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一一、说课程要求《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
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
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
《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
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克与千克的认识的说课稿
克与千克的认识的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克与千克的认识”的文章。
克与千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重量单位,但是你们是否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呢?接下来,我将从克与千克的定义、转换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克与千克的定义1. 克的定义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重量单位,符号为g。
它的定义是:克是使1立方厘米纯水在标准重力加速度下的温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
2. 千克的定义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重量单位,符号为kg。
它的定义是:千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保存的一种特定金属的质量的重量。
三、克与千克的转换关系1. 克与千克的换算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等于1000克。
也就是说,千克是克的一千倍。
2. 实际应用举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克与千克的转换。
比如,当我们购买食品时,通常会看到标注有克和千克的重量信息。
如果我们购买了500克的苹果,那么可以很方便地将其转换为千克,即0.5千克。
四、克与千克的实际应用1. 食品购买如前所述,在购买食品时,克与千克的转换非常常见。
通过了解克与千克的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购买适量的食品,避免浪费或不足。
2.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药品的剂量通常以克或千克为单位进行计量。
医生和药剂师需要准确地计算和配药,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3. 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中,重量的准确测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克与千克的单位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克与千克的定义、转换关系以及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克与千克作为重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延伸思考1. 除了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其他常见的重量单位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场景?2. 在购买食品时,你有没有遇到过克与千克的转换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3. 除了重量单位,你还了解其他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以上就是我对于“克与千克的认识”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最新克和千克说课课件 克与千克说课稿(通用8篇)
最新克和千克说课课件克与千克说课稿(通用8篇)克和千克说课课件篇五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与各级领导、同行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交流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共享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欣喜!说句实话,听课对我而言,每一次都是很好的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下面就刚刚听的数学课,把我的所看、所想、所悟向与会领导做以汇报:下面仅就王秀梅老师的数学课做以具体评析:这是一堂生动的操作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而是主动地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
以学生所调查的.丰富信息出发,灵活地展开教学。
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这一理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一个文本,一个载体,它往往过多地存载着培养学生智商的成分,从而忽略了情商的成分。
如何给枯燥的内容生动、情趣化,给理性的知识情感、人文化。
王老师这堂课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称物品,猜想,验证2分硬币。
掂手中精盐袋的重量来体会、感悟“千克”和“克”的关系。
既迎合了小学生好奇争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乐趣,类化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是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王老师不仅重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增强了!这与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离不开,更与教师的设计活动离不开,学生生动地、积极地经历了构建新知识。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活中学,活中乐,活中悟,活中索”的特点。
具体体现在:(1)以活的导入激发学生的乐趣。
《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
《克与千克》说课稿(精选10篇)《克与千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背一背”这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堂有关“克和千克的认识”的物理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买菜、称重还是计量药品等等,我们都会用到某种质量单位。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那么,你们知道“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区别吗?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二、正文1、克的概念克是质量单位的基础单位之一,符号为“g”。
1克等于1立方厘米水在1摄氏度时的质量,也等于1000毫克。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品、药品、物品等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进行计量。
2、千克的概念千克是指的质量单位,符号为“kg”。
1千克等于1000克。
千克用于在大量物品的计算中,如货物的重量、车辆的重量等。
如果我们需要计算较小的物品质量和重量,使用克作为单位,更为方便。
3、单位换算在物理学中,质量也可统一换算为国际单位千克(kg)。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将不同单位的质量转换为同一单位进行比较。
例如,一只苹果的质量为200克,要转换为千克,则有:200克 ÷ 1000 = 0.2千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计量单位换算的工具,如称重器、计量杯等,来实现质量计量和质量单位的换算。
三、总结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解了有关“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区别,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换算方式。
相信,大家已经对质量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计量,更好地发挥物品的实际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使用适当的单位来进行物品计量,以保证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说课稿《克和千克》说课稿《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的内容。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五、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二、探究新知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三、理解延伸课件出示: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看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看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明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看法。
2、教材剖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理性的看法,树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看法质量单位,不只要让先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称号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践有多重,可以在实践生活中运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先生经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际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树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先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协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的遵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先生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先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树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看法和判别才干;经过观察、操作,使先生知道看、称,培育其入手操作才干。
4、培育先生自主探求的肉体,增强生活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目的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先生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先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先生学习状况的剖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示式引导法、解说法、演示法、探求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又充沛发扬了先生的主体性。
依据先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习物品的质量树立联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先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遭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一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的计量单位部分。
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提升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物示例和练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
2.实物示例,如水果、图书等典型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等,并问学生这些物品重不重。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克是比较小的单位,千克是比较大的单位。
通过图文,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3. 实物示例引入教师准备一些实物示例,如书、水果等,通过称重仪器测量其重量,并向学生展示重量的数值。
教师将物品的重量转换成千克或克的形式,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数值之间的关系。
4. 讲解转换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相互转换方法,以及基本的进制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快速转换克和千克单位。
5. 小组讨论和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练习题答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李光坤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李光坤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关岭县花江镇板贵小学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知道1000克=1千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重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重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重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砝码、台秤、体重秤、10枚2分硬币、一小袋花生,一小袋大米、10低钠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说学情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
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
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
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