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诊断 精品

合集下载

20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试题

20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试题

2023版医院感染监测标准1.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包括()[多选题]*A.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正确答)B.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正确答)C.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正确答)2.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多选题]*A.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正确咨)B.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C.患者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上确答)D.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3.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多选题]*A.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客)B.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12个月以上。

(正确答)C.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4.下面哪些属于目标性监测()[多选题]*A.手术部位感染监测()B.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壬璃I)C.细菌耐药性监测,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

(3 )D.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监测(IE确答)5.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对象包括()[多选题]*A.住院患者(正确咨)B.医院工作人员()C.有关风险因素的监测。

6.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对象包括()[多选题]*A.日间手术()B.择期手术()C.急诊手术()7.新生儿日志内容需包括()[多选题]*A.按新生儿体重每日记录新住进新生儿数(正确答案)B.住院新生儿数([:)C.脐或中心静脉插管数(正确咨)D.使用有创呼吸机新生儿数(E确答)8.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对O应按WS/T524执行。

[多选题]*A.医院感染暴发(正确)B.疑似暴发()C.聚集()D.手卫生9.目标性监测是针对()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风险因素的监测。

[多选题]*A.高风险人群(正确答)B.高发感染部位()C.高感染风险部门(工确答)D.所有临床科室10.以下哪些细菌属于本标准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多选题]*A.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正确考)B.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确省)D.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1.本标准内以下哪些项目属于病原学送检项目?[多选题]*A.病原体培养及药敏(「)B.涂片或染色后显微镜检查()C.病原免疫学检测()D.分子快速诊断方法(H)E.血沉、CRP12.以下哪些人群属于医院工作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监测对象?[多选题]*A.医生()B.护士()C.医技()D.后勤()13.以下哪些信息属于患者感染资料的收集信息?[多选题]*A.查房和病例讨论(正确答)B.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正确)C.实验室与影像学报告(正确答)D.流行病学调查(正确答)14.ICU患者日志。

传染病生物艾滋病

传染病生物艾滋病

整合酶抑制剂(INSTIs):阻止 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 中,从而抑制病毒复制。
融合抑制剂(FIs):阻止病毒与 宿主细胞融合,从而抑制病毒进 入细胞。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采 用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抑 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NNRTIs):通过抑制病毒反转录 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进行发放,扩大宣传覆盖面。
线下活动
组织各类线下活动,如艾滋病防治主题讲 座、义诊、社区宣传等,提高公众参与度 。
合作与联动
加强与其他部门、机构、企业的合作与联 动,共同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形成 合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恢复和重建免疫功能
通过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减少病 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
通过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提高生 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和机会性感染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通过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延长 患者的寿命。
药物治疗方案介绍
蛋白酶抑制剂(PIs):通过抑制 病毒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 制。
和方法。
建立心理支持小组
组织患者参加心理支持小 组活动,让他们相互支持 、分享经验,减轻孤独感
和无助感。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整合医疗资源
01
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
诊断、治疗、药物供应等。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02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包括政府、企业、社
会组织和个人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如皮质激素,化疗药后免疫抑制并发感 染,原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鉴别 。

检验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检验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任务。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特异抗原检测法、核酸扩增技术等。

一、培养法培养法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患者样本(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利用细菌或病毒的生长繁殖来进行检测。

根据不同的疾病,可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如血液琼脂、麦康奈尔琼脂、肉汤等。

二、特异抗原检测法特异抗原检测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

其通过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特异抗原来确认感染的病原体。

常见的特异抗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三、核酸扩增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扩增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能够通过扩增病原体的核酸片段来快速检测感染性疾病。

此外,还有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能够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四、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方法。

它可用于直接检测病原体抗原或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胞或组织的检测,常见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

五、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指利用质谱仪对样本中的分子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在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质谱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样本中的代谢产物或微生物群落来判断感染情况。

其中质谱仪分为质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等。

质谱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能够提供详细的代谢和微生物信息。

综上所述,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精品)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技术及应用课件

(精品)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技术及应用课件

定量值的计算
1、确定未知样品德CT值 2、通过标准曲线由未知样品的CT值算出其初始量
多重(RT-)PCR或 多重荧光(RT-)PCR
RV15 OneStep ACE Detection (Seegene)
• 原理:扩增不同片段大小的目的产物对 应着不同靶点(病毒)。
病原体组合
多重Real-time (RT-)PCR
•Addition to the previous reported two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mutation, 292K
mutant was also found in the sputa from other two patients, case No.8 and No.10 after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咽拭子病毒载量:ECMO组患者阳性时间比其他两组持续更长
ECMO组
Mechanical Ventilation组
Pneumonia组
NA基因多位点变异和遗传多态性
野生株和耐药株 Reads数为K: R=5:1
建立针对NA R292K耐药突变的检测方法
单基因位点多态性(SNP) Taqman探针法
对已知传染病要尽快明确诊断 对未知新发传染病要查病因
2020/11/19
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
模糊 非扩增 不敏感 慢 定性 单一 已知
明确 扩增 敏感 快 定量 高通量 未知
• 医疗需求---原动力 • 技术革命---推动力 • 跨学科交叉---加速力
诊断病毒学 Diagnostic Virology
• Highest number of deaths were in people in their late teens through mid 30’s

一文读懂POCT床边快速诊断:三家上市公司万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

一文读懂POCT床边快速诊断:三家上市公司万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

⼀⽂读懂POCT床边快速诊断:三家上市公司万孚⽣物、基蛋⽣物、明德⽣物免责说明:本⽂是个⼈复盘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中提到的个股不做任何推荐。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成功交易只能增加⾃信,只有失败才能使⼈精进。

顺着医保控费这⼀思路,作为⼩⾲菜的我观察到医院正在推进取消药品加成。

⽬前已经开始试点,部分复诊疾病和慢性病⽤药处⽅的有序外延,⽽这些外流的处⽅药最终都将由合规的连锁药店来进⾏承接。

医院砍掉了15%药品加成的收⼊后,将会切切实实影响医院的待遇⽔平。

⽽医疗器械和医药是天平的两端,药品加成被取消后,国家⿎励医院提⾼服务性收费,那么医⽣就会倾向于让病⼈住院、做CT检查、⼼电图、抽⾎或者⼿术。

这就刺激了医疗器械⾏业的⾼速增长,⽽体外诊断产业IVD则是医疗器械⾏业细分⾥,最具商业价值、利润较⾼、监管宽松同时增速最⾼的⾏业。

以上就是我近期从⾏业⾓度做的选股思路分享,⽤巴菲特的话来说就是:“⼈⽣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厚厚的雪和长长的⼭坡。

”体外诊断⾏业再继续细分下去的话,床边快速诊断(POCT)⼜是IVD ⾏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

在这条快车道⾥,国内A股的上市公司有三家分别是,万孚⽣物、基蛋⽣物、明德⽣物。

这三家上市公司各⾃的优势、基本⾯情况、以及预期的发展将会如何,这就是本⽂要分析的重点,相信看完后会对投资具有极⼤的参考价值。

POCT⾏业介绍与其他体外诊断产品相⽐,POCT 产品具有三个⽅⾯的鲜明特⾊:1. 检测时间:POCT产品缩短了从样本采集、检测到结果报告的检测周期;2. 检测空间: POCT 属于在被检测对象⾝边的检测;3. 检测的操作者: POCT 的操作者可以是⾮专业检验师,甚⾄是被检测对象本⼈。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即时检测)就是以后⼈⼿都有⼀个检验科⼩的集成化的智能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做检测,没有必要到医院排队抽⾎等结果。

譬如怀孕,买⼀个尿条在家⾥⾯就可以⾃⼰测试,⼀分钟不到就可以出现结果阳性还是阴性。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dd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一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危害
危害实验动物健康
传染病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和死亡,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存。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某些实验动物传染病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如SARS、流感病毒等,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 施。
02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病
病毒感染
总结词
病毒感染是实验动物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 点。
生物安全设施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空气过滤、消毒灭 菌设备等,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实验人员的 操作行为,防止病原体的泄漏和传播。
04
实验动物传染病研究展望
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球传染病监测网络
通过国际合作,建立覆盖全球的实验动物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并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其传播。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述
$number {01}
目录
• 实验动物传染病概述 •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病 • 实验动物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实验动物传染病研究展望
01
实验动物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实验动物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 ,能在实验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 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实验动物传 染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 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实验动物传染病防治合 作项目,共享研究成果和资源,共同 应对全球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挑战。
THANKS
寄生虫感染
总结词
寄生虫感染是实验动物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通常由寄生虫侵入实验动物体 内引起。
详细描述
寄生虫感染可以发生在实验动物的各个部位,如肠道、肝脏、肺部等,常见的实 验动物寄生虫感染包括弓形虫、球虫、蛔虫等。这些寄生虫可在实验动物间传播 ,并对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中标

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中标

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中标一、引言在当今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下,快速准确地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成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效率,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中标的重要性、技术原理、市场竞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中标的重要性2.1 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等。

相比传统的单一病原体检测方法,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可以快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诊断效率。

2.2 防控传染病的扩散呼吸道疾病往往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扩散。

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中标将为疾病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技术原理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主要基于核酸检测技术,通过对样本中的病原体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

3.1 核酸提取与扩增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首先需要从样本中提取病原体的核酸。

常用的核酸提取方法包括化学法、磁珠法和膜法等。

提取到的核酸需要进行扩增,常用的扩增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等温扩增等。

3.2 核酸检测与分析扩增后的核酸样品需要进行检测和分析。

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通常采用荧光探针法、引物探针法或基因芯片技术等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通过与已知病原体的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数量。

四、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市场竞争4.1 国内市场竞争目前,国内多重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的市场竞争主要由一些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主导。

诊断试剂名词解释

诊断试剂名词解释

诊断试剂名词解释摘要:一、诊断试剂概述二、诊断试剂的分类与作用三、诊断试剂的应用领域四、诊断试剂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五、我国诊断试剂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正文:一、诊断试剂概述诊断试剂是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的工具,通过对样本中的目标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依据。

诊断试剂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是医学检验、生物技术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

二、诊断试剂的分类与作用1.免疫诊断试剂: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用于诊断病原体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生化诊断试剂:用于检测血清、尿液、组织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

3.分子诊断试剂:通过检测基因、核酸等分子水平的变化,用于诊断病毒感染、遗传性疾病、肿瘤等。

4.微生物诊断试剂:用于检测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三、诊断试剂的应用领域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病理科、检验科等。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疾病筛查、病原体检测等。

3.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生物技术等。

四、诊断试剂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趋势:诊断试剂向高度集成、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向发展;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诊断试剂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2.挑战:面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监管体系至关重要;研发新型诊断试剂,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临床需求。

五、我国诊断试剂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1.现状:我国诊断试剂产业规模逐年扩大,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2.发展策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完善产业链,提高整体产业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诊断试剂在我国医学领域和公共卫生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贝西生物-睿信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检测

贝西生物-睿信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检测

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进院可行性报告美国DIAGNOSTIC HYBRIDS公司睿信®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系统在儿童群体中,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90%的呼吸道感染均由病毒引起。

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极高,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痛、腹泻、流涕、低热、咳嗽轻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还会产生肺感染、肺炎、中耳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并发症,从而使患儿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危害。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基本上都是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非常少。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比较频繁,儿童每年大约被感染6--9次,青少年和成年人每年大约2-4次。

目前,多数诊疗机构对呼吸道的感染未进行病毒检测,而直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造成抗生素滥用,同时造成相关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虽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频率较少,但是这些感染对人体危害更加严重。

患有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1.8%学龄儿童和13%的学前儿童需要住院治疗,11%患有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成年人需要住院,而且1.2%的感染者会导致死亡。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RSV,细菌,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是最大可能导致医生接触传染的病原体。

因此,呼吸道病毒检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产品采用免疫荧光法,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公司介绍DIAGNOSTIC HYBRIDS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

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生产应用于检测呼吸道疾病,衣原体和疱疹感染,肠道病毒的细胞和分子诊断试剂。

目前呼吸道病毒抗原荧光检测试剂占有美国55%到65%的市场,在全球28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比如澳大利亚(澳洲),秘鲁(南美),英国(欧洲),加拿大(北美),韩国(亚洲)等等。

现已被美国Quidel公司收购。

Quidel China Ltd.是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营业地点设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盛荣路88弄1号3层315室。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01
自动化技术:提高检测速度,减少人工操作
05
人员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创新技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02
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04
信息化管理: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检测效率和信息共享
法规和政策支持:加强实验室管理和监管,推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报告出具:出具检测报告,提供诊断依据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感染传染病
样本处理: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过滤等
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PCR、ELISA等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感染传染病
报告审核:审核实验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报告提交:将实验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决策
细菌培养:通过培养细菌来诊断传染病
核酸检测:通过检测核酸来诊断传染病
病毒培养:通过培养病毒来诊断传染病
免疫荧光法:通过荧光标记抗体来诊断传染病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来诊断传染病
免疫印迹法:通过免疫印迹法来诊断传染病
原理: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来诊断传染病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率高
样本采集和保存:样本的采集和保存对实验室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需要克服样本采集和保存的困难。
检测结果解释:实验室诊断的结果需要专业的解读,需要提高检测结果的解读能力。
检测时间:实验室诊断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验室诊断,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传播途径、发病率、死亡率等。

2024年数字PCR(DPCR)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数字PCR(DPCR)市场需求分析

数字PCR(DPCR)市场需求分析数字PCR(D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为生物学研究和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检测工具。

本文将分析数字PCR的市场需求,从市场规模、应用领域、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市场规模数字PCR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科研需求:数字PCR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检测和分析低丰度的核酸序列,因此在基础科研和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医学诊断需求:数字PCR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遗传病筛查和微生物检测等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分子诊断。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数字PCR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在10%以上。

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PCR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

二、应用领域数字PCR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表达分析:通过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基因在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病原体检测:数字PCR能够检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用于快速诊断和鉴定病原体感染。

3.体外诊断:数字PCR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遗传病筛查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应用。

4.环境监测:数字PCR技术可用于水质、土壤和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和监测。

三、竞争状况当前,数字PCR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生物技术公司、医疗设备公司和科研机构。

市场上主要的数字PCR产品包括仪器、试剂盒和软件。

在仪器方面,市场上存在多家供应商,如Bio-Rad、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Fluidigm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性能和功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试剂盒方面,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商有Qiagen和Roche等,这些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数字PCR试剂盒,用于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软件方面,数字PCR的数据分析软件也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餐饮行业的传染病诊断制度

面向餐饮行业的传染病诊断制度

面向餐饮行业的传染病诊断制度一、引言餐饮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我国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餐饮业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餐饮行业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将探讨面向餐饮行业的传染病诊断制度。

二、餐饮行业传染病诊断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餐饮行业传染病诊断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诊断从业人员及消费者的传染病,防止病原体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2. 提高餐饮行业管理水平建立传染病诊断制度,有助于餐饮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3. 促进餐饮行业健康发展完善的传染病诊断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餐饮行业传染病传播风险,提高行业整体卫生水平,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餐饮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建立传染病诊断制度,有助于提升我国餐饮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餐饮行业传染病诊断制度的主要内容1. 传染病诊断标准餐饮行业传染病诊断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传染病种类: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目录,明确餐饮行业传染病种类。

(2)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3)诊断流程:明确传染病诊断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要求。

2.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传染病筛查:对从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筛查,及时发现病原体携带者。

(3)健康培训:加强从业人员健康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

3. 食品安全监管(1)原料采购:严格把控原料采购关,确保食品安全。

(2)加工制作:规范加工制作流程,防止交叉污染。

(3)餐具消毒:加强餐具消毒管理,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4. 消费者权益保障(1)信息公开:餐饮企业应主动公开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医疗器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医疗器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1. 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__________是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2. 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的PCR技术中,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
3. 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病原体类型是__________。
4. 在免疫学检测中,__________是检测病原体抗原的常用方法。
5. 诊断病毒感染时,__________的敏感性较高。
11. ABCD
12. ABC
13. AB
14. ABCD
15. ABC
16. BC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三、填空题
1. 病原体培养
2. 实时定量PCR
3. 病毒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 免疫荧光技术
6. 真菌
7. 纸片扩散法
8. 超声波诊断
9. 白细胞计数
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 PCR技术
D. 西红柿汁试验
4. 以下哪些情况下,医疗器械的诊断结果可能受到干扰?( )
A. 患者服用某些药物
B. 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
C. 病原体处于潜伏期
D. 医疗器械未正确校准
5. 以下哪些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优点?( )
A. 敏感性高
B. 特异性强
C. 检测速度快
10. 严格消毒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 医疗器械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使用原则包括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和经济性。重要性在于提高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

最新职业性传染病诊断解读

最新职业性传染病诊断解读

最新职业性传染病诊断解读什么是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传染病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发生的,由于接触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组织、物质或者辐射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职业性传染病有职业性肝炎、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对于职业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不仅是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也是必要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最新职业性传染病诊断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这里对目前最新的诊断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感染病原学检查感染病原学检查是指在临床实验室中通过检测体液、组织和分泌物等来寻找病原体,从而诊断疾病。

对于职业性传染病感染者,通过感染病原学检查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初步鉴定,如职业性肺病可以通过咳出的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进行感染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指利用体液或组织中的免疫物质,对遗传物质、抗原和抗体等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完成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对于职业性传染病感染者,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对病原体的抗体水平变化,如职业性肝炎可以通过检测HBV抗体水平变化进行判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细胞中的分子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确定DNA或RNA的序列、基因表达情况、细胞生命过程的调控系统等。

对于传染病的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出病原体DNA或RNA等。

职业性传染病的防控在职业性传染病的防控方面,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防控措施:•做好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和职业病危害评估工作•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条例•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等•定期进行职业性传染病的筛查和体检•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应急情况下可以及时处理病情。

,职业性传染病的防控和诊断是一项长期而紧急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职业病防治领域,为了创建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实现职业病的预防、处理和控制。

分子诊断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分子诊断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分子诊断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分子诊断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并分析其在我国传染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

一、引言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防控传染病是全球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传染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体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周期长、敏感性低等不足。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诊断技术逐渐成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二、分子诊断技术及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1. 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对病原体基因组的测序,可以准确鉴定病原体的种类和亚型,为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疫情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分析病原体的遗传变异,为研究病原体的进化和传播途径提供重要信息。

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通量的病原体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核酸序列的扩增过程,实现对病原体的快速、准确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原体快速诊断、病毒载量测定、耐药基因检测等。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简单、快速的病原体核酸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链置换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扩增靶标序列,产生大量核酸产物。

LAMP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原体快速诊断、疫情监测、疫苗效果评估等。

4.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通过将大量核酸探针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实现对多个病原体核酸序列的并行检测。

该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病原体快速诊断、病毒亚型鉴定、耐药基因检测等。

三、分子诊断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优势1. 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子诊断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体核酸,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2. 快速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病原体核酸检测,为传染病的快速诊断和疫情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试题及答案

感染性疾病科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50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A. 口腔念珠菌病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D. 疱疹性直肠炎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2.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A. 灭螺B. 普治C. 灭螺和普治D. 粪便和水源管理E. 保护易感人群3.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内毒素B. 肠毒素C. 神经毒素D. 细胞毒素E. 侵袭作用4.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A. 显性感染B. 隐性感染C. 潜伏性感染D. 病原携带状态E. 受感染的动物5.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C. 迟发型变态反应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E. 继发感染6.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A. 血涂片B. 血培养C. 骨髓培养D. 骨髓涂片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A. 3小时和6小时B. 6小时和12小时C. 12小时和24小时D. 24小时和48小时E. 48小时和72小时8.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C. 对症治疗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A. 强制管理传染病B. 严格管理传染病C. 监测管理传染病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10.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 内毒素B. 外毒素C. 肠毒素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E. 神经毒素11.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A. 内毒素所致DIC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D.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E. 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12.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A. 鼠疫、霍乱B. 鼠疫、霍乱、天花C. 鼠疫、霍乱、爱滋病D. 天花、霍乱E. 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13.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A. 传染源、中间宿主、易感人群B. 毛蚴、尾蚴、易感者C. 虫卵、毛蚴、尾蚴D. 传染源、钉螺、水体E. 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接触疫水14.关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哪项是错的:()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性C. 有流行性D. 某些传染病有地方性和季节性E. 病后均有巩固免疫力15.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A. 青霉素B. 链霉素C. 四环素D. 庆大霉素E. 糖皮质激素16.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A. 是否有病原体B. 是否有传染性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 是否有发热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17.对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 接触隔离B. 呼吸道隔离C. 肠道隔离D. 虫媒隔离E. 血液、体液隔离18.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HIV侵犯了人体的:()A.B-淋巴细胞B.辅助性T-淋巴细胞C.单核-巨嗜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中性粒细胞19.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措施是:()A. 接种乙肝疫苗B. 隔离治疗病人C. 消灭苍蝇蟑螂D. 加强医院内消毒和献血员筛检E. 接种丙种球蛋白20.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A. 乙型肝炎B. 戊型肝炎C. 疟疾D. 艾滋病E. 甲型肝炎21.传染源向四周散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作:()A. 传染过程B. 流行过程C. 疫源地D. 自然疫源地E. 以上均不是22.流脑和乙脑的重要鉴别点是:()A. 发病季节B. 意识障碍程度C. 皮肤、粘膜的淤点淤斑D. 脑膜刺激征是否明显E. 血白细胞总数是否增高23.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内容:()A. 年龄、性别B. 卫生习惯C. 预防接种史D. 发病季节E. 热型24.典型急性菌痢病人大便呈:()A. 米泔水样便B. 柏油样便C. 灰陶土样便D. 少量脓血便E. 果酱样腥臭便25.关于人工主动免疫,正确的是:()A. 将免疫血清注入人体B. 常用制剂有抗毒血清C. 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种传染病的重要措施D. 主要用于治疗或对接触者的紧急预防E. 使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26.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下列哪项是错的:()A. 发热原因不明不能使用抗菌药物B. 病毒性疾病不宜用抗菌药物C. 提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D. 尽量避免在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E. 应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2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D()A.输血B.吸毒共用针具C.母婴D.蚊虫叮咬E.性传播28.掌握传染病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 协助诊断B. 预测疫情C. 确定检疫期D. 预测预后E. 估计病情轻重29.关于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哪项是错的:()A.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B. 有条件时用药前应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C. 用药要适当,疗程要充分D. 密切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E. 发热性传染病应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30.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源C. 有流行病学特征D. 有感染后免疫E. 有发热31.某小学发现一例流脑患者,经对该校师生检查发现,有19人咽拭子培养发现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这19位师生属于:()A. 病人B. 病原携带状态C. 隐性感染D. 潜伏性感染E. 显形感染32.李某被诊断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其采取的下列保健措施中哪项不对:A()A. 全休半年B.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忌饮酒C. 适当隔离D. 避免频繁暴露于肝炎病毒E. 加强随访33.患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已半年,但其他无任何不适感觉,其他各项体检及化验均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致炎细胞因子治疗后 (OKT3, 注射 TNFα, IL-2,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某些肿瘤 (甲状腺髓样细胞癌, 肺小细胞 癌和支气管癌)
▪长时间循环衰竭 (心源性休克, 出血性休
克, 热休克)
Wenen LIU
23
细菌感染而PCT不升高的情况
▪感染早期 (-> 6-12 小时后重复检测!) ▪亚急性心内膜炎 ▪局部感染
Linscheid P, et al Crit Care Med 04; 32: 1715-21
WEnednoecnriLnoIUlogy 03; 144: 5578-84 & 05; 146: 2699-708
11
细菌感染后PCT快速升高
Kinetics of procalcitonin in iatrogenic sepsis Brunkhorst F.M et al, Intens Care Med 1998,24:888-892
mec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MRS)特异性基因 Van A Van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A)特异性基因 PBP2b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特异性基因 ESBLs基因:主要包括TEM、SHV、CTX-M、OXA AmpC基因包括质粒介导型和染色体诱导型。其中前者主要包括MOX、 CMY、DHA、ACC、ACT、FOX等亚型,后者主要包括: ADC。 碳青霉烯酶基因:A类酶,以KPC为代表;金属酶,以IMP、VIM、 NDM为代表;D类酶,以OXA-23、OXA-24、OXA-51和OXA-48为主。
▪ PCT含量的变化稳定,并出现在疾病的 早期(3-4h)。短半衰期(24h)
▪ 国外把 PCT作为最敏感的感染标志。
▪ 正常血清水平:10W0en-en1L5IU0pg/ml
9
降钙素原 PCT : 分子结构
血清降钙素(CT)的前 肽物质
分子量:14.5 kDa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的糖蛋白质 无激素活性
Wenen LIU
15
快速半定量法(PCT-Q)
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即在标准品 上结合有胶体金的小鼠单克隆抗降 钙素抗体和绵羊多克隆抗降钙素抗 体,待检标本加上后,示踪元素即 与标本中的PCT结合,形成一个 “三明治式”的复合物,然后通过 发光比色判断PCT浓度
当PCT浓度≥0.5μg/ml时,夹心复
Wenen LIU
12
PCT来源
Wenen LIU
Left Lane:正常组, 在不 存在感染的情况下,甲 状腺外CALCI表达被抑 制,而主要局限于甲状 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 胞有一定程度的表达
Right Lane: 脓毒症组,
在细菌感染时可诱导全
身各种组织多种类型细
胞CALCI表达和PCT连
续性释放
局部细菌感染,建议使用抗生素
0.5-2.0 2.0-10.0 >10.0
严重细菌感染、脓毒症 重症脓毒症 重度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或MODS
Wenen LIU
21
PCT的临床应用
▪ 急诊 ▪ 住院病房 ▪ 外科手术 ▪ 血液科 ▪ 内科ICU ▪ 外科ICU
▪ 儿科急诊 ▪ 儿科病房 ▪ 儿科ICU ▪ 新生儿科
Wenen LIU
40
检测流程示意图
Wenen LIU
41
镜下比较
图1. 直接涂片法(传统方法): 菌量少,背景不清晰
图2. 夹层杯法(新方 法):
菌量多,背景清晰,易 于观察
Wenen LIU
42
夹层杯诊断技术的优点
夹层杯诊断 技术的优点
阳性率高 背景清晰,易于观察
易于标准化 检测速度快 生物安全性好
Wenen LIU
28
仪器和试剂
▪ BET-24A细菌内 毒素分析仪
▪ MB-80微生物快 速动态监测系统
Wenen LIU
29
标本要求
患者早上尚未进行药物静脉治疗时:
▪ MB-80:“无热源真空采血管”,静脉抗凝血 , 采血量2-4ml ,30min内送检
▪ BET-24A:抽取1mL静脉抗凝血,配1mL1号处 理液
PCT的浓度随感 染的扩散和感 染严重程度的 加重而升高 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系统性感染(脓毒症) 局部感染 正常值ຫໍສະໝຸດ Wenen LIU19
脓毒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 监测
通过PCT不断在体内衰减,反映出抗生素治疗策略的成功
(n=109)
随着患者对抗生素治 疗的响应,引起了 PCT血中浓度水平的 典型变化过程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Wenen LIU
39
结核夹层杯技术
▪ 原理:通过专用消化灭活液消化组织细胞 和粘蛋白等,将结核杆菌裸露出来,并结 合高速震荡,使痰标本充分液化而有利于 其中的抗酸杆菌沉淀于特制彭氏杯底部的 菌膜上,在夹层杯中直接抗酸染色、干燥, 并用取片针顶出内底,经封片等步骤后, 镜下检测抗酸杆菌。
关键
Wenen LIU
36
全球结核疫情
Wenen LIU
37
结核检测方法
一、现有实验室常规检测技术 细菌学诊断 ─ 涂片、培养 免疫学诊断 ─ 抗原、抗体胶体金 分子生物学诊断 ─ PCR 二、其它检测技术 PPD(TST)实验 影像学检查
Wenen LIU
38
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
结核夹层杯技术
AB-antibiotics
F. Stüber, University Bonn, Lecture at ISICEM, Brussels 2001
Wenen LIU
20
抗生素有效管理
PCT浓度(ng/ml)临床意义
<0.05
无细菌感染
0.05-0.1
非细菌感染
0.1-0.25 0.25-0.5
可能是局部细菌感染,不建议使用 抗生素,6-24小时内复查
▪ 抗酸染色法是检测TB的传统方法,但存在
假阳性
Wenen LIU
35
结核感染现状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疫情急剧恶化
▪ 结核病与艾滋病同时流行
▪ 结核菌耐药现象益发严重
▪ 人口大规模流动
我国是世界上仅低于印度的第二结核病大国
▪ 结核菌感染率44.5%
▪ 新发活动性结核患者130万/年
▪ 死亡13万/年
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成为制约结核病控制的
11号染色体上
的单拷贝基因
转录
降钙素原前体内源多肽酶
甲状腺滤泡细胞
降钙素原 PCT
正常We情nen况LIU下
分解

细胞内特殊 钙
蛋白酶

10
Bacterial Infection (e.g.Endotoxin)
IL-6
在病毒感染时,大量产生 的IFN-,将会抑制PCT的 激活及产生.因此,病毒感 染时,PCT的浓度将会保 持在较低的水平
▪ 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患者
▪ 急诊及ICU病房收治W的enen生LIU 命体征不稳定的患 32
分子诊断技术检测致病 菌
PCR技术扩增16srRNA基因鉴定常见致病菌
PCR扩增耐药 基因特异性基因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碳青霉烯 mecA基因 VanA/VanB基因 PBP2b基因 ESBLs基因 AmpC基因 酶基因
13
PCT动力学
Wenen LIU
▪ 2-3h开始增加; 6-8h快速升高;
▪ 12h-48到达峰值; 2-3d 正常
▪ 血浆浓度在< 0.05ng/ml1000ng/ml
▪ 半衰为15-20h左 右,且不受肾功能 影响
14
PCT检测方法
➢快速半定量法(PCT-Q)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VIDAS)
Wenen LIU
24
对PCT检测的影响
➢受以下因素影响
* 甲状腺功能
是功能性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标志物
* 肾功能
严重肾功能受损者中水平较高
➢不受以下因素影响
* 类固醇药物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年龄、性別
* 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肝硬化、HIV感染
Wenen LIU
25
细菌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上的一种脂多糖(LPS)
▪ 其它体液如脑脊液﹑胸腹水与血标本要求相 同。
Wenen LIU
30
内毒素活性定量检测意义
▪ G-所致脓毒症早期鉴别诊断
▪ 指导抗生素正确使用
▪ 判定抗感染治疗效果
▪ 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Wenen LIU
31
内毒素定量检测的适应 症
▪ 各种急、慢性病理性发热患者
▪ 各种类型“中重度感染、肝病、休克、肠 道疾病、脏器功能衰竭、大手术术后”患 者
Wenen LIU
43
结核夹层杯技术
标本要求: (1)痰液要求新鲜,留取清晨深咳出的第一口
痰液,留痰时,患者以清水漱口3次,然后 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 (2)用氢氧化钠处理完全。
临床应用: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初筛
Wenen LIU
44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技 术
▪ 是以ELISPOT技术 检测结核感染的新
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检 测(鉴别诊断) 疾病或治疗反应的监测
局部与全身性感染 脓毒症的诊断和监测 新生儿脓毒症的检测
Wenen LIU
22
PCT水平增加但没有系统细菌感染的几种 情况
▪< 48hr的新生儿 -> 生理性一过性峰值
▪创伤后炎症综合症: 多发性创伤, 大面积 烧伤, 大手术后 (心脏, 移植, 腹部)
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快速诊断
概述
感染性疾病:由某种病原体所致,通过不同方 式引起人体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