应在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其间隔时间应大于5MIN;3、钻进时遇有涌水、漏水、溶洞等现象应及时记录其孔深。

(四)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1、每钻进100M、进出含矿层(矿层小于5M只测一次)、终孔后均要进行一次孔深测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者可不修正孔深;2、测量要使用经过校正的钢尺;3、见矿与终孔校正,地质编录员应在现场监测。

(五)原始班报表1、要在现场用钢笔及时填写,要真实准确;2、交接班班长和机长要亲笔签字,不得代签;4、要整洁,终孔后装订成册。

抽水试验规范

抽水试验规范

1、一般要求.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

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

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

孔深超过300m 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

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

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抽水试验操作步骤

抽水试验操作步骤

钻孔抽水试验(1)钻孔抽水试验目的:①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矿坑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北泗组的裂隙含水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影响半径R等。

②通过测定钻孔涌水量及其与水位下降(降深)之间的关系,分析确定含水层的富水程度。

(2)、水文地质钻探①钻孔深度:以揭穿矿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为原则,重点控制第一期开拓水平,其深度以揭穿含水层的裂隙、岩溶发育带为原则。

②钻孔孔径:钻孔孔径应视钻孔目的确定,抽水试验段孔径以满足设计的抽水量和安装抽水设备为原则(不小于φ110mm),终孔孔径不小于φ91mm,水位观测孔观测的孔段应满足止水和水位观测的要求。

③钻孔孔斜:钻孔孔斜应满足抽水设备和观测仪器的工艺要求,要求为直孔。

④岩芯采取率:岩芯采取率要求岩石大于70%,破碎带大于60%,粘土大于70%,砂和砾石层大于50%,通常与地质孔要求相同。

⑤钻孔施工宜采用清水钻进,当地层破碎不能用清水钻进时,应在主要含水层或试验段(观测段)用清水钻进。

⑥封孔:除留作长期观测孔外,均应封孔,采用水泥封孔。

⑦洗孔及测定稳定水位钻孔施工结束后应采用清水进行有效洗孔,对同时揭露三叠系直接充水含水层(下统北泗组裂隙含水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的钻孔(ZK8006、ZK4406及ZK2102),应测定分层稳定水位,由于钻孔中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埋深多大于100.00m,因采用套管止水法成本较太,因此采用钻杆下端缠绕海带止水法(海带缠绕长度约1.50~2.00m),将马脚岭组岩溶裂隙水导入钻杆内,在钻杆内测量马脚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稳定水位,分层测定水位的钻孔,必须严格止水,并检查止水效果,不合格时重新进行。

对第四系松散层,由于钻孔揭露该层均在低丘斜坡上,属透水不含水层,采用套管护壁止水法,孔口套管应下入完整基岩中,防止孔壁坍塌掉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一般要求 (59)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 (59)第三章原始记录及资料整理 (60)第一章一般要求第1.1条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系利用地质勘探钻孔观测编录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资料。

其成果既是研究评价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基础,又是合理布置专门水文地质钻孔的依据。

地质勘探各阶段都应做好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第1.2条在地质勘探钻孔的岩芯鉴定编录工作中,应做好有关水文地质特征的描述,内容包括:岩性、成份、粒度、胶结物及其胶结情况;节理裂隙性质及其发育情况;岩芯破碎情况和岩芯采取率;岩溶发育及其充填情况等。

第1.3条地质勘探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与水文地质有关现象的观测和记录,内容包括:钻孔中水位的变化;冲洗液的消耗、漏失情况;水、气的涌出及油、气的显示;水温的异常,严重坍塌掉块情况,钻孔中遇溶洞、老巷、大裂隙、流砂与钻具突然下落等情况。

第1.4条需要进行消耗量观测的钻孔,冲洗液的循环系统要符合钻探规程的规定,并在开钻前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观测成果的质量。

第1.5条钻进过程中发现漏水需堵漏时,应经主管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同意,方可进行堵漏。

对堵漏起、止深度及所用的方法、材料、时间、效果等情况,应做详细的记录。

第二章观测方法与要求第2.1条消耗量观测1.冲洗液消耗量系指纯钻进时间内钻孔中消耗的冲洗液。

在正常钻进时,每小时观测一次。

不足一小时的回次,每回次观测一次。

发现冲洗液漏失时,应每10~30分钟观测一次。

冲洗液全部漏失时,应开大水泵测定其最大漏失量。

调整泥浆时不进行消耗量观测,但应记录泥浆的比重和粘度的变化。

2.冲洗液消耗量观测方法:钻具下至孔底,待冲洗液正常循环后开始观测水源箱(池)内冲洗液的数量,观测结果称原有量。

然后每隔一小时观测一次,直至钻程终了为止,每次观测结果称现有量。

钻进期间在水源箱(池)内加入的冲洗液数量称新增量。

计算公式如下:原有量+新增量-现有量=消耗量第2.2条水位观测1.回次水位观测,系指在每次钻程的提钻后和下钻前各测一次水位。

处理事故、专门提取岩芯、扫孔及人工补斜,可不观测回次水位。

2.钻进中若遇涌水,提钻后水位涌出井口,可不测回次水位,但应在下钻前观测一次涌水量。

3.水位深度大于100米时,可以酌情处理。

4.停钻时间较长,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水位基本稳定后.可改为每四小时观测一次,直到重新钻进。

5.水位测量工具的深度记号要清楚准确,便于读数。

单位用米,读至小数点后二位。

第2.3条稳定或近似稳定水位观测1.钻进中遇有严重漏水、涌水的层段,应根据需要进行稳定(静止)或近似稳定水位的观测,必要时可将钻孔改做专门水文孔,进行抽水、放水试验。

2.稳定(静止)水位观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方可停止观测。

(1)连续三小时水位不变;(2)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四小时内每小时升降不超过1厘米;(3)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四小时内升降最大差值不超过5厘米;(4)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八小时指针不动。

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72小时,一般可停止观测。

3.近似稳定水位观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停止观测。

(1)每小时观测一次,连续三次水位无变化;(2)水位呈单一方向变化,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5厘米,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3)水位呈锯齿状变化,每小时水位差不超过10厘米,且已连续观测三小时;(4)虽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24小时。

第三章原始记录及资料整理第3.1条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原始记录要及时、真实,不得追记。

观测内容要齐全,记录要清晰,不得涂改。

第3.2条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成果资料应及时整理。

单孔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技术要求一、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做试验抽水。

1.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

松散层内洗孔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洗出砂的粒径和体积,以及水由浑浊到清澈的时间和流量变化的情况。

2.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试抽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二、正式抽水:1.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

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次降距不小于3米。

抽水点应做到合理分布。

若涌水量大于140米3/时,因条件所限降深达不到上述要求时,最小降距也不得小于1米。

含水层底板以上水柱不足10米时,可酌情减少水位降低次数,但其最大降深应超过水柱高度的1/2。

2.抽水延续时间与稳定时间要求: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其余各点降深的延续时间不作具体规定。

各点稳定时间必须达8小时。

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稳定2小时为准。

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单位涌水量小于0.005升/秒·米,可尽机械能力作一次最大降深,但抽水延续时间应适当延长。

3.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4.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对水位、涌水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

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5.抽水孔的动水位与流量必须同时进行观测。

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15分钟观测一次,连续1小时后,可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观测孔水位应与主孔水位同时进行观测,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6.抽水试验应连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抽水已超过6小时,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小时,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直到重新抽水为止。

7.水温、气温的测量,应在抽水过程中,每隔2小时同时观测一次(应与流量、动水位的观测相应),其精度要求为0.5℃。

发现水温有异常时,应在抽水结束后进行井温测量。

测温时,温度表应放在空气通畅、背阴的地方,严禁放在日光直照和其它影响温度变化处。

8.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f(S)及q=f(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

9.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取,其方法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

三、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的波动相对误差要求:稳定时段内钻孔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确定。

水位波动相对误差:抽水孔不大于1%。

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当单位涌水量大于0.1/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单位涌水量等于或小于0.1/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

波动相对误差按式(1)计算:波动相对误差(%)=平均值平均值最大或最小值×100 (1)稳定时间内波动相对误差系指在平均值上、下跳动幅度。

若水位与流量差值虽已符合要求,但呈单一方向持续下降或上升时,抽水试验时间应再延长8小时以上。

四、静止水位与恢复水位观测要求:1.正式抽水前及正式抽水结束后,抽水孔和观测孔均应进行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严禁采用注水或提水的方法帮助稳定。

2.观测时间,开始时一般可按1、2、2、3、3、4、5、7、8、10、15分钟的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稳定。

观测孔与主孔应同一时间观测。

3.静止水位和恢复水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方可停止观测。

(1)连续三小时水位不变;(2)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四小时内每小时升降不超过1厘米;(3)水位呈锯齿状变化,连续四小时内升降最大差值不超过5厘米;(4)采用压力表观测时,连续八小时指针不动。

达不到上述要求,但总观测时间已超过72小时,一般可停止观测。

五、流量观测方法:1.试验抽水与正式抽水的水位和流量均应在同一时间观测。

2.流量观测方法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

流量不大时,可采用容积法。

水箱的容积一般不小于一立方米。

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堰测法、管道流量计、流速流量计、自计流量计等方法。

六、钻孔深度的检查:抽水前的静止水位测定后和恢复水位观测结束后,应分别探测孔深。

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含水层厚度的1/5。

当抽水层(段)为含水组(复含水层)时,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底部主要含水层厚度的1/5。

七、抽水钻孔必须有确定含水层深度、厚度、结构可靠的测井资料。

有条件时应进行流量测井。

钻孔抽水试验设备:1、水泵 2、水表 3、温度计 4、水位计(含探头、电线、万用表)多孔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技术要求一、试验抽水:在正式抽水前均应做试验抽水。

1.试验抽水前,应对抽水层(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孔内出水澄清无沉淀物时为止。

松散层内洗孔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洗出砂的粒径和体积,以及水由浑浊到清澈的时间和流量变化的情况。

2.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与涌水量的关系,以便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试抽过程的全部资料必须有正式记录。

二、正式抽水:1.抽水的水位降深,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

2.抽水延续时间与稳定时间要求:第一次水位降深的延续时间不少于48/小时,稳定延续时间必须达10小时。

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稳定2小时为准。

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3.水位降深顺序:基岩含水层一般宜先深后浅,松散含水层宜先浅后深,逐次进行。

4.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对水位、涌水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

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5.抽水孔的动水位与流量必须同时进行观测。

开始一般应按每隔5~15分钟观测一次,连续1小时后,可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观测孔水位应与主孔水位同时进行观测,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抽水前及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校正测绳的深度记号,若发现误差应及时修正。

6.抽水试验应连续进行。

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抽水已超过6小时,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小时,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可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在中断抽水时间内,应按观测稳定(静止)水位的要求观测水位(包括观测孔),直到重新抽水为止。

7.水温、气温的测量,应在抽水过程中,每隔2小时同时观测一次(应与流量、动水位的观测相应),其精度要求为0.5℃。

发现水温有异常时,应在抽水结束后进行井温测量。

测温时,温度表应放在空气通畅、背阴的地方,严禁放在日光直照和其它影响温度变化处。

8.在抽水过程中,必须随时绘制Q=f(S)及q=f(s)曲线,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抽水发生的错误。

9.水样应在最后一个降深结束前按设计要求采取,其方法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

三、稳定时间内水位和流量的波动相对误差要求:稳定时段内钻孔水位、流量稳定程度应结合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确定。

水位波动相对误差:抽水孔不大于1%。

涌水量波动相对误差:当单位涌水量大于0.1/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单位涌水量等于或小于0.1/s·m时,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